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散射法研究多元醇对加热卷烟烟雾光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朱龙杰 曹毅 +5 位作者 吴昌健 刘梦梦 王珂清 陈蕊 张媛 朱怀远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共12页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 【目的】掌握多元醇在加热卷烟中的烟气释放特性。【方法】使用基于光散射原理的烟气特性检测仪分析多元醇及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在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复合体系下,研究加热卷烟主要成分在不同部分中的质量分布规律及加热温度对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在单一多元醇体系中,5种多元醇加热卷烟烟雾散射光强度的整体大小顺序为甘油>1,3-丁二醇>1,2-丙二醇>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400>PEG600。(2)在复合多元醇体系中,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相较单一多元醇的烟雾散射光强度提升明显且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复合多元醇加热卷烟的烟雾散射光强度均明显大于甘油加热卷烟。(3)多元醇加热卷烟主要成分的质量分布差异明显,水分主要在烟气中,烟碱主要在滤嘴降温段和烟芯段,甘油主要在烟芯段,而1,2-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主要在滤嘴降温段。(4)复合多元醇的释放率和转移率较甘油均有较大提升,但与烟碱的释放协同性低于甘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散射法 加热卷烟 多元醇 散射光强度 主要成分 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polyol法制备纳米金属镍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小兵 刘先松 +2 位作者 Udi Meridor Aviad Frydman Aharon Gedanken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3-556,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polyol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范围在5~10nm、100~180nm的单分散Ni球,对其磁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用XRD和EDAX,接着用TEM和MFM分别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并用VSM和SQUID进一步讨论了铁磁/反铁磁的界面耦合效应。XRD显示该... 采用微波辅助polyol法成功地制备了直径范围在5~10nm、100~180nm的单分散Ni球,对其磁性进行了测量分析。用XRD和EDAX,接着用TEM和MFM分别对制备的样品进行测试,并用VSM和SQUID进一步讨论了铁磁/反铁磁的界面耦合效应。XRD显示该样品是面心立方结构,EDAX数据表明制备过程中镍球被轻微氧化,MFM和TEM观察结果显示样品金属镍是比较理想的球型,VSM测试结果表明Ni纳米球具有典型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Ni球 微波辅助polyol还原法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纳米晶体的微波辅助polyol法可控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成文 刘先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微波辅助polyol法合成多种形态的镍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镍纳米晶体的磁性能。XRD结果显示,样品为面心立方结构;TEM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 通过微波辅助polyol法合成多种形态的镍纳米晶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样品的结构和微观形貌,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镍纳米晶体的磁性能。XRD结果显示,样品为面心立方结构;TEM结果显示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可以得到单分散的球状、链状、头发状镍纳米晶体。VSM分析结果,表明头发状镍纳米晶体具有典型的铁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纳米晶体 微波辅助polyol 可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双键调控植物油基控释肥膜材性能的机制
4
作者 刘子瑞 张峰 +5 位作者 庞敏晖 何文天 李鸿雁 谷佳林 高利娟 李丽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2-993,共12页
[目的]植物油碳碳双键是形成羟基的前体,探究不同植物油中的碳碳双键对多元醇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表征测试以其合成的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包膜的结构和性能,来表征碳碳双键、多元醇理化性质和聚氨酯包膜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揭示碳碳... [目的]植物油碳碳双键是形成羟基的前体,探究不同植物油中的碳碳双键对多元醇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通过表征测试以其合成的多元醇制备的聚氨酯包膜的结构和性能,来表征碳碳双键、多元醇理化性质和聚氨酯包膜性能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揭示碳碳双键对于包膜性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供试原始材料为亚麻籽油(LO)、大豆油(SO)、橄榄油(OO)和棕榈油(PO),采用环氧开环法合成了4种植物油多元醇,依次标记为LOP、SOP、OOP、POP;在包衣机内将上述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在尿素颗粒表面进行原位固化成膜(分别记为LPU、SPU、OPU和PPU),制备了4种植物油基包膜尿素,分别标记为LPCU、SPCU、OPCU、PPCU。分析了植物油多元醇的羟值、酸值、黏度等指标,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表征了多元醇及膜材微观结构。采用水泡法和土培法测试了包膜尿素的氮素累积释放率。最后,采用LPCU进行了快菜盆栽试验。[结果]LO、SO、OO和PO的C=C数量分别为5.71、4.26、4.29和1.97,改性后,4个产物的FTIR均显示出3500 cm-1附近的羟基伸缩振动峰和1H NMR在3.60 ppm处与羟基相邻的亚甲基质子峰,表明成功合成了4种植物油多元醇。