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9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树脂与PMMA类树脂人工牙的粘接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玉琼 杨小静 孟翔峰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评估复合树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类树脂牙之间的粘接效果。方法:共有320颗PMMA类树脂牙试件,经过研磨和清洗后,其中160颗试件表面进行了50μm Al_(2)O_(3)颗粒喷砂处理20 s。研磨和喷砂处理后的试... 目的:评估复合树脂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类树脂牙之间的粘接效果。方法:共有320颗PMMA类树脂牙试件,经过研磨和清洗后,其中160颗试件表面进行了50μm Al_(2)O_(3)颗粒喷砂处理20 s。研磨和喷砂处理后的试件分别与PMMA类自凝树脂材料直接粘接作为对照组(A组),通过3种树脂粘接剂(Single Bond Universal、Clearfil SE ONE、Palfique Universal Bond)与复合树脂材料进行粘接,作为3个实验组(B、C、D组)。每组粘接试件分为两个亚组(n=20),分别经过0次和10000次冷热循环后,测量其剪切粘接强度。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喷砂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所有实验组的初期粘接强度,但冷热循环后,其作用效果降低。冷热循环后,喷砂A组的粘接强度[(12.12±2.95)MPa]显著高于喷砂B、C、D组的,喷砂B组[(8.48±2.34)MPa]和喷砂D组[(8.90±2.51)MPa],均显著高于喷砂C组[(4.64±2.09)MPa]。结论:PMMA类树脂牙表面喷砂处理后,通过合适的树脂粘接剂能够与复合树脂产生符合ISO 10477:2020要求的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类树脂牙 复合树脂 树脂粘接剂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PDA增强PVDF/PMMA复合薄膜的介电与储能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云龙 崔巍巍 +1 位作者 侯亚娟 董昊霖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42-251,共10页
本工作采用多巴胺(DA)在钛酸钡(BT)纳米颗粒表面自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钛酸钡@聚多巴胺(BT@PDA)颗粒,分别将相同质量的BT和BT@PDA颗粒分散到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PMMA)共混聚合物基质中,制得BT/PVDF/PMMA复合薄膜和BT@P... 本工作采用多巴胺(DA)在钛酸钡(BT)纳米颗粒表面自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钛酸钡@聚多巴胺(BT@PDA)颗粒,分别将相同质量的BT和BT@PDA颗粒分散到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PMMA)共混聚合物基质中,制得BT/PVDF/PMMA复合薄膜和BT@PDA/PVDF/PMMA复合薄膜。实验结果表明,PDA包覆层在提高介电常数、抑制介电损耗、提高击穿场强和改善力学性能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室温下BT@PDA/PVDF/PMMA复合薄膜在10~2Hz下介电常数达到10.9,与未加填料的PVDF/PMMA薄膜相比提升了67.7%;介电损耗为0.052,降低了32.4%;击穿场强达到606 kV/mm,提升了68.8%;放电能量密度达到10.3 J/cm^(3),提升了128.9%,并且充放电效率保持在58%以上。在高温(50~90℃)情况下,PDA包覆层在介电性能、储能性能方面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70℃时,BT@PDA/PMMA/PVDF复合薄膜的储能密度为6.48 J/cm^(3),充放电效率仍然在5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密度 介电性能 聚偏氟乙烯(PV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BT@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响应型PMMA非晶光子晶体-可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在葡萄新鲜度指示中的应用
3
作者 杨雯雯 梁力生 +1 位作者 李梅 范小平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190,共9页
颜色通常分为结构色和色素色,但一些色素色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结构色具有环保、不易褪色的特点,将结构色与可生物降解膜结合,同时利用结构色的响应性能,可以制备出颜色鲜艳的智能响应包装。本研究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 颜色通常分为结构色和色素色,但一些色素色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结构色具有环保、不易褪色的特点,将结构色与可生物降解膜结合,同时利用结构色的响应性能,可以制备出颜色鲜艳的智能响应包装。本研究首先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探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添加量、过硫酸钾(KPS)添加量和反应温度对PMMA微球粒径和分散性能的影响。当MMA添加量为8mL、过硫酸钾添加量为0.3g、温度为75℃时,可以制备出分散性能较好的PMMA微球。然后,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柠檬酸制备可生物降解膜,进而将PMMA微球喷涂在其表面,得到PMMA非晶光子晶体-可生物降解膜(PMMA-降解膜),并探究PMMA-降解膜对乙醇气体的响应原理。最后,将PMMA-降解膜应用于葡萄的新鲜度可视化包装中。结果表明,葡萄变质产生的乙醇气体在10min内可使PMMA-降解膜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并且可以重复使用3次,该膜能够用于葡萄新鲜度的可视化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非晶光子晶体 可生物降解膜 乙醇气体响应 葡萄 新鲜度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氧化石墨烯自组装复合薄膜的快速制备及其耐水性能研究
4
作者 姜端洋 丁国民 +3 位作者 徐建蓉 蔡永祺 王垚 梅启林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0,共10页
