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rom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block copolymers as novel drug carriers
1
作者 姜维 王运东 +5 位作者 张建铮 甘泉 张汉威 贝建中 赵秀文 费维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1-464,共4页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s 0.0056 mg·ml -1 . The physical state of the inner core region of micelle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NMR. The size of indomethacin (IMC) loaded micelles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showed narrow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s were less than 50 nm. In addition, the nanoparticles with relatively high drug loading content (DLC)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聚乙醇-聚丙交酯 载药颗粒 制备 表征 胶囊 共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永顺 杨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 目的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只H_(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只H_(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3 d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0.48 mg/mL,水化时间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_(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_(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55.40%。结论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纳米胶束 制备 体内药动学 抗肿瘤活性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 HPLC H_(22)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愈合剂添加方式对CFR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铁瑛 范聪杰 张臻臻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8-67,共10页
采用试验和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塑性材料聚乙烯–甲基丙烯酸(Poly ethylene-co-meth acrylic acid,EMAA)添加方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层间韧性的影响。首先将EMAA制作为直径1.2 mm和50~75μ... 采用试验和仿真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塑性材料聚乙烯–甲基丙烯酸(Poly ethylene-co-meth acrylic acid,EMAA)添加方式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层间韧性的影响。首先将EMAA制作为直径1.2 mm和50~75μm的细丝,然后分别以缝合和铺层的方式添加到CFRP复合材料中,通过调整缝线间距和铺层密度研究EMAA添加方式及含量对CFRP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和自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MAA能显著增加CFRP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缝线增韧和铺层增韧时分别提升了110%和402%。此外,采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 model,CZM)进行数值分析进一步证明了EMAA能够增强CFRP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性。经过热修复后再次进行双悬臂梁(Double cantilever beam,DCB)试验,发现采用缝线增韧和铺层增韧的CFRP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得到有效恢复,修复效率达到85%和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 聚乙烯–甲基丙烯酸(EMAA) Ⅰ型层间断裂韧性 增韧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制备及其传感性能
4
作者 王楠 孙辉 +2 位作者 于斌 许磊 朱祥祥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146,共9页
为结合织物的柔软性、舒适度和耐磨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以超声波处理工艺将不同浓度比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负载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 为结合织物的柔软性、舒适度和耐磨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以超声波处理工艺将不同浓度比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和碳纳米管(CNTs)共同负载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制备了PEDOT:PSS/CNTs/PBT熔喷非织造材料的温度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温度传感器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并对其热稳定性能、传感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温度传感器在25~80℃范围内,灵敏度可达-0.71%/℃,响应时间较快(18 s),线性度较好(R^(2)=0.99),迟滞度低至4.98%,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及长期稳定性,并且在37~38℃的温度范围内感应精度可达0.1℃。所制备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环境温度和人体表面温度进行实时稳定监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 聚苯二甲酸丁二酯 熔喷非织造材料 碳纳米管 温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PET珠粒泡沫的制备及机理
5
