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驾驶车移动办公空间设计研究
1
作者 高瞩 顾颖 林煊力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9,共11页
目的构建移动办公场景下无人驾驶座舱空间的设计方法,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与协同性。方法结合KANO模型与AHP模型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功能属性的优先级,提出系统化的空间设计策略;探讨不同空间结构扩展机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隐私与共享空... 目的构建移动办公场景下无人驾驶座舱空间的设计方法,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与协同性。方法结合KANO模型与AHP模型分析用户需求,明确功能属性的优先级,提出系统化的空间设计策略;探讨不同空间结构扩展机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实现隐私与共享空间的平衡;基于“认知地图”理论优化空间布局协同性,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流程。结果以上海华美电梯装饰有限公司设计部为原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为无人驾驶车中的移动办公空间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移动座舱 无人驾驶 空间布局 移动空间 办公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规划布局的绿地系统“冷岛网络”建构及应用——以重庆市高新区绿地专项规划为例
2
作者 王立 邬铃莉 +2 位作者 王怀 韩贵锋 李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绿地“冷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系统冷岛效应,文章以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规划语境下以“规模”为核心变量建立冷岛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者呈反正切函数关系;结合复杂网络方法,... 绿地“冷岛效应”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优化绿地布局提升绿地系统冷岛效应,文章以高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在规划语境下以“规模”为核心变量建立冷岛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者呈反正切函数关系;结合复杂网络方法,探索形成以绿地斑块为“节点”、以斑块间冷岛范围在空间上的重叠关系为“边”的冷岛网络建构路径;从系统、子群、个体三个维度分析高新区冷岛网络特征发现,其冷岛网络整体集聚性差、3大子群的节点连通效率差异显著、系统内除寨山坪节点外缺少高中心度节点;将“冷岛网络”与研究区现状热环境叠加识别出降温“盲区”,并以强化系统整体冷岛效应为导向,提出打造区域结构绿网、织补绿网降温盲区、调控绿地空间形态的绿地系统布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冷岛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热环境 布局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驾驶背景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策略初探——以福州大学城片区为例
3
作者 黄经南 罗菁 +1 位作者 马灿 谢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3,共6页
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为传统城市交通模式与空间形态带来了全新挑战,亟需探索适应技术变革的城市空间设计路径。研究聚焦无人驾驶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总结出无人驾驶将带来的交通效率提升、共享出行普及、城市空间模块化等... 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为传统城市交通模式与空间形态带来了全新挑战,亟需探索适应技术变革的城市空间设计路径。研究聚焦无人驾驶技术变革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总结出无人驾驶将带来的交通效率提升、共享出行普及、城市空间模块化等趋势,其次提出构建扁平化路网系统,减少道路等级差异;释放部分道路空间,转化为公共空间;推动混合用地布局,促进功能复合等城市空间设计策略。最后以福州大学城片区为例,将上述策略具体应用其中,为未来无人驾驶背景下的城市空间演变及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 城市空间 共享出行 城市设计 用地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浮床布设间距对根区流量分配影响研究
4
作者 马超 张付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9,127,共5页
生态浮床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其水体净化能力与通过根区的流量相关。生态浮床布设间距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进而影响到通过浮床根区的流量。为此,基于流量分配原理和以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生态浮床布设间... 生态浮床是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其水体净化能力与通过根区的流量相关。生态浮床布设间距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进而影响到通过浮床根区的流量。为此,基于流量分配原理和以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形式,探索了生态浮床布设间距、过流流量对生态浮床根区流量的入流比和出流比的影响。结果表明,有16.3%~20.5%的水流流经上游生态浮床根部区域,该数值只与过流流量呈正相关;受到上游生态浮床的影响,仅有12.5%~20.2%的水流通过下游生态浮床根区,该数值随着布设间距和过流流量增大而增大;当生态浮床布设间距为3倍浮床长度时,进入到上下游生态浮床根区的流量已近似相等。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流量分配 布设间距 入流比 出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交通系统布局实验教学设计
5
作者 赵航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240,共8页
针对地理类交通地理课程缺乏与实践的联系、课程理论知识繁杂、分析模型复杂等问题,依托山地城市真实场景,设计了“点-线-面-环境”立体化知识结构体系,构建了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布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实际问... 针对地理类交通地理课程缺乏与实践的联系、课程理论知识繁杂、分析模型复杂等问题,依托山地城市真实场景,设计了“点-线-面-环境”立体化知识结构体系,构建了山地城市交通系统优化布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延伸探索。通过加强多层面交通地理空间要素的立体化知识结构体系与交通规划实践问题实验动手操作的关联,强化了学生对交通地理空间要素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提升了研究探索的创新能力,为高校面向地理类城乡规划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系统布局 立体化知识结构体系 山地城市 仿真实验 时空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型城市空间基因的生成机制与表达路径研究——以敦煌市沙州城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庞开拓 唐相龙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8,共10页
