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M-PAC对高含固率煤矸石粉悬液的高效絮凝沉降试验
1
作者 丁维波 王锐 +2 位作者 程磊 阮泽宇 徐金海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98-703,共6页
煤矸石粉中含有部分微细颗粒悬浮在充填料浆的泌出水中,形成难以沉降的煤矸石粉悬液,严重影响矿山的污水处理和充填效率。为研究煤矸石粉悬液的絮凝沉降特性,利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聚合氯化铝(PAC)开展了不同絮凝剂单耗下煤矸... 煤矸石粉中含有部分微细颗粒悬浮在充填料浆的泌出水中,形成难以沉降的煤矸石粉悬液,严重影响矿山的污水处理和充填效率。为研究煤矸石粉悬液的絮凝沉降特性,利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和聚合氯化铝(PAC)开展了不同絮凝剂单耗下煤矸石粉悬液的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煤矸石粉悬液的絮凝沉降效率随APAM添加单耗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当APAM单耗为0.5 kg/t时,最大沉降速度为64.28 cm/min,沉降结束时间为1 min。APAM-PAC复合作用能够明显提高煤矸石粉悬液的絮凝沉降效率,在相同APAM添加单耗下,煤矸石粉悬液的沉降效率随PAC单耗的增大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规律。当APAM单耗为0.5 kg/t、PAC单耗为24 kg/t时,最大沉降速度为只添加APAM时的3.43倍,沉降结束时间缩短至0.75 min,沉降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粉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聚合氯化铝 絮凝沉降 絮凝剂单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被引量:21
2
作者 高宝玉 岳钦艳 +1 位作者 王艳 于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4-239,共6页
制备了碱化度(B)及不同Al^(3+)/SO_4^(2-)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SO_4^(2-)摩尔比及溶... 制备了碱化度(B)及不同Al^(3+)/SO_4^(2-)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SO_4^(2-)摩尔比及溶液的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稀释作用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小.Al^(3+)/SO_4^(2-)摩尔比愈小,pH值愈高,铝的水解聚合大分子及胶体粒子所占的比例就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S絮凝剂 水解 聚合形态 络合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DMDAAC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除磷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海彦 郑怀礼 龙腾锐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率为97%,。本实验还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实际生活废水, 对... 研究了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PDMDAAC用于废水除磷,探索了PAC-PDMDAAC复合絮凝剂除磷的最佳配比范围和最佳用量。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对模拟废水磷去除率为94.4%,浊度去除率为97%,。本实验还将该复合絮凝剂应用于实际生活废水, 对于实际废水的磷去除率为95%,浊度去除率为94.5%,达到国家含磷污水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絮凝剂 除磷 PDMDAAC 废水 pac 去除率 GB8978-1996 浊度去除 有机 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氯化铝混凝剂(ZR-PAC)混凝性能及经济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宁寻安 温勇 +1 位作者 李润生 温琰茂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为了在给水处理、废水处理中,对其高浊度水质进行有效的、低成本的处理,自行研发了一系列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氯化铝混凝剂(ZR_PAC系列产品)。ZR_PAC系列混凝剂与国内外部分品牌的聚铝混凝剂一起,对自来水、水库水和江河水进行了... 为了在给水处理、废水处理中,对其高浊度水质进行有效的、低成本的处理,自行研发了一系列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氯化铝混凝剂(ZR_PAC系列产品)。ZR_PAC系列混凝剂与国内外部分品牌的聚铝混凝剂一起,对自来水、水库水和江河水进行了混凝沉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ZR-PAC系列混凝剂对各水质净化后的剩余浊度,均低于各试验混凝剂,而且在价格上进行了试验药剂费用的比较,其费用均低于各试验混凝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剂 聚氯化铝 烧杯试验 经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絮凝剂HTCC与PAC复配絮凝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韦俊 常青 +2 位作者 张文杰 张彦成 郝学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9-33,共5页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HTCC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确定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C)=1∶1.6,在该复配比及最佳投加量下,浊度去除率达96%以上,余浊<4 NTU。实验表明:pH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 通过正交试验制备了阳离子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HTCC),研究了HTCC与PAC复配的除浊效果,确定最佳复配比为m(HTCC)∶m(PAC)=1∶1.6,在该复配比及最佳投加量下,浊度去除率达96%以上,余浊<4 NTU。