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骨料替代率再生PVC塑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军 马腾野 崔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0,共7页
使用部分再生塑料替代混凝土中的细骨料,达到环保建设的效果。以再生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原材料,按照20%、25%和30%的骨料替代率制备塑料混凝土,分别测试样本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密度、孔隙率和抗冻性。试验结果显示,20%替代率的再生... 使用部分再生塑料替代混凝土中的细骨料,达到环保建设的效果。以再生聚氯乙烯(PVC)塑料为原材料,按照20%、25%和30%的骨料替代率制备塑料混凝土,分别测试样本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密度、孔隙率和抗冻性。试验结果显示,20%替代率的再生PVC塑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0 MPa~25 MPa;最大韧性为3.78 MPa,最小韧性为2.29 MPa,均高于理想值;密度高于2300 kg/m^(3);孔隙率最大值为13.8%;冻融循环后,整体抗压强度高于20.2 MPa,强度损失率为17.5%。由此证明了20%替代率的再生PVC塑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再生塑料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白石墨基阻燃剂的PVC复合材料阻燃抑烟改性
2
作者 刘晓辉 李迪 张秋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8,36,共7页
为解决聚氯乙烯(PVC)热降解或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有毒烟雾和阻燃性差的问题,基于路易斯酸碱理论进行设计,成功合成了“白石墨”基阻燃剂BN-GP-PMA,采用磷酸胍(GP)和磷钼酸水合物(PMA)对具有“白石墨”之称的氮化硼(BN)进行改性,并利... 为解决聚氯乙烯(PVC)热降解或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有毒烟雾和阻燃性差的问题,基于路易斯酸碱理论进行设计,成功合成了“白石墨”基阻燃剂BN-GP-PMA,采用磷酸胍(GP)和磷钼酸水合物(PMA)对具有“白石墨”之称的氮化硼(BN)进行改性,并利用共混改性法制备了PVC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探讨了阻燃剂的结构组成;利用热重分析仪、临界氧指数测定仪和锥形量热仪分析了PVC及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性能,并推测了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添加6.5%(质量分数)阻燃剂的BNGP-PMA/PVC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值为28.5%,相较于纯PVC的LOI值(25%)提升了14.0%;BNGP-PMA/PVC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和总产烟量相较于纯PVC分别下降了28.6%、24.1%和13.1%;BN-GP-PMA/PVC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800℃下的残炭量相较于纯PVC提高了179.7%。由此表明“白石墨”基阻燃剂BN-GP-PMA赋予了PVC良好的阻燃性和抑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 氮化硼(BN) 白石墨基阻燃剂 抑烟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HZSM-5复合催化剂调控水稻秸秆和PVC共热解产物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彩云 王焦飞 +6 位作者 张玉洁 柯梅容 宋旭东 苏暐光 白永辉 吕鹏 于广锁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5,共14页
生物质与废旧塑料共热解是实现两者资源化利用的潜在技术之一,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生物油,还可实现废弃物的洁净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然而,产物的复杂性限制了共热解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以农作废弃物水稻秸秆(RS)和聚氯... 生物质与废旧塑料共热解是实现两者资源化利用的潜在技术之一,不仅能制备高附加值的富烃生物油,还可实现废弃物的洁净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然而,产物的复杂性限制了共热解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以农作废弃物水稻秸秆(RS)和聚氯乙烯塑料(PVC)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重-质谱联用仪(TG-MS)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研究两者单独及共热解特性,并考察CaO和HZSM-5复合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的协同调控规律。结果表明,PVC和RS在共热解过程中具有相互作用,促进了芳烃化合物的产生。生物油中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高达66.78%。其中,芳烃的相对含量达到64.17%。相较于RS单独热解,共热解焦油组分中含氧化合物的含量下降62.05%,有效提高了生物油的氧化稳定性。CaO/HZSM-5复合催化剂相较于CaO、HZSM-5单独催化剂,热解产物油中C_(4)−C_(10)烃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增加2.81%、5.06%,表现出更好的轻质芳烃选择性。在CaO/HZSM-5复合催化剂协同作用下,生物油中单环芳烃的相对含量为34.34%,大于理论计算值33.03%。而多环芳烃的相对含量为28.21%,小于理论计算值31.22%,表现出较好的单环芳烃选择性。