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IO-66-NH_(2)掺杂改性PPS@GFF/PNDB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1
作者 苏坤梅 边齐齐 李振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5,共12页
为了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废水处理问题,开发兼具优异机械性能和亲水性的改性聚苯硫醚(PPS)膜。采用热致相成膜法在玻璃纤维基布(glass fiber fabrics,GFF)表面均匀地涂覆了PPS膜分离层,成功制备了机械性能优越的基布支撑型聚苯硫醚复合膜;... 为了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废水处理问题,开发兼具优异机械性能和亲水性的改性聚苯硫醚(PPS)膜。采用热致相成膜法在玻璃纤维基布(glass fiber fabrics,GFF)表面均匀地涂覆了PPS膜分离层,成功制备了机械性能优越的基布支撑型聚苯硫醚复合膜;通过N-乙烯基甲酰胺(NVF)和二乙烯苯(DVB)自由基聚合在PPS@GFF膜表面引入功能层,在功能层引入2-氨基对苯二甲酸锆MOF材料(UIO-66-NH_(2))纳米颗粒,通过调节其掺杂量,制备出性能优异的PPS@GFF/聚N-乙烯基甲酰胺-二乙烯苯共聚物(PNDB)复合膜,并对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在UIO-66-NH_(2)纳米颗粒负载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膜对考马斯亮蓝(CB)、孟加拉玫瑰红(RB)2种染料的截留率为99.8%、99.99%,对无机盐的截留率均不到10%,具有良好的染料/盐分离性能;在24 h的循环过滤过程中,复合膜对CB的截留率均保持在98.5%以上,对NaCl的截留率保持在3.5%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污染性能与长期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复合膜 热致相分离法 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PPS复合材料自然老化3年前后力学性能对比
2
作者 边蕴宇 王先衬 +2 位作者 陈渤 彭梓航 杨昊铭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5,151,共6页
研究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CF/PPS)的自然老化行为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CF/PPS自然老化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注塑成型得到CF/PPS复合材料(CF质量分数为25%),并在上海地区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自然老化... 研究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CF/PPS)的自然老化行为对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CF/PPS自然老化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注塑成型得到CF/PPS复合材料(CF质量分数为25%),并在上海地区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自然老化试验后,对其进行表面观察及拉伸、弯曲测试。结果表明,1)自然老化使CF/PPS的表面因树脂基体降解变得粗糙,且表面出现裂纹。2)自然老化会降低CF/PPS的力学性能。经过3年的自然老化,CF/PPS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的保留率分别为76.88%、77.25%、90.97%、86.91%。3)水分子的增塑作用使得CF/PPS树脂基体在拉伸应力作用下产生明显塑性形变。同时随着水分子的侵蚀以及热应力的不断作用,最终CF/PPS拉伸断口处的树脂基体呈现出由大量紧密排列的较大坑洞组成的网状结构。4)为期3年的自然老化提高了CF/PPS的弯曲韧性,导致其弯曲失效模式由试样断裂变为试样受拉伸区域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自然老化 碳纤维 注塑成型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M/GF/PA66/PPS四元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晨珺 席宇阳 +3 位作者 任威 杨鑫 葛正浩 王超宝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47,共5页
为解决聚苯硫醚(PPS)质脆问题,进一步提升其轻量化应用水平,基于玻纤(GF)增强、聚酰胺66(PA66)增韧、空心玻璃微珠(HGM)减重的研究思路,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HGM/GF/PA66/PPS四元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 为解决聚苯硫醚(PPS)质脆问题,进一步提升其轻量化应用水平,基于玻纤(GF)增强、聚酰胺66(PA66)增韧、空心玻璃微珠(HGM)减重的研究思路,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HGM/GF/PA66/PPS四元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少量PA66可显著提升PPS复合材料的韧性和水润滑性能,其力学强度无明显变化;加入HGM可大幅降低PPS复合材料的密度,并能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和摩擦学性能,但HGM含量过大会降低PPS复合材料的韧性;实验条件下,PA66、HGM的最佳含量分别为25%(质量分数,下同)和10%,此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复合材料 力学强度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芯纱基摩擦电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闫静 SYED UMER Afzal 王浩轩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了实现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中摩擦层和电极的有效结合,采用共轭静电纺丝和连续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制备了以聚酰亚胺(PI)和聚苯硫醚(PPS)为摩擦材料、以不锈钢纱线为电极的包芯纱,并将其作为纬纱... 