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alkali-surfactant-polymer/oil emulsion in porous media
1
作者 雷征东 袁士义 宋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62-466,共5页
Based on deep analysis of ASP/oil emulsions flow behavior characteristic,a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of non-Newtonian emulsion was developed,and variation of rheological behaviors along the percolation flow direction w... Based on deep analysis of ASP/oil emulsions flow behavior characteristic,a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of non-Newtonian emulsion was developed,and variation of rheological behaviors along the percolation flow direction was given.The effects of emulsions rheological behavior on oil recovery were quantity researched by a 2-D positive rhythm profile geological model.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 viscosity and reduction of water phase permeability by emulsification can improve low-middle layer flow rate and enhance sweep efficiency,and the enhancement degree is related with emulsification degree.The study result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scheme design and production performance forecast during ASP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system EMULSION POROUS medium non-Newtonian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乳化降黏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丁保东 刘磊 +3 位作者 张文龙 高晨豪 陈祥伟 郭继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3,共6页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 为了避免稠油热采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碳排放,对稠油乳化降黏剂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了乳化降黏剂的工作原理、分类、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重点讨论了降黏剂在实现绿色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油田中降黏剂的应用和稠油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表面活性剂 两亲聚合物 纳米颗粒 乳化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3
作者 施雷庭 高红雅 +4 位作者 程亮 王晓 张言亮 李鹏 葛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老化1个月后黏度仍为原油黏度的2~3倍。注入聚合物可增加高渗层流动阻力,有效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显著增加采收率,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6.14%。3000 mg/L的表面活性剂BL05-5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12 mN/m,将岩石表面改为亲水状态,油水比3∶7时还可形成W/O型乳液,但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主要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其乳化增黏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效果不明显,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2.27%。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体系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 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温高盐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4
作者 徐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为了设计高效的靶向增黏二元驱油体系,研究了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方法测定了羧酸盐和硫酸盐类延展型表面活性剂(C8PmEnC和C8PmEnS)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PO数目、EO数目和离子... 为了设计高效的靶向增黏二元驱油体系,研究了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旋转滴方法测定了羧酸盐和硫酸盐类延展型表面活性剂(C8PmEnC和C8PmEnS)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PO数目、EO数目和离子头对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长PO链的螺旋结构有利于界面张力降低,而长EO链的空间效应不利于降低界面张力,当PO数目≥10且EO数目≤10时,C8PmEnC和C8PmEnS分子才可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水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会增强混合体系的亲水性,明显降低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nmin值;油溶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80与延展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混合胶束,不影响nmin值。当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不够强时,靶向增黏聚合物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其发生竞争吸附,界面张力升高;对于界面活性较强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靶向增黏聚合物通过调整亲水亲油平衡影响界面张力。未破壳和破壳靶向增黏聚合物均会进一步降低油溶性较强的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维持超低界面张力活性。这对靶向增黏二元驱的体系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 微胶囊乳液型聚合物 界面张力 PO数 EO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及其应用——以孤岛东区南部馆陶组3-4层为例
5
