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竹红菌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敏抗菌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婷婷 刘梁 +1 位作者 曹秀明 王清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针对抗生素类药物在耐药性菌株处理中应用的局限性,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纺丝液中添加光敏剂竹红菌素,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光动力广谱抗菌功能的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静态接触角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针对抗生素类药物在耐药性菌株处理中应用的局限性,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纺丝液中添加光敏剂竹红菌素,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光动力广谱抗菌功能的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静态接触角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分析添加竹红菌素前后纳米纤维的形貌、润湿性能、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并研究了添加竹红菌素的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添加竹红菌素后纳米纤维直径变粗,静态接触角增加约20°,润湿性能下降,热稳定性略有降低;纤维膜在可见光下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氧化性能,在光照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9. 97%和54. 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红菌素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o-甲基丙烯酸)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光动力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敏感P(MAA-co-AM)水凝胶的制备及溶胀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珊 尹艳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215,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BIS),过硫酸铵为引发剂(APS),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水凝胶P(MAA-co-AM),研究了单体配比及干燥方式对水凝胶表面形貌以及对水、不同pH溶液及盐溶液的溶胀行为的影... 以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BIS),过硫酸铵为引发剂(APS),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水凝胶P(MAA-co-AM),研究了单体配比及干燥方式对水凝胶表面形貌以及对水、不同pH溶液及盐溶液的溶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MAA-co-AM)16凝胶(MAA/AM摩尔比为16∶100)冻干处理后具有均匀的大孔;与PAM和PMAA凝胶相比,P(MAA-co-AM)16凝胶的吸水溶胀速率快(1h溶胀平衡)、平衡溶胀比大(ESR=250)、pH体积响应变化大(pH为4.01、6.86、9.18时的ESR分别为20、60、141),吸盐率比PMAA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聚(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 溶胀行为 PH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FeCl_3制备单分散P(St-co-AA)/Fe_2O_3亚微核壳粒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中梅 赵素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3-66,共4页
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壳层均匀、包裹致密的单分散P(St-co-AA)/Fe2O3亚微核壳粒子。用XRD、TEM和FESEM表征了该类粒子的物相、形貌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核壳粒子,其壳层为Fe2O3晶粒,且均匀地包裹在乳胶粒子表面形成草莓状结构... 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壳层均匀、包裹致密的单分散P(St-co-AA)/Fe2O3亚微核壳粒子。用XRD、TEM和FESEM表征了该类粒子的物相、形貌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核壳粒子,其壳层为Fe2O3晶粒,且均匀地包裹在乳胶粒子表面形成草莓状结构;改变FeCl3溶液的用量和重复包裹次数能方便地调节P(St-co-AA)/Fe2O3亚微核壳粒子的壳层厚度。可通过煅烧法用该核壳粒子来制备形状完整的单分散亚微中空磁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亚微中空磁球 聚(苯乙烯-共-丙烯酸) 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MA-co-MAA)纳米凝胶的制备与pH响应性
4
作者 申迎华 翟志国 +2 位作者 李国卿 刘慧敏 树学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聚合单体,异辛烷为分散介质,Span80和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得不同单体配比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P(HEMA-co-MAA))纳米凝胶。确定了产物的pKa值及实...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聚合单体,异辛烷为分散介质,Span80和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得不同单体配比的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P(HEMA-co-MAA))纳米凝胶。确定了产物的pKa值及实际单体物质的量比,对产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产物的pH响应性.结果显示,MAA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纳米凝胶的pKa值为5.83,在pH=3和pH=7时其数均粒径分别为48 nm和90 nm;当环境pH接近pKa值时,纳米凝胶分散液的浊度明显降低,溶胀率明显上升,表观黏度急剧增加,说明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凝胶 PH响应性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co-甲基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P(AA-co-HEMA)复合纤维制备及其催化脱色亚甲基蓝性能
5
作者 徐乃库 任梦如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0,36,共6页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研究烧结时间、PTFE添加量、铁离子负载时间对复合纤维催化脱色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赋予纤维疏水性,烧结后,纤维的水接触角增至130°,为与水体分离、快速干燥以及再利用提供便利;当PTFE添加量为[P(AA-co-HEMA)]质量的2倍、烧结时间为7 min、铁离子负载时间为2 h时,所得纤维的应用效果较好,3次循环使用中,复合纤维均可在1 min内对MB的脱色率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 聚四氟乙烯(PTFE) 湿法纺丝 Fenton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羧基可控的单分散P(St-co-AA)亚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闫共芹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53-57,共5页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羧基含量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共-丙烯酸)亚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发现,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聚合过程丙烯酸用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共聚物微... 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表面羧基含量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共-丙烯酸)亚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测试发现,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结果表明:通过改变聚合过程丙烯酸用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控共聚物微球的直径;经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得到的聚合物亚微球表面存在大量羧基;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计算出聚合物微球的表面羧基含量,并且该值可以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改变丙烯酸用量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微球 聚(苯乙烯-共-丙烯酸) 无皂乳液聚合 粒径 表面羧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性聚(丙烯酸-co-苯乙烯)的制备及其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丽芳 马崇峰 +3 位作者 李小杰 陈明清 杨成 刘晓亚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2,共5页