LOP、SOP、OOP、POP的羟值依次为194、137、141、132 KOH mg/g,官能度分别为4.4、3.6、3.8、2.6,黏度分别为1431、2016、2858、746 mPa·s。植物油多元醇与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聚氨酯膜在1250~1000 cm^(-1)的C-O伸缩振动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LPU、SPU、OPU、PPU 4个膜中C-O拟合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15%、15.43%、11.03%和10.70%,而C=O拟合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4.20%、4.15%、3.53%和3.46%。以上4个膜材制备的包膜尿素LPCU、SPCU、OPCU和PPCU的初始释放率分别为1.7%、1.9%、1.0%和2.4%,均低于2.5%,表明包膜均匀完整,养分释放期依次为56、35、35、14天,只有PPCU控释性能未达到要求。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3 g尿素,施植物油基包膜尿素LPCU 2.17 g(减氮30%)不减产。[结论]植物油中的碳碳双键含量和位置,影响着改性后植物油多元醇的理化性质以及形成的聚氨酯膜的结构和功能,共轭三烯烃、双烯烃碳碳双键含量高的植物油改性后的羟值高,接枝羟基后制备的控释膜材交联密度高,包膜尿素控释效果好。但是能够形成优质膜材的植物油碳碳双键数量的低限,以及不同位置碳碳双键的数量低限还需要研究。同时,提高改性植物油羟值的工艺也还需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多元醇 碳碳双键 控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的环氧化植物油开环过程中指标监测研究
5
作者 李文龙 叶子寒 +4 位作者 王琰 孙悦文 毕艳兰 彭丹 李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49,共6页
为满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植物油基多元醇性能的在线快速检测,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合成了57个不同羟基含量的植物油基多元醇[羟基值(KOH)94.1~229.4 mg/g、环氧值0~3.68%、聚合羟基值(KOH)85.1~207.5 mg/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 为满足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对植物油基多元醇性能的在线快速检测,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合成了57个不同羟基含量的植物油基多元醇[羟基值(KOH)94.1~229.4 mg/g、环氧值0~3.68%、聚合羟基值(KOH)85.1~207.5 mg/g],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对样品进行扫描,以43个样品作为建模集,14个样品作为验证集,建立基于FTIR的不同植物油基多元醇的羟基值、环氧值和聚合羟基值的定量模型。考察了归一化、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多元散射校正、正交散射校正(OSC)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定量模型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建模波段,并比较了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法(PLS)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R)3种建模方法的建模效果。结果表明:使用OSC预处理方法得到的羟基值、环氧值和聚合羟基值PLS模型的校正集均方根误差,相比于原始数据PLS模型分别降低12.2%、12.2%和13.0%;羟基值、环氧值和聚合羟基值建模的最佳波段分别为500~4 000 cm^(-1)、800~900 cm^(-1)、1 000~1 200 cm^(-1);羟基值和聚合羟基值模型的最佳建模方法为PLS,环氧值模型的最佳建模方法为PLS和PCR,羟基值、环氧值和聚合羟基值最优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8以上。综上,采用FTIR技术在线快速检测植物油基多元醇羟基值、环氧值和聚合羟基值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植物油基多元醇 羟基值 环氧值 聚合羟基值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多元醇催化转化制备二醇
6
作者 宋顺明 张敬雯 +3 位作者 张良清 邱佳容 陈剑锋 曾宪海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52,共25页
二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丁二醇等)在化工、医疗、生物以及农业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二元醇主要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制备,但是化石资源有限的储量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寻找一条可持续的、绿色的二... 二元醇(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丁二醇等)在化工、医疗、生物以及农业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二元醇主要以化石资源为原料制备,但是化石资源有限的储量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寻找一条可持续的、绿色的二元醇生产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资源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有机碳资源,以生物质基多元醇为原料制备二元醇有望克服化石资源的短缺并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基多元醇(甘油、赤藓糖醇、木糖醇和山梨醇)催化转化制备二醇催化剂的最新进展,总结了近年来多元醇催化氢解制备二醇的催化类型(外源氢体系和原位氢源体系)、催化效率、反应溶剂、反应途径、催化机制和催化稳定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质基多元醇高效催化转化为二元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二醇 催化剂 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热双重固化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浩宇 杜鹃 罗艳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满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涂层的硬度要求以及避免添加胺类中和剂,以二异氰酸酯、磺酸盐多元醇等为原料,合成过程中引入双键和环氧基团,制备了可UV/热双重固化的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SWPU)乳液。