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machinability of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a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composite materials 被引量:51
1
作者 Meltem Altin Karatas Hasan Gokkay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18-326,共9页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heterogeneous and anisotropic materials that do not exhibit plastic deformation.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heterogeneous and anisotropic materials that do not exhibit plastic deformation. They have been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s particularly in space and aviation,automotive,maritime and manufacturing of sports equipment.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 a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GFRP) composite materials,among other fiber reinforced materials,have been increasingly replacing conventional materials with their excellent strength and low specific weight properties. Their manufacturability in varying combinations with customized strength properties,also their high fatigue,toughness and high temperature wear and oxidation resistance capabilities render these materials an excellent choic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In the present review study,a literatu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the machinability properties and related approaches for CFRP and GFRP composite materials. As in the machining of all anisotropic and heterogeneous materials,failure mechanisms were also reported in the machining of CFRP and GFRP materials with both conventional and modern manufacturing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of these studies were obtained by use of variance analysis(ANOVA),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model,fuzzy inference system(FIS),harmony search(HS) algorithm,genetic algorithm(GA),Taguchi's optimization technique,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analytical modeling,stress analysis,finite elements method(FEM),data analysis,and linear regression technique. Failure mechanisms and surface quality is discussed with the help of opti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profilometry. ANOVA,GA,FEM,etc. are used to analyze and generate predictiv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CFRP GFRP Machining Wear Surface dam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胡德计 宋恩凤 +2 位作者 张学玲 刘兴江 徐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39-1756,共18页
由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发展的希望。在众多种类的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优良的加工性和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性。但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机械强度... 由于安全和能量密度上的优势,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已经成为下一代电池发展的希望。在众多种类的固态电解质中,聚合物电解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优良的加工性和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性。但目前,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较低机械强度较差的问题。为了提高聚合物电解质(SPE)的性能,向SPE中加入无机填料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可设计的多孔结构和易于化学调节等优点。将MOF材料引入聚合物基体中,可以提高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性能,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电极/电解质接触界面。本文综述了金属有机框架(MOF)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电池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金属有机骨架 填料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对染料和重金属的清除
3
作者 吴睿 杨宇 +1 位作者 熊海涛 刘怡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15-1524,共10页
该研究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再利用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然后,以Fe_(3)O_(4)为核,在其表面负载羟基磷灰石(HAP),形成Fe_(3)O_(4)/HAP;并通过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的聚合作用,在Fe_(3)O_(4)/HAP上形成... 该研究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再利用水热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然后,以Fe_(3)O_(4)为核,在其表面负载羟基磷灰石(HAP),形成Fe_(3)O_(4)/HAP;并通过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的聚合作用,在Fe_(3)O_(4)/HAP上形成聚丙烯酰胺(PAM)和聚丙烯酸PAA,最终合成了磁性的聚合物纳米材料即Fe_(3)O_(4)/HAP/PAM/PAA。将合成的聚合物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N_(2)吸附-脱附(BET:BrunauerEmmett-Teller),对其进行表征。初步说明Fe_(3)O_(4)/HAP/PAM/PAA被成功合成。将合成的磁性复合物纳米材料用于对有机染料罗丹明6G和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研究。结果发现该材料对罗丹明6G具有强的吸附效果;对铜离子具有强的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详细探究。该多功能复合材料有望用于对环境中有机染料和重金属离子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 聚合物 吸附 铜离子 罗丹明6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体系对聚合物基PT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论述
