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acking方法的多策略本体映射 被引量:2
1
作者 夏红科 郑雪峰 胡祥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53-3656,共4页
将概念相似度的计算问题看做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方法的多策略本体映射框架;利用Stacking方法组合多种概念相似度算法,进而提出基于Widrow-Hoff理论的元数据分类算法LMSMC。该框架中,第0层分类器使用各种概念相似度算法对源... 将概念相似度的计算问题看做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ing方法的多策略本体映射框架;利用Stacking方法组合多种概念相似度算法,进而提出基于Widrow-Hoff理论的元数据分类算法LMSMC。该框架中,第0层分类器使用各种概念相似度算法对源本体进行分类,第1层分类器使用LMSMC算法对元数据进行分类,从而实现组合多种算法的本体映射。实验表明该方法比单独使用相似度算法在查全率、查准率上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映射 stacking方法 概念相似度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改进Stacking的文本情感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甜甜 谷晓燕 陈梦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0008-10014,共7页
在情感分析研究中,使用Stacking算法进行情感分析时基学习器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Stacking算法仅仅只是将不同学习器结合起来,没有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同时也不能反映初级学习器的实际预测情况,针对此问题,基于熵值法改进Stackin... 在情感分析研究中,使用Stacking算法进行情感分析时基学习器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Stacking算法仅仅只是将不同学习器结合起来,没有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同时也不能反映初级学习器的实际预测情况,针对此问题,基于熵值法改进Stacking算法进行文本的情感分类。首先,使用熵值法确定单一分类器的性能指标权重,将指标值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获得不同模型的综合得分,通过综合得分来选择性能最好的基学习器组合;接着,由于基模型中的各个分类器性能的不同,将基学习器训练后的预测结果赋予不同的权重,输入到次级学习器当中;最后再利用次级学习器进行训练并预测情感倾向。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熵值法改进Stacking模型优于传统的Stacking模型,说明基学习器的选择和重要程度对情感分类具有一定帮助,为之后文本情感分析奠定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分析 熵值法 基分类器选择 改进st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tacking集成学习的高强度钢柱屈曲能力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智成 韩茳 +1 位作者 宋贤海 张桂勇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3,共9页
由于屈曲强度的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屈曲强度的因素较多,目前对屈曲强度的认识还不全面。近年来,机器学习已初步应用于预测结构屈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然而基于实验测试的样本数据量小容易造成过拟合,导致其预测精度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 由于屈曲强度的形成机制复杂,影响屈曲强度的因素较多,目前对屈曲强度的认识还不全面。近年来,机器学习已初步应用于预测结构屈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然而基于实验测试的样本数据量小容易造成过拟合,导致其预测精度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Stacking算法的GSSA(Grid Search-Stacking Algorithm)模型,并对某型号高强度钢柱屈曲强度进行预测,提升了屈曲强度的预测精度。首先,基于标准Stacking算法通过使用网格搜索算法选择最优基模型组合,并采用留一交叉验证(LOOCV)法训练基模型,实现了GSSA模型的构建,有效解决了小样本集训练带来的预测精度低问题;然后,为了进一步验证GSSA模型的可靠性,本文采用Bland-Altman法对GSSA模型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表明,GSSA模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最后,采用SHAP模型对GSSA模型预测的屈曲强度进行了可解释性分析,实现了其影响因素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强度 stacking算法 GSSA模型 Bland-Altman法 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模型集成算法的莲都区南方红豆杉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涵 张超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4-500,共7页
