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4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核表达dsRNA-StPPO发酵工艺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余金兰 何倩 +2 位作者 李欣茹 谭红晓 路来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引发细胞内同源靶基因特异性抑制或沉默。RNAi技术已应用在害虫防治、抑菌、抗病毒等多个领域,但在控制农产品品质劣变中...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引发细胞内同源靶基因特异性抑制或沉默。RNAi技术已应用在害虫防治、抑菌、抗病毒等多个领域,但在控制农产品品质劣变中应用较少。该研究以大肠杆菌RNaseⅢ缺陷型菌株HT115(DE3)为发酵平台,以L4440载体为骨架构建重组载体,进行马铃薯多酚氧化酶StPPO编码基因的dsRNA表达与发酵条件优化,并进行dsRNA-StPPO生物学功能验证。结果表明,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剂浓度为0.6 mmol/L,诱导时间为6 h,外加酵母浸粉0.48%,温度为39℃,装瓶量为45 mL/250 mL,转速为189 r/min时,目标dsRNA的产量最高,达3.95μg/mL。浸泡dsRNA-StPPO溶液后,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较对照组有较高的L、较低的a和褐变指数,且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酶活力较低,说明施用dsRNA-StPPO可以抑制马铃薯polyphenol oxidase StPPO基因表达有效控制鲜切褐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双链RNA 外源施用 鲜切褐变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PPO酶学特性及其抑制机理
2
作者 资璐熙 向仕聪 +3 位作者 徐柠檬 李为兰 秦粉 郭磊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9,共10页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对PPO进行分离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动力学模型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对PPO热失活动力学和抑制剂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PPO酶促反应产物在407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与邻苯二酚亲和... 以美味牛肝菌为原料,对PPO进行分离纯化后研究其酶学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动力学模型和Lineweaver-Burk作图法对PPO热失活动力学和抑制剂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美味牛肝菌PPO酶促反应产物在407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与邻苯二酚亲和力最强,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K_(m)=9.41 mmol/L,V_(max)=196.08 U/min,PPO最适底物为50 mmol/L邻苯二酚,最适pH为6.8,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5℃、7 min。PPO在90℃下酶失活最快,其动力学参数为k=2.5045 min^(-1)、D=0.9420 min、T_(1/2)=0.2768 min;70℃~90℃下美味牛肝菌PPO失活活化能E_(a)=130.283 kJ/mol。偏重亚硫酸钠的抑制类型属于非竞争性抑制,抗坏血酸和L-半胱氨酸的抑制类型属于竞争性抑制。热处理和添加抑制剂能有效抑制PPO酶活力,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采后储藏及加工过程中的品质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分子对接 热失活 抑制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果蔬褐变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斌 林薇 袁晓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7-384,共18页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 鲜切果蔬因具有方便快捷和干净卫生的优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种新的果蔬消费形式,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果蔬经过鲜切加工后完整性丧失,鲜切果蔬在贮藏和销售期间切面很容易褐变,严重影响鲜切果蔬的商品性和保鲜期,制约鲜切果蔬产业的发展。阐释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理,并总结抗褐变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能为新型安全高效的抗褐变技术研发提供参考。本文从鲜切果蔬褐变类型、影响褐变的因素和防控思路等角度,系统综述了鲜切果蔬褐变发生机制和抗褐变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代谢在鲜切果蔬褐变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鲜切果蔬的褐变防控提供参考,降低鲜切果蔬产业中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果蔬 切面褐变 多酚氧化酶 膜脂代谢 抗褐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棍山药PPO的最适底物、热稳定性及褐变控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莹 赵喜亭 +6 位作者 赵月丽 鲁梦娇 成淑君 赵雪蕾 李明军 刘亚丽 Xi-ting Yue-li Meng-jiao Shu-jun Xue-lei Ming-jun Ya-li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98,共4页
