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solates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1
作者 施理 孙勇 +2 位作者 张亚力 张振书 周殿元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2年第1期14-16,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iversity of urease gene and urease activity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diversity of urease gene and urease activity of clinical isolat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of urease gene and rapid urease activity tes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urease activity of different clinical isolates of H. pylori. Results: H. pylori clinical isolates were divided into 4 types according to their PCR-RFLP results of urease gene and urease activity. Type Ⅰ , possessing strong urease activity (0. 11) and presented 1 fragment of 1. 7 kb by PCR-RFLP, had close relations with gastric ulcer; type Ⅱ , with the weakest urease activity (0. 07) and 2 fragments (1. 3 and 0. 4 kb respectively) , was associated with duodenal bulb ulcer; type Ⅲ , with the strongest urease activity (0. 12) and 2 fragments (0. 4 and 0. 17 kb) with or without 1 fragment (0. 23 or 0. 37 kb) , was responsible for gastritis; type Ⅳ , with weak urease activity (0. 09) and 2 fragments (1. 5 and 0. 2 kb), was shown to be related to both gastric and duodenal bulb ulcers. Conclusion: The diversity of urease gene decides different urease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clinical isolates of H. pylori, hence the different possibilities of pathogenesis due to this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strain d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蛋白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谈婷 罗毅皓 +1 位作者 孙万成 孙祥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RFLP)分析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及酶切,对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牦牛乳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各样品与标准品色谱图,对出峰时间和出峰形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变仪测定不同基因型牦牛乳凝乳过程中流变特性,记录奶酪凝乳时间,计算奶酪得率。牦牛乳κ-酪蛋白基因有AA型、AB型和BB型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方面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牦牛乳αs1-酪蛋白存在AA型、AB型和BB型3种类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奶酪得率、最大动力黏度和最大剪切速率方面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以上结果表明,青海7家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均存在基因多态性,κ-酪蛋白A等位基因和αs1-酪蛋白B等位基因是影响牦牛乳凝乳特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蛋白质多态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凝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方法在蛔虫种间鉴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蔺东 刘群 蒋金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5-590,共6页
研究应用PCR 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 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第二内... 研究应用PCR 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 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 (ITS 2 )片段。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HinfⅠ酶切鉴定 ,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首先可以区分犬弓首蛔虫与鸡蛔虫。通过对 4种蛔虫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 ,得到长度分别约为 980bp、980bp、1 0 50bp、1 0 7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 ,确认完整扩增出 4种蛔虫的ITS 1、ITS 2及 5 8S核糖体DNA。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鉴定 ,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以区分出猪蛔虫与人蛔虫。通过PCR RFLP分析 ,初步推测猪蛔虫与人蛔虫仍为两个独立虫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RFLP方法 蛔虫 种间鉴别 应用 聚合酶 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冯亚青 王建华 +5 位作者 郭雪 赵大卫 高俊淑 刘桂芳 李志立 张振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中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77、ε30 .6 15及ε40 .30 8,VaD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5 6、ε30 .6 85及ε4 0 .2 5 9,AD组和VaD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CE基因AD组和VaD组DD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ACE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载脂蛋白E类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林裕龙 兰萌 +3 位作者 莫炳强 彭永正 冯桂湘 侯金林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6例HBV感染的肝癌、58例肝硬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6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无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6例HBV感染的肝癌、58例肝硬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6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无症状携带者中B基因型为46.7%(28/60),C基因型为33.3%(20/60),D基因型为20.0%(12/60);慢性乙型肝炎组B基因型为41.7%(25/60),C基因型为36.7%(22/60),D基因型为21.7%(13/60);肝癌患者中B基因型为33.9%(19/56)、C基因型为60.7%(34/56)、D基因型为5.4%(3/56);肝硬化患者中B基因型为31.0%(18/58)、C基因型为63.8%(37/58),D基因型为3.5%(2/58)。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中以B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则以C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琴芬 韩素萍 +5 位作者 崔毓桂 李瑛 马翔 高莉 冒韵东 刘嘉茵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INS-VNTR)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与PCOS发生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检测130例PCOS患者(PCOS组)和130例非PCOS妇女(对照组)的I... 目的:探讨胰岛素基因可变重复序列(INS-VNTR)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及其与PCOS发生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检测130例PCOS患者(PCOS组)和130例非PCOS妇女(对照组)的INS-VNTR多态性。结果:2组的Ⅰ/Ⅰ、Ⅰ/Ⅲ和Ⅲ/Ⅲ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经Logistic回归分析,Ⅲ/Ⅲ基因型并没有增加PCOS发病的危险性(OR=6.25,95%CI:0.74~52.79)。PCOS胰岛素抵抗亚组(PCOS-IR组,88例)相应位点的INS-VNTR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PCOS非胰岛素抵抗亚组(PCOS-NIR组,42例,P<0.05);PCOS患者中Ⅲ/Ⅲ基因型者的INS、IR状态高于Ⅰ/Ⅰ基因型者。