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向变形测量的盾构隧道结构内力反演分析
1
作者 肖明清 薛光桥 +3 位作者 张忆 王帅鹏 吴鑫林 陈稳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盾构隧道穿越不均匀地层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结构受力大,且其整体刚度小,抗变形能力较弱,需对盾构隧道变形和受力情况监测,保证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但传统的监测手段既无法保证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监测,也无法实现长期健康监测。... 盾构隧道穿越不均匀地层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结构受力大,且其整体刚度小,抗变形能力较弱,需对盾构隧道变形和受力情况监测,保证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但传统的监测手段既无法保证在结构受力变形较大的部位监测,也无法实现长期健康监测。为研究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和结构受力的长期监测方法,依托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工程,选取与结构健康监测同一断面布设监测点位,通过自主研发的基于精密测量的盾构隧道结构内力反演分析软件对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内力反演,并结合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内力推算,得到两种监测方法计算的弯矩值,针对两组弯矩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基于ATS激光跟踪技术的盾构隧道精密测量方法。结果表明:精密测量方法可以在任意时间对任意断面进行监测,能够实现在隧道全生命周期内针对最危险、最需要监测的部位的长期监测,精度可达0.01 mm,精密测量监测数据与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在空间分布上保持一致,弯矩值较为接近,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比值分别为96%、90%,验证了实测数据的精确性、准确性及可靠性,为今后盾构隧道长期监测提供一种新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了解和评价隧道的结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健康监测 精密测量 内力反演 ATS激光跟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一个单元动力完全缺失的动车组自动驾驶跟踪控制
2
作者 李茂青 王元 +1 位作者 周怀庆 高云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0-1491,共12页
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牵引/制动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途若其某个动力单元的牵引/制动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此时采取应急措施需要切除该单元牵引/制动力,会导致单元动力的完全缺失。对于多质点模型动车组而言,该系统就会变为具有强耦... 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牵引/制动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途若其某个动力单元的牵引/制动相关设备发生故障,此时采取应急措施需要切除该单元牵引/制动力,会导致单元动力的完全缺失。对于多质点模型动车组而言,该系统就会变为具有强耦合的欠驱动系统。为解决上述故障下动车组的安全运行与精准停车控制问题,考虑将受控拉格朗日法进行扩展,设计一种可用于实现单欠驱动度动车组自动驾驶功能的跟踪控制器,从而达到容错控制的目的。首先,根据控制目标构造出期望的受控系统能量及拉格朗日函数,以此来导出原始动车组系统与受控系统相等价的匹配条件与显式匹配控制器的表示形式。其次,通过求解匹配条件得到故障动车组系统所需的具体匹配控制器。然后,直接选取受控系统能量作为Lyapunov函数,并利用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由于故障动力单元的期望轨迹需满足期望轨迹匹配条件,所以利用数值分析得到故障单元的期望轨迹是该控制器设计的一个特点。最后,选取CR400BF型高速列车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提控制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受控拉格朗日函数法的跟踪控制器通过协调列车各正常动力单元的车间耦合作用力对故障动力单元间接施加控制,能够使各动力单元对期望位移与速度实现稳定跟踪,满足精准停车的性能要求,有利于保证故障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并提高乘客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质点模型 动力完全缺失 欠驱动跟踪控制 受控拉格朗日函数法 精准停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环境振动对精密仪器影响的预测与分析
3
作者 冯青松 齐英睿 +2 位作者 周涛 李平 周思凡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为分析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以广州地区某精密仪器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振动响应分析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分析不同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及浮置板轨道作用下的实验室内振动响应... 