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菊苣复合多糖对二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宇 邢书燕 +2 位作者 张丹洋 李亚晨 包永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目的】探究茯苓菊苣复合多糖(Poria cocos and chicory complex polysaccharides,PCCP)对二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及肝脏保护作用,为天然多糖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茯苓菊苣复合多糖,测定其中的多糖含量。随... 【目的】探究茯苓菊苣复合多糖(Poria cocos and chicory complex polysaccharides,PCCP)对二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及肝脏保护作用,为天然多糖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茯苓菊苣复合多糖,测定其中的多糖含量。随机挑选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K1),其余大鼠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联合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二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K2)和茯苓菊苣复合多糖低、中、高剂量组(LM、MM、HM)及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CK3),每组10只,其中LM、MM、HM组分别每日灌胃茯苓菊苣复合多糖2.85,5.7,8.55 g/kg,CK3每日灌胃二甲双胍300 mg/kg,CK1和CK2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灌胃结束时检测大鼠体质量及餐后2 h血糖浓度、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耐量(ITT),以及血清中胰岛素浓度、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HO)、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肝损伤指标(肝脏系数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并测定肝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制备的茯苓菊苣复合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72.17±0.66)%。CK2大鼠组血糖与CK1组相比显著升高,MM组和HM组血糖与CK2组相比显著降低,体质量显著增加,肝脏系数显著降低。与CK2组相比,LM、MM、HM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得到改善,AST和ALT活性显著降低;MM组T-CHO、TG、LDL-C浓度显著降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CK2组大鼠胰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M、HM组胰岛细胞数量有所恢复。肝组织氧化应激结果表明,CK2组大鼠SOD、CAT、GSH活性与CK1组相比显著降低,HM组SOD、CAT、GSH活性与CK2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茯苓菊苣复合多糖具有降低二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功效,对高血脂症有缓解作用,对肝脏和胰腺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菊苣 复合多糖 二型糖尿病 降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渣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婷阳 张伶 +4 位作者 蒋雨秦 刘洋 王新惠 赵欣欣 苗保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9,共8页
玫瑰花渣是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合提取玫瑰花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 玫瑰花渣是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废弃物之一。以玫瑰花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了超声辅助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合提取玫瑰花渣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15,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添加量为1.9%,酶解温度47℃,酶解时长84.5 min的条件下,玫瑰花渣多糖得率为4.308%±0.03%。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玫瑰花渣多糖总抗氧化能力较强,当多糖溶液浓度为5 mg/mL时,其FRAP值为0.30,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清除率分别为98.93%和92.19%,对O_(2)^(-)·的清除能力较弱,清除率为24.93%。同时,玫瑰花渣多糖对DPPH·、ABTS^(+)·、O_(2)^(-)·清除能力的IC_(50)值大小分别为0.357、0.608、64.206 mg/mL。该研究为玫瑰花渣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渣 复合酶 多糖 响应面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多糖-多酚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及其降血脂活性
3
作者 郭子斌 杨洋 +8 位作者 范蓓 佟立涛 黄亚涛 王丽丽 张婷 刘丽娅 孙培培 孙晶 王凤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75-382,共8页
本研究旨在从青稞籽粒中分离一种多糖-多酚复合物(HVP),并探讨其在脂质代谢调节中的潜在作用。首先对HVP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TQXS-MS/MS)系统定性分析HVP水解前后的酚类成分。随后,通过... 本研究旨在从青稞籽粒中分离一种多糖-多酚复合物(HVP),并探讨其在脂质代谢调节中的潜在作用。首先对HVP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TQXS-MS/MS)系统定性分析HVP水解前后的酚类成分。随后,通过建立斑马鱼高血脂模型,评估其血脂调节效果。结果表明HVP总糖含量为494.4±13.0 mg/g,总酚含量为87.2±1.0 mg/g,蛋白质含量为47.6±1.0 mg/g,糖醛酸含量为37.0±1.5 mg/g,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和阿拉伯糖。在水解前HVP中含有阿魏酸、芹菜素和橙皮苷,水解后新增香兰素。HVP显著减少了高血脂症模型斑马鱼尾部血管油红O染色沉积(P<0.001)。此外,HVP对高血脂症模型斑马鱼体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的降低呈现剂量依赖性,高剂量下调节效果尤为显著(P<0.001)。HVP的结构特性及其在调节脂质代谢中的潜在作用,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多糖-多酚复合物 酚类成分 斑马鱼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皮克林乳液特性分析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
4
作者 王若彤 王钰 +3 位作者 李文英 范晨 刘靖宇 李波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0,共15页
