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3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ing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of surface water from Jialing River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晓毅 蒋真玉 +5 位作者 王继行 朱虹 豆俊峰 H.D.Narres D.Hofmann E.Klumpp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50-854,共5页
Sixtee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 to study their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ing sources.The water samples wer... Sixtee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 to study their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ing sources.Th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sites(J1-J5) in the Jialing River of Chongqing downtown are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ugust 2010.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AHs in three samples upstream a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two sites downstream,with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PAHs for each site ranging from 811.5 ng/L to 1585.8 ng/L.The 2,3 and 4-ring PAHs for sampling stations account for 13.0%,56.6% and 28.6%,respectively,in total PAHs.There are obvious tendencies of seasonal change for PAHs concentration in surface water.The PAHs concentration in April of wet season is 1 301.6 ng/L,which is 1.3 times the lowest amount of total PAHs in August of flood season.Ratios of specific PAH compound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ssible pollution sources.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AHs in surface water samples are primarily from pyrolytic PAHs because of factories along these sites,while the direct leakage of petroleum products may be significant for two sites,Jiahua Bridge(J4) and Huanghuayuan Bridge(J5),because of the wharf boat near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source and distribution surface water Jialing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ch washing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crude oil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bio-surfactant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95-903,共9页
Desorption of total saturated fractions(i.e. SAT, defined for this study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turated hydrocarbon from n-C10 to n-C26)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i.e. PAH, defined as ... Desorption of total saturated fractions(i.e. SAT, defined for this study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turated hydrocarbon from n-C10 to n-C26)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i.e. PAH, defined as the summ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l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 including the 16 EPA priority PAH) in two types of soils subjected to the changes of p H and salinity and different bio-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general,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s without bio-surfactant addition, adding rhamnolipid to crude oil-water systems at concentrations above it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values benefits SAT and PAH desorp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ange of p H could have distinct effects on rhamnolipid performance concerning its own micelle structure and soil properties. For loam soil, the adsorption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 and rhamnolipid would be the principle limiting factors during the NAPL removal procedure. For sand soil, less amount of rhamnolipid is adsorbed onto soil. Thus,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inity, the solubilization and desorption of rhamnolipid solution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summary, the p H and salt sensitivity of the bio-surfactant will var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surfacta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surfactant salinity desorption total saturated fractions(SAT) polycyclic aromatic fractions(P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vehicle population on atmospheric levels of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3
