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degradable nanoparticles from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block copolymers as novel drug carriers
1
作者 姜维 王运东 +5 位作者 张建铮 甘泉 张汉威 贝建中 赵秀文 费维扬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1-464,共4页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poly(D,L-lactide) block copolymers (PEG-PLA) were prepared through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The oil in water suspension method was used to prepare block copolymer micelles.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as 0.0056 mg·ml -1 . The physical state of the inner core region of micelles was characterized with 1HNMR. The size of indomethacin (IMC) loaded micelles measur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showed narrow monodispers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average diameters were less than 50 nm. In addition, the nanoparticles with relatively high drug loading content (DLC)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载体 聚乙醇-聚丙交酯 载药颗粒 制备 表征 胶囊 共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研究 Ⅲ.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 被引量:15
2
作者 廖凯荣 赵剑豪 +1 位作者 罗丙红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将取向模压增强的聚(D,L-乳酸)/羟基磷灰石(PDLLA/HA)复合物圆棒(φ=3.2mm)在37℃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水解液的pH值和棒材的力学性能随降解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HA对PDLLA的降解有较大抑制作用,圆棒的力学强度保持时间比纯PDLLA棒长.SEM观察表明,纯PLA材料的“双态降解”(bimodeldegradation)现象在 PDLLA/HA复合材料中同样出现.复合物中PDLLA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但它们的降解速率常数明显小于纯PD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羟基磷灰石 复合材料 体外降解 相对分子质量 力学强度 降解速率 内固定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LA/PDL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廖凯荣 全大萍 +1 位作者 高建文 卢泽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4,共4页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_丙交酯 ) 聚 (D ,L_丙交酯 ) (PLLA PDLLA)共混物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 φ 3 2mm的棒材。考察了PDLLA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水解行为的影响。共混物棒材在PDLLA质量分数高至 2 0 %时共混物... 用共溶液沉淀法制备了聚 (L_丙交酯 ) 聚 (D ,L_丙交酯 ) (PLLA PDLLA)共混物 ,然后用成纤模压法压制成 φ 3 2mm的棒材。考察了PDLLA质量分数对共混物棒材的力学性能和水解行为的影响。共混物棒材在PDLLA质量分数高至 2 0 %时共混物仍有较高力学强度 ,但其质量分数继续增大时 ,力学性能则降低幅度较大。水解期间 ,共混物棒材的弯曲强度保持性能较好 ,剪切强度保持性能则较差。降解速度较PLLA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归因于共混物的总结晶度较PLLA低。调整PDLLA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丙交酯) 聚(d l-丙交酯)共混物 力学性能 降解行为 骨科内固定材料 降解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锡化合物引发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连喜 刘全文 +1 位作者 田华 王钧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00-702,共3页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 D,L-丙交酯在有机锡化合物四苯基锡(Ph4Sn)、三正丁基醋酸锡(Bu3SnOAc)、辛酸亚锡(SnOct2)等催化剂引发下开环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聚D,L-乳酸,讨论了聚合单体D,L-丙交酯纯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体系真空度以及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聚合单体D,L-丙交酯的比例对聚D,L-乳酸合成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对聚D,L-乳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的较佳工艺路线是:D,L-丙交酯重结晶5次,聚合温度140 ℃,聚合时间24 h,聚合体系真空度13.3~133.3 Pa,引发剂有机锡催化剂与单体D,L-丙交酯比例0.2‰~0.5‰,此时聚D,L-乳酸的粘均分子量最高,分别达到32.46×10^4,33.43×10^4和41.3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有机锡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及其对20毫米断缺神经诱导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身国 侯建伟 +1 位作者 贝建中 张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8期15-18,共4页
报道了聚 d ,l 乳酸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以及用聚d ,l 乳酸制备的神经诱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 2 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以及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 ,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 ,揭示了随着神经的... 报道了聚 d ,l 乳酸在大鼠体内的降解 ,以及用聚d ,l 乳酸制备的神经诱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 2 0mm断缺修复的研究。通过肉眼观察、组织学检查、电镜观察、以及电生理测定等方法和手段 ,对神经诱导再生过程进行了跟踪 ,揭示了随着神经的再生聚d ,l 乳酸管形态的变化 ,且对神经修复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 :用聚d ,l 乳酸管可成功地诱导 2 0mm断缺神经得到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神经诱导修复 生物降解 组织工程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中间体——D,L-丙交酯的合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1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4,58,共5页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 聚D,L-乳酸(PDLLA)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间接法合成PDLLA的关键在于中间体D,L-丙交酯(DLLA)的制备。