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IR analysis of adsorption of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on kaolinite 被引量:4
1
作者 孙伟 刘文莉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73-377,共5页
The flocculation behavior of ultrafine kaolinite suspens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settlement tests and FTI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ob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flocculant on kaolini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 The flocculation behavior of ultrafine kaolinite suspens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settlement tests and FTI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ob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flocculant on kaolini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ettling rate of kaolinite occurs at pH value of 3.33,which is close to the point of zero charge(PZC) of kaolinite (3.5). This resul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ouble electric layer theory. Kaolinite suspension reaches the largest settling rate 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39 g/t for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ADMA) flocculant,whereas for polyacrylamides(PAM) the dosage is required to be 500 g/t. When macromolecule polymer is adsorbed on surface,kaolinite particles may be flocculant due to the bridging effect. There are cation flocculant characteristic bands on the spectrum of kaolinite but no obvious shifting. Thus,the adsorption of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on kaolinite surface is physical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FTIR spectrum KAOLINITE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ELECTROSTATIC FLOCCU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resin 被引量:2
2
作者 ZENG Xiao YANG Zh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97-810,共14页
In this work,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ZnAl-CO3-LDHs)with various Ca/Zn/Al molar ratio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 In this work,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ZnAl-CO3-LDHs)with various Ca/Zn/Al molar ratio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FT-IR)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echniques.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amples were well-crystallized and flake-structured.The CaZnAl-CO3-LDHs used alone for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PVC)resin,with different Ca/Zn/Al molar ratios and varying additive amounts,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ests such as static thermal aging,mass loss and congo red,respectively.The optimum Ca/Zn/Al molar ratio and additive amount were 3.6:0.4:2 and 5 phr(parts per hundred PVC resin),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a3.6Zn0.4Al2-CO3-LDHs and CaSt2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howing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Ca3.6Zn0.4Al2-CO3-LDHs used alone,and the optimum additive amounts of Ca3.6Zn0.4Al2-LDHs and CaSt2 were 6 and 1.0 phr,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CO3-LDHs synergistic effects thermal stability poly vinyl chlo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A型分子筛对PVC热稳定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笑春 刘会媛 +1 位作者 张青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复配得到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热老化烘箱法和转矩流变仪法测定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的静、动态热稳定性能,通过热失重法分析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钠-A型分子筛与β-二酮质量比为1/1复配时热稳定效果最佳,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84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达1 137 s,塑化时间最短为104 s,平衡扭矩最小为37.9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钠-A型分子筛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宁 李先铭 +3 位作者 李改花 张红霞 杨笑春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晶体层状结构,减少了晶粒间的团聚,能够更好地延缓PVC热降解,提高材料的弹性和韧性。其中铝钛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最少但改性效果最佳,使PVC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44℃,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3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偶联剂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Fe共改性膨润土的优化制备及表征