研究使用R软件中的CaretEnsemble和Caret程序包,并基于Stacking方法来实现模型集成,研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潜在分布区,并比较5种单一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其与集成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单一模型... 研究使用R软件中的CaretEnsemble和Caret程序包,并基于Stacking方法来实现模型集成,研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潜在分布区,并比较5种单一模型的模拟结果及其与集成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单一模型中极端梯度上升模型表现最好,其次是随机森林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和分类回归树模型,集成模型模拟结果好于单一模型,其Kappa值达0.80,准确率达0.90。集成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影响南方红豆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年平均最少降雨量。南方红豆杉主要适宜生长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的山地丘陵地区,中部盆地及平原地区不适宜南方红豆杉的生长,其在莲都区的潜在分布区面积为5.01万hm^2。构建的集成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模型精度,使预测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物种分布模型 集成学习 stacking算法 南方红豆杉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策略的稳定性分类器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挡平 张忠林 曹婷婷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5-1049,共5页
针对Bagging、AdaBoost等通用的集成算法对于稳定性分类算法集成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tacking策略的稳定性分类器组合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一个两层的叠加式框架结构,融合数据降维技术处理两层分类器的输入特征,对4种稳定性分... 针对Bagging、AdaBoost等通用的集成算法对于稳定性分类算法集成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提出了基于Stacking策略的稳定性分类器组合算法.该算法通过构造一个两层的叠加式框架结构,融合数据降维技术处理两层分类器的输入特征,对4种稳定性分类器(LDA、GLM、SVM、KNN)进行组合学习.利用UCI数据集测试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一些集成算法(RF、Bagging、C50、AdaBoost),基于Stacking策略稳定性分类器组合模型可以获得更高的分类准确率.同时也为二分类的分类模型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cking方法 稳定性分类器 分类精度 数据降维技术 集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机器学习的波浪预报 被引量:6
6
作者 沈晖华 时健 +2 位作者 徐佳丽 朱士鹏 郑金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54-358,共5页
采用多层感知器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为第一层子模型,极端树模型为第二层元模型,建立基于Stacking集成机器学习的波浪预报算法,并引入邻域平均法抑制在拐点处产生的数值震荡。以长江口外海2016年1-9月的风速和中国近海波高数据为数据源,... 采用多层感知器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为第一层子模型,极端树模型为第二层元模型,建立基于Stacking集成机器学习的波浪预报算法,并引入邻域平均法抑制在拐点处产生的数值震荡。以长江口外海2016年1-9月的风速和中国近海波高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机器学习风速与有效波高之间的关系,将2016年10-11月的风速、波高数据用于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预报前45 d R^2拟合优度达到0.97以上,平均误差最大值为0.08 m,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为0.05,预报结果与波浪谱模型结果趋势一致,准确度较高;预报结果后15 d误差增长较快,这与训练集数据中寒潮浪占比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机器学习 stacking算法 波浪预报方法 长江口外海海域 中国近海波浪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法的Stacking算法 被引量:12
7
作者 包志强 胡啸天 +1 位作者 赵媛媛 赵研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85-2890,共6页
为提高元分类器的预测精度,在基于分类器类向量输出的Stacking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堆叠泛化算法E-Stacking (Stacking based entropy),对于基分类器的输出类别,引入一种熵权法ELFMF (label frequency and mistake frequency... 为提高元分类器的预测精度,在基于分类器类向量输出的Stacking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熵权法的堆叠泛化算法E-Stacking (Stacking based entropy),对于基分类器的输出类别,引入一种熵权法ELFMF (label frequency and mistake frequency based entropy)。通过考虑基分类器预测结果出现的频率及错误率,以及预测结果在各个类别中的分散度,增强多个元分类器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增加堆叠算法的泛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及各种改进的Stacking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且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叠泛化 熵权法 分散度 差异性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Stacking模型的科氏流量计两相流测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立军 赵子辉 +2 位作者 高静宇 张晶琼 邵欣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95-1204,共10页