结论:VNTR可能不是PCOS发病的易感基因,但是Ⅲ型INS-VNTR可能使PCOS患者发生IR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 多态现象 遗传 胰岛素抗药性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储小曼 闵佩清 +2 位作者 张静 孔诚 蔡卫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 扩增(PCR 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 4、 5、 6)及CYP3A5亚型的 CYP3A5 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 4、 5、 6、CYP3A5 3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3/197、3/200和 55/11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 4、 5、 6、CYP3A5 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 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双雅 张津 +2 位作者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石斑鱼 鲷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鉴别河豚鱼品种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双雅 陈文炳 +3 位作者 张津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00-202,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5种河豚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5种河豚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三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可成功区分5个河豚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豚 PCR-RFLP 芯片生物分析系统 品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孙文萍 万琪 苏明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组 6 1人 ,对照组 86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6 77T位点突变中T等位...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两个常见位点的突变。方法 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组 6 1人 ,对照组 86人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C6 77T位点突变中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 ;A12 98C位点突变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 3个突变等位基因的杂合子 6 77TT 12 98AC在两组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发现C6 77T与A12 98C突变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尤其当两个突变叠加产生 6 77TT 12 98AC表型时 ,这种相关性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5 lO-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位点 多态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基因T-455C多态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俞娟 王惠民 +3 位作者 张志泉 陈连英 周锦红 于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apoCⅢ)T-455C多态性的方法,探讨南通汉族人群中apoCⅢ多态性与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包含T-455C多态性在内的DNA片...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apoCⅢ)T-455C多态性的方法,探讨南通汉族人群中apoCⅢ多态性与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包含T-455C多态性在内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seGⅠ酶切后电泳,分析apoCⅢ基因型,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455TT、-455TC和-455CC。HTG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apoCⅢ-455C等位基因频率(50.44%比33.11%)和apoCⅢ-455CC基因型频率(26.55%比12.16%)均有显著差异(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G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06倍(95%CI:1.31~3.24);-455C等位基因携带者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和apoCⅢ蛋白水平(P<0.05)。结论PCR-RFLP是一种快速、敏感的分析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T-455C多态性的方法;apoCⅢ-455C等位基因与HTG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CⅢ 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高三酰甘油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卞秋武 林海龙 +6 位作者 张静 杨红梅 王晓亮 王庆胜 柳东田 徐鹤 唐学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是否与Bβ纤维蛋白原(Fib)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有关。方法选取108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全血电阻抗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是否与Bβ纤维蛋白原(Fib)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有关。方法选取108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全血电阻抗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测定BβFib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将其分为GG组和GA+AA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结果GA+AA组Fib浓度高于GG组(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GA+AA组低于GG组(P<0.05);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力呈现GA+AA组高于GG组的趋势(P>0.05)。结论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BβFib基因启动子区-455G/A多态性有关,GG基因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强于AA及GA基因型患者。但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其的关系呈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小板聚集 纤维蛋白原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小丽 尹瑞兴 +4 位作者 吴东峰 秦超 郑金瓯 邹东华 蓝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冠心病(CHD)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134例,根据诊断分为CHD组565例、IS组56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汉族人群冠心病(CHD)及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1134例,根据诊断分为CHD组565例、IS组569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5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ABCA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066715和rs2740483的基因分型,探讨其与CHD及IS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3组rs206671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SNP与CHD及IS的易感无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CHD组和IS组rs274048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该SNP与CHD及IS的易感有相关性(P<0.05)。结论 ABCA1rs2740483与广西汉族CHD和IS易感相关,携带野生型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更高的罹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匣式转运子 冠心病 卒中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布与血浆Hcy水平 被引量:15
14
作者 陈云霞 程红兵 +1 位作者 武延隽 张雄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对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MTHFR C677T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分析,了解其在长治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192例健康人的血标... 目的对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MTHFR C677T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分析,了解其在长治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192例健康人的血标本进行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HCY水平测定。结果长治地区健康人群中MTHFR C677T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67%,50.52%和32.81%,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93%和58.07%。