为了实现织物型摩擦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TENG)中摩擦层和电极的有效结合,采用共轭静电纺丝和连续空心锭花式捻线技术制备了以聚酰亚胺(PI)和聚苯硫醚(PPS)为摩擦材料、以不锈钢纱线为电极的包芯纱,并将其作为纬纱通过机织工艺制备表面全纬纱的摩擦电织物。研究了摩擦层微结构匹配对TENG性能的影响,以及TENG在高温环境中的工作适应性,并探究了该织物型TENG的实际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以PPS短纤维包芯纱织物和PI纳米纤维包芯纱织物分别为TENG的正负摩擦层时,由于微纳纤维之间的有效匹配增加摩擦界面有效工作面积,可获得较高摩擦电性能的织物型TENG,而且能够在200℃以下的高温环境中维持稳定工作;当负载电阻为20 MΩ时,TENG功率密度达到0.67 W/m^(2),能够点亮18个COBs或140个LEDs,可为电容器充电后进一步为计算器供电,展现了其在可穿戴微电子设备供能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电织物 包芯纱 聚酰亚胺 聚苯硫醚 耐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A1010合金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温延娜 赵清香 +3 位作者 刘民英 王玉东 龚长勇 郭培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共4页
选用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和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嵌段共聚苯乙烯(St)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法制备了PPS/PA1010/PPgAA合金和PPS/PA1010/PPg(GMAcoSt)合金,并分别对两种合金的力学... 选用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和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嵌段共聚苯乙烯(St)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法制备了PPS/PA1010/PPgAA合金和PPS/PA1010/PPg(GMAcoSt)合金,并分别对两种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合金其它力学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随着PPgAA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当PPgAA含量为7份时,冲击强度比原合金提高了86.7%,比纯PPS提高了39.3%;而随着PPg(GMAcoSt)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尼龙 1010 丙烯酸接枝聚丙烯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嵌段共聚苯乙烯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A-66共混体系的加工条件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继红 侯灿淑 +4 位作者 汪映寒 杨杰 余自力 陈永荣 伍齐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研究了国产SZPPS/PA-66共混增强体系的加工条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不同配比、不同螺杆转速(GF含量)以及模具温度对该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和螺杆转速以及模具温度对共混高聚物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研究了国产SZPPS/PA-66共混增强体系的加工条件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不同配比、不同螺杆转速(GF含量)以及模具温度对该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和螺杆转速以及模具温度对共混高聚物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优化出了综合性能较优异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尼龙-66 共混物 工程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工艺及组分对PPS/PTFE复合耐高温滤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楠 崔鑫 +1 位作者 靳向煜 柯勤飞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2-204,233,共4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膜裂长丝为基布,将聚苯硫醚(PPS)纤维和PTFE纤维按不同质量比混合,经过针刺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纤网,再通过高压水针作用使纤网内的纤维缠结紧实,并研究工艺参数以及面层组分对PPS/PTFE复合滤料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的影... 以聚四氟乙烯(PTFE)膜裂长丝为基布,将聚苯硫醚(PPS)纤维和PTFE纤维按不同质量比混合,经过针刺得到具有一定强力的纤网,再通过高压水针作用使纤网内的纤维缠结紧实,并研究工艺参数以及面层组分对PPS/PTFE复合滤料力学性能及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水刺之后,材料的纵向强力稍优于经针刺固结后的强力,但横向强力有所下降,且平均孔径小于针刺样品;对于水刺样品而言,PTFE纤维含量越大,其透气率、强力、孔径下降程度越大,由此说明与针刺相比,水刺固结工艺不仅可以得到相同的缠结效果,且可以适当提高材料的过滤性能,同时,混入PTFE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过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刺 复合滤料 过滤性能 聚苯硫醚(pps) 聚四氟乙烯(P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MnO_2/PoPD@PPS复合滤料及其NH_3-SCR脱硝性能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雪红 郑玉婴 +1 位作者 付彬彬 郑伟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14-1521,共8页
