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枝共聚物PET-PP与PET/PP共混体系结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佑习 张良瑜 +1 位作者 潘鉴元 杨始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517-521,共5页
合成了一种能增进PP和PET相容的接枝共聚物PET-PP。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PET-PP与PET/PP共混的多相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P-PET接枝共聚物能降低PET的冷结晶峰温(T_(cc))和熔体结晶峰温(T_(mc)),但不影响PET的熔... 合成了一种能增进PP和PET相容的接枝共聚物PET-PP。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PET-PP与PET/PP共混的多相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P-PET接枝共聚物能降低PET的冷结晶峰温(T_(cc))和熔体结晶峰温(T_(mc)),但不影响PET的熔融温度(T_m)。在它们的三元共混体系中PP对PET有结晶促进作用,但并不生成共晶。电子显微镜(SEM)照相证明了PP-PET确实增强了PP和PET间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聚丙烯 接枝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PP-g-(NVP-co-PEGMA)抗污染改性剂的制备及改性聚丙烯亲水微孔膜的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陶国良 魏良云 +1 位作者 夏艳平 魏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4-140,共7页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共聚单体,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NVP-co-PEGMA);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得的改性剂进行表征,研究了PEGMA单体用量对熔融接枝聚合PVP接枝率的影响。... 以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共聚单体,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NVP-co-PEGMA);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制得的改性剂进行表征,研究了PEGMA单体用量对熔融接枝聚合PVP接枝率的影响。利用熔融共混和拉伸成孔工艺制备了聚丙烯亲水微孔膜。利用接触角、热失重分析、扫描电镜和水通量测试对改性剂及膜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亲水性支链成功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少量PEGMA的加入提高了NVP的接枝率,相比NVP作为唯一单体的情况提高了5.66%;改性PP微孔膜的热稳定性能提高,亲水性也得到很大改善,起始接触角从96.0°下降到57.5°。膜的平均孔径在0.15μm左右,孔径分布相对均匀,孔隙率为32.7%。改性后的PP膜水通量随时间的延长下降缓慢,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基吡咯烷酮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亲水微孔膜 水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高接枝率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崭 王蔚茹 +1 位作者 高彦芳 谢续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0-985,共6页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和AA小单体的共聚活性较高;梳状接枝共聚物PAA-g-mPEG的接枝率较高,即使侧链为链段较长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mPEG(mPEG5 000),共聚物中mPEG5 000的质量分数仍可高达55.7%。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梳状接枝共聚物在10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单甲醚 梳状接枝共聚物 接枝率 共聚合 丙烯酸单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静 相恒学 +1 位作者 巩学勇 张银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聚乙二醇的接枝产物(HPAN-g-PEG)相变性能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考察了PEG、HPAN-g-PEG的晶体结构,通过测定步冷曲线观察了接枝产物的保温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枝材料表现出固-固相转变特性,潜热储存能力达105J/g,并呈现出良好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丝 聚乙二醇 接枝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PP体系的反应挤出接枝马来酸酐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益龙 王晖 +1 位作者 毕薇 孙永海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3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研究辛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POE/PP)比例、第二反应单体的选择、马来酸酐(MAH)单体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变化以及反应温度、螺杆转速、真空度对接枝产品性能的影响情况,找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即POE/PP... 通过研究辛烯-乙烯共聚物/聚丙烯(POE/PP)比例、第二反应单体的选择、马来酸酐(MAH)单体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变化以及反应温度、螺杆转速、真空度对接枝产品性能的影响情况,找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即POE/PP为60∶40,MAH为1.5%,DCP为0.04%,提纯苯乙烯为1.5%,螺杆转速为45 r/min,真空度为-0.10 MPa,螺筒各段温度为160,190(反应段),190(除杂段),150(机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辛烯-乙烯共聚物 马来酸酐 反应挤出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淀粉原位熔融接枝聚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戴文琪 涂克华 王利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6,共4页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PEG)存在下,淀粉与丙交酯的原位熔融接枝反应。较系统地考察了PEG的加入量及分子量的变化对淀粉-聚乳酸原位熔融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PEG存在时,丙交酯可以有效地接枝到淀粉链上,得到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PEG)存在下,淀粉与丙交酯的原位熔融接枝反应。