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1
作者 任红星 王雨欣 +2 位作者 易凡丰 赵宝建 袁才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 针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存所在的环境问题,选取两种常用的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分别与两种绿色环保型非离子乳化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和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X-100)进行复配,得到不同的乳化剂复配体系。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合物乳液,探究了复合乳化剂种类、阴/非离子乳化剂比例以及乳化剂用量对水性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及乳胶膜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ES与X-100的比例为1∶2且用量为单体总量的2%(质量分数)时,所得到的苯丙共聚乳液综合性能最佳。此时乳液聚合的单体转化率96%以上,凝胶率低于0.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123 nm,乳液稳定性良好,尤其是钙离子稳定性优异,乳胶膜的吸水率为2.48%,水接触角为76.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乳液 乳液聚合 钙离子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转移本体聚合制备PS-b-PBA-b-PS共聚物:聚合动力学、结构和性能
2
作者 章璐鑫 常兆恒 +1 位作者 余大洋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2-439,共8页
以碘仿为链转移剂、偶氮类化合物为引发剂,通过碘转移本体聚合合成碘封端聚丙烯酸丁酯(I-PBA-I),并以其调节苯乙烯扩链聚合,制得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b-聚苯乙烯(PS-b-PBA-b-PS)共聚物,研究了聚合动力学、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发现丙... 以碘仿为链转移剂、偶氮类化合物为引发剂,通过碘转移本体聚合合成碘封端聚丙烯酸丁酯(I-PBA-I),并以其调节苯乙烯扩链聚合,制得聚苯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b-聚苯乙烯(PS-b-PBA-b-PS)共聚物,研究了聚合动力学、共聚物结构和性能。发现丙烯酸丁酯均聚和苯乙烯扩链聚合均符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反应初始BA与CHI3物质的量比n_(BA,0)/n_(CHI3,0)从100/1增至1 000/1时,I-PBA-I数均分子量由15 000增大到134 500;以数均分子量为28 400的I-PBA-I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反应初始BA与St物质的量比n_(BA,0)/n_(St,0)为1/1、1/2、1/3和1/4时扩链得到数均分子量分别为46 000、69 000、97 500、127 000的PS-b-PBA-b-PS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在增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透光率,PS与PBA物质的量比n_(PS)/n_(PBA)为3.85/1的嵌段共聚物抗冲强度与商品化阴离子活性聚合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树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碘转移聚合 聚合动力学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吸附性能 被引量:24
3
作者 谢建军 梁吉福 +1 位作者 刘新容 刘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62-1767,共6页
Poly(acrylic acid-co-acrylamide)(PAAAM)resin was prepared from acrylic acid(AA)and acrylamide(AM)by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The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on PAAAM resin differed greatly at different pH values... Poly(acrylic acid-co-acrylamide)(PAAAM)resin was prepared from acrylic acid(AA)and acrylamide(AM)by inverse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The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on PAAAM resin differed greatly at different pH values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s.Thi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AAAM resin to separate transitional metal ions Cu2+,Ni2+,Co2+.The selectivity for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n PAAAM resin in Cu2+,Ni2+ and Co2+ binary and ternary mixed ion solutions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as higher selectivity on PAAAM resin for Cu2+ 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metal ions u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离子吸附 反相悬浮聚合 丙烯酸 丙烯酰胺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法合成高耐盐性的超强吸水剂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密峰 张秀娟 +1 位作者 杨健茂 魏献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44-547,共4页
以多元醇为交联剂、烷基磷酸钠 -司盘 (NP -SP)为复合悬浮稳定剂、丙烯酸 (AA)为单体、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耐盐性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研究了交联剂类型和用量 ,悬浮稳定剂类型、用量和质... 以多元醇为交联剂、烷基磷酸钠 -司盘 (NP -SP)为复合悬浮稳定剂、丙烯酸 (AA)为单体、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环己烷为分散介质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耐盐性聚丙烯酸钠超强吸水剂。研究了交联剂类型和用量 ,悬浮稳定剂类型、用量和质量比 ,引发剂浓度 ,单体中和度(丙烯酸钠占单体总量的摩尔分数 ) ,聚合温度等对产品物理性状、耐盐性及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当 ρ(多元醇 ) =0 5 3g/L、ρ(NP -SP) =0 0 0 8~ 0 0 1g/mL、m(SP)∶m(NP) =(2 3~ 4 0 )∶1 0、c(APS) =40 5mmol/L、单体中和度x(丙烯酸钠 ) =79 2 %、聚合温度 70~ 76℃时 ,体系稳定 ,产品成球性好 ,吸盐水 (生理盐水 )率 199mL/ g ,吸水 (蒸馏水 )率 86 4mL/ g ,耐盐性高于其他交联剂交联型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 反相悬浮 耐盐性 超强吸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交联及物理缔合对聚丙烯酸增稠剂的作用 被引量:37
5
