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uctural designs and mechanism insights into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
1
作者 Jing Lei Huijie Zhang +4 位作者 Jian Yang Jia Ran Jiqiang Ning Haiyan Wang Yong H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5年第1期792-814,共23页
Biomass conversion offer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has attracted tremendous attention in the latest few years for ... Biomass conversion offers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alleviate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HMF)has attracted tremendous attention in the latest few years for the mild synthesis conditions and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to obtain 2,5-furan dicarboxylic acid(FDCA),but there still remain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yield,short cycle life,and ambiguous reaction mechanism.Despite many reviews highlighting a variety of electrocatalysts for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HMF,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catalyst and the underlying catalytic mechanism is still lacking.We herei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HMF to FDCA,particularly focusing on the mechanism studies as well as the advanced strategies developed to regulate the structure and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catalysts,including heterointerface construction,defect engineering,single-atom engineering,and in situ reconstruction.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mechanism and active site studies are elaborated,and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HMF are also prospected.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guidance for designing advanced catalysts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beneath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HMF to FD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5- HYDROXYMETHYLFURFURAL 2 5-Furan dicarboxylic acid Structural design MECHANISM ELECTROCATALY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ug-in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博 李君 +2 位作者 杨世春 高莹 尹雪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2-596,共5页
应用PSAT前向仿真软件,建立了双离合器式并联PHEV仿真模型。在确定了PHEV整车性能约束条件并对动力总成主要部件进行了成本分析之后,对不同全电力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类型的PHEV动力总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动力电池设计容量对整车成... 应用PSAT前向仿真软件,建立了双离合器式并联PHEV仿真模型。在确定了PHEV整车性能约束条件并对动力总成主要部件进行了成本分析之后,对不同全电力续驶里程和动力电池类型的PHEV动力总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动力电池设计容量对整车成本影响最大,而它主要取决于所要求的全电力续驶里程;随着所要求的全电力续驶里程的增大,所需电机最大输出功率升高,而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g-IN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总成 优化设计 PSAT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o-sensitive polymer nanospheres as a smart plugging agent for shale gas drilling operations 被引量:11
3
作者 Wei-Ji Wang Zheng-Song Qiu +2 位作者 Han-Yi Zhong Wei-An Huang Wen-Hao Da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Emulsifier-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styrene) [P(MMA-St)] nanospher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were synthesized in an isopropyl alcoholwater medium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Then, through radica... Emulsifier-fre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styrene) [P(MMA-St)] nanospher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00 nm