研究了铁棍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底物、热稳定性及不同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铁棍山药PPO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在较低温度(20~40℃)下其PPO能保持较稳定的活性,较高温度(40~80℃)下其活性快速下降,80℃下... 研究了铁棍山药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底物、热稳定性及不同抑制剂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铁棍山药PPO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在较低温度(20~40℃)下其PPO能保持较稳定的活性,较高温度(40~80℃)下其活性快速下降,80℃下保温10 min,PPO活性几乎为零;抑制剂对PPO活性的抑制效果依次为:L-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盐酸盐>植酸>柠檬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棍山药 ppo活性 底物 热稳定性 褐变 控制研究 Studies Control polyphenol oxidase 半胱氨酸盐酸盐 抑制剂 多酚氧化酶 抑制效果 试验范围 邻苯二酚 抗坏血酸 较低温度 柠檬酸 高温度 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辣椒POD和PPO活性与辣椒素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富宏丹 何莉莉 +2 位作者 陈俊琴 赵瑞 王丽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9-481,共3页
对3个不同辣椒品种胎座和果肉中的辣椒素与其降解相关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不同发育时期辣椒素含量及积累特点不同,其中牛角椒胎座中辣椒素含量最高,沈椒4号次之,农大40最少;沈椒4号果肉中辣椒素含量略高于牛... 对3个不同辣椒品种胎座和果肉中的辣椒素与其降解相关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不同发育时期辣椒素含量及积累特点不同,其中牛角椒胎座中辣椒素含量最高,沈椒4号次之,农大40最少;沈椒4号果肉中辣椒素含量略高于牛角椒中含量,农大40果肉中最少,仅在花后36d检测到极少量的辣椒素,并且胎座中辣椒素的含量均高于果肉中。在整个辣椒果实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和辣椒素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因此,这两种酶有可能参与了辣椒素的氧化降解,且在该过程中有互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布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亮 穆培源 +6 位作者 徐红军 庄丽 桑伟 韩新年 聂迎彬 夏先春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66-771,共6页
为了给新疆选育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以及进行面制品色泽的改良提供依据,利用PPO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8、PPO16和PPO29,检测了252份新疆小麦品种(系)(包括农家品种、国内外引进品种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育成品种)中2A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 为了给新疆选育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以及进行面制品色泽的改良提供依据,利用PPO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8、PPO16和PPO29,检测了252份新疆小麦品种(系)(包括农家品种、国内外引进品种和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育成品种)中2A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A1a(高PPO活性)、Ppo-A1b(低PPO活性)、Ppo-D1a(低PPO活性)和Ppo-D1b(高PPO活性)的分布。结果表明,含有Ppo-A1a、Ppo-A1b、Ppo-D1b和Ppo-D1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69.0%、31.0%、13.1%和86.9%,以Ppo-A1a和Ppo-D1a基因型为主;两个PPO基因的等位基因组合Ppo-A1a/Ppo-D1b(高PPO活性)、Ppo-A1a/Ppo-D1a(中等偏高PPO活性)、Ppo-A1b/Ppo-D1b(中等偏高PPO活性)和Ppo-A1b/Ppo-D1a(低PPO活性)的分布频率依次为9.9%、59.1%、3.2%和27.8%。总体来看,新疆小麦品种PPO活性中等偏高的材料最多。农家品种、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的PPO活性基因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具有Ppo-A1b/Ppo-D1a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低PPO活性)的分布频率依次为21.3%、33.3%和27.1%。共检测出了70个具有Ppo-A1b/Ppo-D1a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低PPO活性)的品种(系),并且新疆育成的冬小麦品种(系)携有Ppo-A1b/Ppo-D1a等位基因组合类型(低PPO活性)的数量比春小麦要多,可在培育低PPO活性品种时作为杂交亲本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po活性 等位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瑞波 田纪春 吕建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22,共4页
选用 16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 (系 ) ,分别在山东 8个地区进行小麦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在随机效应中 ,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最为显著。在对面团白度性状进行选择时 ,既要选择多酚氧... 选用 16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 (系 ) ,分别在山东 8个地区进行小麦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的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分析。结果表明 ,在随机效应中 ,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品种与试点互作效应最为显著。在对面团白度性状进行选择时 ,既要选择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低的品种 ,又要注意选择在PPO积累低的地区种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多酚氧化酶 基因型 环境效应 酶促褐变 酶活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烘烤工艺对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松峰 王爱华 +5 位作者 王先伟 管恩森 徐秀红 王传义 任杰 孙福山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1,共4页