5
作者 马俐琪 王烨 +2 位作者 杨柳 刘思雨 韩枫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0,共5页
探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改性磁性膨润土(PDB)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对微塑料的吸附。以FeCl_(2)·4H_(2)O、FeCl_(3)·6H_(2)O和PDM为改性剂制备PDB,以对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 探究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改性磁性膨润土(PDB)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及其对微塑料的吸附。以FeCl_(2)·4H_(2)O、FeCl_(3)·6H_(2)O和PDM为改性剂制备PDB,以对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吸附率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制备温度、时间以及磁性膨润土与PDM固液比进行优化,获得PD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及其孔隙度分析(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揭示PDB吸附前后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PD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18,温度22.6℃,时间214 min,对微塑料的吸附率影响大小为:固液比>温度>时间。通过二次多项回归拟合所建立了吸附率与工艺条件关系回归方程,方程F值为198.73,P值<0.0001,差异极显著,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 2=0.9961,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预测试验结果。最优工艺条件重复试验对PS-MP最大吸附率为97.02%,与模型方程预测的99.16%接近,该模型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PDB吸附PS-MP前后表征均表明PS-MP成功吸附到PDB表面及孔隙。PDB的优化制备为污水处理系统中微塑料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材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FE 膨润土 微塑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DMDAAC在彩喷纸涂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尤鹏 陈克复 +3 位作者 赵传山 杨仁党 吕新莲 杨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探讨了实验室自制阳离子固着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DMDAAC)对彩色喷墨打印纸涂料黏度(剪切黏度)、Zeta电位的影响,以及对彩色喷墨打印纸油墨吸收性、打印光密度、耐水性能的影响,并与其他阳离子固着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 探讨了实验室自制阳离子固着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olyDMDAAC)对彩色喷墨打印纸涂料黏度(剪切黏度)、Zeta电位的影响,以及对彩色喷墨打印纸油墨吸收性、打印光密度、耐水性能的影响,并与其他阳离子固着剂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阳离子固着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涂层表面与油墨粒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喷墨打印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阳离子固着剂 彩色喷墨打印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溶胶发泡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7
作者 吉玉碧 文强 +3 位作者 钱鹏 任邵静 杨照 谭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文中结合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研究总结了填料、糊树脂和增塑剂等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的流变温度参数和热分解温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评估PVC溶胶泡孔材料发泡质量的方法模型。结果表明,PVC溶胶中发泡剂的起始... 文中结合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研究总结了填料、糊树脂和增塑剂等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的流变温度参数和热分解温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评估PVC溶胶泡孔材料发泡质量的方法模型。结果表明,PVC溶胶中发泡剂的起始分解温度(T_(f)(5%))、分解峰温(T_(f))以及T_(f)(5%)与复数黏度最大值对应温度(T_(η)_(max))的差值(T_(f)(5%)-T_(η)_(max))3个因素对材料的发泡质量有显著影响。当T_(f)和T_(f)(5%)处于PVC溶胶的最佳温度区间时,T_(f)和T_(f)(5%)越高,(T_(f)(5%)-T_(η)_(max))越大,则发泡材料密度越小,发泡倍率越高。建立的T_(f),T_(f)(5%)和(T_(f)(5%)-T_(η)_(max))与发泡材料密度和发泡倍率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溶胶 发泡 流变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对苯二甲酸升级再造MOF材料及其阻燃应用
8
作者 杜心悦 陈圣春 +2 位作者 钱俊峰 何明阳 陈群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77-2787,共11页
针对废旧纤维解聚典型单体对苯二甲酸高价值利用难度大、下游衍生产品品种少、用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协效剂应用于聚磷酸铵(APP)和三氧化二锑(Sb_(2)O_(3))阻燃体系。将碱减量废水回收的对苯二甲... 针对废旧纤维解聚典型单体对苯二甲酸高价值利用难度大、下游衍生产品品种少、用途受限等问题,提出了对苯二甲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协效剂应用于聚磷酸铵(APP)和三氧化二锑(Sb_(2)O_(3))阻燃体系。将碱减量废水回收的对苯二甲酸分别与氢氧化锂、硝酸铝通过常温法和水热法制得Li-MOF和Al-MOF,然后通过熔融挤出共混,分别将APP/Li-MOF、Sb_(2)O_(3)/Al-MOF阻燃体系添加到聚乳酸(PLA)和软质聚氯乙烯(PVC)中制成PLA/APP/Li-MOF和PVC/Sb_(2)O_(3)/Al-MOF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和热重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极限氧指数仪、垂直燃烧测定仪、锥型量热仪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了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纯PLA相比,Li-MOF的少量加入可明显改善PLA复合材料阻燃性能,Li-MOF质量分数为1.5%的PLA/APP/Li-MOF复合材料阻燃效果最佳,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0.3%提升至34.2%、阻燃等级由V-2提升至V-0、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总释放热(THR)均有所降低,残炭率也有所提高。