4
作者 胡洪亮 丁旭 金玉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4,21,共6页
讨论了不同交联体系对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对电阻率、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处理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PTC性能并显著减弱或消除NT... 讨论了不同交联体系对正温度系数效应(PTC)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对电阻率、PTC强度和负温度系数效应(NTC)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交联处理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构建稳定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PTC性能并显著减弱或消除NTC效应。在单一交联体系中,辐照交联通过形成三维交联网络有效抑制高温下导电填料的迁移,增强了材料的热机械稳定性;化学交联则通过基体改性和基体-填料桥连,进一步改善了导电填料的分散性及相容性。双重交联体系结合了辐照和化学交联的优势,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不仅在提升PTC强度方面效果显著,还能有效改善材料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正温度系数效应复合材料 交联体系 辐照交联 化学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导电特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力光 段振强 +1 位作者 王一鸣 雷潭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75,81,共5页
从粉末导电填料、纤维导电填料、纳米导电填料等方面出发,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现阶段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给出了合理建议,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导电水泥基复合材料 导电填料 导电特性 低碳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翠利 申纯宇 +8 位作者 杨英 王兴龙 汤建伟 化全县 刘咏 刘鹏飞 丁俊祥 申博 王保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5-253,共9页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绿色溶剂,具有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的溶解能力、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卓越的离子导电性,使得其作为结构导向剂、反应溶剂、还原剂和溶剂等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与改性领域的突出性能,详细阐述了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应用,分析了离子液体在金属、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和纳米纤维素等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同时对离子液体在调控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形貌以及性能等方面的功能特点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离子液体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建议,指出离子液体精确调控制备特定功能的纳米材料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纳米材料 团聚 催化 合成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材料对PP/SEBS复合材料降温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孙颢瑄 毛泽鹏 张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5,共4页
以聚丙烯(PP)/氢化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基材,研究了分别填充石墨、炭黑、碳纤维等碳材料对其太阳光反射及红外热辐射性能的影响。相比于炭黑和碳纤维,填充石墨的PP/SEBS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降温效果。
关键词 碳材料 太阳光反射 红外热辐射 聚合物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取向结构石墨烯的高导热界面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葛舟 石煜锋 +3 位作者 吕晓静 朱俊德 张诚 葛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7,共7页
随着电子设备功耗和热量的不断增加,对热管理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作为导热填料,被广泛用于制备导热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石墨烯与聚合物直接共混相比,取向结构的石墨烯更有利于获得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因此,如何在聚合... 随着电子设备功耗和热量的不断增加,对热管理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作为导热填料,被广泛用于制备导热复合材料。与传统的石墨烯与聚合物直接共混相比,取向结构的石墨烯更有利于获得高导热性能的复合材料。因此,如何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构建取向结构石墨烯以实现高导热性能成为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取向结构石墨烯的高导热界面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取向结构 导热界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碳化物/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姚剑波 雒和明 +1 位作者 李希言 张建强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0,106,共6页