在聚苯硫醚(PPS)滤料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锰/聚邻苯二胺(PoPD)复合物。利用π-π共轭效应,将邻苯二胺(OPD)单体均匀吸附在PPS纤维表面,然后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使邻苯二胺氧化聚合,在纤维表面原位生成聚邻苯二胺包覆层,同时高锰酸钾被还原成... 在聚苯硫醚(PPS)滤料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锰/聚邻苯二胺(PoPD)复合物。利用π-π共轭效应,将邻苯二胺(OPD)单体均匀吸附在PPS纤维表面,然后通过高锰酸钾溶液使邻苯二胺氧化聚合,在纤维表面原位生成聚邻苯二胺包覆层,同时高锰酸钾被还原成MnO_2催化剂,插入到聚邻苯二胺基体中。通过原位聚合生成的MnO_2/PoPD复合物与PPS滤料间有很强的黏结性,使得催化剂和滤料能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该复合滤料制备方法简单,实验条件温和,对滤料本身性能没有损伤,通过FESEM、XPS、XRD、FT-IR、脱硝活性测试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脱硝测试结果表明,KMnO4/PPS质量比为1∶1时,复合滤料在80-180℃下脱硝率可达36%-94%,10 h的催化剂稳定性测试中,其脱硝率在160℃下仍保持在88%;Mn 2p的XPS谱图证实复合滤料上催化剂为MnO_2;复合滤料的XRD谱图表明MnO_2为非晶结构;从FESEM照片可以看出,MnO_2催化剂在PPS滤料上分散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pps) MNO2 原位聚合法 NH3-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G作增容剂的PPS/PA1010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增容机理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清香 温延娜 +4 位作者 王玉东 刘民英 罗楠 王文志 李晓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4,共4页
将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化学处理过的PPS(简称CPPS)与PA1010及高分子量的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简称EMG)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NCPPS/PA1010/EMG共混物,并对这些共混物的力学性... 将用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化学处理过的PPS(简称CPPS)与PA1010及高分子量的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简称EMG)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NCPPS/PA1010/EMG共混物,并对这些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MDI含量在2.0份~2.5份之间时,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而随着EMG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且其它的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并推测了增容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尼龙1010 4 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E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用于湿电子化学品纯化的聚苯硫醚微滤膜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俊俊 方传杰 朱利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聚苯硫醚(PPS)微滤滤膜,通过改变冷却浴温度实现了膜结构调控,深入分析了冷却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最终显著提高了膜的渗透通量。在20℃的水冷却浴下,所制备PPS膜的正己烷通量达909 L/(m^(2)·h&#... 采用热致相分离(TIPS)法制备聚苯硫醚(PPS)微滤滤膜,通过改变冷却浴温度实现了膜结构调控,深入分析了冷却浴温度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最终显著提高了膜的渗透通量。在20℃的水冷却浴下,所制备PPS膜的正己烷通量达909 L/(m^(2)·h·bar)(1 bar=0.1 MPa)。PPS微滤膜的耐溶剂性优异,对盐酸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14 d的耐溶剂试验表明,其对500 nm颗粒仍有95%以上的截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聚苯硫醚 热致相分离 耐溶剂性 湿电子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对PPS/PA6合金形貌及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卫晓明 陈建野 +2 位作者 王孝军 龙盛如 杨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用环氧树脂作为聚苯硫醚(PPS)与尼龙6(PA6)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了PPS/PA6合金材料。主要研究了环氧树脂(EP)用量对PPS/PA6(7∶3)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相容性及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EP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系... 用环氧树脂作为聚苯硫醚(PPS)与尼龙6(PA6)共混体系的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了PPS/PA6合金材料。主要研究了环氧树脂(EP)用量对PPS/PA6(7∶3)共混物的机械性能、相容性及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EP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系的相容性;PA6呈分散相分散于PPS相中,随着EP用量的增加,在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断面上,分散相尺寸逐渐变大且呈现由圆形到不规则形状的转变;随着EP用量的增加,体系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尼龙6 环氧树脂 相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双疏耐磨PPS基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怀远 王恩群 +1 位作者 孟旸 朱艳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2,共5页
