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载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对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评价
1
作者 李向辉 宋幸辉 +1 位作者 杨星宇 马霞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7,共8页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 为了揭示包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蒲公英多糖纳米粒(PLGA-DP-NP)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LGA-DP-NP对Raw264.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中、高浓度(18.8、75、150μg/mL)PLGA-DP-NP对Raw264.7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和CD86表达,以及对Raw264.7细胞吞噬卵清蛋白(OVA)的影响。结果显示,PLGA-DP-NP浓度低于500μg/mL时,Raw264.7细胞的存活率较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8.8、37.5、75、150和300μg/mL的PLGA-DP-NP均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 <0.05),均能显著增加Raw264.7细胞的IL-2和IL-6分泌量(P <0.05);低、中、高浓度的PLGA-DP-NP均能增强Raw264.7细胞CD80(P> 0.05或P <0.01或P <0.05)和CD86(P <0.01)的表达,提高Raw264.7细胞吞噬OVA百分比(P <0.01),浓度为75μg/mL时增幅最大。结果表明,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LGA-DP-NP可以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因子IL-2和IL-6分泌,促进细胞成熟,提升细胞的吞噬作用,浓度为75μg/mL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糖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RAW264.7细胞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LA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扈延龄 袁万青 +2 位作者 王兰凤 刘海飞 金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0-2362,共3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及评价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和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5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或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闭合性踝关节...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及评价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和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5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或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例纳入本项研究,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术前X线测量和术中牵拉实验最终确诊47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22例,金属螺钉治疗25例,金属螺钉在术后10~12周取出。在术后6个月,对手术侧踝关节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X线正位片TFCS和TFO宽度和异物反应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间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测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效果可靠有效,并且免除二次手术取钉,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分离 踝关节骨折 聚-dl-乳酸 可吸收螺钉 钛合金金属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对PLA/Ecoflex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兴吉 顾书英 +1 位作者 任杰 詹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9-21,共3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了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对复合材料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少量PEG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冲击强度略有增加;PEG增加... 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制备了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LA/PBAT)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对复合材料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少量PEG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和模量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冲击强度略有增加;PEG增加了复合材料中PLA与PBAT链段的相互作用,使复合材料相容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增容剂 聚乙二醇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缓释微球制备
4
作者 刘相莹 何汝楠 +3 位作者 邱高 林宗浩 郭玉海 余楚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7-1104,共8页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缓释微球。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壳载体,采用SPG膜乳化技术制备缓释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LGA质量浓度、投料率、司盘6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外观、载药量、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 目的制备人参皂苷缓释微球。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壳载体,采用SPG膜乳化技术制备缓释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LGA质量浓度、投料率、司盘60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外观、载药量、包封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观察缓释微球形态,测定粒径、载药量、包封率,考察体外释药。结果最佳条件为初乳搅拌时间45 s,PLGA质量浓度74.68 mg/mL,投料率11%,司盘60质量浓度4.18 mg/mL,综合评分为74.98分。缓释微球圆整,平均粒径为4.33μm,载药量为(8.24±0.13)%,包封率为(74.94±1.17)%。在336 h,人参皂苷Rg1、Rb1、Rb2累积释放度分别为84.12%、78.04%、65.88%。