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能电子束辐照浓香型白酒后贮存1年后的品质分析
1
作者 张莉丽 陈晓明 +6 位作者 许德富 周瑞 王本盛 黄敏 陈浩 高鹏 代小雪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0-326,共7页
电子束辐照白酒能提高其品质,辐照后不同贮存时间的白酒香气和品质不同。为探究高能电子束对辐照浓香型白酒贮存1年后的品质影响,以不同辐照剂量2、4、6、8、10、12 kGy辐照后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感官品评、气相色谱-... 电子束辐照白酒能提高其品质,辐照后不同贮存时间的白酒香气和品质不同。为探究高能电子束对辐照浓香型白酒贮存1年后的品质影响,以不同辐照剂量2、4、6、8、10、12 kGy辐照后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鼻、感官品评、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理化指标,分析了浓香型白酒辐照前后品质和香气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贮存1年后酒样总酸增加,电导率呈显著性上升(P<0.05),黏度呈下降趋势,使得白酒入口清冽爽净,品质更佳。辐照对2,3丁二醇(内消旋)、乙缩醛、亚油酸乙酯和苯甲醛等14种组分影响较大。其中酒体经4 kGy剂量辐照后口感愈加醇厚,此时十六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明显增加,苯甲醛明显减少,这些变化有利于辐照白酒品质的提升。辐照白酒贮存1年后仍有较好的催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电子束 浓香型白酒 感官品质 辐照后贮存时间 长链脂肪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中链脂肪酸的影响
2
作者 石莹 幸琳 +7 位作者 吴珊瑜 岳芳芝 何天琼 张竞 欧阳伶宣 高岁岁 张冬梅 周智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63,共13页
目的:近年来有证据提示肠道可能是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部位,但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二甲双胍对短链/中链脂肪酸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也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喂养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中链脂肪酸的... 目的:近年来有证据提示肠道可能是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部位,但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二甲双胍对短链/中链脂肪酸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也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二甲双胍对高脂喂养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中链脂肪酸的影响和代谢益处。方法:将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饮食组(ND组),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饮食组(HFD组),高脂饲料喂养;3)高脂饮食+二甲双胍治疗组(HFD+Met组),高脂饲料喂养8周,第9周起每日用二甲双胍溶液(150 mg/kg体重)灌胃。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并留取血清、肝脏及结肠内容物标本,检测糖脂代谢指标、肝脏病理、肠道菌群和结肠内容物中的短链/中链脂肪酸水平。结果:二甲双胍显著改善了高脂饮食诱导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肝损伤。与HFD组比较,HFD+Met组Blautia,Romboutsia,Bilophila,Bacteroides菌属丰度降低,Lactobacillus菌属丰度显著增高(均P<0.05);结肠内容物中丁酸、2-甲基丁酸、戊酸、辛酸和月桂酸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乙酸、异庚酸和壬酸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actobacillus菌属丰度与大鼠的体重增量和胰岛素抵抗呈显著负相关,丁酸盐和戊酸盐水平与大鼠胰岛素抵抗、肝损伤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显著增加了高脂饮食大鼠结肠内容物中Lactobacillus等益生菌的丰度,促进了丁酸盐、戊酸盐、月桂酸等短链/中链脂肪酸的产生,提示二甲双胍通过肠道菌群调节机体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调控大鼠脂代谢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3
作者 亚宛鑫 李欣萍 +6 位作者 张婧婕 方胜凯 丁一鸣 蒋雅萍 郁永辉 李洪岩 王静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0,共11页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是天然存在于棕榈油、母乳中的膳食脂肪,作为新型功能配料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生产,但MCT发挥脂代谢调控作用的靶点尚不清晰。借助大鼠模型验证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了MCT调控脂...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MCT)是天然存在于棕榈油、母乳中的膳食脂肪,作为新型功能配料可用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生产,但MCT发挥脂代谢调控作用的靶点尚不清晰。借助大鼠模型验证和网络药理学分析,探究了MCT调控脂代谢的潜在作用和靶点。动物模型研究证实:MCT营养干预大鼠未出现肝肾毒性,表明MCT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MCT营养干预降低了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抑制了睾周脂肪堆积等。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MCT代谢产物辛酸、癸酸的潜在作用靶点与脂代谢相关基因存在27个交集靶点,且潜在参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脂代谢相关通路及脂肪酸结合与转运调控。免疫印迹分析结果也表明,MCT可剂量依赖地下调小肠中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表达。研究结果表明,MCT营养干预可下调FABP4等蛋白表达继而影响脂肪酸吸收转运,并降低血脂水平、缓解脂肪堆积等,进而调节机体脂代谢。研究旨在明确MCT调控脂代谢的作用及其潜在靶点,为MCT应用于脂代谢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作用靶点 网络药理学 脂代谢 脂肪酸转运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羟基-2-癸烯酸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4
作者 赵玮璇 赵瑞林 +1 位作者 王颖 张丽英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54-160,共7页
