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SiO2与聚合铝PAC对含有机微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冬梅 施周 +2 位作者 王巧 梅胜 刘春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6,共4页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 在含有水溶性有机微污染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投加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试验与静沉试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对含水溶性污染物低浊水的絮凝形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絮体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具有分形特征。参数"分维D"可用于定量表征分形絮凝体的形态学特性与分形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絮凝体生长模式从开放的分枝状DLCA结构逐步向密实的RLCA构型演变。分形结构的不断演变引起絮体内部渗透性变化,絮体沉降性能逐步改善,分维值升高;SDS的存在对絮凝初PAC的混凝起阻碍作用,纳米SiO2能使颗粒生长的速度加快。纳米SiO2有助于有机物的去除,但对无机杂质的去除效果不如PAC;以纳米SiO2为助凝剂,能促使PAC絮体有效质量密度增加,使PAC对SDS的去除率提高,分维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 聚合铝pac 低浊水 絮凝形态学特性 分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村镇水源中典型水华藻种PAC混凝去除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子秋 陈杰 +2 位作者 田梦 赵彬 安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38-845,共8页
选取三峡库区村镇水源水中5种典型水华藻种(小球藻、衣藻、小环藻、针杆藻和光甲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聚合氯化铝(PAC)对于这些藻种细胞(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混凝沉淀后絮体结构、形态的差异,以筛选典型水华藻种... 选取三峡库区村镇水源水中5种典型水华藻种(小球藻、衣藻、小环藻、针杆藻和光甲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聚合氯化铝(PAC)对于这些藻种细胞(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效果,以及混凝沉淀后絮体结构、形态的差异,以筛选典型水华藻种混凝去除的适宜PAC投加量。结果显示:(1)实验所选藻种形态差异明显,针杆藻呈长线形结构,小环藻呈短圆柱形结构,小球藻、衣藻和光甲藻呈球形或椭圆形,光甲藻和针杆藻细胞相对最大。(2)光甲藻和针杆藻PAC混凝去除效果最好,小球藻和衣藻次之,小环藻相对不易取得良好的混凝去除效果;PAC混凝去除效果与藻类形态特征有关。(3)针杆藻和光甲藻容易形成大而密实的絮体,小球藻和衣藻形成的絮体相对较小,小环藻絮体形成能力最弱。(4)光甲藻和针杆藻适宜的PAC投加量范围为15~80 mg/L,小球藻为15~50 mg/L,衣藻为15~65 mg/L,小环藻为50~80 mg/L;在适宜的PAC投加范围内,各试验藻液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1%~97%和76%~97%。研究表明,PAC混凝沉淀法可用于去除三峡库区村镇水源水中5种典型水华藻种,但各藻种的适宜投加量存在差异,适量PAC均可使各藻液中的叶绿素a和浊度有效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 水华藻种 叶绿素A 浊度 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AM在铍铜污水动态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世军 李晖 李军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6,共3页
采用PAC和PAM对铍铜生产线污水进行沉降后,再通过斜板澄清器动态去除铍和铜。结果表明,在pH为9.0的情况下,以200~250 L/h流量投入PAC,PAC投加量为50 mg/L,再以150~200 L/h流量投入PAM,PAM投加量为2 mg/L,处理后的污水以30 m3/h流量通过... 采用PAC和PAM对铍铜生产线污水进行沉降后,再通过斜板澄清器动态去除铍和铜。结果表明,在pH为9.0的情况下,以200~250 L/h流量投入PAC,PAC投加量为50 mg/L,再以150~200 L/h流量投入PAM,PAM投加量为2 mg/L,处理后的污水以30 m3/h流量通过斜板澄清器,再通过连续过滤装置,可一次性同时去除铍铜生产线污水中Be2+和Cu2+。该方法处理后污水中的Be2+<5μg/L、Cu2+<2 mg/L,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排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铍铜污水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I/PAM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雪奇 周洪 +3 位作者 梅拥军 张圆 崔艾军 高秋月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有机絮凝剂(PI)作为复配絮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g/L,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条件下,废水中增稠剂的去除率达到98.9%,浊度去除率...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阳离子有机絮凝剂(PI)作为复配絮凝剂,PAM作为助凝剂对去除飞机除冰废水中增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在絮凝剂投加质量浓度为1.50 g/L,PAM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条件下,废水中增稠剂的去除率达到98.9%,浊度去除率达97.7%,余浊为6.2 NTU。PAC与PI间具有协效作用,其最佳复配质量比为5:1,PAM的加入能够降低絮体沉降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絮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除冰废水 聚合氯化铝 阳离子有机絮凝剂 增稠剂去除 絮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用于酸性含锰废水中锰的净化研究
5
