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拉萨地块雄村矿集区洞嘎金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詹宏宇 郎兴海 +7 位作者 何青 娄渝明 王旭辉 邓煜霖 谢富伟 王勇 吴昌益 姜楷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5-306,共12页
洞嘎金矿位于南部拉萨地块中段南缘的雄村矿集区,是西藏较早发现的金矿。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雄村矿集区的斑岩矿床,对洞嘎金矿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对洞嘎金矿找矿方向的综合研究。为此,笔者等在系统总结洞嘎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洞嘎金矿位于南部拉萨地块中段南缘的雄村矿集区,是西藏较早发现的金矿。但前人的研究主要针对雄村矿集区的斑岩矿床,对洞嘎金矿的研究程度不高,尤其是缺乏对洞嘎金矿找矿方向的综合研究。为此,笔者等在系统总结洞嘎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综合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成果,探讨洞嘎金矿的找矿方向。洞嘎金矿已发现的金矿体赋存于雄村组凝灰岩中,发育强烈的黄铁绢英岩化,属斑岩型铜金成矿系统外围的热液脉型金矿体。洞嘎金矿的物探、化探异常特征极其类似于雄村2号矿体,并且在空间上连为一体。综合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土壤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笔者等认为洞嘎金矿的深部可能有2号矿体南向延伸的斑岩型矿化,其深部寻找斑岩型矿体的潜力巨大。笔者等研究对于洞嘎金矿的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拉萨地块 雄村矿集区 洞嘎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束外延技术可控制备Ga原子团簇的研究
2
作者 马玉麟 郭祥 丁召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本研究基于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技术在Si(100)衬底表面成功制备金属Ga原子团簇.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其尺寸形貌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第一组对照实验分别在940℃、970℃、1000℃的Ga源温度下制备Ga原子团簇.实验结... 本研究基于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y,MBE)技术在Si(100)衬底表面成功制备金属Ga原子团簇.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其尺寸形貌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第一组对照实验分别在940℃、970℃、1000℃的Ga源温度下制备Ga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Ga源温度的升高导致Ga的蒸发量增加,进而沉积在Si衬底表面的Ga原子增多,Ga原子自组装成团簇,最终表现为Ga原子团簇的高度升高.第二组对照实验分别在3 s、6 s、10 s、40 s、50 s、60 s的沉积时长下制备Ga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沉积时长增加导致团簇的高度逐渐增加,主要由新吸附原子和竞争效应驱动.第三组对照实验分别在0 s、60 s、300 s的退火时长下制备Ga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退火时长的增加导致团簇的高度下降和团簇内的原子重新排列和分布有关.第四组对照实验分别在420℃、500℃的退火温度下制备Ga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升温至500℃退火会促进Ga原子团簇呈现有序排列,是表面原子的热运动和Ga原子团簇与Si(100)的晶格匹配度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E Ga原子团簇 Ga源温度 沉积时长 退火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束外延技术可控制备Bi原子团簇的研究
3
作者 马玉麟 郭祥 丁召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研究基于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Si(111)衬底表面成功制备金属Bi原子团簇.首先,分别在100℃、125℃、150℃、175℃、200℃的生长温度下,制备了大小均一、密度不同的Bi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温度来精细控制Bi原子团簇... 本研究基于分子束外延(MBE)技术在Si(111)衬底表面成功制备金属Bi原子团簇.首先,分别在100℃、125℃、150℃、175℃、200℃的生长温度下,制备了大小均一、密度不同的Bi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生长温度来精细控制Bi原子团簇的密度,当温度升高100℃,密度从1.05×10^(11)cm^(-2)降低至2.5×10^(7)cm^(-2),实现对团簇密度4个数量级的可控调节,并且发现Bi原子团簇密度对生长温度的依赖性符合经典成核理论.其次,分别在10 s、15 s、20 s的沉积时长下,制备了密度相同、尺寸各异的Bi原子团簇.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沉积时长来精细控制Bi原子团簇的尺寸:当沉积时长增加10 s,高度和直径分别从8.5 nm和65 nm增大到13.7 nm和100 nm,实现对团簇尺寸在10 nm高度、80 nm直径范围的可控调节,并且发现Bi原子团簇尺寸对沉积时长的依赖性符合晶体生长动力学.与分子束外延制备传统的Ⅲ族(Al,Ga,In)原子团簇做对比,这些结果可以为制备Ⅴ族原子团簇提供实验参考和指导,从而促进纳米级含Bi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束外延 Bi原子团簇 生长温度 沉积时长 经典成核理论 晶体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北矿集区黄金洞金矿床成矿机制——来自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的约束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俊 隗含涛 +5 位作者 董国军 范鹏 吴圣刚 陈孝刚 孟亚群 阴芳圆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14,共17页
