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沱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致春 王运好 +5 位作者 陈松 马杰 王国祥 许晓光 黄鹤勇 朱义坤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901,共13页
本研究以淮河流域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全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Pb、Fe和Al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揭示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 本研究以淮河流域沱湖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全湖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Pb、Fe和Al含量。通过反距离权重法揭示沱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与风险水平,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等多元统计分析手段解析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沱湖沉积物样品中V、Cr、Mn、Co、Ni、Cu、Zn、As、Cd和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60.97~106.68、68.09~104.52、738.77~1445.53、10.48~16.35、28.17~45.89、19.44~33.48、47.15~84.29、11.79~28.24、0.14~0.36和22.59~45.58 mg/kg,东部湖湾水域是全湖沉积物10种重金属累积高值区域;根据I_(geo)结果,整体来看,Pb、Zn、Mn、Ni、As、Cd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为输入来源的影响,沉积物Cd的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Cd的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40.7~103.7,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度至重度风险等级,其余重金属为轻微风险等级,10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轻微风险等级,位于西部湖湾和南部湖区近岸带小部分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处于中度风险等级。PMF模型更适用于本研究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估算出自然—水产养殖混合源、农业—交通混合源、工业源的贡献率分别为40.5%、34.5%、25.0%。本研究为淮河流域湖泊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来源解析 沱湖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铜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磊 陈晓辉 +3 位作者 徐丽春 杜艾芳 王琼 吴亮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以某典型铜矿区废石场和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Cd、Pb、As、Cu、Cr(Ⅵ)、Ni、Hg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以某典型铜矿区废石场和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Cd、Pb、As、Cu、Cr(Ⅵ)、Ni、Hg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存在土壤酸化问题,土壤Pb和As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7.55倍和47.83倍,42.86%和67.86%的样品超过了国家土壤筛选值标准限值,Cd、Cu、Ni、Pb、As和Hg平均含量均大于当地背景值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Cd、Cu、Pb、As和Hg地累积指数较高,在重度至极度污染等级(等级5和等级6)中的占比分别为50%、46.42%、42.85%、35.71%和3.57%;经口摄入途径是土壤重金属引发人体健康致癌风险的最主要暴露途径,其中砷的致癌风险指数为2.91×10^(-4)~1.60×10^(-3),非致癌风险指数为3.93~21.60,存在健康危害风险。铜矿区工业活动会引起周边土壤环境风险,研究结果为后续铜矿区周边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铅锌冶炼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3
作者 陈涛 赵子亮 +2 位作者 严春丽 杨智 韩智勇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为明确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成因,以云南某典型铅锌冶炼场地调查为例,根据地块分区布点的方法,在场地内采集了68个土壤样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结合GIS10.8中反距... 为明确铅锌冶炼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成因,以云南某典型铅锌冶炼场地调查为例,根据地块分区布点的方法,在场地内采集了68个土壤样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及因子分析等分析方法,结合GIS10.8中反距离权重插值,识别了铅锌冶炼场地土壤中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类型,评价了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总结了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重金属来源,以期为铅锌冶炼污染行业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场地土壤中重金属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Cu>Zn>Pb>Mn>Ni,均为重污染,生态风险处于低水平。②在场地内As、Cu、Hg主要分布在硫酸生产线,Cd、Pb、Zn主要分布在铅锌冶炼生产线,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受生产活动、原辅材料运输及堆放的影响明显。③场地内污染源大致可分为3类,即Zn、Pb、Cd、Cu、As为因子1,占总方差的91.1%,为工业原料源;Hg、Mn为因子2,占总方差的6.5%,为铅锌冶炼生产活动源;Ni为土壤母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反距离权重插值 因子分析 空间分布 污染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
4
作者 王玲 刘建欣 +5 位作者 束浩杰 王宏刚 刘成垚 刘淑贤 聂轶苗 韩秀丽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1,共9页