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进... 为满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上涂层的硬度要求以及避免添加胺类中和剂,以二异氰酸酯、磺酸盐多元醇等为原料,合成过程中引入双键和环氧基团,制备了可UV/热双重固化的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SWPU)乳液。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探究了R值(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和磺酸盐多元醇用量对SWPU分散体粒径,胶膜的力学性能、水接触角、吸水率和热稳定性以及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分散体粒径逐渐增大,涂层硬度提升,当R值为1.6时,涂层硬度高且分散体性能相对稳定。而随着磺酸盐基团含量上升,分散体粒径逐渐下降,当磺酸盐多元醇含量为6%时,固化后涂层硬度达到3H,柔韧性1 mm,附着力0级,涂层水接触角为68.2°,吸水率为8.85%,同时胶膜也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所制备的改性磺酸型水性聚氨酯涂料能够满足目标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热双重固化 磺酸盐多元醇 水性聚氨酯涂料 涂层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醇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及其抗老化机理研究
8
作者 李睿仪 廖卢艳 +1 位作者 吴卫国 任贤龙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42,共8页
在传统鲜湿米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添加量的多元醇(木糖醇、甘油、异麦芽酮糖醇)对鲜湿米粉质构特性、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复合多元醇的最佳添加量,并利用傅里叶红外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 在传统鲜湿米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添加量的多元醇(木糖醇、甘油、异麦芽酮糖醇)对鲜湿米粉质构特性、蒸煮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复合多元醇的最佳添加量,并利用傅里叶红外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复合多元醇在鲜湿米粉中抗老化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籼米粉质量为基准,当木糖醇、甘油和异麦芽酮糖醇添加量分别为4%、8%和1%时,复合多元醇鲜湿米粉(CPRN)贮藏后硬度相比原样米粉(RN)降低,弹性升高,综合品质最佳。Avrami方程表明,复合多元醇有效延缓了鲜湿米粉的老化速率;与RN相比,CPRN中多元醇的羟基与淀粉形成的氢键阻碍了双螺旋结构形成,其短程有序量和相对结晶度在贮藏7 d后分别下降了7.25%、27.71%,并且凝胶结构更致密,表面更光滑。因此,复合多元醇抑制了鲜湿米粉的老化,并改善了鲜湿米粉贮藏期的食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 鲜湿米粉 蒸煮品质 质构特性 抗老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桐油基多元醇制备环氧树脂的研究
9
作者 李奕彤 陈祉含 +2 位作者 张中华 齐华春 牛笑一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桐油酸甘油酯与多元醇在碱的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桐油基多元醇。在碱性环境下,对桐油基多元醇进行开环和闭环两步环氧化,合成得到环氧树脂。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aOH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桐油基环... 桐油酸甘油酯与多元醇在碱的催化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桐油基多元醇。在碱性环境下,对桐油基多元醇进行开环和闭环两步环氧化,合成得到环氧树脂。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aOH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桐油基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合成条件为:NaOH添加量为双酚A质量的0.42,反应温度为79℃,反应时间为7.3 h,此时桐油基环氧树脂的胶合强度为0.7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桐油 桐油基多元醇 双酚A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聚氨酯胶黏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汪宏生 叶韧 +2 位作者 张代晖 桂成胜 王春鹏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以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油脂基氢化二聚酸(Pripol 1009)和生物基1,4-丁二醇(bio-BDO)为原料,采用酯交换/酯化-熔融缩聚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00的聚(2,5-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co-氢化二聚酸丁二醇酯)二醇(PBDF-20 dio... 以生物基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DMFD),油脂基氢化二聚酸(Pripol 1009)和生物基1,4-丁二醇(bio-BDO)为原料,采用酯交换/酯化-熔融缩聚法制备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00的聚(2,5-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co-氢化二聚酸丁二醇酯)二醇(PBDF-20 diol),随后以PBDF-20 diol聚酯多元醇为软段、以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4,4′-MDI)和bio-BDO为硬段,采用溶液加聚法制备得到生物基聚氨酯,并采用多种方法对生物基聚氨酯以及粘接试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BDF-20 diol酸值和羟值满足指标要求,相应的生物基聚氨酯为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弱结晶性聚合物,其分散相长周期为13.4 nm;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分别为35.5和154.1℃,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4.5 MPa和352%。利用该聚氨酯胶膜压制的竹材和桦木胶合板,剪切强度远高于传统三醛胶,尤其在不锈钢上表现出极佳的粘接性能,搭接剪切强度为(28.27±0.63)MPa,在桦木胶合板上的甲醛释放量<0.025 mg/m^(3),符合GB/T 39600—2021 E_(NF)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酯多元醇 聚氨酯 微相分离 E_(NF)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I型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聚合物多元醇
