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O-b-PMMA_(2)的制备及对蓝光稳定性的提升
1
作者 程进 刘长春 单玉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合成末端为2,6-(特丁基二甲基硅氧-乙氧基)-碘苯的聚芴(记作PFO-1),进一步通过其衍生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聚芴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AB_(2)型嵌段共聚物(PFO-b-PMMA_(2)),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 合成末端为2,6-(特丁基二甲基硅氧-乙氧基)-碘苯的聚芴(记作PFO-1),进一步通过其衍生物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聚芴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AB_(2)型嵌段共聚物(PFO-b-PMMA_(2)),并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FO-1嵌段聚合度约48,PMMA聚合度约430;玻璃化转变温度由PFO-1的59℃升至PFO-b-PMMA_(2)的64℃;共聚物的溶液态与膜态主吸收峰基本保持不变,PFO-b-PMMA_(2)的蓝光稳定性较PFO-1明显提高;电子迁移率由PFO-1的4.5×10^(-7)cm^(2)/(V·s)略升至PFO-b-PMMA_(2)的6.3×10^(-7)cm^(2)/(V·s);接入PMMA可削弱聚芴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保留其优异的电子传输与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_(2)型嵌段共聚物 聚芴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catalyst on formation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brushes by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2
作者 刘辉 周晚珠 +3 位作者 叶红齐 韩凯 侯世川 张欣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8期3049-3056,共8页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brush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silicon wafers via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ED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brush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silicon wafers via surface 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ATRP). Energy disperse spectroscopy (ED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confirmed that PMMA brush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on the silicon wafers, and the surface became more hydrophobic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angle of 69~. It is found that CuCI/1, 1, 4, 7, 10, 10-hexamethyl triethylenetetramine (HMTETA) system is more suitable than CuBr/N, N, N′, N″, N′″-pentamethyl diethylenetriamine (PMDETA) system to control the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MMA in solution. Nevertheless, better control on the thickness of PMMA brushes was achieved in CuBr/PMDETA than in CuC1/HMTETA due to higher activity and better reversibility of the form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ilicon wafer CATALY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TiO_2有机无机杂化玻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隽 罗胜成 +1 位作者 桂琳琳 唐有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9-292,共4页
Poly(methyl methacrylate)-titania hybrid glasse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gel processes using acrylic acid or allyl acetylacetone as coupling agent. Titanium butoxide modified with acrylic acid (or titanium isopropoxi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titania hybrid glasses were synthesized by sol-gel processes using acrylic acid or allyl acetylacetone as coupling agent. Titanium butoxide modified with acrylic acid (or titanium isopropoxide modified with allyl acetylacetone) was hydrolyzed to produce a titania network, and the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chains formed in situ through a radical polymerization were chendcally bonded to the fortheng titania network to synthesize a hybrid glass. Transparent hybrid glass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titania were achie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itania content, the color of the products changed from yellow to red. The synthesis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stepwise by using FTIR spectroscopies,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crylic or acetylacetonate groups bound to titanium remain in the final hybrid glasses.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hybrid materials we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relative to pure PMMA. The hybrid glasses using allyl acetylacetone as coupling agent exhibited ther mochromatic effect which both pure PMMA and titan ia do not manif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二氧化钛 热致变色 溶胶凝胶法 杂化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U/PMMA半IPN_s与BaTiO_3纳米复合体系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唐冬雁 蔡伟民 +1 位作者 周德瑞 赵连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0-262,共3页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0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以丙烯酸改性聚氨酯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同步互穿工艺,制备了室温固化互穿聚合物网络,进而与BaTi03纳米粉复合,获得纳米复合体系.分别采用IR、TMA、TEM等技术检测了互穿聚合过程和网络的相容性.结果表明:通过确定的同步互穿工艺可有效地控制两相间的分离程度;IPN中大量的互穿缠结结构使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区有效衔接,且体系中化学交联结构的引入,可大大改善组分间的相容性,使聚合物两相间及复合体系的相畴尺寸控制在纳米级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PU/pmma IPNS BaTiO3 纳米复合体系 相容性 聚氨酯 钛酸钡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互穿聚合物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MMA嵌段共聚物/PMMA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9