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制备外观良好、载药量高的人参皂苷缓释微球,能为其他水溶性药物微球的制备及微球塌陷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缓释微球 制备工艺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SPG膜乳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作为羊腭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引导膜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恩 胡静 +3 位作者 宁秋 余兰 周勇 魏世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聚DL-乳酸膜植入引导羊腭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8只羊硬腭部洞穿性缺损实验动物模型,植入聚DL-乳酸膜引导修复腭部软组织缺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术前及术后1、2、4、6个月该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结... 目的观察聚DL-乳酸膜植入引导羊腭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方法建立8只羊硬腭部洞穿性缺损实验动物模型,植入聚DL-乳酸膜引导修复腭部软组织缺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术前及术后1、2、4、6个月该膜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植入前,聚DL-乳酸膜表面呈有规律的网状结构;术后1个月,聚DL-乳酸膜表面结构仍较规则,网状结构边缘变得圆钝;术后2个月,聚DL-乳酸膜表面网状结构粗糙而不规则;术后4个月,聚DL-乳酸膜表面网状结构破坏;术后6个月,聚DL-乳酸材料成为松散的不定形堆积物。结论聚DL-乳酸膜在腭部组织愈合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当组织愈合后,该材料开始丧失其力学强度,并逐渐被机体完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乳酸 组织引导膜 降解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生物膜修复硬腭裂隙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万山 魏世成 +4 位作者 宁秋 余兰 张小君 熊成东 代静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修复硬腭裂隙 ,观察由聚 DL 乳酸 (PDLLA)制成的可吸收医用膜植入硬腭裂隙后的局部变化及临床效果 ,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2 .67~ 12 .83岁的腭裂患者 3 2例 ,于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同期剖开硬腭裂隙、植入可... 目的 :修复硬腭裂隙 ,观察由聚 DL 乳酸 (PDLLA)制成的可吸收医用膜植入硬腭裂隙后的局部变化及临床效果 ,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 2 .67~ 12 .83岁的腭裂患者 3 2例 ,于软腭及悬雍垂裂修复同期剖开硬腭裂隙、植入可吸收医用膜并予以固定 ,术后定期随访 ,了解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可吸收医用膜色泽、质地的变化、局部组织生长及创口愈合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患者软腭及悬雍垂创口愈合良好 ,无穿孔与裂开 ;硬腭部植膜区创口周围组织沿医用膜向中心生长 ,创口逐步缩小 ,术后 12周完全由新生软组织关闭。追踪观察 6个月 ,局部组织较为平滑 ,与周围正常组织色泽基本相同 ,形态相近。结论 :可吸收医用膜用于硬腭裂隙修复 ,手术操作简单、实用、可行 ,临床效果肯定 ,可选择性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生物膜 修复 硬腭裂隙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剪切变形强韧化研究
7
作者 崔宏祥 龚建国 张连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8-62,共5页
研究了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对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PDLLA)的增强、增韧。探讨了挤压温度、挤压次数对PDLLA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挤压次数增加,材料强韧性提高;挤压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明显。经过 2次挤压后,PDLLA的弯曲强度由83.3... 研究了等通道转角挤压技术对生物降解材料聚(DL)-乳酸(PDLLA)的增强、增韧。探讨了挤压温度、挤压次数对PDLLA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随挤压次数增加,材料强韧性提高;挤压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明显。经过 2次挤压后,PDLLA的弯曲强度由83.3MPa增加到178.7 MPa;原始试样弯曲断口呈脆性断裂,强韧化挤压后,断口呈典型韧性断裂特征,强韧性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断口有大量纤维尾端,呈明显纤维化。广角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随挤压次数增加,PDLLA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结构更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韧化 等通道转角挤压 聚(dl)-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PDLLA-(MAh-PEG)_n-PDLLA的合成与表征
8
作者 陈佳 王远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6-28,32,共4页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 丙交酯(LA)开环聚合时同时引入功能性单体合成含活性基团的可降解聚合物,是目前对聚乳酸(PLA)类材料进行改性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文中首先以聚乙二醇(PEG)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得聚乙二醇与马来酸酐的交替预聚物(MAh-PEG)n;然后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MAh-PEG)n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得聚(D,L-乳酸)(PDLLA)与(MAh-PEG)n的共聚物PDLLA-(MAh-PEG)n-PDLL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MAh-PEG)n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的分子量有所下降。这种聚合物的主链含有不饱和双键和亲水性的链段,预计将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聚乙二醇 聚(D L-乳酸) 共聚 不饱和双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结构与降温效果
9
作者 徐建 王暄博 +3 位作者 卢昕博 蒋健 郑映 潘鹏举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2,共8页
针对加热卷烟中聚乳酸(PLA)材料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PEG分子量与含量的PLA/PEG相变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降温效果以及相变... 针对加热卷烟中聚乳酸(PLA)材料降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高相变焓的聚乙二醇(PEG)对PLA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PEG分子量与含量的PLA/PEG相变材料,系统地研究了材料的相变行为、力学性能、亲水性能、降温效果以及相变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与纯PLA材料相比,PEG的引入使材料在40~70℃处的相变潜热增大,相变温度范围变宽。PLA/PEG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亲水性受PEG质量分数的影响显著,但受PEG分子量影响不明显。随着PEG质量分数的增加,PLA/PEG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杨氏模量显著降低,断裂伸长率升高,亲水性提高。