为解决科氏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对两相流工况下科氏流量计的质量流量测量值进行矫正,并对气相的体积含气率进行预测.对于DN10管径,液相量程0~1000 kg/h的科氏流量计,在质量流量范围为185~920 kg/h、体... 为解决科氏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对两相流工况下科氏流量计的质量流量测量值进行矫正,并对气相的体积含气率进行预测.对于DN10管径,液相量程0~1000 kg/h的科氏流量计,在质量流量范围为185~920 kg/h、体积含气率范围为0~32.4%的两相流工况下进行了实验,并分析科氏流量计两相流工况下各特征与质量流量和体积含气率的关系.在小数据集下,为实现较高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利用科氏流量计内部可观测信号设计了Stacking集成模型.由于两相流信号稳定性较差,选用30 s信号进行处理作为模型的输入.使用随机搜索(RS)法进行特征工程,以解决小数据集无法提供足够数量且多样的基模型问题.离线测试中,液相质量流量预测模型相对误差在±2.3%内,体积含气率预测模型所有点绝对误差均在±2%内.在线测试中,采用30 s内预测值平均值与真实值平均值进行误差计算,所有在建模范围内的工况点质量流量预测相对误差在-4.15%~2.70%内,体积含气率预测的绝对误差在±2%内.超出建模范围的4个在线测试点,模型预测表现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动态在线测试中,采用约455 s内预测值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平均值进行误差计算,质量流量预测误差为1.3%,体积含气率预测误差为-1.2%,证明本模型对液相质量流量和体积含气率大幅波动的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跟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氏流量计 气液两相流测量 数据驱动建模 stacking集成模型 随机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智能调平锚桩静载试验设备研发与应用
9
作者 吴跃东 毛伟 +1 位作者 刘坚 刘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针对堆载法碎石桩承载力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智能调平系统,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碎石桩承载力检测的装配式智能调平锚桩静载试验设备。该设备将锚索埋设于试桩周围的锚桩中,可提供锚桩法试验过程中所需的抗拔力;智能调平系统能自动调... 针对堆载法碎石桩承载力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智能调平系统,研发了一种适用于碎石桩承载力检测的装配式智能调平锚桩静载试验设备。该设备将锚索埋设于试桩周围的锚桩中,可提供锚桩法试验过程中所需的抗拔力;智能调平系统能自动调整反力梁角度,可有效防止其发生倾斜。工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设备进行的锚桩法静载试验与传统堆载法静载试验得到的试桩沉降变化规律一致,误差合理,试桩承载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经锚索拉拔后的锚桩密实度并未大幅下降,其承载力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采用该设备进行锚桩法静载试验能缩短设备搭设时间,减少试验所需场地,可有效提高试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承载力 静载试验 锚桩法 堆载法 智能调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空气储能轴流压缩机叶片应力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贵月 陶海亮 +4 位作者 左志涛 李靖鑫 陈吉祥 陈家希 陈海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2-1532,共11页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轴流压缩机作为其核心部件,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前提。轴流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叶片作为其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易受到疲劳破坏,...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轴流压缩机作为其核心部件,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前提。轴流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叶片作为其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易受到疲劳破坏,而构造叶片三维造型的方式可以有效调整应力分布特征。为此,对压缩空气储能1.5级轴流压缩机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建立代理模型、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NSGA-Ⅱ)捕捉目标值的优化方法,建立了轴流动叶三维弯、掠结构造型参数化一体优化流程。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叶片最大等效应力从376.8 MPa降低到255.9 MPa,应力降低幅度32.1%,优化效果明显,叶片应力分布形态及大小主要取决于离心力,合理的弯掠改型调整了各叶身截面重心位置和离心力弯矩;优化方法对流场分布、动叶表面载荷分布、叶顶间隙的能量耗散未产生明显影响,可实现气动性能和结构应力分布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缩机 积叠方式 参数化建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镜框内侧轮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慧贤 唐瑜洁 +3 位作者 禹静 孔明 王狮凌 尹健龙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1,共8页