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制备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皮克林乳液,分析其粒径、Zeta-电位、外观结构、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等指标,并对其稳定性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菌多... 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制备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皮克林乳液,分析其粒径、Zeta-电位、外观结构、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等指标,并对其稳定性及对α-淀粉酶抑制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物中多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27.2%、31.7%、11.7%;以其制备的皮克林乳液平均粒径约8.5 nm,Zeta-电位约为–30.28 mV,且乳滴大小均一、分散良好、流动性好,具备良好的储存稳定性(0~7 d)、抗盐离子性能(0~400 mmol·L^(-1))、热稳定性(20~80℃)、巴氏杀菌稳定性;乳液在强碱环境中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在强酸环境中不稳定;7050 g离心10 min出现轻微分层;冻融处理也显著影响乳液稳定性。与多糖-蛋白复合物相比,乳液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高。研究结果可为猴头菌多糖-蛋白复合物制备稳定的食品级皮克林乳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多糖-蛋白复合物 皮克林乳液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植物多糖对母猪体况恢复、产仔性能、免疫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蕾 余清卫 +6 位作者 吕玲燕 孙如玉 刘征 汪燕玲 张冰 段俊英 张家庆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复合植物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海藻多糖)对母猪及仔猪性能的影响,将56头2~3胎次妊娠后期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试验期为产前7 d至产后21 d。结果表明,在母猪... 为探究复合植物多糖(黄芪多糖、枸杞多糖、海藻多糖)对母猪及仔猪性能的影响,将56头2~3胎次妊娠后期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试验期为产前7 d至产后21 d。结果表明,在母猪体况恢复情况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3组断奶背膘厚度分别显著增加7.48%、8.09%,而试验1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背膘厚度损失分别显著降低25.18%、51.08%、48.92%,其中,试验2、3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试验1组;断奶后7d内发情率分别显著提高20.15%、35.07%、37.08%,其中,试验2、3组的增加幅度显著大于试验1组。在母猪产仔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产活仔数分别显著增加9.57%、14.41%、11.70%;产健仔数分别增加12.62%、16.41%、14.46%,但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仔猪初生窝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0.50%、13.74%、8.52%;产弱仔数分别显著降低24.53%、27.36%、23.58%;死胎数分别显著降低16.20%、46.48%、42.96%。在母猪血清免疫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中Ig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59%、19.32%、18.18%;试验2、3组IgM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1.10%、23.85%,而试验1组差异不显著;TNF-α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4.96%、19.44%、18.07%;IL-2含量分别显著增加42.43%、45.91%、48.68%;IL-4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07%、14.86%、14.08%;IL-6含量分别显著降低18.52%、16.13%、12.82%。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仔猪断奶平均体质量分别显著增加17.23%、19.43%、19.59%;仔猪断奶窝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9.99%、38.68%、34.29%,且试验2、3组的断奶窝质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显著增加20.97%、23.18%、24.06%;腹泻率分别显著降低19.26%、26.91%、28.89%,且试验2、3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试验1组。综上,在母猪饲粮中添加0.05%、0.15%、0.25%复合植物多糖能显著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免疫机能及仔猪生长性能,且0.15%和0.25%质量分数组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低质量分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复合植物多糖 体况恢复 产仔性能 免疫性能 仔猪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西番莲果皮多糖工艺优化及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王梦会 易丹丹 +5 位作者 赵林艺 张睿 韦茜尹 钟雅文 吴春璇 何家康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1-77,共7页
试验旨在优化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西番莲果皮多糖工艺,并通过体内外试验探究其抗氧化活性。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复合酶配比(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西番莲果皮多... 试验旨在优化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西番莲果皮多糖工艺,并通过体内外试验探究其抗氧化活性。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复合酶配比(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西番莲果皮多糖的工艺,并评价其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复合酶最适添加量为果胶酶0.5%、木瓜蛋白酶1.5%、纤维素酶2.0%,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西番莲果皮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5℃、pH值5.4、提取时间149 min,实际多糖得率6.37%。西番莲果皮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研究表明,西番莲果皮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可为西番莲果皮多糖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果皮 多糖 复合酶辅助热水提取 抗氧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饼粕多糖的提取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王闪闪 黄秀芳 +4 位作者 何华汉 阚建全 陈耀兵 王智勇 罗凯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0-157,共8页