10-羟基-2-癸烯酸(E-10-hydroxy-2-decylenic acid,10-HDA)是工蜂上颚腺最主要的分泌物,也是蜂王浆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在介绍10-HDA在蜜蜂体内分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10-HD... 10-羟基-2-癸烯酸(E-10-hydroxy-2-decylenic acid,10-HDA)是工蜂上颚腺最主要的分泌物,也是蜂王浆的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氧化和调节代谢等多种生理活性。文章在介绍10-HDA在蜜蜂体内分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10-HDA的生产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的主要工艺研究;详细阐述了10-HDA在体内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细胞线粒体或内质网内被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最终转化为二羧酸,通过尿液排出的代谢途径;概述了10-HDA提高动物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提高生长性能和产品质量等作用效果及可能的机制,并对10-HDA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2-癸烯酸 体内合成 代谢 中链脂肪酸 饲料添加剂 畜禽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工艺研究
5
作者 王灿 赵慧敏 +3 位作者 张江旭 李晓龙 程倩 王翔宇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1,共5页
采用脂肪酶催化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和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研究酶制剂种类、反应时间、MCT占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对比间歇式和连续式2种工艺的优缺点。... 采用脂肪酶催化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CT)和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LCT)发生酯交换反应,合成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MLCT)。研究酶制剂种类、反应时间、MCT占比、反应温度、加酶量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并对比间歇式和连续式2种工艺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TL IM催化效率高,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0 min、MCT占比14%(以混合油质量为基准,下同)、反应温度45℃、加酶添加量8%,合成的MLCT含量可达46.09%,MCT含量为2.04%,LCT含量为51.86%。连续工艺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制备的产品指标优于间歇工艺,适合用于大批量生产。2种工艺制备的样品中MLCT含量与市售样品接近,其甘油三酯组成满足相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 酶催化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犬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营养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伟伟 陈倩倩 +4 位作者 苗程怡 常笑寒 赵丽丽 王龙姣 熊炜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78,共5页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DS)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包括空间定向障碍、焦虑、社交互动改变及日夜节律紊乱等。基于CDS复杂的病理机制,营养干预已成为一种多靶点、低风险的管理策略。其核心作用机制包括提供替代能...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DS)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包括空间定向障碍、焦虑、社交互动改变及日夜节律紊乱等。基于CDS复杂的病理机制,营养干预已成为一种多靶点、低风险的管理策略。其核心作用机制包括提供替代能源、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文章综述了老年犬CD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营养干预策略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提升老年犬生活质量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犬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营养干预 中链甘油三酯 必需脂肪酸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在疾病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惜文 徐嘉杰 +7 位作者 梁雪岩 张慧 林昊 丁凯丽 何颖慧 刘烙阳 韩鲁佳 肖卫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4-351,共8页
随着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链脂肪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膳食脂肪,因其具有独特的运输系统,在体内迅速代谢的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能量,成为高价值的功能性食品。本文在介绍中链脂肪酸类型和结... 随着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功能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中链脂肪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膳食脂肪,因其具有独特的运输系统,在体内迅速代谢的同时可以产生较高的能量,成为高价值的功能性食品。本文在介绍中链脂肪酸类型和结构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其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同时,总结归纳中链脂肪酸在不同疾病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案例;此外,重点概述中链脂肪酸在阿尔茨海默症、癫痫、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辅助治疗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明晰其作用机制。最后对中链脂肪酸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总结展望,以期为中链脂肪酸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高效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结构 代谢 健康 疾病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固相萃取-气质联用-同位素内标法精准检测白酒中8种高级脂肪酸乙酯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晓漫 连旭东 +5 位作者 叶思廷 安明哲 赵东 郑佳 孙啸涛 董蔚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9,共12页
