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的机制考察与效应评估——以小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鲍禹默 孙心妍 +1 位作者 孙雨 许心睿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研究探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政策的运作机制,包括价格保障、收入激励和市场信号扭曲,指出其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方式僵化、资源过度开发和绿色技术采纳率下降。评估显示,短期内政策促进... 本研究探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政策的运作机制,包括价格保障、收入激励和市场信号扭曲,指出其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方式僵化、资源过度开发和绿色技术采纳率下降。评估显示,短期内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增长,但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利。因此,提出构建绿色生产导向的补贴机制、推广绿色技术、建立优质粮食市场化收购机制和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等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农民收入,推动绿色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农业绿色生产 效应评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能提升玉米生产效率吗?——基于玉米主产区247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
2
作者 王海峰 李光泗 王金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3,共11页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能否有效激发市场机制作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能否有效激发市场机制作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1-2020年玉米主产区247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扭曲和市场风险双重视角分析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三省一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正向影响,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呈现波动变化;(2)收储制度改革的影响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改革对于内蒙古和黑龙江两地呈现较为明显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该地区第一、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区域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吉林和辽宁两省影响并不明显;(3)收储制度改革通过缓解市场扭曲和加剧市场风险两条路径影响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市场扭曲的缓解有助于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而市场风险的加剧则减缓了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政府应该关注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同时配套抗风险、防波动稳定机制,以确保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储制度改革 市场扭曲 市场风险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贺伟 朱善利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7,共8页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施行7年来,已经在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达到甚至超出了政策设计的预期。面对粮食供求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现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日益突显。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策... 粮食托市收购政策施行7年来,已经在稳定粮食价格、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达到甚至超出了政策设计的预期。面对粮食供求形势发生的新变化,现行粮食托市收购政策的一些消极影响也日益突显。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政策在价格制定、信贷管理、财政补贴、购销监管等方面的操作措施。同时,继续坚持托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探索和建立以差额直补方式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托市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市收购 最低收购价政策 临时收储政策 差额直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格支持政策与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自然实验 被引量:29
4
作者 廖进球 黄青青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基于2007年起中央在东北产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这一自然实验,在测算主产省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政策实施前后(2004~2015年)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 基于2007年起中央在东北产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这一自然实验,在测算主产省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政策实施前后(2004~2015年)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政策带来的增产激励,会导致玉米生产中化肥、种子、机械服务等要素过量使用以及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并弱化技术进步效应,从而抑制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上升,不利于增强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支持政策 粮食可持续发展能力 玉米临时收储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粮食收储政策演进、得失与改革完善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庆海 宫斌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2-41,共10页
粮食收储政策是21世纪以来我国惠农政策的重点,先后出现了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价格、目标价格和“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四种形态。粮食收储政策的实施在增加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了高强度的支撑作用,但也衍生出不可低估的负... 粮食收储政策是21世纪以来我国惠农政策的重点,先后出现了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价格、目标价格和“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四种形态。粮食收储政策的实施在增加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了高强度的支撑作用,但也衍生出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目标价格政策一度成为粮食收储政策改革的选择,但因其方案的粗放性而失败。“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的方案最终替代了临时收储政策。现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市场定价+生产者补贴”政策,并非改革的终结方案,仍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仍是改革的基本取向。因此,目标价格政策的可行性有待重新评估,与土地挂钩的补贴政策潜伏着不可小视的隐患,最低收购价政策有必要适时退出市场,市场结构与流通结算体系建设必须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收储政策 最低收购价格 临时收储价格 目标价格 生产者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带来的新问题及其应对——以吉林省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磊 李冬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8-43,共6页
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改革,给我国玉米主产区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玉米价格下降、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规模经营放缓等情况连续出现,有些地方问题严重,不仅造成种植玉米收益下降、农民收入减少,甚至影响到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 国家玉米收储政策的改革,给我国玉米主产区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玉米价格下降、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规模经营放缓等情况连续出现,有些地方问题严重,不仅造成种植玉米收益下降、农民收入减少,甚至影响到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这些情况和问题将会给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困难与挑战,亟须加强对玉米加工业的重点扶持,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确马铃薯主粮化地位,解决好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带来的返贫问题,在处理好改革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透明性、及时性,保证玉米收储政策改革顺利、平稳进行,以达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 新情况 新问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我国粮食政策性收储制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国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37,共7页