5
作者 尹芬芳 史林启 +3 位作者 安英丽 张望清 何炳林 郭世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S-b-PMMA)和其对应的均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在选择性溶剂四氢呋喃 /环己烷 ( THF/CYH)中的自组装行为 .选择性溶剂对 PS嵌段是良溶剂 ,对 PMMA嵌段和均... 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S-b-PMMA)和其对应的均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在选择性溶剂四氢呋喃 /环己烷 ( THF/CYH)中的自组装行为 .选择性溶剂对 PS嵌段是良溶剂 ,对 PMMA嵌段和均聚物 PMMA是非良溶剂 ,实验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分子量及组成条件下 ,PS-PMMA/PMMA在选择性溶剂中形成了单分散的纳米胶束 ,均聚物 PMMA与 PMMA嵌段一同形成了胶束的核 ,通过控制均聚物 PMMA的量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胶束的尺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pmma嵌段共聚物 pmm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自组装 胶束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聚合法合成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7
6
作者 易玲敏 詹晓力 +2 位作者 陈丰秋 蒋波 陈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93-2397,共5页
以含缩醛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含氟硅氧烷单体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阴离子嵌段共聚,获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MA-b-... 以含缩醛官能团的有机锂为引发剂,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含氟硅氧烷单体1,3,5-三甲基-1,3,5-三(3′,3′,3′-三氟丙基)环三硅氧烷(F3)阴离子嵌段共聚,获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PMMA-b-PMTFPS)嵌段共聚物,并用GPC,1H NMR,FTIR和DSC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THF中利用PMMA-OLi对F3进行阴离子开环聚合时,单体F3浓度的选择对提高嵌段共聚物产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3 3 3-三氟丙基)硅氧烷] 嵌段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g-Al_2O_3填充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立亚 付继芳 +1 位作者 施利毅 陈怡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nano-Al2O3为填料,制备了PMMA-g-Al2O3/EP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MMA改性Al2O3纳米粉体的加入改善了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冲击强度等综合性能,其冲击强度可达到18.34 kJ/m2,热导率提高率...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改性nano-Al2O3为填料,制备了PMMA-g-Al2O3/EP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MMA改性Al2O3纳米粉体的加入改善了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冲击强度等综合性能,其冲击强度可达到18.34 kJ/m2,热导率提高率为22.9%,体积电阻率最高为14.98×1013Ω.m,且PMMA改性纳米Al2O3填充环氧树脂的综合性能优于未改性纳米Al2O3和A151改性纳米Al2O3填充环氧树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纳米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粘弹函数关系表征PMMA/α-MSAN共混物的相分离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强 荒木修 升田利史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熔体的动态粘弹性.考察动态储能模量G′与动态损耗模量G″的关系,发现在终端区域两种聚合物的lgG′~lgG″关系曲线与温度无关,其外推直线斜率接近2;而其共混物... 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熔体的动态粘弹性.考察动态储能模量G′与动态损耗模量G″的关系,发现在终端区域两种聚合物的lgG′~lgG″关系曲线与温度无关,其外推直线斜率接近2;而其共混物的斜率明显小于2,并随组成变化呈现温度依赖性,由此得到的“临界温度”可用于表征这种具有LCST行为的共混物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MSAN 共混物熔体 动态粘弹函数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SS/PMMA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斌 王文平 +1 位作者 马祥梅 鲁道荣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文章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单功能基POSS-Cl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POSS/PMMA核壳型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DSC、TGA等检测手段对其热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文章以CuCl/2,2’-联吡啶为催化剂,单功能基POSS-Cl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POSS/PMMA核壳型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FTIR1、H-NM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用DSC、TGA等检测手段对其热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TRP法制备POSS/PMMA纳米复合材料是可行的,POSS的加入对PMMA的热性能有较大程度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倍半硅氧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接枝共聚物PMMA-g-PEO溶液性质及在反相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永春 程时远 +2 位作者 曹红燕 徐祖顺 陈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核磁共振 (1 H- NMR)、透射电镜 (TEM)和粘度测定法的结果表明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 (PMMA- g- PEO)在甲苯中可形成胶束 ,PMMA- g- PEO的浓度和体系的温度决定着胶束的大小及 CMC值。将 PMMA- g- PEO应用于丙烯... 核磁共振 (1 H- NMR)、透射电镜 (TEM)和粘度测定法的结果表明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 (PMMA- g- PEO)在甲苯中可形成胶束 ,PMMA- g- PEO的浓度和体系的温度决定着胶束的大小及 CMC值。将 PMMA- g- PEO应用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 ,结果表明 ,可形成稳定的乳液。 PMMA- g- PEO用量越大 ,丙烯酰胺的聚合速率越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接枝共聚物 pmma-g-PE0溶液 性质 反相乳液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接枝 聚氯乙烯 丙烯酰配胺 胶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相互作用的石墨化CNT/PMMA复合材料的热电传输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尤 赵龙 +2 位作者 刘鹏飞 杜金红 刘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3-1267,共5页
