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塑性纤维素与PVA混溶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
作者 冯彦洪 陈帅杰 孙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改性程度增加,ORC与PVA会产生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促进了组分间的混溶.当ORC的改性程度达到40%后,ORC与PVA的溶解度参数差值为2.02(J/cm^(3))^(1/2),达到混溶条件.根据Flory-Huggins理论确定了醇解度为88%和99%的PVA与ORC的混溶性,结果表明PVA(88%)与ORC的混溶性更好.对共混体系中形成氢键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发现,醋酸乙烯酯重复单元上的羰基更倾向与ORC形成分子链间氢键,而乙烯醇重复单元上的羟基更倾向形成分子链内氢键,这促使PVA(88%)/ORC共混体系中形成更多的分子链间氢键,从而混溶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为ORC/PVA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溶性 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成膜透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雷艳雄 尹月玲 +1 位作者 靳国锋 章建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59-364,共6页
为改善聚乙烯醇(PVA)涂膜的阻湿保鲜效能特性,该文采用添加纳米SiO2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进行改性,应用响应曲面方法研究SiO2、硬脂酸、戊二醛对三元复合涂膜材料成膜效能特性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O2改性可有效提高... 为改善聚乙烯醇(PVA)涂膜的阻湿保鲜效能特性,该文采用添加纳米SiO2对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进行改性,应用响应曲面方法研究SiO2、硬脂酸、戊二醛对三元复合涂膜材料成膜效能特性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O2改性可有效提高PVA基复合涂膜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湿性能,优化组成膜透湿率8.18g/(m2.d)比对照组(不添加纳米SiO2的PVA复合膜)降低26.61%(p<0.05);硬脂酸、戊二醛对复合涂膜材料成膜透湿率的影响与纳米SiO2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每100mL0.05g/mL的PVA溶液中纳米SiO2添加量在小于0.05g范围内随着SiO2含量增大,复合涂膜材料成膜透湿率随硬脂酸、戊二醛的比例增加而降低,阻湿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包装 优化 聚乙烯醇(pva) 纳米SIO2 复合涂膜包装材料 透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共聚法制备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张梅 那莹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固 -固相转变特性 ;其结晶峰值温度和相变焓比纯 PEG低 ,接枝率对相变温度和归一化相变焓影响不大 ;接枝率只影响结晶与熔融行为 ,不影响结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固-固相变 接枝共聚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PVA/HA水凝胶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裕东 王迎军 +2 位作者 陈晓峰 刘青 吴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35-173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复合水凝胶,探讨了HA含量对复合水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扫描电镜等方法对HA在PVA水凝胶体系中的晶态结构及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并与... 采用溶胶-凝胶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复合水凝胶,探讨了HA含量对复合水凝胶结构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DSC、扫描电镜等方法对HA在PVA水凝胶体系中的晶态结构及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并与物理共混复合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复合可在PVA水凝胶中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HA结晶结构,且分散良好,分布均匀.HA粉体作为异相成核剂,促进了PVA水凝胶基体的结晶,提高了复合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聚乙烯醇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聚乙烯醇静电纺纳米纤维隔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毕谷帅 张锦中 +1 位作者 唐晓峰 查刘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醇解度越高,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抗拉强度、热尺寸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PVA醇解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纺丝液含量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离子电导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PVA的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纤维隔膜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醇解度 纺丝液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SA/CS双极膜制备及在电解制备羟基新戊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许彩霞 陈日耀 +2 位作者 郑曦 吴春山 陈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将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分别与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壳聚糖(CS)共混,以增强其柔韧性及双极膜界面层的相容性。