氧化石墨烯(GO)薄膜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但其较低的制备效率和极差的耐水性能严重影响其发展与应用。为了改善GO薄膜的耐水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制备自支撑疏水聚合物(PMMA)/GO复合薄膜的方法。通过调控三元溶剂(丙酮-乙醇-水)比例... 氧化石墨烯(GO)薄膜具有优异的选择透过性,但其较低的制备效率和极差的耐水性能严重影响其发展与应用。为了改善GO薄膜的耐水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制备自支撑疏水聚合物(PMMA)/GO复合薄膜的方法。通过调控三元溶剂(丙酮-乙醇-水)比例将疏水PMMA与亲水GO共同分散到一起,并对其分散机制进行解释。此方法凭借易于挥发的溶剂体系,采用负压辅助成膜方法在气液界面快速自组装形成自支撑复合薄膜,最短成膜时间仅需6 s。复合薄膜的FTIR与XRD图谱及SEM结果表明PMMA与GO成功复合且形成致密的叠层结构。随着PMMA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层间规整程度先增加再降低。成膜压力过高,会使薄膜规整程度变差。得益于PMMA的引入及其特殊结构,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提高44.39%。该薄膜耐水性能明显增强,与GO薄膜相比,体积溶胀率减少98.11%。本文采用三元溶剂体系大幅提高GO成膜性和成膜速度,制备的复合薄膜具有较好耐水性能,可极大扩展GO薄膜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自组装 负压成膜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姆与合作伙伴在欧洲范围内成立PMMA可持续循环利用联盟
5
作者 刘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共1页
近日,欧洲范围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循环利用联盟成立,参与该联盟的公司包括:德国Pekutherm、意大利MAIRE集团NEXTCHEM(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事业部,通过其子公司MyRemono参与)、德国罗姆以及POLYVANTIS。四家公司将整合各自的专业优... 近日,欧洲范围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循环利用联盟成立,参与该联盟的公司包括:德国Pekutherm、意大利MAIRE集团NEXTCHEM(可持续技术解决方案事业部,通过其子公司MyRemono参与)、德国罗姆以及POLYVANTIS。四家公司将整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推动欧洲PMMA循环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利用 罗姆 合作伙伴 pmma 经济的发展 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醚基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PMMA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濉 陈兴锋 +2 位作者 张磊 严峰 张路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9,49,共9页
为了探索同时具有聚氧异丙烯基团(PO)和聚氧乙烯基团(EO)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调控机制,对5种具有PO基团和EO基团的阴离子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聚氧异丙烯)_(m)-(聚氧乙烯)_(n)-羧酸钠(C_(... 为了探索同时具有聚氧异丙烯基团(PO)和聚氧乙烯基团(EO)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表面的润湿性调控机制,对5种具有PO基团和EO基团的阴离子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聚氧异丙烯)_(m)-(聚氧乙烯)_(n)-羧酸钠(C_(18)PO_(m)EO_(n)COONa,m=5、10、15和n=5、10、15)溶液在PMMA表面的润湿性进行测试分析,考察了PO基团、EO基团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表面张力(γ_(LV))和接触角(θ)的影响,并计算黏附张力(γ_(LV)cosθ)、黏附功(W_(A))和固液界面张力(γ_(SL))等吸附参数。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C_(18)PO_(m)EO_(n)COONa分子在溶液-空气界面和PMMA-溶液界面吸附,导致γLV降低,疏水烷基链朝向水相,导致γSL升高,两者共同作用导致θ不发生变化,维持在约75°;浓度大于CMC时,C_(18)PO_(m)EO_(n)COONa分子在溶液-空气和PMMA-溶液界面同时达到饱和吸附,吸附参数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大浓度,C_(18)PO_(m)EO_(n)COONa分子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在PMMA-溶液界面形成聚集体,亲水基团朝向水相,导致γSL迅速减小,θ急剧降低,C_(18)PO_(5)EO_(15)C的θ可降低至约43°。随着PO基团数量的增加,C_(18)PO_(m)EO_(n)COONa在CMC时的γLV和高浓度时的θ逐渐升高;而随着EO基团数量的增加,γLV和θ几乎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润湿性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聚氧异丙稀基团(PO) 聚氧乙烯基团(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SiC复合粒子对再生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武金龙 田煜坤 母晶秋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50-2653,2661,共5页
碳化硅(SiC)具有高温抗氧化性强、耐磨损性能好、硬度高等优良特性。SiC粒子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原位聚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进行复合和功能化,得到PMMA/SiC复合粒子,研究了其对再生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 碳化硅(SiC)具有高温抗氧化性强、耐磨损性能好、硬度高等优良特性。SiC粒子表面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原位聚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进行复合和功能化,得到PMMA/SiC复合粒子,研究了其对再生润滑油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SiC复合粒子的亲油性和在油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再生润滑油中的添加量为0.25%时表现出最佳的抗摩擦效果,可使再生润滑油摩擦系数由0.16下降到0.05,减少68.9%。PMMA/SiC复合粒子加入再生润滑油后在磨损过程中沉积并填充到磨损表面的沟槽和刮痕处,起到了抛光以及滚珠轴承的作用。在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磨损实验中能有效地覆盖摩擦副表面,减小摩擦系数,使摩擦副具有抗重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SIC 润滑油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模板制备LaMnO_(3)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悦 陈璐 +2 位作者 俞小花 李永刚 沈庆峰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3-4018,共6页
