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1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e-pot synthesis of PDDA-mediated CuO-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fabric for sarin detoxification with enhanced strength and permeability for NBC protective clothing
1
作者 Himanshi Dhyani Ravindra V.Adivarekar +4 位作者 Vikas B.Thakare Suraj Bharati Ajay Dixit G.Raviraju Prabhat Gar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6期67-82,共16页
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are extremely lethal substances used in warfare and terrorism,capable of causing permanent damage even in small doses,despite med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detection,protection,and detoxi... 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are extremely lethal substances used in warfare and terrorism,capable of causing permanent damage even in small doses,despite medical intervention.Therefore,detection,protection,and detoxification of CWAs are vital for the safety of first responders,military personnel,and civilians,driving significant research in this area.Herein,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DA)mediated cupric oxide(CuO)functionalized activated carbon fabric(ACF),termed ACF@PDDA-CuO,as an adsorbent filter material for self-detoxifying chemical protective clothing.PDDA,a positively charged polyelectrolyte,effectively binds in-situ synthesized CuO to the negatively charged ACF surface,serving as a suitable binder.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PDDA-CuO functionalization on ACF,where PDDA treatment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comfort properties,and CuO crystal growth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etoxification efficacy against the CWA Nerve Agent Sarin.Comprehensive analyses,including FTIR,BET surface area analysis,SEM,EDS,TEM,STEM,TGA,XPS,and XRD,confirmed the uniform deposition of CuO and PDDA on the ACF surface.The Cu content on ACF@PDDA-CuO samples was measured via iodometric titration.The materials were evaluated for tensile strength,air permeability,water vapor permeability,nerve agent(Sarin)detoxification,and blister agent(Sulfur Mustard)breakthrough time to assess their applicability for protective clothing.The optimized PDDA-CuO on ACF detoxified 82.04%of Sarin within 18 h,compared to 25.22%by ACF alone,and enhanced tensile strength by 23.67%,air permeability by 24.63%,and water vapor permeability by 3.94%,while maintaining protection against Sulfur Mustard for 24 h.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CF@PDDA-CuO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WA protective clothing,offering robust protection with enhanced comfo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Activated carbon fabric Cupric oxide poly(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Catalytic degra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帅 武丹丹 +1 位作者 张永恒 姜涛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 采用挤出复合和吹膜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了PBAT/PLA/PPC和PBAT/PLA/PPC/CaCO_(3)复合薄膜。用SEM、XRD、DSC、TG对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质量比PPC和CaCO_(3)对相应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C的加入有利于PBAT、PLA相容性的提高,且PPC的适量加入,使相应复合薄膜的WVP降低。