以NH_4HCO_3为造孔剂,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级纤维填料,采用简单的喷涂工艺制备出超双疏耐磨聚苯硫醚(PPS)基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涂层的表面形貌和疏水、疏油性能。采用定载砂纸打磨法测试双疏涂层的耐磨损性能... 以NH_4HCO_3为造孔剂,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级纤维填料,采用简单的喷涂工艺制备出超双疏耐磨聚苯硫醚(PPS)基涂层。采用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分析涂层的表面形貌和疏水、疏油性能。采用定载砂纸打磨法测试双疏涂层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造孔后的涂层表面粗糙,表面的多孔结构和CNTs构成了特殊的微纳二元复合网络结构。当NH_4HCO_3的含量为5%(质量分数)时,涂层实现超疏水和超疏油,对水、甘油和乙二醇的接触角分别为162°,158°和152°。用砂纸反复打磨10000次后,涂层表面轻微磨损,仍保持了高疏水效果,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双疏 复合材料 聚苯硫醚 耐磨 纳米结构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晴 陈晓媛 +2 位作者 王港 芦艾 王萍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2-35,共4页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磨损体积、磨损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及损耗因子峰值、储能模量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 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摩擦因数由纯样的0.35降至复合材料的0.1... 研究了聚苯硫醚(PPS)/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磨损体积、磨损后表面的微观形貌及损耗因子峰值、储能模量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 的加入显著改善了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摩擦因数由纯样的0.35降至复合材料的0.11。随着 PTFE 含量从5%(质量分数,下同)增至15%,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从0.26降至0.11;复合材料损耗因子峰值越大,摩擦因数越小;初始储能模量越大,摩擦因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聚四氟乙烯 摩擦 磨损 损耗因子峰 储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SiO_2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和性能测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而耕 王志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6-38,共3页
用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制备了聚苯硫醚(PPS)、纳米SiO2超细粉体的水基涂料,成功地解决了纳米SiO2粉体的团聚问题。通过烧结的方法在试样表面制备了PPS/SiO2纳米复合涂层,涂层中SiO2的粒度在200nm以下。纳米涂层在硬度、耐磨性、耐冲... 用乳化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制备了聚苯硫醚(PPS)、纳米SiO2超细粉体的水基涂料,成功地解决了纳米SiO2粉体的团聚问题。通过烧结的方法在试样表面制备了PPS/SiO2纳米复合涂层,涂层中SiO2的粒度在200nm以下。纳米涂层在硬度、耐磨性、耐冲击性和附着力等方面明显高于普通涂层,其耐冲蚀磨损性是普通涂层的5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涂层 冲蚀磨损 聚苯硫醚(pps) 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注射成型PPS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静莉 刘涛 +2 位作者 罗世凯 刘恒武 沙艳松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2-78,共7页
以超临界氮气(SC-N2)作为发泡剂,采用注射成型法制备了微孔化聚苯硫醚(PPS)泡沫塑料,研究了模具流道、SC-N2含量、PPS熔胶量位置对微孔化PPS泡沫塑料泡孔特性、相对密度、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具流道的延长,微孔化... 以超临界氮气(SC-N2)作为发泡剂,采用注射成型法制备了微孔化聚苯硫醚(PPS)泡沫塑料,研究了模具流道、SC-N2含量、PPS熔胶量位置对微孔化PPS泡沫塑料泡孔特性、相对密度、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具流道的延长,微孔化PPS泡沫塑料的泡孔孔径逐渐变大,泡孔密度降低;SC-N2含量对泡孔孔径、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影响不大,但泡孔密度随SC-N2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PS熔胶量位置的降低,微孔化PPS泡沫塑料的泡孔孔径增大,泡孔密度降低,力学性能及介电常数也相应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注射成型 微孔发泡 超临界氮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S/PP共混海岛超细纤维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万艳霞 朱志国 +2 位作者 王锐 董振峰 张秀芹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77-681,689,共6页