针对眼镜镜框二维轮廓参数对镜片的精确加工作用有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光学测量实现镜框内侧轮廓三维重建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面阵相机完成镜框内圈轮廓参数测量和线结构光传感器完成镜框内槽形状尺寸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坐标变... 针对眼镜镜框二维轮廓参数对镜片的精确加工作用有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接触式光学测量实现镜框内侧轮廓三维重建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面阵相机完成镜框内圈轮廓参数测量和线结构光传感器完成镜框内槽形状尺寸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坐标变换,建立镜框内侧轮廓三维重建模型,并对轮廓堆叠法生成的模型进行精度验证。搭建实验系统完成镜框内侧轮廓三维重建,采用V4曲面插值算法实现镜框内侧轮廓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以很高的精度还原镜框内侧轮廓,且省去较多的精密机械装置,避免精密机械在传动过程中引入的误差,满足±0.3 mm的镜框尺寸允许误差、±0.10 mm的内槽宽度和内槽深度误差、±1.00°的内槽角度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镜框 三维重建 轮廓堆叠法 Bézier自由曲线拟合 V4插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昭通地区滑坡隐患InSAR广域识别与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雪 魏云杰 +2 位作者 杨成生 刘勇 杨佳艺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针对该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ndex方法,分析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在该区域进行滑坡隐患识别的适宜... 云南昭通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成为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针对该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与监测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index方法,分析了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在该区域进行滑坡隐患识别的适宜性,为后续滑坡识别提供参考;基于干涉图堆叠技术在研究区内共圈定出80处潜在滑坡隐患点,同时选取吉那古滑坡为典型灾害体,在获取升降轨Sentinel-1A数据雷达视线(LOS)向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的基础上,采用MSBAS InSAR技术获取吉那古滑坡2020~2021年的二维形变结果,并分析其二维时空形变特征。结果表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吉那古滑坡东西向累积形变最高达106.2 mm,垂直向累积形变达-10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技术 R-index方法 干涉图堆叠技术 多维短基线集技术 适宜性 滑坡 隐患识别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堆叠学习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方法研究
13
作者 戴裕强 王鹏 +5 位作者 张昌明 李威 石宇航 吴佳敏 付麒瑞 孙茹雪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24,共5页
针对线性解耦算法精度差、改进算法或部分融合算法无法满足指尖六轴力/扭矩传感器静态校准数据高精度解耦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叠集成学习模型以同时提高6个维度的解耦精度并减少串扰。该模型将极端随机树、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装... 针对线性解耦算法精度差、改进算法或部分融合算法无法满足指尖六轴力/扭矩传感器静态校准数据高精度解耦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堆叠集成学习模型以同时提高6个维度的解耦精度并减少串扰。该模型将极端随机树、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装袋集成学习、投票法和自适应提升算法作为元学习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作为集成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堆叠学习模型有效地结合了5种算法的解耦特点,6个维度的解耦精度提高了20.7%~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力传感器 集成学习 堆叠学习 解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期艾草茎秆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标定与试验
14
作者 崔得州 魏青 +3 位作者 刘子良 李爱潮 王庆祝 郑志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9-258,266,共11页
为解决利用离散元法对艾草机械化收割、脱叶和切碎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仿真分析时缺乏准确模型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成熟期新鲜艾草茎秆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仿真软件中的Hertz-Mindlin(no slip)模型和Hertz-Mind... 为解决利用离散元法对艾草机械化收割、脱叶和切碎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仿真分析时缺乏准确模型的问题,采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成熟期新鲜艾草茎秆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仿真软件中的Hertz-Mindlin(no slip)模型和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对茎秆物理参数和黏结参数进行标定。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Central-Composite试验确定艾草茎秆接触参数和黏结参数,并利用艾草茎秆堆积角台架试验和剪切物理试验验证参数值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艾草茎秆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13、1.09和0.026;艾草茎秆与作业装备间的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3、0.73和0.0156;艾草茎秆法向接触刚度、切向接触刚度、临界法向应力和临界切向应力分别为3.91×10^(9)N/m、2.43×10^(9)N/m、4.35×10^(6)Pa和6.14×10^(6)Pa;堆积角台架试验和剪切物理试验验证出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96%、2.89%,误差较小。艾草茎秆离散元模型及标定的仿真参数准确可靠,能够真实反映其物理和力学特性,为艾草茎秆离散元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茎秆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堆积角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