为分析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振动对精密仪器的影响,以广州地区某精密仪器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和有限元软件建立振动响应分析模型,并用实测数据加以验证,分析不同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及浮置板轨道作用下的实验室内振动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地铁列车运行速度对实验室内振动有较大影响,随着车速由80km/h降低至40 km/h,列车运行引起的室内振动能够满足“l~3μm (小于3μm)的精密加工及检测装置”等精密仪器的规范限值;隧道埋深对实验室内振动影响较小,埋深由30 m增大至40 m并不能有效地将地铁振动降低至精密仪器的限值要求,同时还会增加经济成本;采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可以使实验室内的振动满足“0.1~0.3μm的超精密加工及检测装置、电子束装置、电子显微镜”等精密仪器的限值要求;对于容许振动值不超过3μm/s的精密仪器,可以通过在仪器基座处设置隔振器等措施,确保仪器能够正常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地铁荷载 精密仪器 有限元模型 浮置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准线与高通滤波方法的大跨度桥上轨道精调方案论证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社会 张雨潇 +1 位作者 周丽 时瑾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4,共12页
为剖析高速铁路大跨度桥上轨道不平顺调控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效果,将大跨度桥上轨道线形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在综合考虑大桥温度变形、线路随机不平顺和线形拟合偏差的条件下,研究多基准线法的技术原理,分析不同轨道不平顺滤波波长... 为剖析高速铁路大跨度桥上轨道不平顺调控方法的原理和实施效果,将大跨度桥上轨道线形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在综合考虑大桥温度变形、线路随机不平顺和线形拟合偏差的条件下,研究多基准线法的技术原理,分析不同轨道不平顺滤波波长条件下高速列车车体垂向加速度变化规律,提出高通滤波法的滤波原则。在此基础上依据垂向偏差和60 m中点弦测值分析多基准线与高通滤波方法在处理轨道不平顺方面的时域特征,通过计算功率谱密度对比了2种方法在处理轨道不平顺方面的频域特征。通过论证调整效果,揭示了二者在理论特性和应用效果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多基准线法应在温度每变化7℃设置一条基准线,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对不同跨度、不同类型桥上轨道线形的通用性较差;2)高通滤波法则应采用200 m作为滤波波长,该方法通用性强,但施工现场需依赖滤波软件完成运算;3)2种方法均可有效剔除大跨桥温度变形引起的长波不平顺,消除60 m中点弦测值在大跨度桥上跨中和主塔位置的趋势项,均可用于评判大跨度桥上轨道平顺性状态;4)应用高通滤波法制定的精调方案起道量更小,且调整后平顺性更优,这是由于多基准线受轨道线形设计参数限制,其长波平顺性相比滤波线形略差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跨度桥梁 轨道不平顺 精调方案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O绕月探测器精密定轨研究
5
作者 陈子浩 叶茂 +5 位作者 熊凯 杨永章 陈祎豪 孙雪梅 张胜凯 李斐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月球勘测轨道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为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其精密轨道的获取是开展其他科学数据研究的前提.利用LRO的白沙站及USN站的S波段射电跟踪数据,使用高精度光压模型并应用高增... 月球勘测轨道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LRO)为月球科学研究和未来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其精密轨道的获取是开展其他科学数据研究的前提.利用LRO的白沙站及USN站的S波段射电跟踪数据,使用高精度光压模型并应用高增益天线改正,基于自主的WUDOGS软件对LRO进行了精密定轨.将本文结果与NASA GSFC官方公布的精密轨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高精度多帆板模型并进行高增益天线改正后,本文获取的精密轨道与NASA GSFC事后精密轨道的精度相当,位置差距在10 m水平,速度在10 mm/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轨 LRO 月球探测器 高增益天线 射电跟踪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动态撞网回收制导控制方法与飞行试验
6
作者 王玉杰 陈清阳 +2 位作者 高显忠 邓小龙 侯中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497,共11页
针对舰载固定翼无人机(UAV)动态精确回收过程中的制导控制技术开展研究,提出基于分段策略的舰载无人机精确回收引导方法,完成了动态撞网回收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集成测试。通过数值迭代方法预测触网时间实现回收航线的在线规划,在回收中... 针对舰载固定翼无人机(UAV)动态精确回收过程中的制导控制技术开展研究,提出基于分段策略的舰载无人机精确回收引导方法,完成了动态撞网回收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集成测试。通过数值迭代方法预测触网时间实现回收航线的在线规划,在回收中段采用基于引导点的非线性制导算法对航线进行精确跟踪,在回收末段基于经典比例导引及纵横解耦策略设计了三维空间末制导律,实现了针对动基座回收的撞网点精确控制。通过系统仿真和飞行试验证明了分段制导策略与各阶段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回收航线规划方法简单有效、适应性强,制导控制算法对于航线的跟踪偏差小于0.5 m,高度控制的稳态精度优于0.5 m,动态撞网回收的末端精度优于0.8 m,各阶段的制导控制精度满足无人机动态撞网需求,所提方法适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无人机 动态撞网回收 航线规划与跟踪 精确制导控制 飞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双向移动平台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7
