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resin 被引量:2
1
作者 ZENG Xiao YANG Zhan-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797-810,共14页
In this work,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ZnAl-CO3-LDHs)with various Ca/Zn/Al molar ratio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 In this work,hydrothermal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the CaZnAl-CO3 ternary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CaZnAl-CO3-LDHs)with various Ca/Zn/Al molar ratio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FT-IR)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techniques.The obtain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amples were well-crystallized and flake-structured.The CaZnAl-CO3-LDHs used alone for thermal stability of poly(vinyl chloride)(PVC)resin,with different Ca/Zn/Al molar ratios and varying additive amounts,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tests such as static thermal aging,mass loss and congo red,respectively.The optimum Ca/Zn/Al molar ratio and additive amount were 3.6:0.4:2 and 5 phr(parts per hundred PVC resin),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a3.6Zn0.4Al2-CO3-LDHs and CaSt2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showing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compared with Ca3.6Zn0.4Al2-CO3-LDHs used alone,and the optimum additive amounts of Ca3.6Zn0.4Al2-LDHs and CaSt2 were 6 and 1.0 phr,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ZnAl-CO3-LDHs synergistic effects thermal stability poly vinyl chlor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coagulation bath temperature o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poly(vinyl butyral) hollow fiber membranes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明 邱运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057-3062,共6页
Poly (vinyl butyral) (PVB)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TIPS). The effects of coagulation bath temperature (CBT) o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membranes ... Poly (vinyl butyral) (PVB)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ere fabricated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TIPS). The effects of coagulation bath temperature (CBT) o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membran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membrane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performances of water permeability, rejection, breaking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 membranes have the asymmetric morpholog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skin layer decreases and the pore size of the outer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BT. The permeability of membranes prepared at air gap 1.0 cm and take-up speed 0.253 m/s increases from 1.047×10-7 to 5.909×10-7 m3/(m2·s-kPa) with the CBT increasing from 20 ℃ to 40℃, and sharply increases to 35.226×10 7 m3/(m2.s.kPa)once the CBT arrives at 50 ℃. While the carbonic ink rejections have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totally exceed 98%, but that of acid-maleic acid copolymer greatl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BT. Both the breaking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coagulation bath temperature poly vinyl butyral) hollow fiber membr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kinetic phenomena of poly(vinyl butyral) hollow fiber membranes in different electrolyte solutions
3
作者 漆静 王永前 邱运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490-1495,共6页