11
作者 刘禄麒 王新灵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7-244,共8页
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丙基-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大分子分散稳定剂,并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腈(AN)共聚,最终制得一种高固含量、低黏度的聚合物多元醇(POP)。通过旋转式黏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 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丙基-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大分子分散稳定剂,并通过分散聚合的方法将其与苯乙烯(ST)、丙烯腈(AN)共聚,最终制得一种高固含量、低黏度的聚合物多元醇(POP)。通过旋转式黏度计、扫描电镜等研究了该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封端比例(异氰酸酯基团与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n(—NCO)∶n(—OH))、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质量分数及作为溶剂的聚醚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多元醇黏度和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分子分散稳定剂的封端比例为0.8∶6~1∶6、质量分数为4%时,采用较低分子量的聚醚作为溶剂,可制得高固含量(大于40%)、低黏度(小于4500 mPa·s)的聚合物多元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分散稳定剂 聚合物多元醇 分散聚合 低黏度 高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多元醇的合成探究
12
作者 郑伟平 朱忠朋 +3 位作者 陶志平 赵杰 伏朝林 贾丹丹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59,共6页
通过选用合适的进料方式,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催化环氧单体和醇或酚发生聚合反应,可制备不饱和度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反应的收率和产品的品质,因此控制合适的催化剂... 通过选用合适的进料方式,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催化环氧单体和醇或酚发生聚合反应,可制备不饱和度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反应的收率和产品的品质,因此控制合适的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是聚醚制备的关键。不同的酚和醇作为起始剂时,随着链长的增加,其反应活性逐渐降低,需较多的催化剂和较长的反应时间以实现高的反应收率。和环氧丙烷相比,环氧丁烷因位阻的增加,其反应活性有所降低,需较多的催化剂方可制备设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产物。当环氧丙烷和环氧丁烷同时作为反应的环氧单体时,可通过调节二者的进料比例,共聚制备结构多变的聚醚产物。采用本方法制备的聚醚产物溴值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度指数基本在1.10以下,且产物经后处理后,可使水质量分数保持在0.2%以下,钾离子质量分数在1μg/g以下,产品品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多元醇 氢氧化钾 环氧丙烷 环氧丁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调控多元醇与2-硝基芳烃的选择性氢转移反应
13
作者 张瑶瑶 刘珊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5-42,共8页
将生物质衍生多元醇选择性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是可持续化学领域的一项艰巨挑战.虽然氢转移策略已成为替代传统还原胺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但在多元醇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难以精确调控C—C键选择性断裂的难题.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不同催... 将生物质衍生多元醇选择性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是可持续化学领域的一项艰巨挑战.虽然氢转移策略已成为替代传统还原胺化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但在多元醇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难以精确调控C—C键选择性断裂的难题.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不同催化体系调控多元醇选择性C—C键的裂解,从而生成不同含氮化合物的方法.该体系无需外加还原剂,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合成了喹喔啉及吲哚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底物普适性研究表明,含富电子基团(或缺电子基团)的芳胺及吲哚底物均能以中等至优异产率获得目标产物.该策略突破了传统还原胺化对苛刻条件与外源还原剂的依赖,为生物质转化提供了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醇 氢转移策略 N-杂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多元醇制备的含氟光固化涂料的性能研究
14
作者 谭增辉 韩泽宇 +2 位作者 魏玮 李小杰 刘敬成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6,共8页
