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法测定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的苯甲醇 被引量:8
1
作者 张骊 赵玉 杨更亮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7-448,共2页
建立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苯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环己醇作为内标物,使用AT.SE-54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N2为载气,不分流进样模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表明苯甲醇在0.01~20.0g/... 建立了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苯甲醇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环己醇作为内标物,使用AT.SE-54毛细管色谱柱,程序升温,N2为载气,不分流进样模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表明苯甲醇在0.01~20.0g/L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7%。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中苯甲醇含量的测定,为同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苯甲醇(benzyl alcohol)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 (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Injection) 内标(internal standa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磷脂酰胆碱改善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石瑜 邓艳春 +3 位作者 王津存 李明霞 任鲜卉 申玉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816-3821,共6页
研究旨在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Phosphatidyl choline,PPC)联合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大鼠癫痫模型,通过VPA单纯或者联合PPC给药治疗后,水迷宫检测癫痫大鼠的认知行... 研究旨在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Phosphatidyl choline,PPC)联合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改善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制作大鼠癫痫模型,通过VPA单纯或者联合PPC给药治疗后,水迷宫检测癫痫大鼠的认知行为变化,尼氏染色对鼠脑海马区神经元染色计数。结果显示PPC联合VPA给药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在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给药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在目标象限内的游程和时间长;联合给药组大鼠脑部海马区尼氏染色阳性细胞数高于其他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PPC联合VPA给药对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认知功能 多烯磷脂酰胆碱 匹罗卡品 水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IGFBP-3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凯 王德军 +1 位作者 严茂祥 陈芝芸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干预。HE染色动态观察大鼠...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干预。HE染色动态观察大鼠4、8、12周时肝组织病理学变化,IRMA法动态监测血清IGF-1、IGFBP-3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各时间点肝组织病理均无明显异常;模型组随高脂饮食时间延长,在4、8、12周3个时相点肝组织脂肪变、炎症程度、气球样变及NAFLD活动度积分逐渐增强,血清IGF-1、IGFBP-3逐渐明显下降,且模型组各时相点IGF-1、IGFBP-3的水平较正常组同一时相点明显降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后,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NAFLD活动度积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IGF-1、IGFBP-3的水平则较模型组明显增高。结论血清IGF-1、IGFBP-3水平随大鼠NAFLD进展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多烯磷脂酰胆碱 IGF-1 IGFB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90-2493,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2HRS(E)Z/4HR短程抗结核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甘草酸二铵组(A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B组),保肝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中肝损伤标志分子... 目的:研究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2HRS(E)Z/4HR短程抗结核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甘草酸二铵组(A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B组),保肝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中肝损伤标志分子、应激状态标志分子、NF-κB介导炎症分子的含量以及胆汁酸代谢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B组血清中ALT、AST、GGT、ALP、GDH、TBIL、NF-κB、IL-1β、TNF-α、MCP-1的含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HO-1、GSH-Px、SOD、ERK、MEK、SIRT1的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血清中CYP7A1、FXR、SH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P<0.05),BESP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甘草酸二铵,增强HO-1和SIRT1所介导的抗氧化作用、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调节胆汁酸代谢基因的表达是多烯磷脂酰胆碱发挥保肝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肝损伤 甘草酸二铵 多烯磷脂酰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塞那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HMGB1、AP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蕾 贵瑶瑶 寇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分析艾塞那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 目的分析艾塞那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效果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共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清HMGB1、APN的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体征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更快,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AST、TC、TG、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AP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提高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HMGB1水平并提高血清APN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塞那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性脂肪肝 HMGB1 A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