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微波辅助银杏叶多酚固液萃取的传质和PID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驰 徐鹤宾 +5 位作者 朱芮 黎静 李丹丹 韩永斌 郑义 陶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2,共13页
本文采用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多酚,通过构建扩散模型,研究了超声和微波场下银杏叶多酚提取的传质机制,进一步建立了关于银杏叶多酚提取过程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结果表明:与摇床振荡提取相比,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均可促... 本文采用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银杏叶多酚,通过构建扩散模型,研究了超声和微波场下银杏叶多酚提取的传质机制,进一步建立了关于银杏叶多酚提取过程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结果表明:与摇床振荡提取相比,超声和微波辅助提取均可促进银杏叶内多酚的释放,增强银杏叶颗粒内部多酚分子扩散能力。相较超声处理,微波场下多酚提取效率更高,且多酚扩散能力更强,颗粒内外多酚浓度差值更早到达峰值。料液比为1:40 g/mL时,103.7 W/L超声和4800 W/L微波作用下,多酚的De值分别为6.4×10^(-11)m^(2)/s、1.4×10^(-10)~1.7×10^(-10)m^(2)/s,多酚平衡提取量分别为27.492±2.666和28.453±1.115 mg/g。另一方面,与传统PID和模糊PID控制器相比,基于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两种模糊PID控制器均可较好地对目标多酚提取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具有超调量小、收敛速度快等优点。当微波功率为4800 W/L、料液比为1:20 g/mL时,最佳控制算法为PSO优化的模糊PID,PSO因子为4.1350、0.1100、0.0001,此时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模糊PID控制器收敛时间最少,为0.5 min左右,且有最小的超调量,为1.12%。该研究为超声和微波辅助银杏叶多酚固液萃取的数字化仿真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萃取 多酚 超声 微波 传质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银杏叶中银杏酚酸降解效果探究
2
作者 王君 王佳宁 +3 位作者 王若楠 龚洪伶 朱亚男 胡高爽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117,共7页
试验旨在筛选银杏酚酸优势降解菌株并优化其降解条件。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溶剂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的银杏酚酸,通过优化流动相比例、流速、温度等色谱参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结果显示:优化得到的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0.1%磷酸为90... 试验旨在筛选银杏酚酸优势降解菌株并优化其降解条件。采用超声辅助正己烷溶剂萃取法提取银杏叶中的银杏酚酸,通过优化流动相比例、流速、温度等色谱参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结果显示:优化得到的最佳色谱条件为乙腈∶0.1%磷酸为90∶10、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0 nm。与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毛栓菌等相比,毛栓菌对银杏酚酸的降解能力最优。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毛栓菌降解条件为发酵温度24℃、发酵5 d、接种量10%、装液量12 mL、转速225 r/min,此条件银杏酚酸平均降解率可达77.67%。研究表明,毛栓菌对银杏酚酸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银杏酚酸 超声波提取 毛栓菌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具有荧光示踪功能的硼掺杂银杏叶碳量子点木材防腐剂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鑫 徐国祺 马耀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环境友好型木材防腐剂的开发中,示踪功能对于木材防腐效果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银杏叶的抗菌性能、硼砂的阻燃性能以及碳量子点的荧光示踪功能,制备一种新型硼掺杂银杏叶碳量子点(B-CQDs)木材防腐剂,以丰富环境... 【目的】环境友好型木材防腐剂的开发中,示踪功能对于木材防腐效果的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银杏叶的抗菌性能、硼砂的阻燃性能以及碳量子点的荧光示踪功能,制备一种新型硼掺杂银杏叶碳量子点(B-CQDs)木材防腐剂,以丰富环境友好型木材防腐剂体系,拓宽碳量子点抗菌性和荧光示踪应用。【方法】以绿色生物质银杏叶为碳源,硼砂为硼元素掺杂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B-CQDs木材防腐剂,进行单因素实验探究最优制备工艺。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方法对其性能进行表征。以白腐菌彩绒革盖菌和褐腐菌密黏褶菌作为供试菌种,通过抑菌圈试验对不同质量分数的B-CQDs木材防腐剂抑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以荧光强度为参考指标,B-CQDs木材防腐剂最佳制备条件:水热反应时间3.0 h,水热反应温度180℃,银杏叶用量0.5 g,银杏叶与硼砂质量比5∶1。B-CQDs呈类球状,平均粒径为2.41 nm,分散性较好。B-CQDs木材防腐剂具有激发波长依赖性和荧光稳定性,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出明亮蓝色荧光。FTIR与XPS分析的元素组成和官能团信息一致,表明硼元素成功掺入碳量子点。