此外,CaO/HZSM-5复合催化剂促进大量氯元素以CaCl_(2)等氯化物的形式固定在半焦中,显著降低了Cl元素的气相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pvc 热解 CaO/HZSM-5复合催化剂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gravimetr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kinetic models for medical wast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transfusion tube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娜 王维维 +2 位作者 崔文谦 张于峰 马洪亭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034-1043,共10页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medical transfusion tube (MTT) waste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 (PVC)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 with N2,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f 5, 10, 20, 30... Thermogravimetric study of medical transfusion tube (MTT) waste containing polyvinyl chloride (PVC)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er (TGA) with N2,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of 5, 10, 20, 30, 50 ℃/min. The purpose is to obtain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parameters of medical was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yrolysis behavior of the MTT sample is in agreement with its main ingredient of PVC, appearing two stair stepping stag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dditives in MTT on pyrolysis behavior was also revealed, which could improve MTT pyrolysis at lower temperature in the first stage, and cause obvious unsmoothness and asymmetry of the second DTG peak. Four n-order kinetic models of Coats-Redfern, Ozawa, Kissinger and Freeman-carroll were used to ge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Furthermore, a novel "two-step four-rea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whole continuous process. The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thus obtained were discuss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in literatures. The reasons of deviation among kinetic values were tried to be elucidated. The new established model could more satisfactorily describe the pyrolysis process of MTT, being more mechanistic and conveniently serving for th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l waste polyvinyl chloride (pvc medical transfusion tube (MTT)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PVC塑料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沈芳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8-1457,1508,共11页
石油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增塑性能已成功占据聚氯乙烯(PVC)增塑剂市场超过80%的份额,但该类增塑剂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存在长期的危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被限制使用,因此,在PVC增塑剂行业中,采用环保可再... 石油基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因其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增塑性能已成功占据聚氯乙烯(PVC)增塑剂市场超过80%的份额,但该类增塑剂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存在长期的危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被限制使用,因此,在PVC增塑剂行业中,采用环保可再生的生物基增塑剂代替石油基增塑剂势在必行。生物可再生资源分布广泛、绿色环保、化学结构丰富,为研发新型生物基PVC增塑剂提供了空间。该文简述了国内外增塑剂市场的概况;详细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生物基PVC增塑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植物油类(大豆油类、蓖麻油类)、腰果酚类、柠檬酸酯类、香草酸类、乳酸类、酒石酸类和其他类型的生物基(异山梨酯类、琥珀酸酯类等)增塑剂的研究与应用;最后,在生物质原料和合成工艺的创新性研究、理论计算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新方法应用、生物基PVC增塑剂增塑机理、毒理性和降解性的探究以及产品功能化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生物基材料不仅有望在健康、环境保护及产品生命周期提升等方面贡献积极成效,还能有效减少CO_(2)的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增塑剂 聚氯乙烯 香草酸 乳酸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防鼠咬PVC线缆护套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
