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癸酸-月桂酸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曾丽萍 杨新杰 +2 位作者 代雪冰 陈晓 苏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2,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的球形外观,且芯材和壳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当壳芯比为1∶1.5时,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为81.85 J/g和88.68 J/g.MEPCM潜热储存能力随着芯材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热重分析和泄漏测试发现MEPCM在160℃以下能保持优良的潜热储存和释放能力.经过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癸酸-月桂酸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秀清 劳志超 +2 位作者 李明谦 韩顺涛 胡楠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 采用3D打印中的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备了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LA/PTW),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3D打印工艺参数(喷头温度、打印平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PLA/PTW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了3D打印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随喷头温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均随打印平台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均随打印速度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各工艺参数对PLA/PTW共混物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喷头温度、打印速度、打印平台温度,且当喷头温度为210℃、打印平台温度为80℃以及打印速度为40 mm/s时,打印出的PLA/PTW共混物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韧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3
作者 周正 夏艺玮 +3 位作者 金杰 郑松祺 周思宇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DMSA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仅为10.9 kJ/m^(2)。当DMSA质量分数为0.5%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63.1 kJ/m^(2)。共混物结构与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MSA就能有效促进EBA-GMA上环氧基团与聚乳酸端基的反应活性,提高PLA/EBA-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 催化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A/PEA自交联乳胶IPN阻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晏欣 孙卫红 +1 位作者 江盛玲 饶秋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的交联反应合成了PEM A/PEA乳胶IPN。DM S结果表明,组成比对L IPN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组成比为35/65的L IPN具有较优异的阻尼性能;界面自交联能改善组分相容性,但使材料的阻尼...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的交联反应合成了PEM A/PEA乳胶IPN。DM S结果表明,组成比对L IPN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组成比为35/65的L IPN具有较优异的阻尼性能;界面自交联能改善组分相容性,但使材料的阻尼性能有所下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硬组分和交联剂的含量,拉伸强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 乳胶IPN 阻尼性能 拉伸强度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团功能化弹性体增韧聚乳酸的性能 被引量:21
5
作者 冯玉林 殷敬华 +1 位作者 姜伟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03,共4页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与基体PLA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当POE-g-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2.4 kJ/m2,而E-MA-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2.4 kJ/m2,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嵌段型E-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反应共混 弹性体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 嵌段型聚合物E-MA-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工程用PEGDA水凝胶材料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 被引量:6
6
作者 谭帼馨 王迎军 +3 位作者 宁成云 陈荣 尹兆益 田冶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15,共3页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物水凝胶,材料表面在非反应性气体氩气气氛下进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并在紫外光辐照条件下进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红外谱图证明PEGDA/HEMA共聚物水凝胶...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物水凝胶,材料表面在非反应性气体氩气气氛下进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并在紫外光辐照条件下进行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红外谱图证明PEGDA/HEMA共聚物水凝胶上接枝了酰胺基团,材料的亲水性提高,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材料表面形成含氧基团,氮原子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水凝胶 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建军 王小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激光粒径仪对FPUA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对FPUA复合乳胶膜耐水性的影响、氟含量对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接触角的影响和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含氟单体对FPUA复合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氟单体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与单体滴加法相比,单体预乳化法制备的FPUA复合乳液的聚合稳定性更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与水溶性引发剂相比,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制得的FPUA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含氟单体的引入增大了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对两种聚合工艺的成核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单体滴加法 单体预乳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唑啉作用下甲烷水合物分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燕鸿 陈玉娟 +2 位作者 包玲 郎雪梅 樊栓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83-1690,共8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下(1.25%、2.50%、6.06%)聚乙烯唑啉(PEtO)对甲烷水合物的分解作用.模拟体系为甲烷水合物2′2′2的超胞和聚合物对接体系.模拟发现水分子间氢键构架的水合物笼型结构在PEtO的作用下出现扭曲,...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下(1.25%、2.50%、6.06%)聚乙烯唑啉(PEtO)对甲烷水合物的分解作用.模拟体系为甲烷水合物2′2′2的超胞和聚合物对接体系.模拟发现水分子间氢键构架的水合物笼型结构在PEtO的作用下出现扭曲,最终导致水合物笼型结构完全坍塌.通过氧原子径向分布函数、均方位移以及扩散系数比较不同浓度PEtO的作用,证实在一定浓度范围内,PEtO的浓度越高,其水合物分解作用越强.此外,PEtO具有一定的可生物降解性.PEtO对水合物的作用为:PEtO吸附在水合物表面,其中的酰胺基(N―C=O)与成笼的水分子形成氢键,破坏邻近的笼形结构,令水合物分解;PEtO不断分解表面的水合物,直到水合物笼完全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水合物 聚乙烯唑啉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水合物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等离子体处理PEGDA基凝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 被引量:5