作者 Siwatt Pongpiachan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04-310,共7页
Application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vehicle types/numbers and PAH contents (Particle + Vapor) within a radius of 60 and 300 miles can b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ion ... Application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between vehicle types/numbers and PAH contents (Particle + Vapor) within a radius of 60 and 300 miles can be employ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ion (LRAT) to the level of PAHs in the rural atmosphere of Whitbourne,UK.In general,higher R-values coupled with lower P-values were found in those samples within a radius of 300 miles,whereas lower R-values were detected in those samples within a radius of 60 miles.R-values of PAH concentrations vs.all vehicle numbers within radius of 300 miles ranged from 0.51 to 0.92 with the arithmetic mean of 0.75 ± 0.12,whilst those R-values within a radius of 60 miles ranged from 0.05 to 0.61 with the arithmetic mean of 0.11 ± 0.28.This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PAHs in Whitbourne undergo LR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环境保护 空气污染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ospheric lifetimes and traveling distances of airborne carcinogen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4
作者 Siwatt Pongpiachan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830-837,共8页
Atmospheric lifetimes and traveling distances of 15 PAHs(Ac:acenaphthylene,Ace:acenaphthene,Ph:phenanthrene,MePh3:3-methyl-phenanthrene,MePh9:9-methyl-phenanthrene,MePh1:1-methyl-phenanthrene,MePh2:2-methyl-phenanthre... Atmospheric lifetimes and traveling distances of 15 PAHs(Ac:acenaphthylene,Ace:acenaphthene,Ph:phenanthrene,MePh3:3-methyl-phenanthrene,MePh9:9-methyl-phenanthrene,MePh1:1-methyl-phenanthrene,MePh2:2-methyl-phenanthrene,Ret:retene,B[a]A:benzo[a]anthracene,Chry:chrysene,B[b,j,k]F:benzo[b,j,k]fluoranthene,B[e]P:benzo[e]pyrene,B[a]P:benzo[a]pyrene,Ind:indeno[1,2,3-cd]pyrene,B[g,h,i]P:benzo[g,h,i]perylene)at Whitbourne,UK,we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rate constants for reaction with OH,O3,and the first order rate constants of eight species of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s(i.e.B[a]A,Chry,B[b]F,B[k]F,B[a]P,Ind,B[g,h,i]P and Ret)as a function of humidity,solar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by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The predicted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Ac,Ace,Ph,MePh3,MePh9,MePh2 and MePh1 ranged between 11.42 h-79.12 h in cold period and 1/31 h-14.33 h in warm period respectively.The binary ratios of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B[k]F/B[g,h,i]P,B[k]F/B[g,h,i]P,B[g,h,i]P/Ind and B[k]F/Ind displayed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ld and warm period,indicating that high molecular weight PAHs are difficult to be decomposed by UV light and thus may be conveyed to the rural regions via long 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ation(LRAT).The decreased level of the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low molecular weight PAHs in summer can be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d level of OH radical content and solar 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大气 太阳能强度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赋存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5
