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生物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扩链改性
1
作者 石甜甜 寇雪晨 +3 位作者 黄浩 赵玲 杨曙光 王韵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8-346,共9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扩链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材料(PBAT/ADR)。考察了ADR在不同共混温度下对PBAT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凝胶含量、热性...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与扩链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DR)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可生物降解的材料(PBAT/ADR)。考察了ADR在不同共混温度下对PBAT熔体流动速率、端羧基含量、凝胶含量、热性能、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DR含量的增加,PBAT/ADR的熔体流动速率显著降低,当ADR与PBAT质量比为1.8∶100时,熔体流动速率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此外,随着温度升高,PBAT/ADR的端羧基含量明显减少,而凝胶含量显著增加,PBAT与ADR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了支化大分子结构。随着温度的升高,PBAT/ADR的结晶温度略有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均有所上升。加入ADR后,PBAT的黏弹性显著增强,内部形成支化交联结构,加工性能改变。相较于纯PBAT,PBAT/ADR的抗拉强度变大,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其中最大抗拉强度为19.2 MPa,断裂伸长率为10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低聚物 可生物降解 熔融共混 扩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韧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周正 夏艺玮 +3 位作者 金杰 郑松祺 周思宇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DMSA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仅为10.9 kJ/m^(2)。当DMSA质量分数为0.5%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63.1 kJ/m^(2)。共混物结构与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MSA就能有效促进EBA-GMA上环氧基团与聚乳酸端基的反应活性,提高PLA/EBA-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 催化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团功能化弹性体增韧聚乳酸的性能 被引量:21
3
作者 冯玉林 殷敬华 +1 位作者 姜伟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03,共4页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与基体PLA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当POE-g-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2.4 kJ/m2,而E-MA-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2.4 kJ/m2,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嵌段型E-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反应共混 弹性体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 嵌段型聚合物E-MA-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PET/PBT合金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宇飞 孙树林 +3 位作者 沙莎 郭菲 郝润佳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POE-g-GMA)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增韧改性,同时考察了PET、PBT组成变化对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20%(质量分数,下同)的POE—g-GMA共混体系发生脆韧转变,冲击强度最高可达890J/m,实现超韧;基体的剪切屈服和橡胶粒子的空洞化是增韧PET/PBT共混物主要形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熔融接枝 乙烯-辛烯共聚物 增韧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O/PA6/PPO-g-GMA反应共混体系的形态及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2 位作者 吴煜 程捷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4-88,共5页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 以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对聚苯醚(PPO)进行熔融接枝,制备PPO-g-GMA接枝共聚物,以此作为相容剂与PPO和尼龙6(PA6)熔融共混,重点研究了PPO-g-GMA含量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在PPO/PA6(质量比60/40)共混物中加入相容剂PPO-g-GMA后,PPO-g-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分子链上的端氨基或端羧基发生反应,增强了界面粘附力,相形态由海-岛结构转变为双连续结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提高,吸水性降低。在PPO-g-GMA添加量为5phr时,拉伸强度由42.0MPa增加到59.5MPa,冲击强度由2 kJ/m2增加到3.7 kJ/m2,同时吸水性由1.75%下降到1.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苯醚 聚酰胺 接枝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化PGMA交联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杨晓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17-1424,共8页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 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用己二胺及多乙烯多胺等小分子胺化试剂对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交联微球进行了化学改性,制得了胺基化的PGMA交联微球,研究了该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考察了胺化试剂的分子结构、介质pH值、离子强度及温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较深入地研究了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胺基化微球对胆红素具有强吸附作用,吸附容量可达17.80mg·g-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方程.胺基化微球与胆红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同时也存在氢键作用与疏水相互作用.在pH值为6的介质中二者之间的静电作用最强,胆红素吸附容量最高.高离子强度不利于静电相互作用,盐度增大使吸附容量减小.温度升高有利于疏水相互作用而不利于氢键作用,两种作用中占优势者主导温度对吸附容量的影响.用己二胺改性的微球,由于疏水相互作用的强化以及较长连接臂导致较小的空间位阻,使其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多乙烯多胺改性的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胺化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GMA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索延辉 陈志成 +1 位作者 孙树林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ABS-g-GMA)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缺口冲击韧性。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A引入到ABS中,随GMA含量的增加,PBT与ABS... 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接枝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共聚物(ABS-g-GMA)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缺口冲击韧性。动态力学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以及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GMA引入到ABS中,随GMA含量的增加,PBT与A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PBT的熔点降低,共混体系的扭矩、温度提高,这些结果表明GMA提高了PRT与ABS之间的相容性;增容反应导致ABS在PBT基体中均匀、稳定分散,有利于共混物性能的改善;交联反应导致交联聚集网状结构的生成,使共混物性能变差。冲击强度结果表明,1%(质量含量,下同)GMA含量就可以导致PBT/ABS-g-GMA共混物冲击韧性显著改善,当ABS-g-GMA1含量为30%时, 共混物冲击强度高达850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增韧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微球PEI-CPGMA的制备及其对胆红素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志萍 高保娇 杨晓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6,共7页