在二氧六环介质中,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不同的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丙烯酸-co-苯乙烯)(P(AA-co-St)),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P(AA-co-St)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表征。在选择性溶剂(二氧六环/水)中,... 在二氧六环介质中,通过自由基溶液共聚,合成了一系列组成不同的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丙烯酸-co-苯乙烯)(P(AA-co-St)),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P(AA-co-St)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表征。在选择性溶剂(二氧六环/水)中,对一系列组成不同的P(AA-co-St)进行自组装,制得粒径不同的P(AA-co-St)胶束。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光散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P(AA-co-St)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AA-co-St)在选择性溶剂(二氧六环/水)中可实现自组装,形成规则球状胶束。P(AA-co-St)中AA的含量及胶束化条件的改变对P(AA-co-St)胶束的形成、胶束流体动力学半径(Rh)和临界聚集水含量(CWC)均有影响。CWC随A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x(AA)<44.8%时,Rh随A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x(AA)>44.8%时,Rh随A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缓冲溶液的pH从4增加到10时,Rh从170nm减至5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亲性 无规共聚物 胶束 自组装 丙烯酸 苯乙烯 聚(丙烯酸-co-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双亲性无规共聚物聚(苯乙烯-co-丙烯酸)及其自组装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崇峰 易成林 +3 位作者 朱叶 江金强 陈明清 刘晓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8-723,共6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无规共聚物 P(St-co-tBA)(St 为苯乙烯,tBA 为丙烯酸叔丁酯);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P(St-co-tBA)水解得到无规共聚物 P(St-co-AA)(AA 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配比的无规共聚物 P(St-co-tBA)(St 为苯乙烯,tBA 为丙烯酸叔丁酯);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P(St-co-tBA)水解得到无规共聚物 P(St-co-AA)(AA 为丙烯酸);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示差扫描量热等方法对 P(St-co-A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 P(St-co-AA)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光散射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 P(St-co-AA)的自组装胶束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临界聚集水含量随 P(St-co-AA)中 AA 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 P(St-co-AA)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减小而增大;P(St-co-AA)胶束粒径随 AA 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 P(St-co-AA)溶液中水含量的减小而减小。初步探讨了聚合方法对 P(St-co-AA)自组装胶束化的影响,由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 P(St-co-AA)的胶束粒径(250 nm)比普通自由基聚合得到的P(St-co-AA)的胶束粒径(150 nm)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丙烯酸 自组装 胶束 双亲性无规共聚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聚(苯乙烯-co-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chronous Synthesis and Immobilization of Metal Phthalocyanine for Aerobic Oxidation of Styrene 被引量:1
9
作者 Liu Yefeng LüYing +2 位作者 Li Zeyu Shen Yue Wang Ruixi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4期73-84,共12页
In this study,the precursor 4-(4-carboxy-phenoxy)phthalonitrile(CPPN)was first bonded onto the silica gel surface modified with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PGMA)(PGMA/SiO2)to prepare CPPN-PGMA/SiO2,and metal phthalocy... In this study,the precursor 4-(4-carboxy-phenoxy)phthalonitrile(CPPN)was first bonded onto the silica gel surface modified with poly(glycidyl methacrylate)(PGMA)(PGMA/SiO2)to prepare CPPN-PGMA/SiO2,and metal phthalocyanine(MPc;M=Co,Fe,Cu,Mn)was supported on the PGMA/SiO2 surface to prepare MPc-PGMA/SiO2 by synchronous synthesis and immobilization with phthalonitrile and metal salt in the solution.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urface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spectroscopy,UV-Vis spectroscopy,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nd 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TGA).