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固态锂电池用新型复合固态电解质PEO/Li_(6.10)Zr_(0.10)P_(0.90)S_(5)Cl
1
作者 袁佳熙 吴嘉栋 +2 位作者 余雪敏 朱金辉 庄小东 《宇航材料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提高聚环氧乙烷(PEO)的室温导电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本文利用ZrCl4掺杂改性的方法,提高了硫化物电解质作为活性填料在PEO基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筛选出离子电导率高达1.90 mS/cm的硫化物材料Li_(6.10)Zr_(0.10)P_(0.90)S_(5)... 为提高聚环氧乙烷(PEO)的室温导电性和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能力,本文利用ZrCl4掺杂改性的方法,提高了硫化物电解质作为活性填料在PEO基体中的结构稳定性,并优化筛选出离子电导率高达1.90 mS/cm的硫化物材料Li_(6.10)Zr_(0.10)P_(0.90)S_(5)Cl(LPSC-10)作为全固态锂电池(ASSLBs)的填料。结果表明,该PEO基固态电解质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高离子电导率(0.44 mS/cm,60℃),适度的杨氏模量(13.7 MPa)以及优异的界面稳定性,在60℃下Li|Li(0.1 mA/cm^(2),600 h)和Li|LiFePO_(4)电池(在2C下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99.2%),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有望推动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ASSLBs的发展,为运载火箭等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锂枝晶 离子电导率 全固态锂电池 运载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MOF填料对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道欢 梁金兰 +3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庄金亮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 以阳离子型MOF-867-Me作为填料,与PEO、[(氰基)(4-氟苯磺酰基)]亚胺锂(LiFBCSI)共混,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CPE),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示量热(DSC)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电解质隔膜的离子导电性,并将隔膜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结果表明:当MOF-867-Me添加量为10%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 16/LiFBCSI/MOF-867-Me(10%)在6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2.43×10^(-4)S/cm,锂离子迁移数从未添加的0.24提高到0.56。MOF-867-Me表面呈正电,有利于锂盐解离,增强了电解质的导电能力。组装的LiFePO_(4)/CPE/Li电池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8mAh/g,循环45圈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50.8mAh/g,容量保持率为94%,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聚环氧乙烷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茹 王子阳 +2 位作者 邹海凤 陈卓 程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7,156,共6页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原料,通过酰化、氨解、离子交换和聚合反应制得单离子导体聚[(对苯乙烯磺酰)(氰基)亚胺锂](LiPCSI),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质,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电解质隔膜PEO/LiPCSI。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对LiPCSI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电解质隔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锂摩尔比(EO/Li^(+))不同的电解质隔膜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EO/Li^(+)=10的电解质隔膜电化学性能最优,其离子电导率为2.99×10^(-5)S/cm,锂离子迁移数接近于1(锂离子迁移数tLi^(+)=0.94),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4.77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单离子导体 聚合物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PPO-PEO水溶液体系胶束化及凝胶化行为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谢宇 吕中元 +1 位作者 孙昭艳 安立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4-1459,共6页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的胶束化和凝胶化行为.通过模拟得到了F127(EO99PO65EO99)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和临界凝胶浓度.结果发现,在... 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模拟方法研究了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的胶束化和凝胶化行为.通过模拟得到了F127(EO99PO65EO99)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和临界凝胶浓度.结果发现,在298 K、质量分数低于40%时,F127水溶液中形成的胶束形状均为球形.此外,进一步研究了亲水嵌段长度对胶束结构及凝胶形成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亲水嵌段越短,越有利于长椭球状胶束的形成,而临界凝胶浓度随着亲水嵌段PEO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化 凝胶化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 耗散粒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研究PEO基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8