为了了解河北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危险性,并给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Zn、Pb、Cu、和Cr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分析,并... 为了了解河北某铅锌尾矿库周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危险性,并给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Zn、Pb、Cu、和Cr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程度分析,并进行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尾矿库周边土壤中Zn、Pb、Cu和Cr的含量分别是河北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的0.91~1.71倍、1.69~8.25倍、0.53~0.83倍和0.32~0.44倍,Zn和Pb已出现较高累积,空间上具有明显异质性;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以尾矿库为中心向外辐射的趋势,尾矿库近距离采样点重金属含量一般高于远距离采样点;土壤中Pb污染最严重,风险水平较高,Zn为轻度到中度污染;存在潜在致癌风险,经口摄入是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暴露方式,儿童致癌风险高于成人。研究区金属硫化矿尾矿重金属污染需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库 土壤重金属元素 空间分布 污染特征评价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高陵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
5
作者 殷宗敏 殷宗奇 何文熹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7-52,共6页
通过分析高陵区土壤中汞(Hg)、砷(As)、镉(Cd)、铬(Cr)、铅(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等级划分,并进行不同元素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陵区Hg、As、Cd、Pb含量正态分布呈现左偏,Cr含量呈现右偏。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r>Pb&... 通过分析高陵区土壤中汞(Hg)、砷(As)、镉(Cd)、铬(Cr)、铅(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等级划分,并进行不同元素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陵区Hg、As、Cd、Pb含量正态分布呈现左偏,Cr含量呈现右偏。各元素含量排序为Cr>Pb>As>Cd>Hg。Hg元素存在分布中心,含量由中心向周边递减;As和Cr元素不存在分布中心。Hg分布存在安全和轻污染级,As分布存在安全和轻污染级,Cd分布存在安全、轻污染和中污染级,Cr分布存在安全和轻污染级,Pb分布存在安全、轻污染和中污染级,其中Hg、Cd、Pb的分布特征较相似,在药惠乡部分区域均存在较重污染。Hg与As存在中度负相关,与Cd、Cr存在中度正相关,与Pb存在弱正相关性;As与Cd、Cr均存在弱负相关性;Cd与Cr存在弱正相关,与Pb均存在强正相关性;Cr与Pb存在中度正相关。综上,高陵区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应加强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安全分级 空间分析 相关性 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PMF模型的退役金属回收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6
作者 闫杰 杨国栋 +2 位作者 袁世杰 罗思雅 喻兆琴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19-1327,共9页
明确退役金属回收厂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对我国土壤利用和生态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PI)、地累计指数法(I_(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估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初步... 明确退役金属回收厂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对我国土壤利用和生态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指数(PI)、地累计指数法(I_(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估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基于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PCA)的初步判定,再结合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定量解析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PI值中Hg处于重度污染。I_(geo)中的Cd、Cu、Pb、Hg分别有1.58%、6.34%、11.11%、7.93%的调查点处于严重污染(I_(geo)≥5)。RI评价结果表明Hg(128.96)较高生态风险,研究区均值为40.70,整体呈现中等生态风险评价。源解析分析结果其中污染来源废渣辅料(Hg和Cu)、工业来源-自然来源(As、Hg、Cu、Pb和Cd)及交通污染源(Pb)的占比分别为28%、55.08%和16.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金属回收厂 重金属污染 PMF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污染源解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建模
7
作者 李世杰 张晖 +1 位作者 冯徽徽 王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4-1455,共12页
以某典型矿区为例,结合数理统计分析以及PMF源解析等手段,定性定量识别区域重点污染源及其贡献特征.在此基础上,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和最佳空间尺度,研究构建顾及污染源空间特征和主导环境因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 以某典型矿区为例,结合数理统计分析以及PMF源解析等手段,定性定量识别区域重点污染源及其贡献特征.在此基础上,筛选主导环境变量和最佳空间尺度,研究构建顾及污染源空间特征和主导环境因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来源包括自然源、废气排放源、废渣排放源、废水排放源和交通源,综合贡献率分别为8.40%、9.55%、1.73%、55.37%、24.99%,大气沉降(q=0.113)和土壤淋溶(q=0.097)是主要的重金属输入和输出路径.不同建模策略的土壤重金属模拟结果差异较大,综合考虑污染源空间特征与环境变量的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次为基于主导环境因素的模型,基于污染源空间特征的模型预测效果相对较差;在建模方法上,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模型在不同数据聚合下展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mRadius=0.2916).本研究结果为扩展矿区土壤污染风险区识别的新思路提供了科学依据,强化了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与含量之间生态环境效应的认识,并为分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重点污染源 地理探测器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铁冶炼场地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波涛 钱诗颖 叶文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以上海某关停钢铁冶炼厂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判断布点法与系统布点法布设83个土壤点位,采集表、中、深层共249个土壤样品,分析As、Pb、Cd、Ni、Hg、Cu这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Pb出现部... 