以聚苯硫醚(PPS)和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制备PPS/PP共混海岛纤维,经二甲苯溶除剥离基体相PP可制得PPS超细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及红... 以聚苯硫醚(PPS)和聚丙烯(PP)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制备PPS/PP共混海岛纤维,经二甲苯溶除剥离基体相PP可制得PPS超细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及红外分光谱测试仪(FT—IR),研究了PPS/PP共混组成比和牵伸比对纤维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S/PP共混组成比从30/70增加至60/40时,PPS超细纤维平均直径从228nm增至408nm;当PPS/PP共混组成比大于60/40时,开始出现相转变现象;PP的加入提高了PPS的结晶能力,随着PPS/PP共混组成比增大,纤维线密度逐渐变大,共混纤维中PPS组分的结晶度变小,纤维力学性能降低;提高牵伸倍数,纤维线密度变小,断裂强度增强,共混纤维中PPS组分的结晶度升高,纺速在280~350m/min之间时,共混纤维可在2.0—3.0倍下进行牵伸;共混纺丝制得的PPS超细纤维热稳定性有所下降,但并不影响PPS高温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共混纺丝海岛 超细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增强PPS复合材料的增韧改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雄刚 姚丁杨 +2 位作者 黄彩霞 左景奇 黄安民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6-119,共4页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G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为增韧剂,以质量分数为40%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剂,通过双...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EBA)、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G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为增韧剂,以质量分数为40%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剂,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系列G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探讨了增韧剂种类及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POE-g-MAH对GF增强PPS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最明显,当POE-g-MAH的质量分数为6%时,复合材料的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比未添加增韧剂时提高25%,并且POE-g-MAH对复合材料的MFR影响相对较小,是一种高效的GF增强PPS复合材料增韧改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增韧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S/PA1010/EMG合金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清香 温延娜 +1 位作者 刘民英 王玉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7,共4页
采用(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G)为增容剂,与PA1010和化学处理的PPS(CPPS)熔融共混制备了CPPS/PA1010/EMG合金。当EMG含量为9份时,制备的高刚性、高韧性合金在保持其它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冲击强度提高... 采用(乙烯/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G)为增容剂,与PA1010和化学处理的PPS(CPPS)熔融共混制备了CPPS/PA1010/EMG合金。当EMG含量为9份时,制备的高刚性、高韧性合金在保持其它力学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其冲击强度提高了4.5倍;并研究了该合金的熔融结晶行为和热降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合金 熔融 结晶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PPS/Al_2O_3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建青 李志光 +1 位作者 陈元武 刘述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1-84,99,共5页
采用玻璃纤维(GF)增强聚苯硫醚(PPS)/微米级氧化铝(Al2O3)导热体系,通过改变GF的用量制备了系列PPS/GF/Al2O3复合材料,研究了GF引起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利用热扩散系数的变化,探讨了GF对Al2O3粒子导热网络形成的桥接作用。结果表... 采用玻璃纤维(GF)增强聚苯硫醚(PPS)/微米级氧化铝(Al2O3)导热体系,通过改变GF的用量制备了系列PPS/GF/Al2O3复合材料,研究了GF引起的导热系数变化规律。利用热扩散系数的变化,探讨了GF对Al2O3粒子导热网络形成的桥接作用。结果表明,当Al2O3的用量为40%-50%时,PPS/GF/Al2O3复合材料中Al2O3粒子间距适中,GF在Al2O3粒子之间导热桥接作用明显。PPS/GF/Al2O3复合材料淬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照片佐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氧化铝 导热系数 玻璃纤维 桥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共混体系中PEEK的多熔融行为 被引量:6
20
作者 麦堪成 梅震 +1 位作者 许家瑞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用DSC研究了熔融时间(tmelt)和退火结晶时间(ta)以及聚苯硫醚(PPS)对聚醚醚酮(PEEK)多熔融行为的影响。PPS加入使PEEK熔融多峰移向高温,易于形成熔融3峰。随ta延长及PPS含量增加,低温峰移向高... 用DSC研究了熔融时间(tmelt)和退火结晶时间(ta)以及聚苯硫醚(PPS)对聚醚醚酮(PEEK)多熔融行为的影响。PPS加入使PEEK熔融多峰移向高温,易于形成熔融3峰。随ta延长及PPS含量增加,低温峰移向高温,高温峰移向低温,而在中间峰温区形成单一高而尖的熔融峰。在接近PEEK熔点温度退火时,发现共混物中PEEK的熔点比纯PEEK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行为 聚苯硫醚 聚醚醚酮 聚合物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