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UNIFORM POLYSTYRENE HOLLOW PARTICLES
1
作者 Ma Guanghui and Omi Shinzo (Tokyo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Nakamachi 2-24-16, Koganei, Tokyo 184-8588, Japan)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35-38,共4页
Uniform polystyrene hollow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employing SPG (Shirasu porous glass)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The oil phase composed of monomer [styrene (St) and N,N’-dimethylamino ethylmethacryla... Uniform polystyrene hollow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employing SPG (Shirasu porous glass) emulsification technique. The oil phase composed of monomer [styrene (St) and N,N’-dimethylamino ethylmethacrylate (DMAEMA)], hexadecane (HD) and initiator was permeated through the uniform pores of SPG membrane into the aqueous phase (containing stabilizer, emulsifier and water-soluble inhibitor ) by a gas pressure to form uniform droplets. The droplets were then polymerized at 70℃. It was found that the hollow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DMAEMA into the oil phase and by using NaNo2 as the water-soluble inhibitor, while only one-hole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without adding DMAEMA, or when using diaminophenylene (DAP) or hydroquinone (HQ) as the inhibito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by the view of interfacial tensions between polymer and aqueous phase, HD and aqueous phase, and HD and polymer. Further more, it was found that hollow particles can be obtained even when DMAEMA content in the oil phase was very low, by increasing HD to high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rasu porous glass EMULSIFICATION hollow particle polystyrene N N’-dimethylmino ethylmethacryl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MPs和DEHP联合暴露通过NO/iNOS/NF-κB通路诱导小鼠结肠上皮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艾婧竹 徐世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78-4689,共12页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联合暴露通过NO/iNOS/NF-κB通路诱导小鼠结肠上皮细胞(MCEC)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CCK-8法测定的PS-MPs和DEHP对MCEC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将MCEC分为5...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联合暴露通过NO/iNOS/NF-κB通路诱导小鼠结肠上皮细胞(MCEC)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依据CCK-8法测定的PS-MPs和DEHP对MCEC的半数抑制浓度(IC 50),将MCEC分为5组:对照组、PS-MPs组、DEHP组、联合组和抑制组,各组MCEC分别用培养基及含有200μg/L PS-MPs、100μmol/L DEHP、200μg/L PS-MPs+100μmol/L DEHP、200μg/L PS-MPs+100μmol/L DEHP+5 nmol/L硼替佐米(PS-341)的培养基处理24 h后,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NO含量及iNOS活性,通过MDC法检测自噬小体,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以及NO/iNOS/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S-MPs和DEHP均可抑制MCEC的活力,且IC 50分别为2315μg/L和1477μmol/L。与对照组相比,PS-MPs、DEHP、联合组细胞中NO含量、iNOS活性及NO/iNOS/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DC法与免疫荧光染色的荧光强度均显著增强(P<0.05),MCEC的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ATG5、LC3-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S-341可显著缓解PS-MPs和DEHP对MCEC暴露引起的上述检测指标的变化。【结论】联合暴露于PS-MPs和DEHP可激活iNOS,使NO含量激增,上调NO/iNOS/NF-κB通路,从而诱导小鼠结肠上皮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NO/iNOS/NF-κB通路 小鼠结肠上皮细胞(MCEC)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MMA复合材料的光散射 被引量:10
3
作者 孟庆华 郭安儒 +2 位作者 张勇杰 孟庆云 向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46-2650,共5页
