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C、PFS对洗毛废水絮凝效果及作用机理的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栋 赵书平 林海英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作者采用PAC(聚合氯化铝)/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PFS(聚合硫酸铁)/PAM两种复合絮凝剂分别进行了洗毛废水的絮凝实验研究,同时跟踪了过程中的粒径变化。实验表明:(1)PAC不仅能去除废水中的乳化胶体,还能结合游离的LAS,PFS只能去除乳化... 作者采用PAC(聚合氯化铝)/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PFS(聚合硫酸铁)/PAM两种复合絮凝剂分别进行了洗毛废水的絮凝实验研究,同时跟踪了过程中的粒径变化。实验表明:(1)PAC不仅能去除废水中的乳化胶体,还能结合游离的LAS,PFS只能去除乳化胶体;(2)PAC与废水胶体生成一次性絮体的粒径约30μm,过量的PFS却能导致絮体的解体;(3)对于LAS类洗涤废水,PAC/PAM复配絮凝效果较好,LAS去除率高达97%,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毛废水 聚合氯化铝 聚合硫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与CTS复合絮凝剂在高浓度养猪废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柴琴琴 刘建伟 +3 位作者 呼世斌 王娇娇 赵娜 魏丽琼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90-1897,共8页
采用絮凝法对猪粪废水进行絮凝烧杯试验,探讨絮凝剂的选择、废水pH、聚合氯化铝(PAC)与壳聚糖(CTS)用量对废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3-N)、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CTS复合絮凝剂对猪粪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性... 采用絮凝法对猪粪废水进行絮凝烧杯试验,探讨絮凝剂的选择、废水pH、聚合氯化铝(PAC)与壳聚糖(CTS)用量对废水浊度、化学需氧量(COD_(cr))、氨氮(NH3-N)、总磷(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CTS复合絮凝剂对猪粪废水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该絮凝剂处理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废水pH为6、50g/L PAC的投加量为4mL、5g/L CTS的投加量为21mL,浊度、COD_(cr)、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35%、85.30%、65.50%和75.90%。同时,PAC-CTS复合絮凝剂可将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BOD5/COD_(cr))的比值从0.22提高到0.39,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PAC-CTS复合絮凝剂可作为新型高效絮凝剂应用于猪粪废水的预处理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废水 聚合氯化铝 壳聚糖 复合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滴定测定PAC电荷密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邵青 冷超群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73,共4页
通过胶体滴定法对固体和液体PAC产品进行实验,研究了PAC浓度、pH、盐基度等因素对电荷密度测定的影响规律;当实验pH为5.5左右,混凝剂质量浓度为10~25 mg/L,采用返滴定法可测定PAC的电荷密度。通过对湖水和染料水溶液的混凝脱色实验... 通过胶体滴定法对固体和液体PAC产品进行实验,研究了PAC浓度、pH、盐基度等因素对电荷密度测定的影响规律;当实验pH为5.5左右,混凝剂质量浓度为10~25 mg/L,采用返滴定法可测定PAC的电荷密度。通过对湖水和染料水溶液的混凝脱色实验,表明电荷密度高的PAC产品浊度去除率、脱色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聚合氯化铝pac 胶体滴定法 电荷密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土酸浸法制备PAC管式反应器体积计算
4
作者 张兴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536-1538,1546,共4页
酸浸反应器是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关键设备。基于连续管式反应器具有环境清洁、连续操作和利用率高等优点 ,文章研究了高岭土酸浸连续管式反应器体积的计算方法。指出对影响反应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盐酸的初始浓度、氧化铝浸出率... 酸浸反应器是高岭土制备聚合氯化铝的关键设备。基于连续管式反应器具有环境清洁、连续操作和利用率高等优点 ,文章研究了高岭土酸浸连续管式反应器体积的计算方法。指出对影响反应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盐酸的初始浓度、氧化铝浸出率、反应温度和时间等 ,应加以综合考虑 ,选择适宜的操作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土 聚合氯化铝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2FeO4-PAC-PAM同时去除污水中氨氮、总磷和CODCr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新妍 崔建国 +2 位作者 李红艳 张峰 王朝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58-2362,共5页