作者 赛开阳 王明武 +2 位作者 梁应选 陈伟恒 李奥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6-753,共8页
针对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多轴并联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双向移动平台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运动学分析研究的结果,建立了包含位置、速度和角速度等参数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综合考虑跟踪精度和... 针对高精度数控加工中多轴并联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双向移动平台轨迹跟踪方法。首先,基于运动学分析研究的结果,建立了包含位置、速度和角速度等参数的状态空间方程;然后,综合考虑跟踪精度和控制增量,建立了速度与角速度的极限值和变化率约束条件,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带约束的二次规划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求解;采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出了双向移动平台的模型,并将该模型导入到MATLAB/Simulink环境中,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分别比较了速度20 mm/s、30 mm/s工况下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和MPC算法的跟踪轨迹,以及数据误差;最后,给出了实验台硬件组成和原理框图,进一步地使用LabVIEW软件开发出了运动控制程序的人机界面,并在实验台上对两种算法进行了实际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PC控制器的轨迹跟踪精度明显优于LQR控制算法,最大跟踪误差不超过0.05 mm,能够满足双向移动平台的高精度控制要求。该方法有效提升了运动控制系统的跟踪精度,可为高性能数控加工中的复杂轨迹跟踪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数控加工 并联驱动双向移动平台 模型预测控制 轨迹跟踪精度 轨迹跟踪控制器 MATLAB/SIMULINK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作物的高地隙喷雾机对行施药系统设计与试验
8
作者 郑康 韩长杰 +2 位作者 翟长远 尤佳 许晓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4,131,共8页
为提高大田苗期作物施药过程中的农药利用率,减少作物行间的农药残留,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通过系统设计,搭建高地隙喷雾机的导航系统、供药系统,设计对行控制系统。根据作物种植要求,对行系统关键部件进行参数分析与选型设计,面向系... 为提高大田苗期作物施药过程中的农药利用率,减少作物行间的农药残留,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通过系统设计,搭建高地隙喷雾机的导航系统、供药系统,设计对行控制系统。根据作物种植要求,对行系统关键部件进行参数分析与选型设计,面向系统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供药系统可对喷雾压力、流量进行监测,调节,在场地得到实际流量与目标流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在±5.4%以内,导航系统可对作物进行初步对行,并且导航作业速度在0.5 m/s的平均偏移为2.46 cm,田间对行控制系统的总体对行偏差均值为5.78 cm,喷雾性能试验得到对行施药系统总体节药为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作物 高地隙喷雾机 自动导航 轨迹跟踪 精准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复合轴控制模型与建链影响
9
作者 杨清龙 张宸博 +1 位作者 李殷乔 朱逸萧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1-290,共10页
星间激光通信依赖稳定的跟踪性能,需要建立全面且有效的数字化捕跟系统模型,辅助指导系统设计,研制高精度粗精复合轴系统。传统数字模型较为简化,涉及误差源单一且不精确,难以准确描述实际激光链路跟踪场景。为解决该问题,通过系统理论... 星间激光通信依赖稳定的跟踪性能,需要建立全面且有效的数字化捕跟系统模型,辅助指导系统设计,研制高精度粗精复合轴系统。传统数字模型较为简化,涉及误差源单一且不精确,难以准确描述实际激光链路跟踪场景。为解决该问题,通过系统理论模型研究、结合真实产品物理特性,建立完善的数字化复合轴跟踪模型,进行复合跟踪过程中误差源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链路跟踪过程中微振动、探测器噪声、摩擦力矩、编码器误差和齿轮传动误差等误差,考虑真实场景下误差被准确引入数字模型的环节。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开展特性分析梳理各误差源的主次关系。针对建链的特殊场景分析跟踪精度恶化和断链的原因,提出解决策略,有助于指导各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文中模型可为星载激光通信载荷控制系统设计、研制和测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间光通信 复合轴控制模型 数字化捕跟系统误差源 跟踪精度 星体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西兰花移栽机取苗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程胤 薛向磊 +3 位作者 郑航 叶云翔 俞国红 路胜利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为实现西兰花钵苗全自动移栽,提出一种基于精确位姿和轨迹控制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回转式取苗机构。根据取苗、投苗、入穴、出穴的位姿要求,确定约束栽植轨迹的4个精确位姿点,基于Burmester混合四位置直线轨迹生成平面四杆机构综合方法,... 为实现西兰花钵苗全自动移栽,提出一种基于精确位姿和轨迹控制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回转式取苗机构。