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将PLA/PEG材料3D打印成降温滤嘴,并应用到加热卷烟中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这归因于PEG的熔融吸热和PLA在玻璃化转变区域的热焓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乙二醇 共混改性 降温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的降解行为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泽宇 付烨 +1 位作者 张茜 翁云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从合成方法、聚集态结构、降解性能等方面对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合成方法和聚集态结构对PLGA降解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简述了PLGA在药物控释、医用手术缝合线、骨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合成方法 聚集态结构 降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致自卷曲左旋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血管支架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承浩 王元非 +1 位作者 于腾波 吴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 为研究热致自卷曲与生长因子梯度化修饰对血管内皮化的促进作用,使用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热致自卷曲特性的PLLA/PLGA纳米纤维血管支架。通过静电喷雾技术制备了梯度生长因子修饰血管支架内层,并对其自卷曲、微观结构、生物相容性及内皮化功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PLLA/PLGA血管支架具备多层取向纳米纤维结构,厚度为(6.75±0.4)μm,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可在37℃条件下自卷曲成管状结构;血管支架内层膜对生长因子成功进行了梯度修饰,修饰后血管支架的细胞迁移距离是未修饰的3.5倍,从而加快了内皮细胞迁移,促进血管内层的快速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血管支架 自卷曲 左旋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MNZ/PLGA纳米纤维膜制备表征及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万里 唐璐 +2 位作者 王梦雪 王椿 董志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持续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细菌,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电场下,将有机高分子拉伸成纳米纤维,在收集滚筒上形成纳米...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影响牙周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持续释放药物,达到杀灭细菌,有效地治疗牙周炎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高电场下,将有机高分子拉伸成纳米纤维,在收集滚筒上形成纳米纤维膜。将不同含量的甲硝唑(metronidazole,MNZ)(1wt%、3wt%、5wt%)负载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亲疏水性测试、拉伸试验、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进行表征,得到较为适合的MNZ/PLGA纳米纤维膜。结果随着甲硝唑含量的增加,PLGA复合纳米纤维丝直径逐渐增大,3wt%MNZ/PLGA复合膜均匀,当甲硝唑含量达到5wt%时,纤维丝粘连严重,且有大的颗粒状滴液团聚。MNZ表现为嵌入吸附在PLGA上,各基团表现出较好的理化特性。纳米纤维膜由原来的疏水逐渐变成亲水膜,拉伸性能随着甲硝唑含量增加逐渐减弱降低,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在药物释放中,3wt%MNZ/PLGA膜缓释效果优于其它组。3wt%MNZ/PLGA膜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附,有优越的力学性能,稳定持久的持续释放效果。MNZ/PLGA生物膜的制备为牙周炎的贴膜治疗优化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甲硝唑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二甲双胍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复合PLGA静电纺丝膜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靳瑞 王嘉 +3 位作者 孙易初 李文硕 陈发明 安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制备载二甲双胍(Met)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HMSN)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膜并研究其生物学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对照组)和PLGA/HMSN/Met电纺膜(实验组)。SEM观察两组电纺膜的微观形貌,同时检测亲... 目的:制备载二甲双胍(Met)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HMSN)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膜并研究其生物学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对照组)和PLGA/HMSN/Met电纺膜(实验组)。SEM观察两组电纺膜的微观形貌,同时检测亲疏水性、元素组成和体外药物释放。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在两组电纺膜上的生长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SEM结果显示两组电纺膜均具有类细胞外基质(ECM)纤维骨架结构,PLGA/HMSN/Met电纺膜缓释二甲双胍可达35 d,而且随着HMSN-Met的掺入,PLGA膜疏水性得到改善。SEM、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结果表明复合电纺膜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CCK-8结果表明复合电纺膜可促进细胞增殖。结论:利用HMSN-Met对PLGA进行改性处理,可改善PLGA电纺膜疏水性、持续缓释二甲双胍,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DBI共混薄膜的热学、力学及阻隔性能研究
15
作者 任思颖 杜佳慧 +3 位作者 孙滔 吴怡锋 郭久实 云雪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0-65,共6页
将聚(衣康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I)引入到聚(D-乳酸)(PDLA)主链中,合成出聚(D-乳酸-衣康酸丁二酯)共聚物——PDBI,将聚(L-乳酸)(PLLA)和PDBI共混制备成不同比例的PLLA/PDBI薄膜。结果表明,随着共混比例的增加,总结晶度(Xtotal)呈现先增... 将聚(衣康酸丁二醇酯)共聚物(PBI)引入到聚(D-乳酸)(PDLA)主链中,合成出聚(D-乳酸-衣康酸丁二酯)共聚物——PDBI,将聚(L-乳酸)(PLLA)和PDBI共混制备成不同比例的PLLA/PDBI薄膜。结果表明,随着共混比例的增加,总结晶度(Xtotal)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PLLA/50%PDBI形成的立构复合结晶(SC结晶)最多,其Xtotal可达到9.12%,熔点高达205℃,热学性能大大提高;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PLLA/50%PDBI的断裂伸长率和弹性模量分别为285.07%、853.38 MPa;断裂伸长率高达275%,扩大至PLLA的59倍,PDBI的21倍,使该聚乳酸基材料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共混薄膜的阻隔性能先增强后减弱,PLLA/50%PDBI薄膜的O_(2)透过量为309.4 cm^(3)·m^(2)/d,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同时,PLLA/50%PDBI的水接触角最大,可达78°,材料表面疏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衣康酸丁二醇酯 热学性能 力学性能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双层抗原蛋白的CS-PLGA制剂制备及其表征鉴定
16
作者 郑蕊 杨晓岚 +1 位作者 王慧 罗德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3-1218,共6页