分别以FeCl3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对PVA/SA和PVA/CS进行改性,制备了PVA-SA/CS双极膜,其溶胀度为25%,80%。用... 将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分别与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壳聚糖(CS)共混,以增强其柔韧性及双极膜界面层的相容性。分别以FeCl3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对PVA/SA和PVA/CS进行改性,制备了PVA-SA/CS双极膜,其溶胀度为25%,80%。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成分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VA-SA/CS双极膜致密,表面均匀,未见孔隙。阴离子交换层(GA-PVA/CS)中含有-N=C官能团,阳离子交换层(Fe-PVA/SA)中含有-COO^-官能团。以PVA-SA/CS双极膜为电解槽的隔膜,间接电氧化羟基新戊醛为羟基新戊酸,槽电压稳定,在电流密度28×10^-3 A/cm^2下,最大电流效率为68.9%,平均电流效率为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羟基新戊酸 电氧化 海藻酸钠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固-固相变材料受限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梅 李全明 +3 位作者 邱发贵 靳玉伟 马荣堂 姜振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09-1712,共4页
采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PVA)主链上,得到系列性能稳定的PEG/PVA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利用DSC法对PEG受限状态下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增大,峰值温度T... 采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PVA)主链上,得到系列性能稳定的PEG/PVA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利用DSC法对PEG受限状态下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增大,峰值温度Tp向低温移动,半结晶时间t1/2逐渐减小,结晶速度G逐渐增大。接枝共聚体系Tp低于纯PEG4000,半结晶时间t1/2大于纯PEG4000。对于接枝共聚体系而言,接枝率对半结晶时间t1/2影响不大,共聚体系中的Avrami指数大多数在2-3之间,比等温结晶更加复杂。运用Jeziorny方法和莫志深方法比较适用于本体系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乙烯醇 固-固相变 接枝共聚 受限非等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PVA/SiO2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3
8
作者 黄静 赵琦 +1 位作者 卓坚锐 包建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41,共3页
采用一种氮丙啶交联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交联,通过红外等测试表征研究交联剂用量对交联膜化学结构、力学性能、溶胀性及耐水性的影响,从而确定薄膜性能最优时交联剂的用量。当交联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 采用一种氮丙啶交联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交联,通过红外等测试表征研究交联剂用量对交联膜化学结构、力学性能、溶胀性及耐水性的影响,从而确定薄膜性能最优时交联剂的用量。当交联剂用量质量分数为3%时,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25.9%和38.1%,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将性能最优交联膜与纳米SiO2复合,测试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其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丙啶交联剂 pva 交联 SIO2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Mg(NO_3)_2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江献财 刘磊 +2 位作者 夏超 张熙 代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29,134,共4页
采用溶液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不同Mg(NO3)2含量的聚乙烯醇(PVA)/Mg(NO3)2复合薄膜。考察了PVA/Mg(NO3)2复合薄膜在相对湿度为54%时的含水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动态力学性能(DMA)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Mg(NO3)2对PV... 采用溶液成膜的方法制备了不同Mg(NO3)2含量的聚乙烯醇(PVA)/Mg(NO3)2复合薄膜。考察了PVA/Mg(NO3)2复合薄膜在相对湿度为54%时的含水量。采用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动态力学性能(DMA)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Mg(NO3)2对PVA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NO3)2与PVA的相容性非常好,所制备的PVA/Mg(NO3)2复合膜的透明性好。Mg(NO3)2的加入能显著破坏PVA中的氢键作用,增加PVA膜中的水含量,降低PVA的结晶度,使复合膜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拉伸实验表明,PVA/Mg(NO3)2具有比纯PVA膜更低的拉伸强度和更高的断裂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硝酸镁 改性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与淀粉薄膜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宏生 谢丰魏 +1 位作者 陈玲 余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0,共4页