对以聚苯乙烯(PS)和自行合成的纳米"类双亲"PMMAPS为光散射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雾度及透光率与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散射剂添加量来调控以PMM... 对以聚苯乙烯(PS)和自行合成的纳米"类双亲"PMMAPS为光散射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雾度及透光率与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散射剂添加量来调控以PMMA为基体的高聚物材料的光散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PS到PMMA中即可制备出光散射材料,PS添加量为1%时,复合光散射材料的透光率为80%;不添加PMMAPS时雾度为50%,添加了PMMAPS时雾度达到80%,PMMAPS可以改善PMMA和PS之间的相容性,提高样品的雾度值。因此通过调节散射剂PS和PM-MAPS添加量可实现光散射高雾度和高透光率的双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 雾度 透光率 ps PMMA PM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晶体用PS/Ti(OBu)_4复合乳胶粒的制备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宇 向安 +1 位作者 王立国 高建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24-726,共3页
将乳液聚合形成的聚苯乙烯乳胶粒子在苯/无水乙醇/钛酸丁酯的混合液中溶胀,使钛酸丁酯在溶胀吸附过程中进入乳胶粒内部,以构制复合乳胶粒子,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复合乳胶粒子的组成、形貌、热稳定性和热转变进行... 将乳液聚合形成的聚苯乙烯乳胶粒子在苯/无水乙醇/钛酸丁酯的混合液中溶胀,使钛酸丁酯在溶胀吸附过程中进入乳胶粒内部,以构制复合乳胶粒子,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和差热分析等方法对复合乳胶粒子的组成、形貌、热稳定性和热转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苯/无水乙醇/钛酸丁酯混合介质中,聚苯乙烯乳胶粒并不溶解,但可以溶胀,并吸入钛酸丁酯,经水解后,形成聚苯乙烯/二氧化钛乳胶粒,二氧化钛最高含量可达10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制备方法 聚苯乙烯乳胶粒 钛酸丁酯 溶胀 苯乙烯 钛酸丁酯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ICF)聚苯乙烯(PS)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丁建旭 廖其龙 杨定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05期226-228,共3页
在ICF靶丸研究中,PS空心微球是主要的靶型之一,由于PS靶具有低密度、低原子序数,可以降低辐射驱动内爆实验过程中燃料预热及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提高实验效率,并且有利于实验过程中诊断,所以PS靶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很快得以发展。简要综述... 在ICF靶丸研究中,PS空心微球是主要的靶型之一,由于PS靶具有低密度、低原子序数,可以降低辐射驱动内爆实验过程中燃料预热及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提高实验效率,并且有利于实验过程中诊断,所以PS靶愈来愈受到重视并很快得以发展。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惯性约束聚变聚苯乙烯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P反应性共混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魏无际 刘国智 +1 位作者 潘恩黎 童洁雯 《中国塑料》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30,共8页
本文研究TRPS(含唑啉侧基聚苯乙烯)和MPP(MAH-g-PP,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反应性共混以及RPS-MPP作为PS/PP相容剂的效果。考察了RPS与MPP比例、剪切作用大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从SEM观察P... 本文研究TRPS(含唑啉侧基聚苯乙烯)和MPP(MAH-g-PP,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反应性共混以及RPS-MPP作为PS/PP相容剂的效果。考察了RPS与MPP比例、剪切作用大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从SEM观察PS/PP共混物相态结构及其冲击强度测定的结果表明,RPS-MPP是PS/PP体系较好的相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共混 聚苯乙烯 聚丙烯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化聚苯乙烯增容PA1010/PS共混体系的形态及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海鹏 李卓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动态粘弹谱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羧化度的摩尔分数为32%时羧化聚苯乙烯(CPS)增容PA1010/PS共混体系的形态及相容性。结果表明,在PA1010/PS体系中,CPS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体系的相容... 采用扫描电镜、动态粘弹谱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羧化度的摩尔分数为32%时羧化聚苯乙烯(CPS)增容PA1010/PS共混体系的形态及相容性。结果表明,在PA1010/PS体系中,CPS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体系的相容性,这表现在加入CPS后分散相与基体间的界面变得模糊,PS粒子尺寸明显减小,粒径更均匀,且动态粘弹谱上Tg相互靠近。但当CPS加入量达到分散相质量分数的20%时,由于界面化学键的形成使得分散相与基体间的作用显著增强,导致分散相粒子破碎其形状变得不规则。此外,CPS的加入还促使了PA1010球晶的细化及分散,表明相容性的改善使体系的均一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羧化 聚苯乙烯 相容性 共混体系 聚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PS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文杰 张会轩 张宝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0,671,共6页