【研究目的】湘东北矿集区黄金洞金矿是江南古陆典型的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约80 t,平均品位5 g/t,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通过研究黄金洞金矿中载金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揭示巨量金的富集... 【研究目的】湘东北矿集区黄金洞金矿是江南古陆典型的大型金矿床,探明金资源量约80 t,平均品位5 g/t,矿体主要赋存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板岩中。通过研究黄金洞金矿中载金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不可见金的赋存状态,揭示巨量金的富集过程。【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黄金洞矿区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金成矿阶段的主要载金矿物毒砂和黄铁矿进行了系统的显微结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电子探针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和毒砂在背散射图像中主要呈均一结构,环带结构不明显。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黄铁矿中不可见Au含量为3.1×10^(-6)~111.5×10^(-6),平均为31.9×10^(-6);毒砂中不可见Au含量为0.6×10^(-6)~279.4×10^(-6),平均为67.2×10^(-6)。黄铁矿中的不可见金含量均分布在饱和线下方,暗示这些不可见金主要为晶格金。系统的剥蚀信号图分析发现,少数分析点位中不可见金的信号出现“尖峰”,暗示存在微米尺度的纳米金颗粒。研究收集了江南古陆已发表的燕山期典型大型金矿床中黄铁矿和毒砂微量元素数据,发现Sb、Cu、Se、Te等元素含量在不同元素组合矿床中存在一定差异,表明载金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区域成矿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黄铁矿 黄金洞金矿床 湘东北矿集区 江南古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电气石地球化学组成和硼同位素特征——对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3
5
作者 任竑宇 李超 +4 位作者 江小均 杨富成 韩嶂 芦磊 陈耀坤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90,共16页
个旧锡矿集区发育与晚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世界级Sn-Cu多金属矿床,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流体演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个旧地区电气石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花岗岩及矽卡岩中,但对电气石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电气石与成矿之间的... 个旧锡矿集区发育与晚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世界级Sn-Cu多金属矿床,其成矿物质的来源及流体演化过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个旧地区电气石广泛发育于碳酸盐岩、花岗岩及矽卡岩中,但对电气石尚未进行系统研究,电气石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不同类型电气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LA-ICP-MS微量元素和硼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电气石都属于碱性电气石,TurⅠ、TurⅡ、TurⅣ为热液成因,TurⅢ为岩浆成因。岩浆电气石相比于热液电气石具有更低的Mg、Ca等元素,TurⅠ电气石高含量的Sr表明受到了围岩的混染。电气石的微量元素变化表明,从似斑状花岗岩到等粒花岗岩,随着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加,Sn在岩浆中逐渐富集,在似斑状花岗岩和接触带矽卡岩中沉淀卸载。个旧不同类型电气石具有均一的δ11B值(−15.2‰~−12.8‰),与花岗岩的组成范围一致,表明成矿物质来源均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硼同位素 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 个旧锡矿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文瑄 顾连兴 +1 位作者 徐克勤 胡受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13-519,共7页
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以同生喷气沉积为主,兼具后期叠加改造特点。在成矿时代上具多期成矿特征,尤以中—晚元古代、泥盆纪、石炭纪和晚侏罗世—白垩纪4个时代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成带分布、分段集中、成群产出”的规律,受拉... 华南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因上以同生喷气沉积为主,兼具后期叠加改造特点。在成矿时代上具多期成矿特征,尤以中—晚元古代、泥盆纪、石炭纪和晚侏罗世—白垩纪4个时代为主。在空间分布上具“成带分布、分段集中、成群产出”的规律,受拉张性背景、火山或热泉活动及特殊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重要矿床集中于一些特殊成矿结中。成矿作用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和新生性,成矿物质组合也随着时间和空间而发生规律性变化。需指出,江南古陆周缘,尚未发现大铜矿的成矿带,在前寒武纪含矿层内应重视找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 成矿规律 成矿结 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源系统地质-地球化学例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军 杨立强 +4 位作者 孙忠实 丁式江 王建平 孟庆芬 韩淑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5-172,共8页
以胶东金矿集中区矿源系统为例 ,运用现代分形理论、数学地质和模拟实验等方法 ,探索矿质来源和富集过程。结果表明 ,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 ;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 以胶东金矿集中区矿源系统为例 ,运用现代分形理论、数学地质和模拟实验等方法 ,探索矿质来源和富集过程。结果表明 ,胶东群正变质岩的原岩——太古代拉斑玄武岩为初始矿源岩 ;太古代—元古代胶东群、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变质岩为中间矿源岩 ;中生代剪切重熔岩浆岩——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型花岗岩是成矿物质的直接提供者 ;郭家岭型花岗岩可能既为金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又起到“热机”作用。金的成矿作用是在古老地幔分异出的太古代拉斑玄武岩基础上 ,经韧性剪切→区域变质→岩浆重熔等构造热动力作用逐步富集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集区 金矿 矿源系统 地质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萨热阔布金矿床的自然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钟长华 徐九华 +2 位作者 丁汝福 毛骞 谢玉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萨热阔布金矿是阿尔泰山南缘金-多金属矿带中与断裂变质作用有关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电子探针的研究,在该矿区发现较多的自然铋矿物,它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产出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矿区蚀变岩... 