实验表明:pH对HTCC/PAC的除浊效果影响较大;沉降时间对除浊效果无明显影响;经HTCC/PAC处理后水样中的Al3+残余量明显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允许含量;HTCC/PAC对黄河兰州段水样的絮凝效果良好,最佳投加量下出水余浊<3 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季铵盐 聚合氯化铝 复配 絮凝 余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与聚合铝PAC对含有机微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冬梅 施周 +2 位作者 王巧 梅胜 刘春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絮体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参数"分维D"可用于定量表征分形絮凝体的形态学特性与分形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絮凝体生长模式从开放的分枝状DLCA结构逐步向密实的RLCA构型演变。分形结构的不断演变引起絮体内部渗透性变化,絮体沉降性能逐步改善,分维值升高;SDS的存在对絮凝初PAC的混凝起阻碍作用,纳米SiO2能使颗粒生长的速度加快。纳米SiO2有助于有机物的去除,但对无机杂质的去除效果不如PAC;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能促使PAC絮体有效质量密度增加,使PAC对SDS的去除率提高,分维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 聚合铝pac 低浊水 絮凝形态学特性 分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和PAFC对内循环连续砂滤器处理石化二级出水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雅宁 吴昌永 +3 位作者 周岳溪 刘恒明 朱晨 陈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25-3630,共6页
.采用PAC(聚合氯化铝)和PAFC(聚合氯化铝铁)作为絮凝剂,探讨不同絮凝剂及其投量对于内循环连续砂滤器处理效果和滤料板结潜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和PAFC投量由5mg/L升至30mg/L时,COD和SS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 .采用PAC(聚合氯化铝)和PAFC(聚合氯化铝铁)作为絮凝剂,探讨不同絮凝剂及其投量对于内循环连续砂滤器处理效果和滤料板结潜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和PAFC投量由5mg/L升至30mg/L时,COD和SS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mg/L为试验水质下的最佳投量,在该投量下,PAC对SS和COD去除率为分别为49.7%和12.9%;PAFC对SS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0.6%和13.8%.内循环连续砂滤器主要去除的是相对分子量在3k以上的溶解性有机物,但对相对分子量1k以下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总DOC去除率低于5%,需进一步深度处理以满足最新的排放标准.PAFC混合液比PAC混合液黏度低,有利于缓解滤料板结.总体来看,更适合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混凝剂为PAFC,最佳投量为10-15mg/L,可保障对SS高效去除同时并使内循环连续砂滤器运行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连续砂滤 pac PAFC 溶解性有机物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助凝PAC对城市二沉池出水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喆 孙力平 +1 位作者 付传奇 方宇翔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铝系、铁系絮凝剂在镁盐助凝下对水体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的药剂配合比及投药顺序,并考察了最佳条件下微絮凝高速过滤对二级出水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1)Mg^(2+)的投加提高了PAC对水中氮、磷的... 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铝系、铁系絮凝剂在镁盐助凝下对水体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的药剂配合比及投药顺序,并考察了最佳条件下微絮凝高速过滤对二级出水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1)Mg^(2+)的投加提高了PAC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去除率皆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大约为10%;2)Mg^(2+)对铝系凝聚剂的助凝效果明显优于铁系;3)采用Mg^(2+)与PAC同时投加的方式对原水进行微絮凝高速过滤,取得了良好的出水效果(本实验可使原水浊度由1.95 NTU降至0.25 NTU,PO_4^(3-)-P由4.1 mg/L降至0.28 mg/L,浊度和P去除率分别高达87.2%和93.2%)。研究以期在减少药剂投加量的基础上,为城市污水厂深度去除氮磷提供数据参考及强化控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盐 助凝 聚合氯化铝 高速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DAAC助凝PAC处理高浊度丙烯酸乳液废水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文杰 齐建 +1 位作者 杨期勇 王慧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7,共6页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助凝剂主要用于低浊度天然水体的除浊,而很少用于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处理,为此,采用PDMDAAC助凝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m(PDMDAAC)∶m(PAC)、初始pH、沉淀时间对PAC...