根据取苗、投苗、入穴、出穴的位姿要求,确定约束栽植轨迹的4个精确位姿点,基于Burmester混合四位置直线轨迹生成平面四杆机构综合方法,以西兰花钵苗为作业对象,建立机构运动学模型,设定优化目标,运用MATLAB开发栽植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软件,通过优化得到满足要求的“鹰嘴”型理论轨迹的移栽机构参数,避免“甩苗”现象,建立三维模型,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形成仿真轨迹,测试可得理论求解与实际试验的姿态和轨迹具有一致性,验证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基于高速摄像技术对取苗机构进行轨迹测试试验,得到取苗试验轨迹,对比理论轨迹和仿真轨迹,这三者基本一致,验证西兰花移栽取苗机构设计的可行性。田间取苗栽植试验表明:平均取苗合格率为95.002%,平均栽植成功率为92.97%,验证移栽机构设计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钵苗 移栽机 取苗机构 精确位姿 轨迹控制 非圆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NN预测模型的压电作动器MPC-KAN控制方法
11
作者 郭辰星 李自成 徐瑞瑞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2,171,共7页
为了提高压电作动器(PEAs)的轨迹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递归单元(GRU)神经网络(NN)预测模型的Kolmogorov-Arnold网络前馈模型预测控制(MPC-KAN)。与神经网络逆模型控制不同,该方法使用GRU-NN正向建模,并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调整模型... 为了提高压电作动器(PEAs)的轨迹跟踪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门控递归单元(GRU)神经网络(NN)预测模型的Kolmogorov-Arnold网络前馈模型预测控制(MPC-KAN)。与神经网络逆模型控制不同,该方法使用GRU-NN正向建模,并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调整模型预测控制(MPC)的输出。首先,根据线性化模型选择GRU-NN的训练输入特征,并训练该网络。然后,为了提高优化效果和缩短优化时间,将麻雀搜索算法(SSA)用作MPC优化器,并建立Kolmogorov-Arnold网络(KAN)以替代SSA优化。该方法的有效性在PEAs平台上得到验证,与传统方法相比,控制精度提高了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作动器 高精度跟踪 模型预测控制 GRU网络 KAN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悔理论下的混合信息追踪控制激励评价方法
12
作者 张发明 林璐萍 叶兆青 《系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9,共15页
针对目前动态激励评价方法中激励模型的设计缺乏柔性与精准性,且未考虑决策者后悔心理行为以实现有效激励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后悔理论的混合信息追踪控制动态激励评价方法.首先,该方法基于后悔理论,将评价信息量化为效用值和后悔... 针对目前动态激励评价方法中激励模型的设计缺乏柔性与精准性,且未考虑决策者后悔心理行为以实现有效激励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后悔理论的混合信息追踪控制动态激励评价方法.首先,该方法基于后悔理论,将评价信息量化为效用值和后悔–欣喜值,描述决策者的心理感知程度;其次,以决策者的欣喜–后悔心理的动态波动情况衡量被评价对象的发展状况,构建具有柔性、精准特征的追踪控制激励模型;然后,通过三个激励规则确定决策者两种心理下的激励因子,从而获得带有激励特征的综合感知效用值;最后,应用一个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从影响决策的根源出发进行激励的方式对被评价对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且能有效降低决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评价 后悔理论 追踪控制 精准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测姿态变换的外测数据跟踪部位修正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冬 赵书圆 +1 位作者 张鑫勇 周萱影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9,共11页
外测数据跟踪部位修正对于飞行器飞行试验的高精度轨迹参数获取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飞行器遥测姿态数据和粗略轨迹参数的跟踪部位修正新方法,利用遥测姿态数据确定惯导平台中心与跟踪部位轨迹参数的变换关系,进而由粗略轨迹参数... 外测数据跟踪部位修正对于飞行器飞行试验的高精度轨迹参数获取有着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飞行器遥测姿态数据和粗略轨迹参数的跟踪部位修正新方法,利用遥测姿态数据确定惯导平台中心与跟踪部位轨迹参数的变换关系,进而由粗略轨迹参数推算惯导平台中心与跟踪部位测距、径向速度、方位角和俯仰角的差异值,实现跟踪部位修正量的准确计算.采用误差传播法对粗略轨迹误差影响下的跟踪部位修正精度进行理论分析,验证了该修正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仿真实验和实装实验检验了修正精度.结果表明跟踪部位修正量的计算误差远小于外测系统的精度指标要求,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测 跟踪部位 遥测 轨迹参数 误差传播法 修正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道弹射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汉青 颜丙新 +3 位作者 武广伟 凌琳 赵春江 孟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72,共13页