作者 任祥锋 徐大伟 王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4-172,共9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温熔体强度低,难以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制备高强度、高膨胀率的珠粒泡沫材料。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原位熔体增强的发泡新技术,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有效负载扩链剂均苯四甲酸二酐(...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高温熔体强度低,难以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发泡技术制备高强度、高膨胀率的珠粒泡沫材料。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原位熔体增强的发泡新技术,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有效负载扩链剂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得到扩链剂负载母粒(PMDA-MB)。通过PMDA-MB与PET的共混挤出制备了改性PET,有效地延长并支化PET分子链,大幅度地提升了熔体黏度,有效地改善了PET的发泡性能。进一步通过scCO_(2)珠粒发泡技术制备了具有优异的泡孔结构和高膨胀率的PET泡沫材料。结果表明,当PMDA-MB的质量分数为3%、发泡温度为244℃、发泡压力为25 MPa时,所得PET泡沫平均泡孔尺寸为100.8μm,泡孔密度1.91×10^(6)个/cm^(3),膨胀率达15.2,而且该PET珠粒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优良,拉伸强度达2.54 MPa,压缩强度达4.0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均苯四甲酸二酐 原位熔体增强 超临界二氧化碳 珠粒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桐 何勇 +2 位作者 韦嘉 范仲勇 李速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93-2197,共5页
用^1HNMR,SEC,XRD和DSC对聚乳酸(PLLA)-聚乙二醇(PEG)二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由于共聚物中两种组分比例的不同,表现出某组分单独结晶或两种组分共同结晶.用DSC和POM方法,对两组分含量相当的共聚物进行了熔体结晶行为研究,... 用^1HNMR,SEC,XRD和DSC对聚乳酸(PLLA)-聚乙二醇(PEG)二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由于共聚物中两种组分比例的不同,表现出某组分单独结晶或两种组分共同结晶.用DSC和POM方法,对两组分含量相当的共聚物进行了熔体结晶行为研究,并采用Avrami方程进行了结晶动力学计算.用Lauritzen—Hoffmann理论对PLLA—PEG结晶机理进行了分析.在70—94℃范围内,得到成核参数K(POM)=5.23×10^5K^2.共聚物的Kg和链折叠自由能σe。都比均聚物的文献报道值高,表明PEG链段的存在影响了PLLA的结晶,使得其成核较均聚物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熔体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的可降解聚氨酯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洁华 丁明明 +5 位作者 殷争艳 谭鸿 谢兴益 何成生 樊翠蓉 钟银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用聚乙二醇(PEG)和左旋丙交酯(L-LA)合成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测试分析了所得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并以此嵌段共聚物为软段,用溶液法和六亚甲基二... 用聚乙二醇(PEG)和左旋丙交酯(L-LA)合成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PLA-PEG-PLA),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核磁共振(1H NMR)测试分析了所得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并以此嵌段共聚物为软段,用溶液法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 I)和扩链剂(BDO)以不同的比例合成了一系列聚氨酯,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差动量热扫描分析(DSC)表征聚氨酯结构。对此聚氨酯在37℃的PBS缓冲溶液(pH=7.4)中进行模拟体内环境的降解测试,通过失重率来评价聚氨酯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降解速度与软硬段比例,共聚物中PEG/PLA的比例有关。并且实验表明此材料不会引起红细胞发生溶血。因此这种新型可降解聚氨酯材料可以根据各组分以及组分比例来调整聚合物的降解速率,此材料将在组织工程支架以及药物缓释载体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共聚物 聚氨酯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PEG-ASP)_n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周长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298,共4页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典型的非晶态聚合物;共聚物的亲水性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和粘附效率均明显优于P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PEG-ASP)n共聚物 合成方法 表面接触角 细胞培养 亲水性 粘附能力 粘附效率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乙烯撑酯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交联体系固定化酶载体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家贤 丁伦汉 +2 位作者 曹喆 李悦 蒋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78-682,共5页
将聚碳酸乙烯撑酯 (PVCA)与α,ω-双端氨基聚乙二醇 (H2 N-PEG-NH2 )溶于 DMF,于液蜡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得亲水性固定化酶载体 ,将其与胰蛋白酶进行偶联反应制备了固定化胰蛋白酶 .酶蛋白的比活力及其于载体上的结合量与反应条件有关 ,当 ... 将聚碳酸乙烯撑酯 (PVCA)与α,ω-双端氨基聚乙二醇 (H2 N-PEG-NH2 )溶于 DMF,于液蜡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得亲水性固定化酶载体 ,将其与胰蛋白酶进行偶联反应制备了固定化胰蛋白酶 .酶蛋白的比活力及其于载体上的结合量与反应条件有关 ,当 w(PVCA) / w(H2 N-PEG-NH2 )为 0 .5时 ,二者均处于最高值 .此固定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 p H值和 Km 值均较之溶液酶有显著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碳酸乙烯撑酯 固定化酶 载体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装载吴茱萸碱和Fe3O4纳米粒子的磁性药物载体的制备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岩 王笑英 +3 位作者 吕言云 许文彬 郭轶 徐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66-2870,共5页