作者 姚秀田 谢向东 +3 位作者 徐宏光 王宏 张亚男 张仲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多维度井网、多轮次注入和多方位流线调整可以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段塞组合最优化和驱替作用最佳化,最终实现剩余油的多层、多向、全面动用;孤岛东区南高黏度油藏二元复合驱通过全过程高效调整,单元段塞优化到1.15PV,目前单元采收率为52.4%,相较于水驱提高了17.0百分点,标定采收率达到61.27%,创出了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采收率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后续类似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表二元驱 大段塞 综合调控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6
作者 张朝良 李钧 +3 位作者 晏晓龙 吕建荣 张德富 窦萍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9,共9页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 针对砾岩储集层矿物组成复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活跃、易与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发生相互作用,造成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在地下发生损失与改变的问题,选取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开展微观结构研究,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测定比表面和Zeta电位,建立化学剂在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心上的吸附图版,最后通过驱油实验,验证不同类型砾岩储集层岩石矿物组成及其结构对二元复合驱采出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砾岩储集层中,黏土矿物和沸石类矿物比表面大,Zeta电位较高,其活跃的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驱油效率。Ⅰ类储集层的岩心物性最好,总采出程度最高;活跃矿物含量最少的Ⅱ类储集层岩心化学驱驱油效率最高;Ⅲ类储集层岩心驱油效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集层 矿物组成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物理化学性质 吸附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用纳米颗粒稳定泡沫体系研究进展
7
作者 梁小天 张景楠 +3 位作者 李斌 李萌 石岩 吴超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81,190,共9页
为改善常规泡沫体系在驱油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纳米颗粒稳定泡沫。针对驱油用纳米颗粒稳定泡沫体系,根据体系配方的主要成分分为纳米颗粒起泡体系、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系、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起泡体系3种类型,分... 为改善常规泡沫体系在驱油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纳米颗粒稳定泡沫。针对驱油用纳米颗粒稳定泡沫体系,根据体系配方的主要成分分为纳米颗粒起泡体系、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起泡体系、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起泡体系3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纳米颗粒在稳定泡沫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据此指出关于纳米颗粒稳定驱油泡沫体系的研发应向着多样性、功能性、高性能、低成本、环境友好型、循环再利用方向发展。目前,纳米颗粒稳定驱油泡沫体系的研发主要基于大量实验,在纳米颗粒稳定泡沫微观机理方面仍需要深入研究,形成可以定量描述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参数,实现新型泡沫体系的功能性定制,从而应用于不同油藏或不同开采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 纳米颗粒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驱油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钻采用pH响应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8
作者 王军平 曹青天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6,173,共9页
随着国内油气田开发进程的加快,传统油田化学材料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的井下作业环境。pH响应材料能够在井下酸碱环境的刺激下做出响应,从而发生自身结构、表面性质等方面的变化,继而更好地适应井下环境,以满足油气钻采作业需求。文章简... 随着国内油气田开发进程的加快,传统油田化学材料难以适应日益复杂化的井下作业环境。pH响应材料能够在井下酸碱环境的刺激下做出响应,从而发生自身结构、表面性质等方面的变化,继而更好地适应井下环境,以满足油气钻采作业需求。文章简要分析了pH响应材料的作用机理,并综述了以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为主的pH响应材料在钻井流体、化学驱油和压裂液中的响应机理和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响应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钻井流体 化学驱油 压裂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抑尘剂对岩性颗粒物的抑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洪宝 戈海宾 刘绍强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2,共9页
为减轻综掘工作面粉尘逸散对巷道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员、设备造成的损伤,以济宁市金桥煤矿西翼轨道巷为工程背景,以可吸入粉尘为研究对象,研发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关键骨架、以无机盐和高分子黏附剂为辅助材料的强润湿性、强黏结性的环保... 为减轻综掘工作面粉尘逸散对巷道环境的污染以及人员、设备造成的损伤,以济宁市金桥煤矿西翼轨道巷为工程背景,以可吸入粉尘为研究对象,研发一种以表面活性剂为关键骨架、以无机盐和高分子黏附剂为辅助材料的强润湿性、强黏结性的环保型化学抑尘剂。现场验证结果表明,该抑尘剂对于岩性颗粒物具有较好的捕捉能力,能有效降低巷道内可吸入粉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岩性颗粒 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黏附剂 化学抑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注入体系优化研究
11
作者 曹锦鸿 高明 +2 位作者 刘皖露 刘朝霞 桑国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2-4958,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不同驱替方式及不同注入量下复合驱体系在砾岩油藏的应用界限及提高采收率极限。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复合驱能够有效驱替残余油、扩大波及体积,显著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聚合物浓度为1000 mg/L,相对分子质量为7×10^(6)的聚合物在渗透率3×10^(-2)μm^(2)时复合驱采收率为66.31%,较水驱提高21.85个百分点。强乳化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好于低张力复合体系。复合体系注入量越高,提高采收率越大,但提高采收率幅度并非线性变化,复合体系注入量达到3.5 PV以后,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在注入10 PV后,复合驱体系最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40.3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复合驱 砾岩油藏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芥酰丙基二甲基羧基甜菜碱与水溶性聚丙烯酰胺的溶液拉伸流变行为对比