针对现有排种器存在投种不顺及大播量成穴性较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双轨道弹射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基于理论分析设计了关键部件,利用DEM-MBD耦合仿真技术得到了弹簧力参数及因素取值范围,明确了转速超过35 r/min后排种器的性能显... 针对现有排种器存在投种不顺及大播量成穴性较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双轨道弹射式水稻精量直播排种器。基于理论分析设计了关键部件,利用DEM-MBD耦合仿真技术得到了弹簧力参数及因素取值范围,明确了转速超过35 r/min后排种器的性能显著下降。以合格率、漏播率及重播率为性能评价指标开展台架正交试验,研究转速、调节深度及稻种球度对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建立排种性能评价指标的回归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排种轮转速为23.06 r/min、型孔深度为8.99 mm、稻种球度为52.7%时,排种器合格率为88.58%、漏播率为4.43%、重播率为6.99%,排种器工作性能最佳。为验证排种器工作性能及优化后参数的准确性,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与优化后结果保持一致,回归方程预测结果误差小于2%,验证了试验可行性及参数准确性,在最优参数下排种器穴径合格率为100%、平均穴径为3.62 cm、穴径变异系数为18.45%、平均穴距为22.98 cm、穴距变异系数为8.43%、平均穴粒数为11.08、穴粒数变异系数为17.56%。所设计的排种器具有较好的播种性能、较高的穴径合格率及较低的变异系数,表明该排种器具有良好的成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量排种器 双轨道 弹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紧固卡扣视觉多目标跟踪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圳 姜平 +1 位作者 秦岭 茅靖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5,140,共7页
汽车配件生产需要工人一个个目测汽车紧固卡扣是否缺装,但这种人工目测识别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在YOLOv3-tiny网络中融合了空间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并用K-Means聚类找出最佳的Anchor Box。与YOLOv3相比,该算法检测准确率有显著... 汽车配件生产需要工人一个个目测汽车紧固卡扣是否缺装,但这种人工目测识别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文章在YOLOv3-tiny网络中融合了空间和通道注意力机制,并用K-Means聚类找出最佳的Anchor Box。与YOLOv3相比,该算法检测准确率有显著提升,速度提高了3倍。最后用Lucas-Kanade光流法和延迟精准机制,实现了对汽车紧固卡扣的跟踪和识别。在几个视频序列实验中,文中算法的MOTA(Multiple-Object Tracking Accuracy)较其他算法提高了约(3.7~7.5)%。在200次实验中,汽车塑料组合件和紧固卡扣识别正确率达到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跟踪 YOLOv3 注意力机制 K-MEANS 延迟精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质荧光指纹技术的复合污染河道溯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秋燃 沈鉴 +5 位作者 胡远 柴一荻 顾意琴 冷晓婷 程澄 吴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3-1780,共8页
复合污染水体的污染源组成解析是当前水污染溯源领域难题,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水质荧光指纹技术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方法。采用水质荧光指纹技术对苏南地区Y河开展溯源分析。通过平行因子分解与水质荧光指纹比对有效识别Y河中印染废水荧... 复合污染水体的污染源组成解析是当前水污染溯源领域难题,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水质荧光指纹技术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方法。采用水质荧光指纹技术对苏南地区Y河开展溯源分析。通过平行因子分解与水质荧光指纹比对有效识别Y河中印染废水荧光信号来自上游河道异地输入。利用氨氮浓度划分重污染区域,依托水质荧光指纹对Y河流域内109个排口开展筛查,通过污染路径溯源法精准定位35家主要责任单位。落实整改要求后,Y河水质由劣Ⅴ类迅速提升至Ⅲ类,并持续稳定达标。Y河河道治理工程取消,降本增效效果显著。针对复合污染河道提出了以水质荧光指纹技术为抓手的精准溯源与微创治理新模式,对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水质荧光指纹 复合污染溯源 污染路径溯源法 精准治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的PMSM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雷美琴 马家庆 +2 位作者 陈昌盛 何志琴 吴钦木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91-198,共8页
为了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负载变化和其他不确定干扰情况下的速度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的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通过坐标变化和状态反馈,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解耦为独立的电... 为了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负载变化和其他不确定干扰情况下的速度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控制的自抗扰控制方法。首先,采用精确反馈线性化方法,通过坐标变化和状态反馈,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解耦为独立的电流子系统和转速子系统,对转速子系统设计一种自抗扰控制器,对电机系统在运行中的不确定干扰进行实时估计并补偿,提升系统的速度跟踪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其次,针对自抗扰控制中非线性函数fal在拐点处不平滑的问题,对fal函数进行改进,减小了系统的高频抖振。