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PTFE膜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营营 张其林 周传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3,共6页
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材进行了9种温度(-20,-10,0,10,23,40,50,60,70℃)下的单轴单调和循环拉伸试验,得到了膜材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而断裂延伸率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随着循环次数... 对聚四氟乙烯(PTFE)膜材进行了9种温度(-20,-10,0,10,23,40,50,60,70℃)下的单轴单调和循环拉伸试验,得到了膜材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逐渐减小,而断裂延伸率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PTFE膜材滞回曲线趋于稳定,残余应变趋于常数.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PTFE膜材强度的温度影响系数,为PTFE膜材强度设计分项系数的取值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膜材 温度 循环荷载 高温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膜材的单向拉伸性能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营营 张其林 周传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介绍了PTFE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对该膜材在0°,15°,30°,45°,60°,75°,90°这7个偏轴方向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拉伸断裂破坏机理及适用的相关强度准则,最后进行了应变速率分别为10%,... 介绍了PTFE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对该膜材在0°,15°,30°,45°,60°,75°,90°这7个偏轴方向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拉伸断裂破坏机理及适用的相关强度准则,最后进行了应变速率分别为10%,25%,50%,100%,200%,500%min-1的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断裂强度、断裂延伸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TFE膜材是典型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利用Tsai-Hill强度准则能够对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做出较好的预测;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略有增加,而断裂延伸率则略有减少,且与应变速率的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膜材 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 强度准则 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PTFE/SiO_2疏水涂层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易 郑燕升 +2 位作者 易波 卓志昊 莫倩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以聚四氟乙烯乳液(PTFE)和纳米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上制备了疏水涂层。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26°。通过显微电镜观察涂层表面结构,发现涂层表面分布许多微米大小的乳突。聚四氟乙烯低的表面能和复合表面... 以聚四氟乙烯乳液(PTFE)和纳米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表面上制备了疏水涂层。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26°。通过显微电镜观察涂层表面结构,发现涂层表面分布许多微米大小的乳突。聚四氟乙烯低的表面能和复合表面的微米乳突结构是涂层能形成良好疏水性能的原因。考察了聚乙烯醇对复合涂层疏水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聚四氟乙烯乳液 硅溶胶 聚乙烯醇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膜材料的偏轴拉伸性能及破坏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营营 徐俊豪 +1 位作者 曹原 张其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5-141,164,共8页
为深入把握PTFE膜材料的率相关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对3种常见的PTFE膜材料进行了偏轴拉伸试验,主要考虑了0°、5°、15°、25°、35°、45°、55°、65°、75°、85°、90°等11个偏轴角度... 为深入把握PTFE膜材料的率相关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对3种常见的PTFE膜材料进行了偏轴拉伸试验,主要考虑了0°、5°、15°、25°、35°、45°、55°、65°、75°、85°、90°等11个偏轴角度和10、25、50、100、200、500 mm/min等6种拉伸速率,分析了主要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拉伸速率下的膜材破坏模式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拉伸速率下膜材主要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比较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材料的抗拉强度与破坏模式密切相关,随着拉伸速率的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升高,且与拉伸速率的对数呈近似线性关系,这主要与材料应变能及编织结构有关;材料的破坏模式和断裂延伸率受拉伸速率的变化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聚四氟乙烯)膜材 偏轴拉伸试验 力学性能 拉伸速率 破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P(AA-co-HEMA)复合纤维制备及其催化脱色亚甲基蓝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乃库 任梦如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0,36,共6页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研究烧结时间、PTFE添加量、铁离子负载时间对复合纤维催化脱色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赋予纤维疏水性,烧结后,纤维的水接触角增至130°,为与水体分离、快速干燥以及再利用提供便利;当PTFE添加量为[P(AA-co-HEMA)]质量的2倍、烧结时间为7 min、铁离子负载时间为2 h时,所得纤维的应用效果较好,3次循环使用中,复合纤维均可在1 min内对MB的脱色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 聚四氟乙烯(ptfe) 湿法纺丝 Fenton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美芹 孙德 +3 位作者 李冰冰 张金艳 邢子龙 普亚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90,共5页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并用于20 g/L NaCl水溶液的膜蒸馏脱盐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角、膜孔隙率和膜平均孔径分析,研究了PTFE含量对膜结构...