5
作者 金兰英 姜艳霞 +2 位作者 廖宏刚 曾冬梅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67-771,共5页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 以聚氧化乙烯(PEO)为聚合物基体,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L iTFSI)为锂盐,加入不同量的离子液体(BM IMPF6)为增塑剂,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运用发射FTIR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所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结构随温度的变化.结合FTIR透射光谱、SEM和XRD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离子液体对离子电导率的影响,并初步提出离子导电增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光谱 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化乙烯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酰胺锂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角蛋白/PEO纳米纤维的有机溶剂法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李佳 雷通达 +3 位作者 王永恒 曹福源 刘雍 范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9,共7页
采用还原法提取人发角蛋白,将角蛋白与聚环氧乙烷(PEO)共混溶于碱性有机溶剂中配制纺丝液,静电纺制备角蛋白质量分数为95%的角蛋白/PEO共混纳米纤维,而后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蒸气对纳米纤维进行交联处理,以提高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采用还原法提取人发角蛋白,将角蛋白与聚环氧乙烷(PEO)共混溶于碱性有机溶剂中配制纺丝液,静电纺制备角蛋白质量分数为95%的角蛋白/PEO共混纳米纤维,而后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蒸气对纳米纤维进行交联处理,以提高其在水中的稳定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结构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纺丝溶剂可在碱性条件下制备出形貌特征良好的高比例角蛋白/PEO共混纳米纤维,交联处理能够提高共混纳米纤维的耐水性和结晶度,但对共混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热稳定性略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角蛋白 聚环氧乙烷(peo) 有机溶剂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PLLA共混体系和PHB/PLLA/PEO共混体系冷结晶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杜江华 杨青芳 张楠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39,143,共5页
利用DSC研究了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与聚乳酸(PLLA)共混物的冷结晶性、相容性和结晶度以及聚氧乙烯(PEO)对PHB/PLLA(质量比为1∶1)共混物冷结晶性、熔融温度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B冷结晶温度及结晶速率不受组分PLLA的影响,而PLL... 利用DSC研究了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与聚乳酸(PLLA)共混物的冷结晶性、相容性和结晶度以及聚氧乙烯(PEO)对PHB/PLLA(质量比为1∶1)共混物冷结晶性、熔融温度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HB冷结晶温度及结晶速率不受组分PLLA的影响,而PLLA尽管冷结晶温度不受组分PHB的影响,但其结晶速率随PHB组成增多而变快,共混物结晶度与组分之间的比例相关;PHB与PLLA有一定的相容性,PEO的加入提高了其相容性;同时,PEO的加入,不但显著降低了PHB、PLLA的冷结晶温度,还增进了共混物组分结晶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 聚氧乙烯 共混 冷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PEO成核剂对玻纤增强PET力学性能及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郜奇 张隐西 +2 位作者 张祥福 翁永华 周文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18,共5页
考察了氯化钠 (NaCl) /聚氧化乙烯 (PEO)作为成核剂对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与常用的成核剂苯甲酸钠进行了比较 ,发现NaCl/PEO具有比苯甲酸钠更好的成核效果和促进结晶作用 ,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量和... 考察了氯化钠 (NaCl) /聚氧化乙烯 (PEO)作为成核剂对玻纤增强PE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与常用的成核剂苯甲酸钠进行了比较 ,发现NaCl/PEO具有比苯甲酸钠更好的成核效果和促进结晶作用 ,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模量和更好的表面光洁度。分析NaCl/PEO对玻纤增强PET体系结晶性能的影响机理 ,我们认为可能在较高的加工温度下NaCl与PEO发生反应生成PEO Na+ 络合物 ,降低了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成核剂 聚氧化乙烯 玻纤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及其与LiClO_4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清泉 潘春跃 申少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7-382,共6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及其与高氯酸锂(LiClO4)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依次用Jeziorny方法、一种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的方法分析了以上体系中PEO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得到了PEO在不同体系中非等温结晶时的动力...