以二氧化碳多元醇(PPC2000)、十三氟辛醇(TFO)、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PC-IPDI-HEA)和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F-PPC-IPDI-HEA)。并将二者混拼,添加光引发剂、活性... 以二氧化碳多元醇(PPC2000)、十三氟辛醇(TFO)、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聚碳酸亚丙酯型聚氨酯丙烯酸酯(PPC-IPDI-HEA)和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F-PPC-IPDI-HEA)。并将二者混拼,添加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剂、消光粉和聚酰胺粉末,制备了一系列含氟光固化涂料。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光固化涂料的双键转化率、吸水率、热稳定性、接触角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光引发剂1173的用量为5%时,涂料具有较高的双键转化率(92%)、良好的热稳定性、优异的耐化学品性;当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用量达到5%时,涂层水接触角达103°,十六烷接触角58°,吸水率仅为0.54%,具有良好的疏油性和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 聚氨酯丙烯酸酯 二氧化碳多元醇 氟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塔共沸精馏工艺降低聚合物多元醇回收溶液中的水含量
15
作者 胡帅 毕丰雷 +3 位作者 李隽森 王瀚彬 唐鑫 贺来宾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4-833,共10页
为降低聚合物多元醇生产过程中含异丙醇的回收溶液中的水含量,结合三元相图分析,设计了双塔共沸精馏耦合工艺流程,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NRTL-RK热力学模型对部分物性参数进行修正,研究了理论塔板... 为降低聚合物多元醇生产过程中含异丙醇的回收溶液中的水含量,结合三元相图分析,设计了双塔共沸精馏耦合工艺流程,基于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工艺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采用NRTL-RK热力学模型对部分物性参数进行修正,研究了理论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进料温度、回流比、冷凝温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双塔共沸精馏耦合工艺流程合理、可靠。C1最佳工艺条件:塔压(塔顶)为101.325 kPa、理论板数为50、进料板为第10块板、进料温度为25℃、回流比为1.4;C2最佳工艺条件:塔压(塔顶)为101.325 kPa、理论板数为50、精馏量为700 kg/h、进料板为第11块板、进料温度为73.2℃。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实现回收溶液中水分的高效分离,回收溶液中水含量低于15×10^(-6)(w),对聚合物多元醇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和操作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多元醇 异丙醇 共沸精馏 水含量 丙烯腈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酯多元醇的制备及其在亲水泡沫中的应用
16
作者 郭勇生 张永 +2 位作者 伊浩 刘广臣 张文博 《皮革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4,共6页
以聚乙二醇和己二酸为原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得分子链中含有酯键的聚醚酯多元醇(PG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泡沫材料,考察了PGA相对分子质量对亲水性聚... 以聚乙二醇和己二酸为原料,通过酯化–缩聚反应制得分子链中含有酯键的聚醚酯多元醇(PG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凝胶色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两步法制备了亲水性聚氨酯泡沫材料,考察了PGA相对分子质量对亲水性聚氨酯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PGA中兼具酯键和醚键,且当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100时,所制备的亲水性聚氨酯泡沫材料手感舒适,力学性能优异、溶胀倍率低、吸水性能好,可用于医用敷料、柔性传感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酯多元醇 酯键 醚键 亲水性聚氨酯泡沫 医用敷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铁无砟轨道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研制及应用
17
作者 倪国章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6,共8页
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受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和恶劣服役环境影响,部分地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线路平顺性及列车安全运行。鉴于运营高铁工程运维“不中断”行车和“天窗点”短时间作业特点,提出了无砟轨道“毫米级”高精度... 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后,受列车长期动载作用和恶劣服役环境影响,部分地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线路平顺性及列车安全运行。鉴于运营高铁工程运维“不中断”行车和“天窗点”短时间作业特点,提出了无砟轨道“毫米级”高精度注浆抬升材料的性能指标,通过选取合适的注浆抬升材料合成原料,分析了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发泡剂、催化剂、泡沫稳定剂、浆液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制了适用于运营高铁无砟轨道注浆修复的双组分聚氨酯类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及配比,历经中试检测和模拟试验验证了材料的适用性,并成功应用于某城际铁路无砟轨道抬升修复工程。研究表明:H3006、ZS3035(复合聚醚多元醇)、去离子水(发泡剂)、A33、DBTDL(复合催化剂)、AK-8805(泡沫稳定剂)配比为30∶70∶0.6∶1.2∶1.6∶3.0时是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A组分浆液的最佳配比,B组分浆液为等质量的PAPI(异氰酸酯);中试检测的注浆抬升材料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目标值,模拟试验的注浆抬升控制精度在1 mm以内,满足无砟轨道注浆抬升施工要求;注浆修复后线路线形平顺,逐级提速恢复常速并已正常运行多年,实践证明研制的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可用于运营高铁无砟轨道不均匀沉降的注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高铁 不均匀沉降 复合聚醚多元醇 异氰酸酯 高聚物注浆抬升材料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Ru Catalysts Prepared by a Modified Polyol Proces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被引量:1
