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lM的微波光子线性优化链路
1
作者 刘婷 陈博 +3 位作者 柳钰 薛小庆 郗艳华 张玉叶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文中提出一种利用偏振调制器(PolM)提高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的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线性优化的原理是通过对微波光子链路中上下两路光载波进行完全抑制和部分抑制,使生成不同来源的三阶交调失真(IMD3)在电域实现自抵消。仿... 文中提出一种利用偏振调制器(PolM)提高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的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线性优化的原理是通过对微波光子链路中上下两路光载波进行完全抑制和部分抑制,使生成不同来源的三阶交调失真(IMD3)在电域实现自抵消。仿真结果表明,IMD3的抑制比可达到61.9 dB,系统的三阶无杂散动态范围可达到107 dB·Hz^(2∕3)。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实施难度低、大工作带宽和大动态范围的优势,在宽带无线通信、雷达、电子战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 偏振调制器 无杂散动态范围 三阶交调失真 偏振控制器 光载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米S-SAR卫星总体设计与技术创新
2
作者 王国良 朱雅琳 +6 位作者 李志刚 王迪 郑泽星 陈娟 梅名宣 王帅雷 贾松霖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01/02卫星是最高分辨率为5 m、工作在S频段的SAR卫星,星上配置有S频段SAR载荷及星上应急数据实时处理设备,对应急区域的SAR数据进行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和检测。文章简述卫星总体设计方案;总结有效载荷设计技...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01/02卫星是最高分辨率为5 m、工作在S频段的SAR卫星,星上配置有S频段SAR载荷及星上应急数据实时处理设备,对应急区域的SAR数据进行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和检测。文章简述卫星总体设计方案;总结有效载荷设计技术和应用创新点,尤其是大口径构架式双焦点椭球抛物面反射器、基于国产化S频段大功率GaN器件的收发(T/R)组件、基于星上数据实时处理功能的应急应用新模式。卫星在轨测试和应用情况表明:5米S-SAR 01/02卫星星地一体化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为国家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业务化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反射面体制全极化5米S-SAR卫星总体设计技术和技术创新,可为S频段SAR卫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 多极化相控阵馈源 抛物面反射器 S频段收发组件 应急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构表面的偏振探测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相锐 孙飞莹 +4 位作者 彭阳 娄泰铭 张先宁 张洪尘 魏兴战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5,共12页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 偏振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探测手段,具有强抗干扰能力,并能有效提升探测距离,在光学遥感、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和水下成像等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偏振探测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光路复杂等问题,在小型化和集成化方面存在严峻挑战。超构表面是由人工亚波长结构单元组成的二维周期性阵列,可根据入射光偏振态对光场进行精细调控,有效降低偏振探测系统的尺寸,提升器件的集成程度,为小型化偏振探测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超构表面与偏振探测相关的光场调控机理,在此基础上归纳基于超构表面的光子型与光热型偏振探测器件,并对现存问题与未来趋势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构表面 光场调控 偏振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相位超表面的高增益透镜天线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乔绅 李邦玉 +2 位作者 吴星宇 崔炳喆 何国强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文中设计了一种兼具圆极化转换和相位调制功能的几何相位超表面单元,该单元具有亚波长尺寸、结构简单和无任何通孔连接等优点。所设计的单元对入射的任意圆极化波具有高效的极化转换效率,且当单元的谐振器旋转时,透射的电磁波会获得一... 文中设计了一种兼具圆极化转换和相位调制功能的几何相位超表面单元,该单元具有亚波长尺寸、结构简单和无任何通孔连接等优点。所设计的单元对入射的任意圆极化波具有高效的极化转换效率,且当单元的谐振器旋转时,透射的电磁波会获得一个两倍旋转角度的额外相位,在0°~180°范围内谐振器以22.5°步进旋转,得到透射相位以45°为间隔的3 bit相位量化单元,相位覆盖从0°~360°。基于二维平面透镜相位分布理论,设计了一款新型兼具左、右旋圆极化转化的高增益透镜天线,透镜阵面的尺寸大小为10λ×10λ(λ为透镜天线工作中心频率对应波长)。仿真结果表明,在19.25 GHz~20.50 GHz频率范围内,所设计的透镜天线主极化增益大于26 dBi,交叉极化电平小于-20 dB,轴比小于2.2 dB。19.75 GHz时的峰值增益为28.3 dBi,旁瓣电平为-23.1 dBi,孔径效率高达50.37%。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文中提出的几何相位透镜天线的各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极化转换 几何相位调制 透镜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光束矢量光场调控的紧聚焦均匀三维光泡的产生与探测