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并用于20 g/L NaCl水溶液的膜蒸馏脱盐实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接触角、膜孔隙率和膜平均孔径分析,研究了PTFE含量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共混微孔膜断面的指状孔逐渐被海绵状取代,平均孔半径由0.234μm增加到0.354μm,膜孔隙率由53.4%增加到81.3%;膜下表面与水接触角从118.52°增加到131.11°;膜蒸馏过程中通量逐渐增加,截留率先稳定后降低,PTFE含量为40%(质量分数,下同)时达最大,为99.99%,此时膜蒸馏通量达16.60 kg/(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四氟乙烯 聚偏氟乙烯 疏水微孔膜 真空膜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PTFE增强SPEEK复合膜制备及其在PEMFC中应用
7
作者 毕成 张华民 +1 位作者 张宇 肖少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54-55,共2页
以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为基底层和支撑层,制备了PTFE增强的磺化聚醚醚酮(SPEEK)复合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为了提高磺化聚醚醚酮与多孔聚四氟乙烯之间的结合状态,本实验使用萘钠溶液对PTFE进行了亲水处... 以多孔聚四氟乙烯(PTFE)为基底层和支撑层,制备了PTFE增强的磺化聚醚醚酮(SPEEK)复合膜,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为了提高磺化聚醚醚酮与多孔聚四氟乙烯之间的结合状态,本实验使用萘钠溶液对PTFE进行了亲水处理(简写为trPTFE).实验结果表明,经亲水处理后的trPTFE与SPEEK间的结合性大大提高,且SPEEK更容易浸入到trPTFE基底层中.由于trPTFE的增强作用,复合膜显示出更优异的机械性能,因此可以使用更薄的膜进行燃料电池评价,从而使单电池表现出更好的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tfe增强膜 磺化聚醚醚酮 萘钠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化阳离子和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对聚四氟乙烯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元福卿 刘丹丹 +5 位作者 郭兰磊 祝仰文 徐志成 黄建滨 张磊 张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5-721,共7页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支链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氯化铵(C16G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羧酸甜菜碱(C16GPB)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上的吸附机制和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表面张力、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支链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羟丙基氯化铵(C16GPC)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羧酸甜菜碱(C16GPB)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上的吸附机制和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表面张力、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和粘附功的影响趋势.研究发现,低浓度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疏水支链的多个亚甲基基团与PTFE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分子以平躺的方式吸附到固体界面;支链化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阻碍较大,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C16GPC和C16GPB分子在固液界面上继续吸附,与PTFE作用的亚甲基基团减少,分子逐渐直立,固液界面自由能(γsl)明显降低.对于支链化的阳离子和甜菜碱分子,接触角均在浓度高于cmc后大幅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支链 接触角 聚四氟乙烯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1 位作者 胡晓宇 边丽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3-126,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疏水膜,分析和讨论了膜烧结后的组成、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1)制备的PTFE膜较PTFE在组成上无明显变化;(2)经定长和松...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疏水膜,分析和讨论了膜烧结后的组成、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膜表面形貌。结果表明:(1)制备的PTFE膜较PTFE在组成上无明显变化;(2)经定长和松弛状态烧结的PTFE膜,其DMA谱图的α转变较PTFE未发现较大变化;(3)经定长状态下烧结后所得PTFE膜中原纤网络结点之间构成了较为疏松的微孔结构,而在松弛状态下烧结所得膜的微孔结构较为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聚乙烯醇成膜载体 平板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氟乙烯基可熔融加工全氟聚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海辉 张兴祥 王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类特种材料。由于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链规整度较高,使聚四氟乙烯难于熔融加工。为了获得可熔融加工的全氟材料,国内外关于聚四氟乙烯共聚改性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多...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类特种材料。由于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和分子链规整度较高,使聚四氟乙烯难于熔融加工。为了获得可熔融加工的全氟材料,国内外关于聚四氟乙烯共聚改性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多。本文从可熔融加工四氟乙烯基全氟聚合物的结构和特性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一系列四氟乙烯与全氟第二单体共聚物的最新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全氟聚合物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 熔融加工 聚四氟乙烯(ptfe) 全氟乙丙烯(FEP) 全氟烷基乙烯基醚(F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淑才 沈慧芳 +1 位作者 瞿金清 陈焕钦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4,共4页