以CODCr、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投加高铁酸钾(K2FeO4)、PAC和PAM,对模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污水进行去除试验研究,考察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以CODCr、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投加高铁酸钾(K2FeO4)、PAC和PAM,对模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污水进行去除试验研究,考察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氨氮、总磷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6.18%,82.34%和55.65%。三项污染物浓度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比使用PAC和PAM处理时去除效果显著提高;K2FeO4-PAC-PAM复合体系中,高铁酸钾具有显著的絮凝协同作用;同时发现,PAC和高铁酸钾浓度比以及高铁酸钾与PAC和PAM的投加顺序均会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产生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K2FeO4) 聚合氯化铝(pac) 聚丙烯酰胺(PAM) 氧化絮凝 CODCR 总磷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nO_4-PAC对喀斯特高原湖库DOM的去除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志康 桂昕 +3 位作者 黄川 吴妃 张润宇 朱四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6,共5页
以云贵高原2个喀斯特湖库-红枫湖和阿哈水库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以KMnO_4-聚合氯化铝(PAC)预氧化协同混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对红枫湖DOM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要高于阿哈水库,但是对UV_(254)的控制却呈相... 以云贵高原2个喀斯特湖库-红枫湖和阿哈水库为调查对象,研究了以KMnO_4-聚合氯化铝(PAC)预氧化协同混凝工艺对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去除影响。结果表明,对红枫湖DOM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去除率要高于阿哈水库,但是对UV_(254)的控制却呈相反的趋势;且随着PAC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KMnO_4的适宜投加量,对红枫湖DOM的去除分别为0.1、0.2 mg/L,对阿哈水库DOM的去除为0.3 mg/L。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指纹区的峰频增加,且波数3 300 cm^(-1)处的主峰强度减弱,表明预氧化可以破坏DOM长链的不饱和键,产生低分子量的有机物,PAC的吸附卷扫作用可能是提高DOM去除率的主要机理。KMnO_4-PAC相结合的工艺对高原喀斯特湖库DOM的控制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为当地水厂的工艺技术升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DOM) 高锰酸钾 预氧化 混凝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对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NDMA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丽娟 邓斌 张跃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8-83,共6页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消毒副产物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微污染原水的氨氮含量条件下进行预氯氧化后,先加PAC后加PDDA、先加PDDA后加PAC、同时投加PAC和PDDA、投... 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对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与一氯胺反应形成消毒副产物N-亚硝基二甲胺(NDM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微污染原水的氨氮含量条件下进行预氯氧化后,先加PAC后加PDDA、先加PDDA后加PAC、同时投加PAC和PDDA、投加PAC-PDDA这几种混凝剂投加方式测得NDMA生成质量浓度在30 ng/L左右,与未加PAC时生成NDMA的质量浓度22.80 ng/L相比,加入PAC后生成NDMA含量均稍有增加。各种投加方式下仅改变反应时间、温度、一氯胺或PDDA投加量与形成NDMA的量均不产生影响。在接近实际预氯氧化-复合混凝剂处理微污染原水的模式下,NDMA生成量与反应条件和投加PAC相关,但实质是受投加PAC引起体系pH改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 一氯胺 消毒副产物 N-亚硝基二甲胺(NDMA) 聚合氯化铝(pac)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FeO_(4)-PAC-PAM处理地下水中高浓度硫酸盐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红旺 崔建国 +3 位作者 李红艳 张峰 王朝旭 崔佳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38-142,共5页
以SO_(4)^(2-)的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在高浓度SO_(4)^(2-)模拟地下水中以不同方式投加高铁酸钾(K_(2)FeO_(4))、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考察不同药剂对SO_(4)^(2-)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于SO_... 以SO_(4)^(2-)的去除率作为考察指标,在高浓度SO_(4)^(2-)模拟地下水中以不同方式投加高铁酸钾(K_(2)FeO_(4))、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考察不同药剂对SO_(4)^(2-)的去除效果,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对于SO_(4)^(2-)浓度为1 000 mg/L的原水,加入K_(2)FeO_(4)比单独使用PAC和PAM处理时去除效果显著提高;K_(2)FeO_(4)-PAC-PAM复合药剂对SO_(4)^(2-)的去除率可达46.69%;并且发现K_(2)FeO_(4)和PAC-PAM的投加顺序也会对SO_(4)^(2-)的去除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K_(2)FeO_(4)-PAC-PAM复合药剂体系中,K_(2)FeO_(4)起到显著的絮凝协同作用,从而使高浓度硫酸盐通过强化絮凝作用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硫酸盐 高铁酸钾 聚合氯化铝 聚丙烯酰胺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处理用絮凝剂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研究
9
作者 范雪滢 许玉洁 +4 位作者 吴欣颖 徐志锐 梁嘉慧 林健辉 梅承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3-940,共8页