从理论上计算了碳纳米管(CN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相互作用及浸润性,并测试了CNT/PMMA复合材料的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发现石墨化CNT/PMMA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其渗流阈值在0.8%左右,当CNT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 从理论上计算了碳纳米管(CN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相互作用及浸润性,并测试了CNT/PMMA复合材料的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发现石墨化CNT/PMMA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和导电性能,其渗流阈值在0.8%左右,当CNT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提高193%.这种电学及热学性能的提高一方面与石墨化CNTs的规整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石墨化CNT-PMMA体系的弱相互作用、CNT间的有效接触以及高效的CNT网络输运性能有密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CNT与聚合物基体的表面性质、相互作用及浸润性,可以有效地构建优化的CNT输运网络,获得性能优异的功能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弱相互作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材料 热电传输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免喷涂ABS/PMMA合金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孟征 孙兆懿 +1 位作者 贺芳 钱晶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综述了高光免喷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BS和PMMA的种类和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增容剂在改善ABS和PMMA界面相容性、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和表面硬度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PC等塑... 综述了高光免喷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BS和PMMA的种类和配比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及增容剂在改善ABS和PMMA界面相容性、提高合金力学性能和表面硬度方面的作用。并介绍了PC等塑料和无机填料等在ABS/PMMA合金中的应用以及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合金 高光 免喷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德生 袁伟群 +2 位作者 王珏 严萍 杨士勇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51-53,共3页
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高于和低于其玻璃化温度(Tg)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研究了其介电常数的频谱、温谱和表面直流闪烙电压的变化,考察了其玻璃化转变和偏光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其介电常数和表面直流闪烙电压提高。这些性能的改善源... 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高于和低于其玻璃化温度(Tg)进行退火处理,分别研究了其介电常数的频谱、温谱和表面直流闪烙电压的变化,考察了其玻璃化转变和偏光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其介电常数和表面直流闪烙电压提高。这些性能的改善源自于退火处理后(尤其在Tg附近处理),在PMMA内部形成了立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退火处理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PS和SAN的热稳定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春雷 谭志勇 +2 位作者 葛彦侠 张芳芳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0-23,共4页
通过热重分析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和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SAN)在空气气氛中的非等温和恒温热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用 Flynn-Wall-Ozawa 方程求得其不同质量保留率时的热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热降解... 通过热重分析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和苯乙烯一丙烯腈共聚物(SAN)在空气气氛中的非等温和恒温热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用 Flynn-Wall-Ozawa 方程求得其不同质量保留率时的热降解反应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在非等温热降解实验中,SAN 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为307℃,热稳定性最好;PS 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64℃,热稳定最差;PMMA 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为282℃,热稳定性居中。通过恒温热分解实验发现,SAN 的适宜脱挥温度为275℃,PMMA 的适宜脱挥温度为230℃,PS 的适宜脱挥温度为210℃。求解的热分解表观活化能表明,SAN 和 PS 为减速型热分解反应,PMMA 为加速型热分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粘结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许乾慰 周平华 +1 位作者 王国建 苏剑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研究了采用丙烯酸混合单体改性硅油,预涂底胶和改善填料处理工艺等方法对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用丙烯酸类混合单体改性硅油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间的粘结强度;当改性硅油含量为... 研究了采用丙烯酸混合单体改性硅油,预涂底胶和改善填料处理工艺等方法对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间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用丙烯酸类混合单体改性硅油的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间的粘结强度;当改性硅油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且预涂正-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底胶时,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间的粘结强度可以达到0.86 MPa;当掺加9%疏水型SiO2并预涂正-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底胶时,则掺5%EDMA改性单组分RTV硅橡胶与PMMA间的粘结强度达到0.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分RTV硅橡胶 pmma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的PMMA/ZnO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枭 徐涛 +2 位作者 雷华 杨乐 邱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4,共5页