作者 田大听 谢洪泉 过俊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类增稠剂,比较了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共聚单体对聚合产物在水中粘度及耐电解质的影响。结果指出,一定量的交联型单体及疏水型长链单体都能明显增加粘度。疏水单体中甲基丙烯酸十六酯(HM)的影响大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的影响。含疏水型长链单体的缔合型交联增稠剂比非缔合型交联增稠剂的性能更优良。此外,还研究了两种类型的聚合物浓度及反相剂对粘度的影响以及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聚合物胶乳的粒子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 增稠剂 缔合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晟卯 高永建 +3 位作者 张治军 党鸿辛 刘维民 薛群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4-916,共3页
The nano TiO 2/Poly(butyl acrylate) composite film was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UV illustr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XPS and HRTEM. 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film in sliding a... The nano TiO 2/Poly(butyl acrylate) composite film was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initiated by UV illustr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XPS and HRTEM. 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film in sliding against AISI 52100 steel was examined on a DF PM friction coefficient measurement apparatu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iO 2 nanolines were dispersed in the poly(butyl acrylate) network. The film exhibites a good antiwear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制备 二氧化钛 聚丙烯酸丁酯 原位聚合 纳米复合膜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晟卯 张治军 +2 位作者 党鸿辛 刘维民 薛群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利用微乳液原位聚合法在普通玻璃表面上制备了TiO2/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以纳米线的形式弥散在聚丙烯酸丁酯的高分子网络中,并... 利用微乳液原位聚合法在普通玻璃表面上制备了TiO2/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膜.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以纳米线的形式弥散在聚丙烯酸丁酯的高分子网络中,并且所制备的TiO2纳米线具有板钛矿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二氧化钛 聚丙烯酸丁酯 纳米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树脂的合成与吸水性能 被引量:19
8
作者 尹国强 崔英德 陈循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134-2140,共7页
以改性羽毛蛋白(MFP)、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P(MFP-g-AA/AM)],并对其吸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以改性羽毛蛋白(MFP)、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P(MFP-g-AA/AM)],并对其吸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MFP-g-AA/AM)制备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WAA∶WAM=70∶30,丙烯酸的中和度为90%,WMFP∶WAA+AM=10%,Winitiator∶WAA+AM=0.8%,Wcrosslinker∶WAA+AM=0.10%,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P(MFP-g-AA/AM)树脂在去离子水中的饱和吸水倍率为578.0g.g-1,吸盐水(0.9%NaCl)倍率为78.6g.g-1,吸人工尿液倍率为75.1g.g-1,均高于羽毛蛋白接枝丙烯酸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羽毛蛋白 聚丙烯酸钠 生物降解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钾)/凹凸棒吸水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安 王爱勤 陈建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在凹凸棒存在的情况下,以丙烯酸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钾)/凹凸棒吸水剂。用TGA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IR分析证实了凹凸棒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在凹凸棒存在的情况下,以丙烯酸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钾)/凹凸棒吸水剂。用TGA和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IR分析证实了凹凸棒与丙烯酸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引发剂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粘土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复合吸水剂吸水性的影响。当凹凸棒w=0.10时,复合吸水材料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吸水倍数分别大于1200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聚合物 凹凸棒 丙烯酸 接枝共聚 制备 吸水性能 聚丙烯酸吸水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性高吸水树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1
10
作者 柳明珠 曹丽歆 +1 位作者 马松梅 陈振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0-283,共4页
以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盐-co-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AMPS与丙烯酸摩尔比,AMPS水溶液浓度,丙烯酸和AMPS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 以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盐-co-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用量,AMPS与丙烯酸摩尔比,AMPS水溶液浓度,丙烯酸和AMPS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吸水性树脂30min吸蒸馏水和0.9%NaCl水溶液分别为1350g/g和150g/g,且凝胶强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聚(丙烯酸盐-co-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盐)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羽毛蛋白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吸水性能 被引量:12
