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杨万里咏园诗的禅学意趣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建升 文师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终极关怀。它对杨万里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理想、文学观念及艺术表现手法都有重要影响。杨万里的咏园诗是诗人闲散时,吟咏性情所作,是诗人怡情养性、静谧修养心性的自性顿悟的结晶,是佛意、禅韵、诗情和景趣的有机契... 禅宗以明心见性为终极关怀。它对杨万里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理想、文学观念及艺术表现手法都有重要影响。杨万里的咏园诗是诗人闲散时,吟咏性情所作,是诗人怡情养性、静谧修养心性的自性顿悟的结晶,是佛意、禅韵、诗情和景趣的有机契合,体现着诗人哲理思辨与诗情画意水乳交融的审美境界追求,极富禅学意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万里 咏园诗 禅学意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剧民族化构建中的戏曲意境美学借鉴与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慧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4,共7页
话剧作为外来的戏剧样式,它汲取了传统戏曲的合理因素,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经历了从“杂合”“融合”到“化合”的嬗变。然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戏剧传统在现代话剧艺术中创造性体现、创新性延续,还... 话剧作为外来的戏剧样式,它汲取了传统戏曲的合理因素,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经历了从“杂合”“融合”到“化合”的嬗变。然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戏剧传统在现代话剧艺术中创造性体现、创新性延续,还未达到应有的“浸润其中”的程度和境界。戏剧界以话剧表演艺术的民族化构建诉求为导向,通过分析与探究戏曲意境的美学特征,一方面,倡导话剧艺术注重舞台语言、形体的美感与表现力,不断开拓与转变其创作观念与表演方法;另一方面,力求在话剧舞台上立象尽意,营造出以物表情、情理统一的诗化哲理,旨在使来自西方的话剧艺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产生更多深层的默契,真正使话剧成为我们民族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民族化 戏曲意境美学 美的形式 诗化哲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