目的制备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微球制剂,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鉴定。方法通过复乳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多孔微球后,在4℃水浴条件下装载抗原,利用抗原浓度梯度介导的物理扩散促进抗原进入微球内部,并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微球外表面,... 目的制备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微球制剂,并对其进行相关表征鉴定。方法通过复乳法结合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多孔微球后,在4℃水浴条件下装载抗原,利用抗原浓度梯度介导的物理扩散促进抗原进入微球内部,并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微球外表面,形成内外双层抗原运载。根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玻璃转化温度这一特性,促进多孔微球表面孔道在48℃条件下发生愈合,使其形成闭合的微球制剂,再将得到的微球制剂与壳聚糖溶液混悬镀层,进行阳离子修饰,逆转微球表面负性电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粒度仪等检测微球形态、粒径分布和电位变化,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抗原是否装载至微球制剂中,采用荧光标记的BSA和荧光标记的PLGA材料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抗原装载后的分布情况,通过BCA法检测微球制剂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结果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多孔微球成孔良好,粒径大小为(73.94±0.81)nm,多分散性指数为0.038±0.004。Zeta电位由负转正说明壳聚糖已被成功镀层至微球表面。经过SDS-PAGE、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证实BSA已被成功运载。经micro BCA试剂盒检测后多孔微球包封率为(3.01±0.04)%,载药率为(1.50±0.02)%。结论成功制备得到运载双层抗原的CS-PLGA制剂,为后续缓控释制剂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多孔微球 抗原装载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葛建华 王迎军 +4 位作者 郑裕东 朱百家 姜宏伟 南开辉 吴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7-820,共4页
本研究将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与具有亲水性链段的聚乙二醇共聚制得嵌段共聚物 ,用以改善疏水性材料聚乳酸的亲水性。研究发现通过共聚 ,显著改善了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使得材料的接触角由 4 6°降为 10~ 2 3... 本研究将可生物降解高分子聚乳酸与具有亲水性链段的聚乙二醇共聚制得嵌段共聚物 ,用以改善疏水性材料聚乳酸的亲水性。研究发现通过共聚 ,显著改善了聚乳酸材料的亲水性 ,在一定反应条件下 ,使得材料的接触角由 4 6°降为 10~ 2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PEG-PLA嵌段共聚物 聚乳酸 亲水性 结构性能 PLA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乙醇酸的合成及在药物缓释微球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杨帆 汪朝阳 +3 位作者 潘育方 洪慧 赵耀明 徐安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7-80,共4页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为原料,氯化亚锡(SnCl2)为催化剂,在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PLGA特性粘数[η]最高可达0.2382dL/g,干扰素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0.71μm,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06%、36.97%,且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乙醇酸 直接熔融聚合 制备 干扰素-Α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的制备及孔隙的表征 被引量:60
19
作者 石桂欣 王身国 贝建中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应用溶液浇铸致孔剂浸出技术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用量与不同致孔剂颗粒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聚乳酸及不同组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 ;用一种改进的方法—重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支架上进行了软骨细胞培养。... 应用溶液浇铸致孔剂浸出技术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用量与不同致孔剂颗粒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聚乳酸及不同组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细胞支架 ;用一种改进的方法—重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多孔支架上进行了软骨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制备过程中致孔剂用量的增加 ,多孔支架的孔隙率逐渐增加 ,而与致孔剂的颗粒大小基本无关 ;致孔剂的颗粒大小只影响多孔支架的孔径 ;在致孔剂用量及致孔剂颗粒尺寸都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共聚物中乙交酯含量的增加 ,孔隙率逐渐下降 ;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繁殖情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 多孔细胞支架 孔隙率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制备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增塑聚乳酸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9
20
作者 吴盾 李会丽 +3 位作者 陆颖 周安 曹峥 刘春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4-169,177,共7页
文中探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增塑改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重分析、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表征方法对共混材料的增塑效果、力学性能、热行为、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实... 文中探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PEG)对聚乳酸(PLA)增塑改性的影响。采用转矩流变仪、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动态力学、热重分析、旋转流变仪等测试表征方法对共混材料的增塑效果、力学性能、热行为、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EG可有效增塑PLA,PEG相对分子质量越低增塑效果越好,可以使PLA的塑化时间从250 s降低到128 s;加入PEG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提高,PEG相对分子质量越低,拉伸强度下降越明显;PEG的加入使PLA的T_g和T_(cc)降低20℃左右,而T_m有所提高,其中低相对分子质量PEG可以更好地促进PLA结晶,但是随着PEG的加入共混体系的热分解温度降低,相对分子质量越低,热分解温度降低越明显;流变实验表明共混体系的复数黏度(η*)、储能模量(G')及损耗模量(G'')的变化随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分子质量 聚乙二醇 聚乳酸 增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