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0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terminus shifted bases degeneracy primers increasing sensitivity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1
作者 徐文胜 缪晓辉 +1 位作者 吴文雅 郝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通过使用3’末端碱基游移混合引物,减少引物末端错配,提高多变区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阳性率。方法:在HBV DNA P基因区设计一对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引物(原型引物),在原型引物序列基础上将两根引物的3’末端分别截去1个或2个碱基,设... 目的:通过使用3’末端碱基游移混合引物,减少引物末端错配,提高多变区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阳性率。方法:在HBV DNA P基因区设计一对检测阳性率相对较高的引物(原型引物),在原型引物序列基础上将两根引物的3’末端分别截去1个或2个碱基,设计出两对参数与原型引物近似的突变引物。分别单独用原型引物和原型引物与突变引物组成的混合引物,在相同条件下对27份HBV DNA阳性标本行PCR,比较二者阳性率。用混合引物扩增4例拉米呋丁治疗无效患者血清HBV DNA,将扩增产物测序并评价3’末端错配对PCR的影响。结果:原型引物和混合引物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0.4%(19/27)和85.2%(23/27),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5)。引物3’末端错配能导致PCR假阴性。结论:扩增保守性相对较差的基因片段,采用3’末端单个或多个碱基截短的引物,构成3’末端碱基游移混合引物,可以避免因3’末端错配产生的PCR假阴性,提高检测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末端碱基游移混合引物 多变区基因片段 聚合酶链反应 引物末端 错配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CELL ORIGIN OF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2
作者 王鲁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Genotype of IgH, TCRγ and TCR δ gene rearrangement in 42 cases of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mong the 23 case... Genotype of IgH, TCRγ and TCR δ gene rearrangement in 42 cases of malign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were studi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mong the 23 cases, in which malignant cells expressed B-lineage cell surface markers, 20 showe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and 11 had TCRγ gene rearrangement and / or TCRδ gene deletion. All the 11 cases expressed T-lineag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were found to have TCRγand TCRδ gene rearrangement or deletion and only one had IgH gene rearrangement. Double rearrangements of IgH and TCRγ genes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3 cases of T and B double-phenotype ALL. In the cases malignant cells did not express any lineage specific antigens while 4/5 had TCRγ gene rearrangement but all failed in IgH gene rearrangement. The relation of 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origin and rearrangement of antigen receptor gene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REARRANGEMENT MALIGNANT lymphoprolif erative DISOR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CR荧光探针技术用于结核病患者 早期诊断的多中心应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欧喜超 滕冲 +9 位作者 宋媛媛 郑扬 陈磊 朱俊 王建国 潘兆宝 康海涛 王彦 么鸿雁 黄飞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693,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项目现场实施单位,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4年6—10月期间到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纳入患者送检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MGIT 960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qPCR检测。结果:最终纳入563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涂片镜检阳性率为38.01%(214/563),液体培养阳性率为50.80%(286/563),Xpert检测阳性率为54.53%(307/563),qPCR检测阳性率为58.79%(331/563),qPCR检测阳性率和Xpert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1;χ^(2)=9.468,P=0.003)。以液体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264/286)和75.74%(206/272),Xper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7%(255/280)和80.60%(216/268)。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5%(328/482)和96.30%(78/81),Xpert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4%(307/472)和100.00%(78/78)。结论: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非常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在重点人群进行结核病患者主动发现,在综合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患者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鉴别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理肺消积丸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4
