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2024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
1
作者 孟坤 许江菱 +1 位作者 刘朝艳 唐茂株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96,共14页
收集了2023年7月—2024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3—2024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和特种工程塑料(聚邻苯二甲酰胺、聚苯硫醚、液... 收集了2023年7月—2024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3—2024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和特种工程塑料(聚邻苯二甲酰胺、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酰亚胺、聚醚酮)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塑料 尼龙 聚碳酸酯 聚甲醛 热塑性聚酯 聚邻苯二甲酰胺 聚苯硫醚 液晶聚合物 聚醚酰亚胺 聚醚酮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璇蕊 郑婷 +2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晓红 乔英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8,共11页
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导致严重脆弱,低韧性和恶劣的内冲击性缺点,在特定范围内限制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的相关文献,研究了热塑性树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界面情况的进展,对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热... 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导致严重脆弱,低韧性和恶劣的内冲击性缺点,在特定范围内限制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的相关文献,研究了热塑性树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界面情况的进展,对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共混体系从均相状态到高交联结构的固定相形态,这种转变极大程度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增韧改性 热塑性树脂 聚醚醚酮 聚醚砜 聚氨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P4HB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智宇 宋红玮 +1 位作者 沈勇 李志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5,共9页
以聚(4-羟基丁酸酯)(P4HB)为软段、不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BDO)为硬段,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可解聚回收的P4HB基聚氨酯(P4HB-TPU)。研究了投料比、P4HB的数均分子量、扩链剂BDO含量以及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以及P4HB-TP... 以聚(4-羟基丁酸酯)(P4HB)为软段、不同异氰酸酯和1,4-丁二醇(BDO)为硬段,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可解聚回收的P4HB基聚氨酯(P4HB-TPU)。研究了投料比、P4HB的数均分子量、扩链剂BDO含量以及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以及P4HB-TPU的可控解聚与单体回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单轴机械拉伸等对P4HBTPU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解聚回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投料配方设计中n(—NCO)/n(—OH)为1.1、异氰酸酯为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HMDI)、P4HB的数均分子量为1.9×103时,P4HB-TPU的拉伸强度可达到37.8 MPa,性能与商用聚己内酯基热塑性聚氨酯(PCL-TPU)相近。随着P4HB分子量的增大,其结晶性使得聚氨酯由弹性体开始向塑料转变。BDO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TPU的力学性能。使用环状对称的异氰酸酯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在170℃、200 Pa的条件下,通过对P4HB-TPU热解聚,可以将P4HB解聚为γ-丁内酯(γ-BL)单体,并达到约98%的单体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聚氨酯 聚(4-羟基丁酸酯) 闭合循环 聚氨酯解聚 热塑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发泡及其回弹特性
4
作者 周梓傲 唐文卓 +3 位作者 刘清亭 张荣 付旭东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为克服热塑性聚氨酯(TPU)发泡后,其发泡材料回弹性不足、压缩强度低及收缩率大等问题,采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改性TPU,并以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制备了TPU/TPEE发泡材料。研究了TPU/TPEE共混物的熔融及结晶行为、流变性能以及TPEE... 为克服热塑性聚氨酯(TPU)发泡后,其发泡材料回弹性不足、压缩强度低及收缩率大等问题,采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改性TPU,并以超临界CO_(2)为发泡剂,制备了TPU/TPEE发泡材料。研究了TPU/TPEE共混物的熔融及结晶行为、流变性能以及TPEE含量对TPU/TPEE发泡材料循环压缩性能、回弹性能、压缩永久变形及发泡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仪与落球回弹、压缩永久形变结果表明,TPEE的加入能使TPU分子链排列的有序性降低,回弹性提高;旋转流变仪结果表明,TPEE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共混物熔体的黏弹性,使得弹性作为主导,并显著改善发泡性能;循环压缩结果表明,加入TPEE可以进一步改善泡沫的压缩性能。当添加TPEE的质量分数为7%时,TPU/TPEE发泡体相对于纯TPU泡沫,发泡体落球回弹性提高了7.25%、压缩永久变形值降低了2.84%、压缩强度提高了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超临界CO_(2) 发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Ⅱ):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朝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共26页
收集了2022年7月-2023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2-2023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和特种工程塑料(聚邻苯二甲酰胺、聚苯硫醚、液晶... 收集了2022年7月-2023年6月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22-2023年世界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按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和特种工程塑料(聚邻苯二甲酰胺、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酰亚胺、聚砜和聚醚酮)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塑料 尼龙 聚碳酸酯 聚甲醛 热塑性聚酯 聚邻苯二甲酰胺 聚苯硫醚 液晶聚合物 聚醚酰亚胺 聚砜 聚醚酮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聚醚和聚氨酯类吸湿排汗助剂在涤氨弹性织物中的应用