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产生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等诸多建设性破坏问题。空间基因是城市地域特色的抽象表达,是影响城市形态和布局的关键因素,与生物遗传基因类似,具有一脉相承特性。建立城市空间基因构成与分析框架,以敦煌市沙州城区为例,... 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产生千城一面、文脉割裂等诸多建设性破坏问题。空间基因是城市地域特色的抽象表达,是影响城市形态和布局的关键因素,与生物遗传基因类似,具有一脉相承特性。建立城市空间基因构成与分析框架,以敦煌市沙州城区为例,识别出宏观、中观、微观六种空间基因;分析其空间组合模式及形成脉络,解析其生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经研究发现,敦煌市沙州城区空间基因源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源于官本位礼制营城制度及历代营建者对自然环境特征与规律的掌握和应用。这六种空间基因皆在西汉郡城建立初就有雏形,经历代传承完善,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敦煌等绿洲型城市空间基因,以对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应性和生态优先性为核心特征,融合多民族文化,城区沿交通干线或河流轴带发展。城市建设应在充分了解其空间基因基础上,探索城市空间导控规则,与时俱进取舍,传承与发扬营建智慧,塑造地域“本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空间布局 生成 表达 绿洲型城市 敦煌沙州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方体框架型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
7
作者 谭赛飞 王选志 +4 位作者 张美玲 刘长根 王爱民 徐晓甫 徐鹏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6,共12页
长方体框架型人工鱼礁可以用来改变流场,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在海南岛近海等热带海域,还可为珊瑚的修复提供附着基底。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ADV)测量了长方体框架型人工鱼礁模型代表性测点的流... 长方体框架型人工鱼礁可以用来改变流场,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有利的栖息环境,在海南岛近海等热带海域,还可为珊瑚的修复提供附着基底。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ADV)测量了长方体框架型人工鱼礁模型代表性测点的流速,进一步使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de image velocimetry,PIV)测量了鱼礁模型周围的典型流场特征。基于RANS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单个长方体框架型人工鱼礁在不同来流速度及迎流角度下的水动力场,利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计算并分析了多礁体在不同布设方式下的流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单个礁体的上升流与背涡流体积随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迎流角度为45°布设时,流场效应最佳;鱼礁在纵向2.5倍礁长与横向1.5倍礁长的布设间距下流场效应最佳;多个礁体组成的礁群沿直线布设时,各排鱼礁前后交错布设拥有更大的上升流与背涡流体积,流场效应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上升流和背涡流 布设间距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站城融合网络性能研究
8
作者 杜杨 董蕴豪 +1 位作者 王鹏 彭芳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高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高铁车站的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高铁车站已不仅仅承担着交通功能,其正在向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转化,将高铁站通过地下空间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发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提供了新范式,评价高铁站域地下空间... 高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沿线城市高铁车站的建设,在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高铁车站已不仅仅承担着交通功能,其正在向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转化,将高铁站通过地下空间与周边城市协同开发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提供了新范式,评价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性能对推进其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性能研究多从定性角度出发,缺乏定量化度量方法,针对性能优化的建议也多以经验分析为主。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城市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的空间组构问题,以站城融合理念将高铁车站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进行有机结合,以复杂网络作为理论依据构建高铁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模型,并以上海虹桥站和深圳福田站为案例,选取经典测度指标度量两案例的网络性能,对比两案例在不同抽象原则下的表现,归纳总结了水平连通布局和竖向集约开发的特点,并以此提出优化方案与原案例网络性能进行对比,得出各类连通方式对站域地下空间网络性能的影响,归纳了地铁站作为疏散关键节点的重要作用,为后续高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站域 地下空间 复杂网络 站城融合 性能评估 规划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人才流入与城市空间效率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新月 田伟腾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在中国城镇化由速度向深度转变的重要时期,高效率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要素资源合理的空间布局成为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的POI的微观数据,分别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 在中国城镇化由速度向深度转变的重要时期,高效率是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要素资源合理的空间布局成为提升城市空间效率的重要突破口。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利用中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的POI的微观数据,分别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与空间均等两方面衡量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发现:(1)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与城市空间效率呈现倒U型的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的优化可以促进城市空间效率提升;(2)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和空间均等均会因城市不同的行政等级和发展阶段而对城市空间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3)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实证验证了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优化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进而促进城市空间效率的提升。因此,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为标准,提出缓解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小区空间不匹配的问题;增加教育、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在城市外围区域的投入;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有差别地分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提升城市宜居性,进而吸引人才流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均等 城市空间效率 人才流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平城城郊礼制空间研究
10
作者 武彤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90,共6页