萨热阔布金矿是阿尔泰山南缘金-多金属矿带中与断裂变质作用有关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电子探针的研究,在该矿区发现较多的自然铋矿物,它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产出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矿区蚀变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Bi与Au相关最密切,Au、Cu、Ag、Bi是主要的成矿元素组合。Bi异常可以作为金矿化的重要指示,自然铋矿物的出现可以作为含金石英脉富矿地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热阔布 金矿化 蚀变岩型金矿床 多金属硫化物 多金属矿带 含金石英脉 变质作用 阿尔泰山 电子探针 微量元素 元素组合 铋矿物 方铅矿 黄铜矿 分析表 Bi 矿区 Au 南缘 矿石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Q型聚类分析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潘爱芳 王方一 +1 位作者 张道法 赫英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8-53,共6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相近的成因特征;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沥青、三叠系延长组含油砂岩沥青与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沥青具有类似的成因特征;神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东胜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煤沥青、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以及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成因特征相近;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沥青可能与准格尔黑岱沟石炭二叠系煤沥青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沥青与放射性铀矿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天然气的物质来源复杂,且与石油和煤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因较复杂、相互间关系密切,且具有多源性成藏(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Q型聚类 流体 能源矿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和C-H-O同位素对湘中古台山金矿床成因制约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伟 谢桂青 +1 位作者 张志远 张兴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89-3506,共18页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 古台山金矿是湘中盆地最典型的高品位石英脉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和震旦系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探明古台山金矿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本次工作对其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对不同阶段石英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及H-O同位素分析,对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铁白云石进行了C-O同位素分析。包裹体岩相学及测温结果显示,不同阶段石英主要发育CO_2三相和水溶液两相包裹体,金沉淀阶段CO_2三相包裹体丰度最高,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80~320℃之间,盐度集中在0~13%NaCleqv之间。激光拉曼显示不同阶段石英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12及少量的CH_4和N_2。不同阶段石英的δ^(18)O_(V-SMOW)变化范围为15.6‰~17.9‰,对应的δ8OH_2O变化范围为4.5‰~8.3‰,δD_(V-SMOW)变化范围-78‰^-49‰,显示成矿过程中有岩浆水参与。铁白云石的δ^(13)C_(PDB)集中在-10.3‰^-8.6‰,δ^(18)O_(V-SMOW)分布在13.9‰~15.7‰之间,暗示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流体不混溶、CH_4气体存在、围岩及脉体发生硫化-碳酸盐化等因素是导致古台山矿床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综合上述分析,推测古台山金矿可能是一个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同位素 矿床成因 古台山金矿床 湘中Au-Sb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淡永 梁彬 +1 位作者 曹建文 张庆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3-628,共6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缝洞充填物的观察与分析,识别出3类不同的充填物:流水机械充填物、化学淀积物及重力垮塌堆积物。对其与基岩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元素的...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缝洞充填物的观察与分析,识别出3类不同的充填物:流水机械充填物、化学淀积物及重力垮塌堆积物。对其与基岩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对比研究,表明不同充填物形成时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不同,其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馏效应也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充填物化学组分和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来判别轮南地区古风化壳缝洞充填过程中流体性质和古水文环境。