作者 谷雨 刘素晓 +6 位作者 何志远 丁锦泵 孔德琪 黄慧敏 冯素香 刘学芳 李亚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2-1678,1685,共8页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接种Lewis细胞方式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理肺消积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起依据分组给药... 目的:探讨理肺消积丸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对肺癌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采用皮下接种Lewis细胞方式建立肺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理肺消积组和顺铂组,每组10只。造模次日起依据分组给药,理肺消积组给予理肺消积丸水溶液205 mg/(kg·d)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顺铂组每隔1 d腹腔注射顺铂0.5 mg/kg,等体积双蒸水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双蒸水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肿瘤组织,记录小鼠肿瘤质量和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聚合酶链反应阵列(PCR array)筛选血管生成相关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趋化因子配体1(CXCL1)、Ⅳ型胶原α3链(COL4A3)基因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肿瘤组织ANGPTL3、CXCL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COL4A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丸组、顺铂组肿瘤组织质量、体积显著减少(P<0.01),肿瘤组织病理形态改善,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MVD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组显著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3个,主要包括ANGPTL3、CXCL1、COL4A3等,参与表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相关调控;与模型组比较,理肺消积组小鼠肿瘤组织ANGPTL3、CXCL1和COL4A3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理肺消积丸可通过降低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ANGPTL3、CXCL1)的表达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肺消积丸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 聚合酶链反应阵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 趋化因子配体1 Ⅳ型胶原α3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芽孢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和晓兰 郑楠 +2 位作者 赵艳坤 王加启 孟璐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1-400,共10页
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产芽孢细菌会形成芽孢休眠体。芽孢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数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又重新萌发为营养细胞,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货架期。目前,对于食品中产芽孢细菌的检测方法,我国最常用的仍然是培养法,这种方法需耗时4... 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产芽孢细菌会形成芽孢休眠体。芽孢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数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又重新萌发为营养细胞,进而影响产品的品质和货架期。目前,对于食品中产芽孢细菌的检测方法,我国最常用的仍然是培养法,这种方法需耗时48 h及以上,不能实现对产芽孢细菌的快速检测,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对产芽孢细菌的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国内外采用的常规培养的检测方法、基于核酸扩增的检测方法、基于荧光染料的检测方法、基于芽孢特有成分吡啶二羧酸的检测和其他检测方法等,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点、检测时间和检测限等进行了总结和整理,旨在为产芽孢细菌检测领域提供基础知识和研究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 聚合酶链式反应 流式细胞术 吡啶二羧酸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猪源和鸡源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特征分析
6
作者 陈玉 王鹤佳 +6 位作者 赵琪 程敏 刘芳琴 崔明全 张纯萍 李霆 张启迪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55,共13页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 为了解山东省养殖环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性特征,本试验从山东省10个城市35个养殖场共收集猪和鸡相关样本120份,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培养和质谱鉴定,使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类型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表型分析,最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从120份样本中共分离出110株大肠埃希菌,其中33株为DEC,77株为非DEC;33株DEC中包括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27株、肠产毒大肠埃希菌(ETEC)4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25种药物中,DEC对氨苄西林(81.82%)、氟苯尼考(81.82%)和氯霉素(81.82%)的耐药率较高,DEC与非DEC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鸡源DEC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和氨曲南5种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猪源DEC(P<0.05或P<0.01)。