为提高山桐子饼粕的资源利用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料液比、超声时间、酶的含量、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配比4个因素对山桐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山桐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响应面... 为提高山桐子饼粕的资源利用率,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料液比、超声时间、酶的含量、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配比4个因素对山桐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酶法山桐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响应面模型优化显示,在料液比1∶27、超声时间25 min、酶的质量分数2.4%、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配比2∶1的条件下,山桐子多糖提取率最高为8.96%,试验验证结果为8.64%,误差小于5%。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山桐子多糖对DPPH、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良好的清除能力。理化性质试验表明在温度为80℃时,持水性和持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饼粕 多糖 超声 复合酶法 提取 抗氧化活性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于剑平 李蓝艳 宋冬雪 《特产研究》 2025年第1期206-216,共11页
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是新型的有机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通过络合反应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改善原有的生物活性,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的制备方... 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是新型的有机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有效性,通过络合反应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改善原有的生物活性,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开发成为功能型保健食品和创新型临床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微量元素络合物 制备 结构表征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菇多糖与石榴皮多酚复合物的稳定性及降脂作用
9
作者 曲文鑫 刘荣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91-399,共9页
目的:探究茶树菇多糖(Agrocybe cylindracea polysaccharide,ACP)与石榴皮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提取物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并研究其结构以及二者是否具有协同降脂作用。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茶树菇多糖和石... 目的:探究茶树菇多糖(Agrocybe cylindracea polysaccharide,ACP)与石榴皮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提取物的复合物的稳定性,并研究其结构以及二者是否具有协同降脂作用。方法: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茶树菇多糖和石榴皮多酚的提取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非共价作用制备复合物,对复合物ACP-PPP进行结构表征、稳定性试验,并检测其单一组分及其复合物对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胆固醇、胰脂肪酶的吸附能力,通过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分析二者是否具有协同降脂作用。结果:光谱分析表明ACPPPP复合物之间主要是氢键相互作用,在复合物形成过程中并未形成新的双键。该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更好且溶解度更高。在不同光照、温度、pH、贮藏条件、消化体系的条件下,复合物发生不同程度解离,避光、低温、弱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维持复合物的稳定。ACP与PPP复合后饱和脂肪吸附量13±0.14 g/g、不饱和脂肪吸附量8.73±0.53 g/g、胆固醇吸附量74.8±1.23 mg/g,质量浓度为1.2 mg/mL时,胰脂肪酶抑制率57.21%±1.32%,联合作用指数CI均小于1,具有良好协同降血脂作用。结论:茶树菇多糖与石榴皮多酚复合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协同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多糖 石榴皮多酚 复合物稳定性 结构表征 协同降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多糖复合膜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冬梅 夏云飞 +2 位作者 何蒙 宋阳 张小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72-75,80,共5页
从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抗菌活性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壳聚糖/纤维素、壳聚糖/淀粉、壳聚糖/果胶等壳聚糖基复合膜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为壳聚糖基复合膜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壳聚糖 多糖复合膜 食品包装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杰 任佳欣 +4 位作者 马伟东 赵剑 成怡然 赵文娟 杜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2-8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多糖与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只体重接近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T1~T5组为免疫抑制模型组,分别添加人参多糖[0.033 g/(只·d),T1组]、白术多糖[0.033 g/(只·d),T2组]、黄芪多糖[0.012 ... 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多糖与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只体重接近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T1~T5组为免疫抑制模型组,分别添加人参多糖[0.033 g/(只·d),T1组]、白术多糖[0.033 g/(只·d),T2组]、黄芪多糖[0.012 g/(只·d),T3组]、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0.016+0.01 g/(只·d),T4组]及生理盐水(0.7 mL/(只·d),T5组),试验结束前24 h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 BW。T6~T10组为正常饲喂组,添加物、添加剂量分别与T1~T5组一致,饲喂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以及血液中CD4+/CD8+值。结果显示:在免疫抑制模型中,与T5组相比,T4组可极显著提高小鼠平均日增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正常饲喂情况下,与T10组相比,T9组中显著提高小鼠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1)。在免疫抑制模型中,与T5组相比,T4组可极显著提高IL-2、TNF-α含量和CD4+/CD8+值(P<0.01),显著提高IgG含量;正常饲喂情况下,与T10组相比,T9组显著提高IL-2、TNF-α、IgM含量和CD4+/CD8+值(P<0.05)。综上表明人参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和颉颃免疫抑制剂方面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 免疫抑制 免疫器官指数 免疫血清指标 CD4+/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海藻酸二醛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特性
12