当PPC质量比例为15%时,PBAT/PLA/PPC薄膜的WVP为2.905×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PPC的薄膜相比,降低了13%。该薄膜的拉伸强度为32.31/23.26 MPa(TD/MD),断裂伸长率为452.60%/175.12%(TD/MD),撕裂负荷为74.9/93.55 kN/m(TD/MD)。CaCO_(3)的加入可以明显增强PBAT基薄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但是,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均降低。CaCO_(3)质量比例为20%的PBAT基薄膜WVP为2.256×10^(-13)g·cm/(cm^(2)·s·Pa),与未添加CaCO_(3)的PBAT基薄膜相比,降低了27%。该薄膜的拉伸强度TD/MD为30.03/34.60 MPa,断裂伸长率TD/MD分别为197.96%/342.90%,撕裂负荷TD/MD为75.3/82.8 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聚乳酸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碳酸钙 复合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类扩链剂ADR-4468改性氯化聚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毛文强 李佳鹏 +3 位作者 王冬冬 潘艳雄 姬相玲 姜伟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1,共11页
以环氧类扩链剂ADR-4468对氯化聚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PPC/PBS)共混物进行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CPPC/PBS/ADR共混物。研究了ADR-4468的质量分数(0%~3.5%)对CPPC/PBS/ADR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相容性、流变性能、... 以环氧类扩链剂ADR-4468对氯化聚丙撑碳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PPC/PBS)共混物进行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CPPC/PBS/ADR共混物。研究了ADR-4468的质量分数(0%~3.5%)对CPPC/PBS/ADR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相容性、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结果表明,ADR-4468的环氧基团能与2种聚合物的端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性增容改善了CPPC与PBS的相容性。热性能分析表明,与CPPC/PBS共混物相比,添加3.5%ADR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CPPC))和热分解温度(T_(d5%))分别提高了8.1和28.7℃。流变性能结果表明,ADR-4468的加入能有效提高CPPC/PBS/ADR共混物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η^(*)|)。当ADR-4468的质量分数为3.5%时,CPPC/PBS/ADR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37.7和723.5 MPa,相较于CPPC/PBS共混物提升了123%和68%。CPPC/PBS/ADR共混物对不锈钢的搭接剪切强度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高可达4.83 MPa,比CPPC/PBS共混物提高了53%。此外,CPPC/PBS/ADR(80/20/1.5)共混物对不同基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因此,CPPC/PBS/ADR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在环境友好型热熔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丙撑碳酸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扩链剂 共混改性 粘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固载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徐晨霞 吕建华 +2 位作者 刘继东 郭豹 李文松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采用改性后的聚苯乙烯树脂CPS为载体,制备了CPS固载3种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剂;在无助剂条件下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PO)转化为碳酸丙烯酯(PC)。利用FT-IR、XPS、SEM、TG对不同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比较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采用改性后的聚苯乙烯树脂CPS为载体,制备了CPS固载3种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剂;在无助剂条件下催化CO_(2)和环氧丙烷(PO)转化为碳酸丙烯酯(PC)。利用FT-IR、XPS、SEM、TG对不同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比较了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PS-Imi/COOH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COOH通过形成氢键对PO的C—O键具有较强的极化能力;Br^(-)对PO的亲核攻击也是其容易开环的重要因素。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CPS-Imi/COOH对PO转化率和PC选择性的影响,在110℃、2.5 MPa、3 h的反应条件下,PO转化率为95.8%,PC选择性为98.8%;催化剂循环使用6次后仍保持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固载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碳酸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丝网印刷油墨的制备
5
