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咪唑型多孔左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双重净水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闫迪 王雪芳 +3 位作者 谭文萍 高国金 明津法 宁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6,共11页
为开发具有油水分离和吸附重金属离子双重功能的新型膜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膜,再依次采用溶剂诱导结晶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修饰改性得到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基团构成... 为开发具有油水分离和吸附重金属离子双重功能的新型膜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膜,再依次采用溶剂诱导结晶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修饰改性得到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基团构成、力学性能和润湿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研究了该纳米纤维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和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丙酮与水体积比为10∶1、丙酮/水混合溶液用量为0.4 mL/(mg纤维)、处理时间为150 s时,溶剂诱导结晶处理所得PLLA纳米纤维膜中多孔纤维的形貌最佳;API修饰改性并未对多孔纤维的形貌和直径产生过多影响,改性后PLLA纳米纤维膜表面出现的咪唑和酰胺基团能够有效改善其润湿性能,使静态水接触角下降了15.6°;与未改性PLLA纳米纤维膜相比,所制得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的脆性有所增加,但其断裂强度仍能达到未改性的PLLA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的96.6%,整体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利用该纳米纤维膜可实现有效油水分离,分离通量为1044.9 L/(m^(2)·h),分离效率可达99.1%,且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良好,在pH值为6的铜离子溶液中接触24 h后,对铜离子吸附量可达41.46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乳酸 多孔纤维 咪唑改性 油水分离 重金属离子吸附 静电纺丝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对聚乳酸/酸化木质素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林明华 王华 +2 位作者 郭建兵 郑斌 王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9-164,共6页
为了探索环氧大豆油(ESO)对聚乳酸(PLA)/酸化木质素(AL)复合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PLA/AL/ESO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SO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行为、流变特... 为了探索环氧大豆油(ESO)对聚乳酸(PLA)/酸化木质素(AL)复合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PLA/AL/ESO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SO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行为、流变特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ESO的引入显著改善了PLA/AL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使其从光滑平整转变为模糊粗糙,从而显著提升了材料的韧性。此外,ESO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初始热降解温度和最大热降解温度。同时,ESO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而结晶度随ESO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流变学分析结果显示,适量ESO的加入增强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黏度。然而,过量ESO会导致分子链过度缠结,限制了PLA分子链的运动。研究表明,ESO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塑剂和相容剂,能够显著优化PLA/AL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提升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但ESO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环氧大豆油 酸化木质素 热稳定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乳酸-蓖麻油共聚物微球在小鼠坐骨神经旁的缓释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博 赵峰 +4 位作者 公茂伟 段明达 霍修林 龚洁 傅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乳酸-蓖麻油共聚物微球在小鼠坐骨神经旁感觉运动阻滞中的缓释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微球对照组(A组)、罗哌卡因组(B组)、罗哌卡因乳酸-蓖麻油共聚物微球组(C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将小鼠俯卧...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乳酸-蓖麻油共聚物微球在小鼠坐骨神经旁感觉运动阻滞中的缓释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50只,随机分为空白微球对照组(A组)、罗哌卡因组(B组)、罗哌卡因乳酸-蓖麻油共聚物微球组(C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将小鼠俯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解剖暴露双侧坐骨神经,均匀包埋微球或注入盐酸罗哌卡因建立动物模型。各组小鼠分别于给药后10min、30min、1h、3h、5h、7h、10h、15h、30h、48h随机选择5只小鼠测定热痛潜伏时间、后爪伸展及屈曲能力评分、血浆罗哌卡因含量。结果 C组小鼠3h时出现明显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与B组相比,感觉阻滞时间明显延长,运动阻滞效果较弱;A组小鼠肢体均无感觉运动阻滞现象;B组小鼠感觉运动阻滞在1h时达高峰,7h时药效基本消退。B组小鼠罗哌卡因血药浓度在给药后1h达峰值并迅速下降,7h后基本完全消除。与B组相比,C组小鼠罗哌卡因血药浓度上升较慢,给药后10h达峰值,此后缓慢下降。结论罗哌卡因乳酸-蓖麻油共聚物微球可明显延长罗哌卡因对坐骨神经的感觉阻滞作用,与罗哌卡因注射液相比,其运动阻滞作用轻,血浆罗哌卡因浓度波动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乳酸-蓖麻油共聚物 神经传导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环氧大豆油共混物的性能 被引量:25
