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4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灰岩孔隙发育与保持机理--以四川盆地中部上二叠统长兴组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文龙 罗冰 +6 位作者 张本健 陈骁 李文正 刘一锋 胡安平 张玺华 沈安江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5,共14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蓬深10、合深9、潼深17和正阳1等井钻探证实深层上二叠统长兴组发育一套孔隙型礁滩复合体灰岩储层,突破了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的传统认识。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 近年来四川盆地蓬深10、合深9、潼深17和正阳1等井钻探证实深层上二叠统长兴组发育一套孔隙型礁滩复合体灰岩储层,突破了深层碳酸盐岩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岩溶缝洞型灰岩储层的传统认识。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井震联合的储层识别和追踪,开展深层礁滩灰岩孔隙形成机理研究,取得4个方面认识:①深层长兴组孔隙型礁滩复合体灰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格架孔、生物体腔孔、铸模孔和溶孔为主,形成于沉积和早表生环境;②断续分布的多孔礁滩复合体被相对致密的泥晶灰岩包裹,在复合体持续增温条件下导致局部异常高压的形成;③长兴组储层的底板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互层的致密泥岩和灰岩,顶板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致密泥晶灰岩夹泥岩,在致密顶底板的夹持下,导致长兴组区域异常高压的形成;异常高压(超压封存箱)是沉积和早表生环境形成的孔隙在深层得以保持的关键;④在顶底板和礁滩复合体识别基础上,通过井震联合预测有利礁滩灰岩储层分布面积达10.3×10^(4) km^(2)。上述认识奠定了深层孔隙型灰岩储层发育的理论基础,拓展了四川盆地深层灰岩储层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灰岩 孔隙型礁滩灰岩储层 孔隙形成与保持 异常高压 长兴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态礁体群对非平整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高榕泽 王傲宇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 珊瑚礁特殊的地貌结构会导致大部分的入射波浪在其礁缘处破碎,从而有效降低礁坪上的波浪强度,起到保护海岸区域的作用。然而,岛礁上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例如吹填珊瑚砂和岸防建设等,不但对岛礁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对岛礁复杂波浪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岛礁建设面临促进岛礁生态修复和改善岛礁防浪抗浪特性的双重需要。文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人工生态礁体群存在时岛礁孤立波水动力的演变特性,并且分析了波高、水深、礁体开孔直径等因素对孤立波水动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生态礁体群的存在会对岛礁孤立波的传播演变特性产生显著影响。入射波浪与人工生态礁体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礁体的存在会降低入射波浪的反射强度。除此之外,人工礁体内部复杂的涡流场会消耗更多的入射波能量,导致入射波浪在礁坪上的透射系数降低,更好地起到保护海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态礁体群 珊瑚礁 非平整岛礁 孤立波 水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Beach-NH的大糙率礁面波浪运动数值模拟
3
作者 姚宇 刘小娜 +1 位作者 周宝宝 周婷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8,共8页
采用波浪相位解析的非静压模型(XBeach non-hydrostatic, XBeach-NH)添加了基于Morison方程的拖曳力项,对大糙率礁面的波浪的运动特征及礁面拖曳力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通过对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上不同位置自由液面时间序列以及... 采用波浪相位解析的非静压模型(XBeach non-hydrostatic, XBeach-NH)添加了基于Morison方程的拖曳力项,对大糙率礁面的波浪的运动特征及礁面拖曳力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通过对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上不同位置自由液面时间序列以及波高和平均水位沿礁分布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文章应用校核好的数值模型对比分析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时礁缘附近及礁坪上自由液面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XBeach-NH模型模拟的结果校核出所有粗糙礁面实验工况最优拖曳力系数值。结果表明, XBeach-NH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波浪的沿礁运动过程,在其基础上加入基于Morison方程的拖曳力项能够合理地模拟粗糙礁面阻力特性。糙率单元的存在导致波浪受到更大的底部摩阻的损耗,粗糙礁面较于光滑礁面的沿礁的波高增水显著减小。波浪传播过程出现高阶谐波和自由波,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均会出现二次甚至更高次谐波,礁面糙率单元的存在会明显减小二次谐波的量级。