12
作者 余率 陈昊 +3 位作者 王骥 殷鸿尧 韩一秀 冯玉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0-88,共9页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常被称为“活聚合物”或“平衡聚合物”,但其与聚合物溶液在拉伸流变行为方面的异同却鲜见报道。文中利用自行搭建的液珠滴落平板(DoS)拉伸流变仪,对比研究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芥酰丙基二甲基羧基甜菜碱(EDAB)与常用的...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常被称为“活聚合物”或“平衡聚合物”,但其与聚合物溶液在拉伸流变行为方面的异同却鲜见报道。文中利用自行搭建的液珠滴落平板(DoS)拉伸流变仪,对比研究了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芥酰丙基二甲基羧基甜菜碱(EDAB)与常用的水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酰胺(PAM)的溶液拉伸流变行为。结果表明,PAM比EDAB溶液中的蠕虫状胶束具有更强的结构柔韧性,因此表现出更高的拉伸黏度和特殊的应变硬化行为。此外,相比于EDAB溶液,PAM溶液的拉伸流变行为对温度更为敏感,因为温度能加速PAM链段的解缠结过程。文中工作可加深对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在拉伸流场下的溶液行为的理解,为其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水溶性聚合物 蠕虫状胶束 拉伸流变 冷冻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文赟 潘彬 +3 位作者 李鑫 王颐同 邵彤 朱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较强,在115℃下老化后,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仍能达到90%以上,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数量级;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当矿化度大于100000 mg/L时,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时间老化稳定性能,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老化60 d后的黏度保留率在85%以上,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3)mN/m范围内;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放置120 min后乳状液的分水率小于20%,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能;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吸附6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另外,岩心水驱结束后注入0.5 PV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使采收率继续提高25%以上,驱油效果较好。A区块内5口采油井在实施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显著提高,含水率明显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聚-表二元复合驱 乳化性能 吸附性能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醚破乳剂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破乳性能研究
14
作者 孙立梅 何海峰 +4 位作者 安申法 栾智勇 孙鹏 王阳 严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5-802,共8页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交联聚醚破乳剂中,具有超支化结构的D-P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力最强,界面活性最高;D-PA对稀释原油与采出水油水界面膜的影响最大,其吸附在油水界面后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最低。D-PA破乳剂对W/O乳状液的脱水率达到94.4%,对O/W乳状液的除油率达到98.1%。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同步处理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D-PA对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的综合脱水率高于98%,处理后污水含油低于30 mg/L,游离态聚合物保留率达到了94.8%,油水界面整齐,无乳化中间层,表现出良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驱采出液 交联聚醚破乳剂 破乳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M探究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对油滴间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肖帆 王玮 +5 位作者 陈龙鑫 李楷 孙文苑 葛运通 李炯昊 宫敬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6-223,共8页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水中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聚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PSS和SDS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聚合...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究水中油滴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聚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钠)(PSS)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滴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PSS和SDS在水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盐溶液中油滴容易聚并;当水溶液中加入100 mg/L的PSS会使油滴稳定,这主要是由于PSS吸附层提供了空间位阻,有效阻止了油滴之间的聚并作用;然而,100 mg/L PSS和0.1 mM/L SDS共存时会导致油滴再次聚并,这是因为PSS和SDS同时存在时,两者易形成团簇,只有少部分PSS吸附到界面,此时PSS无法形成有效的空间位阻,导致油滴在相互靠近时发生聚并,从而影响了水包油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废水 油滴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藏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以涠洲11-4N油田涠洲组油藏为例
16
作者 周娅芹 王健 +2 位作者 樊康杰 路宇豪 魏鸿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437-15446,共10页