18
作者 ZHANG Junmin ZHU Fangfang +2 位作者 ZHANG Kunhua LIU Weiping GUAN Weiming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22-226,共5页
Supported PtRu/C catalysts used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modified polyol metho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cyclic voltammograms (CVs) were ... Supported PtRu/C catalysts used i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s) were prepared by a new modified polyol metho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cyclic voltammograms (CVs)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PtRu/C catalyst.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tRu nanoparticles with small average particle size (≈2.5 nm), and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carbon support. The PtRu/C catalyst exhibit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anti poisoned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JM PtRu/C. It is imply that the modified polyol method is efficient for PtRu/C catalyst prepa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Ru/C catalysts modified polyol method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素低聚物衍生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霍淑平 刘贵锋 +3 位作者 霍美玉 金灿 吴国民 孔振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8,共6页
针对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活性低、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从木质素高效可控降解、分子结构定向化学修饰以及复合功能化等方面出发,开展了木质素可控氢化降解以及基于木质素低聚物衍生聚氨酯泡沫(PUFs)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以N... 针对木质素分子结构复杂、反应活性低、高值化利用不足等问题,从木质素高效可控降解、分子结构定向化学修饰以及复合功能化等方面出发,开展了木质素可控氢化降解以及基于木质素低聚物衍生聚氨酯泡沫(PUFs)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研究。以Ni/ZrO_(2)/Hβ为催化剂,对木质素进行部分还原降解获得了高酚羟基含量的活性木质素低聚物,继而经氧丙基化改性,制备了高反应活性的木质素低聚物多元醇(LOP),通过^(31)P NMR和^(1)H NMR表征分析了木质素低聚物及LOP,探讨了木质素低聚物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将LOP与大豆油多元醇复配构建了全生物基PUFs材料,考察了LOP的结构及用量等对PUFs材料的微观结构、形貌及其物理化学性能的作用与影响规律,探明了不同性能木质素低聚物衍生PUFs材料的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LOP的加入会导致PUFs材料的泡孔减小,闭孔率增加,进而有效改善PUFs力学性能和高温热稳定性,通过对LOP用量的调节,可实现不同强度PUFs的高效制备(压缩强度0.27~0.6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低聚物 多元醇 聚氨酯 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涂料废弃物的化学降解及其资源化利用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华 方学镇 +2 位作者 沈祝 张欣宇 王静娴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以一缩二乙二醇作为醇解剂对聚氨酯涂料废弃物进行醇解,回收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并将再生多元醇与商用多元醇混合作为原料制备再生聚氨酯泡沫。采用FTIR、GPC、TG及SEM等对再生多元醇及再生聚氨酯泡沫进行了分析测试表征,对再生多元醇及... 以一缩二乙二醇作为醇解剂对聚氨酯涂料废弃物进行醇解,回收低分子量的多元醇,并将再生多元醇与商用多元醇混合作为原料制备再生聚氨酯泡沫。采用FTIR、GPC、TG及SEM等对再生多元醇及再生聚氨酯泡沫进行了分析测试表征,对再生多元醇及再生聚氨酯泡沫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一步将再生多元醇与商用多元醇混合,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再生多元醇与聚醚多元醇在分子结构上具有一致性,且符合制备聚氨酯泡沫的性能要求;正交试验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反应试剂比1∶2,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2 h,催化剂添加量1.3%,在此条件下,醇解产物的提取率为36.8%,羟值为384.6 mgKOH/g,黏度为476 mPa·s;当再生多元醇在总多元醇中的比例为33%时,所制备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孔隙结构及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涂料 醇解 多元醇 回收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