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rom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block copolymers as novel drug carriers
1
作者 姜维 王运东 +5 位作者 张建铮 甘泉 张汉威 贝建中 赵秀文 费维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1-464,共4页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s 0.0056 mg·ml -1 . The physical state of the inner core region of micelle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NMR. The size of indomethacin (IMC) loaded micelles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showed narrow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s were less than 50 nm. In addition, the nanoparticles with relatively high drug loading content (DLC)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聚乙醇-聚丙交酯 载药颗粒 制备 表征 胶囊 共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3D软件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龚发雄 单业华 +2 位作者 李自安 林舸 刘士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6,共7页
免费的Poly3D边界元软件基于位移不连续性方法,它不仅能够模拟断层或裂缝的静态生长,而且所采用的多边形单元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复杂多边的不连续界面。该软件在地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诸如裂缝形成、由断层互相作用造成的应力扰动和滑移... 免费的Poly3D边界元软件基于位移不连续性方法,它不仅能够模拟断层或裂缝的静态生长,而且所采用的多边形单元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复杂多边的不连续界面。该软件在地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诸如裂缝形成、由断层互相作用造成的应力扰动和滑移量分布、地下断层形态的确定、低于地震识别精度的断层的预测、地震触发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3d 位移不连续 单元 角位错 断层 滑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宋静 王黎丽 +1 位作者 侯昕 沈际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D-galactosamine(D-GalN)诱发的急性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poly I:C/D-GalN诱发的爆发性肝炎小鼠模型,观察比较野生型C57BL/6小鼠、Rag1-/-小鼠(C57BL/6背景)和过继转输调节性T细胞的Rag1-/-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活性;肝脏HE染色评价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NF-α和IFN-γ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蛋白水平。结果:poly I:C/D-GalN联合注射后,与野生型小鼠相比,Rag1-/-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明显增高,肝脏损伤更加严重,炎性因子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显著增加。给Rag1-/-小鼠过继转输CD25+细胞后能明显降低poly I:C/D-GalN诱导的肝脏损伤。结论:调节性T细胞对poly I:C/D-GalN诱发的肝脏损伤有抑制作用,提示调节性T细胞可以负向调节天然免疫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poly I C d-GALN 急性肝损伤 IFN-Γ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Ⅲ.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 被引量:15
4
作者 廖凯荣 赵剑豪 +1 位作者 罗丙红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HA对PDLLA的降解有较大抑制作用,圆棒的力学强度保持时间比纯PDLLA棒长.SEM观察表明,纯PLA材料的“双态降解”(bimodeldegradation)现象在 PDLLA/HA复合材料中同样出现.复合物中PDLL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但它们的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小于纯PD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强度 降解速率 内固定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DL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廖凯荣 全大萍 +1 位作者 高建文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_丙交酯 ) 聚 (D ,L_丙交酯 ) (PLLA PDLLA)共混物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 φ 3 2mm的棒材。考察了PDLLA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水解行为的影响。共混物棒材在PDLLA质量分数高至 2 0 %时共混物...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_丙交酯 ) 聚 (D ,L_丙交酯 ) (PLLA PDLLA)共混物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 φ 3 2mm的棒材。考察了PDLLA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水解行为的影响。共混物棒材在PDLLA质量分数高至 2 0 %时共混物仍有较高力学强度 ,但其质量分数继续增大时 ,力学性能则降低幅度较大。水解期间 ,共混物棒材的弯曲强度保持性能较好 ,剪切强度保持性能则较差。降解速度较PLLA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归因于共混物的总结晶度较PLLA低。调整PDLLA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酯) 聚(d L-丙交酯)共混物 力学性能 降解行为 骨科内固定材料 降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一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邓联东 姚芳莲 +2 位作者 孙多先 姚春梅 董岸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39,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d L-乳酸) 两亲性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行颧弓骨折内固定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世成 郑谦 +7 位作者 赵宗林 刘磊 李声伟 王翰章 熊成东 邓先模 罗福成 罗朝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 目的:观察新型可吸收性骨夹板的骨内固定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超高分子量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制作小夹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0只狗进行颧弓骨折内固定,并与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结果:对颧弓凹陷性骨折,分子量高达60万kD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的机械性能足够维持骨段的稳定性并支撑其愈合。结论:聚D,L乳酸小夹板、螺钉同金属钛小夹板、螺钉内固定一样,对颧弓骨折具有良好的骨内固定效果,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任何不良影响,其显著优点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材料 颧弓骨折 内固定 聚乳酸 PdL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化合物引发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连喜 刘全文 +1 位作者 田华 王钧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00-702,共3页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聚合单体D,L-丙交酯的比例对聚D,L-乳酸合成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聚D,L-乳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的较佳工艺路线是:D,L-丙交酯重结晶5次,聚合温度140 ℃,聚合时间24 h,聚合体系真空度13.3~133.3 Pa,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单体D,L-丙交酯比例0.2‰~0.5‰,此时聚D,L-乳酸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分别达到32.46×10^4,33.43×10^4和41.3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有机锡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A-PBS-PDL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7
