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申芳 杨晓灵 王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4,共7页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 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对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问题至关重要。以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受水区为例,在统筹考虑受水区河流水系分布、水环境现状、水污染防治形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单元为抓手,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与污染物入河总量可控为底线,以污染防治措施为手段,以“天空地一体化”水环境监测体系和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为保障,通过科学核算控制单元水域纳污能力,合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控制总量方案,建立了“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五位一体的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科学、合理,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抓手、底线、方法、手段、保障等5项关键技术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引调水工程受水区的水污染问题,实现“增水不增污”的目标。在全面落实170项水污染防治规划措施、完善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的基础上,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通水后,2035年工程受水区废污水入河量虽较现状增加了183.22%,但污染物COD、氨氮、总磷入河量较现状均有减少,减幅分别为13.2%,61.7%,77.5%。研究成果可从关键技术体系的视角为管理决策者提供指导,可为引调水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引调水工程受水区 关键技术体系 控制单元 水环境监测体系 水环境风险应急处置系统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水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评估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宏斌 李爱民 +3 位作者 赵赫 李庭刚 张笛 朱利中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4,共8页
自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以来,工业水污染防治措施条款总体执行良好,全国工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与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与成效。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各省市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法规... 自2018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以来,工业水污染防治措施条款总体执行良好,全国工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措施与设施建设已取得显著进展与成效。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各省市积极响应,发布相关政策法规等60余项;各级部门继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完成了1400余项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支撑水污染防治工程举措落地。此外,通过调研评估发现,在部分法律条款执行和工业系统性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仍然存在落实进展缓慢的情况,存在条款间地区、行业落实不平衡,污染超标排放时有发生,支撑新的国家/地方污水排放标准的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以清洁生产为核心抓手,全过程综合控制工业水污染,同时优化调整排水指标,进一步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工业水污染 防治措施 工程举措 清洁生产 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姜安玺 夏冰 李亚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2-85,共4页
概述了目前处理表面活性剂 L AS废水的几种常用方法。以L AS的最终去向将处理方法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两大类。对各类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认为处理该类废水可以从回收和彻底氧化分解两种途径选择处理方法及工艺。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表面活性剂 废水处理 L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低费用、低能耗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生物—地下渗滤)。分析了2003—2005年该系统氮、磷去除效果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NH4+-N的去除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每年7—9月去除效果最好,12月和1—3月去除效果最差;温度对磷的去除影响很小;COD、SS、TP、细菌总数、NH4+-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2%±1.4%、86.8%±1.8%、88.2%±3.4%、98.3%±0.1%、62.8%±3.2%,出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生态处理 分散式处理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对UV/H_2O_2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潘晶 陈永强 +2 位作者 索艳丽 陶思源 孙铁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29,共5页
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浊度与常见阴离子浓度等水质条件对UV/H2O2工艺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了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DMP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UV/H2O2对DMP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不同水质条... 研究了不同初始pH值、浊度与常见阴离子浓度等水质条件对UV/H2O2工艺降解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了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DMP的降解速率。结果表明,UV/H2O2对DMP的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不同水质条件对降解速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酸性条件较碱性条件更有利于DMP降解;水的浊度大于7NTU时,光降解速率常数迅速下降;NO3-、Cl-、HCO3-等阴离子对DMP降解有抑制作用,且随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3种离子对DMP光降解的抑制程度顺序为HCO3->NO3->Cl-。在5个30W低压汞灯照射下,当H2O2的浓度为20mg.L-1时,DMP在去离子水和自来水中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428min-1和0.0315min-1,自来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较去离子水中的低,这可能是水中多种离子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水质 UV/H2O2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截污导流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运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远书 杜婷 +2 位作者 黄跃飞 王玥 柏睿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5-399,共5页