在粗糙礁面,糙率单元对波能的产生有明显耗散现象。小水深且波高较小时拖曳力系数较大,这与浅水时水流阻力增大有关,大周期(长波)时拖曳力系数较大,而波高较大(波浪的非线性较强)时拖曳力系数的变化取决于礁坪水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面糙率 XBeach-NH模型 波浪传播变形 珊瑚礁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超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陈佳莹 王傲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5-1052,共8页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一般具有差异坡度的礁坪地形,礁坪地形的变化显著影响入射波浪在岛礁上传播演变的非线性特征。然而,以往研究尚未系统探讨礁坪地形突变对规则波非线性特征的影响。文章基于差异坡度岛礁地形的实验室波浪水槽物理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差异坡度岛礁地形对波浪非线性特征变化的影响,并且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和波浪周期3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偏度、不对称度和厄塞尔数峰值的幅值均在礁坪台阶附近达到最大值,3个非线性特征参数幅值整体上均随入射波高和波周期的增大而增大,随礁坪水深增大而减小。最后,根据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在差异坡度礁坪上随厄塞尔数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其参数化拟合得到不同礁坪区域内波浪偏度和不对称度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则波 珊瑚礁 岛礁地形 非线性特征 偏度 不对称度 厄塞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志留系石牛栏组古地貌格局及沉积演化特征
5
作者 张本健 周刚 +10 位作者 钟原 汪华 戴鑫 乔艳萍 张自力 兰才俊 陈龙 余信 罗龙 刘建平 谭先锋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8-595,共18页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厚度中心位于川南地区,其上覆石牛栏组石灰岩具备近源成藏的巨大优势,然而当前尚未取得石牛栏组规模储集层勘探突破。研究基于大量的钻测井、岩心、露头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学、沉积学及地球物理学... 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厚度中心位于川南地区,其上覆石牛栏组石灰岩具备近源成藏的巨大优势,然而当前尚未取得石牛栏组规模储集层勘探突破。研究基于大量的钻测井、岩心、露头及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层学、沉积学及地球物理学等方法手段,开展川南地区石牛栏组古地貌格局及沉积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川南地区石牛栏组自南向北发育南部高带、中部洼地及北部高带3个古地貌单元,明确了3个古地貌单元的平面分布范围;(2)3个古地貌单元控制了川南地区石牛栏组沉积相带的展布,南、北2个构造高部位发育礁滩体及碳酸盐岩台地等高能沉积相带,以生物碎屑灰岩、生物礁(珊瑚)灰岩、鲕粒灰岩、砂屑灰岩等岩性发育为主要特征,中部洼地主要发育泥质浅水陆棚泥岩夹薄层灰质泥岩、泥灰岩沉积,石牛栏组碳酸盐礁滩体是该区油气储集层预测的重要目标;(3)早志留世川中隆起、黔中隆起的抬升隆起塑造了石牛栏组古地貌及沉积格局,随着川中隆起、雪峰古陆的持续活动以及陆源供给增强,伴随着海平面持续下降则导致石牛栏组碳酸盐岩台地的逐渐消亡,至韩家店组则发育1套海相碎屑岩沉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该区石牛栏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演化 古地貌 生物礁 油气勘探 石牛栏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与预测——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下滩储层为例
6
作者 徐守成 高博乐 +3 位作者 丁蔚楠 刘远洋 郑公营 张小青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54,共13页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 四川盆地环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带生物礁油气藏勘探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关于生物礁之下的生屑滩研究尚浅,且礁下滩储层埋藏深度大,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快,因而储层的精细预测较为困难,效益开发难度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以元坝西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经过地层精细划分和古地貌的研究,认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的沉积模式为在长兴早期形成高能滩体,在长兴中晚期继承发育了生物礁,从而在纵向上形成了“上礁下滩”的独特沉积特征。在深入认识礁下滩储层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井震结合识别礁下滩储层的方法并指导了研究区礁下滩开发评价井Y203H_C井的部署和实施,取得了礁下滩开发评价的重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元坝西区长兴组早期为远端变陡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礁下滩储层主要沿着变陡带发育;②应用混合相位反褶积和F-X去噪技术,提升了地震数据质量,采用波形指示反演提高了储层纵向预测精度,结合GR波形指示模拟技术,有效避免了碳质泥岩陷阱,实现了礁下滩薄储层的定量预测;③研究结果支撑了首口礁下滩开发评价井的部署,钻探结果证实了上述地质认识及储层预测结果的正确可靠,表明礁下滩薄储层沉积模式和预测方法有助于四川盆地礁下滩储层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西区 礁下滩 沉积模式 地震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渔业声学频差技术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国宝 程高 +3 位作者 牛麓连 邹建伟 于杰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6,共9页