were synthesized in an isopropyl alcoholwater medium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Then, through radical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thermo-sensitive mono- mer N-isopropylacrylamide (NIPAm) and hydrophilic monomer acrylic acid (AA) onto the surface of P(MMA- St) nanospheres at 80 ℃, a series of thermo-sensitive polymer nanospheres, named SD-SEAL with different low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s (LCST), were prepared by adjusting the mole ratio of NIPAm to AA.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alysis. The temperature-sensitive behavior was studied by light transmittance tests, while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pressure transmission tests with Lungmachi Formation sha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thesized nanoparticles a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had apparent LCST values which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hydrophilic monomer AA.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higher than its LCST value, SD- SEAL played a dual role of physical plugging and chemical inhibition, slowed down pressure transmission, and reduced shale permeability remarkably. The plugged layer of shale was changed to being hydrophobic, 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shal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plugging agent Polymermicrospheres Thermo-sensitive polymer Wellborestability - Shale gas - Drilling flu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ative Design Fulfills Brand and Fashion China Fashion Week A/W 2010-2011 Collection held in Beijing
4
作者 Wang Ting 《China Textile》 2010年第4期36-38,共3页
March is a right party time for friends to get together to enjoy the smell of early spring. Moreover, people would like to take off the thick winter coat to showcase their colorful attitude towards the warm spring sun... March is a right party time for friends to get together to enjoy the smell of early spring. Moreover, people would like to take off the thick winter coat to showcase their colorful attitude towards the warm spring sunshine. Here, an annual fashion feast in Beijing not only could provide you a visual inspiration of trend, but also would tell you what’s the most "in" factors in the coming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0 time Creative design Fulfills Brand and Fashion China Fashion Week A/W 2010-2011 Collection held in Beijing desig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催化合成N,N,N′,N′-四甲基乙二胺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涛 陈汉庚 +3 位作者 张旭 韦隆武 钱超 陈新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01-2405,共5页
通过自制备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二甲胺和乙二醇为原料,在气固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了N,N,N′,N′-四甲基乙二胺.以γ-Al2O3为载体,Cu、Ni、Cr、Zn等金属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了3种二元金属负载型催化剂:Cu-Ni型、Cu-Zn型、Cu-Cr型... 通过自制备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以二甲胺和乙二醇为原料,在气固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了N,N,N′,N′-四甲基乙二胺.以γ-Al2O3为载体,Cu、Ni、Cr、Zn等金属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制备了3种二元金属负载型催化剂:Cu-Ni型、Cu-Zn型、Cu-Cr型.在相同条件下对3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对乙二醇转化率及四甲基乙二胺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Ni型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通过平行实验对反应温度、胺醇的物质的量比及体积空速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优的条件区间范围.根据平行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方法(DesignEx-pert软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优的反应条件:以Cu-Ni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温度为204.81℃,胺醇的物质的量比为5.27,体积空速为0.29h-1,最佳产率可以达到7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 N′ N′-四甲基乙二胺 固定床反应器 金属负载催化剂 响应面方法 design EXP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导流洞封堵设计与施工关键问题探讨