作者 赵明明 钱鹏号 +2 位作者 黄毅萍 熊潜生 鲍俊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3,共9页
采用以CO_(2)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硬段制备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再将WPU乳液与颜料、助剂等混合制备了系列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丝网印刷油墨。通过红外光谱、力学性能、热重... 采用以CO_(2)为原料制备的聚碳酸亚丙酯二醇(PPCD)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为硬段制备水性聚氨酯(WPU)乳液,再将WPU乳液与颜料、助剂等混合制备了系列聚碳酸亚丙酯型水性聚氨酯丝网印刷油墨。通过红外光谱、力学性能、热重分析、附着牢度等测试分析了样品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当IPDI中异氰酸酯基团和PPCD中羟基的摩尔比n(NCO):n(PPCD-OH)为4:1时制备的样品WPU-2综合性能最佳,拉伸强度为22.8MPa,断裂伸长率为645%,24 h吸水率为27.6%,在PET薄膜上的附着牢度为100%。使用WPU-2制备的水性聚氨酯油墨均具有优异性能,其中水性颜料质量分数为13.9%的丝印油墨样品Ink-3综合性能最佳,其在PET薄膜上的附着牢度为100%,置于去离子水中24h不溶解,60°入射角光泽度为79GU,印刷品清晰且颜色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二醇 丝网印刷 水性聚氨酯 油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制碳酸丙烯酯
6
作者 王陇豫 卢志凯 +7 位作者 柳鑫 罗国华 徐新 刘海燕 孟祥海 徐春明 刘植昌 靳海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采用XRD、SEM、XRF和NH 3-TPD分析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的晶型晶貌、元素组成及表面酸性进行表征,并对其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沉淀体系的pH值、金属离子比及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沉淀体系n(Ca^(2+))∶n(Zn^(2+))∶n(Al 3+)=1.6∶3∶1、pH=9.5条件下,通过共沉淀得到具有水滑石结构的前驱体,前驱体经900℃焙烧4 h所制得的Ca-Zn-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催化1,2-丙二醇与尿素醇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n(1,2-丙二醇)∶n(尿素)=1.5∶1、温度145℃、压力20 kPa条件下反应4 h,碳酸丙烯酯收率达到93.8%。同时通过温度序列控制方案对该反应过程实现了有效优化,碳酸丙烯酯收率提高至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催化剂 尿素 1 2-丙二醇 碳酸丙烯酯 醇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溶液型聚芳醚酮上浆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谢雨佳 谢鑫淋 +4 位作者 裴维兵 李奇 郭家铭 袁尧 刘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由于碳纤维(CF)表面呈现化学惰性且润湿性差,显著影响了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的界面性能,上浆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其中聚芳醚酮(PAEK)作为CF上浆剂具有耐高温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以双酚A(... 由于碳纤维(CF)表面呈现化学惰性且润湿性差,显著影响了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的界面性能,上浆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其中聚芳醚酮(PAEK)作为CF上浆剂具有耐高温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以双酚A(BPA)和双酚芴(BHPF)为单体,环丁砜为溶剂,180℃下合成了耐高温PAEK,并以该树脂为主浆料制备出上浆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PAEK的官能团结构、上浆后的CF单丝表面及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也对不同浓度的聚芳醚酮上浆剂对CF/PEEK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随着上浆剂中BHPF质量分数的增加,PAEK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5%热分解温度(T5%)逐渐升高,最终用BHPF单体全部替代了有毒的双酚A单体,制备出绿色环保的PAEK。与未经上浆处理的CF/PEEK相比,使用质量分数1.5%的PAEK-3上浆剂使其层间剪切强度(ILSS)提升了31.43%,而弯曲强度提高了22.1%,弯曲模量提高了26.8%。因此,使用质量分数1.5%的PAEK-3上浆剂能有效提高CF/PEEK复合材料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芳醚酮 复合材料 上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HBV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闵家璇 江学良 +1 位作者 游峰 陆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1,共6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材料,系统研究了PHBV含量对聚碳酸亚丙酯基/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BV)共混材料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1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2.6MPa,是纯PPC的2倍以上;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20%时,共混材料的储能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显著提升,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16℃提升至20℃;当PHBV在PPC共混材料中的含量增加至30%时,共混材料的维卡软化点从33℃提高至58℃。