为提高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的准确性,于2023年1月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EK 80(工作频率为120 kHz)和EY 60(工作频率为200 kHz)2款先进的分裂波束探鱼仪进行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辅以底拖网生物学采样。通过对比频差降... 为提高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的准确性,于2023年1月在广西银滩南部海域的海洋牧场示范区采用EK 80(工作频率为120 kHz)和EY 60(工作频率为200 kHz)2款先进的分裂波束探鱼仪进行渔业资源声学调查,并辅以底拖网生物学采样。通过对比频差降噪技术和传统降噪技术解析渔业资源声学映像,结果显示:频差降噪技术在追踪单体目标时,其平均目标强度(Target strength,TS)值高于传统技术,且变化范围更小,展现出更强的技术性和客观性;在评估不同断面的渔业资源密度时,频差降噪技术得出的平均尾数密度均低于传统技术,显示出在处理渔业声学噪声方面的可靠性;对于优势种类,频差降噪技术在评估较大个体时,尾数密度差异不大,但在评估较小个体时,尾数密度显著增加,表明其在提高渔业资源密度评估准确性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利用经过频差降噪技术处理的体积反向散射系数(Volume backscattering strength,Sv)映像评估渔业资源密度,不仅能剔除更多干扰噪声,还能更精准地检测到个体较小的生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人工鱼礁 渔业资源评估 渔业声学调查 频差降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生物群落的连通性初探
8
作者 陈涛 李征 +3 位作者 路吉坤 伏光辉 张硕 高世科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3,共13页
为了深入了解近岸海域不同生境间的群落格局及其相互联系,有必要探究影响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物种分布与生态连通性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对江苏海州湾4种典型生境——人工鱼礁区(ARA)、紫菜养殖区(NCA)、牡蛎礁区(OCA)、天然海区(NA)的鱼... 为了深入了解近岸海域不同生境间的群落格局及其相互联系,有必要探究影响人工生境和自然生境物种分布与生态连通性的潜在因素。本研究对江苏海州湾4种典型生境——人工鱼礁区(ARA)、紫菜养殖区(NCA)、牡蛎礁区(OCA)、天然海区(NA)的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群落开展综合调查。结果显示,4种生境的物种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有一些重要物种能够同时存在于多种生境,也有些特有物种仅存在于一种生境。ARA中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远高于其他生境,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体长在ARA、NCA和OCA均显著大于NA的(P<0.05),这一差异与饵料生物分布密切相关。不同生活习性的鱼类体长分布差异表明,物种洄游行为在生物分布和生境连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洄游性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青鳞小沙丁鱼(Sardinella zunasi)在人工生境内的体长显著大于自然生境的(P<0.05)。定栖性鱼类如矛尾虾虎鱼体长在OCA显著大于ARA和NCA的(P<0.05),而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体长在NCA显著大于ARA和OCA的(P<0.05)。本研究表明:人工生境通过提升生境复杂性,形成有利于海洋生物资源恢复和个体发育的环境条件。饵料生物分布和物种洄游特性与不同生境间的连通性具有潜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人工鱼礁区 牡蛎礁区 紫菜养殖区 天然海区 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叠层石礁特征及沉积环境
9
作者 吕奇奇 张蕾 +2 位作者 王林 孙学虎 张建坤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5,共11页
叠层石礁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地质事件分析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基于此,对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进行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对叠层石礁礁体特征、叠层石宏观形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 叠层石礁的形成与演化可以提供重要的地质信息,有助于地质事件分析以及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基于此,对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进行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薄片鉴定,结合沉积学、岩石学理论对叠层石礁礁体特征、叠层石宏观形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反演其沉积演化过程,分析其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依据叠层石的形态规模分布,研究区叠层石形态自下而上具有分叉→不分叉的变化,反复3次,储层发育厚度具有薄→厚→薄的发育趋势,在叠层石礁发育期间,整体沉积处于海平面上升阶段,中间经历了2次小规模的海平面升降,水动力条件发生了多次变化。鄂尔多斯盆地河津西磑口剖面徐庄组叠层石礁的发现为寒武系叠层石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分析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石礁 沉积特征 环境演化 徐庄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礁护岸结构裂缝缺陷内脉动压强特征试验研究