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0μm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GMA)微球,然后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在微球表面,制得了表面接枝PEI的功能微球PEI-C... 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0μm的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GMA)微球,然后通过胺基与环氧键之间的开环反应,将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在微球表面,制得了表面接枝PEI的功能微球PEI-CPGMA。研究了功能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接枝度、介质pH、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微球吸附性能的影响。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功能微球对胆红素具有强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满足Freundlich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可达14.1mg/g;介质的pH对微球吸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近中性(pH=6)溶液中,接枝微球对胆红素的吸附能力最强,而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吸附能力都比较弱;离子强度对吸附作用表现出微弱的增效作用;微球表面PEI的接枝度越高,吸附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聚乙烯亚胺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吸附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 被引量:5
9
作者 雷青娟 张正国 +4 位作者 高保娇 安富强 代新 万敏 高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1,85,共5页
将对羟基苯磺酸钠(SHBS)接枝到PGMA/SiO2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大分子链上,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SHBS-PGMA/SiO2,研究了其对Cd(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HBS-PGMA/SiO2对Cd(Ⅱ)有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 将对羟基苯磺酸钠(SHBS)接枝到PGMA/SiO2微粒的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大分子链上,成功地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磺酸型螯合吸附材料SHBS-PGMA/SiO2,研究了其对Cd(Ⅱ)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HBS-PGMA/SiO2对Cd(Ⅱ)有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吸附容量可以达到0.40mmol/g。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式,并分别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焓变(ΔH)、吉布斯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等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吸附 重金属离子 对羟基苯磺酸钠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P(MMA-co-GMA)对PA6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文同 曹春雷 +2 位作者 曲淼 马剑英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1,86,共5页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了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MMA-co-GMA)的热降解行为及对尼龙6(PA6)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MMA-coGMA)的热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含羰基、羧... 采用热失重分析法(TGA),研究了增容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P(MMA-co-GMA)的热降解行为及对尼龙6(PA6)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MMA-coGMA)的热降解过程中能够产生含羰基、羧基、醛基或酮基等多种具有含氧基团的物质,这些产物有助于在PA6降解过程中形成对降解有自动催化作用的氢过氧化物,从而降低了PA6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着增容剂用量及增容剂内GM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热降解 热稳定性 热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反应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及其增容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振华 储富祥 +1 位作者 王春鹏 金立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28,134,共5页
通过熔融反应挤出法制备聚乳酸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LA-g-GMA)用于增容聚乳酸/杨木粉(PLA/WF)复合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PLA-g-GMA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动态热机械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 通过熔融反应挤出法制备聚乳酸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LA-g-GMA)用于增容聚乳酸/杨木粉(PLA/WF)复合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PLA-g-GMA的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动态热机械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增容剂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提高,相比未增容材料的强度最大可分别提高31%和2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LA-g-GMA能增强PLA与WF的界面相互作用,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空洞和间隙逐渐减少。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LA-g-GMA用量的增加,材料中PLA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呈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反应挤出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P/POE-g-GMA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东伟 曹长林 +3 位作者 黄宝铨 曾晓强 夏新曙 肖荔人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POE-g-GMA后,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径减小,两相界面模糊;体系中出现了具有更长松弛时间的新的大分子链,使体系黏度随之增大,最终形成了"类凝胶网络"结构;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具有组分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丙烯 聚乙烯辛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流变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巯基-BPO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接枝聚合 被引量:4
13
作者 施雪军 高保娇 +1 位作者 赵兴龙 马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 使用偶联剂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MS,KH-590),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制得了表面带有巯基的改性微粒MPMS-SiO2.使改性微粒MPMS-SiO2表面的巯基与溶液中的BPO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现了油溶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度为26g/100g的接枝微粒PGMA/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接枝微粒PGMA/SiO2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因素对巯基-BPO体系引发GMA接枝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巯基-BPO体系引发的接枝聚合,由于活性位点位于固体表面,因此也是一种表面引发接枝法。与在固体微粒表面引入可聚合双键的"穿过接枝"("grafting through")法相比,巯基-BPO引发体系可更有效地实现油溶性单体的接枝聚合.为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GMA/SiO2,适宜的温度为55℃,适宜的BPO用量为单体的1wt%左右,适宜的单体浓度为10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氧化_还原引发体系 巯基 表面引发接枝 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GMA同步互穿网络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轶群 高同斋 谭惠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74-777,共4页