木材腐朽真菌抑菌圈试验结果表明:随着B-CQDs木材防腐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对2种木材腐朽真菌的抑制效果逐渐增强,B-CQDs木材防腐剂抑制效果优于未掺杂的碳量子点木材防腐剂。当B-CQDs木材防腐剂的质量分数为0.80%时,彩绒革盖菌和密黏褶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4.15和63.59 mm。【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B-CQDs木材防腐剂。该防腐剂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和荧光示踪功能,且对彩绒革盖菌和密黏褶菌2种常见的木腐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备作为环境友好型荧光示踪木材防腐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防腐 荧光 示踪 碳量子点 银杏叶 硼掺杂 木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银杏叶对育肥期苏姜猪生长性能、肌内脂肪沉积及肌肉抗氧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桂文龙 张广峰 +3 位作者 徐卫祥 刘莉 陆江 陈菁菁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6,共8页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银杏叶对育肥期苏姜猪生长性能、肌内脂肪沉积及肌肉抗氧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72头体重50.45±1.23 kg的苏姜猪,随机分成4组,6个重复/组,3头/重复。试验组分别饲喂含0.1%、0.3%和0.5%银杏叶的基础日粮,对照组...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银杏叶对育肥期苏姜猪生长性能、肌内脂肪沉积及肌肉抗氧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72头体重50.45±1.23 kg的苏姜猪,随机分成4组,6个重复/组,3头/重复。试验组分别饲喂含0.1%、0.3%和0.5%银杏叶的基础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试验结束后,检测背膘厚度、背最长肌中肌内脂肪(IMF)含量、脂肪酸组成和肌内抗氧化指标,并用实时荧光PCR测定相关抗氧化分子的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3%银杏叶(P<0.01)和0.5%银杏叶(P<0.05)显著提高IMF含量,添加0.3%银杏叶显著降背膘厚度(P<0.05),添加不同剂量银杏叶对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3%银杏叶显著提高肌内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油酸和亚麻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及n-6 PUFA/n-3 PUFA比值、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3%银杏叶和0.5%显著降低肌内丙二醛(MDA)含量(P<0.05),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添加0.3%银杏叶还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3%银杏叶和0.5%银杏叶上调背最长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0.3%银杏叶还上调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银杏叶可上调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基因表达,提高肌内抗氧化能力,减少MUFA和PUFA过氧化,提高IMF含量,且添加0.3%银杏叶时可更有效地改善肌内n-6 PUFA/n-3 PUFA比值、AI和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育肥期 苏姜猪 肌内脂肪 脂肪酸组成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护方法对银杏叶片衰老和观赏期的影响
5
作者 刘静 郭晨初 +4 位作者 国春杰 王健 于哲 高燕英 于顺祥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养护方法延缓银杏叶片衰老和延长黄叶观赏期效果。【方法】2023年,在林间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养护处理(对照、浇水、施肥、修剪),分析各处理对银杏不同时间的SPAD值、黄叶率、落叶率及其变化速度和最佳观赏期天数等的影... 【目的】探明不同养护方法延缓银杏叶片衰老和延长黄叶观赏期效果。【方法】2023年,在林间条件下分别采取不同养护处理(对照、浇水、施肥、修剪),分析各处理对银杏不同时间的SPAD值、黄叶率、落叶率及其变化速度和最佳观赏期天数等的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浇水组对银杏SPAD值无影响,但叶片衰老起始期SPAD值的下降速率和黄叶率日增量显著高于对照;施肥组和修剪组提高了银杏SPAD值,银杏叶片SPAD值下降速率最大值和黄叶率日增量最大值出现时间均晚于对照,且修剪组落叶率日增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也晚于对照。浇水、施肥和修剪分别使银杏最佳观赏期延长了5、1和3 d。土壤在低氮水平时,浇水的银杏黄叶观赏期延长效果最好,但叶片衰老提前,对银杏生长不利;修剪延长银杏黄叶最佳观赏期效果较好,且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延迟了叶片衰老和落叶,对银杏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在土壤可利用氮不足、生长空间受限时,可首先考虑修剪的方法促进银杏生长和延长秋叶观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叶片衰老 落叶 黄叶观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雌、雄植株叶片药用成分含量及转录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傅芸 钟寅枭 +5 位作者 许薇 刘玉华 张心娴 魏启轩 曹福亮 付芳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目的】探究雌、雄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选取雌、雄银杏各10株,以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分别测定萜... 