经分析,发现3类充填环境:渗流—活跃潜流带的氧化性活跃淡水环境、静滞潜流淡水环境及浅埋藏压释水热水环境,为古岩溶储层预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岩溶 化学淀积物 微量元素 聚类分析 潜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裸露含金构造的地球化学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纪宏金 孙丰月 +3 位作者 陈满 胡大千 时艳香 潘向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为评价裸露含金构造,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案,包括纵向采样布局和数据解释的对应分类法。用新的采样布局代替常规布局,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在平度地区以2 439 个样品发现了84条有价值的含金构造。对应分类法继承... 为评价裸露含金构造,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案,包括纵向采样布局和数据解释的对应分类法。用新的采样布局代替常规布局,能以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在平度地区以2 439 个样品发现了84条有价值的含金构造。对应分类法继承和改善了常规方法,能用较简单步骤和单一图件更有效地揭示数据中的核心信息。在纪山地区,据此单一图件提供了不同元素组合类型、不同地球化学单元类型、单元的等距性、单元的分带性、已知矿单元的各种地球化学特征和靶区等,特别是显示了区内一个典型地球化学分带序列。对应分类法还可用于其它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 金矿 分类法 对应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桂海 曹志敏 +2 位作者 蓝东兆 许江 王珊珊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0-876,共7页
通过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粒度分析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我们对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和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各海区间,同一海区不同站位间沉积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重金属在各站位... 通过厦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粒度分析及对测试结果进行的聚类分析,我们对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和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各海区间,同一海区不同站位间沉积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重金属在各站位含量主要取决于其相应的富集组分多少,仅在个别站位受具体元素的物源影响较大。研究发现,Zn、Cu、Pb、As、Cr在细砾和粗砂中的含量可以反映其在该地区的环境背景值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重金属 环境地球化学 粒度分析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区域成矿模式 被引量:16
14
作者 姚孝德 杜建国 +2 位作者 许卫 陈芳 谭德兴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65-976,共12页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斑岩型、风化淋滤型。矽卡岩型是本区主要的矿床类型,根据其成矿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层控式、复合式、接触式、裂控式、角砾岩筒式。矿床(体)主要赋存在3个层位(C2h+C2P1c,P2+P3,T1)... 安徽省铜陵矿集区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沉积改造型、斑岩型、风化淋滤型。矽卡岩型是本区主要的矿床类型,根据其成矿特点可进一步分为:层控式、复合式、接触式、裂控式、角砾岩筒式。矿床(体)主要赋存在3个层位(C2h+C2P1c,P2+P3,T1),"三位"结构特征明显。中酸性岩浆岩、层间滑脱构造、有利成矿的碳酸盐地层是本区重要的成矿条件。文章在总结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区域成矿模式,提出了含矿岩浆"螺旋(左旋)式"上升从而形成"多层楼"式矿床的理论,并据此预测位于深部的奥陶系碳酸盐地层成矿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矿床类型 成矿模式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造山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的成矿作用——以小秦岭金矿集中区为例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义天 毛景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2-566,共5页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 小秦岭在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变迁,区域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过渡,并最终在伸展体制下于晚燕山期形成小秦岭变质核杂岩,其深部过程为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小秦岭是中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主要产出3种类型的金矿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成矿时代特征表明,本区金的成矿作用奏始于碰撞造山作用的后期,主成矿期发生在造山作用期后以伸展体制为主导的晚燕山期。碰撞造山带在造山作用期后常常发育伸展构造,伸展体制下的变形变质演化和多源流体活动使大规模成矿作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作用 成矿作用 造山带 伸展体制 成矿作用 金矿床 空间分布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舒家店地区志留纪地层中金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段留安 杨晓勇 +1 位作者 刘晓明 孙卫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地区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在杨冲里一带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找矿思路,目前经初步踏勘,在地表暂发现6条含金破碎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布设13条探槽和1个坑道工程,只有2条探槽未见矿,矿(...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地区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在杨冲里一带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找矿思路,目前经初步踏勘,在地表暂发现6条含金破碎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布设13条探槽和1个坑道工程,只有2条探槽未见矿,矿(化)体走向63°~100°,最厚约20余米,金品位最高44.36 g/t,银最高126 g/t,铜最高7.68%,深部探矿工作正在加速施工中,初步估计该金矿资源前景在中型或以上规模。