6
作者 夏婷婷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2,共4页
采用浸渍-浸轧两步法,先用2%(omf)聚酯聚醚类吸湿排汗助剂在聚酯纤维表面交联,再利用20 g/L聚氨酯类吸湿排汗助剂通过与裸露的聚酯聚醚类整理剂的聚醚嵌段结合形成一层膜,赋予聚酯织物优异的吸湿速干性能(洗前0.38 g/h,30次水洗后为0.33... 采用浸渍-浸轧两步法,先用2%(omf)聚酯聚醚类吸湿排汗助剂在聚酯纤维表面交联,再利用20 g/L聚氨酯类吸湿排汗助剂通过与裸露的聚酯聚醚类整理剂的聚醚嵌段结合形成一层膜,赋予聚酯织物优异的吸湿速干性能(洗前0.38 g/h,30次水洗后为0.33 g/h)和耐洗性,同时还可改善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由3~4级提升至4~5级),且不影响耐皂洗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湿排汗整理剂 聚酯聚醚嵌段 聚氨酯 涤氨弹性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的FTIR光谱与热分析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江治 袁开军 +1 位作者 李疏芬 周允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4-628,共5页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在空气气氛中从室温到400℃之间的热解反应,实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残留物的基团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气氛下从室温到700℃之间的热解反应。... 采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研究了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在空气气氛中从室温到400℃之间的热解反应,实时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解残留物的基团特性。利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它们在不同气氛下从室温到700℃之间的热解反应。探讨了在有氧条件下的热解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聚酯型聚氨酯在空气中存在硬段和软段先后分解的两个阶段,而聚醚型聚氨酯则是硬段与软段同时分解。热分解结果也显示,硬段相同的聚氨酯,聚酯型聚氨酯的起始失重温度高于聚醚型聚氨酯,显示聚酯型的热稳定性强于聚醚型。同时聚氨酯在空气中的起始失重温度比在氮气中提前,说明氧气的存在能促进聚氨酯主链上C—C和C—O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型聚氨酯 聚醚型聚氨酯 原位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与聚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敏 夏青 +2 位作者 王昊 张宝峰 李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89,114,共4页
使用聚乙二醇(P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己内酯(PCL)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了聚醚多元醇型和聚酯多元醇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各种TPU中异氰酸酯指数(R0)、硬段浓度(Ch)、聚醚和聚酯的种类、摩... 使用聚乙二醇(PEG)、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聚己内酯(PCL)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合成了聚醚多元醇型和聚酯多元醇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研究了各种TPU中异氰酸酯指数(R0)、硬段浓度(Ch)、聚醚和聚酯的种类、摩尔质量及原料用量等对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使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NPEL-127改性了弹性体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TPU的硬度随着R0和Ch的增加而增加;聚醚型TPU中,随着软段中柔性链的增加,TPU的硬度下降而力学性能提高;聚酯型TPU中,随着聚酯和聚酯二元醇摩尔质量的提高,TPU的硬度和力学性能均有提高;聚酯型TPU的力学性能优于聚醚型TPU;环氧树脂改性使得聚醚型TPU耐热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弹性体 聚酯型 聚醚型 改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袁开军 江治 +1 位作者 李疏芬 周允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61-864,共4页
采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聚醚型聚氨酯和聚酯型聚氨酯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的热解反应,使用模型拟合法计算了各步反应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提出了各步反应的机理函数。结果表明,2种聚氨酯第1阶段分解都受扩散过程控制,此外... 采用热分析技术考察了聚醚型聚氨酯和聚酯型聚氨酯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的热解反应,使用模型拟合法计算了各步反应的活化能E、指前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提出了各步反应的机理函数。结果表明,2种聚氨酯第1阶段分解都受扩散过程控制,此外聚酯型聚氨酯比聚醚型聚氨酯的热稳定性高,同时氧气的存在促进了聚氨酯主链上C—C和C—O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型聚氨酯 聚酯型聚氨酯 热分解 动力学 模型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透明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军瑞 戴子林 +1 位作者 涂伟萍 李桂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91-94,104,共5页
透明聚氨酯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可调控等优异性能,是近年来透明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透明聚氨酯的理论研究,综述了透明聚氨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透明聚氨酯最新的发展方向,并展... 透明聚氨酯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可调控等优异性能,是近年来透明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详细介绍了透明聚氨酯的理论研究,综述了透明聚氨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透明聚氨酯最新的发展方向,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聚氨酯 微相分离 聚醚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塑复合用聚氨酯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青 陈广学 +2 位作者 陈双莲 王焕美 袁雅倩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59-62,83,共5页