6
作者 吕春雨 《东北水利水电》 2025年第3期20-22,48,71,共5页
导流洞封堵工程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正常运行和运行寿命,其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与封堵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后续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能否及时发挥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水库导流洞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 导流洞封堵工程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正常运行和运行寿命,其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与封堵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后续的工程进度和工程能否及时发挥效益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水库导流洞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详细分析了辽宁葫芦岛某水库导流洞封堵施工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洞 封堵 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套管分支井井筒暂堵工具研制
7
作者 刘华伟 李宝龙 +4 位作者 陈杰 张少朋 关彦磊 包陈义 陈立伟 《海洋石油》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针对海上油田套管分支井完井中出现的压裂隔离系统承压低,不能及时返排出井筒影响完井作业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暂堵工具。该文介绍了该工具的工艺原理和结构组成,通过破裂盘力学分析来确定出暂堵工具尺寸参数,对破裂盘的承压能力... 针对海上油田套管分支井完井中出现的压裂隔离系统承压低,不能及时返排出井筒影响完井作业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暂堵工具。该文介绍了该工具的工艺原理和结构组成,通过破裂盘力学分析来确定出暂堵工具尺寸参数,对破裂盘的承压能力和击碎载荷进行了静力学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拟合出破裂盘的厚度和破裂压力及温度系数等变量的函数关系。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设计的暂堵工具承压35 MPa,用12 t的撞击载荷可使暂堵工具的破裂盘破碎成小于5 mm×5 mm×5 mm的细小颗粒,易于返排出井筒。研制的暂堵工具能满足海上油田套管分支井完井技术指标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分支井 暂堵工具 结构设计 试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ino及T-Splines在运动鞋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叶纪委 弓太生 +1 位作者 万蓬勃 刘淼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2-25,共4页
在鞋靴造型设计研发过程中,手绘或二维软件等平面表现手段很难全面的展示产品特征,给后期的制作带来不便。但通过对鞋靴的三维(3D)建模及渲染,使用旋转、放大等手段,就可以全方位的展示鞋靴各个部位的细节特征。研究了犀牛(Rhino)三维... 在鞋靴造型设计研发过程中,手绘或二维软件等平面表现手段很难全面的展示产品特征,给后期的制作带来不便。但通过对鞋靴的三维(3D)建模及渲染,使用旋转、放大等手段,就可以全方位的展示鞋靴各个部位的细节特征。研究了犀牛(Rhino)三维软件及其插件T-Splines,在运动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通过T-Splines建立运动鞋各部件的初步模型,转换成Rhino的NURBS曲面,利用Rhino功能,对鞋底、帮面、车缝线、鞋眼、鞋带等细节进行建模,并着重对车缝线进行细致的刻画。由于Rhino自带渲染器渲染能力较弱,效果往往不能满足设计师要求,使用Key Shot渲染器,对运动鞋三维模型直接渲染,操作简单灵活,效果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靴造型设计 Rhino三维软件 插件 三维建模 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7-200 SMART的热力管道在线堵漏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焦建俊 李通 +2 位作者 武文斌 刘晓貌 李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8期96-99,共4页
针对热力管道泄漏人工堵漏作业存在的人身伤害等问题,对热力管道在线堵漏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S7-200 SMART控制器的在线堵漏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并进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系统进行现场实验,实验结果... 针对热力管道泄漏人工堵漏作业存在的人身伤害等问题,对热力管道在线堵漏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S7-200 SMART控制器的在线堵漏机器人电气控制系统,并进行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系统进行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线堵漏机器人能够实现热力管道的远程遥控在线堵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管道 在线堵漏 机器人 S7-200 SMART 控制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nsistency of short-period traffic counts
