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VA/EVOH/PEI三元共混体系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中立 赵华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酸性废水排放会导致土壤和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处理酸性废水变得尤为重要。扩散渗析(DD)是处理酸性废水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阴离子交换膜(AEMs)的制备。本研究通过将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乙烯亚胺(PEI)混合,成功... 酸性废水排放会导致土壤和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处理酸性废水变得尤为重要。扩散渗析(DD)是处理酸性废水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阴离子交换膜(AEMs)的制备。本研究通过将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聚乙烯亚胺(PEI)混合,成功制备了一系列AE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水率、溶胀率、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膜的酸渗析系数(U_(H^(+)))范围从11.8到44.5×10^(-3)m/h。分离因子(S)值范围从23到57,均优于商业DF-120B(U_(H^(+))为4×10^(-3)m/h,S为24.3)和DF-120(U_(H^(+))为9×10^(-3)m/h,S为18)。本研究中所制备的膜在酸回收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回收 阴离子交换膜 聚乙烯醇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聚乙烯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乙烯醇/侧链磺化聚芳醚酮交联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海龙 韩康辉 +5 位作者 孙娇娇 郑锐 李奥 栾立伟 管丹丹 陶璐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通过溶液共混热处理方法,制备了磺化聚乙烯醇(SPVA)含量不同的SPVA/侧链磺化聚芳醚酮交联复合膜(Cr-SSPxx)。交联网络结构有效增强了交联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扫描电镜显示,交联复合膜呈现了更好的相容... 通过溶液共混热处理方法,制备了磺化聚乙烯醇(SPVA)含量不同的SPVA/侧链磺化聚芳醚酮交联复合膜(Cr-SSPxx)。交联网络结构有效增强了交联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扫描电镜显示,交联复合膜呈现了更好的相容性和均一性。随交联度增加,交联复合膜的溶胀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25℃和80℃时,Cr-SSP30膜的溶胀率分别仅有3.7%和7.6%。由于SPVA对醇有阻碍作用,以及交联网络结构增加了膜的致密性,故该系列Cr-SSPxx膜展现出非常优秀的阻醇性能,交联复合膜的甲醇渗透率明显低于纯S-SPAEK膜和磺化聚乙烯醇/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复合膜,Cr-SSP30膜的甲醇渗透率仅为9.4×10^(-8) cm^(2)/s。虽然与磺化聚乙烯醇/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复合膜相比,交联复合膜的质子传导率有所降低,但由于独特的侧链磺化结构能够促进质子传导,质子传导率最低的Cr-SSP30膜的传导率在25℃和80℃时也都分别达到了0.034 S/cm和0.065 S/cm,同时表现出了更高的质子选择性,能够满足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使用要求,有望在DMFC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型磺化聚芳醚酮 磺化聚乙烯醇 交联复合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复合膜的渗透汽化性能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白露 张力平 +3 位作者 曲萍 高源 秦竹 孙素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4-989,共6页
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PVA/NCC)复合膜应用于乙醇-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汽化脱水过程,探讨了纳米纤维素对膜的溶胀性能、机械性能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了纳米纤维素的形貌特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将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素(PVA/NCC)复合膜应用于乙醇-水混合溶液的渗透汽化脱水过程,探讨了纳米纤维素对膜的溶胀性能、机械性能和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了纳米纤维素的形貌特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膜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棒状的纳米纤维素与PVA基体间形成了强烈的氢键作用且均匀分散在PVA基质中;纳米纤维素的加入提高了膜的熔融温度,增加了膜的热稳定性,有效地抑制了膜的溶胀,并提高了膜的机械性能;在PVA中添加纳米纤维素可以提高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用纳米纤维素含量为2%的复合膜在80℃时分离体积分数为90%的乙醇水溶液,膜的分离因子达到347,比未加入纳米纤维素时提高24%;而渗透通量为288 g/(m2.h),比未加入纳米纤维素时下降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渗透汽化 纳米纤维素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SA/CS双极膜制备及在电解制备羟基新戊酸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许彩霞 陈日耀 +2 位作者 郑曦 吴春山 陈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将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分别与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壳聚糖(CS)共混,以增强其柔韧性及双极膜界面层的相容性。