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PC与PHBV的复合增强了彼此间氢键相互作用,有效限制了分子链段的运动,从而对PPC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稳定性能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综合P-BV共混材料的断面形貌分析可知,当PHBV含量为15%时,可有效平衡共混材料的力学及热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共聚物 共混材料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Al双金属氧化物高效催化偶联反应制备碳酸甘油酯
9
作者 申琦 孙立鹏 +4 位作者 闫昊 霍祎晨 刘熠斌 陈小博 杨朝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65,共13页
为开发高效的无卤非均相催化剂用于吸附和活化CO_(2)以制备碳酸甘油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氧化镁相同的制备方法,以Al为第二金属、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Mg/Al摩尔比(1/5、1/3、1/1、3/1、5/1)的5... 为开发高效的无卤非均相催化剂用于吸附和活化CO_(2)以制备碳酸甘油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立方体氧化镁相同的制备方法,以Al为第二金属、pluronic P123为模板剂,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不同Mg/Al摩尔比(1/5、1/3、1/1、3/1、5/1)的5种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CO_(2)和甘油偶联反应制备碳酸甘油酯,并通过XRD、SEM、N 2吸附-脱附、O_(2)-TPD、NH 3-TPD、CO_(2)-TPD、XPS等表征手段分析上述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Mg/Al摩尔比为1/3的Mg 1Al 3具有最多的强碱性位点以及较多的氧空位,具有最强的CO_(2)吸附活化能力;同时,较高的中等酸性位点占比和总酸量有利于促进环氧丙烷的吸附活化及抑制甘油向副产物甘油醚的转化,提高碳酸甘油酯选择性。以Mg 1Al 3为催化剂,在温度140℃、压力2 MPa的条件下反应2 h,甘油转化率为79%,碳酸甘油酯选择性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甘油酯 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 Mg-Al双金属氧化物 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型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研制及其性能分析
10
作者 姚建民 毕昕媛 +4 位作者 李瑞珍 姚媛媛 刘钊 杨瑞平 姜丽娜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100,共6页
对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抗老化聚碳酸酯丙烯酯(PCU)、偶联性强力渗水助剂(SJ)以及抗紫外助剂进行组配,结合吹塑温度等工艺设定等的优选,研制出了厚度为0.006 mm±0.0002 mm超薄型全生物... 对聚碳酸亚丙酯(PPC)、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抗老化聚碳酸酯丙烯酯(PCU)、偶联性强力渗水助剂(SJ)以及抗紫外助剂进行组配,结合吹塑温度等工艺设定等的优选,研制出了厚度为0.006 mm±0.0002 mm超薄型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产品。该产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拉伸负荷纵向/横向为2.92 N/1.90 N;断裂标称应变纵向/横向为195%/522%;直角撕裂负荷纵向/横向为0.9 N/1.1 N;安全有效使用寿命期≥86 d;水蒸气透过量<370 g(m^(2)·24 h)^(-1),上述指标全部达到国标GB/T 35795—2017中0.01 mm膜的性能指标要求。此外还增加了透气和渗水功能,透气性能为60 s(23℃·100 mm·100 mm·20 g)^(-1),渗水速率≥15000 g(23℃·m^(2)·24 h)^(-1),碱降解速率≥8.5 g/(23℃·10 g·48 h)。该产品性能优良,与0.01 mm全生物降解地膜相比,单位面积用量可减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降解渗水地膜 水气透过量 节本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制丙二醇生产工艺的绿色化设计及碳排放分析
11
作者 王帅 朱磊 +2 位作者 吴乐 康丽霞 刘永忠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制1,3-丙二醇(PDO)生产工艺的绿色化改造对推动煤化工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一种基于煤制PDO的绿色生产工艺,研究了采用可再生原料(如电解水制氢、CO_(2)变换制CO、CO_(2)加氢制甲醇)与传统煤制PDO...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制1,3-丙二醇(PDO)生产工艺的绿色化改造对推动煤化工行业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一种基于煤制PDO的绿色生产工艺,研究了采用可再生原料(如电解水制氢、CO_(2)变换制CO、CO_(2)加氢制甲醇)与传统煤制PDO生产工艺的差异,重点分析了绿色工艺、绿氢、绿电和绿色蒸汽等低碳技术对PDO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碳排放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煤制PDO生产工艺的碳排放量为527.34 kt/a,而采用绿色合成工艺后,碳排放显著降低至382.14 kt/a,仅为传统工艺的72.5%,表明绿色工艺本身具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当进一步引入绿电后,碳排放降至307.73 kt/a,较绿色合成工艺减少了74.41 kt/a,体现出绿电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最显著的碳减排效果发生在绿电与绿色蒸汽的结合情景下,此时碳排放降至114.49 kt/a,较传统生产工艺减少了412.85 kt/a,仅为传统工艺的21.7%。此外,在各个生产装置中,3-羟基丙酸甲酯合成装置的碳排放占比最大,主要来源于蒸汽消耗,而在绿色工艺情景下,引入绿色蒸汽可大幅降低该装置的碳排放。PDO绿色工艺过程中的原料乙烯消耗是主要碳排放贡献因素,其贡献率超过88.6%,因此,未来可在原料乙烯的绿色低碳方面进一步探索,以降低整个PDO生产的碳排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制丙二醇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原料 低碳工艺 碳排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研究进展