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3株DEC共包含27种ST型,其中ST10为优势型别;共携带41种耐药质粒,其中以ColRNAI最为常见;共携带54种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15种)、β-内酰胺类(12种)、磺胺类(9种)、氟喹诺酮类(4种)、酰胺醇类(4种)、大环内酯类(3种)、四环素类(3种)、多磷类(2种)、多肽类(1种)和利福霉类(1种)。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Ia在DEC中的携带率显著高于非DEC(P<0.05),而aadA5的携带率则显著低于非DEC(P<0.05)。研究表明,山东省猪源和鸡源DEC耐药严重,耐药质粒和耐药基因种类繁多,菌株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优化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策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也为防控DEC相关腹泻暴发和耐药性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荧光定量PCR 全基因组测序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拭子-PCR荧光探针法对肺结核诊断效能的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纪飞 黄丽花 +3 位作者 罗兰波 眭文娴 逄宇 刘爱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评估舌拭子-PCR荧光探针法(舌拭子法)的肺结核诊断效能,分析各肺结核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探讨舌拭子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024年1—3月在广西胸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76例。记录患者临床... 目的:评估舌拭子-PCR荧光探针法(舌拭子法)的肺结核诊断效能,分析各肺结核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探讨舌拭子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024年1—3月在广西胸科医院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76例。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及痰涂片、痰液GeneXpert MTB/RIF(Xpert)、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舌拭子法使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试剂盒。参考痰培养或复合微生物学标准(microbiological reference standard,MRS),通过基线比较、单变量ROC分析、变量相关性分析、Lasso回归和森林图,遴选高诊断效能参数、拟合肺结核诊断模型。通过一致性检验分析舌拭子法与Xpert、痰培养、痰涂片、MRS等肺结核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参考痰培养,Xpert(χ^(2)=49.045,P<0.001)、舌拭子法(χ^(2)=42.626,P<0.001)、痰涂片(χ^(2)=17.443,P<0.001)在痰培养阳性和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依次为Xpert(AUC=0.902)、舌拭子法(AUC=0.875)、痰涂片(AUC=0.709);模型拟合显示,Xpert联合舌拭子法为最优诊断模型;单变量ROC及ROC对比分析显示,Xpert优于舌拭子法(AUC分别为0.902和0.875,敏感度分别为87.10%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93.33%和91.11%,P值均<0.001),但差异无统计意义(Z=0.795,P=0.427)。参考MRS,舌拭子法(χ^(2)=46.723,P<0.001)、痰涂片(χ^(2)=23.262,P<0.001)在MRS阳性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UC由大到小依次为舌拭子法(AUC=0.888)、痰涂片(AUC=0.738);模型拟合遴选舌拭子法为最优诊断模型;单变量ROC及ROC对比分析显示,舌拭子法明显优于痰涂片(AUC分别为0.888和0.738,敏感度分别为82.35%和50.00%,特异度分别为95.24%和97.62%,P值均<0.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89,P=0.004)。舌拭子法与MRS(Kappa=0.7847)和Xpert(Kappa=0.8348)一致性均较高,且与Xpert各分层的一致性好,总体一致率为92.11%。结论:无论是以痰培养还是MRS作为标准,舌拭子法都展现出不逊于Xpert检测的诊断效能,远优于痰涂片法,提示舌拭子法已是一种具备较大潜力的肺结核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拭子 分枝杆菌 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评价研究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tPro两步法在结核病诊断及耐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陈双双 王嫩寒 +7 位作者 赵琰枫 樊瑞芳 田丽丽 陈昊 罗萍 李洁 李传友 代小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3-900,共8页
目的:评价MeltPro MTBC联合MeltPro MDR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简称“MeltPro两步法”)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及耐药性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4年4—12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部就诊... 目的:评价MeltPro MTBC联合MeltPro MDR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简称“MeltPro两步法”)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及耐药性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4年4—12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部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样本,进行抗酸杆菌痰涂片镜检、分枝杆菌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及MeltPro MTBC和MeltPro MDR检测,计算涂片镜检、Xpert及MeltPro MTBC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阳性检出率。