15
作者 任立海 陈黎黎 +4 位作者 杨振华 蒋成约 赵清江 刘西 胡远志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 为探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堆电学响应,揭示PEMFC电堆内部力-电耦合机制,对冲击载荷下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建立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模型,系统研究了冲击速度和方向对PEMFC电堆电学响应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MFC电堆力-电耦合建模方法可以准确模拟出电池内部的力-电耦合特性;PEMFC电堆内部单电池欧姆损耗会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冲击载荷会导致气体扩散层(GDL)与双极板肋部产生额外电接触,引起GDL表面电流密度平均值下降以及分布均匀性变差。本研究工作对冲击载荷下PEMFC力-电耦合建模及电学响应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有限元方法 冲击 力-电耦合 电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高温大曲理化指标及微生物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声睿 张立强 +7 位作者 魏阳 冉茂芳 涂荣坤 杨平 沈才洪 王松涛 明红梅 倪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114,共10页
以传统制曲工艺为基础,对比传统堆积和曲架堆积高温大曲的质量差异,探究曲架堆积高温大曲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黄曲中还原糖含量及酸度高于白曲,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曲药的糖化力指标接近传统堆积方式曲药。曲架堆积... 以传统制曲工艺为基础,对比传统堆积和曲架堆积高温大曲的质量差异,探究曲架堆积高温大曲发酵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黄曲中还原糖含量及酸度高于白曲,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曲药的糖化力指标接近传统堆积方式曲药。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生产的曲药中风味物质含量最高,表明这种堆积发酵方式更有利于促进曲坯中微生物的代谢产香。醇类、酸类、吡嗪类和醛类为不同堆积发酵方式高温大曲的优势风味物质。不同堆积发酵方式大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但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枝芽孢菌属(Virg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为优势细菌,嗜热真菌属(Thermomyces)和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为优势真菌。不同堆积发酵方式对大曲中细菌群落的影响显著,对真菌群落结构有影响但不显著,可能是因为传统发酵方式曲坯间存在挤压,导致曲坯间气体流动性较弱,而曲架对曲坯的支撑作用,增加了曲坯间的间隙,从而增加曲坯堆积的疏松度和提高发酵过程中的微氧环境有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芽孢杆菌属、热子囊菌属和曲霉属均与糖化力、液化力及发酵力呈正相关,这与它们均能合成水解酶有关。不同堆积发酵方式的大曲中各功能微生物丰度的差异以及微生物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可能导致酶活力及风味差异。整体上,曲架堆积发酵方式B适合用来探索机械化高温大曲酿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不同堆积发酵方式 理化指标 微生物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步变温合成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
17
作者 宋金锐 梁亚凝 +6 位作者 张燕挺 张红智 李宁 刘景怡 丁云龙 侯楠 李晓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9-497,共9页
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扩散与传质能力,在各类催化和吸附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采用两步变温法制备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N 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 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扩散与传质能力,在各类催化和吸附方面表现出优异的性能。采用两步变温法制备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N 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采用偏三甲苯异构化反应表征纳米堆积ZSM-5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两步变温法比传统法更快合成分子筛(10 h);初级晶粒粒径为100~200 nm,晶粒堆积组成的团聚体尺寸更小,约为800 nm;两步变温法所合成的样品外比表面积最大可达53.92 m^(2)/g,与传统法相比酸性无明显变化。偏三甲苯异构化在MHSV=5.28 h-1、T=350℃、p=0.8 MPa的反应条件下,两步变温法合成样品(低温4 h,高温24 h)比传统法合成样品的性能显著提高,偏三甲苯转化率提高了14.1百分点,均三甲苯收率和选择性分别提高了8.5百分点和2.0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两步变温法 晶种溶液 纳米堆积 偏三甲苯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禁忌搜索的含异形板件的板式家具码垛优化算法