The streaming potential of poly(vinyl butyral) (PVB) hollow fiber membrane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 electrolyte solutions (including NaCl, KCl, CaCl2 and MgCl2), the effects of ionic strength, ion valence and pH... The streaming potential of poly(vinyl butyral) (PVB) hollow fiber membrane was studied in different electrolyte solutions (including NaCl, KCl, CaCl2 and MgCl2), the effects of ionic strength, ion valence and pH value on the streaming potential (SP) of the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zeta potentials and surface charge densities of the membrane we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Helmholtz-Smoluchowski equation and Gouy-Chapmann the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VB membrane has a weak negative charge due to the specific adsorption of ions. Moreover, the streaming potential, the zeta potential and the surface charge density of the membrane depend strongly on the salt concentration and the type and valence of ions. The iso-electric point (IEP) of the PVB membrane is arotmd 3.0 in the monovalent media (NaC1 and KC1) and 3.5 in divalent electrolytes (CaCl2 and MgCl2). A few retentions were obtained for PVB membrane in low concentration solutions. This result verifies that the negative charged membrane surface can reject inorganic solutes by means of electrostatic repulsion effect even though the size of membrane pore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size of sa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ing potential zeta potential polyvinyl butyral) hollow fiber membr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A型分子筛对PVC热稳定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笑春 刘会媛 +1 位作者 张青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1,共5页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 通过刚果红实验发现钠-A型分子筛能够提高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其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72 min,明显优于纯PVC(静态热稳定时间7 min)。将钠-A型分子筛分别与β-二酮、季戊四醇、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和环氧大豆油4种辅助热稳定剂进行复配得到复合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热老化烘箱法和转矩流变仪法测定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的静、动态热稳定性能,通过热失重法分析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钠-A型分子筛与β-二酮质量比为1/1复配时热稳定效果最佳,静态热稳定时间可达84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可达1 137 s,塑化时间最短为104 s,平衡扭矩最小为37.9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钠-A型分子筛 热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VA/EVOH/PEI三元共混体系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中立 赵华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酸性废水排放会导致土壤和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处理酸性废水变得尤为重要。扩散渗析(DD)是处理酸性废水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阴离子交换膜(AEMs)的制备。本研究通过将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乙烯亚胺(PEI)混合,成功... 酸性废水排放会导致土壤和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处理酸性废水变得尤为重要。扩散渗析(DD)是处理酸性废水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阴离子交换膜(AEMs)的制备。本研究通过将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乙烯亚胺(PEI)混合,成功制备了一系列AE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水率、溶胀率、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膜的酸渗析系数(U_(H^(+)))范围从11.8到44.5×10^(-3)m/h。分离因子(S)值范围从23到57,均优于商业DF-120B(U_(H^(+))为4×10^(-3)m/h,S为24.3)和DF-120(U_(H^(+))为9×10^(-3)m/h,S为18)。本研究中所制备的膜在酸回收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回收 阴离子交换膜 聚乙烯醇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聚乙烯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偶联剂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宁 李先铭 +3 位作者 李改花 张红霞 杨笑春 于静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3,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 采用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钛复合偶联剂分别对镁铝镧碳酸根插层水滑石表面进行湿法改性。探讨了改性温度和改性剂用量对活化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热重分析法、力学谱仪等测定改性水滑石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4种偶联剂仅对水滑石表面进行了有机改性,未改变其晶体层状结构,减少了晶粒间的团聚,能够更好地延缓PVC热降解,提高材料的弹性和韧性。其中铝钛复合偶联剂的用量最少但改性效果最佳,使PVC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44℃,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较未改性前分别提高了3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偶联剂 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聚乙烯醇静电纺纳米纤维隔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毕谷帅 张锦中 +1 位作者 唐晓峰 查刘生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 以聚乙烯醇(PVA)为成纤聚合物,以水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纤维隔膜,研究了PVA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孔隙率、吸液率、热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纺丝液含量相同的条件下,PVA的醇解度越高,隔膜的孔隙率、吸液率、抗拉强度、热尺寸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PVA醇解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纺丝液含量的增加,隔膜的孔隙率和离子电导率逐渐升高,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PVA的醇解度和纺丝液含量对隔膜的电化学稳定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纳米纤维隔膜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醇解度 纺丝液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法制备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及其性能
