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硅酸氯化铁锆混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艾孙阳 黄向阳 +1 位作者 吴小刚 王依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解决微污染水体中无机、有机污染物问题,开发绿色安全的混凝剂,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锆为原料制备聚硅酸氯化铁锆。选取高岭土和黄腐酸(FA)分别模拟微污染水体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采用单因素法探究混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和混凝条件... 为解决微污染水体中无机、有机污染物问题,开发绿色安全的混凝剂,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锆为原料制备聚硅酸氯化铁锆。选取高岭土和黄腐酸(FA)分别模拟微污染水体中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采用单因素法探究混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和混凝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n(Fe)/n(Zr)为0.3、n(Fe+Zr)/n(Si)为1.0、碱化度为0.3的条件下聚硅酸氯化铁锆性能最好;在水样pH为7~8、投加量为2.5 mL/L、水样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聚硅酸氯化铁锆效率最高,浊度和UV_(254)去除率分别为98.81%和83.58%。采用SEM、FTIR、XRD进行结构表征,可知聚硅酸氯化铁锆是聚硅酸和Fe^(3+)、Zr^(4+)络合成一种无特征衍射峰的无定型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氯化铁锆 复合混凝剂 结构表征 吸附架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PDM复合混凝剂对夏季太湖水的混凝脱浊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2 位作者 赵晓蕾 孙彬 张巧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4-298,共5页
采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硫酸铝(A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复合混凝剂的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夏季太湖含藻水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预加氯工艺条件下的混凝脱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浊度22-26NTU... 采用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硫酸铝(A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复合混凝剂的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夏季太湖含藻水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预加氯工艺条件下的混凝脱浊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浊度22-26NTU、温度28~30℃、藻含量2.5×10^7个几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PDM明显提高了AS的混凝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且AS(以A12O3计)/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在达到2NTU沉淀出水剩余浊度的情况下,AS需4.27mg/L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AS/PDM的复合混凝剂需AS投加量3.99-2.07mg/L,减少6.56%~51.52%的AS投加量;在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AS需7.1lmg/L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AS/PDM复合混凝剂需6.61~3.38mg/L的投加量,减少AS投加量13.36%-52.46%.复合混凝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预加氯的助凝脱浊功能,尽可能地减少预加氯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脱浊 太湖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能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晓蕾 张跃军 +2 位作者 李潇潇 刘程 朱玲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0-574,共5页
用聚氯化铝(PAC)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稳定型PAC/PDM复合药剂,研究其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能。通过烧杯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PDM质量分数(5%~20%)与特征黏度(0.55~3.99 dL/g)不同的复合药剂对除藻效能以及... 用聚氯化铝(PAC)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稳定型PAC/PDM复合药剂,研究其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能。通过烧杯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PDM质量分数(5%~20%)与特征黏度(0.55~3.99 dL/g)不同的复合药剂对除藻效能以及沉淀出水COD和NH-N3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29~30℃,浊度34~37 NTU,藻细胞密度6.24×104个/mL的加氯水,使用PAC、PAC/PDM(0.55/5%~3.99/20%)复合药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7.69、5.55~3.32 mg/L,除藻率分别为89.50%、91.54%~94.01%。复合药剂对加氯水COD和NH-N3的去除率比单独使用PAC时明显提高。因此,PAC/PDM复合药剂可明显提高PAC对夏季太湖加氯水的除藻效能,与单独使用PAC相比,沉淀出水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除藻处理效果,改善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聚氯化铝 复合药剂 除藻 夏季太湖水 预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预加氯水的处理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2 位作者 赵晓蕾 朱玲玲 苏林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6-511,共6页