为密集烘烤有针对性地调控多酚含量和优化完善烘烤工艺,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3个密集烘烤工艺烘烤过程中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的变化。各密集烘烤工艺处理烟叶的总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芸香苷含量随... 为密集烘烤有针对性地调控多酚含量和优化完善烘烤工艺,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3个密集烘烤工艺烘烤过程中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及PPO活性的变化。各密集烘烤工艺处理烟叶的总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芸香苷含量随着烘烤进程总体呈升高趋势。烤后烟叶的总酚、绿原酸、新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含量以K2工艺处理较高,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以K3工艺处理较高。棕色化反应的敏感时期(45℃-47℃)的PPO活性以K2工艺处理最低,K3工艺处理最高。研究表明K2工艺处理能很好地抑制酶促棕色化反应的发生,调控密集烘烤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烤后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烘烤 工艺 多酚类物质 p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南瓜POD及PPO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区炳庆 任吉君 何丽烂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1期77-80,共4页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美洲南瓜 (Cucurbita pepo L.)和中国南瓜 (C.moschata Duch.)共 10个不同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 (POD)及多酚氧化酶 (PPO)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类...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美洲南瓜 (Cucurbita pepo L.)和中国南瓜 (C.moschata Duch.)共 10个不同栽培品种的过氧化物酶 (POD)及多酚氧化酶 (PPO)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和分类。结果表明 ,10个不同品种的南瓜根 POD共分离出 10条酶带 ,其中 e1、e4、e5、e6和 e9为 2个栽培种所共有 ;e4、e5、e6分离清晰 ,可作为 2个栽培种的特征酶带 ;PPO同工酶分离出 6条酶带 ,其中 e′1和e′4分离清晰 ,为 2个栽培种所共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汁的前褐变及苹果PPO的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范明辉 王淼 +1 位作者 尹少谦 顾国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苹果汁贮藏过程中色泽加深、色值和透光率不稳定是苹果汁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中尝试采用苹果自身的PPO进行前褐变反应,以减少果汁中的酚类化合物,防止后期褐变。研究表明,果汁经30℃前褐变反应4 0min后,总酚质量含量可下降约30 % ,... 苹果汁贮藏过程中色泽加深、色值和透光率不稳定是苹果汁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文中尝试采用苹果自身的PPO进行前褐变反应,以减少果汁中的酚类化合物,防止后期褐变。研究表明,果汁经30℃前褐变反应4 0min后,总酚质量含量可下降约30 % ,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提高了2 8% ,常温下贮藏3个月后,色值和透光率基本保持不变,明显地改善了苹果汁的质量指标。同时,文中还探讨了PPO的最适pH值、最适反应温度及其pH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o 苹果汁 特性研究 可溶性固形物 褐变反应 酚类化合物 最适PH值 pH稳定性 贮藏过程 果汁生产 质量分数 质量指标 反应温度 热稳定性 透光率 不稳定 色值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病烂发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Ⅱ)——PAL,PPO和多酚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丽丽 唐学玺 +2 位作者 王蒙 张培玉 刘传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引入了高等植物抗病研究中常用的3个指标:苯丙氨酸转氨酶(phenylalaninaammonia ly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多酚。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对三者在海带病烂过程中的变化... 为进一步研究海带自然病烂过程中生理生化的变化,引入了高等植物抗病研究中常用的3个指标:苯丙氨酸转氨酶(phenylalaninaammonia ly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多酚。在实验生态条件下,对三者在海带病烂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带幼苗由健康到病烂的过程中,海带PAL活性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PPO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多酚含量为下降趋势。经相关性分析,PAL与多酚相关性不显著,而PPO与多酚显著负相关(r=-0.619,p=0.014)。结合前期工作认为,SOD和PPO的联合表现可作为指示海带病烂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PAL ppo 多酚 生理生化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PPO活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63
12