作者 兰亚坤 李丹 +3 位作者 丁立洋 董庭轩 李依鹏 郭生伟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64-269,共6页
大鼠啮咬线缆会造成短路、停电、信号中断和火灾等事故,威胁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基于粉煤灰(CFA)固废的多孔特性,为聚氯乙烯(PVC)线缆设计了一种具有防鼠咬功能的填料。以辣椒素为防鼠蚁剂,借助粉煤灰表面孔洞对辣椒素进行包覆,随后通... 大鼠啮咬线缆会造成短路、停电、信号中断和火灾等事故,威胁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基于粉煤灰(CFA)固废的多孔特性,为聚氯乙烯(PVC)线缆设计了一种具有防鼠咬功能的填料。以辣椒素为防鼠蚁剂,借助粉煤灰表面孔洞对辣椒素进行包覆,随后通过铝酸酯偶联剂对粉煤灰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进一步实现辣椒素的遮蔽并适用于制备PVC线缆护套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热失重分析仪(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FA吸附辣椒素并经铝酸酯改性后的粉末样品进行了表征,证明辣椒素被成功包覆,同时粉煤灰表面成功改性,对辣椒素进一步包覆,使得辣椒素刺激性降低。样条测试结果表明,仅添加0.3%辣椒素的PVC基线缆材料已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与CFA基PVC复合材料相比,添加辣椒素的CFA基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2.81%,而且辣椒素的添加能有效防止老鼠啮咬。粉煤灰基防鼠咬PVC线缆护套料在消纳大宗固废的同时,实现了辣椒素加工过程中刺激性气味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辣椒素 聚氯乙烯 防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VC初级粒子对其加工性能及凝胶化度的影响
7
作者 郑友棉 董智贤 +2 位作者 雷彩红 方景辉 张新国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4,36,共5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CPVC-88615和CPVC-6767内部初级粒子粒径及其分布对其加工性能和塑化后凝胶化度的影响,提出了CPVC塑化机理。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窄,有利于缩短...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氯化聚氯乙烯(CPVC)CPVC-88615和CPVC-6767内部初级粒子粒径及其分布对其加工性能和塑化后凝胶化度的影响,提出了CPVC塑化机理。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小,粒径分布窄,有利于缩短塑化时间,降低塑化扭矩和平衡扭矩,提高加工性能,塑化产物中凝胶网络更完善,凝胶化度更高。塑化机理:CPVC受热及剪切作用释放出初级粒子,初级粒子熔融分子链相互缠结形成三维凝胶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初级粒子 加工性能 凝胶化度 平衡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
8
作者 李璨然 周松 +2 位作者 杨青林 余闻达 罗玉梅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6,101,共8页
为提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CPVC/ABS和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热变形温度、热重... 为提高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的阻燃和力学性能,选用氯化聚氯乙烯(CPVC)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制备了CPVC/ABS和ABS-g-MAH/CPVC/ABS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冲击、热变形温度、热重分析、极限氧指数、垂直燃烧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研究了CPVC和ABS-g-MAH质量分数对ABS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30%的CPVC使ABS的极限氧指数由20.0%增至26.6%,拉伸强度(41.55 MPa)提高22.8%,但韧性和热稳定性降低。将ABS-g-MAH等量替代ABS,ABS-g-MAH可改善CPVC/ABS的力学性能和界面黏附。与CPVC/ABS(质量分数30∶70)的力学性能相比,ABS-g-MAH/CPVC/ABS(质量分数17.5∶30∶52.5)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6%、51.9%和13.7%。适量添加ABS-g-MAH能提高ABS-g-MAH/CPVC/ABS的热变形温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氯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增容剂 力学性能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添加量、残留量与迁移量关系研究
9
作者 陈湘颖 谢苍昊 +4 位作者 秦简 周建安 潘迎春 阿文伟 李丹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77-183,共7页