4
作者 赵永青 陈福泉 +1 位作者 冯彦洪 瞿金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197-4202,共6页
聚乳酸(PLA)与环氧大豆油(ESO)经熔融共混制得具有高韧性的PLA/ESO共混物,并研究了ESO含量对PLA微观形态、力学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SO可显著降低PLA的熔体黏度,提高PLA的韧性;PLA/ESO共混物在低ESO含量(10%)时为部分相容,... 聚乳酸(PLA)与环氧大豆油(ESO)经熔融共混制得具有高韧性的PLA/ESO共混物,并研究了ESO含量对PLA微观形态、力学和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SO可显著降低PLA的熔体黏度,提高PLA的韧性;PLA/ESO共混物在低ESO含量(10%)时为部分相容,而在高ESO含量(20%和30%)时发生了相分离,从而使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随ESO含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分别在ESO含量为20%和15%时达到最大值,约为PLA的17倍和2.9倍,而拉伸强度则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环氧大豆油 熔融共混 力学性能 流变学性能 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油基增塑剂增韧聚L-乳酸及其γ-辐照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明军 鹿孟张 +5 位作者 禹欣涛 田青亮 段瑞侠 刘文涛 楚军政 陈金周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共8页
以聚L–乳酸(PLLA)为基材,选用食品卫生级的环氧大豆油(ESO)、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ACETEM)为增塑剂,以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敏化剂,采用双螺杆熔混挤出和吹膜技术制备了全生物基增韧PLLA,并对所制... 以聚L–乳酸(PLLA)为基材,选用食品卫生级的环氧大豆油(ESO)、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AESO)、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ACETEM)为增塑剂,以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敏化剂,采用双螺杆熔混挤出和吹膜技术制备了全生物基增韧PLLA,并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较低剂量的γ–辐照。结果表明,在增塑剂质量分数0~12.5%范围内,随着增塑剂含量增加,增韧PLLA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拉伸强度则不断降低。经γ–辐照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明显改善。观察材料断面形态发现,经γ–辐照的材料内部相分离现象减弱,组分之间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辐照剂量低于10 kGy的γ–辐照增韧PLLA薄膜的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透过率,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大,而辐照剂量大于10 kGy之后,则随之分别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植物油基增塑剂 γ–辐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空多孔聚乳酸纤维膜制备及疏水吸油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惠军 李璐璐 孟琳琳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第3期1-4,共4页
以聚乳酸(PLA)为壳层,聚乙烯醇(PVA)为芯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膜,经水洗去除水溶性聚乙烯醇(PVA),得到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吸油性的中空多孔PLA纤维膜。分析了PLA溶液中不同比例的二氯甲烷(DCM)/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元混... 以聚乳酸(PLA)为壳层,聚乙烯醇(PVA)为芯层,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膜,经水洗去除水溶性聚乙烯醇(PVA),得到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吸油性的中空多孔PLA纤维膜。分析了PLA溶液中不同比例的二氯甲烷(DCM)/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元混合溶液体系及纺丝距离对纤维直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测试纤维膜的静态水接触角、吸油倍率,分析疏水吸油性能。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溶剂比和纺丝距离时可以制备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的纤维膜,制备得到的中空多孔PLA纤维膜的水接触角为136.4°,吸油倍率可达到71.4g/g,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吸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 中空多孔 聚乳酸 疏水性 吸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大豆油与聚乳酸的反应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永祥 王远亮 付春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2,共3页
对环氧大豆油与乳酸低聚物的熔融聚合进行研究。采用乌氏黏度计检测反应产物的特性黏度。并且利用化学滴定法检测扩链产物中端羧基的剩余含量,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结果显示:质量百分比为8%的环氧大豆油和乳酸低聚物反应产物的特性黏度可... 对环氧大豆油与乳酸低聚物的熔融聚合进行研究。采用乌氏黏度计检测反应产物的特性黏度。并且利用化学滴定法检测扩链产物中端羧基的剩余含量,分析反应的动力学。结果显示:质量百分比为8%的环氧大豆油和乳酸低聚物反应产物的特性黏度可以达到1.0以上。环氧大豆油与乳酸的熔融反应对于环氧大豆油与乳酸低聚物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级和0.5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环氧大豆油 动力学 熔融合成 特性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酯类、环氧大豆油类增塑剂改性聚乳酸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蔡垚 吴红枚 刘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0-165,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来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植物油基环氧大豆油(ESO)类增塑剂增韧聚乳酸(PLA)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和ESO增塑剂增韧改性PLA的最新研究概况,主要概述了两种增塑剂改性PLA在力学性能... 