【目的】探究雌、雄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的含量差异及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方法】选取雌、雄银杏各10株,以叶片为试验材料,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分别测定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并选取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具有代表性的3个雌株和3个雄株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雌株中萜内酯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略高于雄株,但差异不显著;黄酮醇苷及其主要组分含量均高于雄株,但各组分中仅槲皮素含量差异显著(P=0.045)。转录组测序共得到288 023 696条Raw reads,257 059 884条Clean reads,Q30≥91.24%,GC含量≥45.95%,唯一比对率≥85.04%。共鉴定(P <0.05且|log2FC|≥1)出676个差异表达基因,与雌株相比,雄株有340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表达,336个差异表达基因下调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有37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解毒、催化活性等163个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其他聚糖降解、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银杏萜内酯和黄酮醇合成通路上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在雌株中均高于雄株,与雌株中萜内酯、黄酮醇苷含量高于雄株的趋势相一致。【结论】不同性别银杏叶片中萜内酯和黄酮醇苷含量及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差异,雌株略高于雄株。研究为基于不同性别的叶用银杏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片 雌、雄植株 萜内酯 黄酮醇苷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黄酮提取物对秀丽线虫抗氧化和衰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肖敏 陈宇 +2 位作者 韩林 肖国生 赵婵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48-155,共8页
该文探究了银杏叶黄酮提取物对秀丽线虫抗氧化和衰老作用,为银杏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回流提取法获取银杏叶总黄酮成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triple qua... 该文探究了银杏叶黄酮提取物对秀丽线虫抗氧化和衰老作用,为银杏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回流提取法获取银杏叶总黄酮成分,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提取物中主要黄酮成分组成,然后测定银杏叶黄酮提取物对秀丽线虫寿命、运动能力、生殖能力、吞咽能力、急性热应激能力、急性氧化应激能力、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脂褐素积累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银杏叶黄酮提取物的平均得率为8.02%,总黄酮平均含量为73.68 mg/g,从提取物中共测出107种黄酮类化合物。500μg/mL黄酮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7.48%、71.82%和62.84%。动物实验发现,银杏叶黄酮提取物能显著延长秀丽线虫的寿命(P<0.001),增强线虫身体弯曲频率、头部摆动频率和生殖能力(P<0.001),提高线虫的吞咽能力(P<0.001)、急性热应激和急性氧化应激能力(P<0.001),抑制线虫体内ROS和脂褐素的积累(P<0.001)。银杏叶黄酮提取物对秀丽线虫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提取物 秀丽线虫 抗氧化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和采摘期对银杏叶中奎宁酸、莽草酸含量的影响
8
作者 王秋萍 李俊 +4 位作者 何珺 雷阳 张承 杨邦祝 宋善敏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
新建一种采用HPLC–RID,同时测定银杏叶中奎宁酸、莽草酸含量的方法,评价不同树龄和采摘期对银杏叶中2种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分别在0~250.00μg/mL和0~121.76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0... 新建一种采用HPLC–RID,同时测定银杏叶中奎宁酸、莽草酸含量的方法,评价不同树龄和采摘期对银杏叶中2种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分别在0~250.00μg/mL和0~121.76μ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08.83X-182.19(r=0.9930)和Y=132.125X+0.19(r=0.999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7%和99.40%,RSD分别为0.94%和1.32%。三年生、四年生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较其他树龄的高,分别达77.39~58.57 mg/g和76.80~52.37 mg/g;4—5月采摘的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较其他采摘月份高,分别达70.35~72.91 mg/g和71.06~72.44 mg/g。综合可知新方法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稳定、易于普及,同时能有效测定银杏叶中奎宁酸和莽草酸含量,且探明了奎宁酸和莽草酸的工业生产最优原料为三年生、四年生及4—5月采摘的银杏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奎宁酸 莽草酸 HPLC–RID 树龄 采摘月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穗预处理和激素处理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9