作者 何海峰 王丹璐 +3 位作者 赵军霞 李琦 江楠 赵秀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985-6992,共8页
为探索新生产车辆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通过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PUF)套筒串联的方法,采集15台新生产乘用车在常温和高温光照2种工况下,车内气... 为探索新生产车辆车内空气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水平及健康风险,通过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PUF)套筒串联的方法,采集15台新生产乘用车在常温和高温光照2种工况下,车内气相和颗粒相的空气样品,通过GC-MS测定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的含量,并进行驾乘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16种PAHs在气相和颗粒相中的平均检出率为2.17~50.00,其中萘(Nap)、苊(Ace)和菲(Phe)在部分样车高温和常温工况下均有检出,而苊烯(Acy)在所有样车高温和常温工况下均有检出,其余物质仅在高温下检出;车内空气中PAHs的浓度在高温工况下高于常温工况,且气相中浓度高于颗粒相,整体上Nap的浓度最高;在高温工况下Nap、Ace、Phe、Acy的致癌健康风险为3.53×10^(-11)~4.54×10^(-9),而在常温工况下为1.70×10^(-11)~5.16×10^(-9)。可见使用颗粒物采样器与聚氨酯泡沫(PUF)套筒串联采样的方法,能有效采集车内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中的PAHs,车辆车内空气中PAHs检出浓度较低,致癌健康风险整体<10-6,致癌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空气 多环芳烃(PAHs) 健康风险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催化剂活性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6
作者 荆洁颖 田涛 +1 位作者 张雨 李文英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88-3601,共14页
作为煤焦油主要成分,稠环芳烃保留了煤中特有的多环结构,其加氢饱和产物环烷烃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优质组分。然而,稠环芳烃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中间产物的空间位阻及竞争吸附阻碍了其吸附活化导致加氢饱和困难。系统分析了稠环芳烃加... 作为煤焦油主要成分,稠环芳烃保留了煤中特有的多环结构,其加氢饱和产物环烷烃是高能量密度燃料的优质组分。然而,稠环芳烃自身结构的高稳定性、中间产物的空间位阻及竞争吸附阻碍了其吸附活化导致加氢饱和困难。系统分析了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反应特征,作为可逆放热反应,低温高压的反应条件有助于稠环芳烃加氢饱和,全氢产物具有较高的热力学选择性,但反应速率随着加氢程度的加深而降低。综述了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和载体的调控策略,活性金属与稠环芳烃间的吸附机制表明,适宜的缺电子结构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活化,而活性金属的电子结构可通过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掺杂其他原子促进电子迁移或晶格畸变及利用金属集团效应等方式调控。除了借助多孔结构充当活性金属的分散平台外,载体还能通过表面酸性、官能团功能化或缺陷工程等方式调控表面性质,实现反应物在载体表面富集与转化。总结发现,具有分散良好的缺电子活性金属和辅助反应物扩散吸附的载体的催化剂是稠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关键。未来催化剂的设计研究应着重考虑以下3方面:煤焦油原料的复杂,反应中多组分稠环芳烃间的影响规律及针对影响规律的多功能催化剂的设计;溢流氢与载体表面上稠环芳烃的反应拓展了反应场所,L-H(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无法直接应用导致催化加氢饱和途径和催化剂设计需重新审视;以及不同体系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失活机制与抗失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环芳烃 加氢饱和 催化剂 吸附活化 电子结构 载体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农业区河流沉积物多环芳烃的赋存特征、来源及其风险
7
作者 张明礼 吴含芝 +1 位作者 王延华 郭佳怡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0,共11页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导致多环芳烃(PAHs)在水体、沉积物、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逐渐积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长江上游典型农业区域河流沉积物中PAHs赋存特征、来源及生... 随着长江流域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导致多环芳烃(PAHs)在水体、沉积物、气溶胶等环境介质中逐渐积累,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探究长江上游典型农业区域河流沉积物中PAHs赋存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以重庆永川区境内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沉积物中16种PAHs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效应区间值以及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法进行来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城市河段沉积物的PAHs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农业区域河段沉积物的PAHs污染;②生物质、煤炭和液态化石燃料等的燃烧是该区域PAHs的主要来源;③PAHs各单体均超过了效应区间低值,过半的单体浓度超过了效应区间中值,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本研究结果为重庆农业区河流沉积物中PAHs污染控制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对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生物柴油替代物燃烧中多环芳烃生成的影响
8