5
作者 郑泽灿 王思聪 +7 位作者 冯嘉浩 周志凯 陈树康 宋世超 邓子岚 秦飞 曹耀宇 李向平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共8页
三维光泡,即紧聚焦三维中空暗场光斑分布,在光学操控以及激光加工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已报道的工作中,三维光泡一般采用多光束干涉叠加的方式来产生,光路复杂,不利于系统集成应用,且能量利用率低。利用单光束矢量光场调控技... 三维光泡,即紧聚焦三维中空暗场光斑分布,在光学操控以及激光加工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已报道的工作中,三维光泡一般采用多光束干涉叠加的方式来产生,光路复杂,不利于系统集成应用,且能量利用率低。利用单光束矢量光场调控技术,产生高强度均匀性紧聚焦三维光泡,并利用探测光偏振转换技术实现对三维光泡的探测。通过调节旋向偏振入射光与0/π二元相位调制的径向偏振入射光的能量比,在实验上实现边缘强度与中心暗斑强度比值大于10:1、边缘强度均匀度接近90%的三维光泡,为双光束超分辨激光加工与光存储、粒子操控等领域提供实用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光场调控 三维光泡 纵向偏振分量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在AWGN信道中的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樊婷婷 杨维 许昌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研究Polar码在编码调制(CM)系统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系统.分析了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的影响,并将所提系统的BER性能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BIC... 为了研究Polar码在编码调制(CM)系统中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Polar码的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系统.分析了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中不同调制方式对系统误比特率(BER)性能的影响,并将所提系统的BER性能与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的BICM系统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QPSK调制下,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与基于Polar码的无编码调制系统的BER曲线几乎完全重合;而在16QAM调制下,当码长较大时,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较基于Polar码的无编码调制系统最大节省0.8 d B的比特信噪比.当信道编码码长为1 024、码率为0.5时,在中高比特信噪比区域上,基于Polar码的BICM系统可比基于LDPC码的BICM系统获得至少2 d B的比特信噪比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ar LDPC码 BICM 交织 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MCW激光雷达目标回波偏振特性研究
7
作者 刘宇 姜成昊 +3 位作者 袁野 解天鹏 平步云 朱精果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5-176,共12页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激光雷达以其探测精度高、测距测速一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成像、定位与跟踪等领域。针对探测目标表面散射引起的偏振态变化导致回波光与本征光偏振失配现... 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激光雷达以其探测精度高、测距测速一体、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成像、定位与跟踪等领域。针对探测目标表面散射引起的偏振态变化导致回波光与本征光偏振失配现象,从目标探测与识别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正交解调FMCW激光雷达探测系统,通过控制回波偏振态解决因偏振失配造成的探测能力减弱和探测距离受限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环境下,相较于典型探测方式,六种典型目标边模抑制比分别提升了11.85%、11.98%、13.46%、15.39%、17.12%、18.29%。进一步实验表明,通过调整波片夹角(22.5°、45°、60°),得到当波片夹角为45°时,测距标准差取得最小值0.012 m,边模抑制比最高可提升至16.931 dB。通过对回波偏振态的研究,为FMCW激光雷达在目标识别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调频连续波 偏振正交解调 目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费马螺旋阵列的固定偏振激光相干合成光束质量研究
8
作者 张心怡 高旸 +2 位作者 耿燚 王莹莹 周战荣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3,共7页