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助凝剂主要用于低浊度天然水体的除浊,而很少用于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处理,为此,采用PDMDAAC助凝聚合氯化铝(PAC)处理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m(PDMDAAC)∶m(PAC)、初始pH、沉淀时间对PAC混凝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PDMDAAC的助凝机理。结果表明,PDMDAAC助凝剂对高浓度丙烯酸乳液废水混凝的处理效果明显,可以高效地去除COD和浊度。其最优混凝条件:PAC投加量为350 mg/L,m(PDMDAAC)∶m(PAC)为2%、初始pH=7.0,沉降时间为20 min。在最优混凝条件下进行中试混凝实验,废水COD由11 396 mg/L降为417 mg/L,COD去除率达到96.3%,浊度由11 220 NTU降为39 NTU,浊度去除率达到99.6%。由激光粒度和SEM分析可知,PDMDAAC助凝PAC的絮体粒径为12.4μm,PDMDAAC助凝PAC的絮凝机理更趋向于吸附电中和作用,而吸附架桥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聚合氯化铝 丙烯酸乳液废水 助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I/PAM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雪奇 周洪 +3 位作者 梅拥军 张圆 崔艾军 高秋月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有机絮凝剂(PI)作为复配絮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g/L,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条件下,废水中增稠剂的去除率达到98.9%,浊度去除率...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有机絮凝剂(PI)作为复配絮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g/L,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条件下,废水中增稠剂的去除率达到98.9%,浊度去除率达97.7%,余浊为6.2 NTU。PAC与PI间具有协效作用,其最佳复配质量比为5:1,PAM的加入能够降低絮体沉降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除冰废水 聚合氯化铝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 增稠剂去除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AM在铍铜污水动态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世军 李晖 李军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6,共3页
采用PAC和PAM对铍铜生产线污水进行沉降后,再通过斜板澄清器动态去除铍和铜。结果表明,在pH为9.0的情况下,以200~250 L/h流量投入PAC,PAC投加量为50 mg/L,再以150~200 L/h流量投入PAM,PAM投加量为2 mg/L,处理后的污水以30 m3/h流量通过... 采用PAC和PAM对铍铜生产线污水进行沉降后,再通过斜板澄清器动态去除铍和铜。结果表明,在pH为9.0的情况下,以200~250 L/h流量投入PAC,PAC投加量为50 mg/L,再以150~200 L/h流量投入PAM,PAM投加量为2 mg/L,处理后的污水以30 m3/h流量通过斜板澄清器,再通过连续过滤装置,可一次性同时去除铍铜生产线污水中Be2+和Cu2+。该方法处理后污水中的Be2+<5μg/L、Cu2+<2 mg/L,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铍铜污水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用于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的净化研究
12
作者 阎丽 陈冬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预处理赤泥,得到非磁性物;非磁性物经煅烧、盐酸溶出后加入饱和偏铝酸钠聚合剂聚合后过滤、熟化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基液;使用该PAC基液,在沉降时间5 h、PAC基液与废水体积比1∶120、搅拌转速140 r/min、pH值8、反应温...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预处理赤泥,得到非磁性物;非磁性物经煅烧、盐酸溶出后加入饱和偏铝酸钠聚合剂聚合后过滤、熟化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基液;使用该PAC基液,在沉降时间5 h、PAC基液与废水体积比1∶120、搅拌转速140 r/min、pH值8、反应温度30℃、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20 mg/L条件下处理含锰酸性废水,处理后液中锰质量浓度由325.3 mg/L降至1.5 mg/L,锰去除率达99.5%,净化后液中锰质量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絮凝沉淀法 含锰酸性废水 赤泥 非磁性物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志勇 左晨鹏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99,105,共4页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氟去除率达97.98%,除氟后溶液中氟离子残余浓度为0.81 mg/L。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会降低PAC的除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聚合氯化铝 含氟废水 除氟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渣酸浸液去除铁铬及聚合氯化铝制备
14
作者 周季龙 王亚茹 +3 位作者 魏怡菲 孙建平 孙伟 岳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11-4125,共15页