作者 杨烨 吴莎萍 +4 位作者 王开俊 吴长玲 刘兴泉 吴峰华 王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82,共9页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程度和红外光谱分析探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不同比例共聚物对乳液粒径、电位、流变性、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共聚物对微胶囊中姜黄素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微胶囊最佳的WPI和ADA质量比为1∶3。接枝度、褐变强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共轭物的形成。在共价结合作用的驱动下,WPI-ADA乳液粒径从415.4 nm减小到325.9 nm,微胶囊包埋率从83.9%增加到95.4%。此外,WPI-ADA共聚物微胶囊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WPI-ADA共聚物微胶囊对姜黄素表现出缓释行为,且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达到最大释放量的时间由12 h延长至24 h。【结论】在共价相互作用下,WPI-ADA共聚物能够改善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和姜黄素的释放特性,可用于修饰微胶囊体系和疏水性活性物质的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蛋白-多糖复合物 分子间相互作用 控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的工艺优化及体外活性
13
作者 王鑫 杨梦媛 +3 位作者 修伟业 遇世友 王景阳 马永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80-2289,共10页
甜玉米芯多糖(SCP80)与三氯化铁共热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SCP),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SCP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G、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UV-Vis和FTIR对SCP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 甜玉米芯多糖(SCP80)与三氯化铁共热合成了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SCP),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SCP制备工艺。通过SEM、XRD、TG、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UV-Vis和FTIR对SCP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其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结果表明,50 mL质量浓度为1 g/L的SCP80水溶液合成SCP的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4.6 min、pH=8.5、m(SCP80)∶m(柠檬酸三钠)=3.64∶1。在该条件下制备的SCP中铁质量分数为27.89%±0.35%。与SCP80相比,SCP表面更光滑,粒径从43.8 nm(SCP80)增至164.0 nm,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质量浓度为4.0 g/L的SCP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7.51%;SCP对α-淀粉酶半抑制浓度(IC_(50))为(1.20±0.11) g/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为(0.92±0.07) g/L,其体外降糖活性明显优于SCP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芯多糖铁配合物 工艺优化 结构表征 体外抗氧化性 体外降糖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提醇沉提取荞麦蜂花粉粗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4
作者 王华 孟晶晶 +3 位作者 马云啸 张志威 张继星 周文喜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35-42,共8页
以荞麦蜂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酶提醇沉法提取荞麦蜂花粉粗多糖,并对提取得到的粗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03%,1.0%时,以75%乙醇为... 以荞麦蜂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酶提醇沉法提取荞麦蜂花粉粗多糖,并对提取得到的粗多糖进行结构鉴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当果胶酶、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分别为0.02%,0.03%,1.0%时,以75%乙醇为提取剂,在39℃提取时提取率最高可达(30.74±0.23)%。经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粗多糖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且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经HPLC分析,荞麦蜂花粉粗多糖主要是由Glc组成,其含量高达54.74%,并含有少量的Man、鼠李糖、GlcN、GlcUA、Gal、Fuc;其单糖含量比为Man∶鼠李糖∶GlcN∶GlcUA∶Glc∶Gal∶Fuc为1.472∶1.723∶0.119∶0.129∶54.740∶11.458∶0.490。通过对荞麦蜂花粉粗多糖进行抗氧化活力测定结果表明,O_(2)^(-)·清除率IC_(50)值为(0.636±0.005)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IC_(50)值为(1.678±0.006)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IC_(50)值为(0.734±0.003)mg/mL,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IC_(50)值为(0.527±0.004)mg/mL,均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物荞麦粉多糖、香菇多糖的抗氧化能力(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蜂花粉多糖 复合酶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复合酶提取工艺优化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会佳 侯相竹 +3 位作者 张涵 殷澳 高阳 徐多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1-189,共9页
目的:以黄芪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APS的提取条件进行... 目的:以黄芪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方法: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提取APS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采用pNPG法评价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5 g黄芪药材粉末,最佳复合酶配比为:木瓜蛋白酶88000 U、果胶酶65000 U、纤维素酶6000 U;最佳酶解提取条件为:酶解处理时间、温度、pH和料液比分别为2.82 h、60.34℃、5.11和1:34.46 g/mL,APS的得率最高可达22.79%±0.14%;APS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42μg/mL。结论:复合酶提取APS的得率较单酶得率显著提高,APS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复合酶 提取工艺 响应面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藻多糖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化学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浩文 王川林 +1 位作者 李佳莹 刘平怀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183,共8页