9
作者 谭帼馨 王迎军 +3 位作者 张姝江 陈荣 宁成云 刘旭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2-406,共5页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物水凝胶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为细胞模型,考察了细胞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前后的水凝胶材料的黏附和增值行为.材料的表面性能通... 通过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PEGD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共聚物水凝胶生物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为细胞模型,考察了细胞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前后的水凝胶材料的黏附和增值行为.材料的表面性能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接触角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材料表面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其亲水性得到较大的改善,表面自由能由45.9 m J/m2增加到70.3 m J/m2;体外实验结果证明,BMSc在等离子体处理后材料表面培养24 h后出现明显细胞核,168 h细胞融合成片,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方法有利于细胞在水凝胶材料表面的黏附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水凝胶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细胞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PDM自组装复合胶体粒子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娟勤 白绘宇 +2 位作者 易成林 刘娜 刘晓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8-1034,共7页
以阴离子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组成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单体复合体系,DM通过水相原位聚合可制备荷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PDM与HA间的静电作用可诱导两者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 以阴离子天然大分子透明质酸(HA)和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组成带相反电荷的聚合物/单体复合体系,DM通过水相原位聚合可制备荷正电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PDM与HA间的静电作用可诱导两者在水溶液中进行自组装,得到HA/PDM复合胶体粒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HA/PDM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HA与PDM复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并表征了反应时间对HA/PDM复合胶体粒子粒径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胶体粒子的形貌.考察了溶液pH对胶体粒子粒径及zeta电位的影响,并对胶体粒子的乳化性能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DM单体聚合前,无HA/DM复合物聚集体形成;而随着DM的逐步聚合,HA与PDM可通过静电作用逐渐组装形成球状HA/PDM复合胶体粒子,其粒径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同时,该复合胶体粒子具有pH敏感性和乳化性,乳化性能较纯HA和PDM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静电作用 自组装 胶体粒子 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羟基丁酸乙酯-巴豆酸乙酯-乙醇三元体系等压汽液平衡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彦飞 马沛生 +2 位作者 王如帆 贾艳宗 孙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在汽液双循环玻璃平衡釜中测定3-羟基丁酸乙酯、巴豆酸乙酯、乙醇的二元及三元体系的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用积分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回归实验数据得到3-羟基丁酸乙酯和巴豆酸乙酯的Antoine方程参数。用Wilson活度系数方程对实... 在汽液双循环玻璃平衡釜中测定3-羟基丁酸乙酯、巴豆酸乙酯、乙醇的二元及三元体系的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用积分法对其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回归实验数据得到3-羟基丁酸乙酯和巴豆酸乙酯的Antoine方程参数。用Wilson活度系数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羟基丁酸酯 3-羟基丁酸乙酯 巴豆酸乙酯 汽液相平衡 活度系数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复合膜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的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晓华 许振良 袁海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CS-PVA/PAN)复合膜,用于乙酸乙酯-乙醇-水三组分溶液的分离。考察了CS-PVA/PAN复合膜的溶胀性、CS含量与料液温度对CS-PVA/PAN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S,PVA,CS-PVA均质膜进... 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CS-PVA/PAN)复合膜,用于乙酸乙酯-乙醇-水三组分溶液的分离。考察了CS-PVA/PAN复合膜的溶胀性、CS含量与料液温度对CS-PVA/PAN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S,PVA,CS-PVA均质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温度313.15K、CS-PVA/PAN复合膜中w(CS)=50%时,CS-PVA/PAN复合膜能有效地脱除乙酸乙酯(质量分数84.6%)-乙醇(质量分数3.4%)-水(质量分数12.0%)三组分溶液中的水分,渗透通量为183g/(m2.h),分离因子为4 160;且随料液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减小,渗透通量和料液温度能较好地符合Arrhenius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复合膜 壳聚糖 聚乙烯醇 聚丙烯腈 乙酸乙酯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叠氮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及其均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涛 甘孝贤 +4 位作者 邢颖 李娜 卢先明 张志刚 莫洪昌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2-75,共4页
为开发新型含能黏合剂,以三羟甲基丙烷、碳酸二乙酯、对甲苯磺酰氯、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叠氮类氧杂环单体3-叠氮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AM EO)。用核磁、红外、元素分析和DSC表征了AM EO的结构与性能。以1,4-丁二醇为起始剂... 为开发新型含能黏合剂,以三羟甲基丙烷、碳酸二乙酯、对甲苯磺酰氯、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出一种新型叠氮类氧杂环单体3-叠氮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AM EO)。用核磁、红外、元素分析和DSC表征了AM EO的结构与性能。以1,4-丁二醇为起始剂,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AMM O为单体,借助于阳离子开环聚合,合成出聚3-叠氮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PAM EO)。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羟值、数均分子质量表征和测定了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3-叠氮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 开环聚合 3-叠氮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的均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膜材的单向拉伸性能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营营 张其林 周传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539,共5页