以上海某关停钢铁冶炼厂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判断布点法与系统布点法布设83个土壤点位,采集表、中、深层共249个土壤样品,分析As、Pb、Cd、Ni、Hg、Cu这6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As、Pb出现部分样品超标,Cd、Pb为强变异,其他重金属变异程度中等;重金属平均含量在垂向上呈现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分布在表层,累积区域主要为扒渣厂房、钢渣处理区和废钢配料间;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和Pb的污染相对较为严重,重污染及以上的样品比例分别为8.43%、3.61%。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场地整体的生态风险较高,Cd为主要贡献因子,较强风险及以上的样品占比高达51.81%;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b、As和Cd可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土壤的风险管控或修复以保证场地的再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冶炼场地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市典型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谢配红 补建伟 +2 位作者 徐庆方 肖春山 黄胤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5,共13页
以贵州省遵义市某典型锰矿区的土壤(含沉积物和矿渣)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Cr、Ni、Cu、Cd、Pb、Fe、Hg、As和Mn 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揭示这些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 以贵州省遵义市某典型锰矿区的土壤(含沉积物和矿渣)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了Cr、Ni、Cu、Cd、Pb、Fe、Hg、As和Mn 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ArcGIS软件中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IDW)揭示这些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进行污染现状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最后对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Hg、Mn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约为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44、16和5倍,其中Hg在沉积物中全部为重度或严重污染;Hg和Cd单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是区内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80%的样点都存在强或很强的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空间分布 生态风险 锰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浅层表土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赖涓涓 杨德钰 +2 位作者 刘亮 马璠 王彦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96-4506,共11页
为全面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以银川市浅层表土(0~2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常见土壤重金属含量(Cd、Cr、Cu、Ni、Pb和Zn),对表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与污染溯源.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 为全面掌握我国西北地区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以银川市浅层表土(0~2cm)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常见土壤重金属含量(Cd、Cr、Cu、Ni、Pb和Zn),对表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与污染溯源.首先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应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重金属污染源.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多个重点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文献分析,探讨西北地区城市表土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银川市浅层表土中Ni和Cr含量低,Cu、Pb和Zn存在不同程度累积趋势,Cd存在明显富集.Cr、Ni的平均含量低于宁夏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0.95倍和0.73倍.Cd、Cu、Pb和Zn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宁夏土壤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70倍、1.00倍、1.08倍、1.09倍.单因子污染程度为Cd>Zn>Pb>Cu>Cr>Ni,平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轻度污染水平.单项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Cd、Cr、Cu、Ni、Pb和Zn具有轻微生态风险,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为轻微生态风险.银川市浅层表土中Cr、Ni多为自然来源,Cd、Cu、Pb、Zn主要为交通和农业污染,此外Cd同时受工业污染影响.中国西北地区城市土壤重金属均存在一定的富集,但累积程度整体不高,交通源、工业源和自然源为主要来源.我国西北地区土壤中Cd污染严重,在工、农、交通发展中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源解析 中国西北地区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径-汇”关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空间区划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易诗懿 李笑诺 +1 位作者 陈欣悦 陈卫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1338,共16页