以临床诊断为参考,评价涂片镜检、Xpert及MeltPro MTBC的检测效能,比较Xpert与MeltPro两步法的耐药检测结果,并分析Xpert检测MTB不同等级与MeltPro MTBC阳性检出及MeltPro MDR检测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共收集219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其中肺结核患者143例(65.3%,包括确诊患者87例、临床诊断患者56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6例(2.7%)、其他肺部疾病患者70例(32.0%);涂片镜检、Xpert、MeltPro MT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4.7%(54/219)、35.6%(78/219)、37.4%(82/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6,P=0.008);Xpert与MeltPro MTBC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涂片镜检、Xpert和MeltPro MTBC检测MTB的敏感度分别为35.0%(50/143)、54.5%(78/143)和57.3%(82/143),特异度分别为94.7%(72/76)、100.0%(76/76)和100.0%(76/76),Kappa值分别为0.233、0.454和0.483。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率为5.1%(4/78),MeltPro MDR检出利福平耐药率为6.8%(5/74)、异烟肼耐药率为14.9%(11/74)。MeltPro MDR对Xpert检测MTB为高、中、低、极低、阴性标本的耐药检测成功率分别为8/8、100.0%(24/24)、100.0%(24/24)、54.5%(12/22)、9.2%(6/65)。结论:MeltPro两步法在结核病诊断与利福平耐药筛查中与Xpert检测效能高度一致,且可同时检测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是一种可靠便捷的结核病快速诊断及耐药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扩增技术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
9
作者 尹湘丽 朱权 +2 位作者 李吉 邹义洲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关系,旨在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玫瑰痤疮组)外周血DNA样本,另收集2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DNA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和二代测序(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分型,并比较2种分型方法的准确性。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MIC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对所有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氨基酸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确定相关连锁SNP位点,并对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分类。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不同分类MICA多态性分子的分布频率差异。结果:玫瑰痤疮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为主要特征,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PCR-SBT和NGS均能准确地鉴定MICA等位基因分型,其中MICA*010:01、MICA*008:04和MICA*019:01是玫瑰痤疮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玫瑰痤疮组等位基因MICA*002:01、MICA*027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6.55%vs 18.16%、 1.19%vs 5.38%), MICA*009:01、 MICA*010:01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7.74%vs 3.36%、 31.55%vs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检测到5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等位基因,其中玫瑰痤疮组MICA-A4、MICA-A9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16.07%vs 23.32%、7.74%vs 17.26%),MICA-A6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10.12%vs 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发现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并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Ⅰ型(C36+M129+K173+G206+W210+S215)和Ⅱ型(Y36+V129+E173+S206+R210+T215)。玫瑰痤疮患者I型MICA多态性分子与玫瑰痤疮易感性密切相关。结论:MICA基因多态性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相关。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可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与玫瑰痤疮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 玫瑰痤疮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对高原心力衰竭的评估价值
10
作者 梁博深 王磊 +3 位作者 朱琦 方鑫 王春华 郜发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9-484,500,共7页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评估高原环境下早期心力衰竭(HF)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将实验组大鼠运送至青海高原实验室(平均海拔4 250 m)暴露8周后,分为高原低氧组和高原HF...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评估高原环境下早期心力衰竭(HF)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将实验组大鼠运送至青海高原实验室(平均海拔4 250 m)暴露8周后,分为高原低氧组和高原HF组,HF组用5 mg/ml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d)连续14 d皮下注射建立HF大鼠模型。然后将大鼠运回平原(平均海拔500 m)进行7T心脏磁共振电影序列扫描。使用CVI 42软件获得心功能参数和心肌应变参数。使用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法检测心肌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采用Western blot和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和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F组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67.06±4.66)%比(61.91±2.11)%;F=4.149,P=0.037],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明显降低[(-24.60±0.81)%比(-20.16±1.86)%;F=12.241,P=0.001],病理染色显示心肌细胞出现坏死和间质纤维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F组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1 079.94±70.58)U比(311.99±39.47)U;F=209.294,P=0.001];丙二醛含量升高[(7.24±2.48)μmol/L比(53.28±4.51)μmol/L;F=156.392,P=0.01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F组心肌组织中核因子-E2和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明显降低(1.00±0.00比0.52±0.13;F=26.607,P=0.001]。