利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胶乳,其中聚丁二烯(PB)与聚苯乙烯(PS)的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在固定流动度为(175±5)mm,且在20℃水中养护6 d,然后在20℃,... 利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接枝共聚的方法合成了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接枝共聚胶乳,其中聚丁二烯(PB)与聚苯乙烯(PS)的质量比为70/30,50/50和30/70.在固定流动度为(175±5)mm,且在20℃水中养护6 d,然后在20℃,相对湿度为65%的空气中养护21 d的混合养护条件下,考察了聚灰比、聚丁二烯与聚苯乙烯的质量比对PB-g-PS胶乳改性水泥砂浆的水灰比、流动度、保水率、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吸水量的影响,并与羧基丁苯胶乳改性水泥砂浆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胶乳都具有良好的减水作用,能有效提高砂浆的保水性能,显著降低聚合物改性砂浆的毛细孔吸水率;加入聚合物对砂浆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使其抗压强度总体降低,抗折强度部分提高,因此,PB-g-PS胶乳可以作为水泥改性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胶乳 改性水泥砂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时刻 黄英 廖梓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4年第6期57-59,70,共4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聚苯乙烯(PS)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对弹性体及非弹性体的增韧机理、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和最近取得的成果做了概述。非弹性体增韧拓展了PS增韧改性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粒子增韧开辟了PS增韧改性研究的新方向。
关键词 增韧改性 ps 增韧机理 非弹性体增韧 聚苯乙烯 纳米粒子 研究 国内外 拓展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及其共混、复合体系超临界CO_2发泡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慧芳 张琳 马卫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0,共7页
以聚苯乙烯(PS),PS/聚乙烯(PS/PE)共混体系和PS/纳米CaCO3(PS/nano-CaCO3)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选择典型工艺条件开展了发泡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泡孔结构,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发泡行为,为利用PS... 以聚苯乙烯(PS),PS/聚乙烯(PS/PE)共混体系和PS/纳米CaCO3(PS/nano-CaCO3)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选择典型工艺条件开展了发泡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泡孔结构,比较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发泡行为,为利用PS,PS/PE共混体系和PS/nano-CaCO3复合体系提供研究基础。研究结果表明,PS具有较好的成孔性能,在发泡压力为22 MPa、发泡温度为80℃和饱和时间为2 h时,可制得泡孔孔径为(11.19±2.12)μm、泡孔密度为5.31×107个/cm3、发泡倍率2.64的微孔发泡材料。与PS相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当添加PE的质量分数为10%时,PS/PE共混体系的泡孔孔径显著减小,泡孔密度有所提高,可通过调节工艺条件调整泡孔形貌;添加质量分数为5%经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nano-CaCO3,可促进PS/nano-CaCO3复合体系的泡孔成核,改善其泡孔形态,增加泡孔密度,减小泡孔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ps PE共混体系 ps nano-CaCO3复合体系 超临界CO2 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P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性能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斌 王文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7-99,103,共4页
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POSS-Cl为引发剂,采用ATRP法制备了POSS/PS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1、H-NMR、XPS、XRD对产物进行了合成表征,并用DSC、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TRP法制备POSS/PS核壳型复合材料是可行的,P... 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POSS-Cl为引发剂,采用ATRP法制备了POSS/PS纳米复合材料,用FT-IR1、H-NMR、XPS、XRD对产物进行了合成表征,并用DSC、TGA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TRP法制备POSS/PS核壳型复合材料是可行的,POSS在PS中的分散性较好,POSS的加入对PS的Tg和Td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倍半硅氧烷 聚苯乙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g-MAH的制备及其增容PS阻燃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英 李姿潼 +2 位作者 赵建 刘长胜 胡林燕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90,共5页
以聚苯乙烯(PS)为载体,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PS-g-MAH)。考察了MAH用量、DCP用量对PS-g-MAH接枝率的影响。经红外光谱(IR)表征,接枝物为目标产物。将... 以聚苯乙烯(PS)为载体,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PS-g-MAH)。考察了MAH用量、DCP用量对PS-g-MAH接枝率的影响。经红外光谱(IR)表征,接枝物为目标产物。将接枝率为3.7%的PS-g-MAH作为PS/膨胀阻燃剂/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增容剂,探讨了增容剂对该复合材料阻燃、力学和加工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容剂用量为12份时,冲击强度达到4.89 kJ/m2,比未增容时提高了87.4%,拉伸强度仍可保持在21.3 MPa。