与PVC/Sb_(2)O_(3)相比,Al-MOF的添加明显改善了PVC/Sb_(2)O_(3)/Al-MOF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当Al-MOF质量分数为5%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由28.5%提升至32.5%,同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0.1%和1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对苯二甲酸 高价值利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聚乳酸 软质聚氯乙烯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UPVC管材的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辉 唐站站 +2 位作者 鲍海霞 程鑫远 陈斌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以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管材为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UPVC管材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温度环境下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提出管材的力学参数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影... 以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管材为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UPVC管材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温度环境下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提出管材的力学参数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管材应力-应变曲线模式,并对提出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UPVC管材所处的温度对其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与常温状态下的性能相比,低温时材料的强度增加,延性与断裂应变降低;高温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应变均降低,但延性增加。依照环境温度变量,采用编制的子程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增塑聚氯乙烯管材 环境温度 高低温 本构关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刘霞 黄华莹 徐启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A和DOP对PVC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从40份增加至50份时),PPA/PVC/CaCO_(3)和DOP/PVC/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了3.25%和10.16%,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分别为392.22℃和320.15℃,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此外,DOP/PVC/CaCO_(3)复合材料在乙醇、机油和正庚烷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51%、0.52%和11.81%,而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在溶剂中无明显的质量损失,具有优异的耐溶剂迁移性。因此,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PPA不仅可以替代DOP增塑PVC,还在耐高温、耐溶剂迁移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己二酸-1 2-丙二醇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增塑剂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增塑剂/聚氯乙烯复合膜的表面润湿行为
11
作者 吕桂芳 伍林 +5 位作者 石从云 李昊 陆自鹏 杜晨飞 周波 王小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 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近。通过接触角随时间变化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和分子结构对膜表面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与体系中烷基链的偏转有关。质量比为1.5~3.0的DOP/PVC复合膜和质量比为1.0~3.0的DBP/PVC复合膜有陡降发生,且增塑剂含量越多,陡降发生得越早;不同质量比的o-NPOE/PVC和DOS/PVC复合膜中增塑剂分子很快发生了偏转,初始接触角与平衡接触角相差不大,60 s内减小2°左右。平衡接触角与增塑剂分子中非极性的脂肪碳原子数和极性基团个数的比值(A_(p)/P_(o))有关。增塑剂与PVC质量比为1.5~3.0时,DOP/PVC,o-NPOE/PVC和DOS/PVC体系A_(p)/P_(o)相等,平衡接触角基本接近,为88.0°;DBP/PVC体系A_(p)/P_(o)比前面三者小,平衡接触角小,仅有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聚氯乙烯复合膜 表面接触角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e-pot synthesis of PDDA-mediated CuO-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fabric for sarin detoxification with enhanced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for NBC protective clothing
12
作者 Himanshi Dhyani Ravindra V.Adivarekar +4 位作者 Vikas B.Thakare Suraj Bharati Ajay Dixit G.Raviraju Prabhat Gar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67-82,共16页
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are extremely lethal substances used in warfare and terrorism,capable of causing permanent damage even in small doses,despite med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detection,protection,and detoxi... 