分别以FeCl3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对PVA/SA和PVA/CS进行改性,制备了PVA-SA/CS双极膜,其溶胀度为25%,80%。用... 将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分别与天然高分子海藻酸钠(SA)、壳聚糖(CS)共混,以增强其柔韧性及双极膜界面层的相容性。分别以FeCl3和戊二醛为交联剂,对PVA/SA和PVA/CS进行改性,制备了PVA-SA/CS双极膜,其溶胀度为25%,80%。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成分与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VA-SA/CS双极膜致密,表面均匀,未见孔隙。阴离子交换层(GA-PVA/CS)中含有-N=C官能团,阳离子交换层(Fe-PVA/SA)中含有-COO^-官能团。以PVA-SA/CS双极膜为电解槽的隔膜,间接电氧化羟基新戊醛为羟基新戊酸,槽电压稳定,在电流密度28×10^-3 A/cm^2下,最大电流效率为68.9%,平均电流效率为5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羟基新戊酸 电氧化 海藻酸钠 壳聚糖 聚乙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蒙脱土纳米复合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被引量:15
5
作者 董永全 张林 +2 位作者 侯同刚 陈欢林 高从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22-2426,共5页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蒙脱土(PAM/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酰胺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用超声波分散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蒙脱土共混铸膜液制得共混膜,用...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蒙脱土(PAM/MM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透射电镜研究了蒙脱土在聚丙烯酰胺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结果表明,蒙脱土以片层结构分布在聚合物基体中.用超声波分散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蒙脱土共混铸膜液制得共混膜,用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研究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形貌.考察了共混膜在异丙醇-水混合溶液中的溶胀吸附性能及共混比和蒙脱土含量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聚乙烯醇膜中添加适量的蒙脱土纳米粒子可以大大改善膜的分离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聚丙烯酰胺/蒙脱土 聚乙烯醇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膜技术在电氧化制备3-甲基-2-吡啶甲酰胺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嫣红 马秀玲 +2 位作者 陈日耀 郑曦 陈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分别以戊二醛和Fe3+改性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并分别与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共混,制备了Fe-SA-CS-GA/PVA聚合物双极膜.测定膜的红外光谱,I-V工作曲线,Na+与Cl-透过双极膜的迁移数,离子交换容量及阴阳两极室中OH-及H+的变化,并以扫描电镜观察... 分别以戊二醛和Fe3+改性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并分别与柔性链聚乙烯醇(PVA)共混,制备了Fe-SA-CS-GA/PVA聚合物双极膜.测定膜的红外光谱,I-V工作曲线,Na+与Cl-透过双极膜的迁移数,离子交换容量及阴阳两极室中OH-及H+的变化,并以扫描电镜观察膜表面和界面层形态.IR与接触角分析结果表明,CS经GA/PVA改性后其亲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将SA-CS/PVA双极膜及Nafion膜应用于电氧化制备3-甲基-2-吡啶甲酰胺.实验结果表明,以SA-CS/PVA双极膜为隔膜合成3-甲基-2-吡啶甲酰胺的产率达到49.8%,高于以Nafion膜为隔膜的产率.与传统的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反应条件温和且能有效利用能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膜 海藻酸钠 壳聚糖 聚乙烯醇 3-甲基-2-吡啶甲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碱性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1
7
作者 傅婧 林瑞 +3 位作者 吕洪 王晓蕾 马建新 乔锦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53-2658,共6页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尽考察了膜的组成、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甲醇吸收率.结果表明,PVA与PVP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m(PVA)∶m(PVP)=1∶0.5时... 通过在不同浓度KOH溶液中进行掺杂,制备出了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PVA/PVP)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详尽考察了膜的组成、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离子电导率和甲醇吸收率.