介绍了PTFE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对该膜材在0°,15°,30°,45°,60°,75°,90°这7个偏轴方向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拉伸断裂破坏机理及适用的相关强度准则,最后进行了应变速率分别为10%,... 介绍了PTFE膜材的单轴拉伸试验方法,对该膜材在0°,15°,30°,45°,60°,75°,90°这7个偏轴方向的拉伸试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其拉伸断裂破坏机理及适用的相关强度准则,最后进行了应变速率分别为10%,25%,50%,100%,200%,500%min-1的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相应的断裂强度、断裂延伸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TFE膜材是典型的正交各向异性材料;利用Tsai-Hill强度准则能够对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做出较好的预测;PTFE膜材的抗拉强度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略有增加,而断裂延伸率则略有减少,且与应变速率的对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膜材 力学性能 各向异性 强度准则 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亚红 吉海燕 +2 位作者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0-222,共3页
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窄分子量分布(D =1 0 5~1 2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运用IR谱、1HNMR和GPC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影响甲基丙烯酸乙酯(EMA)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因素,测定了该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 阴离子聚合 引发剂 空间位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ET共混合金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薛继荣 宁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合金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相容剂时,随PET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说明此体系部分相容。PET的加...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ET)共混合金的相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相容剂时,随PET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说明此体系部分相容。PET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PET含量为65%左右时改善效果最佳。相容剂的加入使共混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略有下降,但缺口冲击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在PC/PET(30/70)中添加3份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或7份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即可使缺口冲击强度由5.5 kJ/m2提高到10 kJ/m2以上。含有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基团的相容剂PTW对两相界面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共混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烯酸酯单体竞聚率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功 魏秀贞 黄鹏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8-662,共5页
为避免聚合体系中单体之间以及单体与聚合物之间分离困难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 (MTC)与丙烯酸乙酯 (E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竞聚率 .为减少误差 ,根据两种估算法处理实验结果 .在 60℃甲醇溶液中 ,测... 为避免聚合体系中单体之间以及单体与聚合物之间分离困难 ,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 (MTC)与丙烯酸乙酯 (E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竞聚率 .为减少误差 ,根据两种估算法处理实验结果 .在 60℃甲醇溶液中 ,测得EA/MTC竞聚率 r1为 1.32 ,r2 为 2 .4 3及 MMA/MTC竞聚率 r1为 0 .98,r2 为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胺 丙烯酸乙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竞聚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物控释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AEMA的ATRP法合成及其温度/pH敏感性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晚珠 叶红齐 +2 位作者 刘辉 崔欢庆 王瑞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165-1169,共5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研究了聚合物在水中的pH/温度敏感行为。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小于聚合物离解常数(pKa)时,聚合物链呈现舒展构象,无相变;当pH值大于pKa时,PDMAEMA发生去质子化作...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研究了聚合物在水中的pH/温度敏感行为。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小于聚合物离解常数(pKa)时,聚合物链呈现舒展构象,无相变;当pH值大于pKa时,PDMAEMA发生去质子化作用,部分聚合物析出,且对应的低临界溶解温度值随pH升高而降低。同时,PDMAEMA在水中的平衡溶胀度随pH值增大及温度升高而降低,即PDMAEMA具有明显的pH及温度敏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PH 温度敏感 低临界溶解温度 溶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和吸湿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春晓 张万喜 +1 位作者 潘振远 白福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2-1925,共4页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P(AA-MAA)。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等各项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吸湿性能的影响。在T=20℃、RH=90...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P(AA-MAA)。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等各项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吸湿性能的影响。在T=20℃、RH=90%条件下,与传统的硅胶、分子筛等吸湿材料的吸湿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在10h内已经逼近吸湿平衡点,而P(AA-MAA)的吸湿率明显>80%且仍未达到其最大吸湿容量。在吸湿性能测试的各个阶段,P(AA-MAA)的吸湿率是它们的5倍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硅胶和分子筛。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P(AA-MAA)共聚物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吸湿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C/E-MA-GMA三元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与亚微相态 被引量:7
20
作者 魏刚 彭娅 +1 位作者 龙盛如 黄锐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69,共5页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 将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三元共聚物与聚碳酸酯(PC)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研究了其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和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当m(PBT)/m(PC)为50:50,三元共混体系在w(E-MA-GMA)为10%时,缺口冲击强度达93 kJ/m2,同时拉伸强度达到54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E- MA-GMA作为柔性界面层,起到反应性增容作用,使PC分散相的相畴尺寸变小。PC相特有的相形态以及柔性界面层的存在是三元共混体系强韧化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聚碳酸酯 亚微相态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