以聚酯、聚醚混合多元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低粘度无溶剂型聚氨酯覆膜胶粘剂。研究了聚酯、聚醚混合多元醇的配比对胶粘剂合成时间、粘度、抗水性能和粘结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催化剂的添加对胶粘剂综合性能... 以聚酯、聚醚混合多元醇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低粘度无溶剂型聚氨酯覆膜胶粘剂。研究了聚酯、聚醚混合多元醇的配比对胶粘剂合成时间、粘度、抗水性能和粘结强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催化剂的添加对胶粘剂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混合聚酯、聚醚多元醇合成的聚氨酯胶粘剂粘度低、易涂覆且耐水性得以改善,但比例必须适宜,以2种多元醇所含羟基物质的量比为0.3:0.7为佳;催化剂的加入虽能显著提高固化速度,但降低了胶粘剂的剥离强度,不利于胶粘剂综合性能的改善,故应酌情适量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聚氨酯 催化剂 铝塑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阻尼性能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凡 贺余兵 叶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8-202,共5页
以聚酯多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对硬段含量、软段种类和软段的分子量等分子结构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影响规律性,采用原子... 以聚酯多元醇、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聚酯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对硬段含量、软段种类和软段的分子量等分子结构参数对其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索影响规律性,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软/硬段微相分离结构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聚酯多元醇 阻尼性能 力学性能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多元醇对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洪波 丁雪佳 +4 位作者 薛海蛟 吴恒澜 袁园 褚文娟 张德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89-2194,共6页
将中等羟值聚醚多元醇、低羟值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和苯酐聚酯多元醇分别与基础聚醚多元醇复配,制备了全水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4种不同组合多元醇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低羟值多元醇的加入使泡孔直径明显减小;过低... 将中等羟值聚醚多元醇、低羟值聚醚多元醇、聚合物多元醇和苯酐聚酯多元醇分别与基础聚醚多元醇复配,制备了全水发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了4种不同组合多元醇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低羟值多元醇的加入使泡孔直径明显减小;过低羟值的TMN3050的加入对力学性能的提高不利;TMN700使泡沫体的压缩强度略为增加,冲击强度大幅提高,弯曲强度略为下降;聚合物多元醇TPOP36/28在低添加量下,制得硬泡泡孔直径明显减小,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大幅增加,弯曲强度降低;苯酐聚酯多元醇PS400A,使泡孔直径减小,制得硬泡的密度和力学性能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硬质泡沫塑料 聚醚多元醇 聚合物多元醇 苯酐聚酯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有机蒙脱土杂化物改性不饱和聚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游长江 李瑶 +2 位作者 张小燕 谢青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采用聚合物熔融插层方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R)/热塑性聚氨酯(TPU)/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显示,OMMT与熔融的TPU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结果揭示,在剪切作用下TPU能进入OMMT层间,形成的杂化物的层间距比O... 采用聚合物熔融插层方法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R)/热塑性聚氨酯(TPU)/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红外光谱显示,OMMT与熔融的TPU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X射线衍射结果揭示,在剪切作用下TPU能进入OMMT层间,形成的杂化物的层间距比OMMT的层间距增大了1.31 nm;在固化过程中,由于聚合热效应,OMMT层间距被进一步撑大;差热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固化前后都只有一个Tg,组分间相容性较好,OMMT的加入可以提高体系的Tg。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加入聚氨酯和OMMT能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到协同效应。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TPU和OMMT在复合材料中分散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酯 蒙脱土 热塑性聚氨酯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聚酯/热塑性聚氨酯/甘蔗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游长江 谢青 +2 位作者 曾一铮 李瑶 贾德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6,共4页
研究了NaOH和丙烯酸改性甘蔗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TPU)对不饱和聚酯(UPR)/,TPU/甘蔗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 研究了NaOH和丙烯酸改性甘蔗纤维与热塑性聚氨酯(TPU)对不饱和聚酯(UPR)/,TPU/甘蔗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TGA)方法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形貌,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改性甘蔗纤维提高了UP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稳定性,但降低了冲击强度;TPU的加入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但降低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热稳定性。当改性甘蔗纤维与TPU并用时,对UPR起到很好的增强和增韧效果。扫描电镜(SEM)揭示,TPU进一步提高了改性甘蔗纤维与UPR之间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纤维 热塑性聚氨酯 不饱和聚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元醇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刁正平 闵洁 +2 位作者 王莉莉 张佳盟 潘建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94,共5页