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are extremely lethal substances used in warfare and terrorism,capable of causing permanent damage even in small doses,despite med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detection,protection,and detoxification of CWAs are vital for the safety of first responders,military personnel,and civilians,driving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mediated cupric oxide(CuO)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fabric(ACF),termed ACF@PDDA-CuO,as an adsorbent filter material for self-detoxifying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PDDA,a positive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effectively binds in-situ synthesized CuO to the negatively charged ACF surface,serving as a suitable binder.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DDA-CuO functionalization on ACF,where PDDA treatment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comfort properties,and CuO crystal grow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etoxification efficacy against the CWA Nerve Agent Sarin.Comprehensive analyses,including FTIR,BET surface area analysis,SEM,EDS,TEM,STEM,TGA,XPS,and XRD,confirmed the uniform deposition of CuO and PDDA on the ACF surface.The Cu content on ACF@PDDA-CuO samples was measured via iodometric titration.The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for tensile strength,air permeability,water vapor permeability,nerve agent(Sarin)detoxification,and blister agent(Sulfur Mustard)breakthrough time to assess their applicability for protective clothing.The optimized PDDA-CuO on ACF detoxified 82.04%of Sarin within 18 h,compared to 25.22%by ACF alone,and enhanced tensile strength by 23.67%,air permeability by 24.63%,and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by 3.94%,while maintain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lfur Mustard for 24 h.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CF@PDDA-CuO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WA protective clothing,offering robust protection with enhanced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Activated carbon fabric Cupric oxide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atalytic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材料的改性研究
13
作者 牛众 吴遵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2,共7页
使用苯基膦酸将镁铝水滑石(LDHs)与正辛酰胺结合制备表面改性的镁铝水滑石(m-LDHs),研究了其对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LDHs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LDHs... 使用苯基膦酸将镁铝水滑石(LDHs)与正辛酰胺结合制备表面改性的镁铝水滑石(m-LDHs),研究了其对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LDHs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LDHs通过限制PVC分子链运动从而提高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而由于内润滑作用m-LDHs的加入可大幅降低T_(g);表面改性后的LDHs存在协效阻燃作用,能够有效抑制PVC的燃烧和分解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静态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当m-LDHs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体系的力学性能基本达到了刚韧平衡且摩擦因数相比纯PVC降低了37.3%;这一结果满足DB 13/T 2662—2018 PVC运动地胶安全规范规定指标的同时也为其作为羽毛球场地地胶面层材料的性能保留了弹力、强度、韧性及减震效果,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时的肌肉疲劳和微损伤,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该领域;但是,过多的m-LDHs在PVC基体中仍出现团聚现象,从而导致其改性效果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镁铝水滑石 地胶面层材料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A)^+mRNA翻译产生的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体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燕 孙曼霁 周廷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6,共6页
采用生化药理学方法首次在注射了胚鸡脑poly(A)^+mRNA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面检测到GABA受体复合体,从生化角度证实了移植GABA受体、安定受体的结合部位及其功能部位氯离子通道的存在。注射Barth液和poly(A)RNA的卵母细胞不能表达此受... 采用生化药理学方法首次在注射了胚鸡脑poly(A)^+mRNA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面检测到GABA受体复合体,从生化角度证实了移植GABA受体、安定受体的结合部位及其功能部位氯离子通道的存在。注射Barth液和poly(A)RNA的卵母细胞不能表达此受体复合体。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中,〔~3H〕FNZP终浓度高于0.6nmol/L时,结合趋于饱和,K_D=1.17nmol/L,B_(max)=1.5fmol/cell。此结合可被过量的氟安定抑制,而不受QNB的影响。蝇蕈醇(20μmol/L),内源性GABA受体激动剂(19μg/μl),苯巴比妥(500μmol/L)可以增强移植安定受体与〔~3H〕FNZP的结合。GABA(2μmol/L)及低浓度的印防己毒素(50μmol/L)对结合无影响,较高浓度(125μmol/L)的印防己毒素对结合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GABA 受体 离子通道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2 位作者 李改花 刘爽 刘征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法、热重分析法等测定了SDS改性前后PVC/LDHs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恒定pH=7,SDS为LDHs质量的10%,水浴80℃下搅拌3 h,改性效果最佳;SDS并未破坏LDHs的晶体结构,仅吸附在表面,增强了与PVC的相容性;改性后的PVC/LDHs样品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65、28.5 min,改善了后期着色,更易塑化成型;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为346℃,较未添加前增加55℃,能较好地抑制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类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塑料建材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珣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53,共9页