采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根据Stober-Frink法制备出PMMA微球,并将其作为模板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醇和蒸馏水为溶剂,通过混合搅拌、沉淀和去除模板剂等过程来制备得到LaMnO_(3)。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根据Stober-Frink法制备出PMMA微球,并将其作为模板剂,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醇和蒸馏水为溶剂,通过混合搅拌、沉淀和去除模板剂等过程来制备得到LaMnO_(3)。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_(2)吸附-脱附等手段表征分析了催化剂样品LaMnO_(3),并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PMMA微球为模板可制备出球形空洞的多孔LaMnO_(3),其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反应(ORR)活性和氧析出反应(OER)活性,23.005 m^(2)/g的比表面积远大于由共沉淀法制备的LaMnO_(3),当作为铝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材料时,相比于共沉淀法制备的LaMnO_(3)其恒流放电稳定、放电电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模板法 LaMnO_(3) ORR OER 铝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结合Ca(OH)_(2)-PMMA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郑继远 梁劭行 +1 位作者 梁泽隆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专业性要求高、治疗周期长、过程复杂等局限性,而膜诱导技术因简单、高效及可靠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膜诱导技术通过两次手术获取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促进缺损部位新骨的生长和愈合,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本文将概述骨缺损的现状,介绍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概念,探讨及思考在膜诱导技术中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钙混合物[Ca(OH)_(2)-PMMA]新型材料应用于节段性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临界尺寸 膜诱导技术 Ca(OH)_(2)-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粉末注射成形PEG/PMMA黏结剂体系的PHB改性研究
10
作者 张雨萌 胡可 +1 位作者 彭小敏 王明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5,共8页
金属注射成型(MIM)中使用水溶性聚乙二醇(PEG)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黏结剂体系会导致大量孔洞形成,该黏结剂体系导热性差,使得零件尺寸越大,注射脱模时间越长。用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PEG结晶抑制剂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导热... 金属注射成型(MIM)中使用水溶性聚乙二醇(PEG)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黏结剂体系会导致大量孔洞形成,该黏结剂体系导热性差,使得零件尺寸越大,注射脱模时间越长。用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PEG结晶抑制剂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导热系数仪、DSC、流变学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研究PHB含量对黏结剂导热系数、结晶行为、喂料流变特性、注射保压时间及生坯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HB/PEG共混物随着PHB含量的增加,结晶温度从纯PEG的55.18℃下降至25%(质量分数,下同)PHB改性的51.4℃,熔融焓从79.5 J/g逐渐增加至107.6J/g,导热系数从0.2433 W·m^(-1)·K^(-1)适当增加至0.3469 W·m^(-1)·K^(-1),黏结剂结晶度的增加可改善其导热性能;由于PEG/PHB/PVAc三元体系中存在复杂氢键的相互作用,导致黏结剂结晶温度从未添加PHB的50.07℃降低并稳定在添加25%PHB的43.3℃;添加15%PHB后制备的喂料黏度与剪切速率符合幂律流体规律,在120℃时喂料的剪切稀化指数从未改性的0.77减小至0.62,相同注射条件下注射脱模时间从未改性的100 s缩短至50 s便可获得表面光滑无裂纹、内部孔洞少且分布均匀的钛注射生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粉末 金属注射成形(MIM) PEG/pmma黏结剂体系 PHB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注塑成型PMMA材料爆炸切割研究
11
作者 邹德波 党帅营 +2 位作者 吕伟红 郑英 朱珠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9-42,共4页
为研究某种注塑成型PMMA材料的爆炸切割特性,通过聚能切割索爆炸切割PMMA靶板试验得到最佳炸高范围,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多介质情况下的靶板切割试验,同时利用有限元仿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炸高的增加,聚能切割索对PMMA靶... 为研究某种注塑成型PMMA材料的爆炸切割特性,通过聚能切割索爆炸切割PMMA靶板试验得到最佳炸高范围,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多介质情况下的靶板切割试验,同时利用有限元仿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炸高的增加,聚能切割索对PMMA靶板的侵彻能力先增大后减小,最佳炸高范围为1.5~3.0 mm;PMMA靶板爆炸切割的断裂主要由射流侵彻作用及层裂作用引起,其中射流侵彻作用占比约为56.5%,层裂作用占比约为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聚能切割索 爆炸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MMA复合材料的光散射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庆华 郭安儒 +2 位作者 张勇杰 孟庆云 向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46-2650,共5页