作者 甘云华 刘卓龙 +2 位作者 匡华临 韩彦杰 李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0,共10页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 研究O_(3)对生物柴油燃烧过程中多环芳烃(PAH)的影响,可为降低碳烟排放提供新思路。该研究建立了生物柴油替代物基础反应机理与PAH反应机理、O_(3)反应机理耦合的骨架反应机理,用于模拟O_(3)对生物柴油替代物对冲扩散火焰中PAH生成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该骨架反应机理共包括138种组分和608个反应。分析发现:O_(3)的添加会使燃料侧形成一个局部快速温升区,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该区域温升速率增大且位置越靠近燃料出口侧,这是燃料被初步氧化释放热量的结果;随着初始O_(3)摩尔分数的增大,PAH的最大摩尔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04时,主要的PAH如苯(A_(1))、萘(A_(2))、蒽(A_(3))和芘(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4.57、6.76、16.16、12.38倍,说明O_(3)的添加对PAH摩尔分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对A_(3)的影响最大;同时,A_(1)的生成途径发生变化,生成A_(1)的主要反应机制从由C_(2)H_(2)主导转变为由C_(2)H_(3)主导;而当初始O_(3)摩尔分数增大到0.12时,A_(1)、A_(2)、A_(3)、A_(4)的最大摩尔分数分别是初始O_(3)摩尔分数为0.00时的0.880、0.357、0.375、0.143倍,原因在于C_(2)H_(3)自由基会被氧化,从而抑制了A_(1)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多环芳烃 臭氧 氮氧化物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联合生物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
9
作者 吴雷 胡紫璇 +5 位作者 高渊 刘长波 曹虎生 刘田田 朱瑞玉 周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59-3670,共12页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和对修复后土壤酸化影响较难兼顾。在微波活化PS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引入弱碱性生物炭,探讨了微波活化功率、PS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和土... 微波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其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和对修复后土壤酸化影响较难兼顾。在微波活化PS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引入弱碱性生物炭,探讨了微波活化功率、PS浓度、生物炭添加量和土壤含水率对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Ba P)去除率、土壤p H和PS残留浓度的影响,分析修复前后污染土壤特性,推测Ba P降解路径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在微波活化功率490 W、PS浓度1 mol/L、生物炭添加量4%和土壤含水率20%条件下,修复60 min后污染土壤中Ba P去除率达到97.77%,修复后土壤p H为4.65,PS残留浓度为0.072 mol/L。生物炭提高了污染土壤中Ba P去除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修复后土壤的酸性、粒径分布和毒性。Ba P在SO_(4)^(·-)、·OH、·O_(2)^(-)活性氧自由基和^(1)O_(2)、电子转移的非自由基的共同氧化作用下降解为小分子中间产物,最终矿化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氧化 活化 过硫酸盐 微波 生物炭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单羟基多环芳烃暴露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付慧 陆一夫 +3 位作者 谢琳娜 朱英 李峥 胡小键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0-677,共8页
为了解城市地区非职业暴露居民多环芳烃(PAHs)暴露现状,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结合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技术,对北京市92名2~80岁常住居民尿液中10种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尿肌酐校正OH-PAHs含量。低... 为了解城市地区非职业暴露居民多环芳烃(PAHs)暴露现状,研究采用同位素稀释结合液液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技术,对北京市92名2~80岁常住居民尿液中10种单羟基多环芳烃(OH-PAHs)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尿肌酐校正OH-PAHs含量。低于检出限的结果以检出限的1/2代替。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双尾)评估OH-PAHs间的相关性,并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人群OHPAHs含量分布。结果显示,1-羟基萘、2-羟基萘、2-羟基芴、9-羟基芴、1-羟基菲和2-羟基菲等6种OH-PAHs的检出率达到100%。10种OH-PAHs的总含量(ΣOH-PAHs)为661~33782 ng/g,几何平均值(GM)为2775 ng/g,个体间差异显著。OH-PAHs含量分布趋势为羟基萘>羟基芴>羟基菲>1-羟基芘,与分子大小显著负相关,羟基萘为主要化合物,占比62.2%。OH-PAHs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9-羟基芴显示出独特的暴露模式。尿液中OH-PAHs含量与性别、年龄相关,而吸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ΣOH-PAHs在少年儿童组(0~15岁,GM为3940 ng/g)达到峰值,劳动年龄组(16~59岁,GM为2598 ng/g)和老年组(≥60岁,GM为2639 ng/g)水平相近,显示年龄为关键影响因素。吸烟习惯对OH-PAHs含量有一致且显著的影响,吸烟者的OH-PAHs含量普遍高于非吸烟者。男性总体暴露水平高于女性,但排除吸烟因素后,女性1-羟基芘含量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提示性别间代谢和行为差异对PAHs暴露有影响。研究揭示了北京居民OH-PAHs的暴露情况及含量分布特征,为PAHs污染及健康影响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负担评估及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质谱 单羟基多环芳烃 暴露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生长机制下的蒽转化苯并芘机理研究
11