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Pc-PGMA/SiO2 in epoxidation of styrene was also investigated with molecular oxygen acting as the oxidant.The results show that MPc-PGMA/SiO2 can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 catalyze molecular oxygen for oxidation of styrene to styrene oxide under mild conditions.However,the catalytic activity differs substantially depending on the central metal,and a highest catalytic activity is achieved by CoPc-PGMA/SiO2.The CoPc-PGMA/SiO2 amount and temperature can also affect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styrene,and at normal atmospheric pressure,a maximum conversion rate of styrene(99%)and selectivity of styrene oxide(53%)are obtained using 0.1 g of CoPc-PGMA/SiO2(22.61μmol of CoPc)at 100℃ for 6 h.CoPc-PGMA/SiO2 also has excellent reusability,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tyrene is still over 90%after 5 cy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phthalocyanine poly glycidyl methacrylate synchronous synthesis and immobilization catalytic oxidation styr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韧聚乳酸/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周正 夏艺玮 +3 位作者 金杰 郑松祺 周思宇 赵桂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7,共9页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 向聚乳酸(PLA)和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BA-GMA)接枝共聚物的共混物PLA/EBA-GMA(质量比,70/30)中引入催化剂(N,N-二甲基十八胺,DMSA),通过促进PLA与EBA-GMA的原位反应增容来提高共混体系的冲击韧性,并研究了DMSA质量分数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未添加DMSA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仅为10.9 kJ/m^(2)。当DMSA质量分数为0.5%时,PLA/EBA-GMA(70/3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高达63.1 kJ/m^(2)。共混物结构与形态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少量DMSA就能有效促进EBA-GMA上环氧基团与聚乳酸端基的反应活性,提高PLA/EBA-GMA共混物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共聚物 催化剂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氧化硅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6
11
作者 张启卫 章永化 +2 位作者 陈守明 熊红兵 龚克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4-877,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 采用溶胶 -凝胶技术 ,以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 /四氢呋喃溶胶 ,再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少许偶联剂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MPTMS) )混合 ,经聚合、缩合和溶胶 -凝胶过程制备了有机 /无机两相间有— C—Si—O—键的杂化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二氧化硅 (PMMA/Si O2 )。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分析了杂化材料的结构 ;用 TGA和 DSC测试了材料的热性能及体系中 Si O2 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制备的 PMMA/Si O2 杂化材料中 ,有机 /无机两相间的相容性好 ,不产生相分离 ,材料透明 ,透光率可达 80 %左右 ,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和玻璃化转变温度 (Tg)都比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制备 溶胶-凝胶 聚硅酸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杂化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羧基苯/丙乳液乳胶粒径及其碱增稠特性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心亚 沈慧芳 +3 位作者 黄洪 黎永津 蓝仁华 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102,107,共6页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MAA或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半连续工艺合成苯/丙乳液.讨论了乳液聚合过程中氨化反应温度、AA和MAA加入方式及用量对共聚物乳液粘度、乳胶粒径大小及...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MAA或AA)、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半连续工艺合成苯/丙乳液.讨论了乳液聚合过程中氨化反应温度、AA和MAA加入方式及用量对共聚物乳液粘度、乳胶粒径大小及羧基分布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其碱增稠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氨化反应温度为60℃时,有较好的碱增稠效果,并可适度减小乳胶粒子的粒径;不同的AA、MAA加入方式及时间会使羧基在乳胶粒中的分布不同,所带来的碱增稠效果也不同;同时,以特定的聚合工艺可引起苯/丙乳液粒子表面羧基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乳液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粒径 碱增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团功能化弹性体增韧聚乳酸的性能 被引量:21
13
作者 冯玉林 殷敬华 +1 位作者 姜伟 赵桂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0-403,共4页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 以2种不同结构的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OE-g-GMA)和乙烯-丙烯酯甲酯-甲基丙烯酯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E-MA-GMA)增韧聚乳酸(PLA),研究了接枝型与嵌段型弹性体的结构对聚乳酸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与基体PLA之间具有良好的界面相互作用,当POE-g-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72.4 kJ/m2,而E-MA-GMA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为32.4 kJ/m2,结果表明,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增韧效果明显优于嵌段型E-MA-G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韧 反应共混 弹性体 接枝型聚合物POE-g-GMA 嵌段型聚合物E-MA-G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体系相分离的特征动态流变响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杜淼 王利群 +2 位作者 杨碧波 宋栩冰 郑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4,共4页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 采用动态流变学方法,结合小角激光光散射(SALLS)测定,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SAN)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低频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共混物体系发生相分离有关,时温叠加失效温度Tb 与用SALLS测定的浊点温度Tc一致,用低频区域动态储能模量G’与频率 的关系[1gG’~lg( αT)] 偏离线性粘弹模型或时温叠加失效温度表征PMMA/SAN共混体系的相分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 动态流变响应 动态流为行为 时温叠加 相分离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结构型PMAA/CdS复合微球的微凝胶模板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颖 房喻 +2 位作者 林书玉 刘静 杨娟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8期897-901,共5页