目的通过自行制备阳性样品的方式,研究聚氯乙烯塑料(PVC)塑料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ATBC)添加量、残留量和迁移量三者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PVC中ATBC的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为准确测试PVC垫片中ATBC的残留量,首先建立溶解-沉淀-气... 目的通过自行制备阳性样品的方式,研究聚氯乙烯塑料(PVC)塑料中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的(ATBC)添加量、残留量和迁移量三者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PVC中ATBC的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为准确测试PVC垫片中ATBC的残留量,首先建立溶解-沉淀-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四氢呋喃溶解后,加入乙腈沉淀溶液中的大分子化合物,再将清液用GC-MS法测定,得到PVC中ATBC的残留量,并对ATBC残留量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PVC中ATBC迁移量的测定采用已有文献的方法。对自行制备的分别添加了2%、5%、10%、20%、30%、40%、50%ATBC的PVC塑料垫片分别进行残留量和迁移量测试,研究添加量、残留量和迁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新建立的ATBC残留量检测方法在0.2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8,方法检出限为5 mg/kg,定量限为20.0 mg/kg,加标回收率为95.6%~102%,相对标准偏差(n=6)为3.7%~6.8%。对自行加工的阳性样品进行残留量和迁移量测试,发现ATBC残留量和迁移量均与添加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当添加量处于相同水平时,ATBC在4%乙酸和20%乙醇中的迁移水平较低,而在橄榄油和异辛烷中的迁移水平较高。当ATBC的添加量达到30%时,其在橄榄油和异辛烷中的迁移风险已接近超标水平,需引起关注;当添加量达到50%时,在橄榄油和异辛烷中的迁移量超过限量要求。结论本研究将为瓶盖用PVC垫片的生产企业科学控制ATBC添加量,做好ATBC迁移量的合规管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 添加量 残留量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lanthanum tris (mono-i-octyl phthalate) and its thermal stability for polyvinyl chloride
10
作者 You-nian Liu Yan Liu +1 位作者 Dong-ming Zeng Wan-gen S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A novel type of thermal stabilizer-lanthanum tris (mono- i -octyl phthalate) (LTMP) was synthesized by double-decomposition reaction o f sodium mono- i -octyl phthalate with lanthanum chloride at 60 ℃. Sodium m ono- ... A novel type of thermal stabilizer-lanthanum tris (mono- i -octyl phthalate) (LTMP) was synthesized by double-decomposition reaction o f sodium mono- i -octyl phthalate with lanthanum chloride at 60 ℃. Sodium m ono- i -octyl phthalate was prepared by sodium hydrate and mono- i -octy l phthalate prepared by reaction of isooctyl alcohol and phthalic anhydride in th e presence of sulfuric acid catalyst at 110 ℃. The yield of lanthanum tris (mon o- i -octyl phthalate) is about 84.5%. Its thermal stabilities were measured by heat-ageing oven test when incorporated into PVC.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stability time is about 40min at 190 ℃ when adding 3phr (pe r hundred resin) to PVC.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is product is better than th at of Ca-Zn complex and basic lead salt stabilizers, and equal to that of dibut yltin dilau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ABILIZER LANTHANUM salt synthesis polyvinyl ch lo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酰甲烷/胆碱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PVC中的抗菌和热稳定性能
11
作者 杨欣雨 刘子腾 +3 位作者 林凤龙 宋立军 吴银财 王胜龙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5,186,共6页
为改善钙锌稳定剂性能的不足,本论文以具有β-二酮结构的二苯甲酰甲烷与胆碱反应制备了二苯甲酰甲烷/胆碱化合物(DBR),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与钙锌稳定剂复配,添加到聚氯乙烯(PV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 为改善钙锌稳定剂性能的不足,本论文以具有β-二酮结构的二苯甲酰甲烷与胆碱反应制备了二苯甲酰甲烷/胆碱化合物(DBR),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与钙锌稳定剂复配,添加到聚氯乙烯(PV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和热老化实验测试静态热稳定性能,通过抑菌圈方法测试其抗菌性能,同时考察了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DBR与钙锌稳定剂具有明显的协效作用,钙锌稳定剂/DBR的最佳复配比例为3∶2,对PVC的刚果红变蓝时间最大延长至23.6 min。抗菌测试结果表明,DBR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性能,5份的DBR添加量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61和6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Β-二酮 热稳定性 抗菌性能 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二氧化硅表面有机化处理及其对PVC发泡的改善作用
12
作者 郑文涛 周宏涛 +3 位作者 郑智焕 章泽杰 涂伟旭 李启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49,187,共7页