PCR结果显示HF组心肌组织中核因子-E2和血红素加氧酶-1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19±0.16比0.31±0.07;F=84.784,P=0.010)。结论 磁共振组织追踪成像可用于早期评估高原环境造成的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高原 磁共振成像 氧化性应激 大鼠 Sprague-Dawley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印迹法 蛋白质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PCR温控系统构建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锦华 郭琦伟 +3 位作者 甄铁山 刘小伟 王智彬 陈颖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2,97,共5页
针对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体积庞大、反应腔内的温度波动大、扩增效率低和循环耗时长等问题,构建了一种静止式微型PCR系统,并结合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控温模块进行性能优化及分析。系统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控温元件,铝... 针对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体积庞大、反应腔内的温度波动大、扩增效率低和循环耗时长等问题,构建了一种静止式微型PCR系统,并结合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对控温模块进行性能优化及分析。系统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控温元件,铝块作为试管装载导热块,热管结合风冷作为散热元件,采用PID进行控温。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段PID可有效降低升降温过程的温度过充,构建的系统可实现PCR各阶段温度的快速切换,试剂最高升温及降温速率可达5.7℃/s和5.1℃/s,整体反应过程的温度波动在±0.4℃内,系统在70 min完成PCR扩增,相对参照的PCR分析仪,时间可缩短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 温控系统 半导体制冷片 COMSOL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疱疹病毒gB基因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2
作者 李鹏 苏和 +4 位作者 韩慧敏 孟海 王昊 王凤雪 温永俊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 为建立检测鸽疱疹病毒(PiHV)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研究根据PiHV gB基因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PiHV 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PiHV qPCR方法最低DNA检出浓度为8.62×10^(2)拷贝/μL,敏感性比普通PCR方法高100倍,可特异性区分鸽疱疹病毒与其他多种常见感染鸽的细菌和病毒,其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批间变异系数小于2%;应用该方法对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赛鸽公棚和鸽养殖场采集的30份疑似病鸽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可快速准确地检出样品中的PiHV,并且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研究表明,建立的PiHV 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能够应用于赛鸽、肉鸽等的鸽疱疹病毒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疱疹病毒 SYBR Green 荧光定量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 G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自噬基因的克隆及蒎烯胁迫对其的影响
13
作者 汪勇 薛旗 +4 位作者 陈乃勋 孙宣 闵莉静 张琳沅 张立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9,共8页
为了探究自噬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抵御松树分泌的蒎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α-蒎烯和β-蒎烯混合液体外处理线虫,模拟树体胁迫,观察蒎烯胁迫对线虫取食和繁殖的影响,克隆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 为了探究自噬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抵御松树分泌的蒎烯胁迫过程中的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α-蒎烯和β-蒎烯混合液体外处理线虫,模拟树体胁迫,观察蒎烯胁迫对线虫取食和繁殖的影响,克隆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G10和BxATG12,检测胁迫后这3个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松材线虫自噬基因在抵御蒎烯胁迫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G10和BxATG12编码的蛋白与稻叶牙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相关自噬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低质量浓度蒎烯混合液(32.1 g·L^(-1))会显著抑制线虫的取食和繁殖,胁迫3 h以上,线虫3个自噬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由此表明,松材线虫自噬基因BxATG6、BxATG10和BxATG12在抵御蒎烯胁迫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自噬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Α-蒎烯 Β-蒎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22-3p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繁育和基因鉴定
14
作者 王安琪 张慧茹 +3 位作者 周园园 刘崇 陈义昭 涂佳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2-1058,共7页