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氧化乙烯(PEO)及其与高氯酸锂(LiClO4)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依次用Jeziorny方法、一种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的方法分析了以上体系中PEO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得到了PEO在不同体系中非等温结晶时的动力学参数。动力学参数表明LiClO4晶粒缩短了PEO的结晶时间,使复合体系中PEO的结晶速率大于PEO体系的,但PEO体系形成更完善晶体;为使二者达到相同的相对结晶度,PEO体系需要更大的冷却速率。结果表明,LiClO4晶粒能够有效地将PEO的结晶相转变成非晶相,即LiClO4可有效地抑制PEO的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peo) 高氯酸锂 复合体系 非等温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g-PEO两亲接枝共聚物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永春 易昌风 +1 位作者 徐祖顺 程时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1-476,共6页
The solution property of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 has been examined by means of NMR,TEM and viscometry. It is found that water and toluene are selective solvent for PSt- g- PEO. When it is dissolved in water, micel... The solution property of amphiphilic graft copolymer has been examined by means of NMR,TEM and viscometry. It is found that water and toluene are selective solvent for PSt- g- PEO. When it is dissolved in water, micelle can be formed with hydrophobic PSt backbone as the core and hydrophilic PEO side chains as the shell. On the other hand, in selective solvent toluene, the reversed- micelle can be formed with PEO as core and PSt as the shell. In toluene, with an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the conformation of PSt- g- PEO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stretched single molecule to spherical reversed- micelle.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 is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the content of PEO the reversed- micelle can be formed in lower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接枝共聚物 溶液性质 选择性溶剂 聚苯乙烯接枝聚氧乙烯 Pst-g-peo 临界胶束化浓度 胶束化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 被引量:2
11
作者 禹筱元 肖敏 +1 位作者 王拴紧 孟跃中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共3页
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和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无定形PPC的引入,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CPE膜的离子电导率(σ)。样品PEO/50%PPC的室温σ为0.068 mS/cm,电... 以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和聚氧化乙烯(PEO)为基体材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PEO/PP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无定形PPC的引入,降低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度,提高了CPE膜的离子电导率(σ)。样品PEO/50%PPC的室温σ为0.068 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大于4.5 V,Li+迁移数为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 电化学性能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PEO(聚环氧乙烷)溶胶-凝胶过程及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坚 赵兹君 欧阳世翕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为提高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循环使用寿命,采用过氧钨酸法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高分子聚合物聚环氧乙烷与氧化钨复合,制备了相应的溶胶、凝胶与薄膜,利用XRD、FT-IR和TEM分析方法研究了体系的溶胶凝胶过程,并结合胶体化学原理讨论了制备条... 为提高WO3电致变色薄膜的循环使用寿命,采用过氧钨酸法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高分子聚合物聚环氧乙烷与氧化钨复合,制备了相应的溶胶、凝胶与薄膜,利用XRD、FT-IR和TEM分析方法研究了体系的溶胶凝胶过程,并结合胶体化学原理讨论了制备条件对相应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与钨酸凝胶形成的较强相互作用,影响钨酸的溶胶凝胶过程;PEO在溶胶形成过程中对溶胶簇团的交联起导向作用;COOH-离子对扩散双电层的影响和PEO的空间位阻效应使溶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过氧钨酸法 电致变色材料 溶胶凝胶技术 三氧化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PLLA聚酯材料与PHB/PLLA/PEO聚酯材料的体外降解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江华 杨青芳 范晓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592,共7页