作者 王琳琳 祝凌云 +1 位作者 郁万文 刘玉华 《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以观赏良种金叶银杏‘万年金’为材料,研究了插穗预处理(冷藏、蔗糖、硼酸)和激素(NAA、IBA、NAA+IBA)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的不定根长、不定根数、生根率的差异,筛选出较优的预处理和激素处理,为金叶银杏硬枝... 以观赏良种金叶银杏‘万年金’为材料,研究了插穗预处理(冷藏、蔗糖、硼酸)和激素(NAA、IBA、NAA+IBA)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下的不定根长、不定根数、生根率的差异,筛选出较优的预处理和激素处理,为金叶银杏硬枝扦插育苗技术体系建立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名前三的预处理依次是冷藏10 d、5.0%蔗糖、0.1%硼酸,其中冷藏10 d处理同步提高了金叶银杏插穗不定根长、不定根数和生根率,5.0%蔗糖处理仅提高了不定根长,0.1%硼酸处理仅提高了不定根数。(2)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排名前四的激素处理依次是IBA800、NAA400+IBA400、IBA500、NAA200+IBA200,四个处理均同步显著提高了不定根长、不定根数和生根率;IBA对金叶银杏扦插生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于NAA和NAA+IBA。(3)基于隶属函数综合评价,IBA500处理1 h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叶银杏 硬枝扦插 预处理 激素处理 生根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1 位作者 刘妤婵 高凌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9-12,共4页
用不同剂量银杏叶聚戊烯醇(GP)给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灌胃,用碳粒廓清法分析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180荷瘤小鼠的凋亡细胞比率(APO)、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的变化,分析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影... 用不同剂量银杏叶聚戊烯醇(GP)给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灌胃,用碳粒廓清法分析正常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180荷瘤小鼠的凋亡细胞比率(APO)、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的变化,分析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20mg/kg的GP能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碳粒的清除作用高于环磷酰胺(CTX);高剂量组(40mg/kg)GP与对照组比较,能增加肝癌(Heps)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艾氏腹水癌(EC)荷瘤小鼠脾指数。5mg/kgGP对S180荷瘤小鼠细胞的APO为6.3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其它给药组,使S180荷瘤小鼠CD4/CD8比值接近正常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 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短程蒸馏分离银杏叶聚戊烯醇的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王成章 王婉苓 +3 位作者 叶建中 郑光耀 周昊 陈西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3-27,共5页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皂化反应、溶剂萃取和冷冻制备聚戊烯醇不皂化物,皂化剂为5%NaOH-EtOH,石油醚软膏与皂化剂的比例为1∶5(g∶mL),首次采用分子短程蒸馏分离聚戊烯醇不皂化物,最佳工艺为:Ⅰ级分子蒸馏,工艺参数为冷凝温度2.5℃,循环...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皂化反应、溶剂萃取和冷冻制备聚戊烯醇不皂化物,皂化剂为5%NaOH-EtOH,石油醚软膏与皂化剂的比例为1∶5(g∶mL),首次采用分子短程蒸馏分离聚戊烯醇不皂化物,最佳工艺为:Ⅰ级分子蒸馏,工艺参数为冷凝温度2.5℃,循环水温度60℃,物料加热温度60℃,蒸馏温度160℃,进料速率180mL/h,刮膜转速200r/min,蒸馏真空度0.5~1.0Pa;Ⅱ级分子蒸馏,工艺参数为循环水温度80℃,物料加热温度60℃,蒸馏温度280℃,进料速率180mL/h,刮膜转速300r/min,蒸馏真空0.1~0.5Pa。结果表明:溶剂中聚戊烯醇为55.6%,银杏叶聚戊烯醇(GP)回收率为98.5%,馏余物中聚戊烯醇的含量由不皂化物中的46.2%提高到83.7%,而且无溶剂残留,是工业化制备高纯度聚戊烯醇理想的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 不皂化物 分子短程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离子配位萃取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克迪 陈钧 +2 位作者 杨小明 杨欢 陈庶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247,共5页