在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同时,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可达到FV-0级,氧指数由27.1%提高到了27.9%,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4.62g/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纳米Al_2O_3/PS复合粒子的表征及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坚 郑海忠 +2 位作者 徐志锋 孙胜伟 刘越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运用TEM,FTIR对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并将核壳式复合粒子用来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结果发现,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2.1... 运用TEM,FTIR对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备以纳米氧化铝为核、以聚苯乙烯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并将核壳式复合粒子用来增韧选区激光烧结聚苯乙烯,结果发现,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2.1kJ/m2,较纯聚苯乙烯提高了50%左右,比添加未经任何改性处理纳米氧化铝粒子的复合材料提高了30%;利用FE-SEM对试件的冲击断面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核壳式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改善了纳米粒子与基体表面极性的差异,增强了其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相容性,从而改性了选区激光烧结制备聚苯乙烯基复合材料,并很好地起到增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ps复合粒子 核壳式结构 乳液聚合 选区激光烧结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S-HQD功能树脂的合成及其对Au^(3+)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石楠 董学畅 +1 位作者 吴立生 孙雯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33,共6页
以聚苯乙烯树脂小白球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接枝等反应,合成了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PS-HQD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3+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新树脂在含有Au3+、Cu2+、Zn2+、Fe3+等离子的混合体系中,对Au3+有较高的吸附... 以聚苯乙烯树脂小白球为原料,经硝化、还原、接枝等反应,合成了含有硫脲功能基的新型PS-HQD螯合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3+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新树脂在含有Au3+、Cu2+、Zn2+、Fe3+等离子的混合体系中,对Au3+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良好选择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定量地解吸树脂所吸附的A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法冶金 聚苯乙烯 ps-HQD功能树脂 吸附性能 Au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PS-DEA树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路翠萍 马应霞 +2 位作者 王茹娟 陈颖 杜雪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8-862,共5页
利用二乙醇胺(DEA)对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基树脂(PS-Cl)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亲水性的PS-DEA树脂,然后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前驱体通过共沉淀法原位复合制备了磁性PS-DEA树脂.表征了磁性PS-DEA样品的形貌、结构以及磁性能,... 利用二乙醇胺(DEA)对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基树脂(PS-Cl)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亲水性的PS-DEA树脂,然后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前驱体通过共沉淀法原位复合制备了磁性PS-DEA树脂.表征了磁性PS-DEA样品的形貌、结构以及磁性能,研究了PS-DEA和磁性PS-DEA对水溶液中Hg(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含有Fe3O4的磁性PS-DEA树脂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为0.92 A·m2/kg,磁性树脂中Fe3O4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7%.用Langmuir等温模型拟合了PS-DEA和磁性PS-DEA对水溶液中Hg(Ⅱ)的吸附数据,计算得到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0.51和352.11 mg/g,这表明磁性纳米粒子的引入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附性能,这种磁性树脂有望作为吸附剂用于水处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醇胺 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基树脂 共沉淀法 磁性ps-D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内受限聚合法制备PP/POE/PS合金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雪容 郭朝霞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573-2578,共6页