8
作者 王金瑞 程文喜 +5 位作者 罗德平 李金玲 苗蔚 张一可 王韬 宋伟强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1,62,共8页
为克服聚乳酸(PLA)在食品包装应用中力学性能不足和紫外线阻隔能力弱等问题,以PLA为基体、纳米氧化锌(ZnO)为填充剂、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相容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同时制... 为克服聚乳酸(PLA)在食品包装应用中力学性能不足和紫外线阻隔能力弱等问题,以PLA为基体、纳米氧化锌(ZnO)为填充剂、聚乙酸乙烯酯(PVAc)为相容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安全无污染、低成本、综合性能优异的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同时制备了纯PLA膜和PLA/纳米ZnO复合膜作对比。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纳米ZnO的加入提高了PLA的结晶度,但PVAc的存在削弱了这种作用。热重分析结果显示,纳米ZnO在高温下催化PLA分子链热降解,导致PLA/纳米ZnO和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下降。薄膜拉伸结果显示,ZnO-PVAc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LA的拉伸强度,ZnO-PVAc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膜的拉伸性能最佳。光线透光率结果显示,加入纳米ZnO与ZnO-PVAc后,复合薄膜的紫外光透过率下降,优于纯PLA薄膜。在草莓保鲜实验中,纯PLA膜及其复合膜的保鲜效果均优于市售保鲜膜,其中ZnO-PVAc质量分数为4%和6%时复合膜的保鲜效果更佳。将纳米ZnO与PLA复合,有助于拓宽PLA复合膜在食品领域的应用。PVAc的加入改善了纳米粒子在PLA基体中的分散性,PLA/PVAc/纳米ZnO复合膜兼具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氧化锌 聚乙酸乙烯酯 溶液浇铸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基导电水凝胶电解质在锌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9
作者 朱召渲 王丽新 +3 位作者 唐晓宁 李龙 石雁 邵姣婧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93-902,共10页
通过加入聚苯胺(PANI)提高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电解质的导电性,并引入纳米SiO_(2),使其与PVA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电解质的力学性能、离子传输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所制备的PVA/PANI/SiO_(2)导电水凝胶电解质表现出高的拉伸... 通过加入聚苯胺(PANI)提高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电解质的导电性,并引入纳米SiO_(2),使其与PVA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改善电解质的力学性能、离子传输能力和结构稳定性。所制备的PVA/PANI/SiO_(2)导电水凝胶电解质表现出高的拉伸应力(15.45 MPa)、应变(516.09%)、离子迁移数(0.56)和离子电导率(0.992 mS·cm^(-1)),以及宽的电化学窗口(2.56 V)。使用该电解质的对称电池可实现超过1200 h的稳定循环且锌沉积均匀。改性后的电解质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电化学和力学性能,同时增强了其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聚乙烯醇水凝胶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聚苯胺 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溶胶发泡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10
作者 吉玉碧 文强 +3 位作者 钱鹏 任邵静 杨照 谭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文中结合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研究总结了填料、糊树脂和增塑剂等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的流变温度参数和热分解温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评估PVC溶胶泡孔材料发泡质量的方法模型。结果表明,PVC溶胶中发泡剂的起始... 文中结合旋转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研究总结了填料、糊树脂和增塑剂等原料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的流变温度参数和热分解温度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评估PVC溶胶泡孔材料发泡质量的方法模型。结果表明,PVC溶胶中发泡剂的起始分解温度(T_(f)(5%))、分解峰温(T_(f))以及T_(f)(5%)与复数黏度最大值对应温度(T_(η)_(max))的差值(T_(f)(5%)-T_(η)_(max))3个因素对材料的发泡质量有显著影响。当T_(f)和T_(f)(5%)处于PVC溶胶的最佳温度区间时,T_(f)和T_(f)(5%)越高,(T_(f)(5%)-T_(η)_(max))越大,则发泡材料密度越小,发泡倍率越高。建立的T_(f),T_(f)(5%)和(T_(f)(5%)-T_(η)_(max))与发泡材料密度和发泡倍率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在0.05显著性水平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溶胶 发泡 流变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拉伸聚乙烯醇阻隔包装薄膜的研究
11
作者 曾书龙 赵崇滔 李莉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7-45,共9页
目的利用双向拉伸力场调控环境友好聚乙烯醇(PVA)的微观结构,制备高阻隔双向拉伸PVA(BOPVA)包装薄膜,研究BOPVA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力学、光学、阻隔和耐水性能,探讨其应用可行性。方法结合分子复合改性技术实现PVA的热塑加工,利用双向拉... 目的利用双向拉伸力场调控环境友好聚乙烯醇(PVA)的微观结构,制备高阻隔双向拉伸PVA(BOPVA)包装薄膜,研究BOPVA薄膜的微观结构及力学、光学、阻隔和耐水性能,探讨其应用可行性。方法结合分子复合改性技术实现PVA的热塑加工,利用双向拉伸设备提供合适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制备不同拉伸倍率的BOPVA薄膜,表征其结晶结构与取向行为,测试其拉伸、撕裂和穿刺强度以及透明度、氧气渗透系数(P_(O2))和水溶性。结果双向拉伸力场可诱导PVA结晶,随拉伸倍率增加,BOPVA内部晶体与分子链沿面内方向取向,熔点和结晶度提高,晶体尺寸增大;双向拉伸极大提高了PVA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抗穿刺性能,拉伸3×3倍后,拉伸强度和穿刺强度分别达146.4 MPa和357.9 N/mm;BOPVA薄膜透明性和耐水性均优于未拉伸样品,600 nm波长处的透光率达88.3%,在水中浸泡1 h质量损失率低至4.4%;双向拉伸后,PVA自由体积下降,氧气阻隔性提升,薄膜的P_(O2)低至4.48×10^(-15)m^(3)·cm·m^(-2)·s^(-1)·Pa^(-1)。以市售EVOH/PA/PE五层共挤出复合膜作为参比,阻隔改善因子(BIF)达34.1。结论双向拉伸可有效提高PVA的阻隔性和耐水性,促进环境友好PVA薄膜在阻隔包装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双向拉伸 氧气阻隔 包装薄膜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交换型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纳米纤维气凝胶蛋白分离材料