构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空间区划体系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分类分区分阶段管理”思想的深入落实,高分辨率的风险空间区划地图能为划分风险管控优先区和大尺度统筹部署土壤污染防治铺排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指导。利... 构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空间区划体系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分类分区分阶段管理”思想的深入落实,高分辨率的风险空间区划地图能为划分风险管控优先区和大尺度统筹部署土壤污染防治铺排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指导。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明确了浙江省宁波市某工业集聚区铬、铜、砷、镉、铅、镍、锑和汞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源和贡献率,然后基于“源-径-汇”关系和质量平衡理论形成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空间区划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异质性,主要排放源包括火力发电燃煤燃烧源(17.08%)、其他工业源(17.94%)、农业活动排放源(26.07%)、自然源(28.61%)和交通排放源(10.31%)等五类;利用构建的空间区划技术体系可将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共五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64%、17.28%、18.27%、22.92%和32.89%。区域风险胁迫水平的空间量化表达能有效识别高风险热点,进而采取优先管控措施实现土壤污染精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空间区划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33个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
12
作者 陈景辉 郭毅 +1 位作者 杨博 屈撑囤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5,共14页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城市的表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含量,城镇化指标(GDP、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大气环境监测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研究了33个城... 收集整理了中国33个城市的表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含量,城镇化指标(GDP、常住人口、机动车保有量),大气环境监测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PM_(2.5)、PM_(10)、SO_(2)、NO_(2)、CO和O_(3)),研究了33个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土壤重金属As、Co、Cr、Cu、Mn、Ni、Pb、Zn、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12、1.75、1.21、1.69、1.16、1.13、1.75、1.66、4.18、2.87倍。土壤重金属地累积指数(I_(geo))均值排序为Cd(1.48)>Hg(0.93)>Pb(0.23)>Co(0.22)>Cu(0.17)>Zn(0.14)>Cr(-0.31)>Mn(-0.37)>Ni(-0.41)>As(-0.42)。中国八大社会经济区域内梅罗污染指数顺序为西南地区(7.07)>长江中游地区(6.84)>北部沿海地区(6.81)>东部沿海地区(4.09)>南部沿海地区(3.82)>东北地区(3.12)>黄河中游地区(2.76)>大西北地区(3.73)。不同重金属元素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小顺序为Cd>Hg>As>Pb>Co>Cu>Ni>Cr>Mn>Z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665.15。城市土壤中Cu、Mn、Pb和Zn之间相关性较好,但是与城镇化指标、大气环境监测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城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来源解析的汕头市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丽萍 谢先明 汤振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6,共14页
大多数研究评价土壤环境容量时忽略了重金属来源的影响,而基于物质来源解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能更好地评估区域环境容量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原因,对有效防控、预警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汕头市是广东省的经济特区之一,拥有... 大多数研究评价土壤环境容量时忽略了重金属来源的影响,而基于物质来源解析探讨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能更好地评估区域环境容量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原因,对有效防控、预警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汕头市是广东省的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较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土壤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而目前区域环境容量状况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汕头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了511件土壤样品,以进行土壤环境容量研究。基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方法,我们采用富集因子法评估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判断土壤重金属来源,根据综合指数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环境容量特征以及各环境容量指数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汕头市表层土壤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分别为4.84(0.23~119.4)、0.14(0.013~4.94)、36.05(2.2~109.1)、19.08(2.9~453.1)、0.18(0.008~1.394)、13.29(3.7~229.6)、51.73(9.9~1000)和79.83(9.2~309.5)mg/kg。除土壤Pb整体为中度富集,研究区其他土壤重金属整体为轻度富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主成分来源分别为自然和农业混合源、农业和工业混合源、工业来源、采矿来源和石材开采来源。土壤重金属静态环境容量大小排序为Zn>Cr>Ni>Pb>Cu>As>Hg>Cd。土壤重金属综合环境容量为中等容量水平,受地质背景的影响,但盐鸿镇、贵屿镇和陈店镇等区域由于综合人类活动导致重金属环境容量普遍较低,存在一定风险。本研究结果可为汕头市预警和管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治理污染土壤,提高环境容量和土壤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环境容量 污染评价 来源分析 空间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块尺度农田重金属污染程度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寅 谢荣焕 +1 位作者 李伟平 江红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79-1992,共14页