文中以D,L-乳酸为原料,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 ct2)的作用下,合成DLLA。研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对DLLA产率的影响,利用DSC、XRD、IR等分析测试技术对DLLA的性能和结构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乙二醇作为稀释剂,能降低DLLA的馏出温度,避免了DLLA在蒸馏过程中产生炭化现象,并使DLLA的平均产率由36.8%提高至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乳酸 d l-丙交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微波辐射法合成聚D,L-乳酸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1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1-865,共5页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 采用微波辐射法,以D,L-丙交酯(DLLA)为单体开环聚合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射功率和时间对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用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PDLLA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以连续发射微波的改装微波炉为反应器,在Sn(Oct)2催化剂用量0.56%(以DLLA单体质量计)、辐射功率90W、辐射时间10min的条件下,合成的PDLLA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9.2kg/mol,收率为81.8%。改装的微波炉可连续发射微波,体系升温迅速,温升过程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d l-乳酸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英民 王鹏 +2 位作者 韩宁 雷海芬 李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8-292,共5页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 为得到聚乳酸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微波辐射技术实现D,L-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聚乳酸,实验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微波辐照功率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体系温度的变化.研究表明,以连续微波炉作为反应器,催化剂Sn(Oct)2用量为丙交酯单体用量的0.56%(质量分数),在功率为90 W的连续微波辐射下反应10 m in,可获得粘均分子量(Mη)为15.92×104的聚乳酸(PDLLA).与家用微波炉相比,采用连续微波炉反应器,可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获得较高产率的聚乳酸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开环聚合 d l-丙交酯 聚乳酸 环境友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丙交酯合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舒静 王鹏 +2 位作者 田六一 郑彤 赵宝秀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研究开发了环境友好材料聚D,L-丙交酯(PDLLA)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单体丙交酯纯度、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真空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结晶4次后的丙交酯作为单体,在辛酸...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研究开发了环境友好材料聚D,L-丙交酯(PDLLA)的合成方法。探讨了单体丙交酯纯度、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真空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结晶4次后的丙交酯作为单体,在辛酸亚锡摩尔分数为0.1%—0.18%,真空度0.098 MPa,聚合温度150—160℃下聚合6—8 h可获得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η大于20×104的聚D,L-丙交酯。分别采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材料 聚丙交酯 丙交酯 开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GD/PDLLA/β-TCP/NGF复合神经导管的制备及其体外降解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永红 戴红莲 +1 位作者 严琼姣 李世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6-410,共5页
将聚合物-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PRGD)与聚(D,L-乳酸,PDLLA)、β-磷酸三钙(β-TCP)、神经生长因子(NGF)复合制备的新型PRGD/PDLLA/β-TCP/NGF复合导管材料在3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降解试验,研究支架材料在体外降解过... 将聚合物-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PRGD)与聚(D,L-乳酸,PDLLA)、β-磷酸三钙(β-TCP)、神经生长因子(NGF)复合制备的新型PRGD/PDLLA/β-TCP/NGF复合导管材料在37℃的磷酸缓冲溶液中进行降解试验,研究支架材料在体外降解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质量、降解介质pH值、微观形貌的变化及NGF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NGF的释放量在30d内可以达到诱导神经组织的功能;加入β-TCP,可以部分中和聚乳酸和PRGD降解产物的酸性,有效调节降解介质的pH值,使其维持在中性。加入PRGD和NGF可促进复合膜的降解,PRGD/PDLLA/β-TCP/NGF复合材料比聚乳酸具有更好的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d多肽接枝 聚(d l-乳酸) Β-磷酸三钙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导管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聚(D,L)乳酸–毒死蜱微胶囊的制备与缓释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锐 李晓刚 +2 位作者 刘双清 朱锐 柏连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5-641,共7页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 分别以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60 000、100 000的聚(D,L)乳酸(PDLLA)为壁材,PVA–1788为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DLLA–毒死蜱微胶囊,考察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表征PDLLA–毒死蜱微胶囊性能,并采用柱层析法评价了3种PDLLA–毒死蜱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当PVA–1788质量分数为1.25%,连续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4.5,PDLLA与毒死蜱质量比为2∶1时,可获得球形规整、粒径较小的微胶囊。