11
作者 尹国强 崔英德 陈循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0-1105,共6页
以改性羽毛蛋白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P(MFP-g-AA),并对其吸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MFP-g-AA)吸去... 以改性羽毛蛋白和丙烯酸为主要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羽毛蛋白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树脂P(MFP-g-AA),并对其吸水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P(MFP-g-AA)吸去离子水倍率达到559.4 g/g,在0.3 MPa的压力下保水率达85%,且比聚丙烯酸树脂(PAA)具有更好的耐盐性能、保水性能和更宽的pH适用范围。与PAA相比,P(MFP-g-AA)在0.9%NaCl溶液和人工尿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由56.9 g/g和51.8 g/g提高到68.7 g/g和61.3 g/g,并且在pH=7~11的介质中都有优良的吸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性树脂 羽毛蛋白 聚丙烯酸钠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军武 赵耀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69,73,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 ,研究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悬浮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出吸水能力 (Q)与交联剂用量 (Cc,交联剂相对单体的摩尔分率 )之间存在着 Q=2 .0 14 C- 0 .73 5c 的...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 ,研究了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悬浮剂用量对高吸水树脂的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出吸水能力 (Q)与交联剂用量 (Cc,交联剂相对单体的摩尔分率 )之间存在着 Q=2 .0 14 C- 0 .73 5c 的关系。研究了丙烯酸中存有阻聚剂时对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的影响 ,发现市售阻聚剂含量为 0 .0 5 %~ 0 .1%的丙烯酸可直接用于高吸水树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钠 反相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淑才 沈慧芳 +1 位作者 瞿金清 陈焕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采用外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用反应单体对外来种子聚四氟乙烯乳液进行浸泡、溶胀,然后引发聚合反应制得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改性乳液的表征显示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酸酯间存在作用,研究了... 采用外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用反应单体对外来种子聚四氟乙烯乳液进行浸泡、溶胀,然后引发聚合反应制得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改性乳液的表征显示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酸酯间存在作用,研究了乳胶粒的微观结构,推测出乳胶粒核壳部分的组成成分,分析了改性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指出进一步控制乳胶粒生成种类的单一性或者将微米级颗粒(改性聚四氟乙烯乳胶粒)与纳米级颗粒(纯丙乳胶粒)优化共存于同一体系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该研究为化学惰性物质用于改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子乳液聚合 溶胀 聚四氟乙烯乳液 聚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乳化剂对聚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心亚 傅和青 +2 位作者 黄洪 沈慧芳 陈焕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和聚氧乙烯(EO)链长数目变化的条件下制备了纯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简称纯丙乳液),考查了非离子型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及乳液冻融稳定性,Ca2+稳定性,玻璃化温度(Tg),粒径和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乳化剂用量和EO链长的增加,有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平稳进行,得到的乳液粒径较小,黏度较大,Tg较低,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Ca2+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链 聚丙烯酸酯乳液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条件对聚丙烯酸胶乳增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官建国 何平 +1 位作者 过俊石 谢洪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27-531,共5页
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对水增稠性能好的交联聚丙烯酸胶乳。研究了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水相的pH值、共聚单体内烯酰胺(AM)的用量、单体浓度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胶乳增稠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控制水相的... 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对水增稠性能好的交联聚丙烯酸胶乳。研究了交联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水相的pH值、共聚单体内烯酰胺(AM)的用量、单体浓度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胶乳增稠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控制水相的pH值和引入非离子型亲水性单体如AM的方法,可提高聚丙烯酸胶乳增稠剂的耐电解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 胶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平 何尚锦 +3 位作者 石可瑜 吴利平 杜宗杰 张保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6-519,共4页