12
作者 关圣信 黄兆阁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介绍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现状,描述了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共混以及改变工艺技术对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作用机理,具体涉及纳米碳酸钙、蒙脱土、云母、淀粉、石墨烯、聚... 介绍了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现状,描述了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共混以及改变工艺技术对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作用机理,具体涉及纳米碳酸钙、蒙脱土、云母、淀粉、石墨烯、聚酯、调整共混比例以及采用微层吹膜技术等对PPC/PBAT复合材料阻隔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阻隔性能 纳米填料 硅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CaCO_(3)对PBS复合材料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卢翠红 黎胤宏 +3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天然 张宇 张跃飞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6,22,共6页
高聚合度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较好的加工温度,能满足更多应用场景。但是,高聚合度导致PBS结晶度高、韧性较差。为了能降低PBS生产成本,提高PBS综合性能,分析了纯CaCO_(3)和硬脂酸修饰的活性CaCO_(3)对PBS结晶行... 高聚合度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较好的加工温度,能满足更多应用场景。但是,高聚合度导致PBS结晶度高、韧性较差。为了能降低PBS生产成本,提高PBS综合性能,分析了纯CaCO_(3)和硬脂酸修饰的活性CaCO_(3)对PBS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对PBS增塑后,不同改性CaCO_(3)对PBS增塑基质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S未增塑时,所有类型CaCO_(3)对PBS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改善均较小。当PBS受到ATBC增塑作用后,韧性明显提高,刚性降低较大,当PBS塑化基质加入活性CaCO_(3),复合材料结晶率进一步降低,同时在PBS基质中更易形成微孔洞,并使颗粒间连结处发生塑性变形,实现表面张力的降低以及颗粒-基质粘附的降低。当添加20%活性CaCO_(3)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高,冲击强度为11.07 J/m、断裂伸长率为106.86%、弯曲模量为759.50 MPa,在实现提高韧性的同时,能保持较好的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活性碳酸钙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力学性能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晶须改性加热元件对异质材料电阻焊接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陈新宇 谌顺心 +1 位作者 吴俊宏 徐任信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目的研究氮化铝(AlN)晶须改性加热元件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与7075铝合金电阻焊接接头强度、断面结构和失效形式的影响。方法以聚醚醚酮(PEEK)为树脂基体、AlN晶须为填料、碳纤维织物(CF)为电阻,通过热压成形工艺制备... 目的研究氮化铝(AlN)晶须改性加热元件对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与7075铝合金电阻焊接接头强度、断面结构和失效形式的影响。方法以聚醚醚酮(PEEK)为树脂基体、AlN晶须为填料、碳纤维织物(CF)为电阻,通过热压成形工艺制备加热元件,并研究其结构和性能对CF/PEEK层压板与7075铝合金电阻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AlN晶须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加热元件的传热性能,加热元件树脂层热扩散系数随晶须含量的升高有明显提升。同时,单搭接焊接接头强度随着AlN晶须含量的增加迅速升高,当AlN晶须质量分数为7%时,焊接接头强度达到最大值16.51 MPa,但进一步增加AlN晶须含量后,接头强度下降。此外,随着强度的变化,焊接接头断面失效也有多种形式,低强度焊接接头的断面失效形式为聚醚酰亚胺(PEI)膜和加热元件脱粘,而高强度焊接接头的断面失效形式为加热元件中碳纤维断裂和CF/PEEK层压板层间撕裂。结论AlN晶须的加入完善了树脂层导热通道,均化了温度场;适量AlN晶须的存在提升了焊接接头强度,优化了接头断面失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晶须 加热元件 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铝合金 电阻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刘霞 黄华莹 徐启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绿色环保的聚己二酸-1,2-丙二醇酯(PPA)作为增塑剂,对聚氯乙烯(PVC)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PPA对PVC力学性能、硬度、加工流动性、耐热性和耐溶剂迁移性能的影响,并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增塑剂增塑PVC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PA和DOP对PVC均具有较好的增塑效果。