10
作者 于通顺 王安琦 +1 位作者 孟晓宇 张振宇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7,共9页
波浪作用下珊瑚礁礁坪上会产生高速波生流,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岛礁护岸结构易发生破坏、失稳.因此,开展了珊瑚礁礁坪上波生流与有裂缝缺陷护岸结构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对裂缝内脉动压强的频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强度分布等特征进行... 波浪作用下珊瑚礁礁坪上会产生高速波生流,在高速水流的冲击下岛礁护岸结构易发生破坏、失稳.因此,开展了珊瑚礁礁坪上波生流与有裂缝缺陷护岸结构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试验,对裂缝内脉动压强的频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强度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揭示了护岸结构裂缝缺陷内脉动压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礁坪上护岸结构裂缝缺陷特征位置处脉动压强的主频值与入射波频率对应.护岸结构上、下部沉箱间的裂缝入口处脉动压强分布较为平稳,沿裂缝缺陷逐渐延伸分布的各测点脉动压强脉动剧烈程度提升,且复杂湍流在裂缝缺陷内发生扩散且于垂直方向摆动幅度提升.同时,湍流的脉动作用在裂缝缺陷内形成的负压持续增大,导致中间位置脉动压强均方根值突增,突变数值约为入口附近7倍.当礁坪长度分别取1 m、2 m和3 m时,裂缝缺陷内中间位置处脉动压强系数分别约为入口处的1.59倍、1.49倍和1.46倍.裂缝缺陷内沿程各测点位置处的脉动压强系数对于大坡度礁前斜坡更为敏感,且礁前斜坡率越大,脉动压强系数越大.存在1个临界坡度,当礁前斜坡率大于临界坡度且礁上相对淹没度位于0.61~1.04时,脉动压强系数值下降约34%;当礁前斜坡率小于临界坡度时,脉动压强系数沿程分布与礁前斜坡率之间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护岸结构 波生流 裂缝缺陷 脉动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滤波算法应用于人工鱼礁提取的对比分析
11
作者 沈蔚 杨朝禹 +2 位作者 夏显文 冯亮 冷佳昕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针对当前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探测识别以人工识别为主,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开展了CSF与Ransac两种滤波算法在多波束点云数据识别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分析。首先介绍两种算法的原理与配置,由NORBIT iWBMS多波束测深仪采集两个试验区域... 针对当前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探测识别以人工识别为主,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开展了CSF与Ransac两种滤波算法在多波束点云数据识别人工鱼礁的研究和分析。首先介绍两种算法的原理与配置,由NORBIT iWBMS多波束测深仪采集两个试验区域的数据点云,随后在两个鱼礁区域分别进行鱼礁提取试验,并对比CSF与Ransac两种算法的识别精度和识别完整度。结果显示:两种算法对人工鱼礁都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由CSF算法自动识别提取到的人工鱼礁正确度为95.88%,完整度为93.94%,而Ransac算法的正确度为93.48%,完整度为90.53%;但CSF算法提取的鱼礁的三维形态更为完整,能够保留单体鱼礁的完整三维信息。本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多波束声呐点云数据识别提取人工鱼礁提供了技术路线,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科学评估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礁提取 多波束点云 RANSAC算法 CSF算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流场效应研究
12
作者 于定勇 陈雅林 +1 位作者 李忠勤 李玉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5-68,共14页
为更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人工鱼礁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研究了该新型人工鱼礁体在4种来流速... 为更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人工鱼礁的结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结构。本研究基于雷诺平均纳维-斯托克斯(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和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研究了该新型人工鱼礁体在4种来流速度(0.5、0.6、0.7和0.8 m/s)和6种迎流角度(0°、15°、30°、45°、60°和75°)下的流场效应,还计算了礁体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和抗滑移安全系数,并对比了有无增设倾斜侧板的礁体周围流场变化情况。