为提升聚氯乙烯(PVC)材料发泡均匀性和力学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为表面处理剂,对PVC中填料气相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改性前后气相二氧... 为提升聚氯乙烯(PVC)材料发泡均匀性和力学性能,采用硅烷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作为表面处理剂,对PVC中填料气相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分析改性前后气相二氧化硅的结构与性能变化,并将改性后的气相二氧化硅应用于PVC发泡材料。粒径分析结果显示,未处理气相二氧化硅平均粒径为524.34 nm,在最优反应温度(70℃)下经KH570改性后平均粒径降至118.68nm,经KH550改性后降至175.26nm,分散性显著改善。水接触角测试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改性后的气相二氧化硅疏水性明显增强,团聚现象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与未处理样品相比,改性后的气相二氧化硅羟基吸收峰强度减弱,表明硅烷偶联剂中的有机基团成功接枝于气相二氧化硅表面。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未处理的气相二氧化硅在30~800℃范围内无明显失重;加热至800℃时,经KH570处理的样品失重率为17.10%,经KH550处理的样品失重率为17.90%,证实有机改性层的有效接枝。将质量分数1%的改性气相二氧化硅掺入PVC发泡体系后,PVC发泡均匀性得到显著改善;与未添加气相二氧化硅的样品相比,添加经KH570和KH550改性的气相二氧化硅后,样品的拉伸强度分别提升88.06%和37.31%,断裂标称应变分别提高30.55%和25.00%,PVC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有效强化。研究结果可为硅烷偶联剂改性气相二氧化硅在PVC发泡体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表面处理 聚氯乙烯发泡 孔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人造岗石废渣对PVC电缆料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振宇 韩绪鹏 +1 位作者 李家丞 金万鑫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3-160,190,共9页
针对人造岗石废渣(AMWs)因表面包覆不饱和聚酯残留物导致其高含量组分碳酸钙的资源化利用难题,首先采用偶联剂对AMW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聚氯乙烯(PVC)/AMWs电缆料,系统分析偶联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微观结... 针对人造岗石废渣(AMWs)因表面包覆不饱和聚酯残留物导致其高含量组分碳酸钙的资源化利用难题,首先采用偶联剂对AMWs进行表面改性,然后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聚氯乙烯(PVC)/AMWs电缆料,系统分析偶联剂种类及添加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VTES)改性可显著提升AMWs与PVC的界面相容性。当VTES添加量为AMWs质量的0.7%时,PVC/AMWs电缆料具有较优的综合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达到30.10,575.60,38.79,1963.70 MPa,较未改性体系分别提升17.49%,11.11%,19.80%和47.50%;热重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3个热分解阶段,其在895℃下质量残留率达33.47%,较添加未改性CaCO_(3)的对照组提升53.89%,且第3阶段热分解峰值温度由对照组的672.37℃升高至743.89℃;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AMWs在PVC基体中均匀分散且两者界面结合紧密。添加量为AMWs质量0.7%的VTES改性AMWs与PVC所制备的电缆料兼具优异力学性能与高温热稳定性,其综合性能接近CaCO_(3)填充PVC体系,部分性能有所提高(如弯曲强度提升了5.75%),为AMWs的高值化利用及低成本PVC电缆料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人造岗石废渣 聚氯乙烯电缆料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锌/脲嘧啶复合热稳定剂对PVC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莉芳 李开元 +3 位作者 黄卓辰 霍慧文 夏慧芸 牛艳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改善软质聚氯乙烯(PVC)的初始白度和长期热稳定性,制备由具有不饱和链的油酸锌和含氨基的脲嘧啶(6-氨基-1,3-二甲基脲嘧啶,DAU)组成的复合热稳定剂,添加合适的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进行聚氯乙烯热加工。采用刚果红试验法和干燥箱热... 为了改善软质聚氯乙烯(PVC)的初始白度和长期热稳定性,制备由具有不饱和链的油酸锌和含氨基的脲嘧啶(6-氨基-1,3-二甲基脲嘧啶,DAU)组成的复合热稳定剂,添加合适的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进行聚氯乙烯热加工。采用刚果红试验法和干燥箱热老化试验法分析复合稳定剂对PVC静态热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测试评价其对PVC动态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复合稳定剂的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油酸锌与脲嘧啶复合后,稳定剂与PVC的相容性提高,初始白度得到改善;复合稳定剂中DAU与油酸锌(DAU/Zn)的最佳比例为4∶1,长期热稳定性可达100 min;另外,加入辅助稳定剂和增塑剂使PVC的热稳定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油酸锌 脲嘧啶 热稳定性 热稳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E增容TPU/PVC共混弹性体及相形态
15
作者 张青海 陈汝盼 +2 位作者 欧阳娜 王小君 林松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175,共6页