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mPEG-PLGA)作为载体,采用溶液透析的方法共同装载抗癌药物吴茱萸碱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体外释放实验、普鲁士蓝染色、体外毒性实验和磁靶向研究,... 以单甲醚-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mPEG-PLGA)作为载体,采用溶液透析的方法共同装载抗癌药物吴茱萸碱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体外释放实验、普鲁士蓝染色、体外毒性实验和磁靶向研究,综合评价了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性能.结果表明,磁性药物载体胶束分散性良好,粒径均一,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能够实现药物缓释,具有磁靶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粒子 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 吴茱萸碱 缓释 磁靶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L-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结晶形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敬茹 庄秀丽 +1 位作者 陈学思 景遐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6-959,F009,共5页
用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比研究了PEG-PLLA嵌段共聚物在110℃或120℃等温结晶后的结晶形貌.发现在110℃时只有PEG5000-PLLA2300和PEG5000-PLLA6300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环带球晶形貌,在原子力显微镜高度图中显示明显的环带,并具有交... 用偏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比研究了PEG-PLLA嵌段共聚物在110℃或120℃等温结晶后的结晶形貌.发现在110℃时只有PEG5000-PLLA2300和PEG5000-PLLA6300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环带球晶形貌,在原子力显微镜高度图中显示明显的环带,并具有交替凸凹起伏形貌.而PEG5000-PLLA12000球晶中没有出现环带形貌而是生成了规则的环线.在120℃时,PEG5000-PLLA12000的球晶中才生成了规则的环带图案,原子力显微镜也显示了其球晶具有明显的交替凸凹起伏形貌,说明过冷度直接影响环带球晶的生成.产生周期性凸凹起伏和明暗交替消光是由片晶沿着球晶的半径方向周期性扭转造成的,片晶在凸起部分是Edge-on取向,在凹下部分是Flat-on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脂 聚乙二醇 结晶形貌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盐催化碳酸乙烯酯和丁二酸二甲酯的耦合反应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楷 张廷建 +1 位作者 刘绍英 王公应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了乙酰丙酮盐催化碳酸乙烯酯(EC)和丁二酸二甲酯(DS)耦合反应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酯(PES)预聚体和碳酸二甲酯(DMC)的新工艺。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氧钛对EC和DS耦合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并以乙酰丙酮氧钛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 研究了乙酰丙酮盐催化碳酸乙烯酯(EC)和丁二酸二甲酯(DS)耦合反应合成聚丁二酸乙二酯(PES)预聚体和碳酸二甲酯(DMC)的新工艺。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氧钛对EC和DS耦合反应的催化效果最好。并以乙酰丙酮氧钛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对耦合反应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25℃~235℃,n(EC)=0.23 mol,n(DS)=0.1 mol,n(cat)=3.3mol,反应时间3h。在该工艺条件下,DMC收率51.3%,PES预聚体的特性黏数0.1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盐 聚丁二酸乙二酯预聚体 耦合反应 碳酸乙烯酯 丁二酸二甲酯 碳酸二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GPC和特性粘数计算高聚物各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立班 倪尔葭 +3 位作者 杨淑英 彭汉 黄晓兰 方兴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4-28,共5页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征问题可以从GPC数据和特性粘数较可靠地迅速解决,同时求出其数均、粘均、重均,动力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特性粘数关联参数。为此须对以往方法作较大的改进,其关键是用迭代法进行特性粘数(d...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表征问题可以从GPC数据和特性粘数较可靠地迅速解决,同时求出其数均、粘均、重均,动力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特性粘数关联参数。为此须对以往方法作较大的改进,其关键是用迭代法进行特性粘数(dL/g)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联。方法经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验证后用于聚碳酸亚乙酯(PEC)和聚碳酸亚丙酯(PPC),分别得关系式:[η]=6.64×10-5Mv0.76(PEC,25℃,CHCI3)ln[η]=-6.671+0.328lnMv+0.0186(lnMv)2(PPC,25℃,T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性粘数 GPC 分子质量分布 聚碳酸亚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氧乙烷-聚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玉东 张孝彦 +3 位作者 刘晓琼 付鹏 刘民英 赵清香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自制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 以自制一缩二乙二醇单甲醚钾为引发剂,利用阴离子聚合原理,进行了环氧乙烷的开环聚合,得到了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为1.07和一端是甲氧基一端是羟基的窄分布聚环氧乙烷(mPEO),然后利用得到的mPEO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在Sn(Oct)2催化作用下,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两亲性mPEO-b-PLA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量分别为5 250,14 070,23 360和44 300,分子量分布分别为1.45,1.47,1.53和1.59.对目标产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表征,分子量与设计结果吻合,聚合是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乙烷 聚丙交酯 嵌段共聚物 活性阴离子聚合 配位-插入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的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钱欣 田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221-223,共3页