为查明受污染农田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采取有效阻控手段,避免危害产生或扩大,在安徽省南部某县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地表水、底泥以及地下水样品,测定不同环境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其他特征参数,分析不同环境样品的污染程度,并通过同... 为查明受污染农田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采取有效阻控手段,避免危害产生或扩大,在安徽省南部某县采集了不同深度的土壤、地表水、底泥以及地下水样品,测定不同环境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和其他特征参数,分析不同环境样品的污染程度,并通过同源性分析、聚类分析、空间变异分析等方法解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析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和范围。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部分农用地和林地土壤样品中镉、镍、铬、铜、铅和锌的含量超过其pH范围对应的风险筛选值,农用地和林地土壤样品中总镉超标率分别为16.9%和6.0%,总镍超标率分别为72.9%和88.0%,总铬超标率分别为62.7%和68.0%,总锌超标率分别为5.1%和6.0%;部分底泥样品中镍含量超过相应的风险筛选值限值,超标率为80%;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均符合相应水质标准要求。调查范围内林地和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铬、镍、铅、镉之间存在同源性,来自同一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污染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沿线农田重金属污染研究
15
作者 朱仁超 原樱其 +2 位作者 杨宇 杨琦玥 余爱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87-1897,共11页
随着公路里程的日益增加和公路网的加密,公路交通已成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公路两侧仍存在着大量的农田,种植着不同的农作物。研究表明,公路交通已对公路两侧的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污... 随着公路里程的日益增加和公路网的加密,公路交通已成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公路两侧仍存在着大量的农田,种植着不同的农作物。研究表明,公路交通已对公路两侧的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该文系统阐述了公路沿线农田土壤和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了影响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因素,对公路沿线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路侧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防治提供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农作物 公路 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街尘重金属分布特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16
作者 刘红 丁林 +2 位作者 吴赞 刘瑾 王凤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7-2128,共12页
为了从源头有效控制城市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于夏冬两季测定了石家庄市不同功能区街尘中的重金属(Pb、Cr、Cu、Mn、Cd、Zn)含量,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为了从源头有效控制城市重金属污染,本研究于夏冬两季测定了石家庄市不同功能区街尘中的重金属(Pb、Cr、Cu、Mn、Cd、Zn)含量,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及可能污染源。结果表明:1)除冬季Mn外,街尘其余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石家庄市土壤背景值。其中,冬季Cd平均含量为0.95 mg·kg^(-1),是背景值的10.56倍,超标率高达86%。总体上,冬季各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程度均高于夏季,其中夏冬两季Cd的单因子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77.81和316.93,属强生态风险,冬季Pb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余重金属为轻微生态风险。2)不同城市功能区街尘重金属污染程度均为重度污染,Cd和Pb是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公园区污染最严重,其次为商业区。各城市功能区街尘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冬季较夏季均有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公园区为极强生态风险区域。3)交通释放、工业排放、燃料燃烧是重金属Pb、Cu、Cd和Zn的主要来源,自然源是Cr和Mn的主要贡献源。城市街尘污染控制应重点关注冬季公园区以及人流车流量大的区域,在降低生态风险方面应侧重对街尘中的Cd和Pb进行精准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尘 重金属 时空变化 污染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慈溪市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庆 王静 +2 位作者 史衍玺 张衍毓 汪庆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9-644,共6页