高级脂肪酸乙酯是引起酒体浑浊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系统分析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乙酯以改善白酒生产过程中的浑浊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氨基化四氧化三铁(Fe_(3)O_(4)-NH_(2))磁性固相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的方法,用以同时测定白酒中8种高... 高级脂肪酸乙酯是引起酒体浑浊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系统分析白酒中的高级脂肪酸乙酯以改善白酒生产过程中的浑浊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氨基化四氧化三铁(Fe_(3)O_(4)-NH_(2))磁性固相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的方法,用以同时测定白酒中8种高级脂肪酸乙酯。通过考察酒样的pH值、离子强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解吸溶剂种类、解吸溶剂酸碱度、解吸时间等因素,确定了较佳的萃取条件。结果表明:这8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9.1~42.9μg/L和5.2~200.0μg/L;回收率为79.6%~99.3%,相对标准偏差(n=3)为8.0%~10.7%。应用此方法,并结合同位素内标法对24种不同香型和品牌的白酒样品中8种高级脂肪酸乙酯进行精准定量,发现它们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酱香型白酒中,高级脂肪酸乙酯的检出率最高,达到100%。该方法简便快捷,样品萃取只需10 min,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液-液萃取技术的背景干扰问题,可为实现白酒中高级脂肪酸乙酯的精准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脂肪酸乙酯 浑浊 磁性固相萃取 同位素内标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条件下合成短链脂肪酸酯霉菌角质酶的筛选与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林良才 梁梦帆 +5 位作者 杜荣菲 郑佳 肖冬婷 张煜行 彭志云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短链脂肪酸酯是白酒重要风味物质,挖掘适用于白酒酿造体系的酯化酶对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个霉菌角质酶,研究了其在单一酸和混酸条件下水相中催化合成风味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角质... 短链脂肪酸酯是白酒重要风味物质,挖掘适用于白酒酿造体系的酯化酶对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个霉菌角质酶,研究了其在单一酸和混酸条件下水相中催化合成风味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角质酶AFLACUT-2在水相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短链脂肪酸酯合成能力,其在30℃、pH 4的条件下酶活力最高。进一步酶学特性分析显示,当反应温度升到40℃时,该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活力不变,而合成丁酸乙酯活力显著下降。角质酶AFLACUT-2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8 h,比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缩短了25%。此外,酸醇比例的提高有助于短链脂肪酸酯的合成,但过高的酸浓度会抑制酶活力,AFLACUT-2对已酸的耐受性优于丁酸。这些结果不仅拓宽了对白酒风味酯合成机制的认识,也为利用酯化生香技术定向调控基酒风味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短链脂肪酸酯 角质酶 水相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锌的合成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蕊 李柯洁 +5 位作者 周佳乐 祁丽雯 黄小露 高雨僮 乔汉桢 王金荣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8,共7页
研究旨在以癸酸与硫酸锌为原料高效制备癸酸锌并探讨其抑菌作用及机制。试验采用皂化复分解法将癸酸与硫酸锌螯合生成癸酸锌并进行结构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型,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 研究旨在以癸酸与硫酸锌为原料高效制备癸酸锌并探讨其抑菌作用及机制。试验采用皂化复分解法将癸酸与硫酸锌螯合生成癸酸锌并进行结构表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模型,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癸酸锌的抑菌活性;检测癸酸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物膜形成、DNA与蛋白质合成的影响,阐释癸酸锌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癸酸锌晶型结构好,粒径均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MIC分别为250、350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更强。癸酸锌可通过时间依赖方式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细胞膜通透性,抑制菌体生物膜的形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DNA和蛋白质合成影响不显著。研究表明,癸酸锌可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破坏细胞膜通透性等途径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具有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应用于畜禽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酸锌 中链脂肪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
11