作者 阎丽 陈冬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预处理赤泥,得到非磁性物;非磁性物经煅烧、盐酸溶出后加入饱和偏铝酸钠聚合剂聚合后过滤、熟化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基液;使用该PAC基液,在沉降时间5 h、PAC基液与废水体积比1∶120、搅拌转速140 r/min、pH值8、反应温...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预处理赤泥,得到非磁性物;非磁性物经煅烧、盐酸溶出后加入饱和偏铝酸钠聚合剂聚合后过滤、熟化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基液;使用该PAC基液,在沉降时间5 h、PAC基液与废水体积比1∶120、搅拌转速140 r/min、pH值8、反应温度30℃、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20 mg/L条件下处理含锰酸性废水,处理后液中锰质量浓度由325.3 mg/L降至1.5 mg/L,锰去除率达99.5%,净化后液中锰质量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絮凝沉淀法 含锰酸性废水 赤泥 非磁性物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处理含氟废水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志勇 左晨鹏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99,105,共4页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 使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含氟废水,考察了PAC投加量、PAM浓度、pH值、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4400 mg/L、PAM浓度1 mg/L、溶液pH值7.0、反应时间20 min、搅拌速度300 r/min时,氟去除率达97.98%,除氟后溶液中氟离子残余浓度为0.81 mg/L。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会降低PAC的除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聚合氯化铝 含氟废水 除氟 混凝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用絮凝剂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7
作者 范雪滢 许玉洁 +4 位作者 吴欣颖 徐志锐 梁嘉慧 林健辉 梅承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3-940,共8页
随着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的广泛使用,其残留在水处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或联合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以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探讨其可能造成的毒... 随着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的广泛使用,其残留在水处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或联合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以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探讨其可能造成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毒性效应,PFS、PAC和PAM对发光细菌抑制效应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29.41、71.82和1072.64 mg/L,毒性效应大小为PFS>PAC>PAM。2)对于二元絮凝剂联合毒性效应,PFS-PAM在毒性比为1∶1混合时具有协同作用,而PAC-PAM在毒性比为1∶3和3∶1混合时均存在拮抗作用。3)采用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模型对联合毒性进行预测,PFS-PAM组合实测值与CA模型的预测值相近,而PFS-PAC和PAC-PAM组合实测值与IA模型预测结果相近。4)三维偏差响应面结果显示,试验观测值与CA模型预测值的偏差(dCA)和试验观测值与IA模型预测值的偏差(dIA)会随着絮凝剂浓度变化而变化,CA模型在PFS和PAC浓度较高时拟合程度较好,而对于PAC-PAM体系,IA模型的拟合程度较CA模型好。研究发现,PFS和PAC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效应较强,PFS与PAM混合使用可能会增加毒性效应,对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造成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PFS) 聚合氯化铝(pac) 聚丙烯酰胺(PAM) 发光细菌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钙的合成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梅英 胡筱敏 +1 位作者 张秀娟 苏永渤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3,共4页
以Al2O3和CaCO3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焙烧后酸溶、聚合、干燥制备了新型的无机高效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钙,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原料配比(Al2O3∶CaCO3)为3∶2,提高焙烧温度利于产品的合成,最佳酸溶时间为3h·... 以Al2O3和CaCO3为原料在高温下进行焙烧后酸溶、聚合、干燥制备了新型的无机高效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钙,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原料配比(Al2O3∶CaCO3)为3∶2,提高焙烧温度利于产品的合成,最佳酸溶时间为3h·对合成的聚合氯化铝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AL2O3 CACO3 聚合氯化铝钙 无机絮凝剂 合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污泥破碎—再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福琨 刘永军 +3 位作者 宋雪松 徐红霞 刘喆 张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33-2242,共10页