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慈溪市为研究区,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镉和铅的含量与分布状况。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应用ILWIS3.2软件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应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 以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慈溪市为研究区,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锌、镉和铅的含量与分布状况。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评价,应用ILWIS3.2软件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应用ARCGIS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作图。结果表明,慈溪市农田土壤中铜、锌、镉、铅4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出当地背景值,但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4种元素皆属轻度污染,其污染指数处于中度污染程度以上的样点数较少,土壤并未形成大面积中度或其以上污染。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铜、锌、镉和铅的基台值与块金值的比值分别为42.6%、64.2%、47.6%和26.3%,4种元素在土壤中均表现出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插值结果图反映了4种元素在当地土壤中分布的高值区均位于城市发展较快,工业发达的中、南部地区,其分布均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规律。土壤中4种元素的主要来源与当地剧烈的人为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污染评价 空间变异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郊蔬菜基地土壤有效态铅、锌、铜和镉的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量:63
18
作者 张庆利 史学正 +4 位作者 黄标 于东升 王洪杰 Karin Blombaeck Ingrid Oboern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7,共7页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从小尺度区域角度上研究了南京城郊土壤中铅(Pb)、锌(Zn)、铜(Cu)和镉(Cd)4 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中有效 Zn 变异程度相对较大,有效 ... 利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从小尺度区域角度上研究了南京城郊土壤中铅(Pb)、锌(Zn)、铜(Cu)和镉(Cd)4 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土壤中有效 Zn 变异程度相对较大,有效 Pb 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小,而有效 Cu 和 Cd 为中等程度变异。(2) 研究区有效 Pb、Zn 含量空间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而 Cu、Cd 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有效 Zn、Cd 的空间自相关尺度相对较大,而有效 Cu、Pb 相对较小。(3) 研究区土壤中有效 Pb 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交通影响,交通量越大的道路附近土壤中有效 Pb 含量越高;有效 Zn 主要受城市生活废水的影响,城市生活污水灌溉和城市地表径流是土壤中有效 Zn 积累的主要原因;有效 Cu 主要与蔬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主要是牛粪)施用关系密切,有机肥施用量越大,土壤中有效 Cu 含量越高;有效 Cd 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形低洼处土壤中有效 Cd 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 重金属 空间分异 地统计学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地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52
19
作者 王乔林 宋云涛 +4 位作者 王成文 徐仁廷 彭敏 周亚龙 韩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693-3703,共11页
以滇西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4193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土壤重金属含... 以滇西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4193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地统计方法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但是低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As、Cd、Cu、Ni、Pb和Zn含量平均值与云南省背景值相当,Hg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其背景值的2.35和1.60倍,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累积现象.(2)Cr、Cu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的控制;Cd、Zn和Pb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人为来源主要为铅锌矿开采选冶、交通运输和煤炭燃烧,Cd、Zn在一定程度上受成土母质的影响;As和Hg以人为来源为主,受汞矿采选、农业活动及煤炭燃烧的影响.(3)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Cd、Cr、Cu、Hg和Ni在沉积岩母质区土壤中平均含量最高;草地中As、Cd、Cr、Cu、Hg、Ni、Zn平均含量最高.(4)Cu、Ni、Cr高值区与沉积岩母质区及区内分布的铜矿和铁矿空间耦合性良好;Pb、Cd和Zn的高值区与区内的铅锌矿分布范围基本一致;As和Hg高值区与区内汞矿等热液型金属矿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在人类活动密集地区也呈高背景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 空间分布 土壤 滇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现状评价 被引量:41
20
作者 施泽明 倪师军 +2 位作者 张成江 曾英 吴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1-395,共5页
成都市城市土壤的研究显示,土壤中Hg,Cd,As,Cr,Pb,Cu,Zn含量分别为0.31μg/g,0.36μg/g,11.0μg/g,60μg/g,76.9μg/g,42.0μg/g,224μg/g,研究区范围内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除Cd外,均低于国家土壤二级质量标准。Tessier连续提取法镉形... 成都市城市土壤的研究显示,土壤中Hg,Cd,As,Cr,Pb,Cu,Zn含量分别为0.31μg/g,0.36μg/g,11.0μg/g,60μg/g,76.9μg/g,42.0μg/g,224μg/g,研究区范围内土壤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除Cd外,均低于国家土壤二级质量标准。Tessier连续提取法镉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镉可交换态含量比例高达33.16%。与国内外其它城市比较,Hg含量较高;Cr,Cu,Zn含量处于中等水平;Cd,As,Pb含量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污染来源与工业布局、燃煤、交通、乡镇企业分布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污染源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