结果表明,PVA与PVP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当m(PVA)∶m(PVP)=1∶0.5时,膜断面致密、均匀,未发生大尺度相分离.PVP的混入可以极大提高复合膜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当m(PVA)∶m(PVP)=1∶1时,复合膜的电导率可达2.01×10-3 S.cm-1.PVA/PVP/KOH膜的甲醇吸收率随温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100℃时其甲醇吸收率仅为同条件下Nafion 115膜的1/4.这表明该复合膜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固体电解质膜且可提高膜的使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固体电解质膜 聚乙烯醇 聚乙烯吡咯烷酮 离子电导率 甲醇吸收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膜的交联改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郝建文 戴晨伟 吴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3,共3页
由于聚乙烯醇(PVA)分子链中大量存在的亲水性羟基基团,导致PVA在水中的溶胀较大,限制了PVA膜的应用。因此,对PVA的交联改性处理是提高其抗溶胀性能的基本方法。笔者对PVA膜常用的冷冻、加热处理、辐照、和化学交联等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 由于聚乙烯醇(PVA)分子链中大量存在的亲水性羟基基团,导致PVA在水中的溶胀较大,限制了PVA膜的应用。因此,对PVA的交联改性处理是提高其抗溶胀性能的基本方法。笔者对PVA膜常用的冷冻、加热处理、辐照、和化学交联等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几种交联改性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此外还详细介绍了PVA改性膜在渗透汽化、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交联 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汽化复合膜分离甲醇-水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浩 孙元 +3 位作者 邓新华 边栋材 周晓峰 张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用不同摩尔比的丙烯酸(AA)和丙烯腈(AN)进行水溶液共聚,把所得共聚物溶液刮膜,并夹在聚乙烯醇(PVA)缩甲醛交联膜之间制备渗透汽化复合膜,采用该膜对60%-90%醇-水溶液进行渗透汽化分离实验,并与自制的聚乙烯醇缩甲醛交联膜... 用不同摩尔比的丙烯酸(AA)和丙烯腈(AN)进行水溶液共聚,把所得共聚物溶液刮膜,并夹在聚乙烯醇(PVA)缩甲醛交联膜之间制备渗透汽化复合膜,采用该膜对60%-90%醇-水溶液进行渗透汽化分离实验,并与自制的聚乙烯醇缩甲醛交联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丙烯酸和丙烯腈单体摩尔比为1:1时,渗透汽化效果较好,在50℃分离90%的甲醇-水溶液时,渗透通量为2300g/(m^2·h),分离系数达到18;1:1共聚复合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指数约为41.4kg/(m^2·h),是聚乙烯醇缩甲醛交联膜的1.5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水溶液 渗透汽化膜 聚乙烯醇 丙烯酸-丙烯腈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与丁醇酯化反应和渗透蒸发耦合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庆林 张志炳 陈洪钫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4,共4页
以硫酸锆催化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为例对渗透蒸发和酯化反应耦合过程进行研究 ,考察了温度、反应物初始摩尔比、膜面积与反应液体积比和催化剂浓度对耦合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复合膜 渗透蒸发 酯化 乙酸 丁醇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新平 沈之荃 +1 位作者 张富尧 林荣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78-980,共3页
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王新平,沈之荃,张富尧,林荣轩(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化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渗透蒸发,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物膜,乙醇水溶液本文首次报道利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和壳聚糖制得具... 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膜优先透醇性能的研究王新平,沈之荃,张富尧,林荣轩(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化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渗透蒸发,聚乙烯醇/壳聚糖共混物膜,乙醇水溶液本文首次报道利用亲水性的聚乙烯醇和壳聚糖制得具有很高的乙醇优先透过选择性的透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蒸发 聚乙烯醇 壳聚糖 乙醇 共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半互穿网络多孔膜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郝晓丽 夏延致 +2 位作者 纪全 孔庆山 隋坤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9-1171,共3页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半互穿网络多孔膜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表征,并考察了多孔复合膜的吸水、保水和溶胀性能。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半互穿网络多孔膜具有开放、贯通的多孔结构,孔径范围在40~200μm之间。多孔...