我国已经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定价机制和价补分离保护粮农体制。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既坚定了对玉米收购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又对稻谷小麦等收储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但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仍然属... 我国已经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定价机制和价补分离保护粮农体制。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既坚定了对玉米收购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又对稻谷小麦等收储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但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仍然属于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其做法应用于稻谷小麦需要谨慎。保障粮农增收和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粮食政策性收储制度深化改革的底线。稻谷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其收储制度改革应在坚守底线前提下以最小扭曲市场为原则,可以在缩小最低收购价实施范围、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和选择多元化执行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形成既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又能促进多重目标实现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储政策 玉米 粮食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储备调控政策的实施绩效与评价 被引量:14
8
作者 谭砚文 关建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69-77,共9页
文章实证分析我国棉花储备抛收储政策的实施绩效,探讨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执行以来棉花抛收储政策对于市场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棉花储备通过收储和抛储影响市场价格的政策目标均未能有效实现;临时收储预案政策的实施,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 文章实证分析我国棉花储备抛收储政策的实施绩效,探讨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执行以来棉花抛收储政策对于市场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棉花储备通过收储和抛储影响市场价格的政策目标均未能有效实现;临时收储预案政策的实施,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而且使政府背负了较严重的财政负担。为防止棉花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应逐步取消临时收储预案政策,恢复棉花储备不参与市场经营的战略储备属性;同时,对棉农采取目标收入补贴和收入损失补偿政策,加大对棉花生产的科技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储备 临时收储 绩效评价 目标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种稻大户购机决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颜玄洲 孙水鹅 欧一智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6期592-599,共8页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物质条件,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本文从需求理论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江西省种稻大户购置农机的影响,从而提炼出影响种稻大户购机决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获得高产、稳产的必要物质条件,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本文从需求理论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江西省种稻大户购置农机的影响,从而提炼出影响种稻大户购机决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为证实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种稻大户购机决策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江西省实地调查的397个种稻大户样本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对样本进行logistic模型回归。实证结果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农户类型、种植规模、政策认知、农业收入、融资能力等对于大户购置农机决策存在显著影响,进而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好的在江西省实施提出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机购置 补贴政策 种稻大户 决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与粮食储备安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鹏 丁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5期213-216,共4页
面对2013年"5·31"中储粮大火事件,从根本上分析了中储粮基层粮库超负荷运转所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中储粮垄断托市收购和基层粮库逐利储备粮保管费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其根源是现行的粮食储备制度所造成的政策执... 面对2013年"5·31"中储粮大火事件,从根本上分析了中储粮基层粮库超负荷运转所带来的严重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中储粮垄断托市收购和基层粮库逐利储备粮保管费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其根源是现行的粮食储备制度所造成的政策执行主体"单一化"。为此,提出了改革现行粮食收储制度的建议:从制度层面适度突破粮食储备的现行体系,根据不同省份、城市的具体环境,在实践中逐步调整现行制度,适度改革中央储备粮和托市粮收购的垄断政策,堵住国家粮食储备政策的漏洞,遏制借机追逐经济利益的做法,以便从根本上提升粮食储备安全水平,确保国家、地方、人民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收储制度 储备安全 垄断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谷物进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戴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6-33,共8页
在粮食生产"九年增"的背景下,2012年中国谷物进口大量增加,再次引发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谷物进口的广泛关注。在定量判断各因素对谷物进口影响的基础上,发现:(1)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产量下降、国际粮食价格下跌都会不同程度地... 在粮食生产"九年增"的背景下,2012年中国谷物进口大量增加,再次引发国内外学者对中国谷物进口的广泛关注。在定量判断各因素对谷物进口影响的基础上,发现:(1)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产量下降、国际粮食价格下跌都会不同程度地增加中国谷物进口;(2)中国目前实施的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显著地有助于谷物进口;(3)我们所担忧的贸易自由化并未使中国谷物进口大量增加,反而使中国谷物进口量较往年显著减少,但自2004年开始,在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背景下,贸易自由化显著地有助于谷物进口。因此,为缓解中国未来谷物进口压力,应继续重视和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应对目前的最低收购价等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进行改革,积极探寻新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进口 需求 最低收购价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实施效果与改制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志 谢云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30,共5页
2016年中国政府用"市场化收购"与"补贴"相结合的新机制替代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通过梳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的出台背景、实现方式、实施情况以及经济学机理,从市场、农户、国家等三个主体出发,深入探讨了实施... 2016年中国政府用"市场化收购"与"补贴"相结合的新机制替代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通过梳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的出台背景、实现方式、实施情况以及经济学机理,从市场、农户、国家等三个主体出发,深入探讨了实施效果与改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临时收储政策 价格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面积利润变化与我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被引量:24
13