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对微胶囊的外观、粒径大小及分布、载药量和包覆率均无显著影响。3种PDLLA微胶囊对毒死蜱均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释药19 d,药物累积释放量分别为88.76%、76.74%、65.64%,其中,相对分子质量25 000的PDLLA–毒死蜱微胶囊释药速率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池三)乳酸 毒死蜱 微胶囊 制备工艺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聚D,L-乳酸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勤卫 李明子 +1 位作者 寇琴 吴国成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以D,L-丙交酯和蚕丝丝素蛋白(SF)为原料,在氯化亚锡/对甲苯磺酸体系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得到丝素蛋白改性聚D,L-乳酸的共聚物(PSFLA)。该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1H NMR、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粘度法、旋光度法和扫描电... 以D,L-丙交酯和蚕丝丝素蛋白(SF)为原料,在氯化亚锡/对甲苯磺酸体系的催化作用下聚合得到丝素蛋白改性聚D,L-乳酸的共聚物(PSFLA)。该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法、1H NMR、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粘度法、旋光度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研究。所得的PSFLA均不具有光学活性,但原料配比对共聚物的微结构与结晶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当D,L-丙交酯与丝素蛋白的质量比为6∶1时,共聚物中可能形成了络合结晶,结晶的熔点为128℃,且随着D,L-丙交酯用量的增加,结晶的熔点略微增加。PSFLA的热分解温度大于220℃。PSFLA中的SF与聚乳酸(PLA)链段间可能存在着氢键相互作用,SF与乳酸链段可自组装形成片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丙交酯 丝素蛋白 聚乳酸 开环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丙交酯的聚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华云 苏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44,共2页
为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 D,L-丙交酯 ,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业加工与生产 ,采用在低减压度下制得的 D,L-丙交酯经重结晶提纯至熔点为 12 5~ 12 6℃后 ,于 15 0~ 190℃下、3~ 7h内进行聚合 ,可得到聚 D,L -丙交酯粘均分子量 MV 最高为 1.43&... 为获得较高分子量的聚 D,L-丙交酯 ,以利于进一步的工业加工与生产 ,采用在低减压度下制得的 D,L-丙交酯经重结晶提纯至熔点为 12 5~ 12 6℃后 ,于 15 0~ 190℃下、3~ 7h内进行聚合 ,可得到聚 D,L -丙交酯粘均分子量 MV 最高为 1.43× 1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丙交酯 d l-丙交酯 聚合 医用分子材料 低减压度 重结晶 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D,L)-乳酸的合成及生理盐水降解性
14
作者 王华林 方大庆 +2 位作者 史铁钧 翟林峰 王继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660,共4页
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ct2)的作用下,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PDLLA分子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ZnOct2质量分数为0.5%,聚合温度为170℃,聚合时间为7h。考察了PDLLA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情况,... 在催化剂辛酸亚锡(ZnOct2)的作用下,合成了聚D,L乳酸(PDLLA)。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PDLLA分子量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ZnOct2质量分数为0.5%,聚合温度为170℃,聚合时间为7h。考察了PDLLA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情况,采用XRD对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LLA降解时,先生成不溶于生理盐水的低聚物,然后生成可溶性的低聚物,并有(D,L)丙交酯形成,质量损失迅速增加,最终降解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d l)-乳酸 d l-丙交酯 生理盐水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CS-g-PDLLA共聚物的微波合成及与聚乳酸的相容性
15
作者 罗丙红 钟翠红 +1 位作者 周长忍 徐宠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在微波作用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羟乙基壳聚糖(HE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羟乙基壳聚糖-g-聚乳酸(HECS-g-PDLLA),通过红外(IR)、元素分析(EA)、氢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 在微波作用下,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羟乙基壳聚糖(HECS)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制备羟乙基壳聚糖-g-聚乳酸(HECS-g-PDLLA),通过红外(IR)、元素分析(EA)、氢核磁共振(1H-NMR)、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然后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消旋聚乳酸(PDLLA)与壳聚糖(CS)、HECS及HECS-g-PDLLA的系列复合膜,对组分间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微波作用下快速合成了HECS-g-PDLLA,与HECS相比,共聚物的结晶性能下降;在CS/PDLLA复合膜中,相分离现象明显,CS在基体中的分散不均匀;HECS/PDLLA复合膜中两组分的相容性有所改善,HECS在基体中的分散较均匀,并呈现海岛状结构;而HECS-g-PDLLA/PDLLA复合膜的相容性最好,随着HECS-g-PDLLA含量的增大,两组分间相容性保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乳酸 羟乙基壳聚糖-g-聚乳酸 复合膜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共聚法制备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舜宸 杨为中 +2 位作者 尹光福 欧阳平 陈槐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49,共3页