选择典型截污导流工程——南四湖入湖河流截污导流工程,根据水量和水质条件对设计运行方案进行初步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原工程设计调度方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水量和水质动态调整工程的运行调度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工程的截污... 选择典型截污导流工程——南四湖入湖河流截污导流工程,根据水量和水质条件对设计运行方案进行初步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原工程设计调度方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水量和水质动态调整工程的运行调度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工程的截污拦蓄作用,保障南四湖输水期的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截污导流工程 水量水质联合调度 南四湖 东鱼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填料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1 位作者 孙铁珩 胡筱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以活性污泥等生物基质为填料,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条件下,研究了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NH_4^+-N和TP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负荷为4 cm·d^-1,污染负荷为280 mg·L^-1... 以活性污泥等生物基质为填料,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条件下,研究了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NH_4^+-N和TP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负荷为4 cm·d^-1,污染负荷为280 mg·L^-1和320 mg·L^-1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97.2%、88.0%和90.6%、95.6%、90.4%;水力负荷达到450 mg·L^-1时,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率下降迅速,仅为83.2%和85.5%,TP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为91.7%;平均污染负荷为300 mg·L^-1,水力负荷为4.0 cm·d^-1、6.5 cm·d^-1和8.1 cm·d^-1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6%、97.4%、90.0%.87.3%、96.8%、84.0%和85.6%,96.3%,83.3%;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是水力负荷为8.1 cm·d^-1,污染负荷低于450 mg·L^-1。在以上工况下的出水水质均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系统垂直方向的氨化细菌分布较均匀,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上区域数量较多,反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下区域数量较多;氨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显著,硝化及反硝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极显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与TP的去除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生物作用不是TP脱除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生物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锰矿协同催化臭氧化水中4-氯苯酚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海燕 施银桃 曾庆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以水中 4-氯苯酚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紫外光、天然锰矿催化臭氧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 ,与单独臭氧化相比 ,单一光催化臭氧化和单一锰矿催化臭氧化的 TOC去除率分别提高 5.6%和 2 6.5% ;而紫外光锰矿协同催化臭氧化的 TOC去除率则增加了... 以水中 4-氯苯酚为试验对象 ,研究了紫外光、天然锰矿催化臭氧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 ,与单独臭氧化相比 ,单一光催化臭氧化和单一锰矿催化臭氧化的 TOC去除率分别提高 5.6%和 2 6.5% ;而紫外光锰矿协同催化臭氧化的 TOC去除率则增加了 47% ,高于前两者的加和 ,其 TOC去除率可达 85%。紫外光锰矿的协同提高了催化臭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紫外 锰矿 协同催化 臭氧 4-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DL模式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成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鹏 任静 《水资源保护》 CAS 2014年第1期1-7,共7页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历程,对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成效进行了述评。分析东线一期工程污染特征和治理难点,比较我国总量控制理念与美国流域水污染控制TMDL模式的差异,指出在东线一期工程治污规划实施中,以控制单元为基础,在保留安...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治污历程,对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成效进行了述评。分析东线一期工程污染特征和治理难点,比较我国总量控制理念与美国流域水污染控制TMDL模式的差异,指出在东线一期工程治污规划实施中,以控制单元为基础,在保留安全余量的前提下,逐步构建和完善了点、线、面与内、外源及全方位、多层面的"全防全控"污染防控体系,总体上与TMDL模式相契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际的治污道路,取得了明显治污成效。2012年东线一期工程沿线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达到规划控制目标要求,并自2012年11月起黄河以南段水质首次全部达到规划目标后,逐步趋于稳定,为2013年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污染防治 总量控制 TMDL模式 治污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主导型循环经济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宁乡县超级杂交稻生态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林杰 许振成 +1 位作者 罗琳 罗闰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24-3826,共3页
以建议项目宁乡县超级杂交稻生态工程的清洁生产为个案,阐明了农业生态工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技术路线,探讨了农业生态工程的实验研究方法——知识/信息系统集成法的应用。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生态工程 水污染防治 污染系统优化控制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静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1,共5页