作者 田旭 张淑雯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9-71,共13页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 从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粮食作物内部以及不同粮食产区之间的视角出发,先后分析了我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利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位面积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以及单位面积利润变化的成因。研究表明,农作物相对利润的变化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将利润进一步分解,发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与成本的变化;粮食作物内部之间的调整源于价格比与产量比;当前针对粮食主产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政策可能是造成我国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结构 粮食结构调整 单位面积利润 粮食收购价格政策 粮食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沿革的历史回顾与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国祥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23,共10页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不是放任粮食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否则我国粮食市场过度波动难以避免,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难免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市场机制 价格支持 政府影响力 粮食波动 收储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目标分解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风田 普蓂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8,共7页
中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过去在稳市、备荒和恤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政策干预程度加深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粮食市场的问题不断累积,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迫在眉睫。粮食储备体系的目标重叠是造成政策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促进农... 中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过去在稳市、备荒和恤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政策干预程度加深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粮食市场的问题不断累积,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迫在眉睫。粮食储备体系的目标重叠是造成政策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下,托市收储逐渐从单一职能演化到承担多重目标,目标重叠和偏向引发政策目标失衡、执行范围扩大,承储主体的政策依赖惯性进一步加剧托市收储泛化。政策干预不仅导致粮食市场内部出现矛盾,而且通过经济体系层层传导放大,扭曲市场供求和资源配置,甚至引发贸易争端。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应当剥离托市收储的收入支持功能,将其回归到确保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基本定位;将过去的托市代储补贴用于鼓励农户和用粮企业入市收购,培育市场自发调节和缓冲风险的能力;将保农民收入的目标交由多样化的补贴和保险支持手段,从而确保生产稳定。同时,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对政策性收储的监管问责,采取多种手段确保对民间储备的调控能力,并在WTO框架下优化补贴和保险支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性储备 储备体系 目标分解 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粮食流通“四散”化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予新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本文认为,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粮食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而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发展“四散”化流通(散装、散卸、散运、散存)新技术,但是目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外部经济与技术政策不配套,粮食仓储业与运输业设施不匹... 本文认为,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粮食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而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发展“四散”化流通(散装、散卸、散运、散存)新技术,但是目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外部经济与技术政策不配套,粮食仓储业与运输业设施不匹配,粮食仓储网络自身存在问题等等,应尽快建立专门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及经济政策,并实施全流程散装化与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流通 粮食仓储网络 经济政策 技术方案 中国 WTO 运输设施 外部经济 集装箱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储收购政策支撑吉林省玉米市场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祥萍 张学锋 于伟 《农业展望》 2014年第8期4-7,共4页
2014年以来,在临储玉米收购数量持续增加和采购东北玉米费用补贴政策的支撑下,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后市随着东北地区农户余粮逐渐减少,吉林省玉米价格将稳步趋涨,但需求不振及玉米... 2014年以来,在临储玉米收购数量持续增加和采购东北玉米费用补贴政策的支撑下,吉林省玉米市场价格整体波动幅度不大,但"政策市"特征较为明显。后市随着东北地区农户余粮逐渐减少,吉林省玉米价格将稳步趋涨,但需求不振及玉米抛储压力仍将影响其价格上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储收购政策 玉米市场 价格 农户 深加工企业 补贴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下农户供给反应模型的建立与实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0期10670-10673,共4页
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主产区早籼稻、混合麦2个主要粮食品种的粮农供给反应模型,以检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供给是否能够发挥价格导向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对粮食主... 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了主产区早籼稻、混合麦2个主要粮食品种的粮农供给反应模型,以检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供给是否能够发挥价格导向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的粮食供给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近年国家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对有效保护粮农利益、调动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保证重点粮食品种的市场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收购市场价格 最低收购价政策 农户 供给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市场竞争力:收储政策与工资上升影响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志刚 章丹 钟龙汉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8年第3期10-18,共9页
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指标分析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剖析生产成本及其结构变化趋势,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与因素分解,测算收储政策和劳动... 粮食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指标分析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剖析生产成本及其结构变化趋势,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与因素分解,测算收储政策和劳动力工资上升对我国粮食市场竞争力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相较于美国,我国主要粮食产品均处于比较劣势。收储政策和劳动力工资上升对我国粮食产品国内生产者价格和竞争力下降均影响显著,但两者对不同粮食产品影响存在差异。收储政策对小麦、粳稻和籼稻影响程度大于劳动力工资上升,劳动力工资上升对玉米影响程度大于收储政策。研究就收储政策实施和劳动力工资上升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市场竞争力:收储政策 劳动力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概况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伟 张兴中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184-186,F0003,共4页
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了该专项立项项目牵头单位的区域、性质及经费分布,提出关于项目参与单位数量限制、农业科学院系统在专项实施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国家重点... 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专项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了该专项立项项目牵头单位的区域、性质及经费分布,提出关于项目参与单位数量限制、农业科学院系统在专项实施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体化设计的思考,为该专项项目实施及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 粮食收储 项目实施 目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