介绍了聚乙烯醇(PVA)和淀粉多羟基、多氢键、高结晶等结构特点,以及根据此开发的可塑化方法和水溶性薄膜生产方法,包括最新的PVA薄膜一步熔融挤出法。PVA和淀粉水溶性薄膜熔融挤出法的难点在于均要破坏结晶结构,达到可塑化,前者主要是... 介绍了聚乙烯醇(PVA)和淀粉多羟基、多氢键、高结晶等结构特点,以及根据此开发的可塑化方法和水溶性薄膜生产方法,包括最新的PVA薄膜一步熔融挤出法。PVA和淀粉水溶性薄膜熔融挤出法的难点在于均要破坏结晶结构,达到可塑化,前者主要是要获得增塑凝胶化可自由流动粒子,后者在于糊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淀粉 薄膜 水溶性 糊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复合薄膜水果保鲜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阳博 吴文倩 +1 位作者 刘哲伟 项爱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5,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复合膜作为生物保鲜膜,分别研究了草莓、香蕉在PVA复合膜保护下的保鲜效果,分析了PVA复合膜保鲜作用机理,并与聚乙烯(PE)薄膜的保鲜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VA薄膜可以降低水果失重率,延缓水果衰老,降低变质率,延长... 以聚乙烯醇(PVA)复合膜作为生物保鲜膜,分别研究了草莓、香蕉在PVA复合膜保护下的保鲜效果,分析了PVA复合膜保鲜作用机理,并与聚乙烯(PE)薄膜的保鲜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VA薄膜可以降低水果失重率,延缓水果衰老,降低变质率,延长贮藏期和维持良好的贮藏质量,PVA复合膜创造了"低氧气,高二氧化碳"环境,将草莓的保鲜期延长了5d以上,达到了很好的保鲜效果。PVA复合膜对香蕉的保鲜效果不太明显,但在其保鲜期内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复合膜 保鲜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缩聚法PS-PVA双层聚合物空心微球的研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游丹 李波 +3 位作者 张林 初巧妹 林波 魏芸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3-466,共4页
以界面缩聚反应为基础初步总结出一条 PS-PVA双层聚合物空心微球制备工 艺,并就工艺中间苯二酰氯(IPC)浓度、交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化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 了初步讨论。通过该工艺成功地制得了球形度≥99%、同心度... 以界面缩聚反应为基础初步总结出一条 PS-PVA双层聚合物空心微球制备工 艺,并就工艺中间苯二酰氯(IPC)浓度、交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和固化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 了初步讨论。通过该工艺成功地制得了球形度≥99%、同心度>90%及表面光洁度<10nm的 PS.PVA双层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靶 双层 微球 界面缩聚法 PS-pv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喜平 王晓 +4 位作者 杜丽媛 赵子潇 王晓欢 姚大虎 张玉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9,88,共7页
目的综述天然高分子(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和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方法分类讨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木质素分别与PVA进行共混制备共混膜的方法... 目的综述天然高分子(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和木质素)与聚乙烯醇(PVA)复合制备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方法及性能的研究进展。方法分类讨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木质素分别与PVA进行共混制备共混膜的方法及应用。结果总结了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共混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指出了该类共混膜今后发展的方向。结论多糖类天然高分子/PVA可生物降解共混膜的研究是目前科研的热点之一,该共混膜对降低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天然高分子 共混膜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化聚阴离子PVA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4 位作者 秦怀侠 荣凤玲 刘雪春 陈翠仙 李继定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1,93,共4页
硫酸与聚乙烯醇(PVA)经酯化制备PVA聚阴离子电解质.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取代度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硫酸酯化PVA聚阴离子电解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其热稳定性和导电性.