作者 刘会亮 伍迪 +5 位作者 王智 甄峰 李颖 孔晓英 邢涛 孙永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5-263,共9页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 利用果蔬垃圾厌氧合成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等化学品是厌氧技术高值化的重要方向。中链脂肪酸合成通常需要以乳酸/乙醇(电子供体)和短链脂肪酸(电子受体)为碳源进行碳链延长反应。因此,利用有机废弃物连续、稳定地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是中链脂肪酸合成的关键步骤。该研究考察了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置换率和进料浓度对果蔬垃圾重复批次发酵产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重复批次发酵的置换率和进料浓度是提高生产率、改善乳酸/SCFAs比例的有效方法。综合考虑酸化产物的生产率、乳酸/SCFAs和碳源浓度,在70%置换率和8%进料总固体TS(total solid)浓度条件下获得的酸化产物相对更有利于MCFAs的合成。此时,酸化产物生产率达到(5.25±0.25)g/(L·d),乳酸/SCFAs的碳摩尔比例达到5±0.3,碳源浓度达到(985±29)mmol/L。微生物群落分析显示,乳酸菌,如Lactobacillus和Enterococcus作为优势菌可通过异型乳酸发酵协同制备乳酸和SCFAs。研究结果可为果蔬垃圾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乳酸 短链脂肪酸 重复批次发酵 中链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学计量学结合分子感官组学探究长链脂肪酸乙酯对不同白酒馏段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田文静 武亚帅 +5 位作者 王硕 陈乙源 高乐 李畅 赵东瑞 马长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3,共8页
该研究运用分子感官组学与多元化学计量学手段,对馏酒工艺过程的5种代表性长链脂肪酸乙酯(LCFAEEs)分布特性进行解析,从视觉、嗅觉、味觉和饮后评价四个维度对样品组进行感官品评实验,明确LCFAEEs与不同白酒馏段品质的对应关系。结果表... 该研究运用分子感官组学与多元化学计量学手段,对馏酒工艺过程的5种代表性长链脂肪酸乙酯(LCFAEEs)分布特性进行解析,从视觉、嗅觉、味觉和饮后评价四个维度对样品组进行感官品评实验,明确LCFAEEs与不同白酒馏段品质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馏段白酒中LCFAEEs的含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LCFAEEs含量随着馏酒过程进行呈下降趋势。馏酒前段样品中的LCFAEEs总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77 mg/L,其中棕榈酸乙酯(EP)的含量最高,平均值为1.77 mg/L。馏酒后段样品中的LCFAEEs总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75 mg/L。结合酒体感知分析可以发现,LCFAEEs总含量对白酒品质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尤其是对酒体的果香、花香、柔顺度、酒体风格具有极显著正相关作用(P<0.01,R>0.8)、对酒体的酸味、醇味、异杂味具有极显著负相关作用(P<0.01,R<-0.8)。十六酸乙酯(EP)的添加为白酒带来了更为浓郁的果香和花香,同时提升了甜香和口感的柔顺度。该研究为白酒关键品质因子的挖掘,以及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酸乙酯 白酒馏段 多元化学计量学 分子感官组学 柔顺度 酒体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G06与CTAB联合乙醇强化活性污泥产中链脂肪酸
13
作者 曾俊涵 于波 +3 位作者 练春江 刘少武 毛明英 潘伟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8-863,868,共7页
活性污泥经预处理后能提高资源化能力,表面活性剂与碳链延长技术的结合,更能增加中链脂肪酸(MCFA)的产量。研究将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正己基葡糖苷(APG06)和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联合乙醇处理活性污泥,研究在... 活性污泥经预处理后能提高资源化能力,表面活性剂与碳链延长技术的结合,更能增加中链脂肪酸(MCFA)的产量。研究将非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正己基葡糖苷(APG06)和阳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联合乙醇处理活性污泥,研究在厌氧发酵情况下活性污泥产中链脂肪酸效率,考察乙醇加入前后MCFA的产量。研究发现,未添加乙醇时,VFA的产量最高,而在加入乙醇后,MCFA的产量大幅上升。乙醇的加入有利于碳链延长反应,促进VFA向MCFA的转化。微生物群落表明,高剂量的APG06和CTAB使用更有利于碳链延长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 乙醇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酸铁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4
作者 许继隆 乔汉桢 +5 位作者 刘晴雨 王情原 姜悦 杨钰霖 李佳一 王金荣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2-109,共8页
试验以己酸和硫酸铁为原料,采用皂化-复分解法合成己酸铁,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度分析对合成的己酸铁进行结构表征,探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己酸铁具有典型金属皂的特征,粒度均一,平均粒径... 试验以己酸和硫酸铁为原料,采用皂化-复分解法合成己酸铁,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度分析对合成的己酸铁进行结构表征,探究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己酸铁具有典型金属皂的特征,粒度均一,平均粒径为18.757μm,己酸通过双齿桥联配位铁原子。己酸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2000、4000μg/mL。己酸铁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影响溶液电导率,并造成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破坏细胞膜完整性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综上所述,己酸铁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发挥抑菌作用,具有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铁 皂化-复分解法 结构表征 抑菌 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泽明 郝国强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前规模化养殖极易受到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害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G^(-)+G^(+))等引发的肠道损伤、病毒(尤指囊膜病毒)等造成的混合感染和/或继发感染,均会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生产效益... 目前规模化养殖极易受到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中有害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G^(-)+G^(+))等引发的肠道损伤、病毒(尤指囊膜病毒)等造成的混合感染和/或继发感染,均会对机体造成免疫抑制,严重影响生产效益,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是可持续健康养殖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具有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和促生长等功效,具备易被机体吸收和快速代谢等特点,能迅速为动物机体提供能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的消化吸收特点、抗病毒作用和机理及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时期条件下规模化养殖中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 消化吸收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链脂肪酸在生猪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朱晓晴 王忠刚 +3 位作者 吴卓穗 王盼 李林峰 胡斌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中链脂肪酸具有吸收快和安全等生物学特性,在生猪生产领域有较好饲养效果,应用前景广泛,目前中链脂肪酸在生猪饲养方面的综合性报道较少。