作者 葛秀秀 张立平 +1 位作者 何中虎 章元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中优 95 0 7(高PPO活性 )与品种CA96 32 (低PPO活性 )杂交组合的DH群体进行了PPO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中优 95 0 7×CA96 32的PPO活性受 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遗传 ,主...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冬小麦品种中优 95 0 7(高PPO活性 )与品种CA96 32 (低PPO活性 )杂交组合的DH群体进行了PPO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中优 95 0 7×CA96 32的PPO活性受 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遗传 ,主基因遗传率为 88.83% ,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 1 1 .1 7%。控制PPO活性的 2对主基因基因效应不等 ,第 1对主基因da 的基因效应为 2 .4 32 ,而第 2对主基因db 的基因效应为 1 .0 84 ,相当于第 1对主基因效应的4 4 6 0 %。因此 ,用低PPO活性的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并且在育种的早期阶段进行较严格的选择 ,淘汰PPO活性高的单株或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ppo活性 主基因 多基因 混合遗传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牛蒡射频钝酶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永全 胡昕迪 +5 位作者 滕聪 许璐靖 刘金阁 王紫印 张见 李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 目的:降低鲜切牛蒡的相对酶活。方法:以鲜切牛蒡为原材料,进行射频灭酶,研究极板间距、样品高度和电导率对灭酶效果、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射频灭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极板间距90 mm、样品高度74 mm、电导率0.14 s/m,实际可降低121.24%相对酶活。结论:电导率在0.1 s/m左右时,极板间距越低,样品高度越高,升温速率越快。样品经过射频处理有效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了鲜切牛蒡酶促褐变,优化工艺能够表现出较小的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多酚氧化酶 鲜切牛蒡 酶促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芦蒿PPO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郁志芳 陆兆新 +1 位作者 宋雯雯 李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6-41,共6页
芦蒿去除不可食部分、冰水清洗、切分后用研钵碾成匀浆状于低温(4℃)离心机中离心(10000r/min,30min),获得的粗酶液用于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测定和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鲜切芦蒿PPO适宜的pH值为6.5,温度为40℃。鲜切芦蒿PPO对60℃... 芦蒿去除不可食部分、冰水清洗、切分后用研钵碾成匀浆状于低温(4℃)离心机中离心(10000r/min,30min),获得的粗酶液用于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测定和酶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鲜切芦蒿PPO适宜的pH值为6.5,温度为40℃。鲜切芦蒿PPO对60℃以下的温度不敏感,而在80℃以上温度下很易失活。鲜切芦蒿PPO对酚底物的亲和力依次为:绿原酸、愈创木酚>焦性没食子酸苯酚>酪氨酸>儿茶酚>间苯二酚>苯酚,且与儿茶酚结合时出现最大活力。抑制鲜切芦蒿PPO活力以焦亚硫酸钠效果最好,当其浓度达到0.33mmol/L(即0.06%)时能使PPO完全失活;亚硫酸氢钠和L-Cys的抑制效果也十分强;而EDTA-2Na浓度达3.0mmol/L对鲜切芦蒿PPO的抑制也仅为29.55%,作用很微弱;植酸、AA、醋酸锌、CA和4-HR的抑制作用介于L-Cys和EDTA-2N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 芦蒿 ppo(多酚氧化酶)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家柱 赵军涛 +5 位作者 刘冬成 阳文龙 罗光彬 张立异 张相岐 张爱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8-453,共6页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力强、结果稳定、对种子活力伤害小等优点,便于育种者使用。苯... 降低小麦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减缓面粉制品的褐化,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低PPO育种,本研究对检测PPO活性的原苯酚染色法进行了优化,更好地发挥了其鉴别力强、结果稳定、对种子活力伤害小等优点,便于育种者使用。苯酚染色和分子标记结果对比发现,染色结果可以很好地反映亲本(或高代)材料中PPO的基因型,特别在低PPO材料中吻合更好。对大量亲本和世代材料的籽粒染色发现,PPO不仅存在于种皮中,其活性还是由种皮基因型决定的,后代PPO性状表现出母性遗传和加性效应的特点,控制高PPO特性的两个主效基因之间具有明显的代偿作用。PPO性状遗传相对简单,纯合较快,F2以后籽粒的染色程度以单株为单位发生分离。尽管染色是针对种皮基因型的,但PPO基因的这些遗传特点和小麦的自交特性,使染色结果同样可以预测后代单株的分离前途。这一优化的籽粒染色法在低PPO育种中的有效性是可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 籽粒苯酚染色 ppo遗传 品质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下鲜烟叶中多酚物质含量及PAL和PPO活性变化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庆辉 王程栋 +4 位作者 王树声 李湘伟 侯娜 王浩浩 李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探讨NaCl胁迫对烤烟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烤烟NC89为供试品种,在营养液砂培盆栽种植条件下经含350、700 mmol/L NaCl的1/3浓度Hoagland营养液根部胁迫处理,检测分析了植株叶片中多酚物质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 为探讨NaCl胁迫对烤烟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以烤烟NC89为供试品种,在营养液砂培盆栽种植条件下经含350、700 mmol/L NaCl的1/3浓度Hoagland营养液根部胁迫处理,检测分析了植株叶片中多酚物质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处理2 d时叶片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处理6 d时绿原酸含量开始增加,处理8 d时芸香苷含量明显增加;花青苷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胁迫浓度处理中,绿原酸、类黄酮、芸香苷和花青苷含量以350 mmol/L NaCl处理较高。