较系统地考察了PEG的加入量及分子量的变化对淀粉-聚乳酸原位熔融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PEG存在时,丙交酯可以有效地接枝到淀粉链上,得到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PEG对淀粉的增塑效果是影响淀粉与丙交酯熔融接枝反应至关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聚乙二醇 聚乳酸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P/POE-g-GMA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东伟 曹长林 +3 位作者 黄宝铨 曾晓强 夏新曙 肖荔人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POE-g-GMA后,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径减小,两相界面模糊;体系中出现了具有更长松弛时间的新的大分子链,使体系黏度随之增大,最终形成了"类凝胶网络"结构;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具有组分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丙烯 聚乙烯辛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流变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乳酸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明媚 潘君 +3 位作者 吴杨兰 刘颖 李永刚 王远亮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36-741,共6页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以马来酸酐本体改性聚乳酸(MPLA)和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本体改性聚乳酸(PPLA).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技术对改性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FITC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 通过直接酰胺化反应,以马来酸酐本体改性聚乳酸(MPLA)和氨基封端聚乙二醇(H2N-PEG-NH2)为原料,合成了聚乙二醇本体改性聚乳酸(PPLA).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技术对改性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FITC标记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为模型蛋白质,测试了聚合物对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利用吸水率表征了聚合物的亲水性;利用聚合物在12周降解过程中pH值、失重率的变化评价了它们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H2N-PEG-NH2已成功接枝到MPLA上;与聚乳酸(PLA)、MPLA相比,PPLA明显降低了对FITC-BSA的吸附;其亲水性和降解性增加.预计该材料将是一种更适合组织工程和药物缓释应用的聚乳酸类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乳酸 接枝 亲水性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E-g-MAH对聚丙烯/竹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松 朱小龙 +3 位作者 王刚毅 梁斌 夏世福 蒋辰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34,共5页
将聚丙烯(PP)﹑竹纤维(BF)与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P/POE-g-MAH/BF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观察和表征了其形貌、结构和结晶参数,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表... 将聚丙烯(PP)﹑竹纤维(BF)与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PP/POE-g-MAH/BF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观察和表征了其形貌、结构和结晶参数,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加入POE-g-MAH,降低了BF质量分数为30%的PP/BF复合材料中PP晶相的完整程度,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改善了PP基体中BF的分散均匀性。添加质量分数2.5%的POE-g-MAH,能进一步提高PP/BF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PP/POE-g-MAH/BF(62.5/7.5/30)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高于纯PP。冲击强度的提高主要源于POE-g-MAH所产生的能量耗散、改善应力的有效传递、增强BF和PP的界面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竹纤维 马来酸酐接枝乙烯 辛烯共聚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丙烯接枝聚乙二醇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童身毅 万敏 张良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1年第3期6-8,共3页
以用等规聚丙烯改性氯化制得的氯化聚丙烯(MCPP)与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金属钠作用下,合成了以MCPP为主链、PEG为支链的梳形结构的两亲性高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表征了高聚物的结构,并测试了MCPP... 以用等规聚丙烯改性氯化制得的氯化聚丙烯(MCPP)与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在金属钠作用下,合成了以MCPP为主链、PEG为支链的梳形结构的两亲性高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表征了高聚物的结构,并测试了MCPP接枝前后的吸水性和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结果表明,两亲性高聚物的吸水性能随着PEG含量的增加而增强,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随着PEG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高聚物 氯化聚丙烯 聚乙二醇 接枝聚合物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增强PVDF/PP/PETG共混物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剑斌 马长城 +2 位作者 陈丽红 刘建勋 杨文斌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4-38,共5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二醇酯(PVDF/PP/PETG)共混物,利用玄武岩纤维对其进行增强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转矩流变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对共混物的形态、黏度、耐热性和力...