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稳定的复合混凝剂,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对冬季低温预加氯太湖水的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结果表明,对浊度为25~26NTU,温度为5~9℃... 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稳定的复合混凝剂,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复合混凝剂对冬季低温预加氯太湖水的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结果表明,对浊度为25~26NTU,温度为5~9℃的太湖水,在预加氯工艺基础上,达到现有2NTU沉淀池出水的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投加量3.29mg/L,而PAC/PDM质量复合比例分别为5:1、10:1、20:1的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黏度0.55dL/g、1.53dL/g、2.47dL/g的增加为2.66~2.53mg/L,2.81~2.68mg/L,2.98~2.79mg/L,相对于PAC减少投加量19.15%~23.10%,14.59%~18.54%,9.42%~15.20%。在为将来深度处理作技术准备,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的情况下,PAC投加量需4mg/L以上的投加量,而质量复合比例为2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需3.90~3.16mg/L的投加量。结果表明:以现有原水预加氯工艺为基础,PDM可以明显提高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且PAC/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预加氯 强化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混凝剂混凝-超滤-氯消毒处理模拟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倩 王燕 +3 位作者 高宝玉 周绪芝 岳钦艳 杨忠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9-344,共6页
采用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对混凝出水进行超滤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及进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出水用NaClO溶液进行了氯消毒实验,用一级模型进行了氯衰减数据拟合... 采用聚合氯化铝-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AC-PDMDAAC)复合混凝剂处理腐殖酸-高岭土模拟水样,对混凝出水进行超滤处理,研究了混凝剂投药量及进水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出水用NaClO溶液进行了氯消毒实验,用一级模型进行了氯衰减数据拟合,计算得出了快速反应物与慢速反应物的初始浓度.结果表明,在要求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小的前提下,混凝与混凝-超滤所要求的投药量及进水pH值有所不同.混凝过程中残余絮体的粒径分布显示,残余絮体的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时,混凝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残余絮体的粒径在粒径较小的区域有一定的分布,在粒径较大的区域有较高体积百分数时,混凝-超滤出水中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浓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氯消毒 消毒副产物前驱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DM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跃军 赵晓蕾 +2 位作者 李潇潇 刘程 朱玲玲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6,共6页
研究了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AS/PDM复合药剂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PDM质量分数(5%~20%)与特征黏度(0.55~3.99 dL·g-1)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29~30℃... 研究了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AS/PDM复合药剂对夏季太湖预氯化高藻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考察了PDM质量分数(5%~20%)与特征黏度(0.55~3.99 dL·g-1)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29~30℃,浊度50~53 NTU,藻含量6.88×104个.mL-1的加氯水,使用AS、AS/PDM(0.55/5%~3.99/20%)复合药剂后的余浊达到2 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5.86 mg·L-1、4.84~2.97mg·L-1,除藻率分别为90.67%、91.80%~96.90%。因此,使用AS/PDM复合药剂可明显提高AS对夏季太湖加氯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PDM质量分数或特征黏度越大,复合药剂的处理效果越好;其优势还体现在降低沉淀出水COD和NH3-N,并有可能减少出厂水加氯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 硫酸铝(AS) 复合药剂 除藻 夏季太湖水 预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聚铝用于冬季太湖水的混凝脱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跃军 李潇潇 +2 位作者 赵晓蕾 苏林 朱玲玲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8-913,共6页
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用于冬季低温太湖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由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PAC/PDM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经预加氯处理的太湖水... 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用于冬季低温太湖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由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PAC/PDM复合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絮团沉淀性能的影响,并与经预加氯处理的太湖水的相应处理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对浊度在24~26NTU,温度为5~9℃,藻含量为8.01×10^3个/mL的太湖水,在与某市某水厂混凝强度相近的搅拌强度下,要达到其2NTU沉淀池出水的余浊标准,PAC投加量3.28mg/L,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PAC/PDM复合混凝剂所需PAC投加量随PDM特征黏度0.55、1.53、2.47dL/g的增加,分别为2.93~2.83,2.70~2.60,2.62~2.51mg/L,相应的PAC投加量减少的幅度分别为10.67%~13.72%,17.68%~20.73%,20.12%~23.48%;当沉淀出水浊度要求提高至1NTU时,PAC需4mg/L的投加量,复合混凝剂需3.77~3.04mg/L的投加量,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5.75%~24.00%。可见PDM明显提高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且PAC/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此外,PAC/PDM复合混凝剂有可能通过减少预加氯的投加量,来减少卤代有机物的形成机会,增强供水水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水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复合PFS用于夏季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赵晓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5-98,共4页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硫酸铁(PFS)复合制得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试验,考察了PDM在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上对PFS的改进程度。