气化渣是煤气化工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大量排放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制约煤化工行业发展。本文针对气化渣高钙、高铁、低铝、含铬的物相组成的特点,通过混酸逆流浸出过程实现液相中铝的富集和钙离子的去除,并有效降低了浸出液中的余酸量... 气化渣是煤气化工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大量排放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制约煤化工行业发展。本文针对气化渣高钙、高铁、低铝、含铬的物相组成的特点,通过混酸逆流浸出过程实现液相中铝的富集和钙离子的去除,并有效降低了浸出液中的余酸量,然后针对浸出液中的铁、铬进行除杂,得到可制备合格聚合氯化铝(PAC)的净化液,并以该富铝净化液为原料,进一步考察氯化铝和氢氧化铝添加量对聚合氯化铝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酸逆流浸出阶段的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2.125 mol/L、硫酸浓度0.69 mol/L、液固比4∶1、温度85℃、时间4 h。在此条件下,铝浸出率达85.39%。黄钠铁矾法除杂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7℃、反应时间1.5 h、终点pH=2.0,在此条件下,除铁率和除铬率分别达到69.46%和51.36%。在制备PAC阶段,采用净化液为原料,加入150 g/L氯化铝和100 g/L氢氧化铝,经60℃水解1 h、85℃聚合1.5 h后,制得符合国家标准GB/T 22627—2022的液体PAC产品,其去浊率达9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渣 逆流浸出 黄钠铁矾法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用絮凝剂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15
作者 范雪滢 许玉洁 +4 位作者 吴欣颖 徐志锐 梁嘉慧 林健辉 梅承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3-940,共8页
随着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的广泛使用,其残留在水处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或联合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以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探讨其可能造成的毒... 随着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的广泛使用,其残留在水处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或联合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以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探讨其可能造成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毒性效应,PFS、PAC和PAM对发光细菌抑制效应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29.41、71.82和1072.64 mg/L,毒性效应大小为PFS>PAC>PAM。2)对于二元絮凝剂联合毒性效应,PFS-PAM在毒性比为1∶1混合时具有协同作用,而PAC-PAM在毒性比为1∶3和3∶1混合时均存在拮抗作用。3)采用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模型对联合毒性进行预测,PFS-PAM组合实测值与CA模型的预测值相近,而PFS-PAC和PAC-PAM组合实测值与IA模型预测结果相近。4)三维偏差响应面结果显示,试验观测值与CA模型预测值的偏差(dCA)和试验观测值与IA模型预测值的偏差(dIA)会随着絮凝剂浓度变化而变化,CA模型在PFS和PAC浓度较高时拟合程度较好,而对于PAC-PAM体系,IA模型的拟合程度较CA模型好。研究发现,PFS和PAC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效应较强,PFS与PAM混合使用可能会增加毒性效应,对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造成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PFS) 聚合氯化铝(pac) 聚丙烯酰胺(PAM) 发光细菌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铁对腐植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16
作者 郭文超 朱晓波 +2 位作者 张治国 李望 张传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90,共14页
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烧、酸浸和聚合等工艺制备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CG-PAFC)。将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应用于不同碱化度下CGPAFC产品中铝铁物种形态分布测定,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 以固体废弃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过焙烧、酸浸和聚合等工艺制备出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CG-PAFC)。将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应用于不同碱化度下CGPAFC产品中铝铁物种形态分布测定,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CG-PAFC的分子结构和微观形貌及CG-PAFC中铁的价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浊度、pH、投加量等因素对CG-PAFC吸附模拟水样中腐植酸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模型拟合,探究了吸附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碱化度的增加,Al(Ⅲ),Fe(Ⅲ)的物种分布呈现相同的趋势。此外,在铝铁水解聚合过程中,Fe^(3+)具有极强的亲OH-能力,会优先于Al3+水解,当Fe^(3+)水解至饱和后,Al^(3+)才开始水解聚合。FTIR分析表明CG-PAFC内部存在多种成键作用,如Al-O-Fe,Si-O-Al,Fe-OH-Al等。SEM-EDS分析显示CG-PAFC形貌呈现出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和十分发达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XPS分析表明CG-PAFC产品表面铁的化学形态呈三价。在浊度为15 NTU、CG-PAFC投加量为0.2 g/L、腐植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温度为25℃的条件下,CG-PAFC对模拟废水中腐植酸的最大吸附量为38.47 mg/g,UV254去除率达到73.68%。吸附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腐植酸在CG-PAFC上的吸附过程为自发且无序的吸热反应。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拟合结果可得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动力学过程,颗粒内扩散拟合结果表明其吸附分多步进行。CG-PAFC对腐植酸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见其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酸浸 聚合氯化铝铁 吸附 腐植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性能 被引量:27