针对全球范围内原油的日益短缺、劣质化及我国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结合我国炼油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炼油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炼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和重点内容。从工程分析、硫平衡分布及对SO_2的控制技术... 针对全球范围内原油的日益短缺、劣质化及我国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结合我国炼油工程的特点,分析了炼油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介绍了炼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和重点内容。从工程分析、硫平衡分布及对SO_2的控制技术分析、"三废"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分析、节水与清洁生产分析和环境风险分析等方面进行评价,才能获得科学的评价结论,从而为炼油工程的生产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炼油工程 工程分析 环境风险 节水 污染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艳 王莉红 +1 位作者 王卫军 金鑫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6-197,共2页
浙江省地表水受污染的影响因素多,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及农村面源污染均造成了较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为此,对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污水重复利用等措施改善农村水生生态环境,为... 浙江省地表水受污染的影响因素多,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及农村面源污染均造成了较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为此,对浙江省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污水重复利用等措施改善农村水生生态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农村水污染 综述 成因 防治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草海水污染治理工程措施及其防治效果评估 被引量:21
13
作者 姚云辉 马巍 +2 位作者 崔松云 齐德轩 淦家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8,共8页
在滇池流域“六大工程”治理体系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整体改善明显,草海作为滇池蓄清排污的载体功能已逐步转变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和城市名片。为适应草海功能定位的转变并加快敏感湖区的水质改善,近期实施了牛栏江... 在滇池流域“六大工程”治理体系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滇池外海和草海水质整体改善明显,草海作为滇池蓄清排污的载体功能已逐步转变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和城市名片。为适应草海功能定位的转变并加快敏感湖区的水质改善,近期实施了牛栏江草海应急补水工程、新老运粮河水体净化生态工程和海埂大堤水体置换通道工程,其中新老运粮河水体净化生态工程实现了草海湖区清污水的物理隔离和清污分流,牛栏江草海应急补水工程为环湖截污和草海的清污分流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条件,海埂大堤水体置换通道工程进一步缩短了清流区的水体置换周期并为环境敏感区的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动力学保障;从水质改善效果来看,清污分流可使清流区TN、TP指标水质改善15%~28%,水体置换通道工程将改善草海的内源累积状况并有利于草海水质持续向好的方向演变,并通过工程联合调度可促使草海水质持续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治理 工程措施 清污分流 草海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志娇 叶脉 张珂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2-1537,共6页
为了探索一种适合广东省流域环境风险特征的评估技术,以解决"多源-多受体-多影响"大尺度评估难题,并提出有效措施防范突发水污染事件。以"相对风险评估"为核心,统计分析近4年广东省突发水污染历史事件,总结流域风险特征,构建评估概... 为了探索一种适合广东省流域环境风险特征的评估技术,以解决"多源-多受体-多影响"大尺度评估难题,并提出有效措施防范突发水污染事件。以"相对风险评估"为核心,统计分析近4年广东省突发水污染历史事件,总结流域风险特征,构建评估概念模型;提出不同情境下评估单元划分方法,应用评分法和矩阵法进一步优化环境风险要素量化过程,尤其是面源;引入水质模型和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风险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高了方法的科学性。重点以揭阳引榕干渠流域为例开展实践应用,4.5%的相对误差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流域环境风险总体分布为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沿水流方向风险累积性和传递性明显。暴雨条件下上游高浓度来水和第一水厂取水口是风险重点管理对象,评价终点应优先关注人员安全和生态安全,风险分区防范重在减缓危害性和降低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流域 相对风险评估 引榕干渠 分区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下沙金沙湖水质污染防范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卫标 尤爱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30,43,共5页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体系设计是人工湖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工湖水质目标的根本保障。以人工开挖的杭州下沙金沙湖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湖湖区河道水质较差的环境问题,提出集成湖泊污染控制、湖泊生态引水、湖泊形态设计与湖泊生态系统...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体系设计是人工湖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工湖水质目标的根本保障。以人工开挖的杭州下沙金沙湖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湖湖区河道水质较差的环境问题,提出集成湖泊污染控制、湖泊生态引水、湖泊形态设计与湖泊生态系统建设的水质污染防范体系,并对各部分的设计思路、确定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湖泊建成后的实测水质资料,对湖泊水质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检验。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控制 生态引水 湖泊形态设计 金沙湖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优化及微生物分析
16