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实测了迎流角度为0°时,不同来流速度下人工鱼礁体前、后共8个测点的流速,并将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流速值与实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这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在来流速度为0.8 m/s且增设倾斜侧板的新型人工鱼礁体的迎流角度为0°时,生成的上升流相对体积和背涡流相对体积比未增设倾斜侧板的人工鱼礁体分别提升了4.51和9.54倍;在一定范围内,单个礁体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相对体积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当迎流角度为45°布设时,礁体流场效应最佳;当迎流角度为75°时,礁体所受最大波浪力最小,稳定性最优。该研究结果为人工鱼礁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来流速度 迎流角度 流场效应 数值模拟 稳定性 上升流 背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生态工程类课程教学中常用和新增术语辨析
13
作者 安鑫龙 申亮 +2 位作者 李雪梅 王小瑞 申淑琦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3期375-377,共3页
随着海洋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海洋生物生态工程类课程常用术语使用和新增术语翻译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以“鱼毒藻”“基础种”“鲸落”“人工鱼礁场”和“海洋蓝碳”等术语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其翻译分歧与使用现状,... 随着海洋类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海洋生物生态工程类课程常用术语使用和新增术语翻译问题日益凸显。本研究以“鱼毒藻”“基础种”“鲸落”“人工鱼礁场”和“海洋蓝碳”等术语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与文献分析,系统梳理其翻译分歧与使用现状,提出术语标准化建议。旨在通过术语辨析,为涉海高校课程建设、科研交流及教材编写,提供术语规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辨析 鱼毒藻属 基础种 鲸落 木落 人工鱼礁场 海洋蓝碳 海洋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悉尼Long Reef Beach中新世古土壤岩石磁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涛 郭晖 +6 位作者 刘秀铭 吕镔 毛学刚 周子博 温昌辉 侯顺民 苏龙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71-981,共11页
本文对发育在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Long Reef Beach中新世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测量了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饱和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等常温磁学参数和磁滞回线,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热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全新世软土层... 本文对发育在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Long Reef Beach中新世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测量了磁化率、饱和磁化强度、饱和等温剩磁、非磁滞剩磁等常温磁学参数和磁滞回线,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热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全新世软土层主要磁性矿物为MD颗粒磁铁矿,磁性矿物含量与黄土高原黄土层相当.中新世老成土层随地层深度增加主要磁性矿物由磁铁矿转变为磁赤铁矿,随着磁铁矿向磁赤铁矿的转化,开始出现赤铁矿;磁性矿物粒径分布较广,以PSD颗粒为主,其次为SD颗粒,同时含有少量MD颗粒;磁性矿物含量高于黄土高原强发育古土壤层.中新世红土矿层主要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同时含有少量磁赤铁矿和针铁矿,属于铁的富集层,赤铁矿以SD颗粒为主,含少量PSD和MD颗粒.Long Reef Beach中新世古土壤形成时期,对应着一种全球性高温多雨气候,地表化学风化作用十分强烈.丰富的降水,导致中新世老成土层发生淋溶作用,磁铁矿在向下淋溶迁移过程中逐渐氧化为磁赤铁矿和赤铁矿,铁氧化物最终在红土矿层淀积,磁赤铁矿经高温压实作用再结晶转化为赤铁矿.磁性矿物转化过程可概括为磁铁矿—磁赤铁矿化的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其中部分磁赤铁矿具有热稳定性,在空气(氩气)环境中加热到700℃未发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磁学 LONG reef BEACH 中新世古土壤 岩石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ef Check调查的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状况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刚 赵美霞 +2 位作者 刘斌 张春华 梁群 《热带地理》 2016年第1期66-71,共6页