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来生物可降解的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和植物油基环氧大豆油(ESO)类增塑剂增韧聚乳酸(PLA)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和ESO增塑剂增韧改性PLA的最新研究概况,主要概述了两种增塑剂改性PLA在力学性能,耐热性能,结晶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最后对比了两种增塑剂增韧改性PLA的优缺点并对柠檬酸酯类和ESO类增塑剂增韧改性PLA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柠檬酸酯 环氧大豆油 增塑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泡沫材料制备及油水分离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瑞来 徐婕 +5 位作者 穆寄林 刘淑琼 林皓 胡家朋 赵瑨云 付兴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98,104,共7页
以聚L-乳酸(PLLA)/四氢呋喃为淬火溶液,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得到PLLA泡沫材料。泡沫由直径为(45±13)μm的多孔微球组成。以PLLA泡沫材料为油水分离材料,研究其对十二醇、机油、石蜡油和硅油的吸附和油水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LLA... 以聚L-乳酸(PLLA)/四氢呋喃为淬火溶液,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得到PLLA泡沫材料。泡沫由直径为(45±13)μm的多孔微球组成。以PLLA泡沫材料为油水分离材料,研究其对十二醇、机油、石蜡油和硅油的吸附和油水分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LLA泡沫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高达13.9m^2/g和97.5%,水接触角(WCA)为141.8°,与普通PLLA流延膜相比水接触角约增加了70°。PLLA泡沫材料对4种油的吸附容量均大于12g/g,为流延膜的14~19倍。吸油容量的增加主要与泡沫材料的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及材料表面和内部的微/纳结构有关。由于超疏水性、亲油性和毛细管效应,PLLA泡沫材料可以快速吸收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层,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油水分离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泡沫 聚L-乳酸 疏水性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基油水分离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丹阳 郑红娟 李一龙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7-192,共6页
介绍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和可生物降解特性的新型聚乳酸(PLA)油水分离材料,并对比分析了纯PLA和PLA基油水分离材料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得出利用PLA作为主原料或基体材料制备油水分离薄膜,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油水分离效果,并且经过后... 介绍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和可生物降解特性的新型聚乳酸(PLA)油水分离材料,并对比分析了纯PLA和PLA基油水分离材料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得出利用PLA作为主原料或基体材料制备油水分离薄膜,不仅可以达到理想的油水分离效果,并且经过后处理后还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是目前理想的油水分离材料之一。最后,对PLA在油水分离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油水分离 可生物降解 含油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氨酯复合多孔材料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云飞 赵在胜 +1 位作者 邢雅静 蒋晶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31,共8页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不同含量聚氨酯(TPU)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相形态的PLA/TPU共混物,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微孔发泡工艺,研究不同发泡温度下PLA/TPU复合多孔材料泡孔结构、发泡倍率和开孔率对样品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添加不同含量聚氨酯(TPU)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相形态的PLA/TPU共混物,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微孔发泡工艺,研究不同发泡温度下PLA/TPU复合多孔材料泡孔结构、发泡倍率和开孔率对样品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U含量从10%(质量分数,下同)增加到50%,共混物从典型的“海⁃岛”相形态转变为部分共连续相形态,PLA基体黏弹性提升,结晶能力下降;PLA70组分发泡后泡孔结构更为均匀,随着发泡温度的增加,泡孔尺寸和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在94℃发泡温度下发泡样品发泡倍率达到29.1倍,最大开孔率75%;TPU的加入显著增加了PLA基体的弹性回复能力,94℃发泡温度下的发泡样品具有最大的抗压强度,永久形变量最小;针对硅油和环己烷的吸油测试发现对硅油的吸油量大于环己烷,发泡材料的吸油量与发泡倍率和开孔率的乘积成正比,针对硅油单次最大吸油量为10.4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氨酯 超临界发泡 泡孔结构 吸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阻燃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娜 路丹 +1 位作者 倪金平 汤兆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0-45,65,共7页