最后,对基于精确反馈线性化、精确反馈线性化-自抗扰控制两种控制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相应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对比,结果显示,精确反馈线性化-自抗扰控制速度跟踪调节时间缩短了58.33%,突加负载后恢复时间提升95.45%,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跟踪转速和负载转矩变化,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精确反馈线性化 自抗扰控制 速度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窄波束天线前馈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操礼长 谢学东 +2 位作者 王小旗 邓德鑫 韩菁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随着毫米波通信技术的逐步成熟,高频点高速率的卫星载荷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毫米波卫星信号的高动态窄波束的特点,地面伺服系统的高动态条件下稳定跟踪成为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考虑到目前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动态特性无法满足窄波... 随着毫米波通信技术的逐步成熟,高频点高速率的卫星载荷数据传输需求越来越大。基于毫米波卫星信号的高动态窄波束的特点,地面伺服系统的高动态条件下稳定跟踪成为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考虑到目前天线伺服控制系统动态特性无法满足窄波束信号的稳定跟踪,需对伺服控制模型进行适应性改进。针对大口径窄波束天线跟踪的特殊要求,分析复合控制的动态特性,并结合工程应用情况提出仿真模型,优化实用性复合控制方案,满足高动态窄波束天线的高精度稳定跟踪要求,为后续大口径窄波束天线地面高精度跟踪提供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高精度跟踪 窄波束 大口径 高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精度装配式轨道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为深入贯彻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标准化、智慧化和精细化等低碳装配建造理念,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以现浇道床为主带来的施工精度不足、施工装备落后、维修手段欠缺及全寿命周期系统性差等问题,需对城市轨道交通高精度装配... [目的]为深入贯彻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标准化、智慧化和精细化等低碳装配建造理念,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结构以现浇道床为主带来的施工精度不足、施工装备落后、维修手段欠缺及全寿命周期系统性差等问题,需对城市轨道交通高精度装配式轨道技术进行研究。[方法]按照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机械化施工、高精度控制、全寿命管理的总体研发技术路线,依托上海轨道交通二期、三期建设项目,对装配式轨道理论研究以及方案设计、效果试验和验证、轨道状态在线监测等进行了研究,并简述了高精度装配式轨道技术的应用成效。[结果及结论]形成了高精度预制装配技术、节能施工装备技术、绿色建造技术和智能监测技术等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轨道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轨道建设与运维品质。高精度装配式轨道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轨道结构的建造精度;较大幅度提高了轨道结构的优良几何形位状态以及稳定性、平顺性等指标;无轨系列施工装备节省了施工期间的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轨道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及管理平台的应用,使得人工巡检工作量减少30%~40%,维保工作效率提升20%~30%,设备病害检出率提高30%~40%;减少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的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精度装配式轨道 关键技术 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强度和信道状态的煤矿井巷目标追踪实验设计
20
作者 张晓光 刘佳晴 +1 位作者 周成峰 王刚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2,共6页
针对煤矿井巷复杂作业环境导致的人、机、物定位和跟踪精度差问题,基于Wi-Fi指纹设计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区域定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精确定位相结合的煤矿井巷目标追踪实验,实验融合了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信号处理等学科知... 针对煤矿井巷复杂作业环境导致的人、机、物定位和跟踪精度差问题,基于Wi-Fi指纹设计了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区域定位和信道状态信息(CSI)精确定位相结合的煤矿井巷目标追踪实验,实验融合了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和现代信号处理等学科知识。构建了煤矿井巷目标定位追踪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基于煤矿井巷信号接入点(AP)测量准确度的动态在线匹配(ABAPM)RSSI区域定位和基于稳定载波链路的环境修正(EMSCL)CSI精确定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煤矿井巷信号接入点测量准确度和可信载波链路的有效判断,提出的ABAPM与EMSCL联合定位算法较好地解决了煤矿井巷中存在的信号接入点被移动物体遮挡、载波链路不稳定、离线环境与在线环境变化等问题,与传统RSSI与CSI算法相比,联合定位算法定位与追踪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巷 目标追踪 Wi-Fi指纹 区域定位 精确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