17
作者 胡勇有 宁寻安 +2 位作者 周勤 梁开文 崔岸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11,共3页
通过聚合氯化铝铁 (PAFC)对不同 p H值原水的混凝实验结果的比较 ,得出原水 p H值不同时 ,发挥最佳混凝效果的 PAFC的 Al/ Fe摩尔比也不同。实验室制聚合氯化铝 (PA C)、聚合氯化铁 (PFC)、PAFC混凝实验结果表明 :p H 6 .5时 ,PAFC(Al/... 通过聚合氯化铝铁 (PAFC)对不同 p H值原水的混凝实验结果的比较 ,得出原水 p H值不同时 ,发挥最佳混凝效果的 PAFC的 Al/ Fe摩尔比也不同。实验室制聚合氯化铝 (PA C)、聚合氯化铁 (PFC)、PAFC混凝实验结果表明 :p H 6 .5时 ,PAFC(Al/ Fe=5 / 5 ,B=1.5 )的混凝效果最好 ,p H>6 .5时 ,则 PA FC(Al/ Fe=9/ 1,B=2 .0 )的混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混凝剂 混凝性能 实验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法处理洗浴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钦安 林春绵 +1 位作者 徐明仙 陶雪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3-306,共4页
经过实验比较,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处理洗浴废水。探讨了聚合氯化铝(PAC)的不同投加量、混凝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废水pH值、水温以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洗浴废水中有机物(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混凝操作条件下,聚合氯化... 经过实验比较,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处理洗浴废水。探讨了聚合氯化铝(PAC)的不同投加量、混凝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废水pH值、水温以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洗浴废水中有机物(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的混凝操作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吨水投加量仅为50g/m3, CODcr去除率在80%以上,且去除率随洗浴废水CODcr值升高而升高,混凝后出水再经简单处理,水质可达废水回用的指标(CJ/T48-1999)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浴废水 混凝法 CODCR去除率 聚合氯化铝 pac CODCR值 投加量 处理 实验研究 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絮凝小球藻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丁进锋 赵凤敏 +2 位作者 曹有福 梅帅 李树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探讨其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及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成本进行了评价。向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PAC,经搅拌后分别于不同时间下测定藻液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不同剂量PAC在8 min内均能高效絮凝小球... 以聚合氯化铝(PAC)作为絮凝剂,探讨其对小球藻的絮凝效果及其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实际应用的成本进行了评价。向藻液中添加不同剂量PAC,经搅拌后分别于不同时间下测定藻液中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5种不同剂量PAC在8 min内均能高效絮凝小球藻,絮凝效率在86%以上,随着PAC质量浓度的增大,小球藻的絮凝效率也提高,质量浓度为123.5 mg/L时絮凝效率达到了98.6%,铝残留量为132.8 mg/kg。PAC絮凝微藻是电荷中和和卷扫絮凝共同作用结果。絮凝1 kg小球藻生物质,成本为266.04元,比离心法的853.39元降低68.8%。PAC絮凝小球藻数据拟合结果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聚合氯化铝 絮凝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絮凝剂对聚合氯化铝的助凝作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刘之杰 余刚 刘满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6-309,共4页
以壳聚糖絮凝剂作为聚合氯化铝 (PAC)的助凝剂 ,絮凝处理颐和园昆明湖湖水 ,考察了PAC在壳聚糖助凝作用下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以及水中残留铝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壳聚糖对PAC的助凝作用显著 ,PAC中加入壳聚糖絮凝剂后 ,浊度... 以壳聚糖絮凝剂作为聚合氯化铝 (PAC)的助凝剂 ,絮凝处理颐和园昆明湖湖水 ,考察了PAC在壳聚糖助凝作用下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以及水中残留铝浓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壳聚糖对PAC的助凝作用显著 ,PAC中加入壳聚糖絮凝剂后 ,浊度和有机物去除率均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剂 助凝作用 聚合氯化铝 pac 浊度 有机物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