利用多聚磷酸铵(APP)作为酸源,马来酸酐接枝淀粉(MA-g-St)作为碳源,并结合环氧大豆油基含磷增塑剂(DE)对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组分对聚乳酸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MA-g-St和DE三者... 利用多聚磷酸铵(APP)作为酸源,马来酸酐接枝淀粉(MA-g-St)作为碳源,并结合环氧大豆油基含磷增塑剂(DE)对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进行阻燃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组分对聚乳酸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PP、MA-g-St和DE三者之间通过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阻燃性能,并且在热降解过程中能够形成致密的炭层,释放不可燃气体,起到气相阻燃的作用。另外,通过提高DE中的含磷量能够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PLA、MA-g-St、APP和DE-2/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0%、10%、2.5%和7.5%时,所得的聚乳酸/淀粉复合材料均能够通过UL94的V0级别,极限氧指数(LOI)分别达到31.1%和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膨胀阻燃 马来酸酐接枝淀粉 环氧大豆油基含磷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对聚乳酸/环氧大豆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孝林 刘文毅 +3 位作者 章丰凯 杨雯迪 施冬健 陈明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67,共7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LM)、环氧大豆油(ESO)与聚乳酸(PLA)的全生物基复合材料(PLA/ESO/L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LM进行测试与分析,确认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的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偏光... 制备了一种基于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LM)、环氧大豆油(ESO)与聚乳酸(PLA)的全生物基复合材料(PLA/ESO/L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LM进行测试与分析,确认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的结构;以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等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及内部结构。结果表明,与PLA相比,PLA/ESO/LM复合材料冷结晶温度降低,结晶行为增强,结晶度提高;同时PLA/ESO/LM复合材料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PLA提高了35℃,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通过优化复合材料的比例得出PLA/20ESO/0.5LM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拉伸强度为55 MPa,断裂伸长率提升到198%,约为PLA的20倍,PLA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改性木质素 聚乳酸 环氧大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植物油及其衍生物改性聚乳酸(PLA)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亦婷 熊娟 +4 位作者 杨思雨 沈贤琪 熊金松 赵西坡 彭少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59,共7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高模量、高强度的生物可降解聚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PLA存在脆性较大、低韧性、结晶速率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增塑改性能减小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提高分子链的运动能力,改善PLA的加工流动性及脆性,其中,植物... 聚乳酸(PLA)是一种高模量、高强度的生物可降解聚酯,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PLA存在脆性较大、低韧性、结晶速率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增塑改性能减小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提高分子链的运动能力,改善PLA的加工流动性及脆性,其中,植物油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增塑剂。主要介绍了植物油及其衍生物在改性PLA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加工性能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蓖麻油、环氧大豆油等植物油作为增塑剂增塑PLA的增塑机理及效果。总结了在植物油基增塑剂增塑PLA的过程中,改善增塑剂与基体的相容性、减弱增塑剂迁移的有效方法。同时分析了植物油/填充材料复合改性PLA研究中,填料对增塑剂的增塑行为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生物基植物油 绿色增塑剂 共混改性 生物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制备聚乳酸/聚醚砜复合纳米纤维膜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爱文 张琳彬 +3 位作者 孙金玺 张攀鹏 伍文静 辛长征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聚醚砜(PLA/PES)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皮层溶液的挤出速率以及在芯层溶液中分别添加石墨烯(GO)、碳纳米管(MWCNTs)、埃洛石(HNTs)纳米粒子,制备了系列皮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纤...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乳酸/聚醚砜(PLA/PES)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改变皮层溶液的挤出速率以及在芯层溶液中分别添加石墨烯(GO)、碳纳米管(MWCNTs)、埃洛石(HNTs)纳米粒子,制备了系列皮芯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纤维强伸度仪、接触角测定仪等仪器测试表征了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结构、拉伸强度、疏水性以及吸油倍率等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接触角均大于130°,表现出较好的亲油疏水性;当往芯液中添加石墨烯(GO)时,纳米纤维膜的吸油性能、拉伸性能最好,在甘油中的吸油倍率可达到67.61倍,食用油中可达到48. 02倍,纵向断裂强度为62. 68 MPa,横向断裂强度为43.98 MPa,横向断裂伸长率可达到69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醚砜 同轴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膜 吸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