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MXene)具有的二维层状结构优势和电化学性能优势使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通过原位聚合法,利用Ti_(3)C_(2)T_(x)-MXene和导电聚合物的协同效应,将Ti_(3)C_(2)T_(x)-MXene与聚苯胺(... 过渡金属碳化物(Ti_(3)C_(2)T_(x)-MXene)具有的二维层状结构优势和电化学性能优势使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通过原位聚合法,利用Ti_(3)C_(2)T_(x)-MXene和导电聚合物的协同效应,将Ti_(3)C_(2)T_(x)-MXene与聚苯胺(PANI)复合制备具有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将其组装成超级电容器探究实际应用潜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1mol/L H_(2)SO_(4)电解液中有着极佳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达398.625F/g,对称超级电容器在500W/kg的功率密度下,具有7.76Wh/kg的能量密度,有很好的实际储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导电聚合物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聚合物“大脑”的奥秘:液晶聚合物——材料智能的未来之旅 被引量:2
10
作者 游雨欣 Mert O ASTAM 刘丹青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材料智能(Material Intelligence,MI)作为一项新兴领域,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变革潜力,引领着科技新潮流。与局限于数字虚拟架构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不同,MI通过赋予材料自适应与动态响应的物理功能,打破了传统智能边... 材料智能(Material Intelligence,MI)作为一项新兴领域,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变革潜力,引领着科技新潮流。与局限于数字虚拟架构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不同,MI通过赋予材料自适应与动态响应的物理功能,打破了传统智能边界,为构建新一代智能系统开辟了道路。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s,LCP)作为具备高度刺激响应特性与卓越可塑性的材料,不仅契合MI的功能需求,更因其灵活的适配能力成为人机交互场景中的优选。本篇观点性论文聚焦于LCP,深入探讨了MI在推动人机交互功能创新中的潜力。为科学地解析MI的本质与潜力,本文在开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以系统化方式定义与分类MI。本文特别指出,传统基于心理学的术语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适配材料智能与生物认知机制之间的本质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了LCP在实现驱动行为、材料记忆功能,以及“学习”与“遗忘”动态特性中的核心作用,并详细介绍了其驱动机理和技术路径,概述了LCP从基础聚合物向智能化材料转变的渐进过程。最后,我们展望了具备MI能力的LCP在多领域中的应用潜力,并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未来应用的战略性建议。我们坚信,MI的崛起将为科学与社会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成为驱动技术进化与创新的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合物 材料智能 软体机器人 人机交互 材料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有机硅界面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曾邱 方洁 +2 位作者 夏冬冬 谢谦 游胜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有机硅材料因其优良的柔韧性、耐化学性、绝缘性、低黏度和耐温度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但其较低的导热系数阻碍了自身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高导热有机硅材料的开发是一个挑战。介绍了有机硅复合材料导热机理、导热填料种类,着重综... 有机硅材料因其优良的柔韧性、耐化学性、绝缘性、低黏度和耐温度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但其较低的导热系数阻碍了自身的应用与发展,因此高导热有机硅材料的开发是一个挑战。介绍了有机硅复合材料导热机理、导热填料种类,着重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提高导热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方法与手段,对高导热有机硅材料的困境、研究重点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对高导热有机硅材料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有机硅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玻纤增强聚丙烯的玻纤含量对液态二氧化碳驱动浮芯辅助注塑管件的影响
12
作者 彭杰 匡唐清 +3 位作者 柳和生 杨帆 梁健康 金廷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文中基于实验方法探究了短玻纤含量对液态二氧化碳驱动浮芯辅助注射(LCO_(2)-PAIM)工艺成型管件玻纤断裂剩余长度、壁厚、玻纤取向及耐压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短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有效降低了管件的平均玻纤断裂剩余长度,提升了... 文中基于实验方法探究了短玻纤含量对液态二氧化碳驱动浮芯辅助注射(LCO_(2)-PAIM)工艺成型管件玻纤断裂剩余长度、壁厚、玻纤取向及耐压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短玻纤质量分数的增加,有效降低了管件的平均玻纤断裂剩余长度,提升了管件的耐压性能,但含量过高又会降低管件的壁厚均匀性和耐压性能。此外,短玻纤含量对管件玻纤取向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含量的玻纤取向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且质量分数为20%时玻纤取向最差。这些结论不仅为LCO_(2)-PAIM工艺中短玻纤含量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复合材料注射成型工艺中短玻纤含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二氧化碳 流体驱动浮芯辅助注塑成型 复合材料 聚合物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纳米碳酸钙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章婷 王帝 王文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纳米碳酸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再与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聚醚(VPEG)进行共聚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FT-IR、TG等测试证明纳米碳酸钙表面成功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其接枝率约为25%。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促... 纳米碳酸钙经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后,再与丙烯酸、羟丁基乙烯基聚醚(VPEG)进行共聚得到改性纳米碳酸钙。FT-IR、TG等测试证明纳米碳酸钙表面成功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其接枝率约为25%。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碳酸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促进水泥水化反应,优化水泥基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在改性纳米碳酸钙掺量为0.5%时,与参考样混凝土相比,28 d后掺杂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提升4%,抗折强度提升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水泥基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梳形聚合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相容性强化的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构筑策略