结果表明,对温度为28~30℃、浊度为110~120NTU的...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聚合硫酸铁(PFS)复合制得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夏季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试验,考察了PDM在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上对PFS的改进程度。结果表明,对温度为28~30℃、浊度为110~120NTU的夏季长江水,复合药剂脱浊效果明显,PFS/PDM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达到南京某水厂6NTU的沉淀出水余浊标准时,沉淀30min,PFS需3.45mg·L-1的投加量,PFS与特征黏度分别为0.55、1.53、2.47dL·g-1的PDM以20:1、10:1、5:1的配比复合的复合药剂分别需要约3.04~3.17mg·L-1、2.97~3.03mg·L-1、2.51~2.65mg·L-1左右的PFS投加量,相对于PFS单独处理分别约能减少投加量8.1%~11.9%、12.2%~13.9%、23.2%~27.2%,可明显改善PFS投加量大时出水带色,腐蚀设备和管道的缺点。PFS/PDM复合药剂混凝产生絮团大,沉淀快,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可使沉淀出水余浊达到标准,在夏季长江水实际生产中可增大现有设备的制水能力,可作为缓解夏季城市供水不足的一个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聚合硫酸铁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氯氧化下AS/PDM对冬季太湖水的混凝除藻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跃军 赵晓蕾 +2 位作者 李潇潇 刘程 朱玲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8-533,共6页
研究了预氯氧化工艺下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研究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10:1、5:1)、PDM特征黏... 研究了预氯氧化工艺下硫酸铝(AS)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的系列稳定AS/PDM复合混凝剂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除藻效果。通过混凝除藻实验,研究了复合混凝剂加药量、AS与PDM复配质量比例(20:1、10:1、5:1)、PDM特征黏度(0.55、1.53、2.47、3.99dL/g)对除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AS、AS/PDM(0.55/20:1~3.99/5:1)复合混凝剂后的余浊达到2NTU的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时,其加药量(Al2O3计)分别为4.50mg/L、4.00~2.00mg/L,除藻率分别为92.09%、93.91%~96.55%;加药量为4.50mg/L时,其除藻率分别为92.09%、95.22%-99.07%,余浊分别为2.00NTU、1.57—0.48NTU。(2)加药量为4.50mg/L时,4个特征黏度的低复配比例(5:1)药剂比高复配比例(20:1)药剂、3个复配比例的高特征黏度(3.99dL/g)药剂比低特征黏度(0.55dL/g)药剂平均提高除藻率2.41、1.40个百分点。因此,使用AS/PDM复合混凝剂可明显提高AS对冬季太湖加氯水的处理效果,与单独使用AS相比,余浊达标时节省加药量,加药量相等时提高处理效果。复配比例越低或特征黏度越大,AS/PDM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硫酸铝 复合混凝剂 除藻 预氯氧化 冬季太湖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混凝除磷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艳玲 李星 +2 位作者 冯群英 聂学峰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9-992,共4页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考察混凝剂品种、pH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聚...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考察混凝剂品种、pH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研究高锰酸钾复合药剂(PPC)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助凝除磷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聚铁混凝除磷效果明显好于聚铝和聚铝铁;3种混凝剂除磷最佳pH分别为:聚铁7.5,聚铝6.5,聚铝铁6.0;溶解性磷的去除总体上来说更加困难,但是当混凝剂投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溶解性磷也能得到有效去除;PPC与PAM均具有一定的助凝除磷效果,但PAM的用量和投加时间必须很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铝 聚铁 聚铝铁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 聚丙烯酰胺 混凝 除磷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萌萌 高宝玉 +4 位作者 曹百川 王栋 张贵州 魏绍山 胡欣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2-248,共7页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 合成了具有不同Fe(Al)/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质量比的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PFC-PDMDAAC和PAC-PDMDAAC,并对夏季引黄水库水进行混凝处理.考察了复合比例、投药量、pH值和投加方式对浊度、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混凝过程中形成絮体的Zeta电位的变化分析了2种混凝剂的混凝机理.结果表明,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好于2种单独成分的复配使用;复合比例对PFC-PDMDAAC和PAC-PDMDAAC处理夏季引黄水库水的效果影响较大,Fe(Al)/PDMDAAC质量比为4:1,投药量为4mg/L时混凝效果最好;与无机混凝剂相比,复合混凝剂的最佳pH值范围较广,可在5.0~8.0的pH值范围内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2种混凝剂相比,PAC-PDMDAAC对浊度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较好,而PFC-PDMDAAC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聚合氯化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夏季引黄水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硫酸铁复合混凝剂处理秋季长江水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贾进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49,共4页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合硫酸铁(PF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复合混凝剂在秋季长江水处理中的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57~62 NTU的秋季长江水,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明显,达到南京某水...