目的采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微小RNA-22-3p(miR-22)基因敲除(miR-22^(-/-))小鼠,繁育miR-22^(-/-)小鼠并鉴定其基因型。方法使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miR-22^(-/-)基因工程小鼠,基因鉴定F0代miR-22^(-/-)小鼠后,待其性成熟后与同窝... 目的采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微小RNA-22-3p(miR-22)基因敲除(miR-22^(-/-))小鼠,繁育miR-22^(-/-)小鼠并鉴定其基因型。方法使用CRISPR/Cas 9技术,构建miR-22^(-/-)基因工程小鼠,基因鉴定F0代miR-22^(-/-)小鼠后,待其性成熟后与同窝野生型小鼠交配得F1代miR-22^(-/-)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PCR)从RNA水平上分析miR-22敲除效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22与靶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利用CRISPR/Cas 9技术成功构建了miR-22^(-/-)小鼠,对繁育获得的小鼠进行了基因鉴定,鉴定出了miR-22^(+/+)、miR-22+/-、miR-22^(-/-)三种稳定的基因型。qPCR检测结果证实miR-22^(-/-)小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比较,心、肝、肺、肾、脾、胸腺六种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iR-22。Western blot检测出miR-22^(-/-)小鼠组织中的NLRP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低于野生型小鼠。结论成功构建了miR-22^(-/-)小鼠模型,并得到稳定遗传的纯合miR-22^(-/-)小鼠。miR-22对下游靶基因NLRP3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 CRISPR/Cas 9 基因敲除 聚合酶链式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 基因型鉴定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2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及基因型鉴定
15
作者 张慧茹 王安琪 +3 位作者 刘崇 周园园 薛慧 涂佳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R2)基因敲除鼠的繁育和基因型分析,验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CCR2基因敲除鼠基因型检测的适用性。方法将引进的CCR2纯合雄性小鼠和野生型雌性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出子一代,获得的F1代杂合子小鼠继续进行交...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受体2型(CCR2)基因敲除鼠的繁育和基因型分析,验证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CCR2基因敲除鼠基因型检测的适用性。方法将引进的CCR2纯合雄性小鼠和野生型雌性小鼠进行交配繁殖出子一代,获得的F1代杂合子小鼠继续进行交配,待小鼠2周龄时剪尾部组织提取DNA,PCR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结果判定。通过遗传杂交,提高产生携带CCR2基因敲除纯合子后代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针对主要免疫细胞及关键脏器验证后代小鼠中CCR2基因的敲除效果,使用流式细胞术针对主要免疫细胞检测CCR2基因的敲除对免疫系统功能是否有影响。结果成功繁育并鉴定了CCR2基因敲除鼠,得到了3种基因型的F2代小鼠:CCR2^(+/+)、CCR2^(+/-)、CCR2^(-/-)。通过PCR法鉴别了子代基因型,Western blot显示CCR2基因敲除小鼠中CCR2蛋白表达极低。流式分析表明,CCR2基因敲除会减少小鼠脾脏来源T细胞中CD4^(+)T和Th1型细胞表达,但不影响巨噬细胞功能。结论正确的繁殖和鉴定是得到纯合CCR2基因敲除鼠的重要途径,PCR法鉴别小鼠基因型具有简便、快捷、可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趋化因子受体2型 基因敲除 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因型鉴定 蛋白表达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2基因敲除小鼠的构建、繁育和基因鉴定
16
作者 黄蓉 赵鑫鑫 +3 位作者 薛慧 朱梦娟 涂佳杰 王鑫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77-983,共7页
目的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敲除(TREM2^(-/-))小鼠,繁育TREM2^(-/-)小鼠并分析其基因型。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选择性敲除TREM2基因的外显子2~3区域,构建TREM2^(-/-)小鼠模型,所有小鼠的遗传背景均为C57... 目的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髓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敲除(TREM2^(-/-))小鼠,繁育TREM2^(-/-)小鼠并分析其基因型。方法采用CRISPR/Cas9技术选择性敲除TREM2基因的外显子2~3区域,构建TREM2^(-/-)小鼠模型,所有小鼠的遗传背景均为C57BL/6J。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要组织中TREM2的表达水平,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验证PCR鉴定结果的真实性以及科学性。根据sgRNA序列在CCTop网站预测出可能存在的脱靶位点,提取小鼠尾部DNA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检测TREM2^(-/-)小鼠有无产生脱靶效应。结果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TREM2^(-/-)小鼠,并对小鼠进行了基因型鉴定,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仅扩增出415 bp条带的小鼠基因型为野生型(WT);仅扩增出449 bp条带的小鼠基因型为TREM2^(-/-);扩增出415 bp和449 bp双条带的小鼠基因型为杂合型。qPCR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TREM2^(-/-)小鼠的心脏、脑组织中TREM2的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胸腺、肺组织中TREM2的mRNA表达也呈现下降趋势(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WT小鼠相比,TREM2^(-/-)小鼠的心脏、脑、胸腺、肺组织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REM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Sanger测序结果表明TREM2^(-/-)小鼠没有产生脱靶效应。结论成功构建并繁育了TREM2^(-/-)小鼠,建立了一种可靠的基因型鉴定方法,并采用qPCR、Western blot以及Sanger测序分析,验证了小鼠模型遗传的稳定性,将为TREM2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因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细胞触发受体2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聚合酶链式反应 琼脂糖凝胶电泳 基因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承平 马成 +2 位作者 高运华 杨佳怡 于美玲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86-90,共5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及多器官损伤,还会引发动物流产与不孕等问题,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早...