本文建立了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Ag+配位萃取方法,构筑了含Ag+配位萃取体系。研究了萃取剂极性、萃取温度、Ag+浓度等因素对分配比D的影响,分析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PPs)与Ag+的配位萃取比m,确定了配位萃取条件及解离条件。试验结果... 本文建立了银杏叶中多萜长链化合物Ag+配位萃取方法,构筑了含Ag+配位萃取体系。研究了萃取剂极性、萃取温度、Ag+浓度等因素对分配比D的影响,分析测定了银杏叶聚戊烯醇(PPs)与Ag+的配位萃取比m,确定了配位萃取条件及解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Ag+配位萃取剂用于分离浓缩聚戊烯类化合物选择性好、效率高,萃取剂再生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萃取 银离子 多萜长链化合物 银杏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中聚戊烯醇含量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1 位作者 郁青 谭卫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7-58,共2页
The samples of \%Ginkgo biloba \%L. leaves of 30 years old tree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to November in Nanjing and were extracted with petroleum ether (60~90℃), purified with silical gel and analysed by HPLC. The ... The samples of \%Ginkgo biloba \%L. leaves of 30 years old tree were collected from April to November in Nanjing and were extracted with petroleum ether (60~90℃), purified with silical gel and analys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polyprenols in \%Ginkgo biloba \%leaves grew up month by month, while the yellow leaves had the highest content about 1.1% in fall. The main polyprenol was C\-\{85\}, about 38% content and the next was C\-\{90\}, about 32%. On the other hand, by analysing the leaves of young tree of 3~5 years old in P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ollected in fall, the main was polyprenol of C\-\{90\}about 34%~35%, the second was polyprenol of C\-\{85\}about 24%~25%, compared with the leaves of old tree coll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otal content of polyprenols in the leaves of young tree was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含量 HPLC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银杏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64
14
作者 吴梅林 周春山 +2 位作者 陈龙胜 钟世安 谷芳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57-560,共4页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银杏总黄酮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提取工艺相比 ,银杏总黄酮得率提高了 18.92 %。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酶浓度 0 .4 0mg/mL ,酶作用时间 12 0min ,酶解温度 5 0℃ ,酶解介质 pH值为 4 .5 ,乙醇浓度 70 % ...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银杏总黄酮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提取工艺相比 ,银杏总黄酮得率提高了 18.92 %。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 :酶浓度 0 .4 0mg/mL ,酶作用时间 12 0min ,酶解温度 5 0℃ ,酶解介质 pH值为 4 .5 ,乙醇浓度 70 % ,提取温度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总黄酮 最佳提取条件 银杏黄酮 乙醇提取 乙醇浓度 研究 提取温度 酶法提取 酶解 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分离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克迪 刘自力 +1 位作者 童张法 陈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提出了一条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工艺路线 ,对工艺中主要分离、纯化单元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用廉价的石油醚为萃取剂 ,萃取物经水解、大孔树脂吸附和硅胶柱层析 ,油状产物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含量超过 95 % ,... 提出了一条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工艺路线 ,对工艺中主要分离、纯化单元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用廉价的石油醚为萃取剂 ,萃取物经水解、大孔树脂吸附和硅胶柱层析 ,油状产物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含量超过 95 % ,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得率为 5 0 % ,回收率为 95 .7% ,整个工艺过程简单 ,易于工业放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化学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陈祥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9-286,共8页