作者 张韦 马珍珠 +3 位作者 陈朝辉 李泽宏 宁硕 毕克刚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和过渡态理论(TST),利用苯基加成环化(PAC)机制,对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历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蒽自由边和锯齿边与苯基的入口反应均表现出无能垒、高放热和速率快的特点.分析各路径限速步速率可知,蒽自由边C1位点比锯齿边C2位更易生成苯并芘,最优反应路径限速步能垒仅为176.2 kJ/mol,反应速率为3.7×10^(9) s^(-1).锯齿边C2位的两条主路径限速步为五元环转化成六元环的异构化反应,能垒分别高达417.2 kJ/mol和421.7 kJ/mol,反应速率分别为8.7×10^(4) s^(-1)和5.8×10^(4) s^(-1).此外,芳香环上H迁移反应的难度高于脂肪链上H迁移.该研究提供了苯并芘的PAC生成机理,这为构建苯并芘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对预测内燃机缸内的苯并芘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苯基加成环化 苯并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运移模拟中数据驱动方法的应用
12
作者 曾献奎 田靖龙 +1 位作者 王瑾彤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之一,地下水中多环芳烃运移数值模拟在开展地下水污染高效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在实际地下水污染条件下,由于难以准确刻画含水介质中的胶体类型及其分布,通常忽略污染物-胶体共运移机制,建立的模型存在结构误差,导致模型预测具有显著偏差。本研究以荧蒽和菲为研究对象,针对忽略的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使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修正模型结构误差,建立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的多环芳烃运移模型。通过饱和砂柱PAHs运移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未耦合和耦合数据驱动方法的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忽略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的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具有显著的模型结构误差,直接进行参数识别不能弥补忽略的共运移机制,预测结果存在显著偏差。使用GPR模型可以有效补偿PAHs-胶体的共运移机制,修正地下水模型的结构误差。验证期荧蒽、菲预测结果的95%置信区间对观测数据的覆盖率分别提升了56.84%和19.04%,纳什系数分别提升了40.09%和21.73%,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3.10%和55.38%,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2.00%和46.34%,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提高。本研究提出的耦合数据驱动和物理机制方法为场地地下水多环芳烃运移精准模拟提供了可行思路,有助于实现地下水污染的精准高效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高斯过程回归 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 数值模拟 多环芳烃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攀缘植物大气多环芳烃监测与生态风险评估
13
作者 吕晓倩 李敏 +1 位作者 王子寒 汪瑞军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4期24-32,共9页
【目的】为高校及城市绿地植物的科学选配与空间优化提供依据,并为构建基于植物的大气污染生物监测与生态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WEU)、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NJFU)和南京大学仙林... 【目的】为高校及城市绿地植物的科学选配与空间优化提供依据,并为构建基于植物的大气污染生物监测与生态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的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WEU)、南京林业大学新庄校区(NJFU)和南京大学仙林校区(NJU)为研究区域,选取7种常见攀缘植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叶片中PAHs的含量、组分特征、来源判别及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不同植物种类在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能力及组分选择性上表现出显著差异,7种攀缘植物叶片中PAHs总含量为958.47~1734.14 ng·g^(-1)(干重),其中地锦和常春藤的富集能力显著高于其他物种。不同校园PAHs污染程度的差异主要受交通排放和餐饮源影响,NJFU采样点植物叶片中PAHs含量普遍高于WEU和NJU。7种攀缘植物叶片中环(3环和4环)PAHs为主要成分,其次为高环,轻环含量最低。植物叶片中PAHs主要来自石油类产品的不完全燃烧和柴油燃料混合源。BaA和BbF是对致癌性贡献最大的PAHs单体。尽管通过呼吸暴露途径的风险较低,但皮肤接触和摄食途径可能对人体,尤其是成年人群构成一定的致癌风险,女性相较男性对PAHs更为敏感。【结论】揭示了攀缘植物叶片对PAHs的物种选择性富集规律与源解析机制,验证了其在大气污染生物监测与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潜力:植物种类是影响大气有机污染物沉积和分布的重要因素;人为源排放在校园环境大气污染形成中具有主导作用;高校典型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石油类产品的不完全燃烧和柴油燃料混合源;经由摄食和皮肤接触的暴露途径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绿色空间 攀缘植物 多环芳烃 组分特征 累积特征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武啸言 姚林林 +2 位作者 李诗宇 史建波 江桂斌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84,共19页
取代多环芳烃(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PAHs)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一般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排放以及多环芳烃的环境转化,因具有生物毒性作用而愈加受到关注.作为高风险新型污染物,S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潜... 取代多环芳烃(substitute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SPAHs)是一类重要的多环芳烃衍生物,一般来自人类活动的直接排放以及多环芳烃的环境转化,因具有生物毒性作用而愈加受到关注.作为高风险新型污染物,SPAHs环境暴露引起的潜在健康危害不容忽视.掌握SPAHs的检测方法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赋存现状,将为进一步开展该类化合物的全面环境监测和人体暴露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报道,总结了氧化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氯代多环芳烃以及溴代多环芳烃四类SPAHs在不同基质中的前处理方法以及分析方法,讨论了其在多种环境、生物、食物中的赋存水平和分布特征,并基于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多环芳烃 环境样品 前处理方法 分析方法 环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PAHs不可萃取组分及其对源解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尔瑄 李小水 +4 位作者 秦世斌 刘威杰 李欢 叶子杨 祁士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16-3924,共9页