北魏定都平城后,规划京师,经营郊所,形成了远近有序的城郊格局。平城诸郊景观各异,皆有所指,其中东、西、南、北四郊以郊坛兆域等礼制建筑为主要设施,举行祭祀、军事、丧葬等一系列高等级仪式典礼活动,是经专门规划并集中进行国家礼制... 北魏定都平城后,规划京师,经营郊所,形成了远近有序的城郊格局。平城诸郊景观各异,皆有所指,其中东、西、南、北四郊以郊坛兆域等礼制建筑为主要设施,举行祭祀、军事、丧葬等一系列高等级仪式典礼活动,是经专门规划并集中进行国家礼制活动的城郊礼制空间。平城城郊礼制空间位于宫城、外城与宫苑、墓葬区之间,具有政治性、军事性、礼仪性等特征。平城城郊礼制空间形态直接影响了平城城郊格局和平城礼制空间布局,丰富了中国古代都城礼制空间的内涵和形态,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中对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及营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平城 城市布局 城郊空间 都城礼制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组构视角下高层花园住宅布局型制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11
作者 吴运法 朱军 杨玥 《南方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在我国住宅供应多元化的背景下,“高层花园住宅”已经成为集合住宅新的聚焦方向之一。由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住宅形态上且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导致人们对于高层花园住宅空间布局型制与特征理解不足。以空间组构为视角分析高层花园住宅... 在我国住宅供应多元化的背景下,“高层花园住宅”已经成为集合住宅新的聚焦方向之一。由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住宅形态上且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导致人们对于高层花园住宅空间布局型制与特征理解不足。以空间组构为视角分析高层花园住宅空间模式的差异,并选取福州市9个高层花园住宅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组构理论中的凸空间分析,解读高层花园住宅的空间布局型制,总结其“空间组构特征”。提出高层花园住宅的四种布局型制及其空间特征,并提出改善方案,以期为提升住宅居住品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组构 高层花园住宅 凸空间分析 布局型制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潜能模型的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与优化布局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宗会明 王楚雯 戴技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174,共14页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因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当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小城市和典型城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鲜见,且在案例代表性和数据精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西南山地类型的重庆市... 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因城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当前国内外研究多聚焦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小城市和典型城市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鲜见,且在案例代表性和数据精度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选择西南山地类型的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城区为案例,以居民小区出入口与公园绿地出入口为研究主体,构建改进潜能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参考位置分配模型与调研结果,得出优化布局方案并检验.结果表明,江津区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绿地布局与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提出拟新建7个游园与5个社区公园,并将部分公园绿地进行合并扩建或新增出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潜能模型 可达性 城市公园绿地 优化布局 重庆市江津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区体育运动空间布局规划策略——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晨 王灿 +3 位作者 苏永锋 康文儒 贾文娇 陈智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3,共7页
梳理我国体育运动空间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规划布局的理论方法,分析创新型城区体育运动空间布局规划的难点。以健康活力为基本导向,明确“产业—城市—人群”3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精准匹配、整合联动和运动触媒3大核心策略。同时,以杭... 梳理我国体育运动空间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规划布局的理论方法,分析创新型城区体育运动空间布局规划的难点。以健康活力为基本导向,明确“产业—城市—人群”3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精准匹配、整合联动和运动触媒3大核心策略。同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体育运动空间布局实践为例,对3大核心策略加以验证,以期为我国其他创新型城区的健康活力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区 体育运动空间 空间布局 规划策略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小行星远距离逆行轨道监测布局与效能评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嵬 李润道 +3 位作者 施晓廉 武迪 袁渊 王伟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针对近地小行星地基监测系统对日不可见盲区限制、监测体系发现与编目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天基远距离逆行轨道4星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据此定量化分析了天基监测系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力,建立了配套的效能评估模型,给出了对应评估软件... 针对近地小行星地基监测系统对日不可见盲区限制、监测体系发现与编目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天基远距离逆行轨道4星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据此定量化分析了天基监测系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能力,建立了配套的效能评估模型,给出了对应评估软件的实现流程,按照可见光和红外谱段完成了各要素整合后得到评分。通过分析评估,印证了远距离逆行轨道监测布局对地基监测系统不可见盲区全时可见的补偿效能,以及对目标发现编目能力的提升,可为后续天基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小行星 天基监测 远距离逆行轨道 系统布局 盲区补偿 效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地-水”平衡的流域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明 陈睿 +3 位作者 任希岩 王慈 翟家琳 朱冠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52,共9页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实践为例,围绕流域“人-地-水”的统筹平衡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张力评价--平衡策略--平衡韧性的技术路径和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多尺度“人-地-水”规模平衡+流... 