为提升激光相干合成光束质量,开展了基于费马螺旋光束阵列的固定偏振激光相干合成光束质量研究。提出了采用具有空间非周期特征的费马螺旋线作为激光阵列的排布方案,分析了影响合成光束质量的主要因素。搭建了激光合成相干光学实验系统... 为提升激光相干合成光束质量,开展了基于费马螺旋光束阵列的固定偏振激光相干合成光束质量研究。提出了采用具有空间非周期特征的费马螺旋线作为激光阵列的排布方案,分析了影响合成光束质量的主要因素。搭建了激光合成相干光学实验系统,借助空间光调制器生成激光光束阵列,就光束阵列布局、激光阵列参数和激光偏振特性对合成光束质量的影响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费马螺旋阵列比周期性阵列可以获得更好的合成光束质量,固定偏振激光经相干合成光束的主瓣能量占比和主旁瓣峰值能量比可达随机偏振激光合成结果的4.9和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束合成 空间光调制器 偏振 光束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励磁双凸极电机转子极数对电机性能影响
9
作者 贾宛英 花玉梦 +2 位作者 王明杰 刘小梅 邱洪波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18-2429,共12页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DSEM)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转矩脉动较大、转矩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应用。为了提高转矩性能,该文提出一种新型DSEM的拓扑...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DSEM)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其转矩脉动较大、转矩密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应用。为了提高转矩性能,该文提出一种新型DSEM的拓扑结构,通过改变绕组连接形式和定转子极数配合,提高电机的转矩密度,并降低转矩脉动。分析了新型双凸极电机的工作机理,详细阐述了新型双凸极电机的定转子极数配合方法与电枢绕组形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磁场调制机理分析了定转子极数与磁场谐波及电磁转矩之间的联系,研究了不同转子极数对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最后,制作了一台新型18/11极双凸极电机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新型双凸极电机拓扑结构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励磁双凸极电机 磁场调制机理 极数配合 电磁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CVQKD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杨雯 王天一 +1 位作者 杜俊男 王成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6-816,共11页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上无条件的安全性已被证明,但受实验系统中器件非理想特性的影响,理想的连续分布量子信号会发生退化,进而引发系统性能下降。为弥合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文章考虑发送端调制器和接收端探测器的有限分辨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构建一个基于离散极化调制与离散有界探测的协议模型,并评估该模型下的参数估计的偏差特性及其对安全码率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发送端和接收端离散效应的耦合作用会使得过量噪声的估计值产生偏差,导致系统安全码率先增后减,最终急剧下滑。当量子信道的传输率位于0.2~0.6时,过量噪声的估计偏差会导致系统安全码率被严重低估,进而制约系统的最大传输距离。零差探测器的有限量程效应是诱发过量噪声估计偏差的最主要因素,这可以通过调节发送端的调制方差来进行有效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密钥分发 连续变量 离散极化调制 离散有界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lM的可调谐相位编码信号发生器设计
11
作者 苗英恺 陈佳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43,共3页
采用双平行偏振调制器,在不使用任何光或电滤波器的条件下,利用倍频操作在双平行偏振调制器和混合器工作频段内产生相位编码信号。在10Gb/s的编码速率下,仿真实验实现了10~40GHz范围的调谐,结果表明,在光生频率内该相位编码微波信号具... 采用双平行偏振调制器,在不使用任何光或电滤波器的条件下,利用倍频操作在双平行偏振调制器和混合器工作频段内产生相位编码信号。在10Gb/s的编码速率下,仿真实验实现了10~40GHz范围的调谐,结果表明,在光生频率内该相位编码微波信号具有良好的大范围可调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光信号处理 相移 射频光子学 双平行偏振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小目标检测算法
12
作者 邓立国 吴毅麒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69-177,共9页