关键词 pva 酯化反应 聚阴离子 聚电解质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CS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礼光 刘茉娥 朱长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4-79,共6页
利用DSC等方法,研究了PVA-CS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A与C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部分相容体系。以Flory-Huggins的高分子溶液理论为基础,通过Wood或Fox方程,计算出不同共混比的... 利用DSC等方法,研究了PVA-CS二元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结果表明,PVA与CS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为部分相容体系。以Flory-Huggins的高分子溶液理论为基础,通过Wood或Fox方程,计算出不同共混比的PVA-CS共混体系两相中二组分的表现质量分率,进而计算出体系的聚合物-聚合物Flo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_(12)或g_(12),对PVA-C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壳聚糖 共混 相容性 高聚物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胶原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6
16
作者 来国莉 李洋 +1 位作者 杜宗良 李国英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8,共6页
采用共轴圆筒旋转流变仪和锥-板型转子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胶原(COL)共混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讨论了温度、共混比、浓度对流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OL共混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其偏离牛顿流动行为的程度与共混物的组... 采用共轴圆筒旋转流变仪和锥-板型转子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胶原(COL)共混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讨论了温度、共混比、浓度对流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OL共混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其偏离牛顿流动行为的程度与共混物的组成和浓度有关。胶原对于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居于主要地位,共混溶液具有和胶原相似的流变行为,如弹性效应占主导(G′>G″)、相似的剪切变稀曲线、相近的动态变性温度等。当PVA含量增至80%时,PVA/COL共混溶液的动态变性温度比纯胶原的提高了约2℃,且流动性好。浓度对于PVA/COL共混体系粘弹性的贡献以弹性增加为主;浓度越高,流体弹性特征越显著且结构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聚乙烯醇 共混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4+)引发PVA接枝聚乙烯铵的合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平蕊 宋庆群 +2 位作者 李良波 于立娟 刘圣环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将PVA与丙烯酰胺(AAM)接枝共聚合,得到PVA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VA-g-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m(AAM)/m(PVA)、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将PVA-g-PAAM霍夫曼(Hoffman)降解,... 采用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将PVA与丙烯酰胺(AAM)接枝共聚合,得到PVA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VA-g-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m(AAM)/m(PVA)、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将PVA-g-PAAM霍夫曼(Hoffman)降解,得到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探讨了该自由基接枝的反应机理。所制PVA-g-PVAM的铵盐是一种新型高电荷密度聚阳离子电解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聚乙烯胺 接枝共聚合 聚阳离子电解质 渗透汽化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卤胺化合物改性壳聚糖/PVA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蓉 刘喆 任学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45-48,共4页
以易于纺丝的聚乙烯醇(PVA)为纤维基材,添加3-环氧丙基-5,5-二甲基海因改性壳聚糖(CTS-GH),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具有高效抗菌效果的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表征和分析了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热性能,考察了纺丝液流... 以易于纺丝的聚乙烯醇(PVA)为纤维基材,添加3-环氧丙基-5,5-二甲基海因改性壳聚糖(CTS-GH),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具有高效抗菌效果的纳米纤维。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表征和分析了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热性能,考察了纺丝液流量对纳米纤维结构和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纺丝速度的加快而减小。利用碘量法测定了纳米纤维的氯含量,说明该纳米纤维经过氯化处理后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该纳米纤维可用于抗菌过滤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卤胺化合物 静电纺丝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PVA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姜云鹏 王榕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7-180,共4页
用 Stober法制备纳米级分散的 Si O2 颗粒 ,使其均匀地分散在 PVA水溶液中 ,并通过相转化法制得纳米 Si O2 / PVA复合超滤膜。对所得膜进行了 DS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初... 用 Stober法制备纳米级分散的 Si O2 颗粒 ,使其均匀地分散在 PVA水溶液中 ,并通过相转化法制得纳米 Si O2 / PVA复合超滤膜。对所得膜进行了 DS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初步探讨了纳米 Si O2 对所得膜增强机理 ;通过超滤实验对所得膜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性能 研究 pva 纳米SIO2 复合超滤膜 相转化法 增强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及其复合材料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惠珍 刘白玲 罗荣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在微生物驯化环境中,聚乙烯醇具有生物降解的潜力。该文综述了PVA生物降解的机理、影响因素、降解性的评价方法,以及降解环境对PVA降解性的影响,并对近年来基于PVA的共聚/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述.
关键词 水溶性 聚乙烯醇 生物降解 共聚/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