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实践为例,围绕流域“人-地-水”的统筹平衡与高质量发展,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张力评价--平衡策略--平衡韧性的技术路径和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多尺度“人-地-水”规模平衡+流域治理的空间格局优化方法,针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上、中、下游及二级流域的人口增长控制、耕地资源保护、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空间优化策略,并提出二级流域系统治理的多目标多区域管控传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水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流域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内容构成、动力机制与构建思路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久文 周孝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2,共9页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把握好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构成内容,将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和区域可持续开发作为构... 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应把握好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构成内容,将新型城镇化、区域创新和区域可持续开发作为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体系的强大动力。其构建思路如下:以数字化赋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要素资源合理分配,培育空间增长极驱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保障各类型地区协调发展,推进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体系 生产力布局 新质生产力 空间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正义导向下的城市绿地发展预测及布局策略研究——以日照市主城区为例
17
作者 王洁宁 卢月 王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6,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正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当代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遵循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探究生态正义对城市绿地布局的影响机制;通过基于生态正义约束规则的FLUS模型对日照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发展模拟与预测的实...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正义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当代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遵循生态正义的价值理念,探究生态正义对城市绿地布局的影响机制;通过基于生态正义约束规则的FLUS模型对日照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发展模拟与预测的实验研究,提出生态正义导向下的城市绿地布局策略,即普惠均绿、按需供绿、自洽留绿、就地增绿、保育遗绿。期望以国土空间专项规划为契机,丰富城市绿地布局价值体系,创新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地 生态正义 发展预测 布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远海空间布局方法与空间用途管控-以粤东外海为例
18
作者 王秋璐 王江涛 +2 位作者 吴佩 杨潇 程永鑫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6-314,共9页
探究深远海空间布局管控方法对推动海洋空间优化配置,释放“蓝色潜力”,缓解中国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利用等多重压力,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面向多要素、多维度、长时序的深远海空间格局解析,构建基于多源... 探究深远海空间布局管控方法对推动海洋空间优化配置,释放“蓝色潜力”,缓解中国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利用等多重压力,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面向多要素、多维度、长时序的深远海空间格局解析,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化的识别方法,以粤东外海为实证对象布局“三类空间”,并挖掘各类用海活动的时空特征,建立空间用途管控规则。结果表明:1)深远海空间可划分为保护、保留和利用空间,分别对应维护安全的保护功能、保留功能和开发利用功能;2)粤东外海保护空间占比达到46%,高于保留空间(43%)和利用空间(11%),生态保护、自由航行、矿产勘探等用途优先于其他开发利用活动;3)以时间尺度和垂直深度表征用海活动特征,结合可移动性和空间占用范围,分析用海活动的时空轨迹与冲突关系,提出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空间准入规则。研究结果对于深远海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可为推动中国空间利用、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空间 空间布局 空间识别 用途管控 用海活动 时空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H算法的室内空间自动布局
19
作者 曹力 程翔 张展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87-3092,共6页
为了生成文博展厅、城市阅读空间、商场等具备公共服务职能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空间的自动布局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多种布局的表达需求,将布局信息记录在层次化图结构中;再按照图结构填充适当的布局对象作为初始状态;利用能... 为了生成文博展厅、城市阅读空间、商场等具备公共服务职能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空间的自动布局方法。该方法首先针对多种布局的表达需求,将布局信息记录在层次化图结构中;再按照图结构填充适当的布局对象作为初始状态;利用能量函数和移动策略,引入改进的MH(Metropolis-Hastings)算法进行优化,生成合适的布局方案。选取多种类型的应用场景进行测试,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公共空间设计原则,提出评价指标比较各类方法性能。该方法在布置效率和运算效率方面具有优势,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布局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间布局 布局参数化表达 多目标优化 Metropolis-Hastings算法 公共空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曲艺空间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限 苑思楠 +1 位作者 孙德龙 王世同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8,共11页
天津市曲艺文化发展百年,积累浓厚社会氛围与丰富历史数据。目前曲艺研究多聚焦宏观描述,对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的量化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曲艺发展史料与POI数据,通过曲艺演出空间今昔分布格局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探究高适宜性评分... 天津市曲艺文化发展百年,积累浓厚社会氛围与丰富历史数据。目前曲艺研究多聚焦宏观描述,对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的量化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曲艺发展史料与POI数据,通过曲艺演出空间今昔分布格局对比及影响因素分析,探究高适宜性评分区域的性格,最终揭示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天津市曲艺演出空间的发源、衰败、转移等过程,与老城厢、劝业场等区域的特定城市建设史息息相关。②在历史演变与当代格局中,曲艺演出空间分布均表现出与商业区域的强关联性。③不同的文化区域及业态类型孕育了不同特征的曲艺空间及表演类型。研究揭示了曲艺演出空间与历史、社会、物质环境之间的复杂关联,也为文化空间的规划响应和文化产业布局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空间 曲艺文化 空间布局 选址影响因素 空间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