12
作者 曹展瑞 纪灿灿 +5 位作者 赫羴姗 周丰 向阳 高飞 刘轲 王栋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7,共9页
针对传统微球层析材料对牛血清蛋白等生物制品的分离速度慢、分离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纳米纤维-壳聚糖季铵盐(CS)复合气凝胶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针对传统微球层析材料对牛血清蛋白等生物制品的分离速度慢、分离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纳米纤维-壳聚糖季铵盐(CS)复合气凝胶材料,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等对气凝胶吸附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凝胶材料具有以EVOH纳米纤维为骨架的互穿多孔结构,压缩回弹性优异,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静态饱和吸附量高达1121.6 mg/g。本研究为生物大分子分离和纯化材料的构筑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纳米纤维 壳聚糖季铵盐 气凝胶 牛血清白蛋白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UPVC管材的力学性能退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辉 唐站站 +2 位作者 鲍海霞 程鑫远 陈斌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以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管材为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UPVC管材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温度环境下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提出管材的力学参数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影... 以未增塑聚氯乙烯(UPVC)管材为对象,进行高低温环境下管材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并建立不同温度环境下UPVC管材的本构模型。通过试验获得不同温度环境下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提出管材的力学参数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管材应力-应变曲线模式,并对提出的本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UPVC管材所处的温度对其材料的性能影响较大,与常温状态下的性能相比,低温时材料的强度增加,延性与断裂应变降低;高温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应变均降低,但延性增加。依照环境温度变量,采用编制的子程序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增塑聚氯乙烯管材 环境温度 高低温 本构关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纤维素与PVA混溶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4
作者 冯彦洪 陈帅杰 孙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 首次提出了将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Oxidation-reduction modified cellulose,ORC)与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共混进行制备复合材料,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ORC与PVA的混溶性.对分子链间相互作用能和氢键数量分析发现,随着改性程度增加,ORC与PVA会产生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促进了组分间的混溶.当ORC的改性程度达到40%后,ORC与PVA的溶解度参数差值为2.02(J/cm^(3))^(1/2),达到混溶条件.根据Flory-Huggins理论确定了醇解度为88%和99%的PVA与ORC的混溶性,结果表明PVA(88%)与ORC的混溶性更好.对共混体系中形成氢键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发现,醋酸乙烯酯重复单元上的羰基更倾向与ORC形成分子链间氢键,而乙烯醇重复单元上的羟基更倾向形成分子链内氢键,这促使PVA(88%)/ORC共混体系中形成更多的分子链间氢键,从而混溶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为ORC/PVA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溶性 氧化还原改性纤维素 分子动力学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解度对聚乙烯醇薄膜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孟祥莹 蒋红光 +7 位作者 王道亮 伍岳 苏璐璐 汪钰萍 刘亚琳 黄梦奇 柳明秀 高建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醇解度对聚乙烯醇(PVA)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合成制备不同醇解度(78%~93%)的PVA树脂并流延成膜,研究了醇解度对PVA薄膜各项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PVA薄膜的熔点和结晶度随醇解度的增加而增加。拉伸性能测试结果显... 醇解度对聚乙烯醇(PVA)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合成制备不同醇解度(78%~93%)的PVA树脂并流延成膜,研究了醇解度对PVA薄膜各项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PVA薄膜的熔点和结晶度随醇解度的增加而增加。拉伸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醇解度越高,PVA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溶解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醇解度的增加,PVA薄膜的水溶时间呈现先缩短后延长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醇解度 拉伸性能 溶解性能 熔点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增塑剂/聚氯乙烯复合膜的表面润湿行为
16