14
作者 刘启予 刘伟峰 邱学青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3-2745,共13页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高的芳香类聚合物,造纸制浆工业每年会产生数千万吨工业木质素,但高值化利用率不足。高分子材料量大面广,但通常来自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且难以降解。开发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对实现工业木质素大批量...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储量最高的芳香类聚合物,造纸制浆工业每年会产生数千万吨工业木质素,但高值化利用率不足。高分子材料量大面广,但通常来自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且难以降解。开发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对实现工业木质素大批量、高值化利用,缓解对化石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工业木质素存在分子间作用力过强、分子间易聚集的问题,导致其在高分子材料中分散性能差、复合材料性能低。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的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提升策略,从微观界面作用角度将其划分为了高应力粉碎、相容剂添加、化学改性、聚集态调控和界面动态键构建五类。文章详细评述了木质素微观结构及其与高分子的结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影响,指出界面相容性强化是构筑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核心,强化策略的经济性和绿色性是制备复合材料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今后的研究需要从机理层面进一步剖析木质素/高分子界面作用本质,针对高分子材料结构特征选择性调控木质素微结构和聚集态,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同时拓宽工业木质素在智能材料、医用材料等新兴领域的利用途径。本文对高性能木质素/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设计与构筑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归纳,对于指导该领域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高分子 复合材料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晶体物性对碳纳米管分散性及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汪力生 宋涛 +2 位作者 岑钰 祁海松 韩亭亭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4,共13页
以柠檬酸和蔗渣漂白浆板为原材料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体(CNCs),通过氯化铁调控CNCs长径比和表面羧基含量;以CNCs为分散剂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水相分散得到了CNTs-CNCs分散液,并制备了复合纳米膜(CNCs-CNMs)。结合SEM、EDS、TEM、FTIR、... 以柠檬酸和蔗渣漂白浆板为原材料制备了纳米纤维素晶体(CNCs),通过氯化铁调控CNCs长径比和表面羧基含量;以CNCs为分散剂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水相分散得到了CNTs-CNCs分散液,并制备了复合纳米膜(CNCs-CNMs)。结合SEM、EDS、TEM、FTIR、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表征以及力学性能和电导率测试,考察了CNCs长径比和表面羧基含量对CNTs-CNCs分散液的分散性和CNCs-CNMs的拉伸强度、韧性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NCs的加入及其长径比的减小和羧基含量的增高对CNTs-CNCs分散液的分散性以及CNCs-CNMs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CNCs长径比对CNCs-CNTs分散液的分散性以及CNCs-CNMs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较羧基含量影响更大,CNCs-CNMs的拉伸强度、韧性和电阻变化率最高分别为72.8 MPa、2.5 J/m^(3)和33.3%;CNCs-CNMs羧基含量对CNCs-CNMs的导电性的影响更为直接,在CNCs长径比<50,羧基含量>0.65 mmol/g时,CNMs电导率均>20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 纤维素纳米晶 分散性 力学性能 导电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铁无砟轨道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研制及应用
16
作者 倪国章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6,共8页
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受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和恶劣服役环境影响,部分地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线路平顺性及列车安全运行。鉴于运营高铁工程运维“不中断”行车和“天窗点”短时间作业特点,提出了无砟轨道“毫米级”高精度... 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受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和恶劣服役环境影响,部分地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线路平顺性及列车安全运行。鉴于运营高铁工程运维“不中断”行车和“天窗点”短时间作业特点,提出了无砟轨道“毫米级”高精度注浆抬升材料的性能指标,通过选取合适的注浆抬升材料合成原料,分析了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泡沫稳定剂、浆液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制了适用于运营高铁无砟轨道注浆修复的双组分聚氨酯类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及配比,历经中试检测和模拟试验验证了材料的适用性,并成功应用于某城际铁路无砟轨道抬升修复工程。研究表明:H3006、ZS3035(复合聚醚多元醇)、去离子水(发泡剂)、A33、DBTDL(复合催化剂)、AK-8805(泡沫稳定剂)配比为30∶70∶0.6∶1.2∶1.6∶3.0时是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A组分浆液的最佳配比,B组分浆液为等质量的PAPI(异氰酸酯);中试检测的注浆抬升材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目标值,模拟试验的注浆抬升控制精度在1 mm以内,满足无砟轨道注浆抬升施工要求;注浆修复后线路线形平顺,逐级提速恢复常速并已正常运行多年,实践证明研制的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可用于运营高铁无砟轨道不均匀沉降的注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高铁 不均匀沉降 复合聚醚多元醇 异氰酸酯 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高分子材料包覆铝核壳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学永 周近强 +5 位作者 李洪亮 吴成成 方华 邓鹏 朱艳丽 刘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4-1546,共13页