目的 研究影响高增塑聚氨酯 ( PU)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PGMA)同步互穿网络 ( SIN)力学性能的因素 ,寻求最佳力学性能配方 .方法 制备不同配方的样品 ,对其进行拉伸试验以及动态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 改变 PU与 PGMA的组成比 ,... 目的 研究影响高增塑聚氨酯 ( PU)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PGMA)同步互穿网络 ( SIN)力学性能的因素 ,寻求最佳力学性能配方 .方法 制备不同配方的样品 ,对其进行拉伸试验以及动态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 改变 PU与 PGMA的组成比 ,SIN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呈非单调变化 ,在 PU含量为 60 %附近时出现极大值 .在体系中引入 PGMA组分的交联剂及引入网间接枝剂均使体系的交联密度上升 ,导致抗张强度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穿聚合物网络 聚氨酯 PGMA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林交 高保娇 胡伟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0-1398,共9页
采用巯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表面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GMA/SiO2;然后使接枝大分子PGMA的环氧基团与间二氨基苯磺酸钠(SAS)分子中的对位氨基发生开环反应,将苯磺... 采用巯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表面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GMA/SiO2;然后使接枝大分子PGMA的环氧基团与间二氨基苯磺酸钠(SAS)分子中的对位氨基发生开环反应,将苯磺酸钠基团键合在接枝大分子侧链,制得苯磺酸盐功能化的接枝微粒SAS-PGMA/SiO2。在对功能微粒SAS-PGMA/SiO2与苦参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实施了苦参碱分子的表面印迹,制备了苦参碱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SASP/SiO2。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溶液中,功能接枝微粒SAS-PGMA/SiO2与苦参碱分子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所设计与制备的表面印迹材料MIP-SASP/SiO2对苦参碱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对照物金雀化碱而言,该印迹材料对苦参碱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硅胶 分子表面印迹 苦参碱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共混合金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薛继荣 宁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合金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相容剂时,随PET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说明此体系部分相容。PET的加...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合金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相容剂时,随PET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说明此体系部分相容。PET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PET含量为65%左右时改善效果最佳。相容剂的加入使共混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但缺口冲击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在PC/PET(30/70)中添加3份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或7份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即可使缺口冲击强度由5.5 kJ/m2提高到10 kJ/m2以上。含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基团的相容剂PTW对两相界面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共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方程靶的纳米胶连复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果 张玲 +5 位作者 黄景林 刘艳松 王涛 艾星 李俊 何小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0-856,共7页
为了模拟和解释材料在激光冲击产生的高应变率和压力下的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对状态方程实验靶多层材料之间的胶层厚度提出了亚微米级的需求。针对现有复合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固体原胶薄膜,并采用液相活化方... 为了模拟和解释材料在激光冲击产生的高应变率和压力下的实验现象,物理实验对状态方程实验靶多层材料之间的胶层厚度提出了亚微米级的需求。针对现有复合方法的不足,本文采用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固体原胶薄膜,并采用液相活化方法对原胶薄膜进行活化和固化,实现了状态方程实验靶的亚微米级无损胶连复合。采用多种表征技术对纳米胶连复合样品的胶层厚度及形貌进行表征,胶层厚度为亚微米级,最薄时仅300 nm。本文所报道的纳米胶连复合方法能为激光加载压缩物理实验的精度提高和实验结果的准确解释提供制靶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胶连 化学气相沉积 pGMA薄膜 液相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PGMA同步互穿网络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轶群 高同斋 谭惠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 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同步互穿网络 ( SIN)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 FTIR)跟踪聚氨酯 ( PU)中 NCO基团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GMA)中C C基团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分别得到其转化率与时间曲线 .结果与结论 研究... 目的 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同步互穿网络 ( SIN)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 FTIR)跟踪聚氨酯 ( PU)中 NCO基团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GMA)中C C基团特征吸收峰的变化 ,分别得到其转化率与时间曲线 .结果与结论 研究了互穿网络中各组分与纯组分反应情况的差异 ;SIN中 PU和 PGMA反应均为二级动力学反应 ,其反应活化能分别为 2 8.1和 3 5 .6k J/ mol;当改变 PU催化剂时 ,根据红外跟踪得到转化率曲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PGMA 固化反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的合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勇林 王梦元 +4 位作者 姚军善 刘超 叶妮雅 雷良才 李海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98,110,共5页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 借助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和环氧功能基团的大分子后修饰反应合成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首先,采用ATRP方法,以2-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CuCl)/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无规共聚,合成二元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然后,在催化剂BF3/Et2O的作用下,无规共聚物P(MMA-co-GMA)的环氧基团开环,与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mPEG)发生接枝(grafting-onto)反应,获得具有梳型结构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采用红外光谱(IR)、凝胶色谱(GPC)、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的特点是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可控性好,后修饰反应获得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的效率高,为研究接枝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物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单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 两亲性梳型接枝共聚物P(MMA-co-GMA)-g-m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高全同聚1-丁烯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彦粉 赵永仙 +1 位作者 姚薇 黄宝琛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共3页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高全同聚1-丁烯(iPB)。考察了温度,过氧化二异丙苯(DCP),GMA,St用量对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下,DCP用量为0.8 phr时,接枝率最高;DCP用量一定时...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高全同聚1-丁烯(iPB)。考察了温度,过氧化二异丙苯(DCP),GMA,St用量对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下,DCP用量为0.8 phr时,接枝率最高;DCP用量一定时,随着GMA用量增加,接枝率增加,熔体流动速率减小;St作为共单体可明显提高GMA的接枝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同聚1-丁烯 熔融接枝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