作者 吕桂芳 伍林 +5 位作者 石从云 李昊 陆自鹏 杜晨飞 周波 王小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3,共8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 以聚氯乙烯(PVC)为成膜基体材料,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硝基苯辛基醚(o-NPOE)及癸二酸二辛酯(DOS)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增塑剂与PVC质量比范围为1.0~3.0,与前人制备离子选择电极膜中增塑剂/PVC质量比范围相近。通过接触角随时间变化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和分子结构对膜表面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表面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与体系中烷基链的偏转有关。质量比为1.5~3.0的DOP/PVC复合膜和质量比为1.0~3.0的DBP/PVC复合膜有陡降发生,且增塑剂含量越多,陡降发生得越早;不同质量比的o-NPOE/PVC和DOS/PVC复合膜中增塑剂分子很快发生了偏转,初始接触角与平衡接触角相差不大,60 s内减小2°左右。平衡接触角与增塑剂分子中非极性的脂肪碳原子数和极性基团个数的比值(A_(p)/P_(o))有关。增塑剂与PVC质量比为1.5~3.0时,DOP/PVC,o-NPOE/PVC和DOS/PVC体系A_(p)/P_(o)相等,平衡接触角基本接近,为88.0°;DBP/PVC体系A_(p)/P_(o)比前面三者小,平衡接触角小,仅有7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塑剂 聚氯乙烯复合膜 表面接触角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L增强PL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7
作者 班景海 许恩杨 包建娜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35,共10页
为开发出兼具高强度和亲水性的聚乳酸(PLA)基复合材料,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羟基磷灰石(HA)进行表面改性,随后,与PLA溶液混合后得到PLA/HA,再和不同含量的聚乙烯醇(PVAL)熔融共混制备出(PLA/HA)/PVAL复合材料。对不同组分复... 为开发出兼具高强度和亲水性的聚乳酸(PLA)基复合材料,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纳米羟基磷灰石(HA)进行表面改性,随后,与PLA溶液混合后得到PLA/HA,再和不同含量的聚乙烯醇(PVAL)熔融共混制备出(PLA/HA)/PVAL复合材料。对不同组分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成核性能、亲水性能、力学性能、吸水率及吸水后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VAL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速率均显著提高,PVAL质量分数为0%和15%的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分别为4.3%和15.1%。同时,PLA/HA复合材料在110℃结晶时间为4.7 min,而添加PVAL的复合材料的结晶时间均缩短到3.0 min以内。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因PVAL的加入而得到增强,PVAL质量分数为15%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分别达到了82.0 MPa和2312.6 MPa,与不加PVAL的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33.3%和46.7%。此外,接触角分析和吸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添加PVAL改善了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其接触角随着PVAL含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从100/0的71.7°降至80/20的58.6°。与此同时,(PLA/HA)/PVAL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也因PVAL的加入而增大,且强度的损失也与吸水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烯醇 结晶度 拉伸强度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材料的改性研究
18
作者 牛众 吴遵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2,共7页
使用苯基膦酸将镁铝水滑石(LDHs)与正辛酰胺结合制备表面改性的镁铝水滑石(m-LDHs),研究了其对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LDHs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LDHs... 使用苯基膦酸将镁铝水滑石(LDHs)与正辛酰胺结合制备表面改性的镁铝水滑石(m-LDHs),研究了其对羽毛球场地用PVC地胶面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磨性能、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前后LDHs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LDHs通过限制PVC分子链运动从而提高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而由于内润滑作用m-LDHs的加入可大幅降低T_(g);表面改性后的LDHs存在协效阻燃作用,能够有效抑制PVC的燃烧和分解从而表现出更优异的静态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当m-LDHs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下同)时,体系的力学性能基本达到了刚韧平衡且摩擦因数相比纯PVC降低了37.3%;这一结果满足DB 13/T 2662—2018 PVC运动地胶安全规范规定指标的同时也为其作为羽毛球场地地胶面层材料的性能保留了弹力、强度、韧性及减震效果,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时的肌肉疲劳和微损伤,使其能更好地应用于该领域;但是,过多的m-LDHs在PVC基体中仍出现团聚现象,从而导致其改性效果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镁铝水滑石 地胶面层材料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先铭 张宁 +2 位作者 李改花 刘爽 刘征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镁铝镧碳酸根型水滑石(LDHs)表面进行湿法改性,讨论了不同改性条件对聚氯乙烯(PVC)静态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征。采用刚果红试纸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法、热重分析法等测定了SDS改性前后PVC/LDHs样品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恒定pH=7,SDS为LDHs质量的10%,水浴80℃下搅拌3 h,改性效果最佳;SDS并未破坏LDHs的晶体结构,仅吸附在表面,增强了与PVC的相容性;改性后的PVC/LDHs样品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达65、28.5 min,改善了后期着色,更易塑化成型;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对应温度为346℃,较未添加前增加55℃,能较好地抑制PVC的热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类水滑石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塑料建材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珣若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53,共9页
综述了国外聚氯乙烯的历史、产销数据,国内聚氯乙烯塑料现状,国内建筑能耗现状及要求,塑料建材对双碳的贡献以及塑料建材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建材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