9
作者 马丽莉 邵俊 +2 位作者 杨晨光 汤朝晖 陈学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9-2334,共6页
合成了末端均为羟基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预聚物,再以PBS的端羟基引发D-丙交酯(D—LA)开环聚合,得到聚右旋乳酸(PDLA)与PBS的三嵌段共聚物(PDLA—PBS—PDL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随着m(D—L... 合成了末端均为羟基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预聚物,再以PBS的端羟基引发D-丙交酯(D—LA)开环聚合,得到聚右旋乳酸(PDLA)与PBS的三嵌段共聚物(PDLA—PBS—PDLA).通过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随着m(D—LA):m(PBS)由0.51:1逐渐增加至2.60:1,PDLA—PDS.PDLA中PDLA链段的长度逐渐增加.随着PDLA嵌段长度的增加,PDLA嵌段对PBS嵌段的限制作用增强,并导致PBS嵌段结晶温度下降,结晶焓降低.当m(D—LA):m(PBS)=2.60:1时,PBS嵌段不再能形成结晶.而m(D—LA):m(PBS)在0.51:1~3.04:1范围内,PDLA嵌段均可形成结晶,PDLA嵌段的熔点随其在嵌段共聚物中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PDLA嵌段的熔融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部分嵌段共聚物中,PBS和PDLA嵌段可各自形成结晶,且PBS和PDLA的结晶结构不随组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表明该嵌段共聚物中PDLA嵌段和PBS嵌段呈微相分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右旋聚乳酸 PdLA—PBS—PdLA三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中间体——D,L-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1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4,58,共5页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利用DSC、XRD、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醇作为稀释剂,能降低DLLA的馏出温度,避免了DL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炭化现象,并使DLLA的平均产率由36.8%提高至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及其对20毫米断缺神经诱导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身国 侯建伟 +1 位作者 贝建中 张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5-18,共4页
报道了聚 d ,l 乳酸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以及用聚d ,l 乳酸制备的神经诱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 2 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以及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 ,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 ,揭示了随着神经的... 报道了聚 d ,l 乳酸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以及用聚d ,l 乳酸制备的神经诱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 2 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以及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 ,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 ,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 ,l 乳酸管形态的变化 ,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用聚d ,l 乳酸管可成功地诱导 2 0mm断缺神经得到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神经诱导修复 生物降解 组织工程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甲醚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纳米胶束的制备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联东 孙多先 +2 位作者 姚芳莲 霍建中 董岸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0,共4页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 (D ,L 乳酸 ) (PDLLA) /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PEDLLA) ,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EDLLA纳米胶束 ,运用动态光散射法、氢核磁光谱法、芘荧光探针技术、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EDLLA纳米胶...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 (D ,L 乳酸 ) (PDLLA) /聚乙二醇单甲醚 (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PEDLLA) ,采用纳米沉淀技术制备PEDLLA纳米胶束 ,运用动态光散射法、氢核磁光谱法、芘荧光探针技术、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EDLLA纳米胶束。结果表明 ,胶束呈核壳结构 ,粒径为纳米级 ,受PDLLA链段相对分子质量和有机相中共聚物浓度的影响 ,PEDLLA的临界胶束浓度 (CMC)小于 2 4 3× 10 -6mol/L ,且随着PDLLA链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聚乙二醇单甲醚 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 纳米沉淀技术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微波辐射法合成聚D,L-乳酸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1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连续发射微波的改装微波炉为反应器,在Sn(Oct)2催化剂用量0.56%(以DLLA单体质量计)、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10min的条件下,合成的PDLL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2kg/mol,收率为81.8%。改装的微波炉可连续发射微波,体系升温迅速,温升过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d L-乳酸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LA-PCL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阳范文 聂凤明 +3 位作者 朱锐钿 田秀梅 陈晓明 周安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以聚乳酸(PDLL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DLLA-PCL共混物。采用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毛细管流变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 以聚乳酸(PDLLA)和聚己内酯(PCL)为原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DLLA-PCL共混物。采用拉伸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毛细管流变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研究表明:随着PCL含量增加,共混物的柔韧性提高,拉伸强度逐渐降低,熔融峰向高温方向移动,熔融热焓和结晶热焓增加,表观黏度增大;PDLLA-PCL共混物制备的薄膜表面平整度优于PDLLA薄膜,当w(PCL)=30%时达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共混物 表面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消旋乳酸直接熔融聚合-二异氰酸酯TDI熔融扩链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朝阳 赵耀明 +1 位作者 王浚 李雄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合成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进行扩链,用粘均分子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DSC、X-射线衍射等对扩链产物进行了表征。