综述了国外聚氯乙烯的历史、产销数据,国内聚氯乙烯塑料现状,国内建筑能耗现状及要求,塑料建材对双碳的贡献以及塑料建材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建材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对PVC树脂耐热改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芳芳 宋运运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结合半连续加料方式,成功聚合出分子结构一致且与聚氯乙烯(PVC)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的聚(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PNSA)共聚物胶乳,将其与PVC树脂直接复合制备PNSA/PVC复合材料,并对PNAS耐热改性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NSA纳米胶乳颗粒粒径在155.3~251.5 nm之间,粒径分布均一;PNSA共聚物分子组成呈无规结构,分子结构一致,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且与PVC树脂具有极佳的相容性;PNSA含量由0升高至50%(质量比,下同)时,复合材料的T_(g)由84.8℃提高到107.2℃,提高了22.4℃,维卡软化温度由71.2℃提高到91.9℃,提高了20.7℃;除耐热性改善以外,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有利于PVC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自由基共聚 种子乳液 耐热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合成树脂技术及性能改进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立科 林洋 +1 位作者 关彦军 袁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4-80,共7页
聚氯乙烯(PVC)合成化学的进展主要聚焦于内增塑和减少分子链缺陷结构。对于前者,方法包括:利用PVC分子链中C—Cl键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后续的点击反应等引入小分子增塑官能团;利用活性C—Cl键的接枝聚合引入大分子接枝链;自由基共聚合引入... 聚氯乙烯(PVC)合成化学的进展主要聚焦于内增塑和减少分子链缺陷结构。对于前者,方法包括:利用PVC分子链中C—Cl键的亲核取代反应及后续的点击反应等引入小分子增塑官能团;利用活性C—Cl键的接枝聚合引入大分子接枝链;自由基共聚合引入自增塑功能单体,如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醚酯的共聚物展现出了优异的内增塑性能;可控自由基聚合合成嵌段聚合物等。这些方法虽然制备了不同玻璃化转变温度(T g)的PVC共聚物,但反应物的高成本和工艺过程的复杂性,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挑战。在工业生产技术方面,讨论了影响PVC树脂颗粒特性的工艺因素,重点介绍了连续引发剂加入(CiD)技术。CiD技术可以将PVC的聚合反应时间缩短到240min,同时通过降低叔氯的含量而显著提高PVC产品的热稳定性。作为平衡氯碱工业氯气的主要产品,PVC树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可替代的,提升生产技术和改进产品质量,开发新的PVC共聚树脂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内增塑 共聚合 接枝聚合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碳酸钙聚合改性及其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蓝擎 侯欣怡 +4 位作者 李一凡 潘凯 周佳菊 黄丹梦 黄灏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以重质碳酸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水磨、聚合改性得到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管件的改性重质碳酸钙。通过粒度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万能拉伸试验机、色差仪和光泽仪分别对重质碳酸钙及重质碳酸钙制备的PVC产品进... 以重质碳酸钙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水磨、聚合改性得到可用于聚氯乙烯(PVC)管件的改性重质碳酸钙。通过粒度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仪、摆锤式冲击试验机、万能拉伸试验机、色差仪和光泽仪分别对重质碳酸钙及重质碳酸钙制备的PVC产品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需在碳酸钙浆液中进行原位聚合反应,聚醋酸乙烯酯才能对碳酸钙包覆改性;聚醋酸乙烯酯改性的碳酸钙相较于常规硬脂酸改性的碳酸钙,在PVC材料应用中表现出了更好的外观及力学性能,这归因于聚醋酸乙烯酯能更好地解决碳酸钙与PVC之间的相容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碳酸钙 聚氯乙烯 聚合改性 聚醋酸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TPU共混材料静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经发 胡基波 +2 位作者 刘涛 吴文奇 沈朝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高速拉伸试验机对2种成型方式和6种共混比的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PVC/TPU)共混材料开展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基于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进行成型方式和共混比优选。进一步获取了共混材料在较宽应变率范围(0.0... 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高速拉伸试验机对2种成型方式和6种共混比的聚氯乙烯/热塑性聚氨酯(PVC/TPU)共混材料开展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并基于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进行成型方式和共混比优选。进一步获取了共混材料在较宽应变率范围(0.001~700 s-1)的应力⁃应变数据,并进行了拉伸断面的微观表征。结果表明,模压成型材料断裂伸长率更高,共混比为90/10时材料具有最高的断裂伸长率,邵氏硬度符合试验假人软组织材料的硬度范围(邵尔40~70 A)。共混比为90/10(PVC/TPU)材料在静动态载荷下均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选取朱⁃王⁃唐(ZWT)方程和Sherwood⁃Frost方程构建了材料的本构模型,对比发现Sherwood⁃Frost方程拟合效果更好。形貌分析发现,静动态加载下,材料均为典型的脆性断裂,未出现明显的相分离现象。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断面逐渐变粗糙,并产生空穴及微小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热塑性聚氨酯 应变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