随着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的广泛使用,其残留在水处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或联合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以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探讨其可能造成的毒... 随着絮凝剂在污水污泥处理过程的广泛使用,其残留在水处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单一或联合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关注。以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为研究对象,通过发光细菌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试验探讨其可能造成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对于单一毒性效应,PFS、PAC和PAM对发光细菌抑制效应的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29.41、71.82和1072.64 mg/L,毒性效应大小为PFS>PAC>PAM。2)对于二元絮凝剂联合毒性效应,PFS-PAM在毒性比为1∶1混合时具有协同作用,而PAC-PAM在毒性比为1∶3和3∶1混合时均存在拮抗作用。3)采用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模型对联合毒性进行预测,PFS-PAM组合实测值与CA模型的预测值相近,而PFS-PAC和PAC-PAM组合实测值与IA模型预测结果相近。4)三维偏差响应面结果显示,试验观测值与CA模型预测值的偏差(dCA)和试验观测值与IA模型预测值的偏差(dIA)会随着絮凝剂浓度变化而变化,CA模型在PFS和PAC浓度较高时拟合程度较好,而对于PAC-PAM体系,IA模型的拟合程度较CA模型好。研究发现,PFS和PAC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效应较强,PFS与PAM混合使用可能会增加毒性效应,对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造成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硫酸铁(PFS) 聚合氯化铝(pac) 聚丙烯酰胺(PAM) 发光细菌 联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复配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兢 杨朝晖 +3 位作者 孙珮石 曾光明 周长胜 阮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14-1019,共6页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多粘类芽孢杆菌(GA1)所产絮凝剂(MBFGA1)与聚合氯化铝(PAC)配合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的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MBFGA1投加量、PAC投加量、pH值、CaCl2投加量、快搅速度.2个响应值为絮凝率和絮体粒径.响应面实验分别拟合出了关于絮凝率和絮体粒径的二次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49和0.8029,表明拟合情况良好.根据2个响应值的分布情况,推算出最适粒径为0.7mm.同时,以絮凝率100%、絮体粒径0.7mm为目标值,确定了最佳复配絮凝条件:MBFGA1 99.75mg/L,PAC 121mg/L,pH 7.3,CaCl2 27mg/L,快搅速度163r/min.通过分析比较,发现PAC在改变胶体表面电位使其脱稳聚沉方面有较强的能力,有利于MBFGA1在絮凝后期吸附架桥作用的发挥.对提高絮凝效果、降低MBFGA1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pac) 复配 响应面分析(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混凝吸附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曼玲 卫艳新 +1 位作者 盛利元 谭秀丽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47-49,共3页
比较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氯硫酸铁(PFCS)在废水处理中的混凝吸附性能,并对絮凝剂的混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聚铁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铝,经改性后的PFCS使用的p... 比较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氯硫酸铁(PFCS)在废水处理中的混凝吸附性能,并对絮凝剂的混凝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聚铁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聚铝,经改性后的PFCS使用的pH范围更宽,混凝除浊效果更好。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经砂滤、絮凝、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水样中CODCr、浊度、色度和SS的去除率均在80%以上,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混凝 吸附 聚合硫酸铁 聚合氯化铝 聚氯硫酸铁 改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制备的聚合氯化铝铁处理高岭土废水 被引量:4
12
作者 鲁桂林 于海燕 +1 位作者 迟松江 毕诗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49-1752,共4页
为回收赤泥中的铝铁成分,解决赤泥污染和占地问题,提出了利用赤泥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新方法.以废水中高岭土为处理对象,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混凝对比实验,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废水pH值、废水浓度、废水温度、盐基度等因素对... 为回收赤泥中的铝铁成分,解决赤泥污染和占地问题,提出了利用赤泥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新方法.以废水中高岭土为处理对象,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混凝对比实验,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废水pH值、废水浓度、废水温度、盐基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pH值、盐基度、废水浓度等对混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较小,PAC最高去浊率为93%,PAFC最高去浊率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 聚合氯化铝铁 赤泥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_2作用下聚合铝的絮凝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冬梅 施周 +1 位作者 王巧 杨鹏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3-67,共5页