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硅烷化与酸化组合法分析了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不可萃取组分浓度,探究其对PAHs污染及来源解析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不可萃取组分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样品中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使3环PAHs的占比... 以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硅烷化与酸化组合法分析了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不可萃取组分浓度,探究其对PAHs污染及来源解析研究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不可萃取组分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样品中PAHs的浓度和组成特征,使3环PAHs的占比由可萃取组分中的(19.78%±8.80%)升高到总浓度中的(32.97%±11.16%).PAHs不可萃取组分占比与有机碳和粒度未呈现显著强相关性,更多是受目标物总浓度和污染来源的影响.来源解析表明,考虑不可萃取组分后,主要污染来源由交通排放源(46.91%)转变为生物质和煤炭燃烧源(40.70%).不可萃取组分对PAHs来源解析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多环芳烃 不可萃取组分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市售烟熏液特性评价及其在熏泥鳅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梅兰 刘杨柳 +3 位作者 马爱进 高培宇 桑亚新 孙纪录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01-310,共10页
为探究不同烟熏液的特性及其对熏泥鳅品质的影响,对三种市售烟熏液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抑菌性能以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 为探究不同烟熏液的特性及其对熏泥鳅品质的影响,对三种市售烟熏液的理化性质、抗氧化能力、抑菌性能以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含量进行测定,并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三种烟熏液中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差异分析。通过色泽和感官评定,研究不同烟熏液对熏泥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木C-10-02烟熏液的综合特性最好,其pH为2.38,酚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4.76 mg/mL和3.35 g/100 mL,抗氧化能力和抑菌性能优于其他两种烟熏液。三种烟熏液中均未检出苯并[a]芘,PAHs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通过GC-IMS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化合物,以酚类和羰基化合物为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发现三种烟熏液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出8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VIP>1,P<0.05),分别为4-甲基愈创木酚、丙醇、3-羟基-2-丁酮单体、异丙醇二聚体、丁醛单体、异丁醛单体、2,6-二甲氧基苯酚和丙酸乙酯。此外,硬木C-10-02烟熏液熏制的泥鳅的色泽、滋味与质地最好,总体可接受度最高。该研究结果为液熏泥鳅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熏液 酚类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环芳烃 熏泥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真空离心浓缩-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M_(2.5)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毛亭枫 路凌怡 +3 位作者 钱杰峰 徐睿 袁安杰 倪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95-801,共7页
将处理后的滤膜置于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中以采样速率800 L·min^(−1)连续采样22 h,将该滤膜平均分割成8份,取其中一份剪碎后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5 mL乙腈,涡旋30 s,于20℃超声提取30 min,离心10 min,再加入10 mL乙腈重复提取1次... 将处理后的滤膜置于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中以采样速率800 L·min^(−1)连续采样22 h,将该滤膜平均分割成8份,取其中一份剪碎后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15 mL乙腈,涡旋30 s,于20℃超声提取30 min,离心10 min,再加入10 mL乙腈重复提取1次,合并2次提取液,过0.45μm滤膜,于50℃真空离心浓缩至近干,用乙腈定容至1.0 mL,混匀,过0.45μm滤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滤液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以Agilent Eclipse PAH RRHD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水-乙腈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在0.02~1.0 m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为0.003~0.033 ng·m^(−3)。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0.8%~11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8)为2.6%~7.1%。