为提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与聚氯乙烯(PVC)的相容性,以氯化聚乙烯(CPE)为增容剂,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TPU/PVC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测试了不同CPE用量的共混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硬度等力学性能,以及动态流变性能... 为提高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与聚氯乙烯(PVC)的相容性,以氯化聚乙烯(CPE)为增容剂,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TPU/PVC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测试了不同CPE用量的共混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硬度等力学性能,以及动态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共混弹性体的相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TPU/PVC质量比为70/30时,共混弹性体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19.92 MPa,断裂伸长率为972%。随着CPE用量的增加,TPU/PVC共混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等均先增大后减小;CPE用量为6份时,TPU/PVC共混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23.73 MPa,相较未加CPE时提高19.1%。加入CPE的共混弹性体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均呈下降趋势。此外,CPE的加入还能有效提升弹性体高温热稳定性,TPU和PVC两种组分的损耗因子峰内移靠近,共混弹性体液氮脆断面的SEM照片显示PVC相筹明显变小且更为均匀,以上说明CPE对共混弹性体的增塑、增容作用明显,且CPE用量为6份时增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聚氯乙烯 增容剂 相态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膜参数对PVC中空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新宇 张凯 +5 位作者 王露 程亮 魏永明 杨虎 马晓华 许振良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聚氯乙烯(PVC)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通过改变纺膜参数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致密皮层,断面为海绵孔与指状孔共存结构,纯水通量可达314 L/(m^(2)·h),BSA截留率可... 以聚氯乙烯(PVC)和醋酸纤维素(CA)为膜材料,采用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通过改变纺膜参数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结果表明:所制得的中空纤维膜具有致密皮层,断面为海绵孔与指状孔共存结构,纯水通量可达314 L/(m^(2)·h),BSA截留率可达95.0%,断裂强度22 MPa.此外,细中空纤维膜可在0.6 MPa压力以下稳定运行,并可对自来水中的有机物深度脱除4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pvc) 中空纤维膜 NIPS法 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PROPERTY AND HEAT STABILITY FO RPOLYVINYLCHLORIDSOFANTIMONYTRIS(MERCAPTOACIDESTER) 被引量:2
17
作者 Huang Kelong Liu Younian +1 位作者 Gu Yingying Shu Wany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4年第1期45-50,共6页
Antimony mercaplde heat stabilizer for polyvinyl chlorideis synthesized from antimony trioxide and mercaptocarboxylic acid esters, HS(CH2).COoi-C8H17 (n=1~2) at 100~115 C In the presence of 0. 5%~1 % an organic aci... Antimony mercaplde heat stabilizer for polyvinyl chlorideis synthesized from antimony trioxide and mercaptocarboxylic acid esters, HS(CH2).COoi-C8H17 (n=1~2) at 100~115 C In the presence of 0. 5%~1 % an organic acid catalyst. Some physicochemicalconstants of the compounds, such as density and refractive index, aredetermined. The complexes are hydrolabll in aqueous solutions andthe bond of Sb-S is weaker than that of Sb-o. The forming bondproperty of antimony tris (mercaptoacid ester ) has been elucidatedby measurement of infrared spectra in comparison with mercaptocarboxylic acid esters. The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s containing antimony mercaptide heat stabilizers, do not darke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and exhibit a high degree of stability. It is proposed that mercaptocarboxylic acid ester freeradicals can esterify PVC microradicals at carbon atoms with upaired elect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ONY TRIS (mercaptoacid ester) SYNTHESIS HEAT STABILIZER polyvinyl chlo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与机器学习的非靶标金属组学预测PVC纳米塑料对水稻毒性的浓度依赖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超杰 解宏鑫 +2 位作者 王伟 李柏 李玉锋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15-1021,共7页