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二醇酯(PVDF/PP/PETG)共混物,利用玄武岩纤维对其进行增强改性,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转矩流变仪、维卡软化点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对共混物的形态、黏度、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30℃时,共混物中PVDF、PP和PETG属两两不相容体系,PVDF和PP呈现连续相结构,而PETG则以球状形态分散在体系中;经玄武岩纤维增强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随着玄武岩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当其含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增加到44.0MPa和67.9MPa;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从126.7℃提高到14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丙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二醇酯 玄武岩纤维 共混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刷型聚合物在聚砜膜上的光化接枝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博 孙璐 +1 位作者 孙树东 乐以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对在聚砜薄膜上接枝的聚乙二醇的形貌做了大量研究,探讨了在透明平整的无孔聚砜薄膜上接枝刷型聚乙二醇的条件。首先制作出了透明且光滑平整的无孔聚砜薄膜,然后以对叠氮苯甲酸为光敏剂,在λ=365 nm紫外光的辐照下,用二步法将聚乙二醇... 对在聚砜薄膜上接枝的聚乙二醇的形貌做了大量研究,探讨了在透明平整的无孔聚砜薄膜上接枝刷型聚乙二醇的条件。首先制作出了透明且光滑平整的无孔聚砜薄膜,然后以对叠氮苯甲酸为光敏剂,在λ=365 nm紫外光的辐照下,用二步法将聚乙二醇接枝在聚砜膜表面,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原子力学显微镜及椭圆偏振仪等测试手段,对接枝前后聚砜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证明接枝的聚乙二醇层呈刷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薄膜 聚乙二醇刷 接枝 椭圆偏振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单体接枝PP-g-(NVP-co-PEGMA)改性剂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艳平 陈慧蓉 +2 位作者 陶圣熹 曹峥 陶国良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以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NVP-co-PEGMA)。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蛋白质吸附实验、水接... 以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共聚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NVP-co-PEGMA)。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蛋白质吸附实验、水接触角测试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出现了PEGMA和吡咯烷酮单体单元上羰基(C=O)的振动吸收峰;少量PEGMA的加入提高了NVP的接枝率,比单一的NVP单体提高了5.66%;制得的亲水改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PEGMA的接枝率分别为21.36%、3.82%;PP-g-(NVP-coPEGMA)具有很好的亲水性,接触角由原来的105°下降至53°;接枝改性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蛋白质的吸附,制得的膜具有良好的抗污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吡咯烷酮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接枝率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冰片烯大分子单体开环易位聚合制备PEG取代的接枝共聚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薇 张秋平 +1 位作者 杜创 汤钧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7-570,共4页
先用酯化的方法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PEG)的降冰片烯大分子单体,再用开环易位聚合方法使大分子单体聚合,得到了PEG取代的聚降冰片烯接枝共聚物.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合成的接枝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聚... 先用酯化的方法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PEG)的降冰片烯大分子单体,再用开环易位聚合方法使大分子单体聚合,得到了PEG取代的聚降冰片烯接枝共聚物.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合成的接枝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万~4.4万;分子量分布为1.11~1.22,并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随[M]/[I]的增加而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接枝共聚物 开环易位聚合 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和聚乙二醇接枝作基因载体用壳聚糖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海娥 闫翠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研究将叶酸和聚乙二醇接枝到四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氨基侧链上,以改善壳聚糖的靶向性和水溶性作基因载体。用FTIE、1HNMR、UV-Vis、DSC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叶酸和聚乙二醇被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所制得的载体有望作为... 本研究将叶酸和聚乙二醇接枝到四种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氨基侧链上,以改善壳聚糖的靶向性和水溶性作基因载体。