对以聚苯乙烯(PS)和自行合成的纳米"类双亲"PMMAPS为光散射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雾度及透光率与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散射剂添加量来调控以PMM... 对以聚苯乙烯(PS)和自行合成的纳米"类双亲"PMMAPS为光散射剂,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的复合光散射材料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雾度及透光率与添加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通过调节散射剂添加量来调控以PMMA为基体的高聚物材料的光散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少量PS到PMMA中即可制备出光散射材料,PS添加量为1%时,复合光散射材料的透光率为80%;不添加PMMAPS时雾度为50%,添加了PMMAPS时雾度达到80%,PMMAPS可以改善PMMA和PS之间的相容性,提高样品的雾度值。因此通过调节散射剂PS和PM-MAPS添加量可实现光散射高雾度和高透光率的双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 雾度 透光率 PS pmma pmma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gBr/PMMA光致变色杂化材料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相廷 何颖 +3 位作者 闫景辉 薛勃飞 冯秀丽 洪广言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纳米AgBr/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致变色杂化材料.XRD分析表明,纳米AgBr/PMMA杂化材料是无定形的.SEM分析表明,AgBr含量不同,杂化材料的断面形貌明显不同,随AgBr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ED...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纳米AgBr/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致变色杂化材料.XRD分析表明,纳米AgBr/PMMA杂化材料是无定形的.SEM分析表明,AgBr含量不同,杂化材料的断面形貌明显不同,随AgBr含量的增加,杂化材料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EDS面分析表明,Ag、Br元素在杂化材料中均匀分布.所制备的纳米AgBr/PMMA杂化材料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R pmma 光致变色材料 制备 表征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材料 杂化材料 溴化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PMMA微球 被引量:15
14
作者 佟斌 孙洪波 +3 位作者 石建兵 曹茉莉 董宇平 支俊格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 用分散聚合的方法在甲醇中制备了含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的PMMA微球,讨论了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稳定剂、溶剂体系和EGDM的浓度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质量分数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变小,多分散指数先变小然后增大;引发剂的质量分数的增加会使微球的粒径增大,但粒径分布变宽;增加稳定剂的质量分数会使微球粒径和粒径分布均变窄;溶剂体系对微球的影响相对复杂,并不呈现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pmma 交联 单分散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SiO_2共混体系的研究 Ⅰ纳米级SiO_2填充PMMA体系 被引量:31
15
作者 郭卫红 李盾 +2 位作者 苏诚伟 唐颂超 徐种德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11,14,共3页
研究了纳米级SiO2填充PMMA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偶联剂处理的SiO2填充PMMA的最大扭矩和最终平衡扭矩呈现如下规律,未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51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100处理S... 研究了纳米级SiO2填充PMMA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经不同偶联剂处理的SiO2填充PMMA的最大扭矩和最终平衡扭矩呈现如下规律,未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51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A1100处理SiO2填充PMMA>A174处理SiO2填充PMMA体系,偶联剂用量在3%时,体系的拉伸强度呈现峰值。纳米级SiO2采用普通的分散方法进行混合时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随SiO2用量增加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下降,透光率降低,损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共混 二氧化钛 填充 填料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PMMA飞秒激光纳米加工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文浩 朱兰芳 +3 位作者 陈宇航 言峰 周明 王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59-196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激光近场增强纳米加工方法。探讨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激光场增强效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AFM探针下光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飞秒激光入射到AFM探针的PMMA材料的图形化,在PMMA材料表面... 介绍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激光近场增强纳米加工方法。探讨了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激光场增强效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AFM探针下光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飞秒激光入射到AFM探针的PMMA材料的图形化,在PMMA材料表面加工了不同宽度的线条和字母。