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海藻酸钙-聚乙烯醇半互穿网络多孔膜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形貌表征,并考察了多孔复合膜的吸水、保水和溶胀性能。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半互穿网络多孔膜具有开放、贯通的多孔结构,孔径范围在40~200μm之间。多孔膜的吸水率和保水率随PVA浓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且生理盐水测试组中的数值偏高于蒸馏水测试组。多孔复合膜的溶胀速率较快,10min内可达溶胀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聚乙烯醇 冷冻干燥 半互穿网络 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铽配合物荧光及在农用光波长转换塑料薄膜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曼丽 张肖会 +1 位作者 尹洪宗 徐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09-1013,共5页
选择荧光效应强的稀土元素铽,以磺基水杨酸作为第一配体,以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等为协配体,对乙醇溶液和水溶液两个体系中形成的配合物荧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铽、磺基水杨酸以及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为优良协配体的最佳用量... 选择荧光效应强的稀土元素铽,以磺基水杨酸作为第一配体,以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等为协配体,对乙醇溶液和水溶液两个体系中形成的配合物荧光进行了研究。试验确定了铽、磺基水杨酸以及聚乙烯醇、聚乙二醇2000为优良协配体的最佳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不同配合物的荧光均会产生增强效果,十二烷基磺酸钠效果最好;同时探索了酸度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对于获得的铽-磺基水杨酸-聚乙烯醇配合物,其荧光激发波长为342nm,而荧光发射波长为545nm,将该配合物以适当比例掺加到农用塑料薄膜中,制备出可以使太阳光的紫外部分转换为作物光合作用需要的绿光的稀土光转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聚乙烯醇 光波长转换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晶体和柠檬酸改性聚乙烯醇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本刚 曹绪芝 +1 位作者 顾洪宇 姜婷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8-182,共5页
以球形纳米纤维素晶体(NCC)作增强相、柠檬酸作交联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制备了PVA/NCC纳米复合薄膜和柠檬酸交联PVA/NCC纳米复合薄膜。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吸水实验和拉伸实验考察了NCC的添加和柠檬酸的交联对薄膜热性能、... 以球形纳米纤维素晶体(NCC)作增强相、柠檬酸作交联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制备了PVA/NCC纳米复合薄膜和柠檬酸交联PVA/NCC纳米复合薄膜。通过热重分析、差热分析、吸水实验和拉伸实验考察了NCC的添加和柠檬酸的交联对薄膜热性能、耐水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PVA薄膜相比,改性PVA薄膜的起始分解温度升高、熔融/结晶峰向高温方向移动、吸水率降低;只用NCC或柠檬酸对PVA改性时,所得PVA/NCC纳米复合薄膜、柠檬酸交联PVA薄膜的力学性能均对环境湿度敏感;同时用NCC(m(NCC)/m(PVA)=6/100)和柠檬酸(m(柠檬酸)/m(PVA)=3/100或m(柠檬酸)/m(PVA)=4.5/100)对PVA改性时,所得柠檬酸交联PVA/NCC纳米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不随环境湿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改性 纳米纤维素晶体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PVA复合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姜云鹏 王榕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7-180,共4页
用 Stober法制备纳米级分散的 Si O2 颗粒 ,使其均匀地分散在 PVA水溶液中 ,并通过相转化法制得纳米 Si O2 / PVA复合超滤膜。对所得膜进行了 DS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初... 用 Stober法制备纳米级分散的 Si O2 颗粒 ,使其均匀地分散在 PVA水溶液中 ,并通过相转化法制得纳米 Si O2 / PVA复合超滤膜。对所得膜进行了 DSC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和力学性能都有明显的提高。初步探讨了纳米 Si O2 对所得膜增强机理 ;通过超滤实验对所得膜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性能 研究 PVA 纳米SIO2 复合超滤膜 相转化法 增强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乙烯醇/硅系杂化膜的制备及渗透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秋根 陈瑜 +1 位作者 陈建华 刘庆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8-1243,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P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考察了杂化膜对8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加入APTEOS...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APTEOS)有机/无机杂化膜。用FTIR和XRD对杂化膜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在乙醇/水溶液中的溶胀行为。