18
作者 季晏庆 赵诗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了减少含异形板件的板式家具打包的包裹个数,提出基于禁忌搜索的该类板式家具码垛优化算法;分析该类板式家具码垛问题的约束条件,并建立目标函数;采用可以有效确定订单中所有该类板式家具码垛顺序与旋转方向的编码方式,并利用启发式... 为了减少含异形板件的板式家具打包的包裹个数,提出基于禁忌搜索的该类板式家具码垛优化算法;分析该类板式家具码垛问题的约束条件,并建立目标函数;采用可以有效确定订单中所有该类板式家具码垛顺序与旋转方向的编码方式,并利用启发式算法生成实时监测包裹质量的较优初始解,以便利用禁忌搜索求解该类板式家具码垛问题;结合临界多边形和最低水平线法,设计将编码转换为对应码垛方案的解码方式,并给出所提出算法的适配值函数及邻域结构;利用禁忌搜索计算该类板式家具订单,确定并优化每个板件的码垛顺序、旋转方向与码垛位置,得到包裹个数较少的码垛方案;选取欧洲排样问题兴趣小组(ESICUP)提供的算例测试所提出的算法,并与已有研究中可复现的板件智能分包方法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对比方法,所提出算法所得该类板式家具打包的包裹个数减少38.46%,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打包 码垛优化 禁忌搜索 异形板件 临界多边形 最低水平线法 板式家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于离散元模型中接触参数的标定与实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秦基伟 李泽惠 +1 位作者 赵炳荣 王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为研究烟丝在干燥过程中烟丝间接触参数,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烟丝模型。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烟丝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以实测的烟丝堆积角为优化指标,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方案,建立了堆积角与参数的二次回... 为研究烟丝在干燥过程中烟丝间接触参数,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烟丝模型。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烟丝堆积角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以实测的烟丝堆积角为优化指标,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试验方案,建立了堆积角与参数的二次回归响应面模型。标定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烟丝-烟丝滚动摩擦系数为0.411,烟丝-不锈钢碰撞恢复系数为0.050,烟丝-不锈钢静摩擦系数为0.487。利用标定的仿真参数进行了离散元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的堆积角误差相对于物理试验的堆积角误差为3.60%;同时测定了仿真试验烟丝堆的空隙率与物理试验烟丝的空隙率,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空隙率误差为1.91%。证明了烟丝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的可靠性。所测结果为建立烟丝的离散元模型和利用仿真方法研究干燥过程烟丝的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提供基本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参数标定 堆积角 烟丝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叠后地震反演精度的关键技术探讨
20
作者 张希晨 张建伟 +5 位作者 罗亚能 李静叶 顾晓东 富会 王子昕 丁燕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共9页
针对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流程存在分辨率不高、连续性不理想、可信度有限等问题,从反演的流程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各反演环节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提升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连续性和真实性,建立了高精度叠后地震反演新流程。研究表... 针对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流程存在分辨率不高、连续性不理想、可信度有限等问题,从反演的流程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各反演环节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提升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连续性和真实性,建立了高精度叠后地震反演新流程。研究表明:提高反演结果的垂向分辨率,可采用高分辨率的反演方法、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预处理、调节子波、反演结果与模型的高频合并等4个方法。提高反演结果的横向连续性,可采用调节反演稳定性、反演结果与模型的低频合并等2个方法。反演效果的提升不能背离储层的真实特征,应当在过井剖面验证、平面验证、反演残差验证、井点验证的约束下实现。此外,提出了反演新流程的4点适用性:应结合地质背景和具体的预测目标选择相应的效果改进方法;反演结果难以同时满足垂向分辨率和横向连续性的要求,需要在两者之间权衡;如果过度提升反演效果,将影响反演结果的可信度;井的时深关系需要确保准确无误。未来储层预测将更加精细化和复杂化,以上方法技术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望为其他地区的精细反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后地震反演 精度提升 验证方法 垂向分辨率 横向连续性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