采用Reef Check(珊瑚礁健康调查法)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Reef Check调查从2001―2012年共进行了11 a,调查区为涠洲岛的竹蔗簝、公山、牛背坑3个地点,调查项目包括鱼类、无脊椎... 采用Reef Check(珊瑚礁健康调查法)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广西北海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Reef Check调查从2001―2012年共进行了11 a,调查区为涠洲岛的竹蔗簝、公山、牛背坑3个地点,调查项目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珊瑚礁底质。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周边不同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状况有较大差异,在竹蔗簝和牛背坑调查区的珊瑚礁覆盖率较为稳定;而在公山调查区,则发现珊瑚在2002年间出现了大面积死亡的情况,至今尚未恢复。利用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指标因素分析法对涠洲岛珊瑚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竹蔗簝和牛背坑的珊瑚礁健康状态相似,都属于一般,其中牛背坑略好,而公山的珊瑚礁健康状态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生态系统 珊瑚礁健康调查法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与侧线器官对许氏平鲉趋礁行为的影响
16
作者 陈枫 李娇 +1 位作者 公丕海 关长涛 《渔业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破坏视觉器官、破坏侧线器官及二者结合等处理手段,对比分析视觉、侧线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趋礁行为的作用。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共6个实验组,将实验鱼投放在人工鱼礁的固定距离处,统计分析在12 h内鱼... 本研究通过破坏视觉器官、破坏侧线器官及二者结合等处理手段,对比分析视觉、侧线对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趋礁行为的作用。研究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共6个实验组,将实验鱼投放在人工鱼礁的固定距离处,统计分析在12 h内鱼礁周围实验鱼的瞬时聚集率与数量稳定后的瞬时聚集率均值,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视觉器官与侧线器官均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实验鱼的可视范围内,视觉系统在许氏平鲉趋礁行为中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视觉被破坏降低了实验鱼的瞬时聚集率和变化趋势。侧线器官被破坏也对其趋礁行为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在视觉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侧线系统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处理侧线的硫酸庆大霉素浓度越高,实验鱼的瞬时聚集率和变化趋势越低,表明硫酸庆大霉素处理浓度与侧线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关。当视觉系统与侧线系统二者均被破坏时,许氏平鲉的趋礁效率会显著降低,二者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本研究为岩礁鱼类的保护和增殖及海洋栖息地的修复和营造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鲉 视觉器官 侧线器官 人工鱼礁 趋礁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早二叠世珊瑚礁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17
作者 王立芙 巩恩普 +1 位作者 张永利 关长庆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8,共2页
晚古生代冰期是地史时期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期,由多个冰期—间冰期组成。冈瓦那大陆冰川消长可以控制低纬度地区古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海平面变化、古海洋温度变化、大气pCO_(2)浓度变化和碳酸盐岩沉积等,进而影响着生物礁生... 晚古生代冰期是地史时期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期,由多个冰期—间冰期组成。冈瓦那大陆冰川消长可以控制低纬度地区古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海平面变化、古海洋温度变化、大气pCO_(2)浓度变化和碳酸盐岩沉积等,进而影响着生物礁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和沉积模式(巩恩普等,2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早二叠世 沉积微相 黔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萨克马尔期珊瑚礁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18
作者 王立芙 巩恩普 +3 位作者 杨臻元 王俊杰 张永利 关长庆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66,共14页