小目标检测在自动驾驶、医学诊断、工业质检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凸显。针对现有小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误检、漏检以及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小目标检测算法,即PGA-YOLOv8。该算法以YOLOv8为基础模型,结合注意力机... 小目标检测在自动驾驶、医学诊断、工业质检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凸显。针对现有小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误检、漏检以及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小目标检测算法,即PGA-YOLOv8。该算法以YOLOv8为基础模型,结合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对小目标的定位能力;在特征融合网络中改进特征融合策略(ASFF),增加1个检测层来学习浅层的特征,以更好地利用各层次特征信息;将YOLOv8模型中部分普通卷积替换为分组重组卷积(GSConv)以优化网络结构。最后,在常用基准数据集(VOC2012)和航空图像数据集(AI-TOD)上,以YOLOv8为基准模型设置多组实验,验证改进的各种技术的有效性以及PGA-YOLOv8算法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YOLOv8算法,所提算法在两个数据集中平均精度均值(mAP)分别提高了2.576%和6.3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YOLOv8 极化自注意力模块 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策略 分组重组卷积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成像和YOLOv8的雾天道路目标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谈爱玲 李晓航 +4 位作者 赵勇 高美静 苏海杰 刘闯 郭天安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26-1633,共8页
雾天天气下,车辆和行人目标的准确检测对汽车自动驾驶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偏振成像装置采集了0°、45°、90°和135°角度的偏振图像,并通过3种不同的融合方式构建了I04590、stokes和pauli图像数据集。提出一种改进YOLOv... 雾天天气下,车辆和行人目标的准确检测对汽车自动驾驶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偏振成像装置采集了0°、45°、90°和135°角度的偏振图像,并通过3种不同的融合方式构建了I04590、stokes和pauli图像数据集。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目标检测算法以提高雾天偏振图像中汽车和行人两类目标的检测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池化的MixSPPF结构,改善了原有SPPF结构对全局信息的提取能力;然后基于不同大小的卷积设计了Multiscale Module模块并结合Coordinat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增强了对空间信息和通道信息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YOLOv8算法获得的全类平均准确率P_(A)@0.5和P_(A)@0.5:0.95分别达到了83.4%和39.3%,比初始YOLOv8算法分别提升了1.6%和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偏振图像融合 雾天天气 YOLOv8 MixSPPF Multi-scale mod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极化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的结直肠息肉分割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斌 刘阳倩 李俞霖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101,共15页
针对传统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目标分割不够精确、对比度不足,以及边缘细节模糊等问题,文中结合极化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提出了一种新的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相位感知混合模块,通过动态捕捉Transfor... 针对传统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存在的目标分割不够精确、对比度不足,以及边缘细节模糊等问题,文中结合极化自注意力和Transformer提出了一种新的结直肠息肉图像分割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相位感知混合模块,通过动态捕捉Transformer结直肠息肉图像的多尺度上下文信息,以使目标分割更加精确。其次,在新方法中引入了极化自注意力机制,实现了图像的自我注意力强化,使得到的图像特征可以直接用于息肉分割任务中,以达到提高病灶区域与正常组织区域对比度的目的。另外,利用线索交叉融合模块加强动态分割时对图像几何结构的捕捉能力,以达到提升结果图像边缘细节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结直肠息肉分割的精确度和对比度,并且还能够较好地克服分割图像细节模糊的问题。在数据集CVC-ClinicDB、Kvasir、CVC-ColonDB和ETIS-LaribPolypDB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新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分割效果,其Dice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46、0.927、0.805和0.7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TRANSFORMER 相位感知模块 极化自注意力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散射光谱术赋能早癌检测研究进展(特邀)
15
作者 穆廷魁 阿卜杜萨拉木·图尼亚孜 +1 位作者 秦斌 程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83,共25页