对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HB/PLLA)及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乳酸/聚氧乙烯(PHB/PLLA/PEO)膜状样品在37℃磷酸缓冲溶液(PBS)/溶菌酶中的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定期观察质量损失、降解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及样品表面形态变化,发现PHB/PLL... 对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HB/PLLA)及聚β-羟基丁酸酯/聚乳酸/聚氧乙烯(PHB/PLLA/PEO)膜状样品在37℃磷酸缓冲溶液(PBS)/溶菌酶中的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定期观察质量损失、降解过程中的热力学性质及样品表面形态变化,发现PHB/PLLA共混未能提高PHB的降解速度,而PEO加入到PHB/PLLA体系中显著提高了PHB、PLLA的降解速度,进而提高了PHB/PLLA共混体系的降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Β-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 聚氧乙烯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聚氧化乙烯(PEO)相变过程中的氢键效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新军 李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9-746,共8页
我们把Flory-Huggins模型推广应用到聚合物/离子液体体系,研究聚氧化乙烯(PEO)在离子液体[EMIM][BF4]中相变过程中的氢键效应,理论模型考虑了三种类型氢键(I型:PEO-[EMIM]+氢键,II型:PEO-[BF4]-氢键和III型:[EMIM]+-[BF4]-氢键)的形成,... 我们把Flory-Huggins模型推广应用到聚合物/离子液体体系,研究聚氧化乙烯(PEO)在离子液体[EMIM][BF4]中相变过程中的氢键效应,理论模型考虑了三种类型氢键(I型:PEO-[EMIM]+氢键,II型:PEO-[BF4]-氢键和III型:[EMIM]+-[BF4]-氢键)的形成,分析了三种类型的氢键分数随温度、PEO体积分数的变化.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氢键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较小PEO体积分数条件下,增加PEO体积分数,I型、II型氢键分数轻微地减小;在较大PEO体积分数条件下,增加PEO体积分数,I型、II型氢键分数急剧减少.III型氢键分数随着PEO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急剧降低.由于三种氢键效应,第二维里系数A2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通过计算分析不同分子量的PEO在[EMIM][BF4]中的相图发现,在PEO体积分数较低的条件下,I型、II型和III型氢键是PEO相变的主要驱动力;在PEO体积分数较高的条件下,I型和II型氢键在PEO相变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peo) 离子液体([EMIM][BF4]) 相变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辅助环氧乙烷水合反应
15
作者 洪扬 李丹丹 +2 位作者 张景顺 章子旺 高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8,共9页
以刚性离子液体和有机碱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对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 以刚性离子液体和有机碱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一系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大孔结构的多孔聚离子液体.采用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对聚离子液体的结构、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孔聚离子液体的比表面积为100.9~374.7 m^(2)/g,孔容为0.41~0.86 cm^(3)/g,活性位点均匀分布在孔隙结构内.多孔聚离子液体同时具有离子液体与有机碱活性中心,能够协同催化CO_(2)辅助环氧乙烷水合反应,在低水合比(1.5∶1)条件下,乙二醇收率达到96.5%,选择性为96.5%,达到了与均相催化剂相当的催化性能;CO_(2)的助催化作用改变了水合反应的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反应的水合比,提高了乙二醇的选择性.该聚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性及可回收性,并且在烟气气氛下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环氧乙烷 多孔聚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辅助水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PBHE共混体系X射线散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志深 刘结平 +2 位作者 杨宝泉 张宏放 牟忠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聚环氧乙烷(PEO)/聚双酚A羟基醚(PBHE)共混体系中PEO是一个强质子受体,而PBHE是一个强质子给体,两者极易形成氢键,十分有利于形成互容对。笔者研究了PEO/PBH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本文根据Vonk提出的一维电子密... 在聚环氧乙烷(PEO)/聚双酚A羟基醚(PBHE)共混体系中PEO是一个强质子受体,而PBHE是一个强质子给体,两者极易形成氢键,十分有利于形成互容对。笔者研究了PEO/PBHE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等温及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本文根据Vonk提出的一维电子密度相关函数,分析了PEO/PBHE的SAXS现象,求得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片晶层厚度,过渡层厚度及长周期等结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氮乙烷 PBHE 共混物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PEO)及其与高氯酸锂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清泉 潘春跃 谢治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469,共5页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EO及其与高氯酸锂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用Jeziorny方法、一种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的方法对该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PEO进行非等温结晶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LiCl O4晶粒...