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舒家店地区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伴生银、铜、钼及锌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具有构造蚀变岩型特征,不同于已知铜陵地区铜金矿类型,同时在铜陵地区志留纪地层中发现金矿脉也属首次,因此该矿的发现将进一步丰富该区的成矿理论,对于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进一步探矿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舒家店 志留系 蚀变岩型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的理论与工作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元艺 曾辉 +1 位作者 徐友宁 路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06-1113,共8页
在参阅国内外有关环境累积效应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的概念、影响因素、类型和工作方法。将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划分为时间拥挤、空间拥挤等8种类型,识别土壤环境重金属累积效应背景值的方... 在参阅国内外有关环境累积效应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和提出了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的概念、影响因素、类型和工作方法。将矿集区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划分为时间拥挤、空间拥挤等8种类型,识别土壤环境重金属累积效应背景值的方法有对比法和地球化学基线法,累积效应的研究内容包括累积因子、累积速率等8个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开展矿山地质化学环境累积效应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环境累积效应 地球化学基线 金属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 被引量:297
18
作者 毛景文 华仁民 李晓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1-299,共9页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或大爆发成矿作用现象、特点和出现的某些规律。阐述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构造环境, 巨量的成矿物质供给, 持续的能量系统, 优越的输运通道和适宜的堆积空间。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或大爆发成矿作用现象、特点和出现的某些规律。阐述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必须具有特殊的构造环境, 巨量的成矿物质供给, 持续的能量系统, 优越的输运通道和适宜的堆积空间。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均一性, 在成矿区带中绝大多数矿床基本上仅出现于几个空间比较小的大型矿集区内。本文提出研究大型矿集区必须着眼于大尺度( 成矿大环境) , 切入中尺度( 大型矿集区) , 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多学科交叉, 理清成矿过程, 建立成矿模型, 进而有效地提取找矿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 大型矿集区 地球动力学 矿床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内的玛珥式火山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锡娇 白志达 +2 位作者 谭琳 吴之理 王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8,共9页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火山群内发育300余座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其中玛珥式火山属首次发现,以阿巴嘎旗东南部的浩特乌拉、西北部的车勒乌拉和额斯格乌拉玛...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火山群内发育300余座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其中玛珥式火山属首次发现,以阿巴嘎旗东南部的浩特乌拉、西北部的车勒乌拉和额斯格乌拉玛珥式火山最具代表性,其火山规模较大,锥体直径一般为3~4km,大者约6.5km。火山结构较完整,具有相似的双轮山地貌景观和明显的阶段性喷发过程,喷发阶段早期为强烈的射汽-岩浆爆发,晚期均转变为弱岩浆爆发,最后为玄武质熔岩流的溢出。这种喷发序列反映了岩浆与水相互作用以及岩浆上升速度和溢出率变化的过程。火山喷发形成的基浪堆积物覆盖在中更新统河谷砂砾石之上,其中近火口溅落堆积物中上新世砂泥岩"包体"的热释光年龄为(0.112±0.0096)Ma,表明玛珥式火山喷发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汽-岩浆爆发 基浪堆积 玛珥式火山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北喀斯特丘陵区峰丛洼地小流域泥沙堆积的^(137)Cs示踪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豪 张信宝 +2 位作者 白晓永 何永彬 王克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4,共8页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及其造成的石漠化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桂西北喀斯特丘陵区环江成义屯的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示踪技术对洼地泥沙堆积与小流域...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土壤侵蚀及其造成的石漠化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桂西北喀斯特丘陵区环江成义屯的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137Cs示踪技术对洼地泥沙堆积与小流域土壤流失速率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63-2007年的44年间,洼地泥沙堆积速率和堆积模数分别为0.38 cm.a-1和51.4 t.km-2.a-1。讨论了流域土壤地面流失与洼地泥沙堆积速率的关系,认为前者应比较接近于后者,研究小流域的土壤地面流失模数为57.1 t.km-2.a-1。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几十年以来的地面水土流失轻微,土壤流失速率仅为数十t.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西北 喀斯特丘陵区 峰丛洼地 泥沙堆积 137Cs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