方法用于某监测点全年PM2.5样品的分析,不同季节下16种多环芳烃的检出总量为0.52~2.53 ng·m^(−3),检出总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声提取 真空离心浓缩 PM_(2.5)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及灰尘中多环芳香类污染物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玲池 郝炜伟 +1 位作者 王子倩 田密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4-1280,共17页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及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准确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大气及灰尘中PACs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人体健康...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PACs)多具有较高的毒性,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及口腔摄入进入人体.因此,准确评估其人体健康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大气及灰尘中PACs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国内人体健康风险现状,重点对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不确定性进行了探讨,并对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改进提出了建议.终身致癌风险增量模型能较好地评价大气及灰尘中PACs各种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是目前运用最为普遍且认可度较高的方法.但该方法中人体生理学参数在选择上应尽量采用本地调研结果,其中一些毒理学参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降低其不确定性.概率风险评估可以反应更真实的健康风险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多依据.此外,在前期研究中被忽略的方面,如大气气相PACs以及皮肤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也同样重要.本文可为准确评估PACs的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香类污染物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模型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炸制油循环次数对炸鸡腿风味和多环芳烃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金龙 黄德伟 +4 位作者 程慧琳 刘跃 扈莹莹 张浪 徐宝才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273,共7页
探究不同间歇炸制(intermittent frying,I-F)油循环次数(1、2、3、4和5)对炸鸡腿理化性质、风味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炸鸡腿的水分含量和L^(*)值显著降低(P<0.05)... 探究不同间歇炸制(intermittent frying,I-F)油循环次数(1、2、3、4和5)对炸鸡腿理化性质、风味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炸鸡腿的水分含量和L^(*)值显著降低(P<0.05),但pH值无显著变化(P>0.05)。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大豆油的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活性物质值显著增加(P<0.05)。在炸鸡腿中共检出81种挥发性化合物,随着循环次数从1增加到5,炸鸡腿中总PAHs含量从21.44 ng/g增加到33.55 ng/g(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AHs的形成与油脂氧化和吡嗪类化合物呈正相关,而与烯烃化合物呈负相关。本研究为降低油炸肉制品中PAHs形成和改善其品质特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鸡腿 间歇性油炸 风味 多环芳烃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介导沉积物中菲的微生物降解机制
20
作者 王鸿洋 尤佳 +2 位作者 晏再生 江和龙 叶华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8-222,共15页
制备两种不同形态的磁铁矿(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对不同形态磁铁矿介导下沉积物中PAHs的生物降解影响进行了探究.在有氧条件下,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未明显降低沉积物PAHs总含量.为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氧化还原... 制备两种不同形态的磁铁矿(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对不同形态磁铁矿介导下沉积物中PAHs的生物降解影响进行了探究.在有氧条件下,纳米Fe_(3)O_(4)和微米Fe_(3)O_(4)未明显降低沉积物PAHs总含量.为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磁铁矿对PAHs的厌氧生物降解影响,以菲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富集和培养沉积物中的相关降解菌群落,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投加两种形态的磁铁矿进行培养实验,发现投加Fe_(3)O_(4)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菲的厌氧生物降解.在没有外加电子受体的条件下微米Fe_(3)O_(4)能显著促进菲的降解,而在硫酸盐或硝酸盐处理组中纳米Fe_(3)O_(4)对菲降解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菲降解速率常数是对照组的1.39倍.电子传递体系(ETS)活性结果表明,投加Fe_(3)O_(4)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呼吸活性.纳米Fe_(3)O_(4)处理组和微米Fe_(3)O_(4)处理组的ETS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41.7%~511.2%和113.8%~141.1%.微生物群落结构表明,投加Fe_(3)O_(4)增加了芳香化合物降解菌Hydrogenophaga及Ignavibacterium的丰度;相对于微米Fe_(3)O_(4),纳米Fe_(3)O_(4)提高了PAHs降解菌Achromobacter和Ensifer的丰度.另外,纳米Fe_(3)O_(4)可能通过释放更多的Fe(Ⅱ)和Fe(Ⅲ)来介导微生物间的电子转移.这些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磁铁矿在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污染沉积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电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