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合硫酸铁(PFS)/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复合混凝剂在秋季长江水处理中的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57~62 NTU的秋季长江水,复合混凝剂脱浊效果明显,达到南京某水厂6 NTU的沉淀出水余浊标准时,可显著降低PFS的投加量,PFS/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大,脱浊效果越好;PFS/PDM复合混凝剂混凝产生絮团大,沉淀快,在实际生产中可增大出水产量,提高生产效率。为适应未来发展水质要求,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PFS/PDM复合混凝剂依然可发挥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混凝剂强化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龙辉 陈杨武 +3 位作者 杜世章 马小亚 成梦凡 谭周亮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7,共4页
择优选取对TP及COD去除效果均较优的3种混凝剂AlCl_3、FeCl_3、Fe_2(SO_4)_3,以依次投加的方式进行复配,考察了复配混凝剂对生活污水中TP和COD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混凝剂按m(AlCl_3)∶m(FeCl_3)∶m〔Fe_2(SO_4)... 择优选取对TP及COD去除效果均较优的3种混凝剂AlCl_3、FeCl_3、Fe_2(SO_4)_3,以依次投加的方式进行复配,考察了复配混凝剂对生活污水中TP和COD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复配混凝剂按m(AlCl_3)∶m(FeCl_3)∶m〔Fe_2(SO_4)〕=5∶6∶7投加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pH是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最佳配比条件下,当复配混凝剂投加量为160 mg/L时,出水TP可达0.402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COD去除率比单一混凝剂高12.9%~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混凝剂 生活污水 总磷 氯化铝 氯化铁 硫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水处理强化混凝除磷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艳玲 李星 +1 位作者 聂学峰 李圭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39-943,共5页
通过小试,比较了3个品种复合聚合氯化铝(PAC)对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同时观察水温、pH值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对PAC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的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 通过小试,比较了3个品种复合聚合氯化铝(PAC)对磷的去除效果,考察了混凝除磷与除浊的关系,同时观察水温、pH值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对水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对PAC与聚丙烯酰胺(PAM)联用的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PAC混凝除磷的效果最好;强化混凝可以有效提高给水除磷的效果;PAC混凝除磷的最佳pH值为7;水温升高有利于提高混凝除磷的效果;溶解性磷的去除更加困难,但是当混凝剂投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正磷酸盐也能得到有效去除;在混凝中速搅拌5 min后,投加PAM可达到更佳助凝除磷的效果,最佳投量为0.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磷 强化混凝 复合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给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复合混凝剂用于低温低浊水源水处理的研究——低浊度宁波姚江水处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跃军 赵晓蕾 +3 位作者 李潇潇 印东凯 吴晓莉 苏功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6-700,705,共6页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 该文报道了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有机阳离子高分子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无机混凝剂复合物对宁波低浊度姚江水的脱浊处理研究过程。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无机混凝剂的种类及其与PDM的复合配比对低浊度姚江水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低浊度姚江水,要达到1.0—1.2NTU的沉淀出水余浊,硫酸铝(AS)需5mg/L左右的投加量,聚合硫酸铁(PFS)需8mg/L左右的投加量,而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在10mg/L左右;PDM对无机混凝剂强化混凝脱浊效果明显,无机混凝剂与PDM的复合配比越低,复合混凝剂混凝脱浊效果越好,在达到水厂沉淀出水浊度标准的前提下,A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AS减少20%As投加量;PFS/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FS减少30%~40%PFS投加量;PAC/PDM复合药剂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30%-50%PAC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江 低浊度 原水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强化混凝 脱浊 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粘土间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屈撑囤 王跃武 樊西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10,共4页
采用吸附法、红外光谱法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安丘土之间的作用,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较小时聚合物与安丘土之间的作用以吸附为主,分子量增大时桥联絮凝作... 