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从40份增加至50份时),PPA/PVC/CaCO_(3)和DOP/PVC/CaCO_(3)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降低了3.25%和10.16%,质量损失50%时的温度分别为392.22℃和320.15℃,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此外,DOP/PVC/CaCO_(3)复合材料在乙醇、机油和正庚烷中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51%、0.52%和11.81%,而PPA/PVC/CaCO_(3)复合材料在溶剂中无明显的质量损失,具有优异的耐溶剂迁移性。因此,绿色环保聚酯增塑剂PPA不仅可以替代DOP增塑PVC,还在耐高温、耐溶剂迁移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聚己二酸-1 2-丙二醇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增塑剂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脒锌复合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合成环状碳酸酯的研究
16
作者 陈鹏飞 董佳奇 +2 位作者 胡磊 刘定华 刘晓勤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7-212,共6页
以双环脒、溴化铵和溴化锌为原料,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环脒锌复合离子液体催化剂[HDBU]_(2)[ZnBr_(4)]。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HDBU]_(2)[ZnBr_(4)]进行表征与测试,并研... 以双环脒、溴化铵和溴化锌为原料,采用两步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环脒锌复合离子液体催化剂[HDBU]_(2)[ZnBr_(4)]。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HDBU]_(2)[ZnBr_(4)]进行表征与测试,并研究了复合离子液体[HDBU]_(2)[ZnBr_(4)]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100℃、反应压力为2.5 MPa、反应时间为1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时,环氧丙烷的转化率可达99.8%,碳酸丙烯酯的选择性可达99.7%。同时,该催化剂适用于生产各种相应的环状碳酸酯,均能获得较高的收率和选择性,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脒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催化 碳酸丙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质子溶剂PC对BHEP水溶液吸收SO_(2)的影响
17
作者 郑宇 董文超 +3 位作者 魏凤玉 宋小良 苏文国 徐光泽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5,57,共6页
为降低有机胺脱硫的再生能耗,开发一种BHEP[N,N′-双(2-羟乙基)哌嗪有机胺]/PC(碳酸丙烯酯)的水系复合吸收剂,探究PC用量(质量分数)和SO_(2)分压对BHEP吸收解吸性能和再生能耗的影响,以及PC协同BHEP吸收SO_(2)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C... 为降低有机胺脱硫的再生能耗,开发一种BHEP[N,N′-双(2-羟乙基)哌嗪有机胺]/PC(碳酸丙烯酯)的水系复合吸收剂,探究PC用量(质量分数)和SO_(2)分压对BHEP吸收解吸性能和再生能耗的影响,以及PC协同BHEP吸收SO_(2)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PC用量的增加,饱和吸收容量和循环吸收容量均先增加后减少;吸收平衡时的SO_(2)质量分数随分压增加而增加,PC用量越大、SO_(2)分压越高,能耗降低越显著。在质量分数为20%的BHEP水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0%PC后,循环吸收容量提高了8.2%,再生能耗降低了22.4%。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PC中的羰基氧与SO_(2)中的S原子通过弱键作用相结合,提高对SO_(2)的物理吸收能力;PC打破了BHEP分子间的团聚,增强对SO_(2)的反应活性。BHEP-PC复合吸收剂不仅提高了对SO_(2)的吸收容量,还抑制了水的挥发,从而使再生能耗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双(2-羟乙基)哌嗪 碳酸丙烯酯 SO_(2)吸收 再生能耗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炭吸附与离子交换树脂法的玉米发酵液乳酸纯化工艺优化研究
18
作者 欧阳佳琪 张璐 +7 位作者 董同力嘎 阿古达穆 胡健 邓玉明 宋利君 王兴 张雅君 额尔敦巴雅尔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20,共10页
目的提高玉米发酵液中乳酸的纯度,进而促进聚乳酸(PLA)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蛋白质和离子交换树脂法对乳酸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添加量为0.02 g/mL、处理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4 h,分离效果最佳。随后,... 目的提高玉米发酵液中乳酸的纯度,进而促进聚乳酸(PLA)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蛋白质和离子交换树脂法对乳酸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添加量为0.02 g/mL、处理温度为80℃、处理时间为4 h,分离效果最佳。随后,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纯化乳酸,最优处理条件为转速150 r/min、旋转时间4 h,最终乳酸纯度达到97.25%。结论通过活性炭吸附蛋白质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成功实现了乳酸的高效分离与纯化,本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乳酸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活性炭吸附 离子交换树脂 乳酸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膨胀石墨-改性稻草纤维@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9