合成了含 2个手性中心的 (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 ,(2S ,3S) 4′ (2 氯 3 甲基 )戊酰氧基 4 (甲基 )丙稀酰氧己氧基联苯。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得到了一类新型的手性聚 (甲基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并采用FTIR和1... 合成了含 2个手性中心的 (甲基 )丙烯酸酯单体 ,(2S ,3S) 4′ (2 氯 3 甲基 )戊酰氧基 4 (甲基 )丙稀酰氧己氧基联苯。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得到了一类新型的手性聚 (甲基 )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并采用FTIR和1HNMR表征了各反应中间体、单体以及聚合物的结构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 (GPC)测定了所合成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聚丙烯酸酯类Mn=12 0 0 0 ,Mw=15 6 90 ,d =1 31;聚甲基丙烯酸酯类Mn=2 12 5 5 ,Mw=385 5 4 ,d =1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聚丙烯酸酯 聚合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聚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核壳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忠强 李志英 +2 位作者 李冬妹 张明 刘凤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74-1776,共3页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poly(butyl acrylate)(PBA) core and silica shell were synthesized. The 3-methacryloxy propyl trimethoxysilane (MPS) was used as functional comonomer to modify the PBA latex partic...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consisting of poly(butyl acrylate)(PBA) core and silica shell were synthesized. The 3-methacryloxy propyl trimethoxysilane (MPS) was used as functional comonomer to modify the PBA latex particle surface with silanol(SiOH) groups via semi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resulted emulsion was transferred into water/ethanol mixture without loss of stability and functionalized PBA latex was used as seeds for further silica shell growth. The coating process was achieved by Stber method, base-catalyzed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tetraethoxysilane(TEOS). The functionalized latex and core/shell 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light scattering.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PBA latex particles have been entirely enveloped with silica shell and the core/shell particles are monodisperse. The thickness of silica shell can be estimated by the size difference of functionalized PBA-SiO 2 core-shell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二氧化硅核-壳粒子 单分散体系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细SiO_2/ACR原位乳液聚合复合和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邬润德 童筱莉 +1 位作者 沈永亮 王锐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7,共3页
采用超微细SiO2 粒子作为种子进行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 ,初步探讨了此类种子乳液聚合的过程 ,分析了包覆机理 ,讨论了SiO2 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残渣生成率的影响。用此种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和PVC树脂共混 ,结果比用纯聚丙烯酸酯与PVC树... 采用超微细SiO2 粒子作为种子进行聚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 ,初步探讨了此类种子乳液聚合的过程 ,分析了包覆机理 ,讨论了SiO2 用量对聚合反应速率及残渣生成率的影响。用此种聚丙烯酸酯复合物和PVC树脂共混 ,结果比用纯聚丙烯酸酯与PVC树脂共混的材料有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聚氯乙烯 二氧化硅 超微细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聚合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及NaCl对聚合反应的加速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军武 赵耀明 严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4-66,共3页
采用 in- situ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 ,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 Na Cl用量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得出吸水率 ( Q)与交联剂用量 ( Cc,交联剂相对单体的摩尔分率 )之间存在 Q=1 .99C- 0 .72 6c 关系。 ... 采用 in- situ水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 ,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和 Na Cl用量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 ,得出吸水率 ( Q)与交联剂用量 ( Cc,交联剂相对单体的摩尔分率 )之间存在 Q=1 .99C- 0 .72 6c 关系。 Na Cl对聚合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使反应时间大幅度缩短 ,但树脂的吸水率未受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溶液聚合 聚丙烯酸钠 氯化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对聚氯乙烯抗冲和加工塑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宁 任济民 +1 位作者 包永忠 黄志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77,89,共4页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核/壳比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IM)。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I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考察了不同核壳比AIM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的相态结... 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具有不同核/壳比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IM)。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IM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考察了不同核壳比AIM共混改性聚氯乙烯(PVC)的相态结构和抗冲性能,发现AIM核壳比为60/40~80/20时,增加核壳比对提高AIM对PVC的增韧效果有利。随着AIM加入量增大,PVC树脂加工塑化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 乳液聚合 核-壳结构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