介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锌(PMMA/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PMMA/ZnO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包括光致发光性质、光催化性质、热学性质、可见光透过能力、紫外屏蔽能力、近红外屏蔽能力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 介绍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锌(PMMA/Zn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对PMMA/ZnO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包括光致发光性质、光催化性质、热学性质、可见光透过能力、紫外屏蔽能力、近红外屏蔽能力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氧化锌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PVC-g-PMMA共聚物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学健 张凯琳 +2 位作者 冯莺 赵季若 王玉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研究了聚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在四水合氯化亚铁/三苯基膦催化下,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PVC-g-PMMA共聚物的反应,考察了悬浮介质的组成对聚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悬浮介质的组成,实现了聚氯乙烯大分子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 研究了聚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在四水合氯化亚铁/三苯基膦催化下,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制备PVC-g-PMMA共聚物的反应,考察了悬浮介质的组成对聚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悬浮介质的组成,实现了聚氯乙烯大分子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可控悬浮聚合。采用IR、NMR、GPC技术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稀 甲基丙烯酸甲酯 原子转移自由基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α-MSAN共混体系长时弛豫区域的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强 高桥雅兴 升田利史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69-973,共5页
通过考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α-MSAN)共混体系动态粘弹函数的时温叠加,发现在终端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其相分离有关.相分离使得终端区域的动态储能模量G′(或动态损耗模量G″)与频... 通过考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α-MSAN)共混体系动态粘弹函数的时温叠加,发现在终端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其相分离有关.相分离使得终端区域的动态储能模量G′(或动态损耗模量G″)与频率的关系[lgG′(lgG″)~lgω]明显偏离经典粘弹模型.随组成的改变,时温叠加的失效呈现温度依赖性,其“失效温度”(Td)可很好地表征LCST类共混物的相分离,而且在用其表征相分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聚丙腈)共混物 叶温叠加 动态粘弹函数 相分离 长时弛豫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对高温连续本体法合成PMMA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春雷 谭志勇 +1 位作者 张子健 张会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对高温连续本体聚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链转移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链转移...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对高温连续本体聚合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热稳定性及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过程中,链转移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的热稳定性和热氧化稳定性,且二者随链转移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稳定机理不同。链转移剂对PMMA热稳定性的改善是通过减少具有不饱和末端分子链的相对比例实现的,提高的是PMMA的低温稳定性;而对PMMA热氧化稳定性的改善是通过转移剂末端基团的稳定作用实现的,提高的是PMMA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链转移剂 热稳定性 热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MA/Al_2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彩宁 王煦漫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30,共4页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氧化铝(Al2O3)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将其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Al2O3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UV、DSC和TG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紫外测试结果表明... 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氧化铝(Al2O3)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将其分散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MMA/Al2O3纳米复合材料。利用FT-IR、UV、DSC和TG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紫外测试结果表明,加入纳米Al2O3可使复合材料具有抗紫外线性能,且其抗紫外线性能随着Al2O3纳米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TG及溶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Al2O3纳米粒子可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以及耐溶剂性能,且这些性能均随Al2O3纳米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此外,复合材料中PMMA的分子质量随着Al2O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