作者 何寅坤 邵亮 +3 位作者 刘美玲 姬占有 马建中 王文琪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1,134,共10页
稻草纤维(RSF)经磷酸和三聚氰胺改性得到了改性稻草纤维(MPRSF),其与可膨胀石墨(EG)进行球磨制备了界面焊料(EG-MPRSF)。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和微波烧结成型技术制备了EG-MPRSF@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发泡珠粒复... 稻草纤维(RSF)经磷酸和三聚氰胺改性得到了改性稻草纤维(MPRSF),其与可膨胀石墨(EG)进行球磨制备了界面焊料(EG-MPRSF)。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和微波烧结成型技术制备了EG-MPRSF@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采用FTIR、XPS、SEM、EDS、TGA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硬度、回弹性和压缩强度测试、极限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等级测试和锥形量热仪测试,考察了EG-MPRSF含量(以PBAT发泡珠粒质量计,下同)对EG-MPRSF@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G-MPRSF@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烧结后能保留PBAT发泡珠粒原有的泡孔结构,其硬度、回弹性和压缩强度均有较大的提升,且具有阻燃性能。当EG-MPRSF含量为0.20%时,制备的EG-MPRSF@PBAT发泡珠粒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回弹性和硬度分别比PBAT发泡珠粒提升77.8%、16.7%和45.2%,烟气生成速率和总烟释放量分别下降14.9%和24.8%,热释放总量降低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超临界二氧化碳 稻草纤维 微波烧结 发泡材料 阻燃性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spersed carbon black as conductive agent for LiFePO_4 cathodes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治安 屈长明 +2 位作者 贾明 赖延清 李劼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604-2611,共8页
High dispersed carbon black was applied for LiFePO4 cathodes as conductive agent.Nano-conductive carbon agent was pre-dispersed with poly acrylic acid(PAA) as dispersant in organic N-methyl-pyrrolidone(NMP) solvent sy... High dispersed carbon black was applied for LiFePO4 cathodes as conductive agent.Nano-conductive carbon agent was pre-dispersed with poly acrylic acid(PAA) as dispersant in organic N-methyl-pyrrolidone(NMP) solvent system.The dispersion property of nano-conductive carbon agent was evaluated us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LiFePO4 cathode with as-received nano-conductive carbon agent(SP) and LiFePO4 cathode with pre-dispersed nano-conductive carbon agent(SP-PAA)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cyclic voltammetry(CV),electrochemical impendence spectroscopy(EIS) and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performance.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ersion property of carbon black is improved by using PAA as the dispersant.The LiFePO4 cathodes with SP-PAA exhibit improved rate behaviors(4C,135.1 mAh/g) and cycle performance(95%,200 cycles) compared to LiFePO4 cathodes with SP(4C,103.9 mAh/g and 83%,200 cycles).Because pre-dispersed carbon black(SP-PAA) is dispersed homogeneously in the dried composite electrode to form a more uniform conductive network between the active material particles,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LiFePO4 cathodes are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cathode carbon black DISPERSION poly acryl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