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网络的脑电信号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郝崇清 王江 +1 位作者 邓斌 魏熙乐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70-3872,共3页
采用相空间重构方法将一维脑电信号转换成复杂网络进行研究。将一维时间序列构造成多维相空间,计算多维时间序列任两个向量点间的距离得到加权矩阵,选择恰当的阈值将加权矩阵转换成二进制矩阵,该二进制矩阵视做时间序列所对应的复杂网... 采用相空间重构方法将一维脑电信号转换成复杂网络进行研究。将一维时间序列构造成多维相空间,计算多维时间序列任两个向量点间的距离得到加权矩阵,选择恰当的阈值将加权矩阵转换成二进制矩阵,该二进制矩阵视做时间序列所对应的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阈值的选择使得生成的复杂网络满足连通性。利用该方法对睁眼和闭眼时的脑电信号进行辨别分析。结果表明,两信号的递归图、网络拓扑图、网络度分布和模体分布均表现出显著不同。因此,此分析方法为利用复杂网络实现分析和辨识不同脑电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脑电图 相空间重构 递归图 模体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求动力:广告情节结构的符号叙述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饶广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当代广告情节中存在着一个悖论:要更好地介绍商品,最好直接明了说清楚;要让更多的接收者阅读文本,则要少说商品,强化情节的趣味性。要解决这"既要凸显又想隐藏商品信息"的矛盾,必须合理地安排商品在广告情节中的位置。符号叙... 当代广告情节中存在着一个悖论:要更好地介绍商品,最好直接明了说清楚;要让更多的接收者阅读文本,则要少说商品,强化情节的趣味性。要解决这"既要凸显又想隐藏商品信息"的矛盾,必须合理地安排商品在广告情节中的位置。符号叙述学为研究此论题提供了适切的工具。根据商品是否直接进入情节,广告可分为悬念叙述型和表演叙述型。悬念叙述型广告把商品放在尾题中,创造了巨大的表达张力。依据商品对情节发展承担的不同角色,表演叙述型广告又可区分为动力叙述型和静力叙述型。这三种广告类型往往服务于不同的广告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情节 情节素 动力叙述型 静力叙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文贵传”民间叙事形态研究
3
作者 范丽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92,共15页
民间叙事的本质特征是模式化,此“模式化”以小大、浅深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母题、(情节)模式、(叙事)结构。以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张文贵传》及其系列同题文本为例,从“山贼”母题之形成、“灰小伙”情节模式之播散、“解厄”结构... 民间叙事的本质特征是模式化,此“模式化”以小大、浅深的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母题、(情节)模式、(叙事)结构。以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张文贵传》及其系列同题文本为例,从“山贼”母题之形成、“灰小伙”情节模式之播散、“解厄”结构的文化艺术超度功能三个方面对俗文学文本叙事的源流、特点、内涵与功能进行探讨,可以见出母题只有融入有生命力的情节模式才能成为真正的“母题”,而情节模式具有层垒性和稳定性,民间叙事的深层结构在于在“功能”上与文化具有同构关系,文化具有疗救作用,文学艺术亦是如此。因此,对于民间叙事的研究是实现文化(基因)传承与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文贵传” 民间叙事 “山贼”母题 “灰小伙”情节模式 “解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的隐喻:关乎人与自然的诗性叙事——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中一类母题类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佳冀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88,共9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当中的一类——"动物叙事"文本作为考察基点,在人与自然的视域内探讨该类文本中把动物作为自然象征母题的两种类型表达,即:人与自然的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对立。在动物自然神话历史观念的... 本文以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当中的一类——"动物叙事"文本作为考察基点,在人与自然的视域内探讨该类文本中把动物作为自然象征母题的两种类型表达,即:人与自然的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对立。在动物自然神话历史观念的潜隐诱发与现代思维理念的熔铸下,达成对动物原型意蕴的现代叙事学意义上的价值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第一种模式类型的深入探究,进而归纳出其表现策略、叙述格局、情节结构与价值规约等重要类型特质,并最终从主述模式的角度确证"斗争+和解"("劲敌+友伴")作为该类动物叙事创作的深层结构的规约性作用,从而彰显出当代"动物叙事"这一类型写作特殊的存在价值与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动物叙事” 情节母题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两部中国民间故事史的首创精神与学术价值
5
作者 过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20世纪出版两部中国民间故事史: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和谭达先著《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两部史都是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大发现"时期的学术精品,都从古籍钩沉故事,以故事载于典籍的时期,对作品分期断代。两部史各有... 20世纪出版两部中国民间故事史: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和谭达先著《中国二千年民间故事史》。两部史都是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大发现"时期的学术精品,都从古籍钩沉故事,以故事载于典籍的时期,对作品分期断代。两部史各有什么学术特色呢?谭达先以故事为纲,刘守华以古籍为纲。谭达先分13个时期,按时期列出每篇故事原文、注释,介绍搜集者,所引典籍及其作者,分析故事的思想性、艺术性,并对每一篇定一个故事"型",追求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统一。刘守华分6个时期,引每部古籍的故事原文,或梗概,或译为白话文,进行述评,并进行古今、国内和中外故事比较,对道教故事、佛教故事、20世纪采录的口传故事作专题研究。两位资深学者对于对方作精到的评论,显示学术胸怀与眼光,值得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故事大发展 故事为纲 典籍为纲 故事“型” 故事类型 比较研究 母题 情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