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人兽共患病,我国已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布鲁氏菌病不仅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及多器官损伤,还会引发动物流产与不孕等问题,从而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建立早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防控、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是布鲁氏菌检测的主要手段。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多种检测方法的特性,以期为布鲁氏菌病预防与诊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 免疫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
18
作者 黄彬彬 张栗 +1 位作者 昝望 程思宇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6,共4页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 使用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首先对某局部人群按照病例定义开展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病例搜索,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别罹患率进行分析。本次疫情累计病例28例,罹患率11.2%(28/250),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和腹痛,疫情历时6 d,男性罹患率高于女性罹患率(χ^(2)=7.47,P<0.01),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靠近患者呕吐物(≦1 m)增加发病风险(OR=7.50,95%CI:2.181~25.795),使用洗手液或者肥皂洗手降低发病风险(OR=0.28,95%CI:0.090~0.893)。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7份病例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阳性。本次局部疫情为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近距离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是引起本次疫情扩散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暴发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nase及其突变体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异源表达
19
作者 艾雅倩 穆冬冬 +2 位作者 李兴江 王瑾 吴学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为了得到纯化简便的核糖核酸酶,文章将来自解淀粉芽孢杆菌BH072的核糖核酸酶Barnase基因克隆到携带信号肽Usp45的诱导性载体中,然后将其导入乳酸乳球菌中进行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Barnase分子量... 为了得到纯化简便的核糖核酸酶,文章将来自解淀粉芽孢杆菌BH072的核糖核酸酶Barnase基因克隆到携带信号肽Usp45的诱导性载体中,然后将其导入乳酸乳球菌中进行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Barnase分子量大小为14.64 kDa,确认酶蛋白表达成功。为了进一步提高Barnase的表达量与活性,将Barnase的第58位天冬酰胺突变成组氨酸,并对表达时间和诱导剂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孵育时间36 h、诱导剂质量浓度3μg/L,该条件下纯化突变体酶活性达到3.7 k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star基因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蛋白表达 乳酸乳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PCR的VGM-R02b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及其在食蟹猴组织分布特征
20
作者 高彩虹 任欣怡 +2 位作者 洛文靖 张雨飞 程远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8,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定量分析基因治疗药物VGM-R02b(腺相关病毒9载体)在食蟹猴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利用VGM-R02b质粒标准品构建qPCR标准曲线,优化扩增程序等关键参数并验证方法的定量范围...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高灵敏度检测方法,定量分析基因治疗药物VGM-R02b(腺相关病毒9载体)在食蟹猴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利用VGM-R02b质粒标准品构建qPCR标准曲线,优化扩增程序等关键参数并验证方法的定量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稀释线性、选择性、特异性及样本稳定性。单次单侧脑室注射VGM-R02b后,于给药后第29天(D29)和第92天(D92)采集食蟹猴全血及多组织样本,检测目的基因含量并分析其组织分布特点。结果建立了定量检测食蟹猴体内VGM-R02b目的基因的qPCR方法并完成了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定量范围为5.00×10^(9)~5.00×10^(1)copies·μg^(-1)DNA,R2≥0.9989,精密度、准确性、稀释线性、选择性和特异性均良好。目的基因在食蟹猴组织(以肝为例)中经室温放置4 h、-15~-25℃放置9 d、反复冻融5次、-60~-80℃放置90 d,在食蟹猴全血中经室温放置4 h、-15~-25℃放置9 d,反复冻融5次、-60~-80℃放置93 d及提取的核酸样本经室温放置4.25 h、2~8℃放置24.16 h、反复冻融5次、-60~-80℃放置109 d均保持稳定。基于qPCR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给药后D29和D92,对照组均未检测出目的基因,给药组目的基因分布于所有组织,其中脑、肝、脾和脊髓分布较高。与D29相比,D92所有组织中目的基因含量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建立的qPCR方法稳健可靠,可用于定量检测食蟹猴体内VGM-R02b目的基因含量。VGM-R02b给药后D29和D92目的基因分布于所有组织,其中脑、肝、脾和脊髓中分布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方法学 验证 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