在SnCl2催化下,NCO/OH=1,160... 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对以外消旋乳酸(D,L-LA)直接熔融聚合合成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PDLLA)进行扩链,用粘均分子量、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DSC、X-射线衍射等对扩链产物进行了表征。在SnCl2催化下,NCO/OH=1,160℃下反应60min,可得到Mη为扩链前3.42倍的可溶性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IR1、H NMR表明熔融聚合-TDI熔融扩链产物引入了NH和苯环,DSC、XRD等表征发现扩链使Tg、Tm和结晶度等相应提高。但是,温度过高、时间过长、NCO/OH过大时,易生成可溶性差的交联副产物,较多副产物的混杂会导致Tg和结晶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消旋乳酸(d L-LA) 2 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扩链 聚乳酸 生物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丙交酯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舒静 王鹏 +2 位作者 田六一 郑彤 赵宝秀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研究开发了环境友好材料聚D,L-丙交酯(PDLLA)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单体丙交酯纯度、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真空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结晶4次后的丙交酯作为单体,在辛酸...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研究开发了环境友好材料聚D,L-丙交酯(PDLLA)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单体丙交酯纯度、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真空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结晶4次后的丙交酯作为单体,在辛酸亚锡摩尔分数为0.1%—0.18%,真空度0.098 MPa,聚合温度150—160℃下聚合6—8 h可获得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η大于20×104的聚D,L-丙交酯。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材料 聚丙交酯 丙交酯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2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李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Sn(Oct)2用量为丙交酯单体用量的0.56%(质量分数),在功率为90 W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10 m in,可获得粘均分子量(Mη)为15.92×104的聚乳酸(PDLLA).与家用微波炉相比,采用连续微波炉反应器,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产率的聚乳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聚乳酸 环境友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牛旭锋 王远亮 +3 位作者 罗彦凤 潘君 李永刚 陈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90-1794,共5页
探索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具体实验步骤是:利用聚乳酸上叔碳原子的自由基反应活性,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催化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以此提供高反应活性的酸酐键;然后利用酸酐基团与—NH_2发生N-... 探索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新方法。具体实验步骤是:利用聚乳酸上叔碳原子的自由基反应活性,在过氧化二苯甲酰的催化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以此提供高反应活性的酸酐键;然后利用酸酐基团与—NH_2发生N-酰化反应这一特点。将脂肪族二胺引入聚乳酸侧链上,从而克服聚乳酸降解产物的体液环境呈酸性的缺陷;再用碳二亚胺作缩合剂,在二胺改性聚乳酸材料中共价引入一种细胞粘附肽段Arg-Gly-Asp-Ser(RGDS),赋予材料生物活性和生物特异性,这样就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乳酸基仿生材料。采用MALLS、FTIR和XPS对仿生材料进行结构表征;采用罗丹明比色法、茚三酮显色法和氨基酸分析仪检测法对仿生材料中的马来酸酐、二胺和粘附肽RGDS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按文中所述之制备技术,在不改变聚乳酸材料主链结构的前提下,该仿生材料中粘附肽RGDS的含量是5.12μmol/g。这就形成了一种具有类似细胞外基质的新型仿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材料 聚(d L-乳酸) 整体改性 粘附肽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聚(D,L)乳酸–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与缓释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锐 李晓刚 +2 位作者 刘双清 朱锐 柏连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5-641,共7页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PDLLA–毒死蜱微胶囊性能,并采用柱层析法评价了3种PDLLA–毒死蜱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质量分数为1.25%,连续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4.5,PDLLA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1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的微胶囊。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对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和包覆率均无显著影响。3种PDLLA微胶囊对毒死蜱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释药19 d,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76%、76.74%、65.6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25 000的PDLLA–毒死蜱微胶囊释药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池三)乳酸 毒死蜱 微胶囊 制备工艺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聚D,L-乳酸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勤卫 李明子 +1 位作者 寇琴 吴国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以D,L-丙交酯和蚕丝丝素蛋白(SF)为原料,在氯化亚锡/对甲苯磺酸体系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得到丝素蛋白改性聚D,L-乳酸的共聚物(PSFLA)。该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1H NMR、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粘度法、旋光度法和扫描电... 以D,L-丙交酯和蚕丝丝素蛋白(SF)为原料,在氯化亚锡/对甲苯磺酸体系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得到丝素蛋白改性聚D,L-乳酸的共聚物(PSFLA)。该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1H NMR、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粘度法、旋光度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研究。所得的PSFLA均不具有光学活性,但原料配比对共聚物的微结构与结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当D,L-丙交酯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6∶1时,共聚物中可能形成了络合结晶,结晶的熔点为128℃,且随着D,L-丙交酯用量的增加,结晶的熔点略微增加。PSFLA的热分解温度大于220℃。PSFLA中的SF与聚乳酸(PLA)链段间可能存在着氢键相互作用,SF与乳酸链段可自组装形成片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丙交酯 丝素蛋白 聚乳酸 开环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