【目的】黔南紫云地区广泛发育早二叠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是研究浅水海洋生物建造及其古环境背景的重要区域。【方法】以贵州省紫云县宗地镇高寨地区珊瑚礁为研究对象,从古生物学和沉积岩石学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高寨珊瑚礁野... 【目的】黔南紫云地区广泛发育早二叠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是研究浅水海洋生物建造及其古环境背景的重要区域。【方法】以贵州省紫云县宗地镇高寨地区珊瑚礁为研究对象,从古生物学和沉积岩石学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结果】高寨珊瑚礁野外出露高度约3.0 m,宽度约23.6 m。礁内所产出的䗴类化石组合指示其发育的时代为早二叠世萨克马尔期早—中期。珊瑚礁主要由复体四射珊瑚福米切夫珊瑚(Fomichevella)建造而成,并发育单体四射珊瑚沟珊瑚(Bothrophyllum)、提曼珊瑚(Timania)和复体四射珊瑚柯坪珊瑚(Kepingophyllum)。珊瑚体保存较为完好,原位保存的珊瑚互相接触搭建格架形成珊瑚格架岩,格架内空间大多被珊瑚体障积的灰泥沉积物所充填。珊瑚礁内含有丰富的附礁生物,包括䗴、非䗴有孔虫、钙质藻类、微生物鲕粒、海百合、苔藓虫和腕足碎片等。通过对珊瑚礁及其上下岩层沉积微相的分析,划分出生物碎屑颗粒岩、生物碎屑泥粒岩、珊瑚格架岩和生物碎屑粒泥岩四种微相类型。珊瑚礁的基底以生物碎屑颗粒岩和生物碎屑泥粒岩为主。珊瑚礁内的微相类型主要为珊瑚格架岩,珊瑚格架间含有丰富的生物碎屑粒泥岩。珊瑚礁的顶部以生物碎屑泥粒岩为主要的微相类型。【结论】高寨珊瑚礁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相对海平面波动导致的水动能强度变化所控制,这一研究为低纬度地区生物礁演化对晚古生代冰川作用的响应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萨克马尔期 生物组成 微相 黔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礁滩沉积及储源特征研究
19
作者 王嘉先 孙豪飞 +6 位作者 徐亮 明盈 徐唱 冉钰 李长志 李阳 杨容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50,共9页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滩表现出巨大的油气探勘价值,但随着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礁滩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区域新的礁滩气藏发现难度逐渐递增。为寻找礁滩新领域与新目标,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对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沉积、烃源... 四川盆地长兴组生物礁滩表现出巨大的油气探勘价值,但随着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礁滩气藏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区域新的礁滩气藏发现难度逐渐递增。为寻找礁滩新领域与新目标,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资料,对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沉积、烃源岩以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德阳-武胜海槽两侧台缘在长兴期以生屑灰岩沉积为主,形成礁滩储层。海槽内部以深水硅质泥岩沉积为主,形成优质烃源岩。在长兴组中晚期礁滩规模最大,并向海槽方向逐渐迁移、消失。2)德阳-武胜海槽长兴组最主要的储集岩类型为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储层物性表明长兴组礁滩储层属于中高孔低渗类型储层。3)长兴组内部以及下伏地层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其中龙潭组泥质烃源岩平均TOC最高。多套烃源岩与礁滩储层形成了“旁生-侧储”和“下生-上储”的储源配置。建议将环海槽的台缘高带作为重点油气勘探区域,并主要在长兴组中晚期地层寻找礁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滩 储层 长兴组 德阳-武胜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航金字塔地震数据地质特征增强的相控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以LHC地区长兴组生物礁为例
20
作者 杨恒 张航 +2 位作者 黄旭日 唐书航 张海峰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3-542,共10页
四川盆地川东北LHC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是该地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层,经过多年勘探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潜力需通过地质建模进行开采潜力的精准评估。但深层生物礁因地震成像分辨率不足导致礁体边界模糊、内部结构响应不清,且生物礁与非礁体... 四川盆地川东北LHC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是该地区天然气的主力产层,经过多年勘探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剩余潜力需通过地质建模进行开采潜力的精准评估。但深层生物礁因地震成像分辨率不足导致礁体边界模糊、内部结构响应不清,且生物礁与非礁体在相同阻抗背景下孔隙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传统地质建模方法难以实现储层参数的精准表征。为此,提出了基于导航金字塔地震数据地质特征增强的相控建模方法。首先,采用导航金字塔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及重构,从而增强地质特征,提升生物礁识别精度;然后,结合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及古地貌恢复结果,建立生物礁三维有利相带模型;最后,提取储层反演结果并融合到地质模型,进行贝叶斯相控建模以提升地质规律和井中、地震信息一致性,实现礁体孔隙度精细刻画。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建模,得到的相控模型孔隙度分布呈点状,更符合生物礁分布特征,并且与测井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后续储量精细计算与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导航金字塔 多尺度 储层建模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