散射光谱术(Light Scattering Spectroscopy,LSS)是一种无创的光学检测方法,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层面识别并表征早期癌变及其他人体组织变化。LSS技术通过捕获上皮细胞的单次散射光,并应用Mie散射理论推断细胞核的形状、尺寸和折射率等... 散射光谱术(Light Scattering Spectroscopy,LSS)是一种无创的光学检测方法,能够在细胞和亚细胞层面识别并表征早期癌变及其他人体组织变化。LSS技术通过捕获上皮细胞的单次散射光,并应用Mie散射理论推断细胞核的形状、尺寸和折射率等关键参数,从而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疾病诊断。然而,将LSS技术应用于人体组织时,如何有效消除底层组织引起的漫散射光对单次散射光的干扰,仍是一个技术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引入了空间门控和偏振门控等先进技术,通过利用光子的特定属性变化,实现单次散射光与背景漫散射光的有效区分和分离。经过20年的技术演进,基于这些门控技术的新型LSS系统不断涌现,并在早期癌症检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凸显了LSS技术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巨大潜力,还强调了其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必要性。综述全面回顾了LSS技术在早期癌症检测中的原理、单次散射光的捕获方法和系统设计,深入探讨了其历史发展、当前研究状态及最新进展。文章还讨论了LSS技术目前面临的一些关键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综述不仅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为LSS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光谱 早癌检测 偏振 光谱调制 MIE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调制型偏振成像的滤波器带宽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祉序 杨澍 +2 位作者 郭仁杰 孙梦楠 孙兴伟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7-217,共11页
针对空间调制型全偏振成像系统在不同目标场景下成像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使其在多目标场景均能保持最佳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干涉水印条纹的滤波器带宽优化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系统成像透镜的选型理论指导。通过在强度图像上叠加不同稀... 针对空间调制型全偏振成像系统在不同目标场景下成像效果不稳定的问题,使其在多目标场景均能保持最佳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干涉水印条纹的滤波器带宽优化计算方法,实现了对系统成像透镜的选型理论指导。通过在强度图像上叠加不同稀疏程度仿真干涉水印条纹的二维正弦函数得到仿真干涉图像,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频域低通滤波算法对仿真干涉图解调得到全偏振图像,再对与强度图像结构相似度最高的偏振图像进行求解。提出了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最优滤波器带宽计算方法,通过引入疫苗提取选择策略和模拟退火机制实现了最优滤波器带宽的自适应选取,再结合不同目标场景下选定的图像分辨率、入射光波长及Savart偏光镜单束光偏移量等系统参数,计算得到成像透镜最优焦距,从而完成理论选型。实验部分对比分析了基于最优滤波器带宽选型与传统的自行经验选型的空间调制型全偏振成像系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优滤波器带宽搭建的空间调制型全偏振成像系统性能较好,所提出的基于最优滤波器带宽选型相比于自行经验选型的频谱图反演面积增大4.16倍、图像结构相似度提高了63%,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偏振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空间调制 仿真 滤波器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调控PIN-PMN-PT铁电单晶压电性能的均匀性
17
作者 梁敏 熊瑞彬 +5 位作者 陈淑丽 王祖建 苏榕冰 苏彬 刘颖 何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3-958,共6页
弛豫铁电单晶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在医学超声换能器、水声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弛豫铁电单晶不可避免地存在组分偏析,导致材料利用率极低。本工作测试了0.24PIN-0.46PMN-0.30PT铁电单晶沿生长方向压电系数(d_(33))和... 弛豫铁电单晶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在医学超声换能器、水声器件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坩埚下降法生长的弛豫铁电单晶不可避免地存在组分偏析,导致材料利用率极低。本工作测试了0.24PIN-0.46PMN-0.30PT铁电单晶沿生长方向压电系数(d_(33))和介电常数(ε_(33)^(T)/ε_(0))的变化,结果显示d_(33)和ε_(33)^(T)/ε_(0)沿着生长方向变化极大,能保持性能接近的区域不足20 mm。通过针对不同区域的极化设计,对铁电-铁电相变温度接近的区域进行极化调控,使超过60%晶体部分的d_(33)和ε_(33)^(T)/ε_(0)分别维持在(1500±140)pC·N-1和4900±350。为了验证极化调控后的晶体谐振区域是否一致,测试了两端区域的k_(33)振子的谐振谱,结果显示两者的机电耦合系数接近,谐振和反谐振的峰位置也接近,而且不存在额外的寄生振动,说明采用极化调控PIN-PMN-PT铁电单晶沿生长方向的均匀性是可行的。本工作为提高PIN-PMN-PT铁电单晶的利用率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PMN-PT 铁电单晶 极化调控 组分分凝 压电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干扰机协同的极化SAR干扰方法