该文从理化特性、代谢原理、生物学功能综合阐述中链脂肪酸的作用机理,归纳其在仔猪、育肥猪、妊... 中链脂肪酸具有吸收快和安全等生物学特性,在生猪生产领域有较好饲养效果,应用前景广泛,目前中链脂肪酸在生猪饲养方面的综合性报道较少。该文从理化特性、代谢原理、生物学功能综合阐述中链脂肪酸的作用机理,归纳其在仔猪、育肥猪、妊娠和哺乳母猪四个阶段应用效果,阐述中链脂肪酸在生猪各时期中的潜在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仔猪 育肥猪 妊娠 哺乳母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脂肪酸淀粉酯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红亮 冯光炷 +2 位作者 李和平 史慧贤 崔英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60-764,共5页
长链脂肪酸淀粉酯是一类具有特殊的热塑性、疏水性、乳化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变性淀粉,在食品、纺织、化妆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长链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并指... 长链脂肪酸淀粉酯是一类具有特殊的热塑性、疏水性、乳化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变性淀粉,在食品、纺织、化妆品、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长链脂肪酸淀粉酯的性质、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脂肪酸淀粉酯 变性淀粉 制备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碱催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哲灵 邹强 +2 位作者 聂蓉蓉 龙俊敏 张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3,共5页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 以聚甘油、樟树籽仁油脂肪酸为原料,固体碱KOH/Al2O3为催化剂,催化酯化合成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合成工艺。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5 h、聚甘油与中碳链脂肪酸质量比2∶1、催化剂用量4.5%,该条件下酯化率为87.5%,所得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的酸值(KOH)、皂化值(KOH)、碘值(I)、熔点分别为1.86 mg/g1、48.4 mg/g、2.9 g/100 g、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籽仁油 聚甘油 固体碱 中碳链脂肪酸聚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中链脂肪酸脂质体Zeta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伟 刘玮琳 +3 位作者 刘伟 刘成梅 杨水兵 郑会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28-132,共5页
Zeta电位值是评价脂质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在前期对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磷脂种类、脂质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添加量、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种类及浓度对中链脂肪酸脂质体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大豆卵磷... Zeta电位值是评价脂质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在前期对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磷脂种类、脂质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添加量、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种类及浓度对中链脂肪酸脂质体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大豆卵磷脂,脂质质量浓度为8g/100mL,吐温-80与磷脂质量比为3:10时制备的中链脂肪酸脂质体Zeta电位的绝对值最高,为51.08mV;中链脂肪酸脂质体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环境阳离子价电数、环境离子浓度的增加均逐渐减小;中链脂肪酸脂质体在偏中性(pH7、8)环境下最稳定,其Zeta电位绝对值为50mV左右,而在强酸(pH1、2)、强碱(pH13)性环境下,其Zeta电位值趋近于0mV,最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TA电位 中链脂肪酸脂质体 影响因素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奶短中链脂肪酸与羊奶膻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艾对 张富新 +3 位作者 李延华 苏伟丽 晏慧莉 于玲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6,121,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18个羊奶样品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FFA)和短中链结合脂肪酸(CFA)组成进行检测,并对游离脂肪酸(FFA)和结合脂肪酸(CFA)与羊奶膻味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羊奶短中链脂肪酸中,游离脂肪酸是引起羊奶膻味的主...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18个羊奶样品中短中链游离脂肪酸(FFA)和短中链结合脂肪酸(CFA)组成进行检测,并对游离脂肪酸(FFA)和结合脂肪酸(CFA)与羊奶膻味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羊奶短中链脂肪酸中,游离脂肪酸是引起羊奶膻味的主要因素,其中己酸(C6∶0)、辛酸(C8∶0)和癸酸(C10∶0)与羊奶膻味强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是引起羊奶膻味的主要游离脂肪酸(FFA);肉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与羊奶膻味强度呈显著性相关(p<0.05),也对羊奶膻味有一定的贡献。结合态脂肪酸与羊奶膻味强度不显著(p>0.05),与羊奶膻味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奶 短中链脂肪酸 膻味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