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土壤中的微/纳米塑料不可避免对植物产生影响,因此预测微/纳米塑料的植物毒性可为土壤中微/纳米塑料治理提供抓手。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光谱与机器学习的... 环境中的微/纳米塑料污染引起了人们极大关注。土壤中的微/纳米塑料不可避免对植物产生影响,因此预测微/纳米塑料的植物毒性可为土壤中微/纳米塑料治理提供抓手。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发展了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光谱与机器学习的非靶标金属组学方法,以预测聚氯乙烯纳米塑料(nPVC)对水稻的毒性。首先将水稻暴露于不同浓度(500 ng/g与500μg/g)nPVC中,培养35 d后,收集水稻叶;其次,利用SRXRF研究暴露nPVC后水稻叶中金属组的变化;然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区分暴露不同浓度nPVC水稻样品。对SRXRF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非监督聚类,发现500μg/g组能够良好聚类,而500 ng/g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明500 ng/g的nPVC暴露对植物的毒性远低于500μg/g nPVC。对SRXRF全光谱,利用线性模型k近邻算法(kNN)和非线性模型支持向量机(SVM)建立预测模型,区分不同组别的准确率可达94.12%。为了提升运算速度,减少模型计算量,使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重采样算法(CARS)挑选特征光谱建立预测模型,区分不同组别的准确率为89.51%。相对全光谱模型,特征光谱预测模型虽然预测准确率下降了4.61%,但模型输入参数减少了99.38%,因此同样具有良好潜力。研究表明,基于SRXRF和机器学习的非靶标金属组学可准确预测不同浓度nPVC对水稻金属组的干扰程度,从而反映nPVC对水稻毒性的浓度依赖性。方法同样可用于预测其他微/纳米塑料毒性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纳米塑料 水稻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 机器学习 非靶标金属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烟酸镧铈对PVC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羽轩 杜桂芳 +5 位作者 柳召刚 赵金钢 陈明光 胡艳宏 吴锦绣 冯福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5-262,共8页
以2-氨基烟酸(2-ANA)、Ce(NO_(3))_(3)、La(NO_(3))_(3)和NaOH为原料,合成出2-氨基烟酸镧铈(2-LCANA),研究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提高了PVC的热... 以2-氨基烟酸(2-ANA)、Ce(NO_(3))_(3)、La(NO_(3))_(3)和NaOH为原料,合成出2-氨基烟酸镧铈(2-LCANA),研究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LCANA及其复配稳定剂提高了PVC的热稳定性能,当m(2-LCANA)∶m(ZnSt_(2))∶m(PE)=2∶1∶2时,其热稳定时间为38 min,可以减小在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增强PVC的力学性能,但是随着温度升高2-LCANA要比m(2-LCANA)∶m(ZnSt_(2))∶m(PE)=2∶1∶2的复配稳定剂抑制PVC降解反应发生更有效。2-LCANA能够吸收PVC降解释放的HCl气体,生成LaCl_(3)和CeCl_(3),减弱了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PVC链上C-Cl和与氯相连的C-H断裂,减少共轭双键的生成,减缓PVC变色,延缓了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烟酸镧铈 聚氯乙烯 热稳定性能 降解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MOF对软质PVC材料的阻燃及抑烟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瑶 沈文涛 许苗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含钼离子的有机框架材料(Mo-MOF)添加到软质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利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NBS烟箱、锥形量热仪、拉伸强度测试仪等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软质PVC相比,当Mo-MOF的...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含钼离子的有机框架材料(Mo-MOF)添加到软质聚氯乙烯(PVC)材料中,利用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NBS烟箱、锥形量热仪、拉伸强度测试仪等研究了材料的阻燃、抑烟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软质PVC相比,当Mo-MOF的添加量为3%时,材料的LOI值由26.8%提高至30.3%,最大烟密度由918.5降低至471.2,总烟释放量(TSP)由25.23 m^(2)降低至12.02 m^(2),分别降低了48.7%及52.3%。此外,与PVC/MoO_(3)对比可知,当钼离子含量相同时,PVC/3%Mo-MOF材料的最大烟密度由774.0降低至471.2,TSP值由17.55 m^(2)降低至12.02 m^(2),分别降低了39.1%与31.5%。与MoO_(3)相比,Mo-MOF在PVC中的相容性及分散性更佳,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级氧化钼,对PVC材料的阻燃及抑烟性能更佳。同时,随着Mo-MOF含量的增加,PVC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钼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MOF) 抑烟性能 软质聚氯乙烯(pvc) 阻燃性能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