采用原位共聚法制备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复合骨修复材料。以辛酸亚锡作引发剂,将一定比例的β-磷酸三钙与DL丙交酯(DLLA)混匀后在真空体系下开环聚合,并持续均匀振荡,得到PDLLA/β-TC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 采用原位共聚法制备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复合骨修复材料。以辛酸亚锡作引发剂,将一定比例的β-磷酸三钙与DL丙交酯(DLLA)混匀后在真空体系下开环聚合,并持续均匀振荡,得到PDLLA/β-TCP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表征复合材料的有机-无机界面及整体复合情况;通过复合材料中PDLLA分子量及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测试考察了β-TCP的较佳加入量。研究发现:复合材料中β-TCP在PDLLA基质中分布均匀,有机-无机界面结合紧密;β-TCP比例越大,复合材料中PDLLA分子量越小;β-TCP对材料强度有增强作用,当β-TCP比例为30wt%时,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可达99MPa,抗弯强度可达7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丙交酯 Β-磷酸三钙 原位共聚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反应条件对原位聚合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贾舜宸 欧阳平 尹光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8-50,共3页
在骨修复领域以无机钙质成分增强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采用原位共聚法制备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复合骨修复材料。以辛酸亚锡作引发剂,将一定比例的β-磷酸三钙与D L丙交酯(DLLA)混匀后在真空体系下开... 在骨修复领域以无机钙质成分增强的聚乳酸基复合材料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采用原位共聚法制备聚DL丙交酯/β-磷酸三钙(PDLLA/β-TCP)复合骨修复材料。以辛酸亚锡作引发剂,将一定比例的β-磷酸三钙与D L丙交酯(DLLA)混匀后在真空体系下开环聚合,并持续均匀振荡,得到PDLLA/β-TCP复合材料。研究发现,TCP的加入对材料强度有增强作用,但β-TCP的加入对PDLLA的分子量将造成不利影响。在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1%,150℃反应16h,β-TCP的加入量为30%条件下,材料抗压强度达95 MPa,抗弯强度达69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丙交酯 β磷酸三钙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PLGA纳米粒制备及其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18
作者 邹兰 谢金金 +4 位作者 王茹静 杨欢 杜鑫 糜丹丹 石三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30-3937,共8页
目的 制备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方法 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纳米粒。以乳酸与羟基乙酸比例、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 PLGA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粒径、 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 目的 制备姜黄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方法 超声乳化法制备PLGA纳米粒。以乳酸与羟基乙酸比例、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浓度、 PLGA用量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粒径、 PDI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透析袋法测定体外释药,荧光光谱法考察光学特性,评价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作用。结果 最优工艺为乳酸与羟基乙酸比例50∶50,PLGA用量60 mg,表面活性剂(PVA)浓度3%。所得PLGA纳米粒呈球形核壳结构,平均粒径为(149.70±7.27) nm,PDI为0.28±0.04,Zeta电位为(-10.18±1.00) mV,168 h内累积释放率为(39.21±1.44)%,具有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激发波长依赖性和光学稳定性。与PBS组、 PBS+光照组、姜黄素+光照组、制剂组比较,制剂+光照组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P<0.01),创面表皮厚度减小(P<0.05,P<0.01)。结论 姜黄素PLGA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结合光动力疗法可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 制备工艺 超声乳化法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PEG-ASP)_n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罗丙红 全大萍 +1 位作者 廖凯荣 周长忍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5-298,共4页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 以辛酸亚锡[Sn(Oct)2]为催化剂,聚乙二醇/L天冬氨酸预聚物[(PEGASP)n]为共引发剂,引发D,LLA和GA开环共聚合成具有功能侧氨基的PLGA(PEGASP)n共聚物。通过FTIR、1HNMR、DSC、表面接触角测定和细胞培养等方法研究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共聚物为典型的非晶态聚合物;共聚物的亲水性以及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能力和粘附效率均明显优于PL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PEG-ASP)n共聚物 合成方法 表面接触角 细胞培养 亲水性 粘附能力 粘附效率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MePEG-PLGA纳米粒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勇 袁超 +1 位作者 焦举 沈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60-963,共4页
对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聚合物(MePEG-PL-GA)纳米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纳米粒子加以表征。以形态、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以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 对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聚合物(MePEG-PL-GA)纳米粒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纳米粒子加以表征。以形态、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制备工艺。以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纳米粒的形态、大小和zeta电位进行研究。优化的制备方案:丙酮与乙醇体积比为3∶3,MePEG-PLGA30 mg,聚乙烯醇(PVA)含量为3%,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0。所得纳米粒为球形粒子,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118.9 nm。zeta电位为-1.7 mV。改良自乳化溶剂挥发法适于MePEG-PLGA纳米粒子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纳米粒 自乳化溶剂挥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