考察了杂化膜对8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加入APTEOS降低了PVA的结晶度,有效控制了膜的溶胀,呈现出优良的分离性能。随着APTEOS含量的增加,杂化膜的选择性急剧增加,在5.0%(质量)时达到最大值;同时膜的渗透通量迅速增加。解决了PVA膜trade-off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渗透蒸发 有机-无机杂化膜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的疏水改性对其电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秀琼 颜慧琼 +3 位作者 张雪琴 冯玉红 史载锋 林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助纺剂,对疏水改性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海藻酸辛酰胺(ACA)进行电纺性能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和流变仪对ACA的胶体界面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多晶X... 以聚乙烯醇(PVA)作为助纺剂,对疏水改性的海藻酸钠衍生物海藻酸辛酰胺(ACA)进行电纺性能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和流变仪对ACA的胶体界面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ACA/PVA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官能团和晶型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疏水改性使海藻酸钠(SA)分子灵活性增强,ACA分子可以蜷曲形成水动力学粒径大小为324 nm(PDI=0.38),zeta电位为-43.8 m V的胶束。疏水改性和添加PVA助纺剂可以有效地降低SA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使其有效链缠结增多,ACA/PVA电纺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更加规整均一。光谱分析结果表明,ACA和PVA两者间的氢键作用力是其增加链缠结点,实现静电纺丝的主要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辛酰胺 聚乙烯醇 链缠结 静电纺丝 电纺纳米纤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4+)引发PVA接枝聚乙烯铵的合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平蕊 宋庆群 +2 位作者 李良波 于立娟 刘圣环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采用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将PVA与丙烯酰胺(AAM)接枝共聚合,得到PVA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VA-g-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m(AAM)/m(PVA)、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将PVA-g-PAAM霍夫曼(Hoffman)降解,... 采用Ce^(4+)-聚乙烯醇(PVA)氧化还原体系作引发剂,将PVA与丙烯酰胺(AAM)接枝共聚合,得到PVA接枝聚丙烯酰胺共聚物(PVA-g-PAAM),研究了引发剂浓度、m(AAM)/m(PVA)、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合的影响。将PVA-g-PAAM霍夫曼(Hoffman)降解,得到PVA接枝聚乙烯铵(PVA-g-PVAM),探讨了该自由基接枝的反应机理。所制PVA-g-PVAM的铵盐是一种新型高电荷密度聚阳离子电解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与浓度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聚乙烯胺 接枝共聚合 聚阳离子电解质 渗透汽化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乙烯醇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荣凤玲 孟平蕊 +1 位作者 李良波 秦怀侠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综述了聚乙烯醇(PVA)为基材的渗透汽化膜材料的优异性能,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聚乙烯醇进行改性用作渗透汽化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有机溶剂脱水方面的应用,对渗透汽化膜材料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膜材料 聚乙烯醇 渗透汽化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复合膜分离乙酸乙酯-乙醇-水的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晓华 许振良 袁海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CS-PVA/PAN)复合膜,用于乙酸乙酯-乙醇-水三组分溶液的分离。考察了CS-PVA/PAN复合膜的溶胀性、CS含量与料液温度对CS-PVA/PAN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S,PVA,CS-PVA均质膜进... 制备了壳聚糖-聚乙烯醇/聚丙烯腈(CS-PVA/PAN)复合膜,用于乙酸乙酯-乙醇-水三组分溶液的分离。考察了CS-PVA/PAN复合膜的溶胀性、CS含量与料液温度对CS-PVA/PAN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CS,PVA,CS-PVA均质膜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料液温度313.15K、CS-PVA/PAN复合膜中w(CS)=50%时,CS-PVA/PAN复合膜能有效地脱除乙酸乙酯(质量分数84.6%)-乙醇(质量分数3.4%)-水(质量分数12.0%)三组分溶液中的水分,渗透通量为183g/(m2.h),分离因子为4 160;且随料液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增大,分离因子减小,渗透通量和料液温度能较好地符合Arrhenius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复合膜 壳聚糖 聚乙烯醇 聚丙烯腈 乙酸乙酯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