以微凝胶为模板,利用微凝胶三维网络结构对无机沉积反应的限域和导向作用,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硫化镉(PMAA/Cd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复合微球的制备包含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以反相乳液聚合法得到包含Cd(Ac)2的聚甲基... 以微凝胶为模板,利用微凝胶三维网络结构对无机沉积反应的限域和导向作用,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硫化镉(PMAA/Cd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材料.复合微球的制备包含两个基本步骤:首先,以反相乳液聚合法得到包含Cd(Ac)2的聚甲基丙烯酸微凝胶;然后,在搅拌过程中向反应体系中缓慢通人H2S气体,使镉离子沉积为CdS,经洗涤处理后得到PMAA/CdS复合微球.SEM观察表明,复合微球表面呈现均一的微纳米结构,这种结构可因微球制备条件的不同而不同.而且,超声处理可使微球表面趋于光滑.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复合微球中CdS处于晶态,具有立方结构.此外,复合微球因CdS的存在而具有光致发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 模板法 硫化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元共聚物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政生 樊星 +2 位作者 陈静 谢云峰 焦喜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5-1169,共5页
以聚醚多元醇(L64)、马来酸酐(M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马来酸聚醚酯(Ester-L64)。采用正交实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了考察,适宜的合成条件为:m(L64)∶m(MA)=1∶2、w(对甲苯磺酸)=1.8%(基于反应物总质量)、合成温度150℃、反应时... 以聚醚多元醇(L64)、马来酸酐(MA)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马来酸聚醚酯(Ester-L64)。采用正交实验对合成条件进行了考察,适宜的合成条件为:m(L64)∶m(MA)=1∶2、w(对甲苯磺酸)=1.8%(基于反应物总质量)、合成温度150℃、反应时间8 h。Ester-L64、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MAA)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经自由基溶液聚合得到带疏水侧链的梳状结构的四元共聚物聚醚酯(DEMU-L64)破乳剂,考察了合成DEMU-L64的反应条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m(MMA)∶m(Ester-L64)=1∶3.0、m(St)∶m(Ester-L64)=1∶15、m(MAA)∶m(Ester-L64)=1∶35、w(BPO)=1.8%(基于单体总质量)、聚合温度130℃、反应时间6 h。采用FTIR和GPC方法分别对DEMU-L64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在适宜条件下合成的DEMU-L64对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聚醚 原油破乳剂 马来酸聚醚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 四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辐射接枝共聚研究III:星型SBS接枝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海英 虞鸣 +2 位作者 李林繁 谢雷东 姚思德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3-228,共6页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分别制备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和甲基丙烯酸酯(Methylmethacrylate,MMA)两种单体接枝星型SBS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FT?IR)、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ailscanningcalorim...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分别制备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和甲基丙烯酸酯(Methylmethacrylate,MMA)两种单体接枝星型SBS聚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FT?IR)、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ailscanningcalorimetry,DSC)、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analysis,TGA)、核磁共振谱(13C{1H}Nuclearmagneticresonance,NMR)等手段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单体成功地引入SBS链上,同时发现SBS接枝聚合物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着重对敏化剂提高接枝率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液固相接枝体系中,溶剂水的辐解产物·OH自由基对接枝率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 辐射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S辐射接枝共聚研究(II):线型SBS液固相辐射接枝MAA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海英 谢雷东 +2 位作者 虞鸣 李林繁 姚思德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粉体接枝甲基丙烯酸(MAA)聚合物,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气氛及辐照状态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利用γ射线辐射接枝法制备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粉体接枝甲基丙烯酸(MAA)聚合物,讨论了单体浓度、辐照剂量、气氛及辐照状态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凝胶渗透色谱(GPC)、扫描电镜(SEM)、动态剪切流变(DSR)等分析手段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0.2mm的线型SBS粉体在辐照剂量为12kGy、剂量率为0.75kGy/h、MAA/SBS的质量比为0.6时,可获得最大接枝率。FTIR谱出现1705cm-1处羰基的吸收峰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存在,分子量分布测定表明SBS?g?MAA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动态剪切流变中接枝聚合物的粘度增大,表明单体在SBS链上有接枝链的增长;热分析曲线中聚苯乙烯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损耗因子转折温度升高,都说明单体MAA对PS嵌段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接枝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 辐射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唯 吴仁 +1 位作者 陈玉洁 钟宇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rlyn对PET/PEN共混物具有化学成核作用。适... 利用差示扫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rlyn对PET/PEN共混物具有化学成核作用。适量添加Surlyn,能促进PET/PEN共混物的成核结晶,明显提高结晶速度、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减小球晶尺寸,提高球晶均匀性,并有助于改善PET和PEN相容性,从而提高PET/PEN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本研究体系Surlyn的最佳用量为2 p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 Surlyn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共混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增韧改性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耀先 赵玉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3-67,共5页
采用共混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进行增韧改性,并以DSC、SEM、FT-IR和力学测试为手段,对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AA/PC是部分相容体系,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 采用共混的方法,将聚碳酸酯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进行增韧改性,并以DSC、SEM、FT-IR和力学测试为手段,对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构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AA/PC是部分相容体系,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控制共混率在一定范围内,颗粒分散均匀且粒径小,冲击韧性有较大改善,增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 共聚物 增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