以栅藻粉为研究对象,研究栅藻多糖(TBP)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复合酶法提取TBP,考察酶解pH、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按1∶1复配)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TBP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TBP... 以栅藻粉为研究对象,研究栅藻多糖(TBP)的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化学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复合酶法提取TBP,考察酶解pH、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按1∶1复配)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对TBP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TBP的提取工艺。对TBP的化学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官能团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BP的复合酶法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解pH 6.1、复合酶添加量5.35%、酶解温度53.1℃和酶解时间84.2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TBP提取率可达(8.86±0.13)%;经化学组成分析,发现TBP的总糖含量为(57.59±1.06)%、蛋白质含量为(5.14±0.88)%、糖醛酸含量为(3.16±0.42)%,TBP具备典型的糖类化合物特征峰,含有吡喃糖和硫酸基团,其单糖共计10种类型,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组成;对TBP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发现TBP对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该研究可对栅藻多糖的提取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相应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藻多糖 复合酶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优化人参叶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润平 张宏福 +1 位作者 路小彬 彭开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38,共6页
为建立一种分离人参叶多糖的绿色高效工艺,本试验利用超声辅助水提取人参叶多糖,采用响应面的星点设计(CCD)优化多糖提取产率,利用乙醇沉淀分离出多糖提取物,并检测分析产物中的多糖与半乳糖醛酸含量。结果表明:CCD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液料... 为建立一种分离人参叶多糖的绿色高效工艺,本试验利用超声辅助水提取人参叶多糖,采用响应面的星点设计(CCD)优化多糖提取产率,利用乙醇沉淀分离出多糖提取物,并检测分析产物中的多糖与半乳糖醛酸含量。结果表明:CCD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1.28 mL/g,超声时间58.33 min,超声功率456.67 W,此条件下人参叶多糖提取产率的预测值为2.07%。;在液料比21 mL/g,超声时间60 min,超声功率450 W即修订后的优化参数下,人参叶多糖提取产率为1.95%;提取产物中多糖含量为20.03%,半乳糖醛酸含量为13.79%。该工艺高效节能,可作为人参叶多糖高效分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叶 星点设计 超声辅助 提取分离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谢欢 胡梓晴 +4 位作者 刘晓艳 董浩 白卫东 曾晓房 魏先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Pickering乳液是指使用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大多数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天然有机胶体颗粒的乳化性较差,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改性。目前,蛋白质基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而多糖基颗粒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单一多糖... Pickering乳液是指使用固体颗粒稳定的乳液,大多数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天然有机胶体颗粒的乳化性较差,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改性。目前,蛋白质基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而多糖基颗粒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单一多糖和多糖-多糖/蛋白颗粒,通过非共价或共价相互作用构建的多酚-多糖复合物颗粒不仅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而且还能提高Pickering乳液的氧化稳定性,赋予其可调控的流变特性、广谱抗菌特性等。但是,有关于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鲜见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在介绍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及多酚-多糖复合物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综述了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级Pickering乳液中的应用,以期为多酚-多糖复合物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多糖复合物 形成机制 Pickering乳液 稳定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聚电解质静电组装高强度水凝胶膜的组织粘接抑菌性
20
作者 吴强 商伶俐 +3 位作者 李学锋 张高文 黄以万 龙世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33-238,共6页
由交联的亲水高分子与大量的水组成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含水率高导致本体强度低(拉伸强度多低于0.1 MPa),表面形成水合层使其很难牢固地粘附在基材的表面。本工作采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多糖... 由交联的亲水高分子与大量的水组成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含水率高导致本体强度低(拉伸强度多低于0.1 MPa),表面形成水合层使其很难牢固地粘附在基材的表面。本工作采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多糖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制得了壳聚糖季铵盐/氧化透明质酸(HACC/HA-CHO)聚电解质复合水凝胶膜,带有正电荷及伯氨基团的HACC分子链与带有负电荷及醛基的HA-CHO分子链之间可形成相反电荷间的强静电相互作用,同时伯氨基团与醛基在分子链间还会发生席夫碱反应,两者协同作用使得HACC/HA-CHO水凝胶膜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7.67 MPa)。此外,由于新鲜的生物组织表面也富含负电荷与伯氨基团,该水凝胶膜也能与生物组织在界面形成强的相互作用,产生良好的粘接效果。通过进一步引入四(4-羧基苯基)卟啉铁金属簇(Fe-TCPP),得到了Fe-TCPP@HACC/HA-CHO水凝胶膜,其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抑菌圈直径为14.8 mm)。本研究为聚电解质复合水凝胶膜在生物医学防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复合物(PEC) 水凝胶膜 组织粘接 抑菌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