10
作者 Solomon Yadessa Kenno Prasanta K.Sahu +1 位作者 Babak Mehran Satish Sharma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7年第3期150-162,共13页
The main intent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short-duration traffic counts conducted during winter months.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11-year sample data collected using permanent traffic counter... The main intent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short-duration traffic counts conducted during winter months. The investigation is based on 11-year sample data collected using permanent traffic counters at various locations in Alberta, Canada. Four types of road sites: commuter, regional commuter, rural long-distance, and recreational sites are studied. The sample data consti- tute six different durations of counts (12-, 24-, 48-, 72-, 96-h, and 1 week) taken during summer and winter month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is used as the relative measure of deviation for counts of different dura- tions to measure the accuracy of short-period traffic counts.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48-h count seems to be the most cost-effective counting interval during both summer and winter month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lowest values of CV result for counts taken at commuter sites, and the highest values are observed for recreational sites. Frequen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other weather events cause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raffic volume, which results in an increase in CV values for counts taken during winter months. The application of an adjustment factor to remove the effect of cold and snow from short-period counts is also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troduced adjustment factors can reduce the values of CV for all counts taken during winter month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lead highway agencies to improve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ir short- period traffic count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period traffic counts Average annualdaily traffic - design hourly volu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light with Infinite Charm China Fashion Week Collections A/W 07-08
11
《China Textile》 2007年第4期16-17,共2页
With the start of HEMPEL AWARD the 15th China International Young Fashion Designer Contest,China Fashion Week
关键词 designer China Fashion Week Collections A/W 07-08 Highlight with Infinite Cha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冰冻环境下的岩塞爆破设计与施工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迟祥 姚春雨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74,共10页
引松供水是解决吉林省中部地区城市供水问题的大型调水工程,取水口的岩塞爆破是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该岩塞为喇叭口形状,顶宽28.4 m,底宽7.0 m,塞体厚15.76 m。施工地处低温地带,气温在-10~-15℃左右,正直冰冻期,冰盖厚约0.5 m。在... 引松供水是解决吉林省中部地区城市供水问题的大型调水工程,取水口的岩塞爆破是项目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该岩塞为喇叭口形状,顶宽28.4 m,底宽7.0 m,塞体厚15.76 m。施工地处低温地带,气温在-10~-15℃左右,正直冰冻期,冰盖厚约0.5 m。在低温冰冻的环境下实施岩塞爆破作业,可参考的工程案例较少。针对所面临的技术难点,分别进行了1∶1岩塞爆破试验和爆器材低温试验。1∶1岩塞爆破试验与原位岩塞爆破方案基本一致,爆后经检查,进水口形状、尺寸与设计基本符合,达到了预期目标,实际验证了设计中的掏槽孔等相关炮孔布置、装药结构、炸药使用量和起爆网路的可行性。爆破器材低温试验解决了低温冰冻环境下普通乳化炸药的水相氧化剂析晶与敏化气泡丧失后拒爆的问题,检验了采用了物理方式的固体颗粒进行敏化高抗水乳化炸药的可靠性,试验实测值达到了技术要求。高精度数码电子雷管的通讯、授时、组网全部正常。高能导爆索因采取设置端头帽和环氧树脂等防护措施,爆轰感度没有明显变化。通过正常装药的爆破孔爆破对比,经过低温试验的爆破器材较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根据两次试验结果,对爆破方案进行了优化。