海上油藏因平台寿命原因,开发方式多为强注强采,油藏易进入高含水时期,稳产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涠洲11-4N油田涠洲组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提出孔喉尺度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对聚合物微球Q-2和表面活性剂AP-1的... 海上油藏因平台寿命原因,开发方式多为强注强采,油藏易进入高含水时期,稳产形势十分严峻。针对涠洲11-4N油田涠洲组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提出孔喉尺度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对聚合物微球Q-2和表面活性剂AP-1的性能以及复合体系的配伍性以及流变性进行评价;开展不同注入方式下的岩心驱替实验,优选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的注入方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并联岩心模型开展复合体系的驱油效率评价实验;制作可视化模型,对复合体系的调驱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初始粒径中值为3.755μm,老化30 d时膨胀倍数为2.15,残余阻力因子为2.50,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0.018 5 mN/m,两者之间的配伍性较好,复合体系黏度与剪切速率间呈剪切稀释特性;聚合物微球和表面活性剂分注的后续水驱采收率可达22.84%,比混注的采收率增加了10.42%;注入复合体系后,并联岩心模型采收率提高18.79%以上,且复合体系对低渗岩心的改善程度随着并联岩心的渗透率级差增大而增大,可使低渗透岩心的采收率增加25.63%以上;调驱可视化实验表明,复合体系能够有效减少高、中渗通道中的无效水循环,启动小孔隙中的原油,提高整体驱油效率。研究成果为涠洲组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现场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组油藏 聚合物微球 表面活性剂 驱油机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泥基材料气泡调控中的应用现状
17
作者 周红 郑淑珍 +4 位作者 乔文秀 徐守芳 李因文 马登学 马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4,共9页
水泥基材料中的气泡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学科难题,通过多因素提高水泥基材料中气泡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对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能和耐久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气泡调控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泥基材料气泡调控中起到... 水泥基材料中的气泡调控一直以来都是学科难题,通过多因素提高水泥基材料中气泡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对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流变性能和耐久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气泡调控型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水泥基材料气泡调控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文中首先对新拌混凝土中气泡的形成和破灭过程进行了简单介绍,综述了影响气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如引气型外加剂、减水剂及纳米颗粒等对气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近年来引气型外加剂的合成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水泥基材料中气泡对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 气泡稳定性 水泥基材料 流变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物理交联的多功能携砂驱油压裂液体系
18
作者 李建申 黄秋实 +4 位作者 燕松兵 刘青 王茂功 董景锋 郑苗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8-676,共9页
页岩油开采过程中压裂液的高携砂能力、破胶返排性能和地层伤害间的矛盾难以避免。以三嵌段表面活性剂纳米胶束(PN)与四元聚合物(PPS)相协同,依靠聚合物与纳米胶束的物理交联作用强化网络结构,开发了一种兼有高携砂性、低伤害性和高驱... 页岩油开采过程中压裂液的高携砂能力、破胶返排性能和地层伤害间的矛盾难以避免。以三嵌段表面活性剂纳米胶束(PN)与四元聚合物(PPS)相协同,依靠聚合物与纳米胶束的物理交联作用强化网络结构,开发了一种兼有高携砂性、低伤害性和高驱油性的新型多功能携砂驱油压裂液体系PN-PPS。PN-PPS依靠致密的网络结构而展现出优异的携砂能力及耐温抗剪切性,陶粒在PN-PPS溶液中携砂时间高达510 min。得益于体系的网络结构由物理交联作用强化,PNPPS破胶迅速且彻底,破胶液残渣低于34.5 mg/L且其岩心伤害小于18%。进一步地,破胶液作为驱油剂展现出优异的驱油功能,在90℃下洗油效率高于99%、渗吸驱油率达20.46%、岩心驱替中采收率在水驱的基础上提高12.54%。因此,PN-PPS的应用能够在保证高效携砂压裂的同时实现不返排原位驱油,通过将压裂和驱油工艺相结合,PN-PPS的应用为页岩油开采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对压驱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驱一体化 物理交联 页岩油 聚合物 纳米胶束 滑溜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两亲聚合物的制备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
19
作者 林诗婷 张卓男 +1 位作者 帅李 吴擢彤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3,共14页
木质素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且成本低、可再生、对环境友好。在木质素结构中引入亲水性基团,能够提高木质素的溶解性和表面活性,形成木质素两亲聚合物,以进一步制备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和Pickering乳液乳化剂。本文综述了木质素两亲聚合物... 木质素具有一定的疏水性,且成本低、可再生、对环境友好。在木质素结构中引入亲水性基团,能够提高木质素的溶解性和表面活性,形成木质素两亲聚合物,以进一步制备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和Pickering乳液乳化剂。本文综述了木质素两亲聚合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利用缩醛保护的木质素制备两亲聚合物的方法机理及应用领域。此外,本文总结了木质素基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研究现状,简述了将木质素转化为高值产品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两亲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Pickering乳液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永春 易昌风 +2 位作者 程时远 徐祖顺 封麟先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28,共4页
综述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关键词 高分子 表面活性剂 两性聚合物 分类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