18
作者 纪朋徽 邢世其 +2 位作者 代大海 庞礴 冯德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7-921,共15页
针对单极化干扰机生成的干扰会被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鉴别和对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干扰机协同的极化SAR干扰方法。该方法在不改变现有干扰机单极化发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时序协同不同位置的多个单极化干扰机,实现对极化SAR... 针对单极化干扰机生成的干扰会被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鉴别和对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干扰机协同的极化SAR干扰方法。该方法在不改变现有干扰机单极化发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时序协同不同位置的多个单极化干扰机,实现对极化SAR的干扰。具体来说,根据极化SAR抗压制和欺骗干扰处理方式的不同,该方法利用不同位置的多个单极化干扰机同时发射,使极化SAR无法准确估计出干扰机发射天线极化比,从而无法对消压制干扰,实现压制干扰的目的;使用不同位置的多个单极化干扰机交替发射,有效破坏相邻两个接收脉冲之间的相关性,使极化SAR无法实现假目标对消,从而实现对极化SAR欺骗干扰的目的,并且多部单极化干扰机交替发射也能实现方位向间歇采样的干扰效果,增加欺骗干扰生成虚假目标的复杂性。由于实际应用中不需要改变现有单极化干扰机发射结构,该文所提方法为实现对极化SAR干扰带来了便利。并且该方法在生成压制和欺骗干扰时均使用模板调制干扰方式,通过简单的模板修改就能实现可控的压制和欺骗干扰效果。文中首先分析了极化SAR抗压制和欺骗干扰的方法,然后分别给出了多干扰机生成压制和欺骗干扰的时序协同方式,最后以模板调制干扰为基础具体分析了多干扰机协同生成干扰的方法,并分析了多干扰机的布局和干扰机数量选取准则。理论推导和仿真实验证明了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对极化SAR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多干扰机协同 单极化 模板调制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量全息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依琦 皮大普 +1 位作者 顾敏 方心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6,共19页
全息技术能够记录和重建物光波的全部信息,自问世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近年来,矢量全息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发展。矢量全息技术不仅继承了传统标量全息技术记录振幅和相位的能力,还额外引入了对偏振维度的调控,因此能够... 全息技术能够记录和重建物光波的全部信息,自问世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近年来,矢量全息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发展。矢量全息技术不仅继承了传统标量全息技术记录振幅和相位的能力,还额外引入了对偏振维度的调控,因此能够显著提高记录信息的密度,并在多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文旨在从偏振调控的角度深入探讨矢量全息技术。首先介绍了标量全息技术和矢量全息技术的概念,并比较了二者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矢量全息技术的优势;然后详细地介绍了矢量全息技术的两种偏振态调控方式,包括对入射光和出射光偏振态的调控;同时阐述了矢量全息技术在三维显示和加密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了矢量全息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 矢量全息 偏振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振复用调制的周期性光学任意波形生成方案
20
作者 王雪辉 李晶 +4 位作者 燕苗霞 裴丽 宁提纲 郑晶晶 王建帅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针对复杂波形生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复用调制的周期性光学任意波形信号生成方案。通过精心调控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器的调制指数、射频偏移及偏置相移等关键参数,使得2个正交偏振态上的调制器能够分别输出傅里叶级数中的正... 针对复杂波形生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复用调制的周期性光学任意波形信号生成方案。通过精心调控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器的调制指数、射频偏移及偏置相移等关键参数,使得2个正交偏振态上的调制器能够分别输出傅里叶级数中的正弦和余弦谐波叠加形式的光强。当这些光强合束后,就能得到幅度和相位均可精确控制的函数波形,而且还具备可调谐函数波形信号输出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均方根误差小于等于0.05时,该方案可生成对称因子可调(20%~80%)斜坡波、占空比可调(30%~100%)三角波和半占空比可调(20%~80%)斜坡波3种典型波形,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复用调制 对称因子可调 占空比可调 半占空比可调 函数波形 傅里叶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