采用外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用反应单体对外来种子聚四氟乙烯乳液进行浸泡、溶胀,然后引发聚合反应制得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改性乳液的表征显示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酸酯间存在作用,研究了... 采用外来种子乳液聚合方法,用反应单体对外来种子聚四氟乙烯乳液进行浸泡、溶胀,然后引发聚合反应制得聚四氟乙烯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等对改性乳液的表征显示聚四氟乙烯和聚丙烯酸酯间存在作用,研究了乳胶粒的微观结构,推测出乳胶粒核壳部分的组成成分,分析了改性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指出进一步控制乳胶粒生成种类的单一性或者将微米级颗粒(改性聚四氟乙烯乳胶粒)与纳米级颗粒(纯丙乳胶粒)优化共存于同一体系可作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该研究为化学惰性物质用于改性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子乳液聚合 溶胀 聚四氟乙烯乳液 聚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等离子体后辉光区对聚四氟乙烯膜表面的优化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红霞 陈杰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采用Langmuir双电子探针和电子自旋共振(ESR)诊断技术分别定量测定了氩等离子体场中各活性物种的轴向分布,并利用氩等离子体放电区及后辉光区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测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 在理想管式反应器中,采用Langmuir双电子探针和电子自旋共振(ESR)诊断技术分别定量测定了氩等离子体场中各活性物种的轴向分布,并利用氩等离子体放电区及后辉光区对聚四氟乙烯(PTFE)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接触角测量、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比较了改性前后常规及后辉光氩等离子体对PTFE表面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氩等离子体中电子及离子浓度随轴向距离的增大迅速降低,30 cm后接近于0,而自由基浓度则降低缓慢,40 cm处仍为初始浓度的96%.氩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处理时间和气体流量强烈影响着PTFE表面润湿性的改善效果.后辉光区因抑制电子和离子的刻蚀作用,强化自由基反应,使改性效果远优于常规氩等离子体.经氩等离子体后辉光区短时间(30 s)处理后,PTFE表面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F/C原子比从3.27降至2.30,O/C原子比从0.02增至0.09.脱氟作用和含氧基团(如C O)的引入是有效改善PTFE表面润湿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 后辉光 聚四氟乙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低磨耗聚苯酯改性聚四氟乙烯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在利 曾子敏 +1 位作者 李嘉 彭诚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5,共5页
本文介绍了特种工程塑料聚苯酯的性能、用途以及聚苯酯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塑料的加工。
关键词 耐高温 低磨耗 聚苯酯 改性 聚四氟乙烯 性能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脱硫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敏 王祖武 +1 位作者 汤金花 王亦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15,53,共3页
采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膜脱除工业尾气中的SO2,研究了膜孔径、膜厚度、吸收液浓度、吸收流流速和进气速率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为膜脱硫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膜 烟气脱硫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碳酸钙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晓艳 孙波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25,37,共4页
采用三甲基甲氧基硅烷对微纳米级CaCO3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CaCO3颗粒与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混炼后喷涂在铝基层板上得到PTFE/CaCO3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等研究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形貌特... 采用三甲基甲氧基硅烷对微纳米级CaCO3进行表面改性。将改性CaCO3颗粒与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混炼后喷涂在铝基层板上得到PTFE/CaCO3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等研究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形貌特征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PTFE/CaCO3涂层的静态接触角为(156±4)°,滚动角为(1.6±0.5)°;涂层的表面具有类似微纳米双层结构,耐热温度高达520℃;改性CaCO3颗粒能够有效改善PTEF的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碳酸钙 超疏水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沈剑辉 林海波 +2 位作者 向艳慧 刘富 