在实际作业过程中遇到炮孔内壁出现凸起冰凌,药柱无法装入等问题都得到很好的解决。起爆网路采用的是将沿衬砌连接段环绕一周的三条主线分为不同颜色,电子雷管按分组接在对应颜色的主线上。环形的爆破主线的能有效避免低温渗漏水导致连接件内防水失效,也为后续拆除钻孔、装药作业平台提供便利。通过在岩塞上部冰层开凿泄压孔进行爆破破冰,及时泄放压力。爆后断面与设计相差很小,洞口外侧未发现垮塌,关键部位爆破振动监测点峰值均有效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达到了预期的一次爆通成型、控制爆破振动和环境保护的效果,证明该岩塞爆破良好。本次爆破成功表明在低温冰冻的气候环境下实施精准的岩塞爆破是可行,可为类似环境下的岩塞爆破施工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塞爆破 低温冰冻 可靠性 岩塞爆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止浆塞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谢壁婷 肖明清 +2 位作者 徐晨 田青峰 王克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149,168,共8页
锚杆在隧道施工中应用广泛,对于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减小结构受力效果显著,中空注浆锚杆经过注浆后可以大幅提高其支护效应,注浆质量直接影响中空锚杆的承载能力。基于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止浆塞,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构造形式和结构尺寸进... 锚杆在隧道施工中应用广泛,对于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减小结构受力效果显著,中空注浆锚杆经过注浆后可以大幅提高其支护效应,注浆质量直接影响中空锚杆的承载能力。基于一种新型中空注浆锚杆止浆塞,通过数值模拟对其构造形式和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对研发的新型止浆塞的排气稳压效果进行检验。结论如下:止浆塞最优尺寸为内塞排气槽上端宽8.0 mm,深1.5 mm,下端宽11.3 mm,深1.0 mm;闭气坎高度为3 mm;外塞孔口端直径为51 mm,远离孔口端直径为50 mm。止浆塞对不同锚杆孔孔径具有普适性,当止浆塞与锚杆孔相差0~4 mm时,均能满足其稳压止浆性能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止浆塞稳压压力在0.7~1.2 MPa之间,锚杆孔内浆液充盈,浆液密实,止浆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中空注浆锚杆 止浆塞 排气稳压 优化设计 注浆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拉拔式摩擦塞补焊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邵震 张粟泓 +4 位作者 黄一鸣 张丽娜 孙世烜 崔雷 赵衍华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5期34-43,共10页
拉拔式摩擦塞补焊(Friction pull plug welding, FPPW)是一种固相焊接修补技术,在大径厚比中空结构的补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焊接过程中材料在熔化温度以下经历剧烈塑性流动,避免了熔化焊接可能带来的凝固缺陷,提升了补焊接头力学性能... 拉拔式摩擦塞补焊(Friction pull plug welding, FPPW)是一种固相焊接修补技术,在大径厚比中空结构的补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焊接过程中材料在熔化温度以下经历剧烈塑性流动,避免了熔化焊接可能带来的凝固缺陷,提升了补焊接头力学性能。但与传统摩擦焊工艺不同,FPPW是一种侧壁摩擦连接技术,在轴向拉力的作用下通过塞棒侧壁挤压试板形成冶金结合。焊接过程中摩擦界面附近温度、应力、应变等分布不均匀,极易产生未焊合或弱结合等焊接缺陷。对缺陷进行有效抑制是实现高质量FPPW的核心。本文从FPPW基本原理、接头成形行为、成形质量控制(接头几何形状设计、焊接工艺参数)、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等方面对高强铝合金FPPW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展望了FPPW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拔式摩擦塞补焊 成形质量 接头设计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槽宽塞规设计与使用方法探讨
15
作者 汤志钧 黄志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7期151-153,157,共4页
针对IT6-IT10级精度等级的槽宽无法用常规量具准确测量槽宽尺寸,该文根据JJG 343—2012《光滑极限量规检定规程》和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运用经验来介绍IT6-IT16精度等级槽宽对应的槽宽塞规的设计、现场检验作业、使用过程中存... 针对IT6-IT10级精度等级的槽宽无法用常规量具准确测量槽宽尺寸,该文根据JJG 343—2012《光滑极限量规检定规程》和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运用经验来介绍IT6-IT16精度等级槽宽对应的槽宽塞规的设计、现场检验作业、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试验表明,槽宽塞规与相同精度等级的内径千分表相比,槽宽塞规使用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方便携带。同时根据通规进入槽内深度与槽宽尺寸的大小呈正向关系这一特点,根据槽宽公差等级来制定槽宽尺寸控制方法,让槽宽尺寸控制更精准,减少超差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极限量规 槽宽塞规设计 槽宽塞规使用 尺寸设计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油田绳结暂堵转向压裂工艺
16
作者 张智勇 邓校国 +3 位作者 付杰 杜建洪 李凯 张大年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2期44-50,共7页