350 mmol/L NaCl胁迫处理下,PAL活性逐渐升高,并分别与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胁迫处理后PPO活性逐渐升高,且与绿原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总之,适度NaCl胁迫处理下鲜烟叶多酚物质含量增加,且与PAL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烤烟 多酚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乙酰水杨酸对番茄幼苗叶片中PPO和POD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胡彦江 张茹琴 +1 位作者 王瑞荣 柏素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2-266,共5页
以番茄品种改良美国908和合作9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和乙酰水杨酸(ASA)喷雾处理6-7叶期幼苗后,叶片内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 h内的变化.结果显示:SA和ASA对2个番茄品种的适宜诱导浓度分别为1 mmol/L和1.39... 以番茄品种改良美国908和合作90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杨酸(SA)和乙酰水杨酸(ASA)喷雾处理6-7叶期幼苗后,叶片内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120 h内的变化.结果显示:SA和ASA对2个番茄品种的适宜诱导浓度分别为1 mmol/L和1.39 mmol/L;SA和ASA对PPO活性的诱导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对POD活性的诱导效果SA极显著强于ASA;合作906的PPO活性增幅显著大于改良美国908,而POD活性增幅却显著小于改良美国908,且合作906对诱导处理反应更敏感.研究表明,SA和ASA能显著提高番茄幼苗叶片的PPO、POD活性,而酶活性变化在品种和诱导剂间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水杨酸 乙酰水杨酸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敲除烟草多酚氧化酶基因NtPPO1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恒 杨大海 +1 位作者 白戈 谢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7-102,共6页
植物多酚氧化酶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为研究烟草中多酚氧化酶基因功能,从GenBank中挑选一个烟草多酚氧化酶基因(基因登录号为XM_016608009.1),命名为NtPPO1。NtPPO1编码序列经PCR扩增、克隆测序验证后,采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敲除N... 植物多酚氧化酶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为研究烟草中多酚氧化酶基因功能,从GenBank中挑选一个烟草多酚氧化酶基因(基因登录号为XM_016608009.1),命名为NtPPO1。NtPPO1编码序列经PCR扩增、克隆测序验证后,采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敲除NtPPO1,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基因敲除效果。研究表明烟草NtPPO1全长1 746 bp,存在2种可变剪切方式。经测序与分析发现,T2突变体中的NtPPO1序列在靶位点处发生了1个、2个碱基的缺失突变与1个碱基的插入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T2突变体中NtPPO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烟株外观显示NtPPO1突变体与野生型对照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CRISPR/Cas9 Ntppo1 基因组编辑 多酚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黄皮果实PAL、POD和PPO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福平 李秋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9-71,共3页
为探明贮藏过程中温度对黄皮果实采后保鲜的效果,研究了2~4℃、6~8℃和10~12℃等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果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在2~12℃时,贮藏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4℃。2~4℃贮藏的黄皮果实... 为探明贮藏过程中温度对黄皮果实采后保鲜的效果,研究了2~4℃、6~8℃和10~12℃等不同贮藏温度对黄皮果实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在2~12℃时,贮藏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4℃。2~4℃贮藏的黄皮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高于6~8℃和10~12℃贮藏的果实,而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化物酶(PPO)活性低于6~8℃和10~12℃贮藏的果实。2~4℃贮藏能增强黄皮果实的防伤害能力,明显抑制黄皮的酶促反应,有利于贮藏期限的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贮藏温度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过氧化物酶(POD) 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培养过程中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7
20
作者 罗晓芳 田砚亭 姚洪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2-95,共4页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高的材料多酚含量特别高.说明褐变发生的条件是复杂的,不只是多酚和多酚氧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多酚氧化酶活性 总酚含量 植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