用FTIE、1HNMR、UV-Vis、DSC和T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叶酸和聚乙二醇被成功地接枝到壳聚糖上,所制得的载体有望作为潜在的肿瘤细胞靶向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叶酸 聚乙二醇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艳平 纪波印 +2 位作者 陈慧蓉 陶圣熹 陶国良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接枝单体,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聚合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考察了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剂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 以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PEGMA)为接枝单体,聚丙烯(PP)为接枝主链,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聚合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两亲性改性剂PP-g-PEGMA,考察了单体用量和引发剂用量对改性剂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接触角测试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在1 730cm-1处出现吸收峰,说明PEGMA成功地接枝到PP大分子链上;当单体用量在15份,引发剂质量分数在0.3%时,接枝效果最佳;接枝聚合物PP-g-PEGMA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当PP-g-PEGMA的接枝率为3.21%时,接触角可降低至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接枝率 接触角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气敏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牛莉 罗延龄 张新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0,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对带有羧基的多壁碳纳米管(MWN-COOH)进行表面化学功能修饰,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对氯仿蒸气具有择优选择性化学气敏传感器,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薄膜样品对各种有机溶剂蒸气的电阻响应... 采用聚乙二醇对带有羧基的多壁碳纳米管(MWN-COOH)进行表面化学功能修饰,制备了一种新颖的对氯仿蒸气具有择优选择性化学气敏传感器,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薄膜样品对各种有机溶剂蒸气的电阻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氯仿蒸气具有高的响应强度,快的响应速度和良好的重复稳定性,这归功于聚乙二醇接枝碳纳米管(MWNT-g-PEG)形成的独特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乙二醇 接枝 气敏响应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PEG-g-CB化学敏电阻材料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延龄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2-468,共7页
 以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基体,PEG接枝改性的炉法炭黑(PEG g CB)为导电载流子,采用溶液分散工艺制得一种新颖的气敏传感器材料。研究了PEG分子量对接枝率及对各种溶剂蒸气的响应性、响应灵敏度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  以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PEG)为基体,PEG接枝改性的炉法炭黑(PEG g CB)为导电载流子,采用溶液分散工艺制得一种新颖的气敏传感器材料。研究了PEG分子量对接枝率及对各种溶剂蒸气的响应性、响应灵敏度的影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了两种炭黑粒子分散行为、表面特性差异及其对响应重复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PEG g CB复合材料化学敏电阻体对其良溶剂蒸气如THF、氯仿、丙酮具有很强的响应性,其电阻值可提高到初始电阻的104~106倍。将这种材料再放入干燥空气中时,电阻又恢复到初始值;而对其不良溶剂如正己烷、甲苯几乎不响应。随PEG分子量的提高,响应灵敏度下降;响应的重复稳定性受炭黑粒子分散行为的影响,从聚合物溶胀行为及逾渗导电理论解释了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接枝炭黑 气敏性能 电阻体 制备 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结晶行为
19
作者 熊圣东 王应席 +3 位作者 黄丽君 张凌飞 易昌凤 徐祖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4,共5页
采用大分子单体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以聚乙二醇为支链、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主链的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PHFMA-g-PSPEG)。用1HNMR和凝胶色谱(GPC)对制备的大分子单体和两亲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 采用大分子单体技术合成了一系列以聚乙二醇为支链、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为主链的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PHFMA-g-PSPEG)。用1HNMR和凝胶色谱(GPC)对制备的大分子单体和两亲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POM)测试技术对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DSC和XRD结果表明,随着共聚物中含氟链段质量分数的增加,其结晶温度(Tc)和结晶度(Xc)均降低,而结晶熔融温度(Tm)先减小后增加。POM发现,随着共聚物中含氟链段质量分数的增加,其结晶速度减慢,共聚物形成清晰球晶的能力减弱,当共聚物中含氟链段质量分数为57%时,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已不能形成清晰的球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合物 聚乙二醇 两亲接枝共聚物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链段在PP/PEG/PPw-g-PEG共混物表面上富集的研究
20
作者 陈汉佳 祝亚非 +1 位作者 张艺 许家瑞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4,共7页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在聚丙烯表面的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对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增容剂的加入,使PEG的相畴变小,提高了PEG的表面富集效果,同时增加了PEG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在聚丙烯表面的富集行为,结果表明:对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增容剂的加入,使PEG的相畴变小,提高了PEG的表面富集效果,同时增加了PEG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性材料表面PEG的抗溶剂腐蚀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聚丙烯 表面改性 增容剂 表面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