以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合金颗粒为扩散基体,苯乙烯(St)为扩散单体,利用颗粒内受限聚合法制备了PP/POE/PS三元合金.结果表明,对于POE质量分数为20%~40%的PP/POE合金颗粒,St均可扩散至直径为4 mm的颗粒中心部位,在POE非... 以等规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PP/POE)合金颗粒为扩散基体,苯乙烯(St)为扩散单体,利用颗粒内受限聚合法制备了PP/POE/PS三元合金.结果表明,对于POE质量分数为20%~40%的PP/POE合金颗粒,St均可扩散至直径为4 mm的颗粒中心部位,在POE非晶相中生成相尺寸为几十至几百纳米的PS球.在PP/POE合金颗粒的不同部位,因POE相尺寸及单体的吸附量不同,生成的PS相尺寸也不同,在颗粒中心部位生成的PS球最小.研究了St在PP/POE(质量比80∶20)颗粒中的扩散-聚合行为,结果表明,St在合金颗粒中的扩散速率和扩散饱和值远大于在纯PP颗粒中的扩散速率和饱和值,这主要是因为PP/POE合金颗粒中的非晶POE相有利于扩散.改变单体投料量可以获得具有不同PS含量的PP/POE/PS三元合金.结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S在非晶POE相中的优先分布会使POE相体积增大,从而使PP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随着PS量的进一步增大,分布在PP中的PS对PP有结晶成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辛烯共聚物 聚苯乙烯 扩散-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Ag核壳结构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段涛 唐永建 +1 位作者 涂鸿 罗江山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35-2339,共5页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的平均粒径1.2~1.5μm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为核,经过超声敏化、化学镀、还原等过程制备了PS/Ag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形貌、物相、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与... 以乳液聚合法制备的平均粒径1.2~1.5μm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为核,经过超声敏化、化学镀、还原等过程制备了PS/Ag核壳结构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其形貌、物相、结构与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PS/Ag复合微球粒径相对均一;通过多次敏化、控制二次银氨溶液浓度(0.002~0.006 mol/L),可实现对纳米银壳层厚度的调控;纳米银壳层沉积生长过程中,随着PS微球表面银粒子的增多、增大,复合微球的光学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产生显著的展宽与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微球 聚苯乙烯微球 纳米银 等离子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S及其对HDPE的改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唐龙祥 范保林 +2 位作者 刘春华 张奎 王平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4,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纳米二氧化硅(Si 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比较均匀,使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 O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后,Si O2-g-PS纳米复合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加均匀,HDPE/Si 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表面接枝 纳米SIO2 纳米SiO2-g-ps复合粒子 高密度聚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高透明度PS/TiO_2纳米复合材料膜的紫外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尉乔南 李若平 +2 位作者 朱治广 聂慧丽 黄明举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69,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非水合成了粒径小于20nm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粒子进行原位修饰以提高粒子在聚苯乙烯(PS)的对二甲苯溶液中的分散性。采用旋涂法制备不同纳米TiO_粒子含量的PS复合材料膜,用紫外-可见光... 采用溶剂热法非水合成了粒径小于20nm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并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粒子进行原位修饰以提高粒子在聚苯乙烯(PS)的对二甲苯溶液中的分散性。采用旋涂法制备不同纳米TiO_粒子含量的PS复合材料膜,用紫外-可见光光谱仪检测了薄膜的紫外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纳米TiO_2的最高含量达到95%(质量分数,下同);随着纳米TiO_2粒子含量的增加,薄膜的紫外屏蔽性能逐渐增强,同时可见光区的透明度不会线性减少,而是趋于饱和,当纳米TiO_2粒子含量达到95%时,在人眼最敏感的550 nm波长处,依然可以获得82%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二氧化钛 高含量 高透明度 紫外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星星 刘喜军 +2 位作者 娄春华 于野 张学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8,共8页
采用自制的聚丙烯酸丁酯一无规立构聚苯乙烯(PBA-aPS)核壳乳胶粒子增韧改性间规立构聚苯乙烯(sPS),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旋转流变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等手段研究了sPS/PBA-aPS共混... 采用自制的聚丙烯酸丁酯一无规立构聚苯乙烯(PBA-aPS)核壳乳胶粒子增韧改性间规立构聚苯乙烯(sPS),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旋转流变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近红外成像系统等手段研究了sPS/PBA-a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分散性。结果表明,PBA-aPS具有润滑和增稠双重作用;PBA-aPS的引入导致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均略有下降;在实验测试温度、频率范围内,sPS/PBA-aPS共混体系没有出现相分离,表明sPS与PBA-aPS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分散相PBA-aPS在基体sPS中分散均匀,但含量大于30%(质量分数,下同)时,部分PBA-aPS出现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立构聚苯乙烯 核壳乳胶粒子 相容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