利用AFM对所得纳米图形进行了原位测试。在激光参数未经优化的情况下,其线宽可达100nm,超过了实验室飞秒激光远场加工的分辨能力(2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加工 局域场增强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PMMA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晓峰 盖国双 +4 位作者 闫柏郁 陈继新 赵金德 马晓坤 郝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无机/有机PMMA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SiO2/PMMA复合材料、TiO2/PMMA复合材料、Fe3O4/PMMA复合材料、ZrO2/PMMA复合材料及水滑石/PMMA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对无机/有机PMMA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 无机/有机PMMA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综述了SiO2/PMMA复合材料、TiO2/PMMA复合材料、Fe3O4/PMMA复合材料、ZrO2/PMMA复合材料及水滑石/PMMA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对无机/有机PMMA复合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 有机复合材料 pmma 氧化物 pmma 水滑石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HA-GF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万涛 闫玉华 +3 位作者 陈波 陈晓明 贾莉 李世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35-939,共5页
对玻璃纤维 (GF)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形条件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在PMMA中添加 5 % (质量分数 )HA微粉的复合基体与增强材料GF复合 ,70~ 10 0℃的固化和模压成形 ,可得到密度为 1.48g/cm... 对玻璃纤维 (GF)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羟基磷灰石 (HA)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形条件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在PMMA中添加 5 % (质量分数 )HA微粉的复合基体与增强材料GF复合 ,70~ 10 0℃的固化和模压成形 ,可得到密度为 1.48g/cm3 ,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力学强度高、性能稳定和成形简单等特点的复合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复合材料 HA—GF 玻璃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酪 羟基磷灰石 力学性能 生物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石墨纳米导电复合材料 被引量:17
19
作者 许立宁 邓海金 +1 位作者 曹赞华 李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19,共3页
本文将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插入膨胀石墨层间 ,经过原位聚合 ,制备出以石墨层片为纳米分散相的导电复合材料。这种新型材料的渗滤阈值很低 ,质量分数只有 0 7%;导电性能优异 ,当石墨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 1%时 ,体积电阻率只有 2 0... 本文将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单体插入膨胀石墨层间 ,经过原位聚合 ,制备出以石墨层片为纳米分散相的导电复合材料。这种新型材料的渗滤阈值很低 ,质量分数只有 0 7%;导电性能优异 ,当石墨添加量的质量分数为 1%时 ,体积电阻率只有 2 0Ω cm。与传统的高分子基导电复合材料相比 ,还具有力学性能好 ,易加工以及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石墨 原位聚合 纳米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定向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导电与导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徐化明 李聃 梁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53-1356,共4页
Methyl Methacrylate(MMA) has been filled in the apertures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ACNTs). Then PMMA/ACNTs composit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The SEM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nanotubes are ... Methyl Methacrylate(MMA) has been filled in the apertures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ACNTs). Then PMMA/ACNTs composit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The SEM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nanotubes are well dispersed and directionally arranged in the composites.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the parallel direction (parallel with ACNTs) and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with ACNTs) of composites were respectively tested to be 15 S·cm-1 and 4 S·cm-1, so the composites were conductivity anisotropic. Compared with PMMA, the thermal stable temperature of composites in air was improved by 100 ℃,and the thermal con- ductivity of composites was 13.64 times of P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碳纳米管 pmma 复合材料 电导率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