海南福山油田储层主要特点薄互层发育,油层厚度小,隔层泥质含量高,使用可溶球和颗粒暂堵剂实现层间暂堵转向,存在暂堵压力响应不明显,颗粒暂堵剂堵塞压裂泵车柱塞阀的问题。通过对暂堵材料、暂堵工艺的改进,使用新型绳结暂堵球,取代了... 海南福山油田储层主要特点薄互层发育,油层厚度小,隔层泥质含量高,使用可溶球和颗粒暂堵剂实现层间暂堵转向,存在暂堵压力响应不明显,颗粒暂堵剂堵塞压裂泵车柱塞阀的问题。通过对暂堵材料、暂堵工艺的改进,使用新型绳结暂堵球,取代了以往的可溶球和颗粒暂堵剂;同时在室内开展了薄互层射孔优化、携砂液对孔眼冲蚀规律分析、绳结暂堵球直径大小和数量与射孔孔眼的匹配研究,形成了适应福山油田储层特征的绳结暂堵转向压裂工艺。经福山油田应用17口井27层,暂堵转向有效率82%,单井平均日增油4.28 t/d,取得较好增产效果。该工艺进一步提高了薄互层压裂改造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油田 薄互层 压裂 暂堵转向 暂堵剂 绳结暂堵球 封堵性能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剂式不动火带压密封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瑞川 杜友如 +2 位作者 罗颖 胡爱琴 胡洪瑞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12期57-62,共6页
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剖析了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夹具设计与优化、密封剂性能与选择、安全控制措施、实际应用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得到如下认识:通过夹具包容泄漏点形成密封腔,高压注剂工具注入密封剂,实... 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剖析了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夹具设计与优化、密封剂性能与选择、安全控制措施、实际应用效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得到如下认识:通过夹具包容泄漏点形成密封腔,高压注剂工具注入密封剂,实现动态密封;夹具设计与优化成为提升封堵成功率、降低成本、确保作业安全的关键环节;密封剂性能的持续提升与针对性选择对于适应不同泄漏介质和工况至关重要;安全控制涵盖了风险评估、现场管理、操作规程制定以及应急预案等全方位措施;注剂式不动火带压密封技术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实际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成熟度,对于解决工业设施泄漏问题、保障生产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剂式带压密封 不动火堵漏 在线密封技术 带压密封材料 夹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系列可溶桥塞的研制与应用
18
作者 张勇 张国田 +3 位作者 刘宇 王方明 陈省身 赵贺谦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提升可溶桥塞的工况适用性和稳定性,研发了多水解高分子基团可溶橡胶与高强度可溶金属材料及配方体系。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下材料力学性能与溶解性能测试评价,验证了材料性能。根据可溶桥塞的结构原理及特点,研制了高性能系列可溶桥塞,... 为提升可溶桥塞的工况适用性和稳定性,研发了多水解高分子基团可溶橡胶与高强度可溶金属材料及配方体系。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下材料力学性能与溶解性能测试评价,验证了材料性能。根据可溶桥塞的结构原理及特点,研制了高性能系列可溶桥塞,进行了综合性能试验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研制桥塞能够在30~150℃温度范围内确保70 MPa有效承压密封时间达24 h以上,且溶解时间可调可控。各大油气田区块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其坐封、承压、溶解效果等综合性能稳定可靠,能够适用于复杂工况,能有效保障体积压裂施工作业。所得结论可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及水平井分段压裂的提质降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桥塞 结构设计 分段压裂 承压密封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低矿化度环境可溶桥塞开发与性能评价
19
作者 张文远 伊明 +4 位作者 朱年涛 乔东宇 李富强 周双君 封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在低温、低矿化度条件下的地层环境中,可溶桥塞的整体性能无法满足国内部分油田项目的实际施工需求。鉴于此,从可溶桥塞的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及计算、施工工艺研究等方面入手,成功研发出一款适用于低温、低矿化度条件下的可溶桥塞,并开... 在低温、低矿化度条件下的地层环境中,可溶桥塞的整体性能无法满足国内部分油田项目的实际施工需求。鉴于此,从可溶桥塞的材料选型、结构设计及计算、施工工艺研究等方面入手,成功研发出一款适用于低温、低矿化度条件下的可溶桥塞,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的可溶桥塞能够适用于低温、低矿化度条件下的地层环境,最高耐温150℃,承压70 MPa,在20~70℃、Cl-质量浓度1000~3000 mg/L条件下,能够实现整体溶解;在油田现场压裂中,能够节省后期钻塞过程,明显提升了现场生产效率;该可溶桥塞工具实现了全可溶,明显减少了现场施工作业成本,故选择适合的可溶桥塞工具,可达到施工效果最大化。研究结论可为实现油田高效、低成本压裂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可溶桥塞 优化设计 仿真分析 性能试验 现场应用 全可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封闭性评价及过断层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张磊 李治衡 +2 位作者 林海 李文龙 侯欣欣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旅大某油田14口井于垂深847~993 m处钻遇辽西一号断层,此断层为继承性生长正断层,总体为北东走向的通海底断层。针对钻遇断层可行性和过断层安全钻进问题,运用泥岩涂抹因子、断面正压力分析方法结合实际钻井情况,对辽西一号断层封闭性... 旅大某油田14口井于垂深847~993 m处钻遇辽西一号断层,此断层为继承性生长正断层,总体为北东走向的通海底断层。针对钻遇断层可行性和过断层安全钻进问题,运用泥岩涂抹因子、断面正压力分析方法结合实际钻井情况,对辽西一号断层封闭性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过断层面钻进泥浆比重设计和过断层井轨迹优化设计的过断层坍塌压力计算方法,并依据计算结果对过断层井进行轨迹优化;形成了过断层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研究成果为钻遇断层可行性分析、井眼轨迹设计和过断层安全钻进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一号 断层封闭性 坍塌压力 防漏堵漏 轨迹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