在6NTU高岭土原水中,溶入低浓度溶解性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投加聚合铝PAC与新型水处理剂-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止沉降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对SDS与纳米SiO2作用下PAC的絮凝特... 在6NTU高岭土原水中,溶入低浓度溶解性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投加聚合铝PAC与新型水处理剂-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止沉降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对SDS与纳米SiO2作用下PAC的絮凝特性与絮体分形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SDS时,高岭土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SDS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iur方程;PAC对无机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但对SDS的表观去除率较低.SDS阻碍絮凝初絮体的形成.纳米SiO2使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对无机颗粒处理效果较差,但对去除有机物有利.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助凝剂纳米SiO2能促进PAC对无机颗粒与SDS絮凝,处理效果显著.悬浊液中絮体粒径大,有效质量密度增加,沉速加快,分维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纳米材料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吸附等温线 絮凝 分形结构 形态学分析 聚合铝(p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混凝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玉峰 陈克复 +1 位作者 莫立焕 周志明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4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混凝剂用量、助凝剂用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FS对COD、氨氮和悬浮物(SS)去除率... 以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为混凝剂,4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分别考察了pH值、混凝剂用量、助凝剂用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与PFS对COD、氨氮和悬浮物(SS)去除率效果相当,但PAC的脱色效果更佳。相对分子质量700万、离子化度为15%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4)与PAC的复配体系具有最佳的混凝效果,在pH值为6.5、PAC用量为500 mg/L、PAM4用量为5 mg/L的优化工艺条件下,COD、氨氮、色度和SS去除率分别为70.8%、84.8%、72.3%和98.5%。废水的铝含量分析表明,该体系非但没有产生残留铝,而且大幅去除了原水中的铝。处理后废水的紫外吸收光谱表明,有机物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法烟草薄片废水 混凝 聚合氯化铝 聚合硫酸铁 聚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絮凝剂聚硫氯化铝用于处理双螺旋挤压法制浆废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夫山 张瑞霞 +1 位作者 刘廷志 胡惠仁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29,共3页
介绍了采用酸析絮凝、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PAC-CPAM)絮凝、聚硫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PACS-CPAM)絮凝处理双螺旋挤压法制浆废液。实验发现,该废液不适合采用PAC-CPAM絮凝;采用酸析絮凝效果较好;采用PACS-CPAM絮凝效果最好,且CODCr的... 介绍了采用酸析絮凝、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PAC-CPAM)絮凝、聚硫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PACS-CPAM)絮凝处理双螺旋挤压法制浆废液。实验发现,该废液不适合采用PAC-CPAM絮凝;采用酸析絮凝效果较好;采用PACS-CPAM絮凝效果最好,且CODCr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 聚硫氯化铝 絮凝处理 制浆废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预处理洗浴废水中的LAS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新华 林晓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61-164,共4页