通过在颗粒污泥破碎后投加混凝剂的方式,研究混凝剂的投加对好氧颗粒污泥再形成的影响,分析颗粒污泥破碎—再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混凝剂的投加加速了颗粒污泥的再形成,形成的污泥颗粒大小均匀... 通过在颗粒污泥破碎后投加混凝剂的方式,研究混凝剂的投加对好氧颗粒污泥再形成的影响,分析颗粒污泥破碎—再形成过程中胞外聚合物的变化及其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混凝剂的投加加速了颗粒污泥的再形成,形成的污泥颗粒大小均匀、外形规则,结构也较为密实,完全颗粒化后颗粒污泥的污泥体积指数(SVI)稳定在20—40 mL·g-1范围内,强度在97%—100%之间.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条件下,颗粒污泥松散型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比对照组高,其含量随颗粒的形成而增加,完全颗粒化后略有下降,然后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而多糖的含量一直变化不大.相比溶解性胞外聚合物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松散型胞外聚合物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且与好氧颗粒污泥的强度和SVI都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破碎-再形成 胞外多聚物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无机铝铁盐水处理剂行业60年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风亭 李梓彤 李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29,43,共6页
介绍了中国无机铝铁盐行业在混凝剂应用方面60 a来的发展历程,包括一些重点混凝剂(聚硫酸铁、聚氯化铁、聚氯化铝和硫酸铝)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如铝灰法、铝酸钙法、氢氧化铝酸溶法、空气/氧气氧化法等;以及国内各大水厂/企业使用混凝... 介绍了中国无机铝铁盐行业在混凝剂应用方面60 a来的发展历程,包括一些重点混凝剂(聚硫酸铁、聚氯化铁、聚氯化铝和硫酸铝)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如铝灰法、铝酸钙法、氢氧化铝酸溶法、空气/氧气氧化法等;以及国内各大水厂/企业使用混凝剂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最后对铝铁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混凝理论有待进一步发展、开发新型复合混凝剂投入实际生产应用并倡导用户避免走进"药剂纯度越高,效果越好"这一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盐 铁盐 聚氯化铝 聚硫酸铁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铝箔制备高效净水剂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春涛 马荣华 李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0-351,共2页
本文介绍了以废弃铝箔为原料制备高效净水剂 -聚合氯化铝的工艺 。
关键词 废弃铝箔 制备 净化剂 聚合氯化铝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ζ电位作为无机混凝剂水处理性能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惠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8-81,共4页
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 PAC)和硫酸铝 ( AS)对模拟废水进行处理 ,以 ζ电位作为指标对混凝剂的水处理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废水经混凝剂处理后 ,絮体ζ电位的大小与 PAC的 Al2 O3含量、盐基度以及 AS的 Al2 O3 含量、铁含量和水不溶... 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 PAC)和硫酸铝 ( AS)对模拟废水进行处理 ,以 ζ电位作为指标对混凝剂的水处理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废水经混凝剂处理后 ,絮体ζ电位的大小与 PAC的 Al2 O3含量、盐基度以及 AS的 Al2 O3 含量、铁含量和水不溶物含量等理化指标有较密切的关系。ζ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混凝剂水处理效果的好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Ζ电位 硫酸铅 废水处理 无机混凝剂 水处理 性能 评价指标 可行性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油滚筒干燥聚合氯化铝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杰 吴天星 +2 位作者 史成武 蒯东山 吴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03-108,共6页
介绍了自行研究开发的导热油滚筒干燥聚合氯化铝新工艺。该工艺具有系统运行压力低,操作安全性好,干燥滚筒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以及设备投资小等优点。生产的片状PAC的Al2O3含量为28%~31%,盐基度65%~85%,饮... 介绍了自行研究开发的导热油滚筒干燥聚合氯化铝新工艺。该工艺具有系统运行压力低,操作安全性好,干燥滚筒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以及设备投资小等优点。生产的片状PAC的Al2O3含量为28%~31%,盐基度65%~85%,饮用水处理加药量为6~8kg/kt水,并具有优良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 干燥 滚筒干燥机 导热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地表水高效除浊工艺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罡 闫丹丹 袁琪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采用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并结合管式微涡混合器、网格反应池、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快滤池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对北方地区低温地表水的除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合时间为3s,PAFC投药量为60mg/L,反应时间1... 采用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并结合管式微涡混合器、网格反应池、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快滤池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对北方地区低温地表水的除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合时间为3s,PAFC投药量为60mg/L,反应时间10min,沉淀池上升流速高达3.5mm/s时,低温低浊及高浊地表水经本工艺净化后,水浊度依然小于2NTU,并可降低工艺投资及运行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地表水 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铁 除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铝应用于城市污水一级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华超 王龙 吕维花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1,共2页