作者 王亚君 孙亚红 +3 位作者 廉静 田秀蕾 梁晓红 郭建博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性能,提高硝酸盐降解率及改善电能输出情况,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为接种源,硝酸钠为电子受体运行典型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1g/L无水乙酸钠、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模拟废水... 为了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性能,提高硝酸盐降解率及改善电能输出情况,以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污泥为接种源,硝酸钠为电子受体运行典型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以1g/L无水乙酸钠、5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为模拟废水成功启动MFC,运行稳定后,通过碳源、碳氮比(C/N)、硝酸盐浓度、温度4个因素来优化MFC运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无水乙酸钠为碳源、C/N=5∶1、硝酸盐质量浓度为200mg/L时MFC运行性能最佳,硝酸盐去除率均可达到90%以上,最大电压可达到0.462V。最佳状态下经6个周期运行,MFC最高电压为0.62V,功率密度高达4.53 W/m2;交流阻抗分析最佳运行状态下MFC内阻为130Ω,扫描电镜观察到电极表面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均明显增多。研究证明MFC可以作为含硝酸盐废水产能净化的有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微生物燃料电池 参数优化 脱氮 电能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研究--以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山东段沿线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翟雯 王昊 +2 位作者 李永顺 焦璀玲 刘晓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91-193,共3页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统筹解决受水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水质污染防控关系到调水工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连续、及时获得输水沿线水质信息,监督水质安全,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水质监测系统势在...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北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统筹解决受水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水质污染防控关系到调水工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连续、及时获得输水沿线水质信息,监督水质安全,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水质监测系统势在必行。在简要总结现有水质监测技术后,初步讨论了与截污导流工程相结合的山东段工程沿线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截污导流 山东段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穿过活动断裂防震抗震思路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云 房艳国 +1 位作者 王家祥 吴世泽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11,共5页
滇中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以隧洞、倒虹吸等引水建筑物共穿越16条活动断裂,其中全新世活动断裂5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11条;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工程建筑物布置要避开活动断层并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以... 滇中引水工程输水总干渠以隧洞、倒虹吸等引水建筑物共穿越16条活动断裂,其中全新世活动断裂5条,晚更新世活动断裂11条;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工程建筑物布置要避开活动断层并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十分发育,断裂走向以近南北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北西西向;断裂延伸长度大,穿过地域广,滇中引水总干渠线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布置,经多次方案比选仍无法绕避诸多活动断层,这给工程的抗震防震、断层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价及设防措施研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本文根据穿过引水工程断层的位错和地震活动特征,提出长距离引水工程建筑物穿过活动断层防震抗震主动设防和被动设防措施的思路,为工程建设、运行和用水区安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防震抗震与位错 工程安全 滇中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二级出水中NH_3-N、TP去除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康军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7d的条件下,研究石菖蒲、美人蕉、水芋、杜鹃、一叶兰和袖珍椰子等6种植物湿地系统在表面流情况下对二级出水中NH3-N、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6种植物湿地系统对二级出水中NH3-N、TP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但随着水力...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7d的条件下,研究石菖蒲、美人蕉、水芋、杜鹃、一叶兰和袖珍椰子等6种植物湿地系统在表面流情况下对二级出水中NH3-N、TP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6种植物湿地系统对二级出水中NH3-N、TP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但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加长,各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分析认为,植物的吸收不是污水中N、P去除的主要原因,但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对NH3-N的去除有一定影响。在中水回用的设计中,湿地植物的选择可以从美学角度出发,选择具有较强环境适应性的湿地或水生植物,以增加湿地系统的景观效果;同时在以二级出水为原水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设计中,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大于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工程 人工湿地 二级出水 植物选择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山东段截污导流中水水资源灌溉利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先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0-23,44,共5页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达标后一部分工业利用,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一部分截污导流蓄存,蓄存的中水尽量用于农田灌溉、林业、水保等方面。充分利用中水灌溉以减少其排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保证调水水... 南水北调东线截污导流工程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达标后一部分工业利用,一部分用于农田灌溉,一部分截污导流蓄存,蓄存的中水尽量用于农田灌溉、林业、水保等方面。充分利用中水灌溉以减少其排入南水北调输水干线,保证调水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研究的重要项目,现就截污导流中水灌溉充分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截污导流 中水 灌溉 利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