以洗浴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铝盐、铁盐及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洗浴废水中的LAS去除效果,筛选出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处理效果较好,进而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的pH,静沉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LAS去除率的影响... 以洗浴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铝盐、铁盐及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洗浴废水中的LAS去除效果,筛选出聚合氯化铝(PAC)作为混凝剂处理效果较好,进而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的pH,静沉时间,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对LA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加量为45mg/L,废水pH值为6.0~8.0,静沉时间为15min,中速(150r/min)搅拌3min,慢速(50r/min)搅拌10min时混凝效果最佳,对LAS的去除率达4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浴废水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合氯化铝 混凝剂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受污染水库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强标 张永华 张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水库水因藻类的污染产生臭味、色度和有机物质含量极大升高;烧杯搅拌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对藻类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且臭味明显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并且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混凝剂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 水库水因藻类的污染产生臭味、色度和有机物质含量极大升高;烧杯搅拌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表明,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对藻类含量高、有机污染严重且臭味明显的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并且高锰酸盐复合药剂与混凝剂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影响,混凝剂后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效果更好,且存在最佳投量1.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 有机物污染 藻类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 聚合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硫氯化铝絮凝效果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俊梅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采用聚硫氯化铝(PACS)为絮凝剂进行废水处理试验,对其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S的SO2-4含量、碱化度、投加量和水的pH对絮凝效果有影响,当Al3+/SO42-(摩尔比)为14~16、碱... 采用聚硫氯化铝(PACS)为絮凝剂进行废水处理试验,对其絮凝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S的SO2-4含量、碱化度、投加量和水的pH对絮凝效果有影响,当Al3+/SO42-(摩尔比)为14~16、碱化度为65%~70%、pH为6~9、PACS投加量为2~4mg/L时,絮凝效果最佳。试验结果还表明,PACS比聚氯化铝(PAC)的絮凝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絮凝剂 聚硫氯化铝 水处理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择性絮凝降低煤泥浮选高灰细泥夹带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翔宇 原超 +1 位作者 梁龙 彭耀丽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74,共4页
针对选煤厂浮选环节高灰细泥污染精煤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将煤泥中的高灰异质矿物絮凝成团,减少浮选过程中的异质细泥夹带,降低浮选精煤灰分的絮凝浮选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2、PAC浓度约为2 mg/L的条件下,... 针对选煤厂浮选环节高灰细泥污染精煤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将煤泥中的高灰异质矿物絮凝成团,减少浮选过程中的异质细泥夹带,降低浮选精煤灰分的絮凝浮选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5.2、PAC浓度约为2 mg/L的条件下,浮选精煤灰分为10.44%,产率为35.97%;在不加入PAC时,浮选精煤灰分为12.7%,产率为41.66%。因此,PAC能有效降低精煤灰分,但同时导致精煤产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煤泥 絮凝剂 浮选 高灰细泥 聚合氯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净水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鸿云 张郁松 +1 位作者 崔洪升 张晓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0年第7期31-33,共3页
用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和水玻璃为原料 ,采用两组分或三组分复配成系列净水剂 ,模拟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制水的工艺条件 ,对黄河原水进行处理试验 ,测定了净化后的余浊度 ,绘制了加药量与余浊度的关系曲线。研究发现聚合硫酸铁、聚合氯... 用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和水玻璃为原料 ,采用两组分或三组分复配成系列净水剂 ,模拟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制水的工艺条件 ,对黄河原水进行处理试验 ,测定了净化后的余浊度 ,绘制了加药量与余浊度的关系曲线。研究发现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和聚多硅酸以 3∶3∶2 (质量比 )复配的净水剂效果最好 ,适用温度范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剂 浊度测定法 复合净水剂 水处理 化学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