其中男性人群MTHFR C677T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21%,53.19%和26.60%,女性人群则分别为13.26%,47.96%和38.78%,男、女性人群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女性人群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81%和37.2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19%和62.76%,男、女性人群C、T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在长治地区男性人群、女性人群、总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人群中血浆Hcy水平为(9.1±4.0)μmol/L;男、女性人群血浆HCY水平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总人群MTHFR C677T位点各基因型间,血浆HCY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在长治地区人群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男、女性人群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长治地区健康人群血浆HCY水平为(9.1±4.0)μmol/L,男、女性人群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数据可为MTHFR基因突变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疾病病因研究提供遗传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5 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基因多态性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β基因5号外显子+3953C/T位点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朴 李艳 张平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β基因 (IL 1B) 5号外显子 +395 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 ,对 2 5 1名湖...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 1β基因 (IL 1B) 5号外显子 +395 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在中国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的方法 ,对 2 5 1名湖北地区汉族健康者IL 1B(+395 3)位点的SNP进行了检测 ,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并结合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CC基因型频率最高 ,CT基因型次之 ,没有发现TT基因型 ;CC和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96和 0 0 4。与德国、西班牙等欧洲人群相比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偏高 ,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偏低 (P <0 0 0 5 ) ,而与亚洲日本人群相似 (P >0 0 5 )。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IL 1B(+395 3)位点碱基突变率极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湖北地区 汉族 健康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开达 李飞 +4 位作者 张明园 钱伊萍 汪栋祥 张野 江三多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6-198,20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生与 5 ,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C6 77T错义突变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75例AD患...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 (AD)的发生与 5 ,1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C6 77T错义突变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 ,检测 75例AD患者和 72例健康老人的MTHFR基因C6 77T位变异 ,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AD患者MTHFR/C6 77T错义突变的基因频率与健康老人之间无明显差异(基因型P >0 .0 5 ;等位基因P >0 .0 5 ) ,性别分组后亦未见有显著性差异存在。进一步以是否携有等位基因APOE 4分组 ,也未能发现AD患者的APOE 4携带者与MTHFR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未能发现MTHFR/C6 77T突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叶酸还原酶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检测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地区HBV宫内传播的基因型分布及传播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淑珍 王素萍 +1 位作者 史晓红 魏俊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66-568,共3页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孕妇及新生儿HBV基因型分布及宫内传播特征。方法 采集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 ,无菌分离血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nPCR RFLP)方法鉴定HBV基因型。结果  16 ...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孕妇及新生儿HBV基因型分布及宫内传播特征。方法 采集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 ,无菌分离血清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nPCR RFLP)方法鉴定HBV基因型。结果  16 2例HBsAg阳性孕妇中 ,HBVDNA阳性 6 3例 ,其中B基因型 5例 (7.9% ) ,C基因型 5 0例 (79.4 % ) ,未能分型 8例 (12 .7% ) ;16 4例 (2对双胎 )新生儿中HBVDNA阳性 2 4例 ,其中B基因型 1例 (4.2 % ) ,C基因型 2 1例 (87.5 % ) ,B、C混合型 1例 (4.2 % ) ,未能分型 1例 (4.2 % )。新生儿HBV基因型与母亲基本一致。结论 太原地区HBV感染的孕妇及新生儿中 ,C基因型占绝对优势 ,宫内传播过程中HBV基因型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疾病传播 垂直 聚合酶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15外显子D442G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强宏娟 丁庆 +1 位作者 王卫萍 庄一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基因 15外显子D44 2G错义突变。首先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扩增包含人CETP基因 15外显子第 15 0 6位碱基的基因序列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 RFLP)的方法检测 11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CETP)基因 15外显子D44 2G错义突变。首先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扩增包含人CETP基因 15外显子第 15 0 6位碱基的基因序列 ,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分析结果。 11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发现 4例杂合突变 ,突变率 3 6 % ,与对照组 4%比较无明显差异。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开展及大规模人群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 转运蛋白 脑动脉硬化 PCR-RE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太白贝母鉴别检验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文娟 尚柯 +1 位作者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9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性状上看,太白贝母栽培品与伪品往往非常相似,较难辨别;通过PCRRFLP方法可以正确、客观的鉴别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基于ITS2的DNA条形码方法进一步验证了PCR-RFLP法的准确性。市场上太白贝母的伪品多为伊犁贝母。结论:PCR-RFLP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太白贝母与其伪品;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较多,应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伊犁贝母 鉴别 性状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 内转录间隔区(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TPCR和RFLP分析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永强 周继勇 +1 位作者 于涟 杜青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对来自浙江省 3个不同地区的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JD ,DQ ,HY)和参考株H12 0 ,通过蛋白酶K SDS处理、酚 氯仿法抽提基因组RNA ,经RT PCR扩增得到了预期为 1.72kb的S1蛋白基因c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PstI,Ksp632I对S1基... 对来自浙江省 3个不同地区的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JD ,DQ ,HY)和参考株H12 0 ,通过蛋白酶K SDS处理、酚 氯仿法抽提基因组RNA ,经RT PCR扩增得到了预期为 1.72kb的S1蛋白基因c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HaeIII,PstI,Ksp632I对S1基因cDNA进行RFLP分析。结果表明JD ,DQ ,HY毒株的RFLP带型相同 ,但与经典的肾型IBV代表株 (即T株、Gray株、Holte株 )以及呼吸型H12 0 均不相同 ,与国内已报道的肾型DL毒株也不同 ,表明浙江省流行的肾型IBV很可能是新的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RFLP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