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初沉池进水为试验水样,在设定的反应条件下,以浊度、COD、TP、TN、NH3-N等为测定指标,做了大量的烧杯搅拌试验,综合分析了聚合氯化铁铝(PFAC)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其最佳投药量为25mg/L左右,去除率浊度在90%以... 以济南市水质净化一厂初沉池进水为试验水样,在设定的反应条件下,以浊度、COD、TP、TN、NH3-N等为测定指标,做了大量的烧杯搅拌试验,综合分析了聚合氯化铁铝(PFAC)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其最佳投药量为25mg/L左右,去除率浊度在90%以上、COD70%~90%、TP70%~95%左右、TN、NH3-N分别在30%和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强化一级处理 聚合氯化铁铝 最佳投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S-CCDAF-NF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杰 王毅力 +1 位作者 杜白雨 侯立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 试验研究了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JMS-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最佳投药点(PACl),出水水质符合纳滤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28 ̄0.70mg/L。后者出水的TOC值在0.59 ̄1.30mg/L。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与纳滤膜能去除的有机物种类是有些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S-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 腐殖酸 聚合氯化铝(pacI) 工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作聚合氯化铝原料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林治 刘仙庄 +1 位作者 杨书廷 宁俊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91-95,共5页
通过实验探讨了以高岭土作原料制取铝盐和聚合氯化铝的理论基础和工艺条件,并指出碱式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是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两种物质。
关键词 高岭土 碱式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岭土合成聚合氯化铝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良彪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65-567,共3页
以高岭土为原料,利用盐酸酸溶、聚合过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探索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焙烧温度800℃,原料配比1∶3.5,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0℃对合成工艺的影响,使A l2O3溶出率可达80%左右。用铝酸钠对盐基度进行调整,盐基度可达75... 以高岭土为原料,利用盐酸酸溶、聚合过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探索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焙烧温度800℃,原料配比1∶3.5,反应时间3.5 h,反应温度60℃对合成工艺的影响,使A l2O3溶出率可达80%左右。用铝酸钠对盐基度进行调整,盐基度可达75%左右,并对其性能与同类产品进行了净水性能考察对比。结果表明,产品质量达到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聚合 聚合氯化铝 合成 溶出率 物质的量之比 盐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二乙基铝/氯苄/吡啶引发体系引发的异丁烯阳离子聚合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宪一 张传柏 武冠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1476-1478,共3页
活性聚合是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和端基的最有效和简单的方法之一。就异丁烯单体(IB)而言,自Kennedy首次报道其活性阳离子聚合以来,陆续报道了一些新的活性引发聚合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叔丁基的酯、醚、醇... 活性聚合是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和端基的最有效和简单的方法之一。就异丁烯单体(IB)而言,自Kennedy首次报道其活性阳离子聚合以来,陆续报道了一些新的活性引发聚合体系,这些体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叔丁基的酯、醚、醇与路易斯酸构成的引发体系;另一类是特丁基氯与路易斯酸加电子给予体(如DMSO、DM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丁烯 阳离子聚合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纳米Al_2O_3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絮凝条件的正交试验
20
作者 蔡靖 林聪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0,共3页
选取纳米Al2O3与聚合氯化铝的质量百分组成、水浴温度、混合搅拌时间作为影响复配絮凝剂对COD去除效果的3个主要因子进行正交试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复配条件为:将聚合氯化铝固体粉末与纳米Al2O3粉末(两者质量组成为85%+15%)... 选取纳米Al2O3与聚合氯化铝的质量百分组成、水浴温度、混合搅拌时间作为影响复配絮凝剂对COD去除效果的3个主要因子进行正交试验。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复配条件为:将聚合氯化铝固体粉末与纳米Al2O3粉末(两者质量组成为85%+15%)用粉碎机充分混合后配置成质量浓度1%的液体复合絮凝剂,再将该液体复合絮凝剂在65℃的恒温水浴条件下,用电子恒速搅拌器以100 r/min的转速搅拌4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纳米AL2O3 正交试验 絮凝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