金属铝(Al)具有高燃烧热值、高密度、低耗氧量等优异性能,是固体复合推进剂领域最受青睐的金属添加剂。为了提高固体复合推进剂的性能,有必要采取措施对Al进行包覆改性。近年来含氟高分子包覆Al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 金属铝(Al)具有高燃烧热值、高密度、低耗氧量等优异性能,是固体复合推进剂领域最受青睐的金属添加剂。为了提高固体复合推进剂的性能,有必要采取措施对Al进行包覆改性。近年来含氟高分子包覆Al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含氟高分子包覆金属Al核壳材料、不同包覆方法、Al核壳材料的性能以及含氟高分子与Al的作用机理,总结发现通过Al核壳结构设计、含氟高分子引入和Al颗粒表面的自活化策略等途径,含氟高分子与氧化铝层之间的表面发生剧烈的氧化过程,增强Al核壳材料点火和燃烧性能,显著改善推进剂的燃烧团聚和燃烧效率。但目前含氟高分子包覆Al核壳材料研究过程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新型多元含氟高分子包覆Al的能量性能的研究;缺乏Al颗粒与包覆层在高升温速率下作用机理的认识;包覆效率和批量制备能力低,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等。未来可从进一步增强朝着研发新型含氟聚合物、研究对反应历程中产物的实时捕捉和开发工业化生产制造技术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高分子 铝核壳材料 包覆 复合固体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材料储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查俊伟 赵文帅 +1 位作者 黄文杰 肖梦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7-2308,共12页
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击穿强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但是聚合物电介质材料放电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新一代小型化电容器的需求,多层结构具有能够协同提升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的优势,解决聚合物电介质介电... 聚合物电介质材料由于其成本低、击穿强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但是聚合物电介质材料放电能量密度较低,难以满足新一代小型化电容器的需求,多层结构具有能够协同提升介电常数和击穿强度的优势,解决聚合物电介质介电常数与击穿强度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具有优异储能特性的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多层结构中的极化与击穿现象,并详细讨论了聚合物基多层结构和无机层与聚合物基层结合的多层结构设计,归纳了一些能够提升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储能的方法。例如通过增加界面、优化多层结构中的填料分布以及构建过渡层的方法来提升储能特性。最后,对近年来多层结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介质 介电储能 小型化电容器 多层结构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多孔微球改性制备隔声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龙贵 陈姝杉 +2 位作者 郝方涛 叶瑞瑞 丁治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237,244,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偶氮二异丁腈、聚乙二醇、明胶以及钠化、有机化处理后的蒙脱土为原料,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PMMA/MMT)多孔微球,并将其作为填料其加入液体硅橡胶泡沫材料中,制备出一种隔声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ET...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偶氮二异丁腈、聚乙二醇、明胶以及钠化、有机化处理后的蒙脱土为原料,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蒙脱土(PMMA/MMT)多孔微球,并将其作为填料其加入液体硅橡胶泡沫材料中,制备出一种隔声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BET测试、激光粒度测试、阻抗管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PMMA/MMT多孔微球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其掺入对所制备隔声材料对不同频段噪声的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覆MMT后的PMMA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都得到提高,粒径均一性较好,将其掺入液体硅橡胶泡沫后,材料的中低频隔声性能显著提升,微球掺量为10%的复合材料对500~2000Hz中频段噪声的隔声量(TL)比未掺微球时提高了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微球 液体硅橡胶 复合材料 隔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PT光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光催化降解甲苯性能
20
作者 朱秋莲 王秉好 卢晗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醛为原料,在TiO_(2)表面原位缩合得到二氧化钛复合对苯二胺缩对苯二甲醛聚合物催化剂(TiO_(2)@PT),研究催化剂降解甲苯的光催化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光谱(PL)... 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醛为原料,在TiO_(2)表面原位缩合得到二氧化钛复合对苯二胺缩对苯二甲醛聚合物催化剂(TiO_(2)@PT),研究催化剂降解甲苯的光催化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试(BET),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光谱(PL),紫外吸收光谱(UV-Vis)以及瞬态光电流测试(TPC)表征手段确定了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光学特性.通过催化降解甲苯废气的活性测试,发现在365nm紫外光的照射下,TiO_(2)@PT复合材料对气相甲苯的降解效果良好.此外,研究了在不同聚合物包裹比例,催化剂用量,甲苯浓度,温度等条件下,TiO_(2)@PT对甲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0.1g TiO_(2)@1%PT在100W紫外灯照射下对1000×10^(-6)甲苯的降解率最高,可以达到26.41%,对应的反应速率为1177.89µmol/(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技术 甲苯降解 二氧化钛 有机聚合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