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PEO及其与高氯酸锂复合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分别用Jeziorny方法、一种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的方法对该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分别得到PEO进行非等温结晶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LiCl O4晶粒缩短了PEO的结晶时间,使复合体系中PEO的结晶速率要大于纯PEO;但纯PEO结晶时形成的晶体更完善。为使二者达到相同的相对结晶度,纯PEO体系需要更大的冷却速度。LiCl O4微粒能有效地将PEO的结晶相转变成非晶相,也就是说LiCl O4可有效地抑制PEO的结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聚氧化乙烯(peo) 高氯酸锂 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共聚物(ER-PEO)及其与NaSCN络合物的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宏放 莫志深 +1 位作者 彭新生 王佛松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2-65,共4页
环氧树脂(ER)与聚环氧乙烷(PEO)的共混物经水/乙醇萃取后的剩余物为交联ER-PEO非晶共聚物。萃取分析表明,ER/PEO中约有50wt·%的PEO与ER形成ER-PEO交联共聚物。ER/PEO与NaSCN络合后,由于Na^+的配位络合作用,使结晶能力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交联共聚物 ER-pe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化离子液体修饰的高性能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19
作者 邱安 王子涵 +3 位作者 董鑫 董金超 蒋玉雄 李剑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 [目的]针对聚环氧乙烷(PEO)基固态电解质存在高压稳定性差、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导率低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系列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修饰的PEO基固态电解质.[方法]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Li(G4)][FSI]作为PEO基固态电解质的锂源和添加剂,运用各种谱学和电化学方法对固态电解质进行表征,并考察了[Li(G4)][FSI]含量对固态电解质的影响.[结果]当n(EO)∶n(Li)=20∶1时,与PEO-LiFSI-20∶1(PF-20)相比,制备的PEO-[Li(G4)][FSI]-20∶1(PGF-20)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强度未产生明显变化,在60℃下其锂离子电导率(0.44 mS/cm)和迁移数(0.253)明显提升.随着[Li(G4)][FSI]含量的增加,固态电解质的结晶度和机械性能未产生明显变化,其60℃下的锂离子电导率随之增加,而孔道直径和数量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中PGF-20的孔道直径最小、数量最少,且具有最低的对称电池过电位和最高的氧化电位.将PGF-20应用到Li‖LiFePO_(4)全固态电池,可以在60℃、0.5 C的条件下稳定循环100次,且容量保持率可达88.7%.[结论]溶剂化离子液体的引入使得固态电解质表面产生微米级的孔道结构,从而有利于锂离子的传输;适量引入溶剂化离子液体可生成富含LiF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使其锂对称电池具有较低的过电位.本研究成功构筑基于溶剂化离子液体的高性能PEO基固态电解质,可为同类型固态电解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基固态电解质 溶剂化离子液体 固态锂金属电池 锂离子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PS共聚微粒在MgSO_4溶液中聚集的分形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松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945-949,共5页
The fractal dimensions (df) of aggregates of latex paticles coated by poly(ethylene oxide)(PEO) have been measuxed in worse than θ-solvents f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gSO4 and temperatures by means of dynamic ligh... The fractal dimensions (df) of aggregates of latex paticles coated by poly(ethylene oxide)(PEO) have been measuxed in worse than θ-solvents fo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gSO4 and temperatures by means of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For the lowest molar mass PEO studied (20kg·mol-1) the measurement df of about 2.1 was almost independent of temperature over the range studied. The value corresponds to partially reyersible cluster aggregation, which leads to relatively compact aggregates. For the highest molar mass PEO studied (600kg·mol-1), the df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4 to 1.7) with temperature, singnifying the generation of more ramified aggregates. The results obtained for this hydrophilic polymer contrast makedly with the aggregation of latexes stabilized by the hydrophobic polymer poly(N-isopropylacryldride)(PNIPAM) which undergoes a coil-to-globule tran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聚氧乙烯 聚苯乙烯 硫酸镁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