从我国江苏采集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中分离得到7个聚戊烯醇乙酸酯纯样,经鉴定证明它们均为桦木聚戊烯醇型(Betulaprenol)结构,其异戊烯基结构单元数相应为15~21,由于其结构和哺乳动物中所含多萜醇化学结构接近,且其含量较高,因... 从我国江苏采集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中分离得到7个聚戊烯醇乙酸酯纯样,经鉴定证明它们均为桦木聚戊烯醇型(Betulaprenol)结构,其异戊烯基结构单元数相应为15~21,由于其结构和哺乳动物中所含多萜醇化学结构接近,且其含量较高,因而具有开发前景。此外,本文还系统总结了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化学结构波谱鉴定方法,表明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为该类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聚戊烯醇 多萜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成章 陈祥 +2 位作者 谭卫红 郁青 沈兆邦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88,共6页
介绍目前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用HPLC分析不同产地、不同树龄银杏叶中黄酮含量。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类化合物 HPLC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提取银杏雄株叶片聚戊烯醇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秋月 陈鹏 +3 位作者 仲月明 周长远 沈丹红 蒋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优化银杏雄株叶片中聚戊烯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影响提取得率的料液比、时间、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聚戊烯醇含量,明确一定条件下各主要作用因子对聚戊烯醇提取得率的影响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 目的优化银杏雄株叶片中聚戊烯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影响提取得率的料液比、时间、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聚戊烯醇含量,明确一定条件下各主要作用因子对聚戊烯醇提取得率的影响后,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别测定得到各因子不同水平处理的聚戊烯醇提取得率,并进行回归分析建模和方差分析。结果银杏雄株叶片聚戊烯醇提取的优化体系由料液比1∶12(g/mL)、时间60 min和温度38℃组成。通过响应面设计法优化体系提取的聚戊烯醇得率达到1.481%~1.653%。结论该优化体系提取率高,简单可行,适用于银杏叶聚戊烯醇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雄株 叶片 聚戊烯醇 响应面法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基磷酸酯体内外抗肿瘤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成章 沈兆邦 +3 位作者 郑光耀 张思访 曹志庆 高彩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16,共4页
研究了聚戊烯基磷酸酯(PPH)体外对肿瘤细胞和体内抗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从银杏叶中分离制备聚戊烯醇混合物(C75~C110),选择POCl3为磷酰化剂和三乙胺为碱性水解剂,经过磷酰化和水解二步反应,合成聚戊烯基磷酸单酯。以氟脲嘧啶... 研究了聚戊烯基磷酸酯(PPH)体外对肿瘤细胞和体内抗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从银杏叶中分离制备聚戊烯醇混合物(C75~C110),选择POCl3为磷酰化剂和三乙胺为碱性水解剂,经过磷酰化和水解二步反应,合成聚戊烯基磷酸单酯。以氟脲嘧啶(5-Fu)为对照,体外肿瘤细胞株选择SGC-7901人胃癌、LoVo人结肠腺癌和Hela人宫颈癌;体内移植性肿瘤细胞株选择肝癌实体型(Heps)、肉瘤(S180)、艾氏癌实体(EC),用不同剂量的PPH进行抗肿瘤药效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PPH在高浓度下(0.4g/L)作用72h,对3种体外细胞株抑瘤率达到60%-80%;对Heps、S180和EC等移植性瘤株抑瘤率达到50%-65%。这说明银杏叶PPH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聚戊烯醇 聚戊烯基磷酸酯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法提取银杏叶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114
20
作者 王延峰 李延清 +2 位作者 郝永红 杨瑾 封德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66-167,共2页
研究了银杏叶黄酮的超声提取法,并与连续热回流中的索氏提取作了比较研究。实验表明:超声提取法优于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的最佳操作条作为:超声波频率40KHZ, 处理时间10min,静置时间12h。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 超声波 提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