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酯多元醇(PBA)、聚醚多元醇(PPG)、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制得各种聚酯聚醚混合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PBA/PPG配比、相对分子质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 采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酯多元醇(PBA)、聚醚多元醇(PPG)、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制得各种聚酯聚醚混合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PBA/PPG配比、相对分子质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段中聚酯组分含量的增加,涂膜的拉伸强度有增加的趋势,软段为纯聚醚和纯聚酯的聚氨酯膜表现出较好的伸长率;随着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聚醚型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减小,聚酯型聚氨酯膜的拉伸强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聚酯聚醚混配型 合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混合嵌段聚氨酯透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继新 代道胜 +1 位作者 刘若望 翟兰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0-903,共4页
综合考虑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G)和聚乙二醇(PEG)混合作为软段,采用溶液预聚法制备了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考察了混合软段中PEG摩尔分数以及PEG相对分子质量对聚氨酯薄膜的表面接触角、吸水率、... 综合考虑聚酯型聚氨酯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G)和聚乙二醇(PEG)混合作为软段,采用溶液预聚法制备了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考察了混合软段中PEG摩尔分数以及PEG相对分子质量对聚氨酯薄膜的表面接触角、吸水率、透湿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摩尔分数的增大和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薄膜的接触角和拉伸强度降低,吸水率、透湿率增大。当PEG摩尔分数从0.28增加到0.71时,薄膜接触角从75.8°降低至63.5°,吸水率从25.7%增加到106.1%,透湿率从1226g/(m2·24h)增加到3408g/(m2·24h);PEG相对分子质量从1000增加到10000时,薄膜接触角从80.5°降到55.7°,吸水率从4.5%增加到356.4%,透湿率从733g/(m2·24h)增加到3577g/(m2.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聚醚 聚乙二醇 聚氨酯 透湿性 皮革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聚醚型聚氨酯互换膜材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雨萌 宋怀河 +4 位作者 李丽霞 曹兵 李鸿雁 肖强 王军卓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优化聚氨酯(PUR)包膜尿素控释性能,采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聚酯和聚醚多元醇按不同配比混合,依照不同次序先后喷涂在尿素颗粒表面制备聚酯型和聚醚型PUR互换层包膜尿素并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控释性能。通过接触角、热重... 为了优化聚氨酯(PUR)包膜尿素控释性能,采用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聚酯和聚醚多元醇按不同配比混合,依照不同次序先后喷涂在尿素颗粒表面制备聚酯型和聚醚型PUR互换层包膜尿素并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控释性能。通过接触角、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材的润湿性、热稳定性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尿素释放过程中膜层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酯型PUR的疏水性弱于聚醚型PUR,但热稳定性高于后者;两者的包覆次序影响PUR包膜尿素的控释效果,聚酯型PUR为外层、聚醚型PUR为内层时控释性能优良,当两者包覆比例(质量比)为1.5∶1.5时,释放期最长可达8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聚氨酯 互换包覆 控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聚酯嵌段聚氨酯涂层剂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权衡 段亚峰 顾振亚 《印染》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14,18,共4页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聚氨酯的防水性、透湿性、亲水性及相转变温度T...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聚氨酯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2000)和聚乙二醇(PEG1000)为混合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制备了一系列聚酯-聚醚型聚氨酯。研究了该聚氨酯的防水性、透湿性、亲水性及相转变温度Tg等主要应用性能与其组成、结构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软链段的结构、组成和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显著;而在一定范围内,硬链段的结构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整理 聚氨酯 聚酯 聚醚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聚醚型聚氨酯共混对薄膜透汽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燕 石欢欢 +3 位作者 范浩军 周虎 袁继新 刘若望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11-15,共5页
综合考虑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用聚乙二醇(PEG)为亲水链段合成的聚醚型聚氨酯来改性聚酯型聚氨酯8080(一种合成革行业广泛使用的聚酯型聚氨酯),通过同系聚合物的共溶剂共混改性法,制备出了一种透汽性和机械性能均较优良的复合型... 综合考虑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的特点,用聚乙二醇(PEG)为亲水链段合成的聚醚型聚氨酯来改性聚酯型聚氨酯8080(一种合成革行业广泛使用的聚酯型聚氨酯),通过同系聚合物的共溶剂共混改性法,制备出了一种透汽性和机械性能均较优良的复合型聚氨酯。试验中探讨了聚醚型聚氨酯的含量和聚乙二醇亲水链段的分子链长(分别使用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0,2000,600的聚乙二醇作为亲水链段)对复合聚氨酯薄膜表面润湿性、透汽性、吸水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为亲水链段的聚醚型聚氨酯可以提高聚酯型聚氨酯8080的透湿性,并且随着聚醚型聚氨酯含量和PEG分子链长的增加,复合聚氨酯薄膜的表面接触角降低,吸水率、透汽性和断裂伸长率增加,拉伸强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型聚氨酯 聚酯型聚氨酯 聚乙二醇 共混 透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