采用吸附法、红外光谱法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安丘土之间的作用,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较小时聚合物与安丘土之间的作用以吸附为主,分子量增大时桥联絮凝作用增强,即两者之间的作用是通过吸附、絮凝机理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吸附 PD MDAAC 粘土稳定剂 絮凝剂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DM复合混凝剂在秋季长江水脱浊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潇潇 张跃军 贾进洲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6-270,共5页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合制得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进行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AS/PDM复合配比、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合制得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进行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AS/PDM复合配比、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60~70 NTU的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在确定的搅拌条件下,沉淀30 min,沉淀出水达到6.0 NTU的浊度标准,此时需要2.43 mg/L的AS投加量;对于AS与PDM的质量比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随特征黏度的增加(依次为0.52,1.53,2.47 dL/g)各需2.25~2.00,1.97~1.85,1.59~1.66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分别减少投加量7.41%~17.70%,18.93%~23.87%,34.57%~31.69%。若需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需3.93 mg/L的AS投加量,AS/PDM复合混凝剂需3.79~3.05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减少投加量3.56%~22.39%。PDM明显改善了AS的混凝脱浊效果,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同时,AS/PDM的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和沉淀性能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 秋季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硫酸铝 复合混凝剂 脱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混凝剂PTA-CPAM的形貌结构与净水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鹏 王雨露 +1 位作者 廖为雄 朱国成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四氯化钛(TiCl_4)、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原料成功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聚钛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TA-CPAM),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与差热热重(TG-DTA)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及热... 以聚合氯化铝(PAC)、四氯化钛(TiCl_4)、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为原料成功制备无机-有机复合混凝剂聚钛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TA-CPAM),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与差热热重(TG-DTA)对产物的结构、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分析。此外,对PTA-CPAM的混凝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m(CPAM)/m(PTA)=0.4、PTA-CPAM投加量为9.0mg/L、pH为9.0的条件下,混凝剂的净水效果最优,且PTA-CPAM对不同初始浊度的水样都有较优的除浊能力;协同增效作用使PTA-CPAM具备更强的吸附电中和与吸附架桥网捕能力,表现出优异的除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四氯化钛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复合混凝剂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聚铝处理秋季长江水脱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跃军 李潇潇 +1 位作者 贾进洲 言明贵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对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70 NTU左右的秋季长江水,沉淀池出... 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液体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得到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用于对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70 NTU左右的秋季长江水,沉淀池出水在达到6 NTU的南京某水厂现行浊度标准的情况下,PAC需1.66mg/L的投加量,质量配比分别为20∶1、10∶1、5∶1的PAC(以Al2O3计)/PDM复合混凝剂所需投加量随特征黏度变化为1.38~1.26、1.19~1.14、1.16~1.13 mg/L,相对于PAC可减少投加量16.87%~24.10%、28.31%~31.32%、30.12%~31.93%。复合混凝剂还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由此可见,PDM明显改善了PAC的混凝脱浊效果,PAC/PDM复合比例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脱浊效果与沉淀性能越好。考虑未来社会对水质的要求,若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则PAC需3.35 mg/L左右的投加量,而复合比例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仍能比单独使用PAC减少19.10%~30.45%的投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原水 秋季 聚合氯化铝 复合混凝剂 脱浊 水处理技术与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硫酸铝用于冬季太湖水的混凝脱浊研究
20
作者 张跃军 李潇潇 +2 位作者 赵晓蕾 苏林 朱玲玲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配制得稳定的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太湖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AS/PDM复配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浊度28~30NTU、温度5... 用特征黏度系列化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配制得稳定的复合混凝剂,用于冬季低温太湖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考察了AS/PDM复配比例、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浊度28~30NTU、温度5~9℃、藻含量7.57×103mL-1的太湖水,要达到2NTU的余浊标准,仅用AS需投加质量浓度4.29mg/L,而采用m(AS):m(PDM)分别为5:1、10:1、20:1的复合混凝剂所需投加质量浓度随PDM特征黏度(0.55~2.47dL/g)的增加分别为2.40~2.29、2.98~2.84、3.49~3.17mg/L,相对于AS投加量减少44.06%~46.62%、30.54%~33.80%、18.65%~26.11%。PDM提高AS的混凝脱浊效果,并且AS/PDM复合配比越低,PDM特征黏度越高,则该复合混凝剂的脱浊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水 硫酸铝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复合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