薛立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4,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全氟乙丙烯(FEP)/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FEP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通过Avrami方程修正的Jeziorny法、Ozawa法以及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全氟乙丙烯(FEP)/纳米碳酸钙(nano-CaCO_3)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FEP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并通过Avrami方程修正的Jeziorny法、Ozawa法以及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Jeziorny法及Mo法均适用于处理FEP和FEP/nano-CaCO_3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但Ozawa法不合适;在同一降温速率下,FEP/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初始结晶温度、最大结晶温度均比相应的纯FEP高,且半结晶时间延长,这说明nano-CaCO_3对FEP具有一定的诱导和促进成核的作用,但由于FEP/nanoCaCO_3复合材料的长链分子结构及大的空间位垒导致FEP的结晶总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全氟乙丙烯 纳米碳酸钙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辐射接枝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湿敏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群 王德庆 +1 位作者 焦正 吴明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111-2114,共4页
利用2 MeV电子加速器,在常温下采用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上接枝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 利用2 MeV电子加速器,在常温下采用预辐照引发接枝的方法,在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上接枝丙烯酸(AA)和对苯乙烯磺酸钠(SSS),制备了一种含羧酸基团和磺酸基团的接枝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证明了磺酸基团和羧酸基团的成功引入,并对接枝膜的热力学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接枝膜的结晶度逐渐降低,接触角逐渐减小,接枝膜的亲水性逐渐增强.利用制备的接枝膜构建了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并测定了传感器的电学特性.在相对湿度(RH)从5%变化到98%时,传感器电阻线性变化范围接近4个数量级,具有响应速度快(吸附<1 min,解吸<2 min),湿滞小(<2%RH)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辐照接枝 丙烯酸 对苯乙烯磺酸钠 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及其无机粒子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庆林 肖长发 胡晓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11-2013,2017,共4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微孔膜,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的研究得出PTFE烧结模型,在烧结初期有利于PTFE形成微孔结构。在成膜体系中引入纳米无机粒子,得到PTFE/无机粒子共混平板膜。研究了无机粒子对...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载体,由聚四氟乙烯(PTFE)分散乳液制得PTFE微孔膜,通过对不同烧结温度的研究得出PTFE烧结模型,在烧结初期有利于PTFE形成微孔结构。在成膜体系中引入纳米无机粒子,得到PTFE/无机粒子共混平板膜。研究了无机粒子对共混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与碳酸钙(CaCO3)粒子的粘结性差,在烧结成型过程中PTFE基质相与CaCO3产生界面相分离形成微孔,形成的界面微孔不同于PTFE双向拉伸产生的纤维-结点状裂隙孔结构。共混膜经适当拉伸后孔隙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ptfe) 无机粒子 界面微孔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磨板对球型支座受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彦北 孔令俊 +2 位作者 张振兴 李世珩 黄安民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16,共4页
为了研究耐磨板对球型支座受力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无耐磨板、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及采用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耐磨板的球型支座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针对各种使用工况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UHMWPE耐磨板在改善球... 为了研究耐磨板对球型支座受力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无耐磨板、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及采用UHMW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作为耐磨板的球型支座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针对各种使用工况进行分析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UHMWPE耐磨板在改善球型支座的受力方面与使用PTFE耐磨板作用相似,均消除了支座接触部位之间的应力集中,使支座受力更均匀,而且由于UHMWPE耐磨板在密度、耐磨和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良特性,特别值得在桥梁支座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支座 聚四氟乙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桥梁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客货车用改性氟塑料—金属复合衬套材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卫京 赵洋 +3 位作者 韩建民 崔世海 许之昕 王金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2,共3页
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填充剂,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处理,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并对改性后的氟塑料与金属复合研制的衬套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为该衬套... 用纳米氧化锌作为填充剂,通过机械搅拌和超声振荡处理,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并对改性后的氟塑料与金属复合研制的衬套的摩擦磨损性能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为该衬套在提速客货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合衬套 聚四氟乙烯(ptfe) 改性方法 摩擦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