采用DSC方法对聚乙二醇(PEG)增塑聚乳酸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的加入提高了聚乳酸的结晶速度,在相同结晶温度下,随着PEG摩尔质量的增大,结晶速率增大,结晶活化能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摩尔质量PEG增塑PLA的结晶成核机... 采用DSC方法对聚乙二醇(PEG)增塑聚乳酸的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G的加入提高了聚乳酸的结晶速度,在相同结晶温度下,随着PEG摩尔质量的增大,结晶速率增大,结晶活化能先减小后增大。不同摩尔质量PEG增塑PLA的结晶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增塑 结晶动力学 球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降解交联剂的制备及其在壳聚糖交联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媛 李立华 +1 位作者 容建华 周长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92-295,共4页
本文用聚乙二醇和丙交酯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可降解的二羟基中间体 ,再与 2 ,4 -甲苯二异氰酸酯 (2 ,4 TDI)反应 ,合成了异氰酸酯基封端的一系列生物降解型交联剂。并且对中间体和交联剂进行了FTIR分析表征。应用交联剂对壳... 本文用聚乙二醇和丙交酯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可降解的二羟基中间体 ,再与 2 ,4 -甲苯二异氰酸酯 (2 ,4 TDI)反应 ,合成了异氰酸酯基封端的一系列生物降解型交联剂。并且对中间体和交联剂进行了FTIR分析表征。应用交联剂对壳聚糖膜材料进行交联 ,并对交联材料进行了吸水率 ,表面接触角及力学性能的测定 ,结果表明新型生物降解交联剂的运用不仅改善了材料吸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交联剂 制备工艺 壳聚糖交联膜 聚乙二醇 丙交酯 辛酸亚锡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PLA/PCL、PELA/PECL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连来 熊成东 邓先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0-74,共5页
本工作以DSC研究了聚d,l-乳酸/聚ε-己内酯(PLA/PCL)、聚d,l-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LA/PECL)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PLA/PCL体系是不相容的,随PLA含量的增大,PCL结晶度增大。而PELA/PECL共混体系中... 本工作以DSC研究了聚d,l-乳酸/聚ε-己内酯(PLA/PCL)、聚d,l-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聚ε-己内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ELA/PECL)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发现PLA/PCL体系是不相容的,随PLA含量的增大,PCL结晶度增大。而PELA/PECL共混体系中,由于PEG链段的“内增容作用”,使二组分有较好的相容性。随PELA含量的增加,PECL的熔点、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生物降解 相容性 共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气体分离膜的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红永 曹义鸣 +2 位作者 康国栋 丁晓莉 袁权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4,共7页
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类膜材料含有大量与CO2有很强相互作用的醚氧基团,使得它具有很高的CO2/light gases(例如:H2、N2、CH4)溶解选择性,因此带来很高的CO2/light gases选择性.介绍了具有高溶解选择性CO2气体分离膜材... 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类膜材料含有大量与CO2有很强相互作用的醚氧基团,使得它具有很高的CO2/light gases(例如:H2、N2、CH4)溶解选择性,因此带来很高的CO2/light gases选择性.介绍了具有高溶解选择性CO2气体分离膜材料的筛选,重点叙述了PEO类膜材料的发展以及目前主要的PEO类膜材料的气体分离性能.当PEO含量达到足够高时,PEO类膜材料的CO2/light gases选择性大小基本相同,而它们的CO2透气性随着膜材料链段结构的不同而有较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醚氧基团 溶解选择性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抗溶剂技术制备聚乳酸微粒及表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滕新荣 任杰 张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5-198,共4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SA S)技术可用来制备用于药物控释体系的载药聚合物超细粒子。本实验采用SA S过程制备并表征了作为药物缓释制剂的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微粒,得到了球形或椭圆形的PLLA粒子,并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等对微粒形成的影响。... 超临界二氧化碳抗溶剂(SA S)技术可用来制备用于药物控释体系的载药聚合物超细粒子。本实验采用SA S过程制备并表征了作为药物缓释制剂的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微粒,得到了球形或椭圆形的PLLA粒子,并研究了聚合物分子量等对微粒形成的影响。此外还对PLLA载药微粒的载药量进行了测定。这项工作为载药微粒的进一步制备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抗溶剂 聚乳酸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盐封端聚氧乙烯醚及其聚合物阻碳酸钙垢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符嫦娥 张晓 +1 位作者 向奇志 周钰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采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O)为原料制备了大分子单体羧酸盐封端聚氧乙烯醚(APEC)并与小分子单体丙烯酸(AA)聚合生成聚合物阻垢剂AA/APEC。通过静态阻垢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单体最佳质量比为m(APEC)∶m(AA)=1∶4,合成的阻垢剂AA/APEC在20 ... 采用烯丙基聚氧乙烯醚(APEO)为原料制备了大分子单体羧酸盐封端聚氧乙烯醚(APEC)并与小分子单体丙烯酸(AA)聚合生成聚合物阻垢剂AA/APEC。通过静态阻垢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单体最佳质量比为m(APEC)∶m(AA)=1∶4,合成的阻垢剂AA/APEC在20 mg/L时阻碳酸钙垢率为91.2%,与有磷阻垢剂PBTC阻碳酸钙垢性能相当,但优于市场其他阻垢剂阻碳酸钙能力,且聚合物AA/APEC只含碳、氢、氧、钠元素,无氮、磷污染,可以充当循环水用环保型阻碳酸钙垢阻垢剂。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表明:羧基是影响聚合物AA/APEC阻止碳酸钙垢形成的主要因素,而乙烯氧基的亲水性则是阻止碳酸钙垢沉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羧酸封端聚氧乙烯醚 碳酸钙 循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